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贸出口退税的理念、功能与制度创新

论外贸出口退税的理念、功能与制度创新

一、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周长青[1](1997)在《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文中指出 全面地实行对外贸易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改革实践,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其理论体系的建设,却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在出口退税已成为我国财政经济和外贸出口经营一大难题的今天,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本清源,从基础理论抓起。可以说,对于出口退税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论,绝不会有一个成功的实践。笔者在此拟就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等问题作一探讨,旨在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退税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创新。

周长青[2](1997)在《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表明

郝璐[3](2017)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对外贸易制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管理和经营所采取的管理机构、管理权限分配、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组织形式、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一国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不断完善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针对性的、不断变化的对外贸易制度。2016年,在面对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严峻的形式,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出口总额为36849.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20974.4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5874.8亿美元。尽管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从制度层面上来看,有效的制度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制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缩小收益差距,极大的激发企业或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在新形势下平稳增长,提升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对外贸易制度这一主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工具,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深入探索,并借鉴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的经验,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创新。全文共分为6章。第1章,导论。主要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框架结构,指明了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指出其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首先,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联系。其次,从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再次,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即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最后,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追求利益、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第4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为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提供依据。第5章,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首先,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分析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6章,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首先,确定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包括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公平性、提高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网络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形成制度比较优势。其次,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包括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等。

高虎城[4](1996)在《论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文中指出 全面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改革实践,在我国已有十余年历史。但其理论体系建设,却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在出口退税已成为我国财政经济和外贸出口经营一大难题的今天,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正本清源,从基础理论抓起。可以说,对于出口退税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没有全面准确的理论,绝不会有成功的实践。笔者在此拟就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等问题作一探讨,旨在抛砖引玉,推进我国出口退税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创新。

刘倬慧[5](2005)在《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4年,我国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了改革,按商品类别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并重新确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体制。新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全国各省市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湖南省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 为了实际观察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首先以湖南省1980年至1990年的年度出口总额为样本建立了趋势模型,用政策亚变量系数反映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增长所做的贡献,这是一个定性分析;然后,以湖南省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月度出口时间序列为样本,季节性调整后建立指数趋势模型,并通过回归来讨论出口退税率与湖南出口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据此模型对2004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后湖南省出口贸易可能出现的影响做出预测,并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回归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变动通常会引起湖南省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同向变化;但将预测值与2004年湖南省出口贸易数据对比之后却发现,2004年退税政策变动由于退税进度加快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与预测值相反的结果。随后,文章从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对湖南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和新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实际效果来说明和解释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湖南省出口贸易结构趋于成熟,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冲击不大,新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对沿海出口大省的影响会比内陆地区明显。最后,文章对湖南省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及退税负担机制的变动提出了建议。

郑传均,刘倬慧[6](2005)在《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提出根据湖南省历年出口数据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出口退税率与湖南出口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据此模型预测新出口退税政策对湖南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并将其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回归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增长有一定影响,出口退税率变动通常引起湖南出口增长率呈同向变化;但2004年退税政策变动由于退税进度加快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与预测值相反的结果。

崔卫东[7](2006)在《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论波特“钻石”框架下政府行为与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过程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我国进入“后WTO”过渡时期,对WTO成员国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特别是基于我国特定国情之下,探讨政府行为应如何理性的引导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写作方法和逻辑架构等问题。第二章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本章界定有关农业竞争力的概念、层次与定义,分析农业竞争力的表象因素与本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我国目前农业竞争力的现状、特征与矛盾等。第三章农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本章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波特“钻石”)理论的内容、逻辑与观点进行了阐释,论述两者间的发展关系与异同。探讨我国农产业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劣势和竞争优劣势方面。阐释我国农业竞争力问题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上的不合理背离现象和原因。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评价与测度方法问题进行举证研究。第四章从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性看“钻石”模型的失灵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突出地位。提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竞力的现实要素与波特“钻石”模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导向对包括农业竞争力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突出作用并以实例加以定性、定量的证明。构建基于政府行为优势的理论作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第五章政府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核心——全面的城市(镇)化。由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解决农业本质问题的唯一出路——全面的城市(镇)化战略。阐释了城市化规律与现阶段我国城市(镇)化方式的关系;论述我国农村城市(镇)化的标志性特征及其与农业竞争力的关系;城市(镇)化过程中政府作为的关键环节以及在土地的利用问题上的政策和建构我国土地等资源的占用模型。

