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PH钢时效组织研究

17—4PH钢时效组织研究

一、17—4PH 钢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吉伟,杜雷,戚彩梦,曲兆国,秦斌,杜娟[1](2021)在《进气室支架不锈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力学及金相等手段验证进气室支架材料17-4pH在不同固溶冷却方式及不同温度下时效性能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固溶处理采用快速冷却可使17-4pH材料屈服强度及屈强比提高,同时时效后的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也相对提高。研究表明,屈服强度下限为1 000 MPa的进气室支架在1 040℃固溶油冷,在54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刘松,韩艳春[2](2021)在《17-4PH钢涡轮轴端面缺陷检验诊断与工艺改进》文中研究表明17-4PH钢涡轮轴经固溶时效处理、机械加工成型和镀硬铬工艺后的磁粉探伤检测时发现其端面有荧光磁粉显示存在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观察、硬度和残余应力测试、磁粉探伤检测等方法,结合工艺生产过程的排查结果,对缺陷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诊断,通过工艺试验研究确定工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7-4PH钢涡轮轴端面荧光磁粉显示的缺陷是微裂纹,该裂纹是在镀铬工序中产生的氢脆裂纹。涡轮轴硬度偏高,残余应力偏大是产生氢脆裂纹的主要原因。采用430℃保温1 h的欠时效处理工艺方案可以适当的降低17-4PH钢涡轮轴的硬度和残余应力,避免其端面氢脆裂纹的产生。

王全振,那艳会,张晖瑾,马超,陈鑫,刘爽庆[3](2021)在《调整处理对17-4PH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等手段分析17-4PH钢经1050℃固溶处理后,分别在760℃、800℃、850℃进行调整处理对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7-4PH钢固溶处理后经760℃调整处理马氏体板条细小,碳化物析出明显。随着调整温度的提高,强度随之上升,塑性指标下降。由此得出,17-4PH钢固溶处理1050℃+调整处理760℃+时效处理610℃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化效果。

秦奉,施麒,刘辛,周舸,陈立佳[4](2021)在《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的17-4PH不锈钢分别进行真空热处理、热等静压高压淬火处理和组合热处理(热等静压固溶后快淬和马弗炉时效后水冷),在1040℃固溶处理2 h和在480℃时效4 h,观察其显微组织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由回火马氏体和淬火马氏体组成,热处理后沉淀相弥散分布于晶粒内部,其颗粒尺寸为100~150 nm。真空热处理使合金内部孔隙的尺寸减小到3~7μm,而热等静压使内部孔隙几乎完全闭合,使钢的密度基本上达到理论值。真空热处理+水淬使沉积态17-4PH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都显着提高(分别提高到1300 MPa和448.5HV);热等静压在提高沉积态17-4PH不锈钢抗拉强度的同时使其延伸率显着提高到22.4%。断口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态和热等静压样品的断口形貌为典型的韧性断裂,热等静压样品的韧窝更深、尺寸更大。真空热处理和组合热处理样品的断口形貌具有部分脆性断裂的特征且出现裂纹,与沉积态相比塑性略有降低。

谷树超,王松,李俊[5](2021)在《基于失效分析的给水泵泵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9F燃机余热锅炉给水泵断裂泵轴和供货态17-4PH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泵轴的失效机理,并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能谱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两种试样在合金元素含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上的差别进行了分析研究。断口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失效泵轴断面多处呈现起伏较大的扇形台阶分布,表明给水泵泵轴属典型的扭转应力所致的多源疲劳断裂;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泵轴材质错用,合金元素Cu含量偏低4%、Ni含量偏低3%,不能有效析出各种合金强化相,造成宏观力学性能降低,是泵轴失效的主要原因。拉伸试验和布氏硬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失效泵轴较供货态17-4PH试样抗拉强度、布氏硬度较分别低500MPa和150HBW左右。相比于失效泵轴,供货态合金组织中细小均匀的柱状马氏体结构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是17-4PH合金沉淀强化的主要来源。

