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诠释(论文文献综述)
肖安琪[1](2021)在《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女性肩负着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女性的地位应是崇高的。然而,这一切都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被打破,女性从权威的位置走向痛苦的深渊,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世界上立足的问题也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聚焦点,怎样解决女性及女权产生的问题、使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正是研究女性问题的不可取代的领域,这是一个对现代女性处境的讨论,促进女性在各个方面有所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以此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莉丝·沃格尔正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她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向导,从社会再生产方面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探析,由此对当代社会主义的女性思想进行批评和判断,重新解读女性受压迫问题。本文从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出发,梳理其理论创建的发生逻辑,揭示其思想的具体内容,探讨其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以此运用其思想中的精华,并与我国女性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从而推进我国女性的自身发展。
赵晓丹[2](2020)在《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以来延续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危机日益凸显并逐渐向全球蔓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严重最棘手的问题。突破发展极限,探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以绿色运动为起点,西方社会一些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学者和有识之士不断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以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论以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从根本上探索和研究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通过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深入分析,生态社会主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占有,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因此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操控科学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劳动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采取污染输出、资源掠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侵略,不仅破坏了本国生态环境的平衡,还导致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生态社会主义学者由此指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元凶是资本主义制度,由此产生的技术异化、消费异化都是加重生态危机的帮凶,而生态帝国主义则是生态危机全球化的根源所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的方式来解决生态危机是不现实的:自由市场理论主张通过征收生态税和许可证制度的方式内化资本主义的环境成本,其实质是将自然环境商品化了,使得大企业囤积购买排放许可,低减排的企业却得不到发展,最终导致减排达到上限;绿色经济青睐于小规模的生产和小型独立资本,但这并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扩张的本性;新型技术如核能、生物燃料、太阳能、风能等在生态实现上都存在着诸如资金消耗大、效率低、清洁性差等弊端,即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资本家却会因此而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导致消耗的增大;人口的增长与个人生活方式并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人口减少的政策也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根除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的解决要求人们正确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早期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大多持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发现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代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理论上的弊端,非人类中心主义站在自然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非人存在物与人类相同的道德关怀,其实质是反人类的。完全的自然角度也是不存在的,必须要通过人类进行表达,因此无可避免地受到人类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他们因此回归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但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强调人类的主体地位,忽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对这两种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控制自然”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人类的主体地位,认为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控制自然”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生态危机的最终解决需要建立起一种生态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制度。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具体的构想,他们主张未来社会的构建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实现充分民主以及社会公平正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系列具有生态关怀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实行真正的生产资料公有,采取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实行经济的适度增长;在政治上重视生态环境,反对官僚化,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全球范围内解决生态问题;在文化上遵循生态价值标准,发挥教育在生态文化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在发展模式上主张实行包括经济、社会和人在内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的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大都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实现方式上,他们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内部的变革。虽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也声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并且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本质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无论在理论基础、社会变革方式上,还是在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上都具有根本的区别。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不够彻底,因此无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不够彻底,这就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乌托邦性质。在经济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国际背景下,全面而准确地评价生态社会主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积极的贡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生态政治理论、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存在方式,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国际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建国以来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所采取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一理论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找寻其中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文章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进行概述;第二章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阐释,并总结其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发展脉络;第三章揭露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指出改良资本主义的虚幻性,以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为例来系统论述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中,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全面地批判,更具有代表性;第四章在否定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并以佩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为例来阐述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主流观点,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是在继承格伦德曼思想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更加具体和深刻;第五章总结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以及实现路径,并以科威尔的生态社会主义构建思想为例来展示未来社会的完整图式,科威尔对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包括构建原则、政党建立以及实现过程,是提出最早的具体的生态社会主义构建思想;第六章通过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揭示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七章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全面总结,并探索其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和启示。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充分借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成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坚决抵制生态帝国主义的入侵,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胜利。
