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论文文献综述)
肖新峰[1](2006)在《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后又将转化了的物质和精神产物排入环境,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伴随工业化而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指标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环境监测的力度大大加强。其中对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Pb(Ⅱ)、Cd(Ⅱ)、Hg(Ⅱ)、Cr(Ⅵ)等重金属和挥发酚类等物质都属于污染环境的重要毒物。其中重金属污染还可以在生物体内蓄积、转移,造成食物链的污染,而最终对人类产生危害。流动注射分析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已经得到国际分析化学界广泛重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试剂和试样的消耗量少、设备价廉且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可以与多种检测仪器联用等一系列优点。分光光度法是最早与流动注射联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几乎所有溶液中的光度分析都可以设计成流动注射分析,目前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在水质自动监测分析中更是占有重要的位置。流动注射在线分离、预富集技术是该项分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流动注射技术发展的前沿,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常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预富集方法有:在线溶剂萃取;在线沉淀、共沉淀分离;在线预柱吸附分离、富集;
郑用熙,童爱军[2](1993)在《光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光度分析”的第四篇评述文章。它评述了在1990.7~1992.6期间我国光度分析的概况,内容包括:学术会议与综述,有机试剂,多元配合物光度分析,动力学光度法,导数光度法,双波长光度法,萃取光度法和液珠萃取比色,浮选光度法,固相光度法,激光在光度法中的应用。引用文献831篇。
夏青,刘和平,刘锋,郝丽芳[3](198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说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为什么要修订原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一项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着适应新的情况,对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是正常的,合乎认识规律的事。原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三级制定标准值。在制订各水系水质规划、确定2000年水污染防治目标等宏观决策问题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环境管理的需要考虑。原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尚有如下缺欠:
王锐[4](1985)在《银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文中研究说明 银是人们熟知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古代大量用作钱币、饰物和器皿。近代则因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而成为现代工业重要的原料之一。由于世界银的产耗差一直较大,供不应求的局面造成国际市场银价的不断上涨,因而银的资源开发和生产受到国家重视。为了配合此项任务,对于银的分析方法也就相应地引起注意。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银的分离、富集手段和测定方法进行综合介绍以供参考。
姜辅舜[5](1983)在《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文中研究说明 双硫代比林甲烷是近年来合成的新试剂,它是二安替比林甲烷的衍生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已有专门论述,它已用于多种元素的光度测定,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铋、金、碲,但国内尚未见用于测定碲的报导。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试验了双硫代比林
姜辅舜[6](1983)在《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文中提出 双硫代比林甲烷是近年来合成的新试剂,它是二安替比林甲烷的衍生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已有专门论述,它已用于多种元素的光度测定,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铋、金、碲,但国内尚未见用于测定碲的报导。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试验了双硫代比林
张宏丽,倪文山,肖芳,毛香菊,姚明星,崔茹良[7](2016)在《砷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精矿中硒和碲》文中指出采用硝酸-盐酸-高氯酸分解样品,以2.0mL 1.0mg/mL砷溶液作为聚集剂,滴加250g/L氯化亚锡溶液和加入次亚磷酸钠(固体)作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硒、碲、砷还原成单质而共沉淀,再用硝酸-高氯酸溶解过滤后的沉淀,选择Se 196.090{171}nm和Te 214.281{157}nm为分析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金精矿样品中砷和碲的方法。实验表明:砷共沉淀法可将硒、碲与样品中大部分干扰元素(银、铅、锌、硅、钙、镁、铝和铁等)分离,避免了基体的干扰;虽然金精矿中的金在共沉淀的过程中会被还原而部分析出,但干扰试验表明,与硒、碲元素同时从基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金对测定的干扰可忽略。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硒和碲的质量浓度在0.52.0μg/mL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硒、碲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2和0.999 1;方法中硒和碲的检出限分别为1.40和4.23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金精矿实际样品中硒和碲,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值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8)分别为2.0%2.4%和3.1%3.3%。
陈贝[8](2016)在《地表水特征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大体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水质状况也越发关注。地表水中普遍存在有机污染物,在某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采集水样,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对地表水中的不同特征性有机物进行分析测定。1)利用大体积固相萃取分别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用,建立了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同时萃取、分别检测的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半挥发性有机物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0.5%105%之间,方法检出限在0.0020.009μg·L-1之间,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加标回收率在78.5%124%之间,对实际水样的富集倍数可达16000倍。建立的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超痕量物质的测定。对某流域地表水检测发现,部分水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酚类、硝基苯环类化合物等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克百威、仲丁威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有检出。