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

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

一、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机械工业部变压器研究所[1](1967)在《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弱电化这项新技术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何艳娇[2](2007)在《变电站弱电设备防雷保护的研究》文中认为雷电一直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目前,电力系统高压部分的雷电防护措施已经比较完善,而低压系统是由大量电子、微电子等弱电设备组成,由于其耐压水平低,雷电波侵入弱电系统时易导致设备的误动、击穿,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内外对二次系统的防护主要从电磁兼容角度进行研究,并未提出完善的保护措施。本文对雷电从一次设备耦合到二次设备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从电源系统、地电位干扰方面提出了比较完善的防雷保护措施。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系统地分析了雷电的形成以及雷电由一次系统侵入二次系统的途径,分别建立了雷电流经电源线路侵入二次设备和经避雷装置流入接地网引起地电位干扰的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对二次系统的影响。第二部分:雷电主要从电源系统侵入二次系统弱电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雷电波的保护装置,通过理论研究和ATP仿真分析,得出该装置能将雷电波的幅值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具有良好的抑制雷电波的效果。随后对该装置的多级保护的级间配合进行了仿真分析,找出了最佳配合效果。并对该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要求进行了探讨,有效地解决了变电站电源系统的防雷问题。第三部分:雷电流沿地网散流时,会经地线对弱电设备造成干扰。首先建立了地网ATP仿真模型,分析了雷电对地电位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引起地电位干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抑制地电位干扰的有效措施。

高翔[3](2019)在《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电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而言,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稳定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区域变配电所供电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能够决定其发展状况。近年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不断出现供电不稳,可靠性差和电能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公司核燃料组件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面对核燃料组件生产线对供电质量新需求和确保企业生产线连续供电的前提下,中核建中812·69项目307#变配电站改造子项根据中核建中未来10年电力负荷增长率,制定了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设计方案。首先,按照一级电量负荷的标准,从供电系统安全稳定性出发,选取适合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供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并根据主接线方式对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短路电流和防雷保护设计,为整个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备选型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中核建中近几年用电负荷和公司发展的状况,对企业用电负荷进行系统分析与计算,确定了主电力变压器的数量及容量,并通过系统短路点的设计以及短路电流的计算,对变配电站一次电气设备进行选型。再次,采用分层式结构和集中式组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监控,实现了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调阅功能,提高了对系统电气故障处理速度和能力。最后,根据307#变配电站连续供电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结果表明:经改造的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可满足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核燃料组件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本文以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为企业供配电安全改造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特别是对系统短路点的设计以及短路电流的计算,为企业的供电安全以及10KV出线侧车间级配电的安全改进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快速、安全稳定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鑫[4](2017)在《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格局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得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更是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核心。首先,综述了智能变电站与状态检修技术情况,对比研究分析了状态检修与传统检修模式;然后,研究了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所依赖的在线监测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智能变电站配置进行了介绍。针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有针对性的对现有智能变电站设备各种方案的优劣性及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最后总结了以往智能变电站工程实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智能变电站设备可能改进的方向。