陈浩[8](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宁仙媚[9](2020)在《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2013年9月设立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又陆续批准设立了17个自贸区。理论上,设立自贸区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提高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等方式促进当地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我国一系列自贸区的设立是否如理论预期那样促进了经济增长,是否实现了其设立时的定位目标?针对这一问题的已有实证评估稀缺,基于此,本文以广东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实证评估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本文采用新兴的政策评估方法——合成控制法,从省级和地市级两个层面对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合成控制组,比较广东自贸区设立后处理组广东省(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和珠海横琴三大片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组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广东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开放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对经济的促进效应是动态变化的:对经济增长和出口的促进效应短期显着,对金融开放和投资的促进效应长期显着。省级层面评估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对广东省经济(工业增加值)的促进效应持续约20个月,期间增长率提高了约3.14%,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促进效应持续至今,增长率提高了约3.24%,对金融开放(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促进效应持续至今,增长率提高了约4.1%,对贸易的促进效应无法通过合成控制法进行评估。地市级层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对深圳市的经济增长、投资、金融开放、出口的正向作用最显着;南沙自贸片区设立对广州市的经济增长、投资、出口的正向作用次之,对金融开放的影响不显着;横琴自贸片区设立对珠海市的经济增长、投资、金融开放、出口的正向作用具有时滞性。进一步结合三大片区各自的功能定位,评估各自贸片区设立对所在地市特定经济功能的效应,广州南沙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南沙片区的设立对广州航运物流(水路货运周转量)的促进效应持续了约31个月,期间增长率提高了约52%;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对深圳金融开放(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促进效应持续至今,增长率提升了约10%。珠海横琴片区重点发展旅游和教育,但受制于数据不足,未能进行相应评估。总体而言,评估结果表明广东自贸区设立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片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各片区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王迎[10](2015)在《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影响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贸易往来逐渐增多。.虽然贸易自由化势不可挡,但仍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使其屡禁不止甚至变本加厉、花样翻新,从而阻碍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对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保护手段摒弃了传统的关税措施,越来越多地采用非关税措施,甚至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衍生出更为隐蔽的措施和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领域也开始形成金融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从而使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更加广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发展,既源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也与现代经济贸易理论的支撑有密切联系。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隐蔽性特点也决定了在当今自由主义盛行的经济贸易规则下,贸易保护仍然能够大行其道。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几乎不谋而合,同时进行。转轨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方面看,转轨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不可否认,参与经济全球化也给转轨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俄罗斯对国际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的严重依赖,以及依靠本国比较优势参与经济全球化而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安全、贸易安全受到威胁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于转轨国家而言也是一柄双刃剑。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虽然能够对转轨国家经济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而且,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还将对转轨国家经济构成巨大挑战和威胁。因此,如何看待新贸易保护主义,如何有效破解新贸易保护主义,以趋利避害,应对挑战,就成为转轨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对转轨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系统地梳理了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和新贸易保护理论,为后面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本章分析了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贸易领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盛行。美国推行金融自由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新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而且在保护形式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投资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投资保护主义也日益盛行,并呈现出法制化、泛政治化等特征。然而,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会因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发展而改变。第四章主要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的促进意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都会产生影响,但对转轨国家的影响尤为明显。本章主要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外部压力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着重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以及转轨国家在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下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认为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外压作用下,转轨国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技术的进步、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等。第五章主要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挑战。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破坏贸易利益机会均等方面影响了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实行,在经济决策安全、贸易与市场环境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也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因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而加剧。不仅如此,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既包括“碳关税”的即将启动对转轨国家竞争优势和高碳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挑战等,也包括“双反”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对转轨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挑战,还包括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对转轨国家未来经济贸易发展所形成的挑战。第六章提出了转轨国家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本章认为:首先,不论是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还是从中国和俄罗斯的转轨大国特征看,转轨国家都要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转轨国家必须从自身的体制缺陷、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竞争力弱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具体而言,转轨国家的政府需加快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制定合理的经济安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尤其要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而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参与者的企业,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突破、经营理念的转变、产业的升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七章为结论部分,是对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转轨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还将不断加深,而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将继续存在和发展。在此形势下,妥善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和挑战,这对转轨国家实现本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政府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避免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而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则要注意核心技术的突破、经营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制度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1.2.2 关于制度创新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1.2.3 关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1.2.4 关于对外贸易制度创新路径及对策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
        2.1.2 制度变迁
        2.1.3 制度与对外贸易
    2.2 产权理论
        2.2.1 产权的内涵
        2.2.2 产权的形式
        2.2.3 产权的功能
        2.2.4 产权与对外贸易
    2.3 交易费用理论
        2.3.1 交易费用的内涵
        2.3.2 交易费用的形式
        2.3.3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2.3.4 交易费用与对外贸易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
    3.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
        3.1.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
        3.1.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
    3.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现状
        3.2.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
        3.2.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特点
    3.3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
        3.3.2 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
        3.3.3 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3.3.4 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
        3.3.5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
        3.3.6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
        3.3.7 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
    3.4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过度追求利益
        3.4.2 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
        3.4.3 国际环境的变化
        3.4.4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第4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
    4.1 理论综述与变量选择
        4.1.1 理论综述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4.2.1 变量设置
        4.2.2 样本的选取
        4.2.3 多元回归数理模型构建与求解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总量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2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地区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3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贸易国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4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产品类别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4 结论
第5章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
    5.1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
        5.1.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
        5.1.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
        5.1.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
    5.2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第6章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
    6.1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
    6.2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对策建议
        6.2.1 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6.2.2 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
        6.2.3 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
        6.2.4 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
        6.2.5 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
        6.2.6 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6.2.7 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图书
    (三)中文期刊
    (四)学位论文
    (五)报纸及电子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已结项的科研项目
致谢

