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管理水平考核推进实验室建设

抓好管理水平考核推进实验室建设

一、抓管理水平评估 促进实验室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梅[1](2010)在《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抓手。课程目标反映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需求,课程内容体现大学实力与个性,课程实施影响学生成长,课程评估反映社会问责。系统地比较研究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有助于探讨中国大学工商管理课程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策。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为四个历史时期,即从1881年至1945的雏形期、1945年至1959年的发展期、1960至1989年的兴盛期和1990年以后的完善期;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受到国体与政体更迭的影响,学科发展呈现出间断性特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发展演变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商科门类阶段(清末至1949年,不包括经济学科)阶段,广义的财经类教育阶段(1949-1987年),经济、管理学类阶段(1987-1993年),经济学门类阶段(1993-1998年,包括经济学二级类与工商管理-级类),以及管理学门类(1998年-,没有包括经济学门类)。纵观中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发现两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表现出学科产生根源、学科性质与学科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等共性。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教育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工业化、劳动专业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是工商管理教育产生的根源。美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遵循内在的学术逻辑办学,而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所遵循的是外在发展逻辑,由此导致中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不稳定,学术文化缺失,难以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工商管理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美国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通才到专才,再由专才到通才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路径;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目标呈现出从通才,到专才,至专通结合的不连续的发展轨迹。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教育本科课程理念包括了人本、整合、创新和伦理的思想;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理念表现为学问、结构、借鉴和素质要求的统一。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实施均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大学依循的是以领导、创新和沟通能力培养为主线,而中国大学则强调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学生。中国大学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但苦于没有良好的途径加以落实。美国大学采取了嵌入式伦理教育方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与课程理论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中国大学把素质教育当作一门学问知识来教授,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灌输的层面上,没有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并落实到专业教育中去。此外,在课程实施方面,美国大学已经形成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知识双向沟通的教育文化。这种倡导双向互动的教育文化极大满足了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要求;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呈现出单向沟通的特点。这种单向沟通的课程实施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却不利于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学生能力要素的培养。在工商管理课程评估方面,社会问责促进了美国大学对评估的重视,保证了课程实施质量;而中国目前的教育评估更多体现出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倾向于关注数据、结论,且更多地采用间接评估的方式,忽视了课程实际价值和社会的认可程度。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工商管理学科理论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工商管理学科性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不适应;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思想与社会主流管理理念不适应;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中学生能力要素与学科性质相互矛盾;工商管理学科课程实施方式与社会文化不适应,等等。因此,必须改革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工商管理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为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中国大学应该从了解社会需求入手,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能力诉求设计安排课程,选择合适的课程实施方式,使课程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

周登超[2](2013)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结合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尝试对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做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集中的探讨。由于本研究基于武汉某民办高职院校所开展,出于学术原理的考量,不便公开这所学校的名称,但基于对该学校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主题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目的是促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借鉴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由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教学改革推进缓慢,因此提出了把企业精细化管理引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并使两者实现融合的现实需要。另外,在综合各方面对精细化管理认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精细化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文献综述,指出了已有研究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面的现状与不足。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一定要有理论支撑。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接着探讨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和泰勒原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并结合泰勒原理总结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包括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个方面,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ISO9000)作为检验精细化管理的两个标准,并把它们运用于教育和教学管理领域,同时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个方面的内涵和具体方法。结合武汉某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个案研究、问卷调查以及个人教学管理经验,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面的现状。民办高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加大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必要性,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不断提高,正在朝着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上努力,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真正意识到了高职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督导和常规教学检查等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精细化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高职特点不突出,培养模式改革步伐缓慢,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尚未真正建立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精细化管理内容的各环节中也都存在一些不足,在专业建设方面,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有待深入,实训环节滞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欠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对市场和岗位的针对性差,技术相对滞后;双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激励“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政策导向,“双师型”教师引进的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主要还是“生产实习式”的浅层次合作模式。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精细的服务体系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各自为政,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院校对教学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目的不够明确,指标不够完善,对绩效管理的过程把握不够;而在教学质量检测这一环节,教学督导过程仍然重在“督”,但“导”不足。鉴于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实现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对策。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推行教学目标管理模式改革,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科知识体系和行动能力体系等矛盾,抓好精细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和服务保障系统建设。执行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内容,深层次探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改进期中教学检查的方式,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抓好教学质量检测,理清教学督导工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明确教学组织各部门的职责,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抓好教学评估,做好教学管理配套服务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最后,在总结全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教学管理问题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原则和具体方法是民办高职院校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考核和激励都是成功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性举措。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执行的过程,是让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院校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确立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院校发展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学校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杨卯竹[3](2018)在《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炼转化医学中心构建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结合转化医学发展特点和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构建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最终对其运行保障机制进行探讨。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质性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研究和分析以下内容:提炼已建立医院转化医学实验室构建关键要素;通过质性研究确定各要素间关系并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医院转化医学实验室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并对其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进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对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实证研究,分别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和保障机制的创新。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成果转化等数量和趋势来看,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建立的“1+5”管理模式和运行保障机制对其发展和转化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1+2+N”模式为该实验室高效运行确定了发展方向,而适时调整研究内容保证转化医学研究合理性,同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为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软件保障,为实验室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最后不同制度及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实验室运行提供了政策保障,使实验室能够平稳发展。

