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一、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涵[1](2021)在《建构主义教学观在中职《金融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唐玲珊[2](2021)在《回归工程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陷入危机。二战后基础研究和科学教育在工程教育中的过度入侵,使得工程的本质属性——实践被遗忘。面对这一困境,美国工程教育界审时度势,主动开展了大型的工程教育调查活动,并发表众多研究报告,提出改革建议。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成功地实现了工程教育范式的转变,并开始探索新的教育范式。20世纪80年代,工程教育中的实践和科学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致使美国人开始反思,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从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变。20世纪90年代,在大工程观、整体工程观等现代工程观的指引下,美国工程教育的引领机构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对学校的工程教育进行了反思,并积极探索新工程教育模式,最终开发了CDIO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进入21世纪,美国颁布了“2020工程师计划”,并大范围地开展改革,在强调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才能、创新才能和领导才能。剖析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历史,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以产业和社会需要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各类工程人才;第二,强调平衡工程教育中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教育研究,构建一体化的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第三,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教师采用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实且完整的工程体验;第四,以持续改进的认证哲学影响工程教育改革,采用多种人才培养的计划标准,更加注重教育的输出而非投入。

高舟洋[3](2021)在《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和方法进入教育界的视野,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育人功能受到广泛关注。高中历史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历史复习阶段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集夯实基础、巩固技能、提高能力等功能于一体。框架式教学法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骨架教学、专题教学、拓展应用三个阶段,根据教学任务科学重组教材知识,对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将框架式教学法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尚少,与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如何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复习阶段教学的新思路,如何通过框架式教学法更大程度地发挥高中历史复习阶段教学的价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首先对框架式教学法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阐释,分析框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探讨其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为研究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可操作性,对高中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线历史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发现学生难以在复习阶段发挥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均呈现出一定的消极被动倾向,导致历史教师的教学规划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不能高效统一。针对以上等问题,论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为证实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教学价值,论文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完整展示同一知识内容在骨架教学、专题教学、拓展应用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组织以及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最后,论文针对教学设计进行效果分析及反思。教学案例的实践证明,框架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形成系统性的历史思维与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念,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框架式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论文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框架式教学法能够更加高效地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教学中。

胡腊梅[4](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有效推进,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推崇的新的教育理念。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载体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模式也就变得尤为必要。而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属性,能够使得教师站在更高的知识领域去看待所教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发展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再考虑到圆锥曲线的内在统一性和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基于圆锥曲线章节的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案例法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然后以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圆锥曲线单元内容为例,依托教学实习平台,从教学和学生两主体出发,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并尝试结合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特征,探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圆锥曲线单元教学设计思路。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发现,教师对深度学习理论和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学生在圆锥曲线中的学习障碍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灵活以及计算量过大等。依照深度学习理论与单元教学设计特征,给出了两个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教学设计;2)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教学设计。然后在学校的高二实验A班和高二对照B班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和教学评价与反思,发现在单元教学下,学生的水平明显提高、对圆锥曲线的认识更加深刻,侧面反映学生进行了深度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后,归纳了深度学习下单元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即,由“局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的策略、由“目标独立”向“目标递进”转变的策略与由“单个问题”向“串联问题”转变的策略。研究结果发现,进行大单元形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设计的整体性,能兼顾知识点传授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方面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顺应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高阶思维,对阐明“揭示数学的本质,追求教学本源”的教学机制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为广大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提供思路与参考。