肖遥,李海青[3](2020)在《国内关于女权社会主义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当下国内对女权社会主义的研究立足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女权社会主义如何促进中国女性发展。女权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理论,分析国内现有的文献,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这一社会思潮的认识。
吕明洁[4](2020)在《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派别,它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将女权主义理论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妇女解放思想中,形成了自己流派独特的理论和主张。[1]该流派一直追问的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中,女人处于怎样的位置?她们是客体性的存在,还是主体性的存在?可以说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存在由来己久,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女性一直以“他者”的身份存在着。由于女性长久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因此她们一直在为争取自身权利的平等与自由而奔走疾呼,这也是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女性解放运动的初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因为它关乎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解放。200多年前,德国的马克思、恩格斯曾以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观点,系统性的分析和阐述了女性地位、权益以及如何实现妇女解放等基本问题。而其后近一百年,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问题分析研讨的基础上,立足于女性“他者”这一第二性的处境,探讨女性如何突破本体性困境,超越绝对“他者”的地位,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相比,波伏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受压迫的复杂成因的分析,指出女性从他者走向主体,需要进行行为和观念上的升级。也就是说,她认为女性不仅要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还要形成女性主体意识。可以说,时隔一百年,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空间对话。波伏娃的《第二性》可谓是其一生最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曾被誉为西方女性的“圣经”,奠定了波伏娃在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该着作从生物、心理、历史乃至文学等多重视角,通过对女性生活和境况的详察,揭示出“女人是他者”的悲天悯人的命运,指出女性从古至今无法摆脱被凝视、被规范、被束缚的生活状态;深刻阐发了女性他者处境及女性气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成因,指出其背后的驱动力乃是男权制的压制;唤醒了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的权利意识。正是《第二性》在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激发了笔者对于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兴趣,并由此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写作。本文的撰写是笔者在掌握大量国内外研究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料的基础上,从阐述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发,以《第二性》为突破口,以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为重点,来研究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来看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文章创新和不足之处,使读者了解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处的时代及理论背景以及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架构。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及思想来源。受波伏娃所处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的影响,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了传统西方哲学和现代法国哲学的精华。具体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哲人理论学说的影响:首先,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次,取自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再次结合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最后借鉴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旨趣,主要围绕其“他者”理论及“女性气质”详述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其一阐发了其“他者”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原因以及摆脱方式;其二将其他者思想与后现代哲人的“他者”观进行比较研究;其三从基本含义、形成机制及道德束缚三个层面论述男权视角下的“女性气质”。第四章阐述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特质,主要以《第二性》为例解读其女权观,继而介绍了其代表作《女宾》、《他人的血》及《名士风流》等,使读者了解到波伏娃不同时期的女权观的微妙变化。最后将波伏娃与其他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比较评析,以从另一个角度深入阐述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藕合联姻,从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基础、理性结合及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未来面向等几方面内容,论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借鉴和吸收、发掘和阐发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丰富。第六章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境遇及评价,首先陈述了我国妇女解放的历史溯源及现实建构,进而论述了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贡献,最后记叙了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和困境。可以说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吸收了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妇女解放思想,其全方位、多领域、跨学科、先进的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王淑娟[5](2020)在《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探析》文中认为伴随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诸多女权主义流派在这一背景下随之产生。各女权流派都依据自身的目标和诉求构建出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的理论框架。贾格尔指出各女权流派对女性问题的分析各有其缺陷,或重于阶级分析,或重于性别分析。为此,贾格尔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概念。她认为异化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足以容纳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激进主义女权主义甚至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深刻见解,从而为系统地分析女性所受压迫提供一个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贾格尔指出,相较于其它分析概念而言,异化分析可以最为全面地揭示女性受压迫的现状,为理解当代女性受压迫的多种特征提供统一的概念框架,并且还可能为如何消灭这种压迫提供理论指导。贾格尔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的受压迫处境是普遍存在的,女性受压迫的表现就是处于异化的境地,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甚至意识领域都存在女性异化的普遍现象。造成女性异化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这两种压迫共同作用,因而仅消灭一种制度并不能完全结束女性受压迫的处境。女性的彻底解放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生产组织模式并彻底消除女性的柔弱气质,消除阶级和性别差异是女性解放的共同目标。为此贾格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实现生殖自由;维护雇佣劳动领域中的女性权益;建立独立的女性组织;提升女性的共同团体意识等。