闫亮[5](2011)在《GIS智能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封闭式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简称GIS,具有占地面积小、元件全部密封不受环境干扰、运行可靠性高、检修周期长等优点,加之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优越性,在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GIS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GIS的全部元件封闭在金属箱内,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结构紧凑,内部电器元件多,易使故障扩大;结构复杂,不易拆卸,出现故障后,现场维修相当困难。如果发生故障,GIS平均停电时间为2周,然而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进行检修。因此,对GIS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已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GIS智能监测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前还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系统以对GIS运行影响较大的SF6气体、断路器性能、开关状态、互感器为主要监测项目,以电压和电流信号的采集、分析与处理为重点,设计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电路板,从电路方案的选择、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信号采集实验等方面对GIS智能监测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系统数据采集部分是以TMS320F2812芯片的AD采集模块为核心,针对不同的监测项目,选择不同的互感器与互感器电路,加上信号调理电路、芯片外围电路、通信接口等,完成对电压和电流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下,对系统程序进行编辑、调试,利用SEED-XDS510PLUS仿真器对系统AD采集在CCS中进行仿真,并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分析,通过示波器、CCS开发环境和液晶屏对监测信号进行显示,验证所设计的系统能够达到对GIS实现智能监测的目标。

霍达[6](2018)在《动车组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分布研究》文中指出动车组与普通电力机车相比在电气结构上具有很大差异。由于动车组高压电缆多,自动化程度高,车载电子装置容易受到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干扰。一方面,车体浪涌过电压造成车载电子装置功能故障甚至绝缘击穿,比如速度传感器误报甚至损坏等。另一方面,车体浪涌过电压会引起转向架构架和轴箱之间的绝缘老化或击穿牵引电机的轴承绝缘涂层,引起轴承电蚀。这些问题轻则导致设备运行异常,造成动车组晚点,重则威胁到乘客的人身安全。本文基于动态电路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产生机理,从“牵引变电所-牵引网-动车组”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仿真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传播规律,设计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讨论了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车载电子装置在车体浪涌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配合方法。结果表明,升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不仅与电源电压、高压电缆等效电容和车体等效电感有关,还与电源等效内电感有关。升弓各节车体车厢顶至车厢底、车厢底至轴端和车厢横向端部的浪涌过电压波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5μs内快速衰减至零,最大幅值为7kV。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不仅与电源电压、高压电缆等效电容和车体等效电感有关,还与降弓时刻高压电缆等效电容初始电压值有关。降弓各节车体车厢顶至车厢底、车厢底至轴端和车厢横向端部的浪涌过电压波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35μs内衰减至零,最大幅值为6kV。升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振荡频率不仅与高压电缆等效电容和车体等效电感有关,还与电源等效内电感有关。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振荡频率主要与高压电缆等效电容和车体等效电感有关。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主要频率分量在800 kHz1.4 MHz之间。从整车来看,不论升弓过程还是降弓过程,车厢顶至车厢底、车厢底至轴端和车厢横向端部过电压幅值都为6车最高,向两边递减。使用接地电阻器、改变接地电缆长度和接地点数量主要影响车厢底至轴端的浪涌过电压。建议提高车载电子装置的浪涌试验电压。

赵捷[7](2015)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与探索》文中提出我国电力系统传统的检修模式为周期检修,遵循到期必修原则。然而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变广,继电保护设备数量大幅增多,周期检修的模式工作量太大;按期检修停运时间长,降低了设备的可用率不符合高质量的供电要求。因此,发展状态检修势在必行。为提高状态检修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实践应用水平,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在于:(1)阐述状态评估所要采集何种有效信息,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对保护健康度检测方法进行探索,提出新的检测方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有效性。(2)进一步细化状态评估的流程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引入“故障树法”评估设备的可靠性,并用实例验证故障树法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用上效果。(3)提出整体状态评估的理念,结合一次设备、自动化系统、非电量保护,从多角度监测保护的健康度。(4)汇总设备检修情况、运行情况、历史记录建立状态评估数据库。创立一个综合状态检修体系,使保护维护工作进入标准化状态检修流程。

陆永菊[8](2020)在《引起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参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气火灾与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电气安全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该背景,通过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对引起火灾的电气参量进行分析,实现剩余电流的预测以及电气设备运行故障的诊断,可以有效防范电气火灾的出现。首先,介绍课题的由来与研究目的,并说明实验数据来源。课题的实验基于浙江省某公司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本文详细介绍该系统工作原理及实验数据获取;该系统应用于多台设备,每台设备约4万组11个参量数据,其中电气参量包括三相电压(Ua、Ub、Uc)、三相电流(Ia、Ib、Ic)、温度(1T、2T、3T、4T)、剩余电流(Inn)。通过对电气理论知识、电气火灾发生原因、假剩余电流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找到实验规律及分析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建立数学模型。