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瑕疵部位如何打底(论文文献综述)
常方圆[1](2016)在《改性生漆用于红木家具表面涂饰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木家具的涂饰效果对产品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生漆涂饰工艺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工艺要求高且工序复杂,在日常生产中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条件要求。大量研究集中于天然生漆的改性,而研制出的改性生漆成品却很少有学者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选择大果紫檀为主要试验材料,收集和总结了生漆工艺流程;在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已经研发出的改性生漆的基础上,添加微量溶剂进行优化;针对改性生漆漆膜的部分外观及理化性能进行检测,得到了红木家具木制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对漆膜最终效果的影响度,为质检人员进行产品检验提供了方便条件和检测依据;同时将改性生漆与传统天然生漆所制成的漆膜效果进行比较,指出了目前改性生漆的优点以及不足。实验过程中,所得具体结论如下:(1)改性生漆相较于天然生漆,在漆膜硬度、干燥速度、附着力、抗击强度等性能方面有所改善,通过添加少量溶剂,现有改性生漆干燥时间短、流平度差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其中以在改性生漆中添加3.5%液体石蜡及2.5‰IP2028时效果最佳。(2)木材自身结构对白坯表面粗糙度存在一定影响,对底漆无明显影响;底漆使用的砂纸目数对底漆粗糙度值影响较大,批灰时所使用砂纸目数对底漆粗糙度值影响较小。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底漆粗糙度对改性生漆漆膜影响显着。随着底漆粗糙度的增加,改性生漆漆膜附着力先减小后增大。(3)在材种、干燥条件等因素一定的条件下,漆液的涂布对漆膜硬度、耐冷热温差几乎没有影响,对漆膜附着力及耐磨性影响较小。底漆及改性生漆涂布量与漆膜的明度成反比,改性生漆涂布量与漆膜光泽成正比,且涂布过后试件的材色向红黄色调方向发展。(4)在所选定的工序内,批灰时采用240#打磨,底漆时采用320#打磨,改性生漆填涂1遍的漆膜综合效果最优,即附着力、漆膜硬度、光泽度等指标综合最佳。
刘海兰[2](2017)在《圣诞、元旦与新年:女神诞生倒计时》文中研究说明对即将接踵而来的圣诞、元旦与新年,既兴奋又莫名的恐慌?想完美呈现出女神风采,却又被平日里繁忙的工作与生活琐事困扰,无暇仔细地护理和装扮肌肤?本文将为您呈上非常实用的倒计时护理和妆扮手册,为了女神的诞生而赶快行动起来吧!节日美妆倒计时节日前三周,去头皮角质和发膜护理秀发的质量是头部肌肤健康程度的重要体现,发黄、干燥,容易断裂的秀发是紫外线的强力破坏导致的,进入节日模式之前,一定要将
伊然,花妖,王振生[3](2008)在《痘痘肌瑕疵隐形化妆术——天哪!长痘了怎么化妆?》文中研究表明脸上有难看的痘痘、痘疤,好烦恼啊,不知道能不能用化妆来遮掩?化妆又会不会刺激痘痘.使其状况更严重?救救我吧!我该怎么做才能让瑕疵通通隐形.从而拥有无瑕的美丽肌肤?告诉你——很简单!只要根据自己的肌肤状况.利用遮瑕及亮感打底的双重技巧,就可以让肌肤再现完美质感!
