一、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亟待加强(论文文献综述)
郭沅鑫[1](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钟贤哲[2](2018)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三农”工作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基础在村一级。村级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向农村最基层延伸的载体,是党在农村最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对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如何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建设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推动村级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组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借鉴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学结构——功能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西方政党理论,通过对湖北省J县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状况的实地调查,剖析影响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原因,探寻其背后的机制,重点研究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以及如何建设等问题。本文界定了村级党组织功能。提出村级党组织功能是一个由政治功能,自身建设功能,领导功能,服务功能有机构成的整体系统。政治功能是根本功能。基本功能是根本功能的展开和实现形式,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功能,领导功能,服务功能。在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系统中,政治功能是根本,是统领。自身建设功能是基础,是支撑,领导功能是核心,是保证。服务功能是手段,是途径。根本功能与基本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于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实践之中。这一定位克服了既有功能定位研究中简单套用西方政党功能理论,忽视村级党组织个性等不足,也避免了以往功能定位研究中存在的层次不清,不同位阶的功能相互交叉、混淆的问题。为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向。本文构建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系统框架。通过对湖北省J县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对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影响功能发挥的障碍因素,主要是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弱化、外部环境变化、功能发挥动力不足等。提出了村级党组织作为一个行为系统,其功能发挥机制应是一个由自身建设机制,环境建设机制,系统动力机制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有机构成的整体性机制系统。分析了构成整体性机制系统的各个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并且较为系统地指出了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回应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关切。本文提出了构成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整体机制的每一具体机制的构建原理和基本路径。在自设建设机制方面:指出任何政治体系的功能发挥都必须立基于体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村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抓好自身建设。重点是完善党员队伍质量提升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机制,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机制。在环境建设机制方面:指出任何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功能发挥都必须依赖于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面对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村级党组织要建立控制和适应环境的机制,优化村级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重点是优化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机制,党群良性互动机制,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对村级党组织的制度性支持机制。在动力机制建设方面:指出村级党组织是一个行动系统,其功能发挥需要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支撑。动力既来自于村级党组织内部,也来自于村级党组织外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只有将二者关联起来,形成有机系统,才能形成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动力。建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系统性动力机制,要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在村级落实的系统动力机制,优化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系统动力机制,完善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绩效管理驱动机制。
王立森[3](2019)在《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并提出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民自治委员会则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基本载体,二者构成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框架。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是否落细落实、取得实效,关乎广大农民的民生福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也发挥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D市G区是D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同时也是市辖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经济增速最快的市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引发了农村意识观念、社会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大改变,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推进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不仅可以深刻了解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现状,也为改进农村地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政策思路。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方法,对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D市G区实际情况和类似地区先进经验,明确了改进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加强教育引导、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管理三项具体措施,并进一步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改革、农村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改革三个方面,对推进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顶层设计的建议。
姜源[4](2014)在《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中国共产党历来对党风廉政建设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注,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凭借着优越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在我国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由于农民素质水平不高,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制约了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因此,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过去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理清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求问题的根源和产生的原因,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序、深入开展提供依据;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构建,提出以“四项着力”切入点、“三体循环”模式以及“四位一体”结构;最后对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从思想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以及物质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为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从而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亮[5](2015)在《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党风政风,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必要条件,只有廉洁的党风才能够为我们党持续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维护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风政风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现状、问题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首先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的三个角度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的现状,讨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基层干部权力过于集中问题、以及村务和政务的公开度问题等。