2)建立大体积固相萃取-大气压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将APGC作为电离源,使得物质的碎裂程度极低,产生的碎片少,提高QTOF的灵敏度。仪器条件优化后对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标准品进行测定,在0.5mg·L-110 mg·L-1线性范围内,物质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2.13%9.08%之间,方法检出限在0.25ng·L-11.3ng·L-1。采用该方法与GC/MS结合可以很好地对未知物质进行物质定性鉴别。3)建立大体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辨同步分析方法来实现实验室定性分析与人体嗅觉相结合的检测体系以用于地表水中的半挥发性主要致味物质的鉴别。利用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判别地表水中0.312μg·L-1的硝基苯类、氯苯类、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气味。对采集的水样分析后结果表明同步检测方法定性检出半挥发性主要致味物质气味与原始水样气味有显着相关性,但致味物质与污染物在水体的含量没有相关性。该方法为水体异味污染事故的鉴定提供方法借鉴,对水中异味物质的溯源有指导作用。
李婷婷,李炜,高登莲,梁军,张癸荣[9](2014)在《生物制品常用辅料及其限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生物制品是以实现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目的而使用的常见药物品类。与化药和中药不同,我国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施行从生产用起始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监控。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原材料和辅料,它们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以及药效的发挥。因此,辅料的选用不仅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也应综合考虑对药效发挥的影响等因素,同时还要安全、可控以确保不增加药品的使用风险。本文归纳了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常用辅料类型,包括防腐剂、佐剂、保护剂、助溶剂、赋形剂和矫味剂等,并对各种辅料的限量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生物制品的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侯德坤,何江,张福金,呼日乐达瓦[10](2014)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多种污染物的富集过程中。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回收率和富集倍数高等优点。近年来,作为一种可行的分析技术,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和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介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二、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论文提纲范文)
(1)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
1.1.1 膜的定义 |
1.1.2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
1.1.3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1.2 液膜分离技术 |
1.2.1 液膜的主要类型 |
1.2.2 液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
1.3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SLME)技术及其应用 |
1.3.1 支撑载体液膜的基本组成 |
1.3.2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原理 |
1.3.3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装置 |
1.3.4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的影响因素 |
1.3.5 支撑载体液膜的特点和优势 |
1.3.6 支撑液膜的不稳定性及其解释 |
1.3.7 支撑液膜的载体选择 |
1.3.8 支撑载体液膜萃取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
1.4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的特点及其与支撑载体液膜在线萃取技术的联用. |
1.4.1 流动注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1.4.2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的建立及优化方法 |
1.4.3 支撑载体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的联用技术及自动化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铅(Ⅱ) |
2.1 概述 |
2.1.1 铅的毒性与危害 |
2.1.2 铅污染的来源及对铅污染的控制 |
2.1.3 含铅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
2.1.4 痕量铅(Ⅱ)检测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
2.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
2.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
2.4.1 线性范围 |
2.4.2 检出限 |
2.4.3 精密度 |
2.4.4 准确度 |
2.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6 方法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镉(Ⅱ) |
3.1 概述 |
3.1.1 镉的毒性与危害 |
3.1.2 镉污染的来源及对镉污染的控制 |
3.1.3 含镉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
3.1.4 痕量镉(Ⅱ)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
3.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
3.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
3.4.1 线性范围 |
3.4.2 检出限 |
3.4.3 精密度 |
3.4.4 准确度 |
3.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4.6 方法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4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汞(Ⅱ) |
4.1 概述 |
4.1.1 汞的毒性及危害 |
4.1.2 汞污染的来源及对汞污染的控制 |
4.1.3 含汞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
4.1.4 痕量汞(Ⅱ)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的进展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
4.3.2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条件的优化 |
4.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
4.4.1 线性范围 |
4.4.2 检出限 |
4.4.3 精密度 |
4.4.4 准确度 |
4.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4.6 方法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铬(Ⅵ) |
5.1 概述 |
5.1.1 铬的毒性与危害 |
5.1.2 铬污染的来源及对铬污染的控制 |
5.1.3 含铬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
5.1.4 痕量铬(Ⅵ)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的设计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