杨超[4](2018)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构件,是初具规模的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是参与顶尖国际科技竞争的攻坚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议题。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良性运行和高效发展,国家建立了实验室评估政策并不断调整完善。现行评估政策的目标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更好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反映出管理部门希望利用评估政策柔性助推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如此,“政策助推”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还影响到实验室内外部资源配置,成为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心理学、行为学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将政策助推界定为实验室受到评估政策影响的行为和心理推力,并将研究问题设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然而,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显然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需要依托和附着在某种常见的行为能力上,而非直接产生影响。在寻找政策助推的“附着物和依托者”的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评估政策的目标与创新搜索能力紧密相关,且实验室科研人员随机自发的创新搜索行为能力既是评估政策助推的目标导向,会受到政策助推的影响,又是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的学术讨论集中于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或者单纯地探讨政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鲜有研究将三者同时纳入模型加以讨论和解析,这也成为了研究内容的逻辑起点。研究方法的逻辑思路为“从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出发,抽取关键性解释因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量化检验”。具体而言:首先,在文献评述和理论建构上,以创新生态理论、创新搜索理论和助推理论为基础,建构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创新搜索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理论基础,从文献和理论角度建立了解释逻辑模型图。第二,采用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综合利用访谈和问卷等数据搜集法,以H、K、S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为单案例,陈述了不同类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源的种类和利用深度,提炼出创新搜索能力的共性特征或管理策略;采用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评估政策的政策助推工具,以助推力度和助推宽度为分类,将政策助推对创新搜索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证据进行了象限式划分。案例研究最终形成了科学导向式、实践导向式和问题导向式创新搜索能力、政策助推的问卷指标。第三,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单中介模型法和多中介模型法等方法,综合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和创新搜索能力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理论和案例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改良设计了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创新搜索能力和创新绩效问卷,对问卷指标的区分度、显着性进行了项目分析;在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信度上检验了问卷的设计质量;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政策助推、创新搜索能力和创新绩效潜变量的稳定性,并最终采用影响关系法和中介分析法检验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创新搜索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假设模型。第四,基于案例研究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参考国外助推政策改革经验,提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政策如何利用助推实现优化设计和强化创新搜索能力的实施方案,以此说明如何有效利用研究结果形成实验室创新绩效的提升策略。综上所述,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对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反映出国立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水平会受到政策助推的影响,这对合理设计实验室绩效管理政策提供了思路。第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尤其表现在科学导向式和实践导向式创新搜索能力上,而问题导向式创新搜索能力的影响作用则不显着。第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能力在政策助推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介检验模型中,科学导向式和实践导向式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作用显着,且中介效果分别达到60%和39.1%,而问题导向式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作用不显着,这说明提升创新搜索能力能够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有效转化为创新绩效。第四,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源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是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待提升空间,学术研究出版物、首席科学家或团队负责人、学术交流活动是提升实验室创新绩效最为重要的创新搜索源。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以政策助推和创新搜索理论为基础,探讨创新资源的获取机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方向;第二,结合理论和案例研究改良设计了实验室政策助推量表,将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新兴概念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中加以应用;第三,解析了政策助推、创新搜索能力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检验了政策助推对创新搜索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创新搜索能力在政策助推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既找出了影响创新搜索能力的前置性重要因素,又分析了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并通过模型测度计算出不同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效果。