再次,结合广饶县基本情况,分析广饶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结合以上所述提出了推进广饶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和对策:要从意识、载体、制度、查办案件等方面推进广饶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要结论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纪检监察工作流于形式,干部队伍亟待壮大,党风廉政建设有形无实问题:农村党员干部缺乏专业知识,管理难度增加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漏洞明显,存在不足问题;农民负担出现向企业转嫁情况;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个不够到位”的现象;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难”现象。在分析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根据广饶县党风廉政建设实际状况,着重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对策分析,主要有:突出强化乡镇党委、纪委的两种意识;突出构建农村基层廉政教育一个载体;突出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八项制度;突出打造服务、监督和民主管理三个平台;突出查办四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
谢鹏[6](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研究指明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张来英[7](2019)在《我国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文中指出本篇论文不仅解释了县级巡察工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特别对山东省Y县巡察机构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阅和对当地调查得来的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总结了我国县级巡察机构职能发挥当中出现的困境和种种实际的问题,并更加深入的剖析了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论文的最后阶段提出了提升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的相关对策。根据以上思路,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其中诠释了我国县级巡察工作的时代背景、当前关于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的学术研究现状。按照论文的总体框架,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与县级巡察工作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从介绍县级巡察的工作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包括权利制约理论、党内监督理论,介绍了巡视和巡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阐述了县级巡察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山东省县级巡察工作进行分析,一步步展开对县级巡察机构职能发挥有关问题的研究。第三部分以山东省Y县为研究样本,概括Y县党委开展县级巡察工作的工作现状,并介绍了Y县开展巡察工作的特色和成效。第四部分总结了上述经验和分析结果,对当前县级巡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困境和原因进行深入讨论。总结出县级巡察机构在职能作用发挥方面,主要显现出以下几个问题:制度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发现问题能力不足、巡察整改不到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制度支撑存在漏洞、人才关口把控不好、巡察权威性低、主体责任空转虚化等等。第五部分提升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借鉴了部分县市区巡察工作特色,并提出了优化路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巡察方法、强化巡察主体的政治责任、统筹成果运用。
胡子洁[8](2020)在《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研究》文中认为在党中央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大时代背景下,纪委监督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首要关口,承担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使命。随着反腐败工作更多的进入人们视野,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随之而来的是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的查办案件等反腐败工作日益繁重,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短板。本文旨在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针对D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反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全局,以点带面,提出操作性强、有创新性的对策,提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本文以在河北省D县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整理汇聚一手研究材料,全面总结阐述了D县纪检监察机关在聚焦主责主业,狠抓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四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加强巡视巡察工作、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六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研究调查结果,结合实际工作感受和体验,发现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时在“两个责任”落实、对同级党委和纪委监督、工作方法、监督力量、制度机制五个方面存在问题。最后通过整理问卷结果,有针对性地借鉴前人研究结论,结合D县工作实际提出强化纪委内部监督和对同级党委监督、联合互通上级纪委和下级纪委的创新性对策建议,旨在丰富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研究成果,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成效,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杜俊奇[9](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刘晓凤[10](2020)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S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效果影响着国家治理进程。乡村治理愈发凸显治理有效性这一基本价值导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乡村社会担负着更加严峻的重任。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5个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治理有效是基础。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推进乡村社会发展,村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村级党组织如何领导乡村治理达到有效治理。本研究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展开,结合具体实践,分析实践过程中的做法、取得成效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建议以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效果。本篇文章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有关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明确文章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中存在的重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基本理论部分,明确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界定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相关概念,指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衡量维度,从组织、制度、秩序、服务四个方面来分析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三章为现状描述部分,在搜集资料、对S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厘清S村是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治理进程的,捋顺其具体措施,总结S村取得的治理成效。第四章为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通过梳理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具体实践过程及取得成效,发现S村在党建引领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组织建设不够扎实、制度建设不完善、服务供给不太完善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认识有偏差,保障条件不充分、考核机制不科学。第五章为对策部分,基于前文分析,提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不断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健全充分的保障机制、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从而提升治理效果。