5.3.2 流动注射系统的优化 |
5.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
5.4.1 线性范围 |
5.4.2 检出限 |
5.4.3 精密度 |
5.4.4 准确度 |
5.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5.4.6 方法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6 支撑液膜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分析水中痕量苯酚 |
6.1 概述 |
6.1.1 挥发酚的毒性与危害 |
6.1.2 挥发酚污染的来源及其污染的控制 |
6.1.3 含挥发酚类化合物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及液膜分离法的应用 |
6.1.4 挥发酚检测的方法及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
6.2 实验部分 |
6.2.1 仪器与试剂 |
6.2.2 溶液配制及标定 |
6.2.3 基本原理 |
6.2.4 实验流路的设计 |
6.2.5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萃取富集条件的优化选择 |
6.3.2 流动注射系统条件的优化 |
6.4 方法的评价及样品的测定 |
6.4.1 线性范围 |
6.4.2 检出限 |
6.4.3 精密度 |
6.4.4 共存离子的影响 |
6.4.5 水样分析和标准加入回收实验 |
6.5 本章小结 |
7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
致谢 |
(7)砷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精矿中硒和碲(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及参数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分析线的选择 |
2.2 溶解酸体系 |
2.3 砷溶液用量 |
2.4 干扰元素的影响 |
2.5 校准曲线与检出限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方法对比试验 |
(8)地表水特征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大体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地表水中特征性有机污染物固相萃取概述 |
1.3 地表水中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仪器分析现状 |
1.3.1 气相色谱-质谱法 |
1.3.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
1.4 地表水中异味物质研究现状 |
1.4.1 感官分析法 |
1.4.2 仪器分析法 |
1.4.3 综合分析法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主要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同步萃取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2.3 仪器与试剂 |
2.3.1 实验仪器 |
2.3.2 实验试剂 |
2.3.3 标准溶液配制 |
2.3.4 仪器条件 |
2.4 前处理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前处理条件优化 |
2.5.1.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2.5.1.2 水样酸碱度的选择 |
2.5.1.3 萃取速度的选择 |
2.5.1.4 脱水方法的选择 |
2.5.1.5 淋洗量的选择 |
2.5.1.6 淋洗速度的选择 |
2.5.2 方法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 |
2.5.3 实际水样的测定 |
2.6 小结 |
第三章 APGC-QTOF测定地表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试剂 |
3.2.3 标准溶液的配置 |
3.2.4 仪器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仪器条件的优化 |
3.3.2 QTOF质量窗口提取优势 |
3.3.3 APGC-QTOF一级数据库的建立 |
3.3.4 精密度和线性相关 |
3.3.5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3.6 未知物质的鉴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气相色谱-质谱/嗅辨法同步分析地表水中特征异味物质初探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试剂 |
4.2.3 仪器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同步分析方法原理 |
4.3.2 嗅辨标准物质定性识别 |
4.3.3 环境人为源标准物质半定量初步识别 |
4.3.4 实际水样嗅辨 |
4.4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生物制品常用辅料及其限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防腐剂 |
1.1 硫柳汞 |
1.2 甲醛 |
1.3 苯酚 |
1.4 间甲酚 |
2 佐剂 |
2.1 铝盐佐剂 |
3 保护剂 |
3.1 甘油 |
3.2山梨醇 |
3.3 葡萄糖 |
3.4 乙酰色氨酸 |
3.5 甘氨酸 |
3.6 辛酸钠 |
3.7 明胶 |
4 助溶剂 |
5 赋形剂 |
5.1 乳糖 |
5.2 甘露醇 |
6 矫味剂 |
7 结语和展望 |
(10)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的原理及萃取模式 |
2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
2.1 DLLME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2.1.1 饮料及酒类 |
2.1.2 鱼虾类食品 |
2.1.3 果蔬类食品 |
2.1.4 其他食品 |
2.2 DLLME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2.3 DLLME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2.3.1 多环芳烃(PAHs) |
2.3.2 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及其它农药 |
2.3.3 多氯联苯(PCBs)及多溴联苯醚(PBDEs) |
2.3.4 苯及苯系物 |
2.3.5 酚类化合物 |
2.3.6 环境中的金属离子 |
2.3.7 其他环境污染物 |
2.4 其他领域 |
3 展望 |
四、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撑液膜在线萃取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分析联用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肖新峰. 四川大学, 2006(03)
- [2]光度分析[J]. 郑用熙,童爱军. 分析试验室, 1993(03)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说明[J]. 夏青,刘和平,刘锋,郝丽芳. 环境科学研究, 1988(05)
- [4]银的分离富集与测定[J]. 王锐. 分析试验室, 1985(01)
- [5]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J]. 姜辅舜.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04)
- [6]双硫代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碲[J]. 姜辅舜.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04)
- [7]砷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精矿中硒和碲[J]. 张宏丽,倪文山,肖芳,毛香菊,姚明星,崔茹良. 冶金分析, 2016(09)
- [8]地表水特征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大体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技术研究[D]. 陈贝.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4)
- [9]生物制品常用辅料及其限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李婷婷,李炜,高登莲,梁军,张癸荣. 中国新药杂志, 2014(24)
- [10]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J]. 侯德坤,何江,张福金,呼日乐达瓦. 分析测试学报,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