1)对单台设备数据进行探索分析,包括数据可视化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2)使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实现剩余电流值的预测;从结果上看,剩余电流预测值较准确;但是对剩余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和剩余电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知,该预测结果并不能直接作为电气火灾发生的判断依据,需要对剩余电流数据进一步分析;3)研究发现,系统中包含的假剩余电流会影响引起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参量的预测结果。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序列综合研究得出真实剩余电流的求解办法;4)对真实剩余电流和电流数据进行聚类并合理分析,得到设备运行故障判断依据。最终,使用剩余电流等参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训练。1)使用由灰色预测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剩余电流值的预测;2)对得到的真实剩余电流数据利用SOM算法实现聚类;3)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每个类别中设备运行状态,从而可以根据未来的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故障诊断和预测。验证实验中,对另外两台设备进行分析并对比实验结果,再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预测的结果进行现场排查,说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实现电气火灾的有效预防。

谭惠[9](2009)在《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与普及,数据中心的规模正在高速发展。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和环保节能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大型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数据中心的电力不足和电费高昂已成为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据Gartner预测,至2008年年底,全球近一半的数据中心将无法拥有足够的能源和冷却装置,用以支持高密度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到2011年,数据中心1/3以上的预算将是环境成本。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全球在数据中心的能耗在2000-2005年间翻了一翻,到2010年将再增75%,该研究以部署在美国的服务器和冷却系统为例,该系统在2005年消耗450亿kW的电力,电费为27亿美元。而2006年全球服务器的能耗达到1230亿kW时,电费支出上升至73亿美元。大型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还可能带来电磁污染、有害气体和热效应等有损于身体健康的环保问题,绿色环保成为规划与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研究主要体现在UPS系统、制冷系统、机房布局、服务器系统等单个专业系统的监测、设计与防护措施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方法与具体的操作流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及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我行现在运行的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对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总体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未来的5-10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给出了其规划目标、原则、框架与具体步骤。然后,从1T设备规划、机房工程规划、系统管理规划、数据的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其具体规划作了详细分析与深入研究,设计了相应的操作方案与操作流程,并结合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绿色数据中心规划的意义、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第二章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及其总体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第三章至第六章从lT设备规划、机房工程规划、系统管理规划、安全管理规划等四个方面对其具体规划作了系统性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与操作流程。第七章结合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对上述规划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了分析与阐述。第八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与具体的操作指导,并在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对于提高大型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梁贵书[10](2008)在《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的建模及快速仿真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开关操作或带电线路对地闪络,甚至雷电波的入侵产生的陡波前过电压会对GIS相连的设备造成危害,因此,研究陡波前过电压对电力变压器的影响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对变压器的影响”(项目编号503624)和“气体绝缘变电站电磁环境与电磁干扰预测计算的研究”(项目编号:503424),基于模型阶数缩减技术,重点研究了气体绝缘变电站中变压器高压线圈的高频电路模型的建立方法和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高压线圈电位分布快速计算的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的工作。1.提出了建立变压器高频宏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1)从测量获得的散射参数或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单位长度参数出发,求出电压传递函数并用矢量匹配法逼近;(2)将电压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方程表示,并运用基于Arnoldi算法的模型阶数缩减技术对状态方程降阶,由此获得降阶状态方程以及降阶电压传递函数表示的数学宏模型;(3)基于降阶电压传递函数运用网络综合技术实现电路宏模型。该电路宏模型简单、通用,仅由电阻、电感、电容和理想变压器组成,其模型参数可以根据电压传输函数的极点和留数非常方便地得出,并与国际通用软件兼容。通过对特制的变压器线圈模型的测量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2.