二、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亟待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亟待加强(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拟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2)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功能内涵界定有创新 |
1.4.2 构建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系统框架 |
1.4.3 提出了复合式自治是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
1.5 样本概况与选择理由 |
1.5.1 样本概况 |
1.5.2 选择理由 |
第2章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逻辑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党管党治党学说 |
2.1.2 毛泽东建党管党治党思想 |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党治党理论 |
2.2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创新 |
2.2.1 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 |
2.2.2 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价值 |
2.2.3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略 |
2.3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层指向 |
2.3.1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自身建设应有之义 |
2.3.2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 |
2.3.3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本路径 |
第3章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基本理路 |
3.1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的学理分析 |
3.1.1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方法论 |
3.1.2 政党组织的功能结构分析 |
3.1.3 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 |
3.2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 |
3.2.1 自身建设问题影响了功能发挥 |
3.2.2 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了功能发挥 |
3.2.3 系统动力不足影响了功能发挥 |
3.3 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机制建设的总体构想 |
3.3.1 正确认识机制的重要作用 |
3.3.2 从整体上把握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 |
第4章 创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机制 |
4.1 完善党员队伍质量提升机制 |
4.1.1 建立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机制 |
4.1.2 构建党员角色管理长效机制 |
4.1.3 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 |
4.2 创新领导班子建设机制 |
4.2.1 改进领导班子选配机制 |
4.2.2 创新领导班子教育机制 |
4.2.3 深化领导班子管理机制 |
4.2.4 优化后备力量储备机制 |
4.3 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机制 |
4.3.1 创新党性建设机制 |
4.3.2 建立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保证机制 |
4.3.3 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机制 |
第5章 优化村级党组织环境建设机制 |
5.1 优化思想文化环境建设机制 |
5.1.1 优化思想文化“大环境”建设机制 |
5.1.2 优化思想文化“小环境”建设机制 |
5.2 构建党群良性互动机制 |
5.2.1 构建畅通的输入机制 |
5.2.2 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
5.2.3 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的输出机制 |
5.2.4 建立以群众评价为主的反馈机制 |
5.3 建立上级党和政府对村级党组织的制度性支持机制 |
5.3.1 建立城乡平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支持机制 |
5.3.2 强化对村级党组织工作运行的制度支持机制 |
5.3.3 构建村级党组织基本保障的制度支持机制 |
第6章 建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系统动力机制 |
6.1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在村级党组织落实的系统动力机制 |
6.1.1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内部动力机制 |
6.1.2 建立全面从严治党的外部动力机制 |
6.2 优化创先争优的系统动力机制 |
6.2.1 构建横向联动机制 |
6.2.2 改进纵向动力机制 |
6.2.3 强化联动长效机制 |
6.3 完善功能发挥绩效管理驱动机制 |
6.3.1 建立功能发挥绩效评价体系 |
6.3.2 实施功能发挥绩效考核评价 |
6.3.3 创新功能发挥绩效干预机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3)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农村基层组织 |
1.2.2 党风廉政建设 |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现状调查 |
2.1 D市 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 |
2.1.1 机构设置与工作对象 |
2.1.2 主要工作方式方法 |
2.2 调查目的、方法与对象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方法 |
2.2.3 调查对象 |
2.3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3.1 访谈提纲设计 |
2.3.2 访谈调查实施 |
2.4 问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结果统计分析 |
2.4.1 问卷内容设计 |
2.4.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2.4.3 被试样本情况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 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3.1 D市 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1 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不力 |
3.1.2 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 |
3.1.3 农村基层组织监督缺位 |
3.2 D市 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
3.2.1 不想腐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形成 |
3.2.2 不能腐的工作制度还没有完全扎紧 |
3.2.3 不敢腐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
4 推进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
4.1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
4.2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
4.2.1 加强教育引导 |
4.2.2 规范权力运行 |
4.2.3 强化监督管理 |
4.3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顶层设计的建议 |
4.3.1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改革 |
4.3.2 推进农村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
4.3.3 推进农村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XXX部(室)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访谈提纲》 |
附录 B《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
2.1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1 党风廉政建设概述 |
2.1.2 马克思主义党风廉政思想发展历程 |
2.2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