张洪梅[5](2021)在《深度学习视阈下的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会学习成为了个人未来生存与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成为了人类转变学习方式、应对社会挑战的一种必然选择。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性时期,以深度学习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逐渐触及数学知识本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数与代数”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既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度学习的目标追求。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出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的深度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研究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对深度学习与教学设计进行概念的界定,明确其内涵,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有意义学习与元认知理论作为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并对深度学习用于研究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进行适切性分析。其次,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小学数与代数教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发现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设置浅表宽泛,重视知识落实;教学内容呈碎片化严重,追求课前预设;教学策略注重教学形式,远离知识本质;教学评价类型单一,结果评价为主。再次,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深度学习视阈下的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主要从指向高阶思维的发展、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培养自我反思四方面阐明基本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要素分析,然后结合深度学习发生的路线将教学设计分为准备阶段(前期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获取与加工阶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并对每个阶段对应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深度学习视阈下的小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实践验证,分析案例实施效果。

黄诗坤[6](2021)在《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由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转变为重视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数学教育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充分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如何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增加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图形的认识”隶属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四大版块中的“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开端,如何开好平面几何的“龙头”是许多教师的“难点”。“图形与几何”内容是培养学生直观感知、直观想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这部分内容由于画图的规范性、语言的抽象性、推理的逻辑性等特点,便成为学习的难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基于5E学习环的理论指导下融入数学教学,解决几何学习的痛点,提升几何教学有效性。本研究的中心主要是根据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探讨构造在5E学习环为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实验模式与教学策略,并根据数学实验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结合问卷调查法、采访实践研究阐述研究成果。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进行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理论研究为主。首先研究者概述数学实验、5E学习环的综述;其次,探讨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归纳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策略;最后研究者构建基于5E学习环尝试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导言—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拓展—实验反思。总结基于5E学习环尝试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实验主体性;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实验主动性;以探究为主线,增强实验活动性;以技术为帮手,增强几实验有效性;以激励为评价,促进实验反思性;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实验分享性。在实践研究方面,主要以教学实验研究为主,课例研究为辅,构建基于5E学习环数学实验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检验该实验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5E学习环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理解、情感态度等)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5E学习环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持较为赞同的态度。

詹灿璨[7](2021)在《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视点》文中提出“数学化”指的是用数学的眼光和手段去转化、处理问题并建立数学体系的过程.基于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教学思想、荷兰现实数学教育、兰格“概念数学化”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数学化思想”已发展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两个主要形式,即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前者指处理问题情景时运用感性、非形式化的手段,后者指对已抽象的数学对象进行逻辑演绎的过程,这两者相辅相成,渐进式推动“数学化”的发生.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基本理念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将数学化思想运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观点,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化整理数学化思想,并以数学化思想为中心,构建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模型.以高中函数概念为例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通过课堂观察和录像分析对案例进行反思,完善数学化思想指导下的概念教学模型并得出结论:(1)数学化思想与数学概念教学存在极强的联系与高度的契合性,可以运用数学化思想指导概念教学.(2)数学化思想指导下的概念教学应当具有:三逻辑、四层次、五原则.“三逻辑”指的是教师、学生、教学中蕴含的数学化逻辑.“四层次”指的是概念教学中的数学化应当经历情景层次、抽象层次、归纳层次、形式层次四个阶段,并形成数学化概念教学层次模型.“五原则”指运用数学化思想设计概念教学需要遵守现实原则、活动原则、互动原则、严谨性原则、反思原则,由此构成完整的数学化教学模型.(3)运用数学化概念教学模型可以构建合适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模型.本研究以函数概念发展、教材知识体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内容为基础,按照教学的逻辑对整个教学设计作出规划,并通过数学化思想教学原理逐步克服函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反思加强对数学化概念教学模型的认识,并提出相关建议.

