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重型机器厂铸钢化验室[1](1968)在《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文中认为 据1967年第四期的"理化检验通讯"报导:1967年5月,上海材料研究所举办的"铬锰氮钢快速分析交流学习班"上,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单位提出,控制高氯酸冒烟,不使铬的结果偏低,操作比较不易掌握。我们自从1964年采用高氯酸氧化法测定高合金钢的铬以来,同样感到控制高氯酸氧化阶段不易掌握,往往发现结
杨小兰[2](1999)在《提高冶金产品分析结果准确度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选择分析方法,消除系统误差,减小测量误差,减少偶然误差,避免过失误差和准确记录数据6个方面探讨提高冶金产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白贯荣[3](2012)在《土壤中钒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色法》文中提出钒是微量元素,被生物无机化学列为抗癌元素之一,了解土壤中钒的含量对于土壤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壤中微量钒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对仪器设备要求比较高,操作复杂繁琐,分析成本价高,能够测定土壤微量钒的方法较少。分光光度法因为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仪器廉价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对于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对测定土壤钒的分析条件、干扰离子的研究以及精密度、准确度以及回收实验等,确立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土壤中微量钒的测定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探讨了土壤中微量钒的测定方法之后还对土壤中有效态钒进行了研究,对土壤中有效态钒的提取剂、提取条件分析之后得到土壤中微量钒的最佳提取剂和提取条件,对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本文对山东典型土壤全量钒和有效态钒进行测量。通过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得出山东典型土壤钒的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性研究,系统地了解山东省土壤钒污染特征,并为农牧业生产利用和环境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温下成功地测量土壤中微量钒的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高准确度、高精密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出限低,测量范围宽,在常温条件下就可以测量,操作简单易行。①通过研究得到新的钒的反应体系。此体系是以1-(2-吡啶偶氮)-2-萘酚为显色剂,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本磺酸钠(SDBS)为增敏剂。②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立了最佳的测定条件;显色剂的浓度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浓度为1g·L-1,用量为3.0mL, 1.5 %的过氧化氢溶液0.5mL ,1.0 mol·L-1盐酸溶液1.0mL ,8%SDBS溶液1.0mL (每加一种试剂均摇匀)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20min ,用1cm比色皿,于575nm波长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定有色络合物的吸光度。③通过在该最佳条件下分析,此方法的标准偏差为3.4%~5.1%,加标回收率为102.1%~105.2%,线性范围为0.2~1.2μg/mL,大部分阴离子不干扰测定,对干扰阳离子Cu2+,Fe3+,可以用饱和的NaF和0.5%的柠檬酸溶液来进行掩蔽。2)比较了四种提取剂对于培养后土壤中微量钒的提取效果,得出提取有效态钒的最佳提取剂是醋酸钠(NaAC),最佳提取条件:NaAC浓度c(NaAC)=2mol·L-1,土壤与提取液比值为1:10,振荡时间为120min,其提取效果是最好。3)通过对山东60个典型土壤样土的重金属钒有效态与全量测定并绘制其分布图,以及其与有机质相关关系分析,褐土、潮土、棕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全量钒含量有正相关关系,而褐土与棕壤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效态钒含量呈现负相关,潮土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钒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7**,0.408,0.360,-0.324*, -0.219,0.591*。置信水平达到90%。4)不同土壤的有效态钒与全量有相关关系,在置信水平为90%上,褐土、潮土、棕壤中土壤全量与有效态钒的呈现正相关系他们相关系数为0.479**,0.700**,0.120。
陈拓[4](2014)在《甘蔗渣直燃利用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储量大、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有着多种转化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而碱金属/碱土金属作为生物质内含量较多的微量元素,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床料聚团、受热面沾污腐蚀、结渣以及沉积等多种问题。因此了解碱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及影响,掌握其析出和转化的规律,对解决碱金属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管式炉试验台和factsage化学热力学平衡软件,研究收集自我国南方的甘蔗渣的碱金属以及相关元素的迁移特性,以及不同添加剂对其迁移的影响,以期找到避免或缓解甘蔗渣直燃利用过程的中存在的问题。对甘蔗渣样品进行管式炉燃烧实验,研究发现甘蔗渣碱金属的迁移特性与其燃烧特性相关,碱金属在燃烧前期随挥发分的析出而快速析出,而在燃烧后期则由于固定碳的燃烧以碱金属盐的形式蒸发。Cl的含量分析表明,50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温度对Cl的迁移影响不大,在燃烧的前60s内即主要以HCl和KCl的形式快速析出。燃烧过程中碱土金属钙和镁大部分存留在灰样中,这些Ca元素固留在生物质灰中形成由高度解聚网格组成的熔体,增加了挥发进入气相的碱金属含量。HCl浓度的测量实验表明,不同温度下HCl的排放均程单峰状,100秒内HCl基本完全析出。500℃时HCl的排放浓度最高, HCl的排放浓度呈现随着温度的增高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以抗结焦剂、高岭土、氧化钙和煤为添加剂进行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对钾固留效果最好的是抗结焦剂和高岭土,而抗结焦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高岭土。以煤为添加剂时,由于添加煤带入了铝和硅元素较少,因此建议增加添加量以获得良好的固留效果。高温条件下,添加剂作用下生成的硅铝酸钾缓慢分解释放出气态氯化钾,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应控制燃料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Factsage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800℃时,相关元素主要以稳定固态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由于达到了蒸发的温度会部分直接蒸发进入气相。在中高温阶段,KCl(s)与Al2O3和SiO2反应生成高熔点的KAlSi2O6(s)并伴随着HCl气体的生成。部分KCl(s)和K2SO4(s)转化为熔融态的K2SO4(salt)、K2O(slag)。通过添加剂的方法在把碱金属K以稳定态固留在灰中的同时可能增加HCl气体的排放,有利有弊。