(5)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及我国的实施现状
    2.1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2.1.1 间接税属地主义原则
        2.1.2 间接税按产地征税原则
        2.1.3 国民待遇原则
    2.2 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引导历程
    2.3 我国实现出口货物零税率政策所面临的制约和挑战
        2.2.1 理论分析
        2.2.2 实践分析
    2.3 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思路及内容
        2.3.1 基本思路
        2.3.2 主要内容
第3章 历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湖南出口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对湖南出口贸易额增长的贡献
        3.1.1 湖南省出口贸易状况
        3.1.2 趋势变量模型构建
        3.1.3 对方程进行估计
        3.1.4 结果检验及结论解释
    3.2 出口退税率变动与湖南出口贸易增长率变化的关系
        3.2.1 回归模型的建立
        3.2.2 回归结果
        3.2.3 结果检验及结论解释
第4章 出口退税新一轮机制改革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预测
    4.1 湖南省出口贸易的特点
    4.2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湖南出口增长产生影响的预测
        4.2.1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湖南省出口企业的影响
        4.2.2 根据回归模型预测
    4.3 退税负担机制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预测
        4.3.1 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4.3.2 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4.3.3 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
    4.4 机制改革其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5章 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在湖南的实施效果
    5.1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湖南出口增长率的影响
        5.1.1 2004湖南出口宏观数据观察
        5.1.2 2004年湖南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分析
        5.1.2 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
        5.1.3 原因分析
    5.2 出口退税新机制对湖南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
        5.2.1 退税政策分行业变动的基本情况
        5.2.2 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分析
        5.2.3 原因探讨
    5.3 退税机制改革其它方面对湖南省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6章 湖南出口贸易应对退税政策调整的建议
    6.1 出口退税新政在湖南实施效果及其成因
    6.2 2004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仍存在的问题
    6.3 退税政策变动背景下对湖南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6.4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退税政策的调整
    6.5 对国家政策调整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出口退税率与湖南出口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
三、2004年湖南出口实际数据与预测值比较
四、2004年湖南出口实际数据与预测值产生差异的原因
五、结论