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是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而建构起来的。一方面,借鉴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思想,马克思异化理论从异化的表现、根源及消解异化目标三个层面给予建构女性异化理论的启示。另一方面,贾格尔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了性别化补充,从研究域、研究视角以及消解异化路径的探索等方面重释与拓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女性异化理论。贾格尔通过分析各领域女性异化的现象揭示了女性全面受压迫的生存处境,构建了一个分析女性受压迫处境的新理论框架,从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父权制的批判。然而,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过度关注女性异化的消极体验,忽视了女性自身体验的多样性;忽视了女性解放过程中男性的作用,对男性的地位分析评价过低。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误读。但是,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因其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仍然能够为我国现代社会分析并尝试解决相似的现实困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陈河伊[6](2020)在《社会再生产与女性解放 ——莉丝·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变化,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平等自由思想和女性在“二战”前后的社会地位变化使得每一位女性作为自由个体的意识开始觉醒,促使女性关注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促进了女性为争取社会权利而奋斗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解放事业的道路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催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构建自己的理论,莉丝·沃格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立足于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的理论背景下,沃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女性问题进行批判性审读,发现经典文献的论述内容不够充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理论理解不透彻,因而未能构建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分析女性问题。沃格尔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提供了在社会再生产视野下建构适合阐述女性受压迫和女性解放的理论框架,即以劳动力为核心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来揭示阶级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具有双重特殊性的境况,进而提出女性解放的路径,即只有改造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才能完成女性的真正解放。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拓展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女性受压迫的分析领域,扩展了女性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广度与深度。当然,沃格尔的研究视角与现实社会的限制等方面原因,使得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局限性,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沃格尔的思想。
冉丽敏[7](2020)在《尚塔尔·墨菲女权主义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但即使是在这样优越的大环境下,因为性别差异产生的各种矛盾依然形势严峻,女性仍然是作为被剥削被歧视的一方存在着。要获得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平等,使女性在社会中受到尊敬以寻求和男性同等权利,这不仅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女性解放的途径更需要一种理论做支撑,而尚塔尔·墨菲正是看到了女性作为人类的一部分存在却遭受到男性的折磨与欺辱,在社会中仍然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确立了属于自己的充满独特色彩的女权主义理论以指导女权主义运动获得女性解放。墨菲的女权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结合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以及各女权主义流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女权主义理论,就像她在《政治的回归》一书中所提到的关于“女权主义、公民身份以及激进的民主政治”一样,墨菲的女权主义理论充分的运用多元的公民身份把女权主义与民主政治相连接,从而更好的为获得女性解放以及女性独立的主体地位作了详细的解释。她主张应当从现实因素与多方面考虑,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女性应该走出家庭摆脱男性的支配与控制,积极参与到公众领域的劳动中,接收更多的知识教育以表达自己享有各项权利的话语权,使女性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更是拥有和男性同等的地位,打破以往对女性的固化印象和偏见,使得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突显女性主体公民身份的多元性达到女性解放的目的。本文旨在对墨菲女权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好为促进男女两性平等,以及为当今社会各学者再次研究女性问题提供其指导与帮助。本文首先梳理了墨菲女权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接着对墨菲女权主义理论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首先对她的理论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两性地位上的个体自由,女性的主体身份,公民身份以及女性所追求的话语权、认同问题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再分析她的理论所具有的特征。最后则是对她的理论进行评析,分别从现实意义、局限性进行论述。
翁泽雪[8](2020)在《2008年以来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研究》文中认为《每月评论》是美国权威的左翼理论刊物之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方针,致力于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维持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位置方面它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聚焦《每月评论》,试图管中窥豹,展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为时代的产物,《每月评论》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70年的发展历程,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风格,积极回应这70年以来世界的巨大变化,留下了许多值得骄傲的东西。在期刊中,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左翼理论家就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等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从新自由由主义、新帝国主义、生态危机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展开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危机,思考未来社会主义的模式,探寻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每月评论》中,专家、学者们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展开广泛的评论和研究,他们的理论清楚地展现了论题的现实性、立场的开放性、视角的多样性等特征,尽管他们的理论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孙嘉笠[9](2019)在《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有男性与女性这样两个性别存在,无论是远古时期还是现代社会,组成人类的和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始终是男性与女性这两个性别之间共同的关系。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发展的,但这种向前的发展却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问题,比如男女两性之间存在不平等的现象,男女之间的性别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女性问题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浮出水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也达到一定层次,意识到女性受压迫和剥削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女性这一部分人群的问题了,女性问题也关系到整个人类是否能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些女性开始认识到要对这种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进行反抗,研究女性问题的先锋开始对女性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望使得女性从压迫中被解放出来,女权主义运动随之诞生。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派别比较重视理论的研究,也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最具活力的时期,这一流派也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流派,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信条就是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女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研究也都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针对女性受压迫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针对妇女的解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论观点。