农晓东[6](2021)在《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沉淀硬化(PH)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海洋设施、化工和石油工业。优异的性能来源于热处理后在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富Cu相。然而,由于PH钢的高强度和高硬度,使其加工成复杂结构零件存在困难。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如选区激光熔化(SLM)和直接能量沉积(DED)的出现为PH钢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希望。然而增材制造PH钢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增材制造PH钢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拓展其工程应用范围。本文利用SLM技术制备15-5PH,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热处理(H900)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LM 15-5PH样品中存在大量的近球形纳米尺寸氧化物团簇。此外,在打印态SLM 15-5PH中观察到大量残余奥氏体,这导致其屈服强度(YS)和抗拉强度(UTS)较传统的锻造15-5PH低,但是延伸率(Ef)更高。SLM 15-5PH和锻造15-5PH在热处理(H900)后表现出相似的析出行为。热处理能有效地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剩余的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发生应变硬化。细化的晶粒结构,位错在氧化物团簇周围和亚微米晶界处的集中,以及应变硬化使热处理SLM 15-5PH的强度(YS:1370 MPa;UTS:1495 MPa)比相同条件下的锻造材料的强度(YS:1296 MPa;UTS:1410 MPa)更高,同时延伸率保持在较高水平(Ef:14.4%)。本文研究扫描策略对SLM 15-5PH致密度、微观结构、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热历史的不同,采用不同扫描策略制备的SLM 15-5PH显示出不同的奥氏体/马氏体比例。沿沉积方向观察到弱的γ纤维织构,织构水平与扫描策略密切相关。采用孤岛扫描策略,可以获得高致密度的具有细晶组织结构的SLM 15-5PH,从而,在没有热处理情况下也获得较高的强度(YS,892 MPa;UTS,1191 MPa)和延伸率(Ef,18.7%)。研究结果有助于调控SLM 15-5PH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不同成形方向和热处理(H1025)以及热等静压(HIP)对SLM 15-5PH组织结构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方向不仅影响材料组织结构,还影响材料内部孔缺陷的尺寸和形状,进而影响单调拉伸和疲劳性能。热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疲劳极限。经过热等静压处理后孔缺陷减少,疲劳寿命提高。所有试样疲劳裂纹都是从靠近表面的孔缺陷开始萌生并扩展,对疲劳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孔的形状,尺寸和相对表面的位置而不是孔的数量。本文采用DED技术沉积成形长方体(DC)和沉积成形薄壁(DW)两种不同几何形状的15-5PH零件,研究不同的几何形状、截面方向和位置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沉积过程的热历史。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DED加工过程中复杂的热历史,零件在不同的几何形状、方向和位置上的显微组织不同,从而导致力学性能的差异。热处理(H900)显着减少了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消除了弱织构,使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更均匀。然而,远离基板的部分比靠近基板的部分含有更粗的晶粒,导致力学性能降低。

高艾瑞,高圆,席生岐,石联峰,梁刚,高振旭[7](2021)在《不同温度时效后17-4PH不锈钢的高周腐蚀疲劳性能》文中指出对17-4PH不锈钢进行固溶+稳定化+时效处理,分析了568℃和605℃两种温度时效后17-4P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硬度、裂纹扩展速率、腐蚀疲劳断口以及疲劳极限。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为568℃的17-4PH不锈钢疲劳极限相对于605℃时效温度的疲劳极限明显提高,其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高于605℃的,疲劳扩展速率明显低于605℃的。两种温度时效后钢的疲劳断口均属于解理断裂。

李荣之,曹征宽,何银珍,张全新[8](2021)在《时效工艺对17-4PH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7-4PH不锈钢在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时,通过马氏体相变和时效作用对材料进行强化。基于此,文章研究了不同时效热处理温度对17-4PH不锈钢金相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后,17-4PH不锈钢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和沉淀硬化相,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和铁素体,富铜的沉淀硬化相是17-4PH不锈钢强化的主要因素;相同固溶处理温度下,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沉淀相数量增多、颗粒增大,材料硬度逐渐降低。

吕建平[9](2021)在《Custom 450钢热挤压成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Custom 450高强度不锈钢兼备了高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塑、韧性和机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蒸汽轮机、食品加工等军民用领域。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对该钢的异形截面的型材有了较大的需求,综合考虑了型材的成材率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现阶段一般采用热挤压的工艺方法,然而Custom 450钢具有合金含量高,导热性能差、高温变形抗力大以及成形温度区间窄等特点,给热挤压成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Custom 450钢的异形截面挤压材为研究对象,借助Gleeble热压缩实验研究了Custom 450钢的热变形行为,并在对挤压模具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工业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挤压成形过程中宏观场量的演变规律,优化了挤压方案及工艺参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基于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了Custom 450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参数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及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dDRX)与Zener-Holloman参数(Z)的定量关系,构建了Murty失稳判据下的热加工图,确定了该钢最佳的热变形区间:变形温度范围为105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1~1 s-1和变形温度范围为11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1~10 s-1。第二,设计了截面为“J”形的异形材挤压成形方案,借助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其热挤压成形过程,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坯料预热温度为1200℃、挤压速度为230 mm·s-1、挤压比为11.15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在此工艺下制备的“J”形截面的挤压材形状完整,未有裂纹等缺陷产生,不同位置的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晶粒度为5~6级,实现了J型材的组织均匀性控制,但型材长度方向仍有部分微曲,尺寸精度不够。第三,为了改善“J”形截面的控形问题,设计了截面为“凹”形的异形方管挤压成形方案,并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计算研究了其热挤压过程,得出了坯料预热温度为1200℃,挤压速率为180 mm·s-1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截面为“凹”形的挤压成形方案和其优化的工艺参数,可生产出平直度好,尺寸精度高,无裂纹等缺陷的挤压材,同时可获得6~7级均匀晶粒以及抗拉强度波动Cv值为0.17%的最佳匹配。