荣山庆二(Sakayama Keiji)[4](2013)在《日本文物建筑保护及维修方法研究 ——并浅述中国保护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论述日本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并切入中国的古建筑修复制度与方法,作概说及论述。日本于19世纪中期开始颁布文化保存相关法律:明治四年(1871)《古器旧物保存方》、明治十三年(1880)年《古社寺保存金》、明治三十年(1897)《古社寺保存法》制定法律,昭和四年(1929)《国宝保存法》、昭和二十五年(1950)发布了完整的《文化财保护法》;而中国则从清末开始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民国19年(1930年)发布了《古物保护法》,50年后,于1982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论文以日本的维修准则的变化谈起,涉及技术概况、修复资财以及自古以来的工匠传承、现代的训练方式、发展到保存活用、历史的环境保存方法等内容,进而得出结论。作者在日本从事文物建筑维修工作,并且编写了数册修复报告书,了解日本方面的体制与维修操作方法,并据此论述日本的文物建筑修复方法。除了维修实例、制度上的论述外,材料的确保,维修事业人才培养也是重要的环节,也作详细的说明。文物建筑在修复环节上,设计监理是最重要的。另外维修调查的方法及调查细部的论述,古材的判断方法与榫口接榫式样,古式建筑原样的分析方法也在论文中说明。保护事业亦然不能忽略保护原则,日本与中国同样追求复古与“修旧如旧”的原则。本论文在历史建筑修复保护的论述上以日本为主,中国为辅,特别在后章具体例举说明日本的史迹整备方法,各具备代表性大型修复现场作概述。其中涵盖了数栋亲自修复文物建筑的详细现状变更的资料,作为中国方面提供参考的思路。
李青云[5](2018)在《基于模型补土技术的3D打印产品后处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3D打印技术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以数字三维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的塑料和金属、丝材、液态的树脂等可粘合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其制造的工艺是通过分层制造,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制造成型的方向上都会出现一层一层的纹路,这是它与生俱来的特点。另外,由于材料的限制,目前3D打印制造的产品大部分都只能是单一颜色,不能满足产品外观的要求。打印完成后的零件需要进行表面的抛光、打磨和喷涂等后处理,这些后处理工艺往往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和处理时间,因此后处理工序被业界认为是3D打印机的发展瓶颈之一。在研究3D打印产品后处理中,除了部分大型的3D打印设备生产厂家针对该厂设备制造的产品后处理方式有相关的研究外,现阶段3D打印产品后处理方式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小型桌面机的成型产品后处理方式。企业的后处理技术无法适应3D打印“家庭式”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制约3D打印机在家用领域普及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参考模型手板的手工制作,基于模型补土修复技术的前提下,通过对3D打印产品抛光与上色的实验性应用研究,改进和优化企业式的后处理操作方式和相关技术,为常用3D打印材料(PLA、ABS及尼龙)产品提供了一套适用于院校和家庭环境的后处理与上色操作方案,并对抛光与上色工具进行优化与改进。对教育、医疗及3D打印门店、家庭个性化3D产品的制作具有极大的普及意义;对提高产品的打印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贾云龙,萧桐[6](2007)在《数码妆粉底实用攻略》文中研究指明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面部结构和皮肤状态都不可能完全符合科学审美的标准,而是或多或少带有某些缺陷。化妆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要对面部特征和五官比例进行必要的矫正和修饰,追求完美、和谐的妆容。粉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数码化妆的效果,专业化妆师必须深入了解数码妆粉底的特点,对粉底的打法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并熟练掌握粉底的实用技法。粉底的基础知识粉底的作用粉底是化妆造型的基础。肤色均
高守雷[7](2015)在《古陶瓷修复与保存》文中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多数古陶瓷难免会因各种原因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损坏程度大到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小至冲线、磕口等瑕疵。如果残破后不及时修复又保存不善,可能会对古陶瓷器造成新的伤害。
韩畅[8](2019)在《陶瓷修复的实践和运用》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瓷器制作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同工艺技术对现代瓷器设计中的釉料、造型等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笔者另辟蹊径通过研究传统瓷器修复的工艺,将金缮、锯钉、彩绘、现代修复的技术尝试运用到现代陶瓷设计之中,通过理解修复中传统工艺之美,提高审美意境进一步运用到现代陶瓷设计的美学观念之中。笔者是一位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现代粘接技术与粘接材料的使用,是现代文物修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化学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在文物修复的探索中,根据不同文物的性质和特点,笔者寻找出修复技艺和陶瓷创作相结合的可行性。金缮、锯钉和彩绘、现代修复的修复方法,在陶瓷修复的艺术创作中只是冰山一角。陶瓷修复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相信会带给我们的是持续的收益和感动。
章菁,可心儿[9](2001)在《粉脸无瑕全程关爱》文中提出物转星移,大自然又给人们送来了最受喜爱的春天,暖暖的、爽爽的,让人有股扮靓的冲动。化个淡淡的妆,上街去享受春天的温柔!可是脸上的雀斑、疤痕却实在是令人"神伤",怎么办?其实只要借助各式粉底巧扮自己,你就可以轻松拥有花容月貌!