并且对西方新女权运动甚至西方的社会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为当代女性解放理论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论题。正如着名的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女士所强调的女性问题,要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本文就针对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朱丽叶·米切尔的思想观点进行深度剖析和探索。本文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提出意义,来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选题背景,阐述出本论文选题的原由,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分析,来阐述女权主义现在的研究成果如何,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理清本文研究的创作思路,理清本文创作的理论根据。然后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也能够利于我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介绍了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来一些列的启示和研究意义。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非常明确,研究好女性问题不但能够让女性群体获得解放,还能在一定基础上促进全人类的解放,女性问题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发展问题,并且也是体现一个地区或社会发展程度的良好体现,女性的解放可以促进全人类解放的进程。同时女性的解放程度、女性所处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开放程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因此,女性问题的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对于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的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通过对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明确米切尔理论的内容和主要观点的同时,对于西方女权主义的研究也可以对今后女性的发展带来深远意义,并且能够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理论的研究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一个理论上的细化和升华。然后通过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来了解女权主义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情况,来进一步对本文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纵观国内外对女性问题的研究,放眼视角,从而能够更好的来认识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深厚意义。最后通过系统研究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能够更好的带着问题去对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第二章,通过对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渊源来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了解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生背景和女权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社会驱动因素,社会发展的状况引发女性的思考,女性长期受到各种压迫,致使一部分女性开始想要有意识的对自我进行研究,对女性的压迫问题进行反抗。并从妇女解放运动来分析为什么会有女权主义的诞生,并引出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和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所受到的启发来源于何处,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给予米切尔关于对女性问题研究的启迪,又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当中得到能够运用到女权主义研究当中的精髓,从弗洛伊德思想对无意识的性驱动进行深刻分析,又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思想当中汲取精华为其理论所用,还有马尔库塞的“爱欲、性解放”理论给予的灵感,米切尔的思想理论来源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使得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第三章主要探讨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主题内容就是米切尔所提出的“四大结构分析”的内容,这一章内容就主要阐释着“四大结构”的框架分析,这是米切尔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揭示“四大结构”框架分析就是压迫女性的根源所在。并且通过对女性受压迫的状况分析得出这四大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所以要消除这四大结构带来的压迫不能只从一方面去入手,要将这四大结构的内容通通改变才行;米切尔在探讨生产结构的内容时指出,女性体力弱小的情况已经并不是女性在生产上受到歧视和压迫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单纯的说女性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是由于她们的体力问题这样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过于牵强的。生育结构也是米切尔认为对女性压迫较大的一部分原因,由于女性天生的生理结构,生育是女人特有的功能,但是却成为了对女性的压迫,在父权思想下,认为女人生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为女人就应该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然而女性的生育却并没有赋予生产的再生产的价值,并没有被视为是女性的有价值的劳动。性关系结构也是女性受到压迫的其中一大元凶,性解放浪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是解放了男性,而女性仍然是处在“第二性”的劣势地位,并且一些还处于蛮荒封建的地区,把女性当作私人拥有的物品来看待,对女性制造一些规训去进行对女性的束缚与压迫。最后米切尔强调了抚养孩子给女性带来的压迫,从一个孩子出生到成长的过程要花费女性大半的时间,这样女性就没有时间进行自己丰富和自我提高,全心全意心思放在抚养孩子身上,并且对孩子的抚养被丈夫视为理所应当,儿童的社会功能都主要是由母亲去完成,这就造成了对女性的又一束缚。米切尔站在女性视角,深刻的分析了女性受压迫的这四种结构,并提出要消除这四种结构才能减弱对女性的压迫。这也足以体现米切尔思想的研究价值。第四章是主要对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进行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是导致一切压迫的根源,这一部分也是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关键内容,米切尔站在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角度,提出了“二元制理论”,揭示女性受到的压迫来自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思想双管齐下对女性造成了水深火热般的压迫和剥削。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对女性的压迫进行分析,揭示女性受压迫的阶级实质,然后揭示在资本主义境遇下女性被普遍异化的现象。然后从父权制角度进行分析,揭示氏族群体逐渐被单个家长制家庭所取代,致使父权思想占据整个家庭内部的主导,从而对女性进行压迫,还有无偿的家务劳动对女性的压迫,父权制思想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庭内部操持家务,不应该去参与社会生产,这样无偿的家务劳动成了女性要长期依靠男性的根源,对女性造成了深重的压迫。米切尔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思想是一对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促进下对女性造成了深重的压迫,最后探讨“二元制理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双管齐下对女性造成的压迫。所以妇女的解放要共同摆脱二者的相互作用,消除其中之一都不会有明显效果,因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二者存在着互相扶持的关系,所以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意识形态是使女性解放的有效途径。并且这一论断也正符合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继承和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第五章探讨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妇女理论的比较,和探讨与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思想的比较。首先对比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的区别和联系,马克思妇女理论主要揭示私有制是导致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那么通过分析,来进行深入研究。又例举了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思想,来与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例如与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与凯特·米利特的父权制理论的比较,与海蒂·哈特曼的“二元制理论”之间的比较,透过不同女权主义思想家之间的理论对比来分析女性受压迫的原因所在,从对资本主义和父权制思想的研究分析,剖析出女性受剥削的原因离不开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第六章对于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评价部分,首先从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方面来谈对朱丽叶·米切尔思想评价的肯定,从正向论出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中有哪些是有贡献意义的,比如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女性问题的细化与升华,从多元的角度探索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从而分析如何解决,又深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的批判,并且米切尔的研究也彰显了女权主义发展对社会进步带来的有效影响,还有就是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的研究是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从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影响方面探讨了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女性参与下的政治变迁,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是有着积极推进的意义的。