张福梅,李响[5](2019)在《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法测定锰铁中锰量的条件试验》文中指出锰铁试样经磷酸溶解,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以硝酸银为催化剂,用过硫酸铵将锰氧化为高价,煮沸去除过量的过硫酸铵,用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锰铁中的锰含量。本文从磷酸用量,溶样温度和时间,过硫酸铵用量和破坏时间以及滴定控制等方面进行实验和探讨,提出了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法测定锰铁中锰含量的最佳条件。
张桂松,杨应友[6](1993)在《金属钼中氮的测定》文中指出本文试验了化学-蒸馏法及惰性-气氛脉冲加热法测定金属钼中氮的分析条件。得到了具体的分析方法,满足了我厂生产需要,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上钢三厂中试室化学二组[7](1982)在《高氯酸溶样在测氮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高氯酸溶样在炉前快速测氮及成品分析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但需要适当控制试样的称量、高氯酸用量、高氯酸冒烟时的电炉温度与时间。现将我们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高氯酸冒烟时NH3的氧化损失问题在高氯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氮标液(用NH4Cl
二、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3)土壤中钒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色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土壤中的钒 |
1.2.1 土壤中钒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 |
1.2.2 土壤中钒的生物有效性 |
1.2.3 土壤中钒的分析方法 |
1.2.4 测定土壤中微量钒的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微量钒的十二烷基本磺酸钠(SDBS)比色法及其干扰因素研究 |
1.3.2 土壤中全量钒的测定方法研究 |
1.3.3 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钒的提取方法研究 |
1.3.4 山东省典型土壤中钒的全量及有效态研究 |
1.4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微量钒测定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吸收波谱分析 |
2.3.2 酸度 |
2.3.3 PAN 溶液浓度 |
2.3.4 过氧化氢浓度 |
2.3.5 表面活性剂 |
2.3.6 显色时间、温度 |
2.3.7 络合物组成 |
2.3.8 干扰试验 |
2.3.9 工作曲线 |
2.4. 结论 |
第3章 土壤中全量钒的 SDBS 比色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供试土壤 |
3.2.3 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精密度试验 |
3.3.2 准确度与重现性 |
3.3.3 与其他方法比较 |
3.4 结论 |
第4章 土壤有效态钒的化学提取方法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提取剂的选择 |
4.3.2 提取土液比的选择 |
4.3.3 提取时间选择 |
4.3.4 提取液浓度比的选择 |
4.4 结论 |
第5章 山东省典型土壤中钒的全量及生物有效态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区的土壤概况 |
5.3 研究方法 |
5.3.1 采样布点 |
5.3.2 分析方法 |
5.3.3 数据与图形处理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山东典型土壤中全量钒以及其分布 |
5.4.2 山东省典型土壤中钒的有效态含量情况 |
5.4.3 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百分比 |
5.4.4 山东省典型土壤理化性质、全量与有效态的相关性分析 |
5.4.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甘蔗渣直燃利用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生物质利用技术概况 |
1.3 生物质碱金属相关问题及危害 |
1.3.1 生物质直燃利用的沉积问题 |
1.3.2 生物质直燃利用的高温腐蚀问题 |
1.3.3 生物质直燃利用的聚团问题 |
1.4 生物质碱金属及相关元素迁移研究概况 |
1.4.1 钾元素 |
1.4.2 氯元素 |
1.4.3 硫元素 |
1.5 添加剂用于解决生物质碱金属问题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的确定及主要内容 |
1.6.1 课题提出与来源 |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甘蔗渣燃烧过程中碱金属以及相关元素迁移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
2.3 实验样品 |
2.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甘蔗渣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及相关元素迁移实验结果分析 |
3.1 甘蔗渣恒温燃烧失重规律分析 |
3.2 甘蔗渣碱金属的迁移规律分析 |
3.3 甘蔗渣燃烧氯化氢排放特性分析 |
3.4 甘蔗渣燃烧过程中氯迁移特性分析 |
3.5 甘蔗渣燃烧灰样的 XRD 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添加剂对碱金属迁移规律的影响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样品与方法 |
4.3 添加剂对碱金属迁移的影响分析 |
4.3.1 低温条件下添加剂作用效果 |
3.3.2 中温条件下添加剂作用效果 |
3.3.3 高温条件下添加剂作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甘蔗渣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及其相关元素迁移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1.1 热力学平衡法 |
5.1.2 Factsage 软件简介 |
5.2 甘蔗渣燃烧热力学平衡计算 |
5.3 添加剂对碱金属迁移影响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法测定锰铁中锰量的条件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实验原理 |
1.3 分析步骤 |
2 结果与讨论 |
四、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氯酸法测定高合金钢中铬的氧化条件控制[J]. 广州重型机器厂铸钢化验室.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6)
- [2]提高冶金产品分析结果准确度探讨[J]. 杨小兰. 江苏冶金, 1999(05)
- [3]土壤中钒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比色法[D]. 白贯荣.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4]甘蔗渣直燃利用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研究[D]. 陈拓.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5]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法测定锰铁中锰量的条件试验[J]. 张福梅,李响. 中国金属通报, 2019(04)
- [6]金属钼中氮的测定[J]. 张桂松,杨应友. 四川冶金, 1993(03)
- [7]高氯酸溶样在测氮中的应用[J]. 上钢三厂中试室化学二组.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9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