李纯真[5](2012)在《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民办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体制多元化的推进而日益发展并彰显其魅力。然而一串串飞速变大的数字只代表着民办高校发展的表面繁荣。近些年,许多民办高校的或“关门”或转让昭示着民办高等教育涉入“深水区”,进入整体走弱的“瓶颈阶段”。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市场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成为民办高校存续的核心所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吸引了中外专家学者及一些社会观察家的眼球。但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很多有争论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民办教育理论研究来加以指导才能得以规范。而合理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是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实践经验证明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在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以民办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实践论证,具有潜在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本论文以不同民办高等学校的典型案例分析现状、阐发理论,以服务现实为运思方向,以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目前存在的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方式改变这一逻辑关系为明线,以民办高等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博弈为暗线,以高等教育学原理为研究基础,借鉴公共管理理论、管理学理论、博弈学理论提出我省民办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及对民办高等院校发展和生存等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在全面剖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出路,深入探讨了政府对民办高校应具备的责任与展责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策略,从而形成了研究民办高等教育问题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表现风格。

王薇[6](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章欣[7](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余国扬[8](2002)在《高校学科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占据“龙头”地位。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由多方面工作组成的结构紧密的体系 :“以人为本”抓人才梯队建设 ;以设施建设为基础抓紧保障条件建设 ;以科研机构为纽带抓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以研究生点为重要内容抓创新性建设 ;以规律为依据抓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学科建设要体现学校发展定位 ,要有基本条件保障 ,要承担明确建设任务 ,要落实具体建设内容。