虽然米切尔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还是存在一些照顾不到的局限,例如研究过程中虽然依托马克思主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多少还是出现了偏离,其次一点就是过于人为化的划分了四大结构的内容,最后就是对于女性受压迫结构状况和对于解决女性受压迫的方法的分析过于武断。第七章研究的是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意义,米切尔的研究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过程,并且能够给其他一些女权主义者带来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理论。文章最后探讨对中国当代女性有何种现实意义。例如,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女性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对女性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比如受教育的权力、选举权、还有各种机会的获得的权力等,家庭与社会方面的影响、性别角色的转换、传统的婚姻观的问题,还有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女性愿意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通过阐述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来进一步证明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具有的理论研究的意义。比如3.8国际妇女节的诞生就是由于二十世纪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的,所以女权主义的诞生对世界女性的发展和解放都是存在极大意义的。本文通过对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来对女性所受的剥削和压迫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所处的地位和所承受的压迫,期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女性的自我赋权有新的认识对女性的权力地位的获得能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试图为女性的解放寻求一条恰当的道路。并通过女权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为全世界今后女性的发展来带一定的借鉴,女性的解放也有利于带动整体人类的解放,对于西方国家推动自由平等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女性维护自身权利做一些有效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女性的解放程度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女性是全人类的一部分,女性的解放的最高价值在于能够对于全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带来有意义有价值的促进作用。
雷依妮[10](2019)在《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女性权益问题的探讨成为了社会和政治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其具有的独特哲学思辨角度和前瞻性在众多的女权主义流派当中独树一帜。马克思本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态度在他的诸多作品里均有提及,而比较集中地探讨这个问题的作品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正是在恩格斯的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结合了各个时代女权运动的特点,逐渐发展出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特点的女权主义流派。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由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女性民权运动的推进和进步女性对于女性解放运动理论需求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将经济因素、私有制和意识形态等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引入了对女性受压迫问题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色的独特流派。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成熟和完善于女权运动的三次浪潮中,对这三次浪潮的分析也是帮助我们认识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对代表人物的研究也显得非常重要。朱丽叶·米切尔的二元制理论,艾里斯·扬的一元制思想,莉莎·沃格尔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和南希·哈索克将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并且回答了关于后现代学者关于现代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质疑。这些女权主义对于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解决当前女性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的。同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和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解,也体现了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本质的批判。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理论本身仍旧处在发展的阶段,因此对于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可以指引当前的女权主义者更好的认识和解决女性受压迫的问题。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诠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1)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一节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背景 |
一、二战后世界环境的变化 |
二、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发展 |
三、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推动 |
第二节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理论背景 |
一、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 |
二、倍倍尔、蔡特金及列宁妇女解放思想 |
三、西方女权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 |
第二章 审视与批判: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发生逻辑 |
第一节 审视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思想 |
一、家务劳动理论的瑕疵 |
二、二元制观点及其局限 |
第二节 批判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受压迫问题 |
一、马克思:奠定了雏形但没有详尽阐述 |
二、恩格斯:创造了经典但仍有缺陷疏失 |
三、列宁:加深了见解但仍有思想局限 |
四、19世纪晚期其他作者:指导了实践但也加深了认识的困惑 |
第三章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劳动力、劳动力再生产和必要劳动:理论框架的基本概念 |
一、劳动力:价值的确定 |
二、劳动力再生产:保障社会再生产 |
三、必要劳动的组成:社会部分与家务部分 |
第二节 通过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重新解读女性问题 |
一、女性生育: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 |
二、家务劳动和平等权利: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特殊性 |
三、女性解放:社会主义变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变革时期的基本特征 |
一、家务劳动不会消亡 |
二、必须进行民主变革 |
三、实现男女真正平等会遇到阻碍 |
第四章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评析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意义与局限 |
一、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意义 |
二、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局限 |
第二节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对我国女性发展的启示 |
一、理论层面的启示 |
二、现实层面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硏经历 |
(2)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缘起与发展 |
2.1 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阐释 |
2.1.1 国外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阐述 |
2.1.2 国内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界定 |
2.2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2.2.1 资本主义国家生态危机爆发频繁 |
2.2.2 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的反思 |
2.2.3 西方社会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 |
2.3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
2.3.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
2.3.3 西方自然科学的生态理论思潮 |
2.4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
2.4.1 基本形成阶段 |
2.4.2 蓬勃发展阶段 |
2.4.3 成熟完善阶段 |
2.4.4 与时俱进阶段 |
第3章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 |
3.1 生态危机的根源 |
3.1.1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