李体翰[10](2016)在《加强型U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分析》文中认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桥面板及彼此正交的纵、横向加劲肋构成,以上构件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共同受力的整体。约束状态下焊缝往往会形成双向残余应力,焊缝处易产生焊接变形、裂纹、孔穴等缺陷。钢桥面板在受到汽车轮载作用时会出现局部“鼓曲”变形,由此引起各个构件出现平面外变形,还会在焊接连接位置出现次弯曲应力集中现象。因此,焊接连接结构在交变荷载等严重地疲劳环境下通常更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为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及保障结构安全,焊接残余应力在结构中的大小、分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地。针对实际中U肋接头处经常出现疲劳断裂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U肋连接的优化方法。通过增加补强板的方案增强该处的结构刚度,降低接头内的残余应力及分布焊缝接头处的外力,从而达到改善U肋接头性能的目的。本文对U肋接头结构和补强结构分别建立数值分析模型。模型的计算采用序贯藕合求解的方法,首先对焊接构件进行热分析求解,得到构件内各个时刻的温度场,其次是把热分析的计算结果以外荷载形式作用到结构中,最后计算得到结构内应力的出现和发展。模型中选用球形热源分布模型作为焊接热源,采用了软件的生死单元功能与APDL语言实现焊缝生成与热源移动的模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ANSYS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分析结构的施焊过程,最终得到结构内温度场、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2)通过对比分析焊件内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变化,得出优化方案可行性;(3)研究焊接参数(焊层道数、层间温度)对焊件内残余应力的影响,文中建立不同参数的计算模型并将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4)分析了在选取不同的施焊工艺时结构内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施焊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二、瑕疵部位如何打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瑕疵部位如何打底(论文提纲范文)
(1)改性生漆用于红木家具表面涂饰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及相关基础理论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改性生漆漆液研究 |
2.1 改性生漆漆液测定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测定结果 |
2.2 改性生漆漆液优化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实验步骤 |
2.2.3 结果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表面粗糙度对改性生漆漆膜质量的影响 |
3.1 实验设计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实验步骤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表面粗糙度相互影响 |
3.2.2 表面粗糙度对漆膜综合性能的影响 |
3.2.3 综合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涂布量对改性生漆漆膜质量的影响 |
4.1 实验设计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实验步骤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涂布量对漆膜综合性能的影响 |
4.2.2 综合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底漆与面漆涂层搭配对改性生漆漆膜质量的影响 |
5.1 实验设计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实验步骤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涂层搭配对漆膜综合性能的影响 |
5.2.2 综合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改性生漆与原始生漆漆膜质量比较 |
6.1 实验设计 |
6.1.1 材料与方法 |
6.1.2 实验步骤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漆膜综合性能 |
6.2.2 综合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日本文物建筑保护及维修方法研究 ——并浅述中国保护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文物建筑的保护 |
1.1.2 论文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构成 |
1.4 重要定义阐释 |
1.4.1 中国“文物”的演变 |
1.4.2 日本“文化财”的产生 |
1.4.3 文化财的语义 |
1.5 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历史 |
1.5.1 文物建筑保护的萌芽 |