朱远来[9](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族地区正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和适应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功能,肩负起传播新观念、塑造培育现代化人的神圣责任、由此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因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大计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对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所选取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有代表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犁师范学院等所属不同办学类型和层次学校教育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实背景,借助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为正确制定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规划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为当前哈萨克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可为后继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的关怀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与咨询,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动态、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在叙述新疆哈萨克族形成发展简史、经济社会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哈萨克族教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从传统游牧经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定居及人口的国际迁移等方面对哈萨克族教育与其所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建议;第三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借鉴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哈萨克文化生态环境中宗教和民俗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分析了它们与哈萨克族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从新疆清末民初,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回顾了哈萨克族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牧区教育以及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六部分,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详细描述了新疆哈萨克地区一个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该县“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以来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第七部分,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通过对所选取的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与现状的细致描述,结合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就伊犁师范学院如何实现弘扬与传承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对照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族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无一不与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疆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哈萨克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大力推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工程,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对缩小民、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和增强各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抓好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把普及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作为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重镇的伊犁师范学院必须认真研判形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确立“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区内,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做优做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同时主动适应区域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学院从传统师范教育为主体向现代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转型,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学院要继续运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服务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要在传承与弘扬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吴凡[10](2009)在《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是社会对高校实验室提出的新课题,这也就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高校实验室评估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对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其目的是针对当前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过程中由于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先天不足所带来的评估导向偏移等问题,以省内某所综合性院校A为例,拟定一套适用于该校教学实验室发展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综合运用到该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客观评价活动中。以期将实验室评估从一种被动的考评活动转化为一种主动的实验室常规管理的手段,增强院校的自我质量控制意识,建立起该校内部教学实验室评估的长效机制。鉴于教学实验室评估的多因素、多目标及复杂性等特点,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在设计评估指标时,紧紧围绕实际工作需要,参考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思想,将ISO9000族标准中所蕴含的内部管理过程的控制点转化为外部的控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各项指标,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上,通过对相关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合理选择并总结出德尔菲法(DELPHI)、群组层次分析法(GD-AHP)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FCE)在实验室评估中的综合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简化其流程的相关步骤,并编写出详细的计算机运算程序文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抓管理水平评估 促进实验室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管理水平评估 促进实验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2 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的历史演进
    2.1 美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历史沿革
    2.2 中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历史沿革
    2.3 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3 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比较
    3.1 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3.2 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3.3 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4 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理念比较
    4.1 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理念
    4.2 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理念
    4.3 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5 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5.1 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的实施
    5.2 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的实施
    5.3 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6 中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估比较
    6.1 美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评估
    6.2 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评估
    6.3 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7 结语 从借鉴到"本土化"
    7.1 研究结论
    7.2 改革思路与措施
    7.3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有关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个案研究法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1.6 相关核心概念的辨析
        1.6.1 民办高职院校
        1.6.2 精细化管理
        1.6.3 教学精细化管理
        1.6.4 企业精细化管理与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异同
2 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科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论
        2.1.1 产生的背景
        2.1.2 主要代表人物
        2.1.3 主要观点
        2.1.4 对自己研究的启示
    2.2 行为科学理论中的精细化管理理论
        2.2.1 产生的背景
        2.2.2 主要代表人物
        2.2.3 主要观点
        2.2.4 对自己研究的启示
    2.3 泰勒原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理论
        2.3.1 目标
        2.3.2 内容
        2.3.3 组织
        2.3.4 评价
        2.3.5 对自己研究的启示
    2.4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精细化理论(TQM)
    2.5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ISO9000)
3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现状
    3.1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目标的现状
        3.1.1 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待加强
        3.1.2 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
        3.1.3 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3.2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现状
        3.2.1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值有待完善
        3.2.2 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利用率稳步提高
        3.2.3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
        3.2.4 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组织现状
        3.3.1 日常教学管理组织现状
        3.3.2 “三项建设”工作的组织现状
        3.3.3 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现状
    3.4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评价现状
        3.4.1 教学质量检测有待加强
        3.4.2 教学督导正在逐步完善
    3.5 相关问卷调查分析
    3.6 小结
4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2 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2.1 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4.2.2 “三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2.3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教学组织部门的问题及原因
        4.3.2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问题及原因
    4.4 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教学质量检测的问题及原因
        4.4.2 教学督导的问题及原因
    4.5 小结
5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5.1 进一步明确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目标
        5.1.1 实现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5.1.2 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5.1.3 实现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5.2 进一步完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内容
        5.2.1 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5.2.2 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5.2.3 加强教学质量检测
        5.2.4 开拓校企合作之路
    5.3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建设
        5.3.1 明确教学组织各部门的职责
        5.3.2 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
    5.4 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评价
        5.4.1 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5.4.2 做好教学管理配套服务
    5.5 小结
6 结论
    6.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武汉XX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
    附录2:武汉XX职业学院编制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流程图
    附录3:武汉XX职业学院教师执行教学任务流程图
    附录4:武汉XX职业学院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附录5: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附录6: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意见
    附录7:校企合作调查表
    附录8:教学组织各部门的职责
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3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图
        1.2.5 质量控制
第2章 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发展相关研究
    2.1 转化医学及重点实验室产生背景及发展特点
        2.1.1 转化医学及重点实验室产生背景
        2.1.2 转化医学及重点实验室发展特点
    2.2 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发展模式
    2.3 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构建的基本要素分析
        2.3.1 已建成部分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基本要素
        2.3.2 文献研究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基本要素分析
    2.4 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2.5 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情况
    3.1 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3.1.1 科室设置及人员结构
        3.1.2 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情况
    3.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情况
        3.2.1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
        3.2.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
        3.2.3 课题项目的质控和督导管理
    3.3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前期构成要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问题分析
    4.1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基本构成要素不完善
        4.1.1 战略目标不清晰导致初期功能定位不准确
        4.1.2 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机构快速发展的需求
        4.1.3 过度重视硬件建设投入而忽略了机构内涵建设
        4.1.4 核心创新能力较弱导致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
    4.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4.2.1 人才培养机制较落后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
        4.2.2 投入机制不健全导致实体平台建设不系统
        4.2.3 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机构内-间交流合作渠道不畅
        4.2.4 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合理建立导致研究经费缺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构建
    5.1 实验室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5.1.1 资源整合理论为实验室资源整合提供理论基础
        5.1.2 结构功能互适理论为转化医学实验室机构多样性组成提供依据
        5.1.3 系统理论为转化医学实验室构建从整体角度提供分析方法
    5.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模式构建
        5.2.1 基于C管理理念的实验室模式创新构建
        5.2.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创新模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创新效果分析
    6.1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运行效果
        6.1.1 科研项目较实验室成立前明显增多
        6.1.2 论文发表和专利数目较前期呈直线上升趋势
        6.1.3 成果转化效果显着
    6.2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效果分析
        6.2.1 适时调整研究内容及学术委员会成员保证转化医学研究合理
        6.2.2 建设形成了具有临床转化特色的研究体系
        6.2.3 建设的支撑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6.2.4 培育研究型医院人才队伍为重点推进了转化医学研究
    6.3 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有效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6.3.1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为转化医学研究提供软件保障
        6.3.2 不同层级制度及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实验室运行提供政策保障
        6.3.3 人性化的激励机制的设立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人员积极性
        6.3.4 畅通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了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关键人物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4)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问题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与方案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与启示
    2.1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2.2 创新搜索理论
    2.3 助推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能力和“政策助推”案例分析
    3.1 案例研究方法梗概
    3.2 案例研究的方案设计
    3.3 单案例分析:创新搜索能力
    3.4 跨案例分析:政策助推机制
    3.5 案例关键因子抽取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影响创新搜索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假设模型
    4.2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搜索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假设模型
    4.3 以三种创新搜索能力为中介潜变量的假设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
    5.1 问卷设计
    5.2 数据搜集过程
    5.3 描述性统计、变量测度与项目分析
    5.4 问卷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5.5 主要研究方法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创新搜索能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影响分析
    6.1 多元正态性检定
    6.2 验证性因素分析
    6.3 影响关系分析
    6.4 单中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5 多中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6 研究假设验证与影响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政策助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1 以政策“助推”行为研究为内核的智库建设策略
    7.2 以明确评估政策导向为目标的双向沟通策略
    7.3 以创新绩效评价差异化为功能的绩效考核策略
    7.4 以增强创新搜索能力为介质的创新资源利用策略
    7.5 以夯实评估核心内容为中心的多维度内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案例访谈提纲
附录3 调查问卷