2.2.1 “廉政文化进农村”工程进展顺利 |
2.2.2 村级财务审核制度执行力度得以加强 |
2.2.3 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新突破 |
2.2.4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
2.2.5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载体和方法方式创新性提高 |
2.3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与行事作风失范 |
2.3.2 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弱化 |
2.3.3 农村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
2.3.4 部分地区财务监督真空化 |
2.3.5 部分地区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受阻严重 |
2.3.6 农村基层信访压力较大 |
2.4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1 教育实施不得力 |
2.4.2 思想认识不到位 |
2.4.3 体制机制不完善 |
2.4.4 监督责任落实不力 |
2.4.5 农民信访渠道不通畅 |
2.5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构建 |
3.1 以“四个着力”为切入点构建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教育体系 |
3.1.1 着力开展面向全村的公民文化和廉政文化教育 |
3.1.2 着力培训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
3.1.3 着力创新农村党风廉政教育方法和途径 |
3.1.4 着力更新充满时效性的农村党员廉政教育内容 |
3.2 以“三体循环”模式构建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制度体系 |
3.2.1 廉情预警机制——民主监督制度和村级民主决策 |
3.2.2 刚性约束机制——村级财政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
3.2.3 廉政评估机制——干部选拔培养和奖惩制度 |
3.3 以“四位一体”的相结合模式构建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监督体系 |
3.3.1 党内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 |
3.3.2 审计监督与司法监督相结合 |
3.3.3 舆论监督与巡视机构监督相结合 |
3.3.4 群众监督与基层干部自我监督相结合 |
3.4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
4.1 以思想保障机制稳固体系建设 |
4.1.1 提高自我修养,高筑意志防线 |
4.1.2 勇于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糟粕 |
4.1.3 发挥表率作用,党风带动民风 |
4.2 以制度保障机制规范体系建设 |
4.2.1 领导机制 |
4.2.2 责任机制 |
4.2.3 改进机制 |
4.3 以组织保障机制监督体系建设 |
4.3.1 以“相对集中”机制为原则建立党组织 |
4.3.2 以“村级民主”机制为宗旨轮换监督组织 |
4.4 以物质保障机制支撑体系建设 |
4.4.1 偏远地区党务人员福利倾斜政策 |
4.4.2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资金进账制度 |
4.4.3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费保障制度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
一、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
二、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角度分析 |
三、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分析 |
第三章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一)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
(二) 基层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初步成为常态 |
(三)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力度越来越大 |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 |
(一) 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 |
(二) 村级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
(三) 基层组织建设乏力的问题 |
(四) 政务和村务公开力度不够的问题 |
(五) 农村法制建设基础较差、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
第四章 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
一、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发展现状 |
(一) 基层纪检组织日益完善 |
(二) 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成效明显 |
(三) 农村党员干部务实廉 |
(四) 村级民主管理扎实有效 |
(五) 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加强 |
(六) 基层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二、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基层纪检干部队伍仍需加强 |
(二) 农村党员干部管理难度增加 |
(三)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不足 |
(四) 农民负担出现向企业转嫁情况 |
(五) 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个不够到位”的现象 |
(六) 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难”现象 |
第五章 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
一、突出强化乡镇党委、纪委的两种意识 |
二、突出构建农村基层廉政教育一个载体 |
三、突出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八项制度 |
四、突出做好农村基层廉政三项重点工作 |
五、突出打造服务、监督和民主管理三个平台 |
六、突出查办四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
一、论文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三、所遇问题 |
四、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干部 |
二、基层干部 |
三、干部人事制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7)我国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县级巡察工作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与必要性 |
2.1 县级巡察工作的理论基础 |
2.1.1 权力制约理论 |
2.1.2 党内监督理论 |
2.2 相关概念及内涵 |
2.2.1 巡视的涵义 |
2.2.2 巡察的涵义 |
2.2.3 巡视与巡察的相同点 |
2.2.4 巡视与巡察的不同点 |
2.2.5 巡察与巡查的异同 |
2.3 县级巡察工作的必要性 |
2.4 县级巡察机构和职能 |
第3章 Y县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的基本情况 |
3.1 县级巡察工作的历史状况 |
3.1.1 全国县级巡察工作的历史状况 |
3.1.2 山东省巡察工作开展情况 |
3.1.3 Y县巡察工作的历史状况 |
3.2 Y县巡察机构的设置及运行 |
3.2.1 人员配备情况 |
3.2.2 巡察覆盖情况 |
3.2.3 发现问题情况 |
3.2.4 巡察方式 |
3.2.5 移交线索情况 |
3.2.6 巡察整改完成情况 |
3.3 工作特色和成效 |
3.3.1 加强制度建设 |
3.3.2 突出问题导向 |
3.3.3 强化巡察整改效应 |
3.3.4 建立过硬队伍 |
第4章 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制度机制不完善 |
4.1.2 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
4.1.3 难以找准问题线索 |
4.1.4 巡察整改不到位 |
4.2 巡察工作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制度支撑存在漏洞 |
4.2.2 人才关口把控不好 |
4.2.3 巡察权威性低 |
4.2.4 主体责任空转虚化 |
第5章 提升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的对策 |
5.1 建立协作联动机制 |
5.1.1 建立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
5.1.2 建立有效的联动方式 |
5.1.3 加强联动监督网的组织领导 |
5.2 加强队伍建设 |
5.2.1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
5.2.2 增强业务本领 |
5.2.3 强化监督管理 |
5.3 创新巡察方式 |
5.3.1 突出问题导向 |
5.3.2 创新方式方法 |
5.4 强化巡察主体的政治责任 |
5.4.1 压实党委的主体责任 |
5.4.2 压实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实施责任 |
5.4.3 压实巡察组的监督责任 |
5.4.4 压实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配合责任 |
5.5 统筹成果运用 |
5.5.1 完善整改落实途径 |
5.5.2 强化督导问效 |
5.5.3 及时公开彰显实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党风廉政建设 |
2.1.2 党委主体责任 |
2.1.3 纪委监督责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党内监督理论 |
2.2.2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理论 |
2.2.3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 |
2.2.4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第3章 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现状 |
