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论文文献综述)
谭世宝[1](1996)在《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澳门]谭世宝在中国翻译史上,很少有一对名词会象“胡本”与“梵本”的关系那样错综复杂,翻来覆去,纠缠不清。这对于我们研究有关佛典的翻译史以及敦煌文书学,都是一大障碍。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这两个概念的源流衍变作一探讨。以厘...
王琪,周杨[2](2007)在《悉昙与汉语语音史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悉昙是以研究梵字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不少学者致力于从文化史学角度研究悉昙,亦有学者从某些角度对悉昙进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悉昙学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库,以上研究仍不够充分,可继续挖掘其价值。
王琪[3](2006)在《日本悉昙家所记古汉语声母》文中研究表明悉昙是梵语siddha?音译,意为成就。是梵文字的一种。佛经多使用悉昙字母,悉昙学着作在中国已失传,现存悉昙学着作主要保存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悉昙着作中保存了重要的语音资料。但由于材料复杂,很少有人充分利用它。我们将空海《梵字悉昙字母释义》、安然《悉昙藏》、安然《悉昙十二例》、玄昭《悉昙略记》、淳佑《悉昙集记》、明觉《悉昙要诀》、心觉《多罗叶记》、信范《悉昙秘传记》、了尊《悉昙轮略图抄》、净严《悉昙三密钞》十部着作做成电子文本并将悉昙字母转写为罗马拼音,按时间分为晚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利用对音还原法考察了悉昙着作中反映的晚唐五代的声母特点,并对印度方音作了一些初步研究。日本悉昙着作中反映的晚唐五代的声母特点有:(1)全浊声母不送气。(2)全浊和清声母之间有差别,有的发生了清化,但仍然跟同部位的清音不同。(3)鼻音声母疑、泥、娘、明、日带有浊塞音。(4)轻唇音声母已经产生。(5)泥娘二纽极少相混。(6)庄组和章组趋于合流而又未最终完成。(7)匣母发生了清化。日本悉昙着作中反映的印度方音差别有:(1)一般情况下以汉音来对译中天音,以南天音来对译吴音才能得到正确的读音,但也有例外情况。(2)中天音?a ?a ?a na ma有鼻音韵尾,中天音用鼻音字对译梵文浊塞音,南天音东天音均无此特点。(3)南天音清,北天中天音浊。南天音的na ma读音不同于北天音和中天音,南天音和北天音都没有鼻音韵尾。
周利群,李灿[4](2021)在《从牛津大学藏《虎耳譬喻经》中亚梵本看早期佛经天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文中认为牛津大学藏梵本MS. Sansk.e.23(P)是梵文佛经《虎耳譬喻经》的一部分。牛津本总共9枚贝叶,以婆罗迷字体书写。其内容包括虎耳太子往世故事的中间部分和二十八宿占卜第一章节星宿特性。本文缀合牛津本与圣彼得堡本,首次公布藏于两处的写本照片,提供首个汉译本,对二十八宿占卜中名为星宿特性的第一章节梵本进行释读和翻译,分析其内容。以星宿的族姓为例探讨早期佛经天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刘哲[5](2016)在《《法镜经》同经异译词语研究》文中指出东汉译经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安玄、严佛调译的《法镜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他们的译作在现存可靠的译经中仅有这一部,加之其内容偏佛理、佛律,故研究的人也相对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同经异译来研究《法镜经》词语,即对比《法镜经》和《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郁伽长者会》三部同经异译词语的异同。论文以意义爲主要划分依据,同时比较三部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异同。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含《法镜经》和异译本的研究概况、研究价值、异译经概貌比较等。第二章同经异译名词比较,涉及人物类、自然类、言论类、宗教信仰类等。第三章是同经异译动词比较,含人体动作、心理感受、人际行爲、修行行爲等。第四章是同经异译形容词比较。第五章是结语。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三部经的词语有同有异。这几部经词语的共同点是,都承用中土文献词语,都使用佛教词语,也都有音译词和意译词,词语有一定的沿承性。不同点包括:其一,《法镜经》内容简略,尽量使用意译词而避免音译词。其他两部经尤其是《郁伽长者会》中,音译词数量较多。其二,《法镜经》多用中土文献词语,译文较爲古雅,後两部经则多用佛教词语。《法镜经》中的语气词也比其他两部经丰富得多。其三,《法镜经》翻译佛教概念时也多用短语来表示,後两部经已多用双音节词。最後,通过三部经的比对,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常用词的更迭,如"居"、"住"等词语。还有一般词语词义的发展和佛教词语的发展。文章通过几部经的比较也发现,每一位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安玄、严佛调译经的特殊性在於避免使用音译词;竺法护译经特点是文章逻辑性强,译经多有品目,内容罗列清晰明了,有自己常用词语。《长者会》则因时代较晚,佛教词语发展成熟,所以译文喜用佛教词语,内容重复较多。