(5)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况研究
        (二)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相关制度研究
        (三) 关于民办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
        (四)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五) 关于民办教育产权与产权制度及其结构的相关研究
    四、 核心概念界定及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民办高等教育
        (二) 可持续发展
        (三)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五)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六)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原理
        (七)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原理
    五、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
        (一)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背景
        (一) 政治经济背景
        (二) 教育体制改革背景
        (三) 教育财政背景
        (四) 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背景
    二、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一) 第一阶段的萌芽时期(1982—1991)
        (二) 第二阶段的数量倍增期(1992—1996)
        (三) 第三阶段的规模、规范化发展期(1997—2002)
        (四) 第四阶段成长壮大期(2002—现在)
    三、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规模发展的特点
        (二) 结构发展特点
        (三) 区域发展的特点
        (四) 质量发展特点
第三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现状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股份制民办学校发展现状——以大连某信息学院为例
        (一) 股份制民办学校的概况分析
        (二) 股份制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信息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二、 家族制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以大连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家族制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
        (二) 家族制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三、 国有民办学校发展现状——以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一) 国有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
        (二) 国有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论证分析及机遇
        (一)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论证分析
        (二)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二、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来自国内教育市场的挑战
        (二) 教育市场国际化的挑战
    三、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是否取得合理回报是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
        (二) 投入不足带来的经济矛盾
        (三)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四) 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不健全,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混乱
        (五) 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认同感较低
        (六) 民办高校质量评估标准比较单一
第五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中对自身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 建立督导机制,解决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混乱和监管问题
        (二) 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三) 与时俱进,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特色
    二、 政策倾斜、社会制度保障使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 民办高校是否取得合理回报的政策选择
        (二) 调和解决有限收入和不断扩大的办学支出形成的经济矛盾
        (三) 政府扶助和民办高校人才强校观破解留住人才难题
        (四)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五) 科学的质量观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小结
参考文献
    着作类
    论文类
    期刊类
    网站
后记
附录
    1.关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访谈提纲
    2.大连某信息学院访谈录
    3. 大连翻译职业技术学院访谈录
    4. 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访谈录

