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氧树脂粘结冲模(论文文献综述)
薛昊[1](2020)在《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界面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疲劳性好和缓冲性能好等优点,且其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绿色环保等优良特性。但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领域,受到植物纤维本身缺陷和RTM工艺特点的制约,存在性能不稳定,注胶过程难以控制、树脂与纤维浸渍效果不理想导致的界面性能较差等缺点。本研究以竹纤维(BF)作为增强体,以环氧树脂(EP)作为基体树脂,通过RTM工艺制备了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EP),考察了增强体竹纤维和基体环氧树脂间的界面润湿性能以及纤维含量、注射压力、成型温度及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材料力学性能、冲模时间和孔隙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偶联剂(KH550)和润湿剂(毕克358N)对其进行界面改性,并探究偶联剂和润湿剂对改性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其界面润湿增强机理。旨在优化RTM成型工艺参数,探究试验范围内最优工艺方案,同时通过改性提升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进而提升其物理性能,为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从竹纤维表面自由能和竹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动态接触角两方面来考察环氧树脂E-51对竹纤维的润湿性。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动态接触角为76.63,两者间动态接触角小于90°,证明本实验所用环氧树脂对竹纤维有一定的润湿性。竹纤维的色散分量、极性分量和表面自由能经计算分别为27.25 mN/m、15.05 mN/m、42.30 mN/m;而环氧树脂的表面张力为41.30 mN/m,经偶联剂/润湿剂改性后,环氧树脂表面张力进一步下降,在润湿剂质量分数为2 wt%时,环氧树脂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31.33 mN/m;均低于竹纤维的表面自由能。因此,从热力学的角度判断,本实验所用环氧树脂可自发浸润竹纤维。(2)采用RTM成型工艺制备了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纤维含量、注射压力、成型温度、真空度等RTM工艺参数对成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孔隙率以及RTM工艺冲模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竹纤维增强体可有效增强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且随着纤维含量在一定范围内(0~40wt%)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提高。但竹纤维在基体中达到40wt%后,继续提高纤维含量反而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在纤维含量为40wt%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分别为52.74 MPa、131.41 J/m。综合而言,在本研究范围内,纤维含量为40wt%时,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TG与DSC测试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热峰提前、达到吸热峰峰值的温度也逐渐上升,这说明竹纤维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达到相同熔融程度的温度、缩短了聚合物的熔融时间。RTM工艺成型过程中,成型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最为明显,在纤维含量为40wt%、成型温度为120℃、注射压力为0.5MPa、真空度为-0.07 MPa时,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52.74MPa;注射压力升高,会导致冲模时间的降低,但随着注射压力不断升高,冲模时间的降低呈现出趋于平缓的趋势,在注射压力为0.9MPa时,冲模达到最小值62s;提高真空度可有效降低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孔隙率。当真空度为-0.07MPa时,孔隙率达到最低值1.327%。(3)利用偶联剂/润湿剂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的改性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环氧树脂经偶联剂/润湿剂改性后,BF/EP复合材料拉伸、弯曲、抗冲击等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提高,其中偶联剂改性对力学性能的改善有更明显的作用。当竹纤维含量为40%,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 wt%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分别为74.76 MPa、91.76 MPa、214.92 J/m;偶联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损耗模量降低;润湿剂改性后,材料损耗模量较偶联剂更明显降低,两种改性均使材料的动态热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SEM和FTIR的分析表明,偶联剂和润湿剂均可通过改善树脂的润湿性来提高树脂与纤维间的界面相容性。
李晓涵[2](2019)在《PA-6干铺丝-RTM成型工艺及增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成型为应用背景,研究干铺丝-液体成型的成型技术,分别从成型工艺、工艺仿真、力学性能等角度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末悬浮法成功制备出符合工艺要求的热塑性增黏纤维,对其进行粘结性能分析;其次对增黏纤维预制体渗透率进行研究,获得了定型剂对预制体渗透率影响方式及纤维预制体渗透率数值;最后研究了定型剂对复合材料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增韧机理,为干铺丝-液体成型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1)选择热塑性树脂PA-6做定型剂,开展热塑性增黏纤维制备工艺参数及粘结性能的研究,制备出满足工艺需求的增黏纤维。根据浸渍模型确定了热塑性增黏纤维制备平台工艺参数:分散剂去除温度90℃、预浸渍温度240℃、双钢带模压温度220℃、牵引速度1030mm/s、牵引张力7N。