邹梦姗[8](2021)在《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由杜宾斯基及其团队提出的APOS理论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理论,其对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解释。该理论指出,学生要经历操作或活动阶段(Action)、过程阶段(Process)、对象阶段(Object)、图式阶段(Schema)的思维建构才能真正习得概念,而理论的名称就取自每个单词的首字母。APOS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自主建构,与生物学中核心概念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基于调查现状,笔者对“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分析APOS理论下的组成核心概念的具体概念的教学设计原则及各阶段设计要领,提出APOS理论下的教学过程模式6环节:(1)设置情境,趣味导入;(2)分析问题,初识概念;(3)感知内化,概念初建;(4)反思整合,巩固应用;(5)抽象本质,符号表征;(6)概念联系,形成体系。将6个环节用于指导APOS理论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设计,再将教学设计应用于实践教学,运用相关量表分析学生在实践前后学习水平及课堂参与度的变化,再结合成绩来检测实践研究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在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认知能力均无显着差异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常规教学和APOS理论下的核心概念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认知能力来评价实践效果。在课堂表现方面,实验班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倾听、课堂互动及目标达成情况都有所改善或提升;在成绩方面,从教学实践后的期末成绩来分析,实验班较对照班有显着提高(P=0.004<0.05);在学习态度、认知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均比对照班学生有显着改善或提高(P=0.013<0.05,P=0.009<0.05);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与对照班差异不显着,但在实践后与实践前对比有一定的改善。综合实践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APOS理论下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符合学生期待的教学方式;(2)基于APOS理论建构教学过程中的模式环节对指导教学设计有参考意义;(3)APOS理论下的核心概念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课堂参与度。

谢亚男[9](2021)在《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文中指出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统筹安排,能为师生争取到主动与自由。从现有研究资料,可以得到关于单元教学的发展历史、相关理论等内容。目前,基于各种形式特点的教学设计也有一定的研究,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也不例外,但缺少实施范例,不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方向与更多参考。本文立足单元视角,通过研究以实现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了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说明采取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是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文中锁定方程这一大单元,再选取北师大版七上一元一次方程小单元内容进行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然后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测。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提供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二)检验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与内容研究法了解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得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确定并细化研究方案与方法;基于方程大单元构建单元框架,分别从课标、数学、教材、重难点、教学方式来分析单元教学要素,整体编制教学目标并完成课时分配;在C市C中学展开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初中高年级(八、九年级)学生在方程单元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小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指导与参考,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初步验证传统课时教学会导致学生知识间的割裂;接下来以一元一次方程小单元为例展开教学设计,文中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课时,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完成小单元教学设计实施后测验,对测试成绩采用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有显着区别,尤其是在B卷提高题差别最为明显,得出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能够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更能帮助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通过这项研究,希望可以使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进入更多一线教师的视野,帮助大家认识到单元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尝试并实施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刘静静[10](2020)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 ——以延职附中为例》文中认为实用类文本是当前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体样式,它与文学类文本不同的是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更适合运用于社会生活当中。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于实用类文本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发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这与新课改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契合,同时也适用于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和学习,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实用类文本教学和策略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对研究相关问题的文献梳理、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阐述以及列举本文所使用的的研究方法。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实用类文本的理论概述,还有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实用文本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在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初中两个年级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整理总结得出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对编入统编教材的实用类文本在教学和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方面,对于实用文本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实用类文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动力、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教师方面,对于实用文本的内容和教学任务不是很清楚、对于学习效果关注度不够、较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等。第三部分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相关理论提出几点优化策略。首先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转变师生观念、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引导学生调用原有经验、为学生创设适当情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能力;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是否达成有意义学习、学习内容是否运用于实践。第四部分则是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教学实践的案例,用新的理念指导实践,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促进教学的不断完善。