(6)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二、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创新点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一)主要监管机构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三)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 学科建设体系
    (一) 学校定位与学科建设
    (二) 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
        1.有相对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
        2.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3.有产学研一体化条件。
        4.有良好的基础设施。
        5.有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 学科建设的任务
        1.承担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任务。
        2.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学科。
        3.建立研究生教育点。
        4.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业化率。
    (四) 学科建设内容
        1.人才梯队的群体建设。
        2.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设施的建设。
        3.产学研互动关系的建设。
        4.研究生点的建设。
        5.管理制度建设。
    (五) 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三 确立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一) 办学定位与特色
    (二) 广州大学科研工作定位
    (三) 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1.科研环境建设。
        2.研究课题的选择。
        3.研究队伍群体建设。
        4.建立校企联合研究机构。
        5.科研机构管理改革。
        6.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7.正确看待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关系。

(9)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哈萨克族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哈萨克教育的研究
    三、文献评价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新疆哈萨克族概况
    一、哈萨克族与哈萨克先民
    二、哈萨克族的人口与分布
    三、经济生活
第二节 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一、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一、文化与教育
    二、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第二节 宗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一、宗教的本质与教育
    二、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与教育
    三、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与教育
    一、民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哈萨克民俗的教育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一、清末新疆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新疆哈萨克经文宗教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
第二节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哈萨克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
    二、盛世才统治时期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发展
    三、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三区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二、三区政府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特点、性质和任务
    二、哈萨克族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三、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五、民族语言文字与教材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
    三、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牧区教育
    四、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双语教育 第五章 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
第一节 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一、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近年来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证描述
    一、尼勒克县“两基”攻坚达标工作情况
    二、尼勒克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三、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三节 对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实背景
    二、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状
    三、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中尼勒克县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对尼勒克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五、尼勒克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
第一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伊犁师范学院最具办学特色的院系--人文学院发展现状扫描
第三节 连心牵手促发展—对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现状的考察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第四节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伊犁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辑要 附录2:尼勒克县学前双语幼儿园布局图 附录3:2011年秋季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教育教学用书发货结算专用表 附录4:“国培计划”初中数学02班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附录5:“国培计划”--网络课堂培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理论综述
    2.1 实验室评估的相关概念
        2.1.1 实验室评估的实质
        2.1.2 实验室评估的目的
        2.1.3 实验室评估的基本原则
        2.1.4 实验室评估的作用
    2.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工具
        2.2.1 研究方法简介
        2.2.2 相关统计分析工具
3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设计
    3.1 构建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3.2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框架
        3.2.1 ISO9000族标准概述
        3.2.2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3.2.3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
        3.2.4 参考ISO9000族标准构建评估体系的指标框架
    3.3 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结构分析
        3.3.1 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的构成
        3.3.2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的细化
        3.3.3 运用德尔菲法(DELPHI)修正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3.3.4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分析
4 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综合评价
    4.1 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分配
        4.1.1 群组层次分析法(GD-AHP)的基本原理
        4.1.2 基于群组层次分析法的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权重分配
    4.2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准的完善
    4.3 实验室评估专家及评估方法的选择
        4.3.1 评估专家的遴选
        4.3.2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及步骤
    4.4 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5 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B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C 高校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咨询表
    附录D A大学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表

四、抓管理水平评估 促进实验室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D]. 李云梅.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2]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D]. 周登超. 武汉大学, 2013(01)
  • [3]XX医院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模式构建研究[D]. 杨卯竹.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4]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助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新搜索能力的中介作用[D]. 杨超.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 [5]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纯真.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6]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7]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8]高校学科建设研究[J]. 余国扬.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 [9]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 朱远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10]高校教学型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 吴凡.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抓好管理水平考核推进实验室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