1.5.2 中国早期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史料汇编整理 |
1.5.3 近代以后的文物建筑保护 |
1.5.4 文化遗产 |
1.6 日本的文物建筑保护历史 |
1.6.1 近代以前的文化财保存 |
1.6.2 文物保存意识的萌芽 |
1.6.3 奈良时代开始重视文物保护 |
1.6.4 平安时代初期的继承 |
1.6.5 中世、近世维修修复的开端 |
1.6.6 明治维新(1866年)前半期的文化财保存 |
1.7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组织和国家预算 |
1.7.1 文物保护法律的历史 |
1.7.2 中日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法律 |
1.7.3 中日文物建筑保护组织机构 |
1.7.4 中日文物保护预算 |
1.7.5 中日文物数量比较 |
1.8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的保护修复 |
1.8.1 概要 |
1.8.2 民家(民居)的保存和修理 |
1.8.3 近代社寺建筑的保存和修理 |
1.8.4 近代建筑等的保存 |
1.8.5 近代建筑等的修理和整备利用 |
1.8.6 登记有形文化财的保存和利用 |
1.9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实施Ⅰ:调查准备 |
2.1 调查概要 |
2.1.1 调查 |
2.1.2 指定 |
2.2 调查技法的历史过程 |
2.2.1 实证调查 |
2.2.2 复原调查与科学的调查 |
2.3 调查的方法 |
2.3.1 遗构调查 |
2.3.2 文献及资料调查 |
2.4 现场调查 |
2.4.1 调查计划的制定 |
2.4.2 布局 |
2.4.3 规模和构造形式 |
2.4.4 各部分的作法 |
2.4.5 实测 |
2.4.6 后世的改造、维修和复原 |
2.4.7 照片拍摄和篆本、拓本、摺本 |
2.5 细部手法和时代判定 |
2.5.1 柱间的尺寸和结构 |
2.5.2 中国历代古尺分析 |
2.6 现状变更-申报和援助 |
2.6.1 现状变更的概念 |
2.6.2 与重要文化财相关的援助措施 |
2.7 设计、监理与发包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实施Ⅱ:修理技法 |
3.1 保护维修概要 |
3.1.1 维修的分类 |
3.1.2 修理规划 |
3.1.3 修理内容 |
3.2 中日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技术 |
3.2.1 日本的保护修理技术 |
3.2.2 中国的保护维修技术 |
3.3 工程样式的解释 |
3.3.1 临时设施(脚手架) |
3.3.2 基础维修 |
3.3.3 落架调查 |
3.4 保护维修工程 |
3.4.1 木作工程 |
3.4.2 屋顶工程 |
3.4.3 其他工程 |
3.4.4 国宝、重要文化财建造物保存维修补助项目概要 |
3.4.5 保存维修补助项目的流程 |
3.4.6 保存维修补助项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实施Ⅲ:材料与技术 |
4.1 维修用材料 |
4.1.1 概论 |
4.1.2 木材 |
4.1.3 屋顶材 |
4.1.4 壁材 |
4.1.5 石材 |
4.1.6 涂装、上色及其他 |
4.1.7 工具 |
4.2 保护维修技术 |
4.2.1 概述 |
4.2.2 木工技术 |
4.2.3 墙壁工程 |
4.2.4 石工技术 |
4.2.5 日本涂装、彩色及其他技术 |
4.2.6 技术保存 |
4.2.7 “茅葺” |
4.3 现存的植物性材质屋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文物建筑保护实施Ⅳ:抗震与防灾 |
5.1 抗震加固概述 |
5.2 木构建筑的抗震加固 |
5.3 砖瓦建筑的抗震加固 |
5.4 地基的加固 |
5.4.1 中国的防灾设施 |
5.4.2 日本的防灾设施 |
第6章 文物建筑保护实施Ⅴ:建筑的活用 |
6.1 文物建筑活用的概念 |
6.2 古社寺的活用 |
6.3 民家建筑的活用 |
6.4 近代建筑的活用 |
第7章 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 |
7.1 进行保存修理的技术人员 |
7.2 保存修理技术者的培养 |
7.3 主任技术者的认定 |
7.4 选定保存技术的保存 |
7.5 修理材料的确保 |
第8章 修复实例 |
8.1 遗址保护整备 |
8.1.1 平城宫遗址整备 |
8.2 社寺的保护修复 |
8.2.1 饭高寺讲堂修复 |
8.2.2 本国寺本堂 |
8.2.3 那古寺观音堂保存修理 |
8.3 佛塔建筑保护维修 |
8.3.1 身延山久远寺五重塔复原 |
8.4 近代建筑保护维修 |
8.4.1 东京车站丸之内站舍的维修复原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正确理解和实施文物建筑的修缮原则 |
二. 培育训练设计监理人材及文物建筑施工技艺职能制度 |
三.作好文物建筑调査工作与制定正确的修缮方针 |
四.解决材料和技术问题是修缮文物建筑的基本 |
五.文物建筑修缮制度检讨 |
六、 自然灾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中日古建筑术语对照图表 |
(5)基于模型补土技术的3D打印产品后处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模型补土技术 |
1.2.3 3D打印技术 |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研究思路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3D打印产品抛光方法与技术研究 |
2.1 3D打印材料 |
2.1.1 常用FDM工艺材料 |
2.1.2 常用SLA工艺材料 |
2.1.3 常用SLS工艺材料 |
2.2 3D打印产品抛光方法 |
3 产品上色方法与技术研究 |
3.1 3D打印产品上色常用颜料及涂料 |
3.2 3D打印产品的上色方法 |
4 产品抛光与上色综合性实验 |
4.1 材料抛光性能试验与分析 |
4.1.1 材料抛光工艺规划 |
4.1.2 抛光实验及结果分析 |