基于以上工艺参数,通过调节分散剂含量成功制备出不同含胶量的热塑性增黏纤维,并对其微结构及粘结性能进行分析,经过综合考虑确定了热塑性增黏纤维的含胶量控制在8%。(2)针对干铺丝纤维预制体的液体成型,试验结合工艺仿真获得纤维预制体渗透率。采用超声固结制备纤维预制体,建立了达西定律渗透率测试模型,通过试验测得了渗透率,结合PAM-RTM工艺仿真对渗透率进行了修正,得到修正后含胶量8%的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并与空白组纤维预制体渗透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热塑性定型剂为8%时,由于热塑性定型剂的存在影响了树脂的浸渍和浸润,制备的纤维预制体渗透率分别降低了55.5%和52.0%。(3)制备了干铺丝-液体成型试样,开展了热塑性定型剂对成型复合材料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塑性定型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层间结合强度,但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加入定型剂后,层间剪切强度降低了23.6%,层间定型剂的存在,使树脂黏附程度降低,层间剪切强度降低;GIC,VIS和GIC,max分别增加了60.1%、89.3%,GIIC增加了54.1%;在预制裂纹扩展过程中,定型剂阻碍了裂纹扩展、并吸收了大量能量,使得应变能释放速率变大,断裂韧性提高;冲击强度增加了18.7%,冲击裂纹沿截面扩展时受到阻碍,裂纹改变扩展方向,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4)针对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铺层类型对叶片充模过程的影响。利用UG建立叶片模型,Patran划分网格,PAM-RTM工艺仿真软件模拟叶片的充模时间,结果表明:充模时间与注射压力呈反比,注射压力从0.1MPa提高到1.0MPa时,充模时间降低了88.2%,适当的提高注射压力可显着降低充模时间;充模时间与树脂黏度呈正比,树脂黏度从0.5Pa·s降低到0.05Pa·s,充模时间降低了90%,在保证树脂对纤维浸润充分的情况下应选择黏度较低的树脂;当铺层为准各向同性时,充模时间较短为1220s;当树脂流动距离相同时,注胶位置厚度较大有助于降低充模时间;合理设计铺层和注胶/出胶口位置有利于节约充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李锡庆,陈建南[3](2008)在《改进钳工工艺提高发电机定子复式冲模制造质量》文中研究表明钳工工序是模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模具质量和精度更多时候能体现出钳工技术的关键性。CMSF250型发电机定子复式冲模中的凹凸模拼块,是模具制作的关键,按传统工艺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经过钳工的努力探索试验,改进工艺,最终有效提高了模具质量,凸现了钳工技术技能的独特作用。
柳州电机厂[4](1973)在《环氧树脂在冲模制造上的应用》文中指出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要认真总结经验。”我厂在向上海等一些兄弟单位学习了环氧树脂的使用方法后,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尤其在工模具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环氧树脂在工模具和设备维修方面得到应用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模具质量,解决了一些技术上
松江拖拉机制造厂[5](1967)在《环氧树脂粘结冲模》文中研究说明 用环氧树脂粘结冲模,经一年多时间的生产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塑料粘结冲模和一般模具相比,能缩短制造周期、减少加工量和调整时间,并且制造工艺容易掌握,可降低成本50%以上。
季文婧[6](2019)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压强与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关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氢能源的应用逐渐增加,对氢能储存要求越来越高,急需研究能满足氢能储存苛刻要求的气瓶,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以其质量轻、强度高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尤其是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受力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对压力容器爆破压强的有效模拟不仅能够预测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还能够将复合材料体系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关联起来。因此本文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压力容器爆破压强进行模拟,建立了较为精准的有限元模型,探究压力容器爆破压强与复合材料体系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首先,本文通过对碳纤维T700/E-51环氧树脂、碳纤维T700/TDE85环氧树脂以及芳纶纤维/E-51环氧树脂三种材料的动态接触角测试,表征三种材料体系的微观浸润性能。通过微滴脱粘试验表征了三种材料体系的界面剪切性能,并且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对各材料体系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和层间剪切测试,表征了宏观力学性能,最终测得力学性能数据与微观界面性能优异性一致,均为碳纤维T700/TDE85环氧树脂>碳纤维T700/E-51环氧树脂>芳纶纤维/E-51环氧树脂,且为有限元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其次,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为了得到力学性能参数对压力容器爆破压强的影响。采用虚拟试验的方法调整碳纤维T700/TDE85环氧树脂材料体系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得到了每个力学性能参数变化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压强以及爆破位置的影响。剪切模量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影响最大,主方向的拉模量和泊松比次之,纵向的拉伸模量影响最小。最后,通过试验的方法制备所设计的两种材料体系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并进行水压爆破试验。测得碳纤维T700/E51环氧树脂和碳纤维T700/TDE85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分别为17Mpa和22Mpa。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体系压力容器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较吻合,偏差在3%之内,说明使用该方法模拟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强较可靠。