针对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高压线圈的频变参数多导体传输线模型,通过将参数频变部分用无源矢量匹配逼近,并转化为状态空间描述,提出了用于频变参数多导体传输线阶数缩减的改进积分相合变换法。3.提出了一种计算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高压线圈电位分布的频域快速方法。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根据变压器高压线圈和陡波前过电压输入信号的频率特性,提出了有效计算频段的概念,并在求解相合变换矩阵确定初始条件时使用了精细算法和第一类切比雪夫多项式逼近技术。通过对变压器线圈模型的测量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快速性和正确性。4.作为工程应用,对750kV拉西瓦至西宁、拉西瓦至官亭输变电工程中拉西瓦GIS水电站使用的DSP―260MVA/800kV发电主变压器高压线圈和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气体绝缘变电站使用的ODFPSZ-1000000MVA/1000kV主变高压线圈的电位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二、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变电站弱电设备防雷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雷电危害的实例
    1.3 国内外防雷保护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防雷保护发展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雷电对变电站弱电设备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雷电的形成及特征研究
        2.1.1 雷电形成的过程分析
        2.1.2 雷电的主要特征分析
    2.2 弱电系统中雷电干扰的主要途径
        2.2.1 由电源供电线路入侵
        2.2.2 地电位反击引入
    2.3 雷电对弱电设备的影响
        2.3.1 直击雷的影响
        2.3.2 感应雷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措施研究
    3.1 电源系统防雷中存在的不足
    3.2 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措施
        3.2.1 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
        3.2.2 电源入口端加装浪涌保护器
    3.3 电源多级防护的级间配合研究
        3.3.1 配合目的
        3.3.2 配合原则
        3.3.3 前后两级MOV 配合仿真
    3.4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
        3.4.1 安装要求
        3.4.2 安装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电位干扰及其防护措施研究
    4.1 雷电流在地网上的暂态电位分布
        4.1.1 雷电流在接地网上的模型
        4.1.2 参数设置
        4.1.3 地网中接地体的实例计算和结果分析
    4.2 引起地电位干扰的主要原因
        4.2.1 接地网的均压问题
        4.2.2 设备的接地与地网之间的连通问题
        4.2.3 接地线混乱
        4.2.4 接地电阻超标
    4.3 防止地电位干扰的措施
        4.3.1 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限制地电位升高
        4.3.2 改善地电位分布限制局部电位升高
        4.3.3 采用等电位连接
        4.3.4 金属屏蔽接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今后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3)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站供电系统研究现状与应用
    1.3 国内外变配电站供电系安全设计研究现状
    1.4 307~#变配电站系统运行现状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设计方案
    2.1 方案选取与设计流程
        2.1.1 方案选取
        2.1.2 设计流程
    2.2 电气主接线设计
        2.2.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要求
        2.2.2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2.3 无功补偿设计
        2.3.1 无功补偿的概述
        2.3.2 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意义
        2.3.3 无功补偿的措施及方式
        2.3.4 无功补偿的容量的计算
        2.3.5 无功补偿的选择
    2.4 短路电流计算
        2.4.1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
        2.4.2 短路点设置
        2.4.3 求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2.5 防雷接地设计
        2.5.1 防雷接地概述
        2.5.2 防雷保护的主要方式
        2.5.3 避雷器的选择
    2.6 小结
第3章 307~#变配电站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计算
    3.1 变压器的确定
    3.2 变压器性能计算
        3.2.1 变压器台数
        3.2.2 变压器容量
        3.2.3 变压器实际容量和过负载能力
    3.3 一次电气设备的选型
        3.3.1 电气设备选型的原则
        3.3.2 高压断路器的选型
        3.3.3 电压互感器的选型
        3.3.4 电流互感器的选型
    3.4 小结
第4章 307~#变配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4.1 307~#变配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分析
        4.1.1 集中式结构
        4.1.2 分层式结构
        4.1.3 分散式结构
    4.2 307~#变配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的选择
    4.3 307~#变配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可靠性测试
    5.1 高压断路设备校验
        5.1.1 35kV进线断路器的校验
        5.1.2 10.5kV断路器的校验
    5.2 电压互感设备校验
    5.3 电流互感设备校验
        5.3.1 35kV电流互感器的校验
        5.3.2 10kV电流互感器的校验
    5.4 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可靠性测试
        5.4.1 连续供电测试
        5.4.2 模拟短路以及双主变并列、合环运行测试
    5.5 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测试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变电站与状态检修技术研究
    2.1 智能变电站
        2.1.1 IEC61850标准
        2.1.2 电子式互感器