(7)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论波特“钻石”框架下政府行为与农业竞争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错地发展趋势
        1.1.2 我国农业发展空间与农产品出口面对严酷国际竞争挑战
        1.1.3 我国政府现有农业产业政策陷于困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层次、概念界定及其表述
        2.1.1 农业竞争力的层次分界与表现形态
        2.1.2 本文对农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2.1.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与内容
        2.1.4 农业竞争力概念的形成过程
        2.1.5 农业竞争力的特点
    2.2 我国农业竞争力的现状及特征
        2.2.1 我国农业竞争力的现状及特征
        2.2.2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突出矛盾
    2.3 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2.3.1 价格因素
        2.3.2 基础设施因素
        2.3.3 科学技术因素
        2.3.4 政府的经营制度与政策因素
        2.3.5 农业产业化因素
        2.3.6 农业结构因素
        2.3.7 农业标准化因素
        2.3.8 农业投入因素
        2.3.9 可持续发展因素
第三章 农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3.1 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3.1.1 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3.1.2 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比较劣势
    3.2 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
        3.2.1 显示性指标体系
        3.2.2 解释性指标体系
        3.2.3 我国农业上述15 项指标的现状
    3.3 测度我国农业竞争力比较优势水平的数学模型
    3.4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发展
        3.4.1 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及基本观点
        3.4.2 竞争优势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四章 从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性看“钻石”模型的失灵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突出地位
    4.1 发展中国家农业竞力要素的存在状况与波特“钻石”模型的差异
        4.1.1 波特“钻石”中政府的地位、作用及方式等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不一致
        4.1.2 中国政府行为导向对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突出作用
    4.2 政府作为与我国农业竞争力诸要素关系(以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为例)
        4.2.1 政府有关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的形式及变化
        4.2.2 农业关税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
        4.2.3 我国政府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
        4.2.4 我国政府农产品出口补贴政策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
    4.3 我国政府其他支持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
        4.3.1 国内农业支持政策与农业竞争力的关系
        4.3.2 国内支持方式与农业竞争力的关系
        4.3.3 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及其效果
    4.4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范式——基于政府的竞争优势理论
        4.4.1 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创新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基石
        4.4.2 典型性国家政府的农业作为与启示
        4.4.3 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模型——基于政府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想
第五章 政府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核心——全面的城市(镇)化
    5.1 解决我国农民失业与贫困的出路—实施城市(镇)化战略
        5.1.1 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对发展农业的约束
        5.1.2 我国土地等资源占用与消耗的测度方法
        5.1.3 人口过多导致农民失业与经济滞后的悖论及其可能解决办法
    5.2 城市化规律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城市(镇)化方式的关系
        5.2.1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5.2.2 城市化规律与我国现阶段城市(镇)化的关系
    5.3 城市化战略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5.3.1 城市(镇)化的标志性特征
        5.3.2 城市化对农业竞争力提高的贡献途径
    5.4 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作为的关键点
        5.4.1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环境冲突问题
        5.4.2 我国城市(镇)化发展中的土地使用问题
        5.4.3 城市(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问题
        5.4.4 制约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体制矛盾
    5.5 建国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模式
        5.5.1 我国城镇的发展历程
        5.5.2 我国城镇的分类
        5.5.3 我国现有城镇的共同特征
        5.5.4 我国城镇发展模式给予我们的启示
第六章 政府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其经营状况的行为
    6.1 农产品的总成本决定了其价格竞争力
        6.1.1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构成
        6.1.2 我国主要农产品成本的国外比较
        6.1.3 前述分析得出的结果
    6.2 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因素与农业国际竞争力
        6.2.1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6.2.2 政府行为指向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竞争能力的途径
    6.3 农产品质量与农业国际竞争力
        6.3.1 农产品质量竞争优势的表现
        6.3.2 我国农产品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6.3.3 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6.3.4 政府致力于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的行为
    6.4 农业标准化及其它因素与我国农业竞争力
        6.4.1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与内容
        6.4.2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6.4.3 我国人力资源的质与量对农业竞争力的约束及其开发途径
第七章 政府协调农业关联及支持性产业的战术
    7.1 科技创新—农业竞争力的产前投入与政府的行为模式讨论
        7.1.1 阐释:科技创新——农业竞争力提升的产前投入
        7.1.2 发展:政府的行为模式—加速制度创新,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7.2 信息化农业建设与政府的抉择
        7.2.1 信息化农业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7.2.2 日美两国农业信息化的案例
        7.2.3 适应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领域
        7.2.4 政府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略的抉择
    7.3 政府推进农业产前产后及关联性产业升级的战略—产业集聚
        7.3.1 产业集聚(Cluster)的概念及其优势来源
        7.3.2 对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而言,产业“集群”的环境限制
        7.3.3 政府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簇群”形成的行为取向
        7.3.4 产业“簇群”研究的竞争力分析模型
第八章 政府应对农产品国内需求和国际竞争者的姿态
    8.1 我国农产品国内需求对竞争力的影响及政府姿态
        8.1.1 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需求形态与竞争力的关系
        8.1.2 政府有利于改善国内需求条件的行为
    8.2 应对国际竞争者的政府策略之一——突破技术壁垒
        8.2.1 技术壁垒的产生与功能
        8.2.2 经济学视角的技术壁垒
        8.2.3 我国农业遭遇到的技术壁垒
        8.2.4 我国政府突破农业技术壁垒之方略
    8.3 应对国际竞争者的政府策略之二——积极应对争端
        8.3.1 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实况与特点
        8.3.2 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起因
        8.3.3 政府须积极处理争端保护我国农业竞争力
结束语:对中国农业竞争力模型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9)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自贸区的研究
        2.1.1 关于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定性研究
