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戴艳[1](2019)在《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西方的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流传到我国教育界,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便不断地进行着碰撞与融合。“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教育现实对西方PBL教学进行改进而成的,它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更快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教育下的人才缺乏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小组合作协调能力的培育、敢于质疑权威的批判精神的形成,这更符合培养社会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对其教学效果提出质疑:它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基于问题为中心对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和所用方法。第二部分从理论方面概述“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和物理思维的定义。“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是2011年在扬州教研室牵头下确立研究的,本文在详细剖析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的过程中阐述出它的教育理念和原则,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结合学术界对“思维”的定义和物理学科特点,对“物理思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三部分本人针对高一学生物理思维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对高一年级新生进行抽样调查,依据样本对学生物理思维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物理思维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学生的情境迁移能力一般,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且有待发展;(3)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表现得差强人意;(4)学生的建构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自主的将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四部分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实验方案并依据调查结果探索了具体的教学对策。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多方面对比研究后,分析出新授课、实验课、建构型整合课等不同的课型,对高中生物理思维不同维度发展程度不同。对实施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尽的剖析,通过实验前后测问卷结果对比、前后期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对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的影响效果。第五部分对实践研究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对高中生物理思维的积极影响。找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延续性研究作出了展望。
魏文净[2](2020)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朝着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更多期许的目光。作为现代职教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重大。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自学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中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针对培养适应当今时代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当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作为一门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综合性课程,《机械基础》在前后学习内容的衔接上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灵活运用本课程内容对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内容将大有裨益。通过广泛的调研,对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问题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研究中,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阐述,将理论方法融入实践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上具有诸多优势,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上也多有助益。
赵中业[3](2020)在《自制教具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制教具作为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问题解决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近些年来随着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出台,问题解决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既然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将其运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又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本地区某位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开发和制作自制教具并且在其任职的学校建起了地区示范性物理“学科教室”的教学作为研究个案,希望通过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弄清楚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以及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笔者分两部分展开了研究。在第一部分,笔者主要研究了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这一问题。首先笔者通过访谈法及观察法对该教师在自制教具使用方面所做工作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其次,笔者通过观察法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及练习册习题中所给出的物理图景,寻找自制教具的灵感;教师要对自制教具本身及其要解决的问题和所描述的物理图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课上:在课上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做到问题突出,现象明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突出模型建构的思想,要做到观察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可用自制教具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用自制教具去检验理论分析。课后:适当留下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制教具的现象中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在第二部分,笔者对该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课下的访谈以及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考察了该教师的教学,并得出以下结论:使用自制教具进行物理问题解决教学,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积极性、模型建构能力、解题能力有所帮助。