二、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回归工程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历史
    2.1 面向实践的美国工程教育技术范式时期(1950 年以前)
        2.1.1 美国工程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2.1.2 面向实践的课程理念
        2.1.3 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
    2.2 偏离实践的工程教育科学范式时期(1950—1980 年)
        2.2.1 美国工程教育的领先和科学化
        2.2.2 偏离实践的课程理念
        2.2.3 科学导向的课程设置
    2.3 本章小结
3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培养目标的转型:从基础科学人才到实践综合性人才
    3.1 工程教育改革的开端
    3.2 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
    3.3 培养目标的变迁
    3.4 本章小结
4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课程体系的改革:从科学主导走向科学和实践平衡
    4.1 课程思想的更新
    4.2 课程内容的重构
    4.3 课程结构的优化
    4.4 课程体系的改革:以MIT的 CDIO课程模式为例
        4.4.1 一体化课程设置
        4.4.2 以设计-实现经验为导向的课程计划
    4.5 本章小结
5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学方法的改变:从围绕知识到聚焦体验
    5.1 教学观的转变
    5.2 多样的教学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认证体系的改变:投入导向转为产出导向
    6.1 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历史沿革
    6.2 专业认证标准的变迁
    6.3 本章小结
7 经验与趋势
    7.1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基本经验
        7.1.1 社会需求导向人才目标定位
        7.1.2 构建一体化的本科课程体系
        7.1.3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7.1.4 熔铸国家特色文化的认证体系
    7.2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7.2.1 工程教育国际化程度提高
        7.2.2 工程教育跨界融合程度提升
        7.2.3 扩大化工程教育体系
        7.2.4 工程领域的性别差异性降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框架式教学法的概念阐释与应用依据
    (一)概念阐释
    (二)应用依据
二、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应用现状的调查与问题分析
    (一)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1.设计调查问卷
        2.分析调查数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2.原因分析
三、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1.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3.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
        4.树立正确的历史知识观
    (二)巩固基础搭建骨架
        1.巩固基础知识
        2.根据历史知识的时空线索搭建框架
    (三)综合知识整合专题
        1.分析知识逻辑
        2.根据历史知识的性质内容搭建框架
    (四)查缺补漏深化概念
        1.完善思维体系
        2.根据习题训练的发散思维搭建框架
四、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案例
    (一)基础阶段构建知识框架
        1.确立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内容
    (二)整合阶段规划内容专题
        1.确立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内容
    (三)拓展阶段强化内涵应用
        1.确立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研究”的访谈提纲
致谢

(4)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1.2.2 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单元教学
        2.1.3 “四大”教学模式
    2.2 深度学习的特征
        2.2.1 聚焦知识本质
        2.2.2 注重课堂体验
        2.2.3 发展高阶思维
        2.2.4 自主迁移应用
    2.3 单元教学的特征
        2.3.1 整体性
        2.3.2 层序性
        2.3.3 生本性
        2.3.4 创造性
    2.4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特征
        2.4.1 以明晰本质为目的
        2.4.2 以有效迁移为目的
        2.4.3 以发展思维为目的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理论
        2.5.2 布鲁纳认知主义理论
        2.5.3 UbD理论
3.相关问卷调查
    3.1 调查的过程与内容
        3.1.1 调查的主要对象
        3.1.2 调查的分析工具
        3.1.3 调查问卷的内容
    3.2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2.1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
        3.2.2 学生问卷数据的分析
    3.3 教师调查问卷的收集与分析
        3.3.1 教师调查问卷的收集
        3.3.2 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4.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4.1 确定单元内容
    4.2 分析单元要素
        4.2.1 数学要素分析
        4.2.2 课标要素分析
        4.2.3 教材要素分析
        4.2.4 学情要素分析
        4.2.5 重难点要素分析
        4.2.6 教学方式要素分析
        4.2.7 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4.3 单元教学目标
    4.4 设计教学流程
        4.4.1 大情境
        4.4.2 大问题
        4.4.3 大概念
        4.4.4 大格局—实现深度学习
5.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5.1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5.1.1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教学设计
        5.1.2 教学效果分析
        5.1.3 教学评价与反思
    5.2 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
        5.2.1 圆锥曲线的变式解题研究教学设计
        5.2.2 教学效果分析
        5.2.3 教学评价与反思
    5.3 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策略
        5.3.1 由“局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
        5.3.2 由“目标独立”向“目标递进”转变
        5.3.3 由“单个问题”向“串联问题”转变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深度学习视阈下的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三)基于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追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二) “数与代数”教学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一)深度学习
        (二)教学设计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理论概述
    一、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的简要概述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四)元认知理论
    二、深度学习对于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一)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
        (二)符合数与代数学习的本质要求
        (三)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三、深度学习对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一)为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二)为小学数学教师深度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第三章 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四)问卷的数据整理与信效度检验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课堂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理念
        (一)指向高阶思维发展
        (二)面向实际问题解决
        (三)强调教学内容整合