上海市机电一局系统中小型电机行业情报网模具专业组[7](1975)在《电机冷冲模凸模固定方法》文中指出 我们上海地区电机行业,目前采用的凸模固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低熔点合金固定法、无机粘结剂固定法和环氧粘结剂固定法。兹分述如下。一、低熔点合金浇注固定法低熔点合金(俗称冷涨合金)浇注固定法,是利用低熔点合金冷却膨胀的原理,使凸模与固定板之间的联结,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解决冷冲模凸模的固定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冲头在固定板上的位置固定、导套与底板的固定和其他类似零件的位置固
吕长亮[8](2013)在《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桥面铺装是桥梁行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交异性板钢桥面在加荷条件下易产生变形,受力又十分的复杂,对其铺装层的路用性能要求也比较高,采用一般的重交沥青难以达到要求,越来越多的高等级路面和钢桥面铺装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现有的改性沥青不能很好的满足桥梁建设中的使用要求。环氧沥青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钢桥面铺装材料,可以提高钢桥面与铺装层间粘接层的粘接强度,改善因粘接层的抗剪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桥面铺装层病害,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和自制固化剂及基质沥青制备了环氧沥青结合料和环氧沥青粘结层两种环氧沥青材料,由于环氧树脂是极性物质,沥青是非极性物质,两者混合时相容性较差,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解决了沥青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问题。通过离析实验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和自制固化剂与沥青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可以明显的改善环氧树脂与沥青的相容性,自制固化剂与沥青相容性良好。通过对拉伸强度的分析确定环氧沥青中固化剂与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比例,环氧沥青结合料中自制固化剂Ⅰ与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比例为0.8:1,环氧沥青粘结层材料中自制固化剂Ⅱ与改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比例为0.9:1。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布氏粘度、荧光显微镜分析研究了环氧树脂体系掺量对环氧沥青材料拉伸性能、初期固化速度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体系掺量的增加,环氧沥青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随着环氧树脂体系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环氧树脂体系掺量的增加,环氧沥青的固化速度逐渐加快,而且160oC的固化速度比150oC的快,160oC时环氧沥青结合料粘度增加到1Pa﹒s的时间大约需要5570分钟,环氧沥青粘结层材料粘度增加到1Pa﹒s的时间大约需要3540分钟。荧光显微镜测试表明环氧树脂体系掺量为40%时,环氧沥青发生相反转,环氧沥青中环氧树脂体系为连续相,沥青以分散相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
刘桂明[9](2009)在《NdFeB粘结磁体的粘结剂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粘结钕铁硼磁体由于其优异的磁性和可加工型,其应用越来越广。现已成为汽车、通讯、电子、电器等主要产业的关键元件,其市场需求量大增。本文采用国产快淬NdFeB磁粉,利用粘结方法制成NdFeB粘结磁体,通过测量磁体的磁性能、抗压强度以及运用SEM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粘结剂和偶联剂及其制备工艺参数对粘结磁体磁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环氧树脂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典型的模压成型的粘结NdFeB磁体的粘结剂。不同环氧树脂粘结剂的环氧型号不同,环氧值不同,粘结磁体表现出不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值低,磁粉包覆效果差,磁体空隙多、密度低、磁性能差;环氧值高,固化交联反应中生成的水多,磁性能也低,但固化反应中形成的网型或体型交联结构多,抗压强度较高;环氧值适中的磁体,密度高,腐蚀小,磁性能最好。本文选取了E51、E44和E12三种环氧树脂,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优化NdFeB粘结磁体制备工艺,E12粘结NdFeB磁体性能最差,环氧值适中的E44制备的磁体,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抗压强度。粘结NdFeB磁体的制备工艺中磁粉的表面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硅烷KH550偶联剂对磁粉表面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偶联剂用量过少时,不易分散,效果差。随着偶联剂含量的增加,磁粉被均匀的包覆,磁体致密度好,磁性能和抗压强度较好,当偶联剂含量为0.8%时达到最佳,高于这一值,磁粉流动性差,磁粉颗粒和粘结剂间的结合差,磁体密度低,磁性能和抗压强度低。未经过固化处理的粘结磁体,具有很低的抗压强度,影响了粘结磁体的实际应用,所以固化工艺是NdFeB粘结磁体制造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不但有利于粘结剂的扩散,而且有助于粘结剂对磁粉的浸润。研究结果表明,对粘结磁体进行固化处理,导致了磁体磁性能的降低,随固化温度升高,固化时间延长,环氧树脂出现老化分解现象,致使磁体致密度下降,磁体磁性能降低。在固化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2h下,磁体性能较好。