王超[4](2008)在《高中生解答有无物理图力学问题过程的眼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科的特点在于它丰富表征的应用。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建立物理问题图式时使用这些表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通过对高二60名学生解答有图与无图物理问题的眼动研究,分析探讨了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题图、受力图、物理图象等三种不同表征方式在问题解决中的效果。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主要考察学生解答无图与有图物理问题的眼动过程;实验二主要考察学生解答题图、受力图、物理图像等三种不同表征方式物理问题的眼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学生解答无图与有图物理问题的解题成绩和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有图组在解题时间、注视次数上少于无图组,而在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幅度上则相反。这一结果说明图形能够促进物理问题的解决。2.学生在解答题图、受力图、物理图象等三种不同表征方式物理问题时,解题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眼动模式上,注视点持续时间、转换次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受力图指标优于题图与物理图象。这一结果说明不同表征方式对物理问题表征形成的效果是不相同的,受力图更能促进表征的形成。3.在兴趣区眼动指标上,兴趣区停留时间、兴趣区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等三个眼动指标基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字兴趣区,受力图与题图、受力图与物理图象之间在两项指标上存在差异显著;在图形兴趣区,物理图象与题图、物理图象与受力图之间在三项指标上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而题图与受力图之间有两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受力图能促进对文字的理解,而物理图象则更能促进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并进一步证实了图形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表征方式在物理问题表征过程中的不同效果。
赵巍[5](2017)在《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教学体会》文中指出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在物体受力图教学的一些体会。
张铭[6](1980)在《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受力图是力学教学中的难点。难在哪里?这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找原因。学生弄不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等基本概念,不会运用力学基本原理,因此画错受力图。教师理解教材也有不少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后者,
石怀憬[7](2015)在《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民族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国民的思想文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未来发展趋势都有巨大影响。而其中必须要提到的就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它不仅关系着我国民族团结,也与国家的长久稳定息息相关。但是因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思想独特性,民族教育的发展及规划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在民族地区的物理教学中,教育往往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并且使用汉族地区物理教科书进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教学进程,甚至很多民族地区学生对物理学习抱有厌学的态度。本研究以一种在国外风靡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引入到民族地区的物理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PBL教学模式一种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模式,它最早起源于国外,主要研究关于高等医学教育、计算机教育方面,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拓展协作学习能力为主要出发点。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及民族文化中的物理元素,结合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在民族地区开展实践教学,得出PBL教学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优点及缺点,并随之进行改进,最后找到一种适合民族地区实施的特色PBL教学模式。研究对青海省海南州某民族高中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并以民族学生的物理学习为主要研究点。在研究中,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提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PBL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成绩、三维目标分析PBL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课堂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实施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民族地区民族中学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对民族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莫文阳[8](2021)在《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与解决策略》文中提出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全方面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在未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存在情况及其形成成因、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一窥高中生学习磁场相关知识并利用其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况。首先,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梳理,归纳出磁场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要求水平,确定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在乔际平和邢红军教授对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分类、SOLO分类理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编制了《高中磁场解题思维障碍调查问卷一》和《高中磁场解题思维障碍调查问卷二》,发放给被测对象填写后收集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和数学统计分析,了解被测对象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存在情况。基于SOLO分类理论,从被测对象的问卷填写情况和日常物理练习情况出发,对被测对象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调查对象出现磁场解题思维障碍时表现出的相应思维结构层次大部分处于多点结构层次及以下层次,还未达到关联结构层以及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可以在SOLO分类理论和优化学生思维结构提升其思维结构层次的思想基础之上,针对问卷调查分析以及日常教学分析结果中被测对象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特点,相应地制定出帮助学生解决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策略。从磁场解题思维障碍成因分析中,被测对象特定思维障碍的具体形成原因、表现出思维障碍时其思维结构的缺陷出发,基于SOLO分类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各种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例如,对于知识的负迁移思维障碍中出现的学生无法根据解题线索准确提取素材,只接触到某一素材就快速收敛导致错误的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绘制知识网络,挖掘素材的相互关系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正确梳理线索、素材以及相互关系,提高思维结构层次。最后,通过提出切实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优化习题课教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寻找解决高中磁场解题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