        (四)注重培养自我反思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主体分析
        (三)教学活动过程分析
        (四)教学评价分析
    三、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二)获取与加工阶段
        (三)评价阶段
第五章 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案例与实施
    一、案例设计
        (一)前期分析
        (二)教学设计
    二、案例实施
        (一)实施目的
        (二)实施对象
        (三)实施方案
        (四)实施材料
        (五)实施工具
        (六)实施步骤
        (七)数据处理
    三、反思与改进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1.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2.数学实验研究内容
        3.相关研究综述简评
    (三)“5E”学习环研究综述
        1.“5E”学习环的研究现状
        2.“5E”学习环的研究内容
        3.相关研究综述简评
三、基于 5E 学习环的实验教学模式与策略探究
    (一)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从做中学”思想
        3.“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教学设计理念
    (二)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设计的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实验主动性
        2.以探究为主线,增强实验活动性
        3.以技术为帮手,增强实验有效性
        4.以激励为评价,促进实验反思性
        5.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实验分享性
    (三)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1.实验导言环节
        2.实验目的环节
        3.实验过程环节
        4.实验结论环节
        5.实验拓展环节
        6.实验反思环节
四、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模式的课例研究
    (一)《几何图形》教学案例设计
    (二) 《几何图形》教学实录与分析
    (三)《余角与补角》教学案例设计
    (四)《余角与补角》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五)课堂教学反思
        1.听课教师评品
        2.授课教师反思
        3.学生反馈
五、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教学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
        3.实验对象
        4.实验变量
        5.实验方式
        6.实验材料
        7.实验步骤
        8.实验反思
    (二)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1.前测学习成绩结果与分析
        3.后测学习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班调查结果分析
    (四)个别访谈小结
    (五)数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关于《图形的认识》数学实验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测试卷
    附录4 “图形的认识”学习后测试卷
    附录5 关于《图形的认识》数学实验的老师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化思想的国内外研究
    2.2 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2.3 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方法
    3.4 方法系统配置
第四章 数学化思想指导下的概念教学研究设计
    4.1 数学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4.2 数学概念教学的层次分析
    4.3 数学化思想指导数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4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数学化思想的层次构建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学化思想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5.1 函数概念的发展
    5.2 基于数学化思想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5.3 教学实施访谈与模型完善
    5.4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数学化思想在概念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概念教学
        二、学生构建核心概念的需要
        三、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存在不足
        四、APOS概念学习理论与核心概念教学结合具有合理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APOS理论与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
        二、高中生物学教师核心概念教学现状及学生生物学概念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三、APOS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探究指导教学实施
        四、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五、基于教学实践,总结反思给出适当教学建议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四、实验研究法
        五、统计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APOS理论
        二、生物学概念
        三、生物学核心概念
        四、核心概念教学
    第二节 APOS理论及核心概念教学的国内外研究概述及现状
        一、APOS理论来源
        二、APOS理论四阶段模型
        三、国内外关于APOS理论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关于核心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学生生物学概念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过程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核心概念教学开展及理论认识情况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学生期待自主建构的概念学习方式
        二、核心概念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更多的理论支持
        三、APOS理论与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结合具有可行性
第四章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探究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梳理
    第二节 APOS理论指导下的核心概念教学内涵
        一、APOS理论指导下的核心概念教学知识观
        二、APOS理论指导下的核心概念教学学生观
        三、APOS理论指导下的核心概念教学教师观
    第三节 APOS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设计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可探究性及与生活的联系性
        二、教学设计要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第四节 APOS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各阶段教学设计要领
        一、活动阶段
        二、过程阶段
        三、对象阶段
        四、图式阶段
    第五节 建构基于APOS理论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环节
        一、活动阶段:概念的切入与感知
        二、过程阶段:概念的领悟与形成
        三、对象阶段:概念的提炼及表征
        四、图式阶段:概念的系统与联结
    第六节 基于APOS理论的生物学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一:减数分裂概念教学设计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问题假设及变量控制
        五、研究实践过程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成绩提高
        二、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学习态度得到改善
        三、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效果不显着
        四、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五、基于APOS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课堂表现积极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APOS理论下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符合学生期待的教学方式
        二、基于APOS理论建构教学过程模式环节对指导教学设计有参考意义