3.1.2 技术异化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
3.1.3 消费异化是加剧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
3.1.4 生态帝国主义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
3.2 生态资本主义的虚幻性 |
3.2.1 自由市场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
3.2.2 绿色经济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
3.2.3 技术改良主义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
3.2.4 人口政策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
3.3 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 |
3.3.1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构建 |
3.3.2 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阐释 |
3.3.3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的探寻 |
3.3.4 资本主义可持续性的否定 |
第4章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
4.1 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 |
4.1.1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
4.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 |
4.1.3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批判 |
4.2 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归 |
4.2.1 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
4.2.2 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理论 |
4.3 佩珀: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 |
4.3.1 对格伦德曼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 |
4.3.2 对生态中心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
4.3.3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 |
第5章 生态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构想 |
5.1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 |
5.1.1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原则 |
5.1.2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 |
5.2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 |
5.2.1 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主体 |
5.2.2 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方式 |
5.2.3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尝试 |
5.3 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的全面构建 |
5.3.1 对于实存生态政治的批判 |
5.3.2 生态社会主义的未来图景 |
5.3.3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过程 |
第6章 乌托邦式的幻景: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质 |
6.1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似之处 |
6.1.1 二者皆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论导向 |
6.1.2 二者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
6.1.3 二者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6.2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
6.2.1 理论基础不同 |
6.2.2 对社会变革方式的认识不同 |
6.2.3 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不同 |
6.2.4 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同 |
第7章 价值意蕴与现实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评析及启示 |
7.1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
7.1.1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贡献 |
7.1.2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7.2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7.2.1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7.2.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7.2.3 实施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教育系统工程,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
7.2.4 克服技术社会“异化”,彰显科技生态价值 |
7.2.5 严防生态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
7.2.6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着力建设美好家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国内关于女权社会主义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文献研究概况 |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数量日益增多 |
(二)对国外女权社会主义理论的介绍与阐释 |
二、现有国内文献评述 |
(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
1. 妇女缘何受压迫以及如何实现自我解放 |
2. 西方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原因 |
3.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以及新发展 |
(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
1.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
2.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发展 |
(三)女权社会主义对当代中国女性的影响 |
1. 理性审视当代中国女性面临的突出问题 |
2. 相应的改善措施 |
三、结论 |
(4)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及思想来源 |
2.1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 |
2.1.1 女权主义理论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
2.1.2 男权制的压迫和统治 |
2.1.3 女权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 |
2.2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
2.2.1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
2.2.2 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 |
2.2.3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
2.2.4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
第3章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旨趣 |
3.1 丧失主体地位的“他者” |
3.1.1 “他者”理论的主要内容 |
3.1.2 “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 |
3.1.3 “他者”困境的摆脱方式 |
3.2 与后现代“他者”理论的比较研究 |
3.2.1 与列维纳斯他者观的比较 |
3.2.2 与德里达他者观的比较 |
3.2.3 与拉康他者观的比较 |
3.3 男权视角下的“女性气质” |
3.3.1 “女性气质”的基本含义 |
3.3.2 “女性气质”的生成机制 |
3.3.3 “女性气质”的道德束缚 |
第4章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特质 |
4.1 从《第二性》看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4.1.1 对精神分析学的批判 |
4.1.2 对“女人神话”的批判 |
4.1.3 对女性处境的分析 |
4.1.4 对性关系的解读 |
4.2 从文学作品看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4.2.1 “三人之恋”—《女宾》 |
4.2.2 实现我的存在—《他人的血》 |
4.2.3 上流社会的爱情—《名士风流》 |
4.3 波伏娃与其他女权主义思想的比较评析 |
4.3.1 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异同 |
4.3.2 与露西·伊利格瑞女权主义思想的比较 |
4.3.3 与朱迪斯·巴特勒女权主义思想的比较 |
第5章 波伏娃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藕合联姻 |
5.1 波伏娃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基础 |
5.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女性问题成因 |
5.1.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女性解放思想 |
5.1.3 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前提基础 |
5.2 波伏娃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结合 |
5.2.1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借鉴和吸收 |
5.2.2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掘和阐发 |
5.2.3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
5.3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未来面向 |