丁瑶[9](2020)在《能量守恒教学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能量守恒是高中物理阶段所要学习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是在初中定性地研究基础上定量地计算和探索能量之间转化的奥秘。能量守恒的知识不仅在力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热学和电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能量守恒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可见其重要性。由于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定存在着许多困难,在通过实际地考察得知学生对能量守恒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面对有关能量守恒的问题时没有思路,无法正确进行求解。因此,学生对能量守恒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能量守恒时的方法和知识储备程度都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目标。本文以问卷和测试卷的形式对笔者家乡讷河市的一所中学展开对学生能量守恒学习情况的调查,调查的内容为学生对能量守恒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能量守恒时的方法和知识储备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学生能量守恒学习的障碍主要分为四种:一、认知障碍: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二、思维障碍:在高中物理能量守恒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思路阻塞,无法进行正确地判断和推理;三、操作障碍: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以及策略的选择上;四、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能量守恒的学习不感兴趣、懈怠、焦虑或绝望等情绪。根据上面分析出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一、认知障碍:加强对基础概念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对概念的认知误区;二、思维障啊:比较学习、学会一题多解、善于归纳和总结;三、操作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明确知识的运用过程、注意运用知识时的范围和注意事项;四、情感障碍: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自我效能感。
郑洁[10](2020)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标的问世,在实验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优化就是提高了科学探究的地位。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课堂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在选定课题之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调查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实验教学”“科学探究”的研究历史和内容,发现分别对于“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的研究内容都很多,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内容却很少,但是这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笔者选择研究本主题,通过研究得出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虽然现在学校和教师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视度一直在上升,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仍然是考察的理论知识,再加上高中物理难度较大,所以课堂中仍然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熟练程度的锻炼,在一节课内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时间很少,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查阅大量文献,还重点分析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的关联以及重要性,结合高中教学现状提出改进策略。本论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杜威的“从做中学”和构建主义理论,这三个理论基础都共同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场景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结合理论依据,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现在对于“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按照实验教学对于科学探究的四个方面的作用开展研究,按照中学生目前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研究提高策略。在本研究的过程中,按照理论依据,更加倾向于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兴趣、参与度、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以及情境创设。在最后用一个《超重和失重》的教学案例作为案例分析,这节按照提出的几条策略进行了改进,并且笔者分别在4个不同特点的班级中上了同一节课,每节课找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来听课,对教学设计进行多次改进,课上观察学生的反应,与同类型课堂进行学生反应的对比,征求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共同建议,对教学案例反反复复进行修改。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坚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达成。
二、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问题式学习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思维的研究 |
1.2.3 国内外关于教学中思维的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2.1.1 思维的定义 |
2.1.2 思维的基本性质 |
2.1.3 多样化的物理思维现象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
2.2.2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3 布鲁纳(Jerome Seymor Bruner)的认知加工模式 |
3 高中学生物理思维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4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4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4.1 基于理论提出的实验假设 |
4.2 实验对象与操作方法 |
4.3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新授课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
4.3.1 物理概念课对思维发展的实践分析 |
4.3.2 物理规律课对思维发展的实践分析 |
4.3.3 物理模型课对思维发展的实践分析 |
4.3.4 新授课的实践小结 |
4.4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课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4.4.1 实验课对思维的要求 |
4.4.2 对照班级实践分析 |
4.4.3 实验班级实践分析 |
4.4.4 对比小结 |
4.5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建构型整合课发展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
4.6 实验效果分析 |
4.7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5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总结 |
5.1.1 研究的体会 |
5.1.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5.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2.国内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现状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五)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
1.研究方法 |
2.实施步骤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
1.课程调查 |
2.《机械基础》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 |
3.课程分析 |
(二)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
2.教学内容单一且陈旧 |