二、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2)悉昙与汉语语音史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悉昙与悉昙学 |
二、悉昙研究概况 |
(一) 与语音史研究相关的文献学、史学研究 |
(二) 语言学研究 |
1.字形与字音研究 |
2.汉语语音史研究 |
(3)日本悉昙家所记古汉语声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悉昙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悉昙研究概况 |
1.3 我们的研究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3 日本悉昙着作中反映的晚唐五代声母系统 |
3.1 全浊声母 |
3.2 轻重唇是否分化 |
3.3 知端组的分合 |
3.4 精庄章三组的分合 |
3.5 晓匣母音值的确定 |
3.6 日母和来母的音值 |
3.7 结论 |
4 日本悉昙着作中反映的印度方音 |
4.1 吴音与汉音 |
4.2 印度五天方音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从牛津大学藏《虎耳譬喻经》中亚梵本看早期佛经天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写本释读 |
2 写本内容 |
2.1 牛津本第14页 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3反 |
2.2 牛津本第16页,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4正(数字14在左边缘) |
2.3 牛津本第17页,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4反 |
2.4 牛津本第19页,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5正(数字15在左边缘) |
2.5 牛津本第18页,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5反 |
2.6 圣彼得堡本第1页,16页反,实际顺序是《虎耳譬喻经》16正 |
3 以星宿的族姓为例看早期佛经天文学翻译 |
附录 |
(5)《法镜经》同经异译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第1章 绪论 |
1.1 文献记録 |
1.1.1 有关《法镜经》的记载 |
1.1.2 有关其他巽译本的记载 |
1.1.3 文献考证 |
1.2 研究综述 |
1.2.1 《法镜经》研究概述 |
1.2.2 同经异译研究概述 |
1.3 研究价值 |
1.4 巽译经概貌比较 |
1.4.1 题目序言差异 |
1.4.2 开头语和结尾语 |
1.4.3 词语 |
第2章 同经异译之名词比较 |
2.1 人物类词语比较 |
2.1.1 人名 |
2.1.2 统称 |
2.1.3 亲属友邻仇怨 |
2.1.4 具有某种身份的人 |
2.1.5 具有某种技能职业行为的人 |
2.1.6 与人体相关名词 |
2.1.7 宗教称号 |
2.2 自然类名词比较 |
2.2.1 神灵鬼怪 |
2.2.2 动物 |
2.2.3 植物 |
2.2.4 衣食住行杂物等名物词 |
2.2.5 自然现象、天文地理、处所方位 |
2.2.6 时间顺序等 |
2.3 言论、思想状态、行为描述等 |
2.3.1 文书典籍 |
2.3.2 语言 |
2.3.3 思想状态行为描述等 |
2.3.4 人际交往、生活、行为描述等 |
2.4 宗教信仰、修行和专业术语等 |
2.4.1 烦扰之物 |
2.4.2 无上佛智类 |
2.4.3 善恶福报 |
2.4.4 佛教时间观念 |
2.4.5 佛道、佛法之称 |
2.4.6 修行术语 |
2.4.7 法~、正~ |
2.5 小结 |
2.5.1 相同之处 |
2.5.2 不同之处 |
第3章 同经巽译之动词比较 |
3.1 人体动作动词 |
3.1.1 口部动作 |
3.1.2 四肢耳目动作 |
3.1.3 生命过程 |
3.1.4 生活动作 |
3.2 心理感受意念活动等 |
3.2.1 心理感受 |
3.2.2 对其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情感 |
3.2.3 思考信念 |
3.3 人际行为 |
3.3.1 劝勉教化 |
3.3.2 集会闘诤 |
3.3.3 施受得失 |
3.3.4 相处办事 |
3.3.5 祸害罪罚 |
3.4 修行行为和无生行为 |
3.4.1 修行 |
3.4.2 无生行为等其他动词 |
3.5 小结 |
3.5.1 相同之处 |
3.5.2 不同之处 |
第4章 同经异译之形容词比较 |
4.1 形容词比较 |
4.1.1 形容事物 |
4.1.2 形容性情和精神状态 |
4.1.3 形容人和人际关系 |
4.1.4 小结 |
4.2 其他虚词 |
4.3 固定搭配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语 |
徵引文献 |
参考文献 |
附録 |
後记 |
作者简历 |
四、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文献中的“胡本”与“梵本”考辨[J]. 谭世宝.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 [2]悉昙与汉语语音史研究概述[J]. 王琪,周杨. 学术论坛, 2007(02)
- [3]日本悉昙家所记古汉语声母[D]. 王琪.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4]从牛津大学藏《虎耳譬喻经》中亚梵本看早期佛经天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 周利群,李灿.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1(02)
- [5]《法镜经》同经异译词语研究[D]. 刘哲. 浙江大学,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