刘震,高安阳,赵士光,潘爱胜,江济,邢学强[10](2020)在《4330和17-4PH钢在H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文中提出对石油压裂泵阀箱用4330和17-4PH钢进行C环应力腐蚀试验,研究4330和17-4PH钢在质量分数为20%H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模拟C环应力分布,验证恒位移加载后C环环向中心位置可产生的最大应力。结果表明:4330和17-4PH钢在质量分数为20%HCl溶液、加载应力120 MPa的环境中具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能满足工件300 h不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工作要求;两种钢应力腐蚀行为均表现为全面腐蚀,17-4PH钢中低C和高Cr、Ni、Cu含量是导致其比4330钢具更优抗应力腐蚀能力的关键因素;将腐蚀应力提高到400 MPa时,17-4PH钢同样展现较好的抗预制裂纹扩展能力。

二、17—4PH 钢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7—4PH 钢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进气室支架不锈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 热处理方案
3 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2)17-4PH钢涡轮轴端面缺陷检验诊断与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缺陷检验与诊断
    1.1 理化检验
    1.2 缺陷诊断
2 工艺改进
3 结论

(3)调整处理对17-4PH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调整处理温度对17-4PH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调整处理对17-4PH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4 结束语

(4)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2.1 17-4PH不锈钢粉末的形貌和粒度
    2.2 粉末样品的致密度
    2.3 相组成和微观组织
    2.4 17-4PH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3 结论

(5)基于失效分析的给水泵泵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仪器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宏观分析
    2.2 断口扫描电镜分析
    2.3 化学成分分析
    2.4 金相组织分析
    2.5 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
    2.6 力学性能分析
    2.7 综合分析
3 结论

(6)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沉淀硬化不锈钢
        2.1.1 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特点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2.1.2 15-5PH钢的热处理
        2.1.3 沉淀硬化的机理
    2.2 增材制造技术及其成形原理
        2.2.1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
        2.2.2 直接能量沉积技术
    2.3 增材制造PH钢的研究现状
    2.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4.1 课题背景
        2.4.2 研究内容
3 实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
    3.1 粉末与成形样品测试分析
        3.1.1 粉末粒度分析
        3.1.2 组织形貌观察与分析
        3.1.3 物相和织构以及残余应力分析
    3.2 性能测试方法
        3.2.1 拉伸测试
        3.2.2 硬度测试
        3.2.3 疲劳测试
    3.3 有限元模拟
        3.3.1 边界条件与控制方程
        3.3.2 高斯热源与生死单元
4 热处理对SLM 15-5PH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样品制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SLM设备
        4.2.3 热处理工艺
    4.3 组织结构分析
        4.3.1 宏观结构分析
        4.3.2 微观结构分析
        4.3.3 氧化物团簇与Cu强化相分析
    4.4 力学性能与强化分析
        4.4.1 拉伸性能与硬度
        4.4.2 强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扫描策略对SLM 15-5PH致密度、微观结构、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样品制备
        5.2.1 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5.2.2 工艺参数
        5.2.3 扫描策略
    5.3 表面质量、致密度与组织结构分析
        5.3.1 表面形貌分析
        5.3.2 致密度、缺陷和熔池分析
        5.3.3 晶粒结构分析
        5.3.4 相分析
    5.4 织构与残余应力分析
        5.4.1 XRD织构分析
        5.4.2 EBSD织构分析
        5.4.3 残余应力分析
    5.5 力学性能
        5.5.1 拉伸性能
        5.5.2 断口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SLM 15-5PH成形方向、热处理和热等静压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方法
        6.2.1 样品制备
        6.2.2 后处理工艺
    6.3 微观结构分析
        6.3.1 缺陷分析
        6.3.2 相分析
        6.3.3 晶粒结构分析
    6.4 力学性能
        6.4.1 拉伸性能
        6.4.2 疲劳性能
        6.4.3 疲劳断口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DED 15-5PH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DED样品制备
        7.2.1 DED实验材料
        7.2.2 DED设备
    7.3 DED成形研究
        7.3.1 单道沉积工艺研究
        7.3.2 界面组织结构分析
        7.3.3 块体成形
    7.4 微观结构分析
        7.4.1 相分析
        7.4.2 金相分析
        7.4.3 晶粒尺寸和形态分析
        7.4.4 氧化物团簇分析
    7.5 力学性能
        7.5.1 拉伸性能与硬度分析
        7.5.2 断口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创新性
    8.1 结论
    8.2 创新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不同温度时效后17-4PH不锈钢的高周腐蚀疲劳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和硬度
    2.2 疲劳极限
    2.3 腐蚀疲劳断口
    2.4 裂纹扩展速率
3 结论