        2.1.3 智能一次设备
    2.2 状态检修技术
        2.2.1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原理
        2.2.2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3.1 电力变压器的在线监测
        3.1.1 变压器测量需求分析
        3.1.2 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实现
    3.2 断路器的在线监测
        3.2.1 断路器测量需求分析
        3.2.2 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实现
    3.3 电容型设备绝缘监测
    3.4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的系统整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应用案例
    4.1 工程概况
    4.2 电气一次设备配置及在线监测方案
        4.2.1 电气一次设备配置
        4.2.2 状态监测分析
        4.2.3 状态监测方案论证比较
        4.2.4 状态监测方案配置
    4.3 电气二次主要配置原则及方案
        4.3.1 主要配置原则
        4.3.2 变电站监控系统
        4.3.3 高级应用
        4.3.4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4.4 工程实践中状态检修所带来的影响
        4.4.1 对于电网运营发展的影响
        4.4.2 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状态检修技术的促进
    4.5 河北南网状态检修应用现状
        4.5.1 总体应用情况分析
        4.5.2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缺陷分析及对策
        4.5.3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缺陷分析及对策
        4.5.4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缺陷分析及对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GIS智能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GIS智能监测的发展与现状
        1.2.1 国外的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GIS智能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2.1 GIS智能监测系统的原理
    2.2 GIS指标体系
    2.3 监测项目和方法
        2.3.1 SF_6气体监测
        2.3.2 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电流/电压监测
        2.3.3 开关位置机械特性监测
        2.3.4 电压/电流互感器监测
    2.4 智能化GIS用新型电流/电压互感器
        2.4.1 罗氏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2.4.2 同轴电容电压传感器
    2.5 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2.5.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2.5.2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5.3 电压与电流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DSP简介
    3.2 硬件系统的设计
        3.2.1 互感器电路
        3.2.2 偏置电路
        3.2.3 迟滞比较器电路
        3.2.4 模数转换部分
        3.2.5 时钟电路和系统RAM的外扩
        3.2.6 电源模块
        3.2.7 LCD显示模块
        3.2.8 CAN总线通信接口
        3.2.9 DSP周边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CCS简介
    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1 AD采样程序
        4.2.2 CMD文件的配置
    4.3 数据处理部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5.1 仿真器介绍及CCS配置
        5.1.1 SEED-XDS510PLUS仿真器
        5.1.2 CCS配置
    5.2 硬件调试
    5.3 软件调试
    5.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6 误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系统硬件原理图
附录2 AD采样程序

(6)动车组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车组车体浪涌过电压的研究现状
        1.2.2 动车组保护接地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动车组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形成机理
    2.1 动车组电路结构分析
        2.1.1 动车组高压系统
        2.1.2 动车组接地系统
    2.2 动车组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形成机理
        2.2.1 动态电路与升降弓过程
        2.2.2 动车组升弓车体浪涌过电压产生机理
        2.2.3 动车组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产生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模型构建与验证
    3.1 仿真模型
        3.1.1 牵引变电所模型
        3.1.2 牵引网模型
        3.1.3 动车组模型
        3.1.4 车体浪涌过电压仿真模型
    3.2 建模参数分析
        3.2.1 牵引变电所电气参数
        3.2.2 牵引网电气参数
        3.2.3 动车组主要电气参数
        3.2.4 建模参数总结
    3.3 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3.3.1 升弓车体过电压分析
        3.3.2 降弓车体过电压分析
        3.3.3 试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车组车体浪涌过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4.1 接地电阻器对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
    4.2 接地电缆长度对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
    4.3 接地点数量对车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
    4.4 车体浪涌过电压作用下的绝缘配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状态检修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状态检修的发展