5.3.1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5.3.2 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第6章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境遇及评价 |
6.1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 |
6.1.1 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溯源 |
6.1.2 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建构 |
6.1.3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构建妇女解放的维度 |
6.2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贡献 |
6.2.1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动作用 |
6.2.2 对补充和拓展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指引作用 |
6.2.3 对深化和完善中国特色妇女解放理论的启思 |
6.3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和困境 |
6.3.1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
6.3.2 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重点和难点 |
1.4.3 创新点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
2.1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政治背景: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 |
2.1.2 经济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产业革命的影响 |
2.1.3 文化背景: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 |
2.2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
2.2.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
2.2.2 劳动性别分工理论 |
2.2.3 女权主义思想 |
第三章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的基本思想 |
3.1 女性异化的表现 |
3.1.1 有偿劳动方面的异化 |
3.1.2 性方面的异化 |
3.1.3 母职方面异化 |
3.1.4 精神智力方面的异化 |
3.2 女性异化的根源 |
3.2.1 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冲击 |
3.2.2 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影响 |
3.3 消解女性异化的途径 |
3.3.1 实现生殖自由 |
3.3.2 维护雇佣劳动领域中的女性权益 |
3.3.3 建立独立的女性组织 |
3.3.4 提升女性共同团体意识 |
第四章 贾格尔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性别化建构 |
4.1 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女性异化理论建构的启示 |
4.1.1 为分析女性异化表现提供参照 |
4.1.2 为探讨女性异化根源提供依据 |
4.1.3 为追求理想生存状态提供目标 |
4.2 贾格尔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性别化补充 |
4.2.1 突破异化在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的问题域 |
4.2.2 拓宽异化的分析视角 |
4.2.3 拓展对消解异化路径的探索 |
第五章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评析及启示 |
5.1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的合理性 |
5.1.1 揭示女性全面受压迫的生存处境 |
5.1.2 构建分析女性受压迫现状的新框架 |
5.1.3 加深对资本主义父权制的批判 |
5.2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的局限性 |
5.2.1 女性自身体验多样性的忽视 |
5.2.2 对男性的地位分析评价过低 |
5.2.3 存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误读 |
5.3 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对我国女性问题的启示 |
5.3.1 打破以性别区分为基础的分工 |
5.3.2 保障女性各领域权利 |
5.3.3 提升女性主体性意识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社会再生产与女性解放 ——莉丝·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对象 |
1.1 沃格尔的学术地位与成就 |
1.2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界定 |
1.3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内涵的理解 |
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目的 |
3 研究综述 |
3.1 国内研究现状 |
3.2 国外研究现状 |
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
1.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的变化 |
1.2 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
1.3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思想 |
1.4 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
第二章 沃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女性问题的批判性审读 |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女性问题的贡献和局限 |
2.1.1 马克思的女性思想 |
2.1.2 恩格斯的女性思想 |
2.2 其他社会主义者对女性问题的贡献和局限 |
2.2.1 倍倍尔的女性思想 |
2.2.2 蔡特金的女性思想 |
2.2.3 列宁的女性思想 |
第三章 沃格尔社会再生产语境下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 |
3.1 重构社会再生产理论 |
3.2 社会再生产语境中思考女性问题 |
3.2.1 阶级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 |
3.2.2 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问题 |
3.3 女性的解放 |
3.3.1 女性问题和女性解放的关系 |
3.3.2 女性解放的涵义 |
3.3.3 女性解放的路径——社会主义改革 |
第四章 对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评价 |
4.1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
4.1.1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
4.1.2 拓展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女性受压迫的分析领域 |
4.1.3 扩展了女性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广度与深度 |
4.2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4.2.1 没有具体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的状况 |
4.2.2 未能具体分析女性在雇佣劳动领域所受的压迫 |
4.2.3 忽略了男性在社会与女性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7)尚塔尔·墨菲女权主义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1.选题缘由 |
2.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状况 |
2.国内研究状况 |
3.国内外学者对已有成果的评析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二、墨菲女权主义理论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
(一)墨菲女权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
1.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 |
2.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
3.实践发展的需要 |
(二)墨菲女权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
2.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
三、墨菲女权主义的主要内容 |
(一)墨菲女权主义理论的界定 |
1.墨菲女权主义的本质内涵 |
2.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属性 |
(二)墨菲女权主义的内容 |
1.两性地位平等性上的个体自由 |
2.多样化社会关系中的女性主体身份地位 |
3.多元化的政治生活中构建女性合理化的公民身份 |
4.女性话语权及主体性、认同问题 |
(三)墨菲女权主义的理论特征 |
1.客观真实性 |
2.研究方法的关联性 |
3.理论的开放性 |
四、墨菲女权主义的理论评述 |
(一)墨菲女权主义的现实意义 |
1.对后马克思主义女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运用 |
2.促进女性权利、地位的提高,突出女性主体性 |
3.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
(二)墨菲女权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
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部分曲解和误读,缺乏客观性 |
2.理论的抽象建构,缺乏实践性 |
3.思想结构的破碎化,缺乏概括性 |
五、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2008年以来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创刊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创刊背景 |
第二节 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2008年以来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主题 |
第一节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 |
一、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
二、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 |
三、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剖析 |
第二节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