徐灿[10](2021)在《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其性能》文中研究表明竹材是一种绿色环保、循环可再生材料。我国的竹资源丰富,但其利用率整体偏低,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为竹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制品性能好等优点,将竹纤维的利用与RTM工艺相结合,可以实现竹资源的高效、高附加值利用。本研究以竹纤维为增强体,乙烯基树脂为基体,通过RTM工艺制备竹纤维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含量、注射压力、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优化了其成型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之上,用硅烷偶联剂KH602改性纳米SiO2,并采用超声的方式分别处理竹纤维和乙烯基树脂,研究了竹纤维与乙烯基树脂的改性效果及其改性机理;并将改性纳米SiO2作为界面相容剂制备纳米SiO2改性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考察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旨在增强竹纤维与乙烯基树脂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化相关的工艺参数,建立和完善复合材料的改性体系,为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品性能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M工艺制备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含量、注射压力、真空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板材内部结构、冲模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纤维含量为39 wt%、注射压力为0.2 MPa、真空度为-0.08 MPa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3 MPa、79.6 MPa和208.4 J/m。竹纤维使得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储存模量增加,长期抗变形能力增强。随着真空度的上升,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降低。随着注射压力的升高,复合材料的RTM冲模时间减少。(2)通过硅烷偶联剂KH602改性纳米SiO2,利用改性纳米SiO2处理竹纤维与乙烯基树脂,考察改性效果并揭示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通过Si-O-Si键成功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改性纳米SiO2接枝到竹纤维表面,与竹纤维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改性纳米SiO2表面的氨基官能团与乙烯基树脂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当BF中改性纳米SiO2的添加量逐渐提高时,竹纤维的结晶度降低,树脂与纤维间的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纤维浸渍树脂的载胶量变大。当树脂中改性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0.5 wt%时,Si元素的分布相对均匀。(3)利用改性纳米SiO2分别处理竹纤维与乙烯基树脂,采用优化的RTM工艺制备纳米SiO2改性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单一改性树脂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乙烯基树脂中改性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0.5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1 MPa、62.4 MPa和126.9 J/m。当树脂中改性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0.5 wt%、竹纤维中改性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与未处理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1 8.9%、26.1%、70.7%。改性纳米SiO2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改善了竹纤维与乙烯基树脂间的界面相容性。随着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与损耗因子减小,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增强。所有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均略有提高。
二、环氧树脂粘结冲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树脂粘结冲模(论文提纲范文)
(1)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界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竹资源利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竹资源及其利用研究现状 |
1.2.2 竹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
1.3 环氧树脂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
1.4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
1.5 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图 |
2 环氧树脂的流变特性及竹纤维的润湿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竹纤维尺寸分布 |
2.3.2 竹纤维表面形态 |
2.3.3 竹纤维化学成分 |
2.3.4 环氧树脂流变特性研究 |
2.3.5 环氧树脂表面张力分析 |
2.3.6 偶联剂/润湿剂改性对环氧树脂表面张力的影响 |
2.3.7 竹纤维表面自由能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竹纤维含量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3.3.2 TRM工艺参数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3 注射压力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模时间的影响 |
3.3.4 竹纤维/环氧树脂的孔隙率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界面改性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界面改性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2 界面改性对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 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