        1.2.2 国内目前应用情况
    1.3 继保状态检修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1.4 状态检修的总体思想
    1.5 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1.5.1 可用率的提高
        1.5.2 理想状态检修的实现
    1.6 本论文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继保二次回路状态评估
    2.1 二次回路状态检修概述
    2.2 二次回路可能存在的问题
        2.2.1 电缆老化
        2.2.2 接头松动
        2.2.3 人为原因
        2.2.4 电磁干扰
        2.2.5 控制回路接点卡死
    2.3 电流回路的状态监测
        2.3.1 电流二次回路监测现状
        2.3.2 电流回路巡检方式存在的弊端及实例分析
        2.3.3 检测电流回路新方法的探索
    2.4 电压回路的状态监测
        2.4.1 电压二次回路监测现状
        2.4.2 检测电压回路新方法探索
    2.5 绝缘状态的监测
    2.6 环境情况的监测及实例分析
    2.7 操作回路监测
    2.8 接地网和抗干扰问题
    2.9 健康度量化评分
        2.9.1 国网状态检修导则评分标准研究
        2.9.2 故障树分析法应用
        2.9.3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二次回路健康度评估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继保装置的状态评估
    3.1 微机型继保装置概况
    3.2 初步检查
        3.2.1 外观及接线检查
        3.2.2 插件检查
        3.2.3 通电检验
    3.3 绝缘电阻测试
    3.4 逆变电源检验
    3.5 开入检查
    3.6 模数变换系统检验
    3.7 保护定值的校验及实例分析
    3.8 环境评估
    3.9 日常巡检记录
    3.10 量化评分
        3.10.1 国网状态检修导则评分标准研究
        3.10.2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继保装置健康度评估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故障录波器的在线检测
    4.1 故障录波器概述
        4.1.1 故障录波器的作用
        4.1.2 故障录波器的特点
        4.1.3 微机型故障录波器
    4.2 故障录波器的基本应用
        4.2.1 录取电气量的选择
        4.2.2 故障录波器的启动
        4.2.3 基本的波形分析
    4.3 基于录波器的保护动作评价及实例分析
    4.4 基于录波器的故障预测及实例分析
    4.5 基于录波器在线检测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设备相结合的状态检修
    5.1 多设备配合检修概述
    5.2 互感器的状态检修
        5.2.1 互感器的概述
        5.2.2 检修互感器的基本评估项目
        5.2.3 电流互感器的测试评估及实例分析
        5.2.4 电压互感器的监测评估及实例分析
    5.3 保护配合断路器的状态评估
        5.3.1 断路器检修项目
        5.3.2 配合断路器状态评估的意义及实例分析
    5.4 外部因素引起故障的评估及实例分析
    5.5 非电量保护的应用
        5.5.1 非电量保护的优势
        5.5.2 变压器非电量保护
    5.6 非电量保护新探索
        5.6.1 弧光保护提出及应用
        5.6.2 弧光保护的优点
        5.6.3 弧光保护在状态上的评估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评估数据库的状态检修
    6.1 继保状态评估数据库
        6.1.1 建立综合数据库概况
        6.1.2 原始资料
        6.1.3 检修资料
        6.1.4 运行资料
        6.1.5 统计资料
    6.2.继保信息子站
        6.2.1 继保信息子站基本框架
        6.2.2 继保信息子站的主要功能
        6.2.3 继保信息子站的特色功能
    6.3 制定检修策略
        6.3.1 状态检修总体流程
        6.3.2 综合状态评估
        6.3.3 制定检修策略
        6.3.4 状态检修实际应用及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引起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参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火灾预警技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电气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电气火灾预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章节
第2章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及电气理论概述
    2.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2.1.1 系统介绍
    2.2 电气理论概述
        2.2.1 引起电气火灾发生参量的介绍
        2.2.2 假剩余电流产生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分析相关理论概述
    3.1 相关算法
        3.1.1 灰色神经网络
        3.1.2 最小二乘法
        3.1.3 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3.2 数据分析工具
        3.2.1 可视化分析工具
        3.2.2 相关性分析
        3.2.3 Python数据分析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火灾参量分析与预测模型
    4.1 数据准备
        4.1.1 数据可视化-图表相关分析
        4.1.2 特征选择-相关性分析
    4.2 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剩余电流进行预测
        4.2.1 预测目标
        4.2.2 模型搭建
    4.3 利用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真实剩余电流进行故障分析
        4.3.1 假剩余电流
        4.3.2 聚类模型
        4.3.3 用肘部法则确定聚类数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剩余电流预测结果
        5.1.1 灰色预测算法误差精度
        5.1.2 组合模型训练误差曲线
        5.1.3 预测结果误差精度
        5.1.4 剩余电流预测结果
    5.2 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故障预测结果
        5.2.1 SOM算法参数设计
        5.2.2 单台设备SOM分析结果
        5.2.3 不同设备验证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原因
    1.2 绿色数据中心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标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与总体规划