3.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
4.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且缺少发展性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具体实施过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原则 |
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
2.以教师为主导原则 |
3.以实践为基础原则 |
4.以任务为驱动原则 |
5.资源最大化原则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
1.引入新课项目 |
2.制定课程项目 |
3.课程项目的资料收集和筛选 |
4.课程项目的实施 |
5.课程项目的实施和评价 |
6.评估应用 |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验设计 |
1.成立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验研究小组 |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 |
3.实验过程设计 |
(二)应用案例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1.学生成绩分析 |
2.学习态度分析 |
3.学生综合素质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现行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3)自制教具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1.1 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
1.1.2 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自制教具 |
2.1.2 问题解决教学 |
2.2 物理自制教具相关研究综述 |
2.2.1 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进程 |
2.2.2 物理自制教具相关研究简述 |
2.3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相关研究简述 |
2.3.1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进程 |
2.3.2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相关研究简述 |
3 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研究内容 |
3.1 研究的核心问题 |
3.2 研究内容 |
4 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
4.1 研究方法 |
4.2 研究流程 |
5 对Z老师在自制教具使用方面所做工作的考察及分析 |
5.1 用自制教具开展问题解决教学,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
5.2 课上如何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
5.3 课下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制教具自行去解决问题 |
6 自制教具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析 |
6.1 案例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实践教学片段 |
6.1.1 重心的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 |
6.1.2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下问题的布置 |
6.1.3 课后习题答疑 |
6.2 案例二:《摩擦力》实践教学片断 |
6.2.1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关系的问题 |
6.2.2 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方向判断的问题 |
6.2.3 静止状态下被悬挂的杆与地面之间摩擦力方向判断的问题 |
7 自制教具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考察 |
7.1 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
7.2 学生模型建构能力有所提高 |
7.3 学生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
8 结论与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教学建议 |
8.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高中生解答有无物理图力学问题过程的眼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
1.1 前言 |
1.2 文献综述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被试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材料及选题原则 |
2.5 实验程序 |
2.6 实验数据分析的指标 |
2.7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学生在解答无图与有图物理问题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
3.2 学生在解答题图、受力图、物理图像等三种不同表征方式物理问题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插图对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 |
4.2 不同物理图象对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 |
4.3 物理教学和物理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视对静力学公理的讲解 |
2 重视约束的概念及常见约束类型和约束力的分析讲解 |
3 归纳总结画受力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
4 结语 |
(7)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民族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PBL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
2.1.1 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
2.1.2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
2.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
2.2.1 国外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分析 |
2.2.2 国内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分析 |
第3章 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的理论探讨 |
3.1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 |
3.1.2 实用主义 |
3.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 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
3.3 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注意点 |
3.3.1 PBL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
3.3.2 教师教学素质对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影响 |
3.3.3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影响 |
3.4 PBL教学模式在藏族地区民族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影响因素 |
3.5 PBL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流程 |
3.5.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3.5.2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
3.5.3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
3.5.4 分析实验,解决问题 |
3.5.5 解决问题,总结实验 |
第4章 藏族地区民族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 |
4.1 实验方案设计 |
4.1.1 实验内容与假设 |
4.1.2 实验数据调查 |
4.1.3 实验样本选取 |
4.2 实验实施过程 |
第5章 藏族地区民族高中实施PBL教学模式实验分析 |
5.1 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实验数据分析 |
5.1.1 前测数据分析 |
5.1.2 后测成绩分析 |
5.1.3 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数据分析 |
5.1.4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数据分析 |
5.2 PBL教学效果分析 |