4.3.4 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机理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PA-6干铺丝-RTM成型工艺及增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叶片 |
1.2 复合材料叶片成型技术 |
1.2.1 预浸料/模压技术 |
1.2.2 3D-WOVEN/RTM技术 |
1.2.3 干铺丝-液体成型工艺 |
1.3 干铺丝-液体成型工艺研究现状 |
1.3.1 定型剂技术 |
1.3.2 热塑性增黏纤维制备技术 |
1.3.3 预制体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1.5 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增黏纤维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 |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2.1.1 试验原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增黏纤维的制备 |
2.2.1 热塑性定型剂选取 |
2.2.2 热塑性增黏纤维制备平台 |
2.2.3 热塑性增黏纤维含胶量控制 |
2.2.4 工艺参数 |
2.3 增黏纤维的性能表征 |
2.3.1 增黏纤维的表面形貌 |
2.3.2 增黏纤维的粘结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定型剂对液体成型工艺过程影响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3.1.1 试验原材料 |
3.1.2 试验设备 |
3.2 预制体渗透率的测定 |
3.2.1 达西定律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
3.2.2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的测定 |
3.2.3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测定结果 |
3.3 液体成型工艺仿真及渗透率修正 |
3.3.1 纤维预制体结构及网格划分 |
3.3.2 液体成型工艺仿真结果 |
3.3.3 纤维预制体渗透率修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型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及分析 |
4.1 试验材料及设备 |
4.1.1 试验原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案 |
4.2.1 试样制备 |
4.2.2 试验方案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层间剪切性能 |
4.3.2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 |
4.3.3 Ⅱ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 |
4.3.4 冲击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材料叶片成型过程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叶片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
5.1.1 建模过程 |
5.1.2 变量分析 |
5.2 工艺仿真结果分析 |
5.2.1 注射压力的影响 |
5.2.2 树脂黏度的影响 |
5.2.3 铺层类型的影响 |
5.2.4 注胶位置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压强与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压力容器使用材料研究现状 |
1.2.2 压力容器爆破性能研究现状 |
1.2.3 压力容器损伤破坏研究现状 |
1.2.4 压力容器封头的研究现状 |
1.2.5 压力容器缠绕参数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2.2.1 材料体系动态接触角测试 |
2.2.2 材料体系界面性能表征 |
2.2.3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章 材料体系基本性能表征 |
3.1 引言 |
3.2 复合材料体系界面性能表征 |
3.2.1 复合材料体系动态接触角测试 |
3.2.2 复合材料体系微脱粘测试 |
3.3 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表征 |
3.3.1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件的制备 |
3.3.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3.3.3 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测试破坏形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压强分析 |
4.1 引言 |
4.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1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铺层设计 |
4.2.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模型的建立 |
4.3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求解 |
4.4 有限元分析求解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性能验证 |
5.1 引言 |
5.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制备 |
5.3 复合材料爆破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环氧沥青的特点及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1 环氧沥青及环氧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特点 |
1.3.2 环氧沥青在研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与沥青的相容性研究 |
2.1 原材料的技术指标 |
2.1.1 沥青 |
2.1.2 环氧树脂 |
2.1.3 固化剂 |
2.2 性能测试 |
2.2.1 离析实验 |
2.2.2 荧光显微镜分析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改性环氧树脂与沥青的相容性 |
2.3.2 自制固化剂与沥青的相容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性能研究 |
3.1 性能测试 |
3.1.1 环氧沥青的制备 |
3.1.2 初期固化速度测试 |
3.1.3 直接拉伸试验 |