3.1 河北省D县内设机构情况 |
3.2 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现状 |
3.2.1 以整合内设机构为契机全面聚焦主责主业 |
3.2.2 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各项规定贯彻落实 |
3.2.3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查违纪违法行为 |
3.2.4 突出重点加强巡视巡察工作 |
3.2.5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 |
3.2.6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
第4章 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存在问题及成因 |
4.1 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存在的问题 |
4.1.1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 |
4.1.2 对同级党委和纪委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
4.1.3 工作方式老化缺乏创新 |
4.1.4 监督力量亟待充实 |
4.1.5 监督职责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 |
4.2 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党委“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
4.2.2 受双重领导体制影响 |
4.2.3 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4.2.4 制度建立完善不到位 |
第5章 加强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对策 |
5.1 强化责任主体担当 |
5.1.1 细化责任清单 |
5.1.2 创新履责方式 |
5.1.3 严格通报约谈制度 |
5.2 内外结合强化监督 |
5.2.1 保障纪委内部监督作用发挥 |
5.2.2 促进监督同级党委责任落实 |
5.2.3 加强制度完善和创新 |
5.3 丰富履职方式方法 |
5.3.1 创新日常监督方式 |
5.3.2 依托群众和社会监督 |
5.3.3 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 |
5.4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5.4.1 保障人才引进和交流 |
5.4.2 加强学习培训和意识形态教育 |
5.4.3 全面加强查办案件保障 |
5.5 紧抓制度制定与落实 |
5.5.1 注重预防性制度建设 |
5.5.2 制度建设与落实两手抓 |
5.5.3 保障制度之间的系统完整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五、内容与框架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
(二)“党外”的概念 |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
(四)选好选准主委。 |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
(一)政治优势 |
(二)智力资源优势 |
(三)利益表达优势 |
(四)社会活动优势 |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
(一)建国初期 |
(二)改革开放初期 |
(三)新时期 |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
一、内部监督内容 |
二、内部监督实践 |
三、内部监督成效 |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
一、制度基础 |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
二、法理依据 |
(一)根本法依据 |
(二)专门法依据 |
(三)行业法依据 |
(四)有关法规依据 |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
(一)宗教界 |
(二)工商联 |
(三)村委会 |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
(一)内外监督不力 |
(二)外部环境影响 |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
(一)统领推进作用 |
(二)警示威慑作用 |
(三)法治保障作用 |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二、坚持问题导向 |
三、坚持立体监督 |
四、坚持务实管用 |
五、坚持理论创新 |
六、坚持用权公开 |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
三、谈心谈话机制 |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
五、廉政诫勉机制 |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
后记 |
(10)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S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重难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理论阐释与衡量维度 |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提出背景 |
(一)基层党建为乡村治理提供资源 |
(二)乡村治理实效提升需要党建引领 |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
(一)有效性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 |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意义体现 |
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衡量维度 |
(一)乡村组织体系完善 |
(二)乡村规章制度健全 |
(三)乡村社会秩序良好 |
(四)乡村公共服务有效 |
第三章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现状--以S村为例 |
一、调研对象和调研过程 |
(一)调研对象 |
(二)调研过程 |
二、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施过程 |
(一)S村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缘由 |
(二)S村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施步骤 |
三、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成效 |
(一)村党组织作用增强 |
(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三)乡村秩序日益和谐 |
(四)村民自治更有活力 |
第四章 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基本原因 |
一、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组织建设不够扎实 |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
(三)服务供给不太完善 |
二、S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
(二)保障条件不充分 |
(三)考核机制不科学 |
第五章 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对策 |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
(一)增强对基层党建的认识 |
(二)增强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认识 |
二、健全充分的保障机制 |
(一)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
(二)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
(三)健全技术保障机制 |
三、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 |
(一)考核主体多元化 |
(二)考核标准差异化 |
(三)考核程序严谨化 |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 |
(五)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四、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亟待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2]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村级党组织功能发挥的机制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J县为例[D]. 钟贤哲.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D市G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研究[D]. 王立森.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4]黑龙江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D]. 姜源.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5]广饶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D]. 王亮.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6]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7]我国县级巡察机构职能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Y县为例[D]. 张来英.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河北省D县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研究[D]. 胡子洁. 河北大学, 2020(08)
-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10]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性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S村为例[D]. 刘晓凤.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