        2.1.2 关于自贸区经济效应的定量研究
    2.2 关于合成控制法的应用研究
    2.3 简要评论
第3章 自贸区设立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自由贸易区概念界定
    3.2 自贸区设立的理论基础
        3.2.1 经济增长理论
        3.2.2 自由贸易理论
        3.2.3 国际投资理论
    3.3 自贸区设立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
        3.3.1 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3.3.2 自贸区设立对贸易的影响机制
        3.3.3 自贸区设立对投资的影响机制
        3.3.4 自贸区设立对金融开放的影响机制
第4章 广东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现状
    4.1 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
    4.2 广东自贸区的制度创新
        4.2.1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
        4.2.2 广州南沙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
        4.2.3 珠海横琴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
    4.3 广东省和广州、深圳、珠海经济发展现状
        4.3.1 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4.3.2 深圳市经济发展现状
        4.3.3 广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4.3.4 珠海市经济发展现状
第5章 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实证评估
    5.1 合成控制法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5.2 省级层面的实证评估
        5.2.1 经济增长效应评估
        5.2.2 投资效应评估
        5.2.3 贸易效应评估
        5.2.4 金融开放效应评估
    5.3 地市级层面的实证评估
        5.3.1 南沙自贸片区设立对广州的经济效应评估
        5.3.2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对深圳的经济效应评估
        5.3.3 横琴自贸片区设立对珠海的经济效应评估
    5.4 稳健性检验
    5.5 对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第6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启示
        6.2.1 保持政策稳定性,支持社会主体创新
        6.2.2 弥补片区不足,深化制度创新
        6.2.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影响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和发展原因的研究
        1.2.2 关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
        1.2.3 关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影响的研究
        1.2.4 关于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研究
        1.2.5 关于投资保护主义和金融保护主义的研究
        1.2.6 总结性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贸易保护主义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2.1 贸易保护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1.1 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思想
        2.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2.1.3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
    2.2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
        2.2.2 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主义
        2.2.3 战略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2.4 GATT/WTO框架下的贸易保护机制
        2.2.5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其他理论依据
    2.3 小结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3.1 贸易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3.1.1 贸易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3.1.2 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流
        3.1.3 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3.2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危机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3.2.1 金融自由化的风险
        3.2.2 国际金融危机诱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
        3.2.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3.3 投资自由化与投资保护主义
        3.3.1 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3.3.2 从贸易保护主义到投资保护主义
    3.4 小结
4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的促进意义
    4.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外部压力有利于推动经济转轨和市场化进程
        4.1.1 推动国内改革
        4.1.2 推动市场化发展
    4.2 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转轨国家获取动态贸易利益
        4.2.1 有利于促进转轨国家的技术进步
        4.2.2 有利于促进转轨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优化
        4.2.3 有利于促进转轨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
    4.3 小结
5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与挑战
    5.1 负面影响
        5.1.1 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转轨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
        5.1.2 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
        5.1.3 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影响
    5.2 转轨国家面临的挑战
        5.2.1 低碳经济下的“碳关税”对转轨国家经济的挑战
        5.2.2 新兴产业领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的挑战
        5.2.3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对转轨国家形成的挑战
    5.3 小结
6 转轨国家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6.1 正确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
        6.1.1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
        6.1.2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6.2 政府层面的对策
        6.2.1 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6.2.2 制定合理的经济安全战略
        6.2.3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低碳产业发展
    6.3 企业层面的对策
        6.3.1 突破核心技术约束
        6.3.2 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营理念
        6.3.3 通过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3.4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6.4 小结
7 结论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J]. 周长青. 对外经贸实务, 1997(01)
  • [2]论外贸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J]. 周长青. 法学论坛, 1997(01)
  • [3]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D]. 郝璐. 吉林大学, 2017(09)
  • [4]论出口退税的概念、作用及其制度创新[J]. 高虎城. 对外经贸财会, 1996(S1)
  • [5]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刘倬慧. 中南大学, 2005(06)
  • [6]退税政策变动对湖南出口贸易的影响[J]. 郑传均,刘倬慧.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 [7]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论波特“钻石”框架下政府行为与农业竞争力的提升[D]. 崔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8]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9]广东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D]. 宁仙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10]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转轨国家经济影响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D]. 王迎.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论外贸出口退税的理念、功能与制度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