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EAX61∑综合业务交换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1](2009)在《山西省基于软交换的本地NGN的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不断受到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冲击。多种网络的并存使网络间的互通融合成为当今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的业务需求,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和网络来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电信网络可运营、可管理的特征和IP网络简单、开放、灵活的理念,提出了业务/呼叫控制/承载相分离的思想,通过分层和开放的接口,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通信网络的演进和融合问题,降低网络成本,并能够不断提供新型业务,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从而获得各方面的青睐。本论文通过对山西网通PSTN网络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设软交换试验网的必要性,并且针对当前的网络特点,提出了建设软交换网的可行性方案。论文主要介绍了山西省中兴软交换试验网的组网情况,组网的相关设备以及试验网如何与现有PSTN网等网络的互通,对我省软交换试验网初期可发展的业务和赢利预期进行了展望。介绍了211 NEC端局的替换方案,并对软交换网络中各种呼叫流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11端局改造后的网络接通率进行了分析。结合在实际维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几种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到了解决方案。最后,本人通过一年来的维护,提出了中兴软交换试验网的几点不足,还有待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张继红[2](2009)在《通信网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各通信运营企业囊括的语音客户数量成倍数增长,交换网长久以来的发展使目前在网运行的交换机类别非常多,仅河北省的主要交换机型就达到11种,设备机架、板卡种类则达到上万种,交换网局点多、用户容量大,目前河北省用户容量达到几千万户。高效管理庞大的网络资源,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项目从通信企业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目前河北通信运营企业原有的交换网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即资源系统数据的维护全部依赖手工录入和修改,资源的统计工作通过手动累加的方式形成,造成数据不准、维护不及时、人力物力投入大、效率低、管理复杂等问题,以减少资源系统维护的人力物力消耗,提高资源管理工作的劳动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为目的,利用现有的网管、资源支撑平台,研究开发自动的资源采集和处理系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整合了原有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交换机资源数据的自动联机采集和01万安系统资源数据自动更新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形成及时可靠的决策参考数据,有力支撑了企业生产的需要。本论文介绍了当前通信企业相关资源的管理现状,项目研究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确定了系统研究的总体目标以及功能。随后研究提出了软件环境、硬件设备等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网络类型的选择,进行了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描述了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详细设计原则、数据库建模,以及采集各功能模块、更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完成项目测试,最后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体回顾,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目前本研究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在全省推广。本项目的研究成功填补国内同类项目空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郭拥军[3](2008)在《吉林省交换网管话务及告警数据采集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信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电信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增加了CC08等国产网版交换机,利用微机系统与程控交换机直接联网的方式已无法对这些新型交换机的进行监控和管理了。吉林省交换网网管系统目的是统一管理本省范围内的所有交换、信令、小灵通和智能网等设备,实现省内告警信息的集中采集和监视、全网话务流量流向的集中控制、重大技术障碍的集中维护、运行维护作业的自动闭环执行,实现对网元的集中管理、集中维护和集中监控,提高维护效率,提升维护水平;实现业务工单的自动施工,提高我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本文主要是在原吉林省交换网管系统整体架构和理论基础上,以华为CC08机为例,阐述通过增加网关接口机的方式,读取交换机网内地址端口数据,从而实现对网络版交换的集中监控和操作,完成交换机的话务文件的入库、查询,可视可闻的告警的实现及利用远程终端对交换机的操作。通过对交换机联接方式的改变,实现了交换机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更好地完善了网管集中监控系统。
张治龙[4](2008)在《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和我国正式加入WTO国际大家庭,国际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国内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向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企业看齐,以迎接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电信运营商要想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环境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不仅需要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经营体制、管理手段等方面下大功夫进行改革和优化,而且需要不断推出新业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所有这些都取决于网络的质量,只有以优秀的网络质量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才能更好地发展各种新业务,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网络质量和管理水平,就迫切需要一套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是架构在各级网络管理人员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一座桥梁,它集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功能模块于一体,对网元进行配置、故障、性能等网络的管理、业务管理及安全管理,同时还负责网管自身的管理及建设,并且结合网管工作的实际流程进行告警处理、工单处理等事务管理,为运行维护、网络资源管理、网络性能分析、计划建设决策、业务管理等各级人员提供服务。
魏杰[5](2008)在《两种程控数字交换机割接的实现方法》文中认为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实占率,要求非主流机型NEAX61∑程控交换机退网,并介绍了由NEAX61∑割接至主流机型S1240程控交换机的实现方法。