一、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 |
二、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和新社会运动的研究 |
一、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 |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的思考 |
三、对新社会运动的展望 |
第三章 对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评论 |
第一节 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理论特点及其不足 |
一、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理论特点 |
二、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不足之处 |
第二节 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的现实意义 |
一、凸显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重要性 |
二、凸显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重要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渊源 |
2.1 产生的历史背景 |
2.1.1 社会驱动因素 |
2.1.2 理论发展急需完善 |
2.1.3 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 |
2.2 女权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 |
2.2.1 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 |
2.2.2 不同流派和思潮的女权主义思想 |
2.3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来源 |
2.3.1 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 |
2.3.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 |
2.3.3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思想 |
2.3.4 马尔库塞“爱欲、性解放”理论 |
第3章 女性受压迫的“四种结构”分析 |
3.1 生产结构-分析 |
3.1.1 体力对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影响 |
3.1.2 体力不再是女性参与生产的劣势因素 |
3.2 生育结构-分析 |
3.2.1 女性生育被视为天经地义 |
3.2.2 避孕法的出现并没有减轻对女性的压迫 |
3.3 性关系结构-分析 |
3.3.1 性关系中女性处于“第二性”的劣势地位 |
3.3.2 性解放浪潮带来新形式的压迫 |
3.4 儿童社会化结构-分析 |
3.4.1 孩子成长主要社会功能由女性完成 |
3.4.2 抚养对女性造成的束缚 |
第4章 女性受压迫根源的“二元制理论” |
4.1 资本主义制度对女性的压迫 |
4.1.1 妇女受压迫的阶级实质 |
4.1.2 资本主义境遇下女性被普遍异化 |
4.2 父权制及其对女性的压迫 |
4.2.1 氏族群体逐渐被单个家长制家庭所取代 |
4.2.2 无偿的家务劳动使女性承受压迫 |
4.3 二元制理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双管齐下构成对妇女的压迫 |
4.3.1 自由主义思潮下女权主义的基本概念 |
4.3.2 二元制理论共同作用加剧女性受压迫的程度 |
第5章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与其他女权主义理论的比较 |
5.1 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比较 |
5.1.1 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何在 |
5.1.2 消灭私有制与实现妇女解放的路径选择 |
5.1.3 解放语境下的妇女解放的旨趣 |
5.2 与米切莉·巴雷特的女性压迫的意识形态理论之比较 |
5.2.1 米切莉·巴雷特的意识形态理论 |
5.2.2 与朱丽叶·米切尔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 |
5.3 与凯特·米利特关于父权制理论的比较 |
5.3.1 凯特·米利特关于父权制的理论 |
5.3.2 与朱丽叶·米切尔父权制理论的比较 |
5.4 与海蒂·哈特曼的“二元制理论”的比较 |
5.4.1 海蒂·哈特曼的“二元制理论” |
5.4.2 与朱丽叶·米切尔“二元制理论”的比较 |
第6章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评价 |
6.1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 |
6.1.1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女权主义理论的细化与升华 |
6.1.2 多元性探究女性受压迫的因素和解决途径 |
6.1.3 深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的批判 |
6.1.4 从性别分析视角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
6.2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现实影响 |
6.2.1 促进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
6.2.2 女性参与下的政治变迁 |
6.2.3 影响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嬗变 |
6.2.4 彰显了女权主义发展对社会进步带来的有效影响 |
6.3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6.3.1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所偏离 |
6.3.2 对四大结构做了人为区分 |
6.3.3 对妇女受压迫结构状况与方法的分析过于武断 |
第7章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意义 |
7.1 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 |
7.1.1 不拘泥于现有的理论实践 |
7.1.2 为其他流派理论的补充延续 |
7.2 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当代女性的现实意义 |
7.2.1 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女性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资源 |
7.2.2 对中国女性基本权利的获得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 |
7.2.3 对中国女性获得工作机会的提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系统分析法 |
(3)综合比较法 |
第一章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景 |
1.1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1.1.1 社会环境推动女性发声 |
1.1.2 女权运动促使新理论产生 |
1.2 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
1.2.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 |
1.2.2 倍倍尔的妇女解放思想 |
第二章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 |
2.1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2.1.1 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理论的奠基 |
2.1.2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理论的中早期发展 |
2.1.3 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理论的后期完善 |
2.2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条路径 |
2.2.1 第一条路径:经济因素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
2.2.2 第二条路径:非经济因素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
2.2.3 第三条路径:介于经济论和意识形态论之间的辩证途径 |
2.3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 |
2.3.1 朱丽叶·米切尔的女权主义思想理论 |
2.3.2 艾里斯·扬的女权主义思想理论 |
2.3.3 莉莎·沃格尔的女权主义思想理论 |
2.3.4 南希·哈索克的女权主义思想理论 |
第三章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价 |
3.1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树 |
3.1.1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 |
3.1.2 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制度 |
3.1.3 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
3.2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女性发展的实践价值 |
3.2.1 提高女性经济地位 |
3.2.2 唤醒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 |
3.2.3 推进了制度建设的完善 |
3.3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3.3.1 部分理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3.3.2 片面地分析了女性受压迫原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诠释(论文参考文献)
- [1]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研究[D]. 肖安琪.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 赵晓丹. 吉林大学, 2020(01)
- [3]国内关于女权社会主义研究述评[J]. 肖遥,李海青. 理论视野, 2020(06)
- [4]波伏娃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 吕明洁. 吉林大学, 2020(08)
- [5]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探析[D]. 王淑娟. 江南大学, 2020(01)
- [6]社会再生产与女性解放 ——莉丝·沃格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陈河伊. 广西大学, 2020(07)
- [7]尚塔尔·墨菲女权主义的理论研究[D]. 冉丽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2008年以来美国左翼期刊《每月评论》研究[D]. 翁泽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孙嘉笠. 吉林大学, 2019(02)
- [10]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D]. 雷依妮.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