(8)时效工艺对17-4PH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案
3 实验仪器
4 实验结果
    4.1 金相组织
    4.2 硬度实验
5 讨论与建议
6 结论

(9)Custom 450钢热挤压成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Custom 450钢的研究现状
    1.3 热加工图研究进展及应用
        1.3.1 热加工图的分类
        1.3.2 热加工图的应用
    1.4 挤压工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1 挤压工艺方法
        1.4.2 有限元模拟在挤压成型工艺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技术路线
        2.2.1 热模拟压缩实验
        2.2.2 实际热挤压生产实验
    2.3 检测与表征
        2.3.1 物理性能的测定
        2.3.2 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
        2.3.3 力学性能的测定
第三章 Custom450 钢的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应力应变曲线及原奥氏体晶粒
    3.3 本构方程的构建
    3.4 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应变
    3.5 动态再结晶数值模型的建立
        3.5.1 动态再结晶临界峰值应力及应变模型
        3.5.2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3.5.3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stom450 钢的热加工图
    4.1 引言
    4.2 建立热加工图的理论依据
    4.3 热加工图的建立与分析
        4.3.1 能量耗散图的构建与分析
        4.3.2 塑性失稳图和热加工图的构建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J型材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建立材料模型
        5.2.2 建立几何模型
        5.2.3 模拟条件的设置
    5.3 挤压参数对J型材宏观场量的影响规律
        5.3.1 挤压速度的影响
        5.3.2 坯料预热温度的影响
        5.3.3 挤压比的影响
    5.4 基于正交试验的挤压成形参数优化
        5.4.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4.2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实际挤压试验及分析
        5.5.1 尺寸精度对比
        5.5.2 显微组织观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异形方管的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6.1 引言
    6.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条件的设置
    6.3 模拟结果分析
        6.3.1 挤压速度
        6.3.2 坯料预热温度
    6.4 实际挤压试验及分析
        6.4.1 尺寸精度对比
        6.4.2 显微组织观察
        6.4.3 力学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4330和17-4PH钢在H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显微组织表征
    1.2 C环应力加载
    1.3 应力腐蚀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C环应力分析
    2.2 应力腐蚀性能
    2.3 17-4PH钢预制裂纹试样的应力腐蚀
3 结论

四、17—4PH 钢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进气室支架不锈钢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J]. 郑吉伟,杜雷,戚彩梦,曲兆国,秦斌,杜娟.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21(04)
  • [2]17-4PH钢涡轮轴端面缺陷检验诊断与工艺改进[J]. 刘松,韩艳春. 金属热处理, 2021(10)
  • [3]调整处理对17-4PH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王全振,那艳会,张晖瑾,马超,陈鑫,刘爽庆.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1(09)
  • [4]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 秦奉,施麒,刘辛,周舸,陈立佳. 材料研究学报, 2021(08)
  • [5]基于失效分析的给水泵泵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 谷树超,王松,李俊.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1(04)
  • [6]增材制造15-5PH不锈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 农晓东.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7]不同温度时效后17-4PH不锈钢的高周腐蚀疲劳性能[J]. 高艾瑞,高圆,席生岐,石联峰,梁刚,高振旭. 金属热处理, 2021(04)
  • [8]时效工艺对17-4PH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 李荣之,曹征宽,何银珍,张全新.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8)
  • [9]Custom 450钢热挤压成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研究[D]. 吕建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4330和17-4PH钢在H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J]. 刘震,高安阳,赵士光,潘爱胜,江济,邢学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标签:;  ;  ;  ;  ;  

17—4PH钢时效组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