        三、APOS理论下的核心概念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课堂参与度
    第二节 创新之处
        一、落实核心素养,内容聚焦大概念
        二、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智慧共享
    第三节 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参考基于APOS理论建构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模式环节
        二、教师应明确APOS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
        三、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生物学教师关于核心概念教学开展及理论认知情况访谈纲要
    附录C 学生生物学核心概念学习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D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量表
    附录E 教学案例二:DNA的结构概念教学设计
    附录F 教学案例三:遗传信息的转录概念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数学教育的系统性
        1.1.2 基于《标准》的整体性理念要求
        1.1.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单元教学的界定
        1.2.2 单元教学设计的界定
        1.2.3 一元一次方程“小单元”教学的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优化课堂教学,弥补课时教学的不足
        1.3.2 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与说明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与方法
    2.2 关于“单元教学”的研究
    2.3 关于“数学单元教学”的研究
    2.4 对初中方程教学的研究
    2.5 文献述评
        2.5.1 国外研究现状
        2.5.2 国内研究现状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的确定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内容研究法
        3.2.3 实验研究法
    3.3 研究的伦理支撑
    3.4 研究的理论基础
        3.4.1“ADDIE”模型
        3.4.2 APOS理论
        3.4.3 HPM理念
        3.4.4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3.4.5“四基四能”
    3.5 小结
第4章 初中方程“大单元”相关认识与研究
    4.1 构建单元框架
    4.2 分析教学要素
        4.2.1 内容分析
        4.2.2 课标分析
        4.2.3 学情分析
        4.2.4 教材分析
        4.2.5 重难点分析
        4.2.6 教学方式分析
    4.3 调查初中高年级学生的方程大单元学情
        4.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3.2 问卷的编制
        4.3.3 调查结果分析
    4.4 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4.4.1 编制方程“大单元”教学目标
        4.4.2 编制方程“小单元”教学目标
        4.4.3 编制单元与单元课时分配
        4.4.4 编制课时教学目标的思考
    4.5 小结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小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与课堂实录
    5.1 单元起始课
        5.1.1 教学目标
        5.1.2 教学重点
        5.1.3 教学难点
        5.1.4 教学过程
        5.1.5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5.2.1 教学目标
        5.2.2 教学重点
        5.2.3 教学难点
        5.2.4 教学过程
        5.2.5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3.1 教学目标
        5.3.2 教学重点
        5.3.3 教学难点
        5.3.4 教学过程
        5.3.5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5.4 小结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小单元”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6.1 教学设计实施情况
        6.1.1 教学实施条件与环境
        6.1.2 教学实施进度安排
    6.2 教学效果检测
        6.2.1 试卷的编制
        6.2.2 试卷的使用
        6.2.3 前后测结果比对分析
    6.3 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的建议和改进
        6.3.1 建议
        6.3.2 改进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研究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八年级学生对“方程单元”的认识与理解状况调查
附录B:九年级学生对“方程单元”的认识与理解状况调查
附录C:《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 ——以延职附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研究
        (二)关于教材中实用类文本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图表展示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实用类文本教学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一)溯源
        (二)基本观点
        (三)主要特征
    二、实用类文本
        (一)概念界定
        (二)类型
        (三)特点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实用类文本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实用类文本教学的可行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内容和结果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实用类文本学习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高
        (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和培养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功利化
        (四)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第三章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
        (一)转变师生观念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
        (一)引导学生调用原有经验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情境
        (三)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能力
    三、在教学评价方面
        (一)学生是否达成有意义学习
        (二)学习内容是否运用于实践
第四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文本教学案例——《大自然的语言》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录
    三、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构主义教学观在中职《金融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D]. 王钰涵.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2]回归工程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研究[D]. 唐玲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框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阶段的应用研究[D]. 高舟洋.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圆锥曲线为例[D]. 胡腊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深度学习视阈下的小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研究[D]. 张洪梅.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5E学习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初一“图形的认识”为例[D]. 黄诗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7]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视点[D]. 詹灿璨.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D]. 邹梦姗.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为例[D]. 谢亚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 ——以延职附中为例[D]. 刘静静.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