4.2 材料上色性能试验与分析 |
4.2.1 材料上色工艺规划 |
4.2.2 上色实验及结果分析 |
4.2.3 着色和涂膜附着力实验及结果分析 |
4.3 产品抛光与上色综合分析 |
4.4 模型抛光与上色方案——以ABS模型为例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 |
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5.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古陶瓷修复与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古陶瓷的修复 |
古陶瓷的日常保存 |
1. 保存环境 |
2. 取放方法 |
3. 清洗方法 |
4. 保存方法 |
(8)陶瓷修复的实践和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引言 |
一、陶瓷中与修复相关的问题 |
二、陶瓷材料和艺术风格 |
三、陶瓷制作工艺 |
第一节 陶瓷修复 |
一、锯钉 |
二、金缮 |
三、复烧 |
四、陶瓷修复 |
第二节 陶瓷修复实践中补配材料和工艺 |
一、现代陶瓷修复 |
二、补配材料 |
三、不同修复手法对现代陶瓷设计的影响 |
第三节 陶瓷修复的实践和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本人作品) |
(10)加强型U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焊接数值分析的发展进程 |
1.2.1 焊接热分析的发展 |
1.2.2 焊接应力及应变场分析的发展 |
1.3 数值模拟的技术的发展方向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2 焊接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 有限元法介绍 |
2.2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2.3 焊接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2.4 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 |
2.4.1 传热学基本定律 |
2.4.2 焊接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
2.4.3 热传导的有限元计算理论 |
2.5 焊接应力场分析理论 |
2.5.1 塑性理论 |
2.5.2 热塑性有限元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3 焊接数值模拟 |
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1.1 确定几何模型 |
3.1.2 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
3.1.3 单元网格划分 |
3.2 热源的选取与施加 |
3.2.1 常用热源模型 |
3.2.2 确定热源参数 |
3.3 温度场及应力场分析 |
3.3.1 时间步的设定 |
3.3.2 施加边界条件 |
3.3.3 模型加载 |
3.4 本章小结 |
4 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4.1 焊接熔池 |
4.2 U肋焊缝温度场分析 |
4.2.1 U肋打底焊温度场 |
4.2.2 U肋填充焊温度场 |
4.2.3 U肋焊接温度时间历程 |
4.3 补强板焊缝温度场分析 |
4.3.1 补强板打底焊温度场 |
4.3.2 补强板填充焊温度场 |
4.3.3 补强板焊接温度时间历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应力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5.1 U肋焊接应力分析 |
5.1.1 U肋焊接过程应力场分析 |
5.1.2 U肋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5.2 补强板焊接应力分析 |
5.2.1 补强板焊接过程应力场分析 |
5.2.2 补强板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5.3 模型对比分析 |
5.4 模型参数分析 |
5.4.1 焊缝焊层数量分析 |
5.4.2 焊接层间温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瑕疵部位如何打底(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性生漆用于红木家具表面涂饰的工艺研究[D]. 常方圆.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3)
- [2]圣诞、元旦与新年:女神诞生倒计时[J]. 刘海兰. 中国化妆品, 2017(12)
- [3]痘痘肌瑕疵隐形化妆术——天哪!长痘了怎么化妆?[J]. 伊然,花妖,王振生. 医学美学美容, 2008(01)
- [4]日本文物建筑保护及维修方法研究 ——并浅述中国保护现状[D]. 荣山庆二(Sakayama Keiji). 清华大学, 2013(01)
- [5]基于模型补土技术的3D打印产品后处理应用研究[D]. 李青云.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数码妆粉底实用攻略[J]. 贾云龙,萧桐. 人像摄影, 2007(03)
- [7]古陶瓷修复与保存[J]. 高守雷. 检察风云, 2015(07)
- [8]陶瓷修复的实践和运用[D]. 韩畅.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粉脸无瑕全程关爱[J]. 章菁,可心儿. 中国化妆品(时尚版), 2001(05)
- [10]加强型U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分析[D]. 李体翰.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