    2.1 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
    2.2 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2.3 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步骤
3 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IT设备规划研究
    3.1 常用IT设备现状分析
    3.2 IT设备规划分析
    3.3 服务器规划
    3.4 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
    3.5 绿色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规划
    3.6 网络设备规划
4 绿色数据中心的机房工程规划研究
    4.1 机房现状与问题
    4.2 机房工程规划研究
    4.3 制冷系统规划研究
    4.4 电气系统规划
    4.5 机房装饰系统规划
    4.6 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
5 绿色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规划研究
    5.1 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5.2 机房监控系统规划
    5.3 IT设备系统管理规划
6 网络物理层管理及安全管理
    6.1 使用电子配线管理系统
    6.2 电子配线架管理系统
    6.3 布线系统物理安全管理
    6.4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
7 规划案例
    7.1 项目概况
    7.2 总体目标
    7.3 服务器虚拟化整合规划
    7.4 网络资源虚拟化
    7.5 数据中心平面和空间规划
    7.6 模块化设计及扩展方案
    7.7 小型经济实用ECC(调度及监控中心)
    7.8 供电设计
    7.9 防雷、接地系统
    7.10 动力系统
    7.11 暖通空调
    7.12 给排水
    7.13 通信信息
    7.14 节能措施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的建模及快速仿真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陡波前过电压(VFTO)的产生
        1.1.2 VFTO 的波形特点
        1.1.3 VFTO 对变压器绝缘的影响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IS 的建模及 VFTO 的计算现状
        1.2.2 VFTO 对变压器的影响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背景知识
    2.1 变压器线圈
        2.1.1 变压器线圈的绕法
        2.1.2 变压器线圈的绝缘
    2.2 变压器线圈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2.2.1 变压器线圈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2.2.2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的单位长度参数计算
    2.3 矢量匹配法
        2.3.1 概述
        2.3.2 矢量匹配法的基本原理
        2.3.3 初始极点与拟和阶数的选择
        2.3.4 矢量匹配法的改进简介
    2.4 改进的格拉姆-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第三章 变压器绕组的高频宏模型
    3.1 概述
    3.2 变压器绕组的电压传递函数
        3.2.1 基于 S 参数测量的电压传递函数
        3.2.2 由绕组分布参数计算的电压传递函数
    3.3 电压传递函数的阶数缩减
        3.3.1 模型阶数缩减技术概述
        3.3.2 模型阶数缩减的 Arnoldi 方法
        3.3.3 电压传递函数的阶数缩减
    3.4 变压器绕组的高频电路宏模型
        3.4.1 有理传递函数的划分
        3.4.2 电路综合技术
        3.4.3 变压器绕组的电路模型
第四章 VFTO 下变压器绕组电位分布的频域快速算法
    4.1 变压器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4.2 变压器绕组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的频域解法
    4.3 基于积分相合变换的阶数缩减技术
        4.3.1 模型阶数缩减技术的选择
        4.3.2 基于积分相合变换的模型阶数缩减技术
    4.4 考虑参数频变的积分相合变换
        4.4.1 频变传输线的广义系统形式方程
        4.4.2 广义系统形式方程降阶模型的构造
    4.5 VFTO 下变压器绕组电位分布的频域快速算法
    4.6 算法验证
第五章 VFTO 下800kV 和1000kV 变压器高压线圈电位分布的计算
    5.1 GIS 简介
    5.2 GIS 中元器件的计算模型
        5.2.1 传输线模型
        5.2.2 隔离开关的电弧模型
        5.2.3 GIS 与电缆连接处的建模
        5.2.4 接地导体
        5.2.5 变压器
        5.2.6 GIS 中各元器件模型一览表
    5.3 VFTO 下拉西瓦800kV 主变高压线圈的电位分布
        5.3.1 800kV 变压器简介
        5.3.2 800kV 变压器高压线圈电位分布的计算
    5.4 VFTO 下晋东南1000kV 主变高压线圈的电位分布
        5.4.1 1000kV 变压器简介
        5.4.2 1000kV 变压器高压线圈电位分布的计算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四、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J]. 第一机械工业部变压器研究所. 变压器, 1967(08)
  • [2]变电站弱电设备防雷保护的研究[D]. 何艳娇.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1)
  • [3]307#变配电站供电系统安全设计[D]. 高翔. 南华大学, 2019(01)
  • [4]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鑫.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5]GIS智能监测系统研究[D]. 闫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6]动车组升降弓车体浪涌过电压分布研究[D]. 霍达.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7]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与探索[D]. 赵捷.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8]引起电气火灾的剩余电流参量预测研究[D]. 陆永菊. 温州大学, 2020(03)
  • [9]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D]. 谭惠. 浙江大学, 2009(S1)
  • [10]陡波前过电压下变压器的建模及快速仿真算法研究[D]. 梁贵书.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11)

标签:;  ;  ;  ;  ;  

弱电互感器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