3.1.4 荧光显微镜分析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改性环氧树脂与自制固化剂比例的确定 |
3.2.2 环氧树脂体系掺量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 |
3.2.3 环氧树脂体系的掺量对环氧沥青初期固化速度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氧沥青粘结层的性能研究 |
4.1 性能测试 |
4.1.1 环氧沥青的制备 |
4.1.2 粘度测试 |
4.1.3 直接拉伸试验 |
4.1.4 环氧沥青的粘附性测试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改性环氧树脂与自制固化剂Ⅱ比例的确定 |
4.2.2 环氧树脂体系掺量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 |
4.2.3 环氧树脂体系的掺量对环氧沥青粘度的影响 |
4.2.4 环氧沥青的粘附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NdFeB粘结磁体的粘结剂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永磁材料的发展 |
1.2 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 |
1.3 永磁材料的功能特性及种类 |
1.4 永磁材料及其应用与发展 |
1.5 永磁材料的磁参量表征 |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2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
2.1 粘结NdFeB磁粉 |
2.2 本次实验试样制备工艺 |
3 环氧值对磁体性能的影响 |
3.1 粘结磁体用粘结剂 |
3.2 不同环氧树脂对磁体性能的影响 |
3.3 环氧值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
3.4 环氧值对磁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偶联剂对磁体性能的影响 |
4.1 粘结磁体用偶联剂 |
4.2 偶联剂对磁体性能的影响 |
4.3 偶联剂含量对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
4.4 偶联剂含量对粘结磁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不同固化工艺对磁体性能的影响 |
5.1 固化工艺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
5.2 固化工艺对磁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竹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1.1.1 竹材特性及竹资源利用 |
1.1.2 竹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2 乙烯基树脂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1.3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及应用现状 |
1.4 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2 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2 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3 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
2.3.4 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5 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纳米SiO_2改性竹纤维及乙烯基树脂的性能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改性竹纤维化学结构分析 |
3.3.2 改性竹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
3.3.3 改性竹纤维X射线衍射分析 |
3.3.4 改性竹纤维浸润性分析 |
3.3.5 改性树脂化学结构分析 |
3.3.6 改性树脂表面元素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4 纳米SiO_2改性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RTM制备及其性能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2 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分析 |
4.3.3 改性纳米SiO_2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均匀性 |
4.3.4 改性纳米SiO_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5 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
4.3.6 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学术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四、环氧树脂粘结冲模(论文参考文献)
- [1]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界面改性研究[D]. 薛昊.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2]PA-6干铺丝-RTM成型工艺及增韧机理研究[D]. 李晓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3]改进钳工工艺提高发电机定子复式冲模制造质量[J]. 李锡庆,陈建南. 装备制造技术, 2008(04)
- [4]环氧树脂在冲模制造上的应用[J]. 柳州电机厂. 锻压机械, 1973(05)
- [5]环氧树脂粘结冲模[J]. 松江拖拉机制造厂. 锻压机械, 1967(04)
- [6]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爆破压强与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关联研究[D]. 季文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电机冷冲模凸模固定方法[J]. 上海市机电一局系统中小型电机行业情报网模具专业组. 中小型电机技术情报, 1975(05)
- [8]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吕长亮. 长安大学, 2013(05)
- [9]NdFeB粘结磁体的粘结剂及制备工艺优化研究[D]. 刘桂明. 西华大学, 2009(02)
- [10]竹纤维/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的RTM成型工艺及其性能[D]. 徐灿.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