第6章 藏族地区民族中学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
6.1 藏族地区民族中学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总结 |
6.1.1 藏族地区民族中学实施PBL教学模式中的注意点 |
6.1.2 有效运用PBL模式的措施 |
6.2 藏族地区民族中学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与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1.4.1 研究的过程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1.2 SOLO分类理论 |
2.1.3 维纳归因理论 |
2.1.4 信息加工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物理练习 |
2.2.2 物理思维 |
2.2.3 物理思维障碍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高中磁场课程标准梳理与分析 |
3.1 关于高中磁场章节知识点的梳理与分析 |
3.2 关于高中磁场章节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分析 |
第4章 高中生磁场解思维题障碍存在情况调查 |
4.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4.3.1 学生自身角度 |
4.3.2 问题本身的角度 |
4.3.3 教师教学原因 |
第5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思维障碍成因分析 |
5.1 学生自身的原因 |
5.1.1 知识的负迁移 |
5.1.2 思维的片面化 |
5.1.3 思维定势 |
5.1.4 物理公式数学化 |
5.1.5 前概念的干扰 |
5.1.6 情绪型思维障碍 |
5.2 物理问题本身的原因 |
5.2.1 题目中多余条件的干扰 |
5.2.2 题目中隐藏条件的干扰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磁场解题思维障碍解决策略 |
6.1 知识负迁移的解决策略 |
6.1.1 绘制知识网络,挖掘素材的相互关系 |
6.1.2 多角度多层次促进正迁移,深入理解解题素材 |
6.2 思维片面的解决策略 |
6.2.1 习题变式训练,多角度挖掘解题线索与素材 |
6.2.2 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解题素材库 |
6.3 思维定势的解决策略 |
6.3.1 一题多解,增加解题素材收敛方式 |
6.3.2 设置“陷阱”暴露思维定势,迫使学生优化自身思维收敛方式 |
6.4 前概念干扰的解决策略 |
6.5 物理公式数学化的解决策略 |
6.6 隐藏条件产生干扰的解决策略 |
6.6.1 总结常见的隐藏线索,分辨素材的物理本质 |
6.6.2 物理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挖掘隐藏的解题素材 |
6.7 情绪性思维障碍和题目中多余条件产生干扰的解决策略 |
6.7.1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6.7.2 增加校园生活的物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7章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 |
7.1 培养思维灵活性 |
7.1.1 培养学生思维收敛起点的灵活性 |
7.1.2 培养学生思维收敛过程的灵活性 |
7.2 培养思维深刻性 |
7.2.1 深入挖掘解题线索和素材背后的物理本质 |
7.2.2 讲解与实践并举,培养深刻性思维 |
7.3 培养思维批判性 |
7.3.1 熟悉课本与批判性地使用参考书 |
7.3.2 培养学生批判的胆量 |
7.3.3 组织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讨论会 |
7.4 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
7.4.1 加强自主探究教学 |
7.4.2 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收敛过程中的独创性“直觉” |
第8章 建构良好的习题教学模式 |
8.1 《安培力中的三力共点问题》习题课教学案例 |
8.2 《用安培力制作一个小电动机》习题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磁场问题解决障碍调查问卷一 |
附录B 高中磁场问题解决障碍调查问卷二 |
附录C |
致谢 |
(9)能量守恒教学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能量守恒的重要地位 |
(二)能量守恒的研究价值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一、理论基础 |
二、概念的界定 |
(一)学习障碍 |
(二)能量守恒的学习障碍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高中生能量守恒学习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
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问卷和测试卷的编制 |
(一)问卷的编制 |
(二)测试卷的编制 |
四、调查结果 |
(一)问卷调查结果 |
(二)测试卷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影响高中生能量守恒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
一、认知障碍 |
(一)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
(二)对物理概念的记忆不到位 |
(三)计算能力的不到位 |
二、思维障碍 |
(一)知识匮乏 |
(二)思维习惯 |
(三)外界干扰 |
三、操作障碍 |
(一)语言表述能力不足 |
(二)推理能力不足 |
(三)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
四、情感障碍 |
(一)缺乏兴趣 |
(二)缺乏自我效能感 |
(三)意志不坚定 |
(四)不合理的归因 |
第五章 高中生能量守恒学习对策分析 |
一、认知障碍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加强对基础概念的理解 |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
(三)避免对概念的认知误区 |
二、思维障碍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比较学习 |
(二)学会一题多解 |
(三)善于归纳和总结 |
三、操作障碍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二)明确知识的应用过程 |
(三)明确知识运用时的范围和注意事项 |
四、情感障碍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改善教学模式 |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六章 总结 |
一、研究结果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第2章 本研究相关理论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第3章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3.1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的策略 |
3.2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
3.3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策略 |
3.4 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能力的策略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教学片段教学设计 |
4.2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
4.3 教学反思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戴艳. 扬州大学, 2019(02)
-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魏文净.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3]自制教具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个案研究[D]. 赵中业.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8)
- [4]高中生解答有无物理图力学问题过程的眼动研究[D]. 王超.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1)
- [5]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教学体会[J]. 赵巍. 科技视界, 2017(14)
- [6]受力图教学中的一个问题[J]. 张铭. 物理教学, 1980(01)
- [7]PBL教学模式在民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民族中学为例[D]. 石怀憬. 西北民族大学, 2015(03)
- [8]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与解决策略[D]. 莫文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9]能量守恒教学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D]. 丁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D]. 郑洁.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