邴静[6](2006)在《辽宁网通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电信业务的增多,提供话费清单以及话费查询等工作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同时随着竞争的激烈,对营销政策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的实时性,传统的脱机计费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本论文针对“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设过程进行研究,同时通过“辽宁网通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工程的建设,在辽宁网通范围内的生产实践中进行论证和改进。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是全省集中的数据处理平台,建设成功后,其将作为计费帐务系统、综合结算系统、经营分析系统、防欺诈系统等的数据提供者,目前的下游系统只有计费帐务系统和综合结算系统。本论文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数据库、小型机、路由器网络等系统集成内容,为通信建设、生产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孙路璐[7](2006)在《BOSS框架下电话交换网络网管系统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了不断快速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层次化的服务,固定电话运营商网络转型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在解决“怎样降低成本、留住客户”的问题和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OSS/BSS的建设。 最近几年来,各个电信运营商都陆续引进和自主开发了众多的网络管理系统。各部门都分别建设了自己的网管系统,包括交换、传输、数据、信令、线网资源、电源环境监控等,并负责全国专业网管系统本地节点的维护管理。然而,由于不同的开发商采用各自不同的技术自行研制且大多采用各自的管理协议,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协议互不兼容、管理信息不能互通、缺乏对整个网络的综合管理、管理内容庞杂、操作界面多样等问题。针对上述电信网络管理的现状,各电信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在目前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综合网管系统,以实现全网的综合管理。这就产生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即把现有的独立存在的各专业网络系统综合成一个功能齐全、面向未来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充分意识到运营支撑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于2004年初实施建设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2006年4月在大连网通已成功正是运行。本文作者参与了BOSS系统在大连测试上线的部分工作。 本论文分析了辽宁网通电话交换网网管现状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建设需求和发展策略等,主要介绍了辽宁网通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的特点,和BOSS框架下交换网管子系统的实践效果和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及在BOSS框架下交换网网管系统软硬件结构的优化和BOSS框架下交换网管系统架构的设计实现及BOSS系统中交换网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特点。
丁朝晖[8](2006)在《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中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文中指出为了满足本地网交换机容量和交换设备制式的增加,不断提高网络管理部门及时处理网络异常、对网络实施控制和调度,保证通信畅通的能力,以及为经营管理部门和高层领导分析研究业务发展和开发电信市场的策略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全网集中实时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和调度的力度,保障电信网可靠、高效、优质运行,有必要对现有本地网网管系统中的话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篇论文中,针对本地网网管系统中网管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交换机接入网管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话务分析、统计功能等方面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按照电信管理网的要求,提供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同时结合中国电信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查询功能和灵活的配置方案,加入自定义报表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采用存储过程使数据库操作与代码分离,定义语义层将最终用户和复杂的数据结构以及复杂的SQL语法隔离开来,增加了系统的可移植性,采用先进的BO软件(Business Objects),它为主流的商业用户提供访问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信息的决策支持方案,显示数据分析预测结果。它还能根据本地网管理的业务需求生成各种报表和图形。
任杰[9](2006)在《周口市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交换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复杂性日益提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运行成本,就需要对通信网络建立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周口市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就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建的。该系统对国内主要的交换机型(S1240、EWSD、CC08、ZXJ10、HJD04等)用统一模式实现了集中维护与管理。周口网通于2002年7月份开始实施NOMA2.0系统的建设工作,于2002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这项工作中,我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周口市交换机网络的实际情况,与中国电信软件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了方案设计、硬件安装、软件安装,然后我独立完成了网络连接、基础数据录入等工作。更重要的是,随着在实际工作中对NOMA2.0系统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对该系统的许多功能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开发,如话务统计分析、交换机历史命令查询等,使之更加实用。在日常维护工作中,有许多重复而繁琐的用户数据制作工作;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可靠性也难以保证。我通过NOMA2.0系统、综合业务引擎系统、九七系统、计费系统相连,实现了日常用户数据的自动制作。针对交换机时钟漂移问题,我通过将自动授时系统接入NOMA2.0系统,实现了交换机时钟的定期自动校对,避免了重叠话单问题。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的创建和功能扩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周口市交换机维护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少了网络维护成本,为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奠定了向综合性网管和电信管理网络(TMN)演变的基础。
孔亚青[10](2006)在《PSTN网络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两年来,固网话音业务面临移动话音、VOIP、即时通信的大量分流,业务发展放缓,ARPU值下降趋势难以抑制,固网已跨入了精细化经营的时代,现有的传统PSTN网络在个性化业务的提供上日益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这些问题无法简单地通过升级改造实现根本性的解决,进行网络的整体转型和改造显得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全面启动网络智能化工程,本人作为Z省网络智能化项目主要成员,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分析、制订和工程总体协调。网络智能化改造涉及新网元的引入、交换网络结构的调整、传统用户数据管理方式的改变、相关支撑系统的改造、业务流程和维护管理的改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网络智能化技术、方案本身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缺乏商用案例和可借鉴经验,如何保证现网2000万用户和业务的平滑迁移,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网络安全性,是方案制订和选取的难点。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传统PSTN网络提供增值业务的能力,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提供经验和基础,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本论文对几种主流智能化方案进行研究,探讨了现阶段网络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及技术方案选择难点和要点,通过对网络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未来网络发展方向,提出适合Z省电信的PSTN网络智能化方案,并针对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独创的解决方案。
二、NEAX61∑综合业务交换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EAX61∑综合业务交换机(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基于软交换的本地NGN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现网网络现状和业务 |
第三章 软交换基本概念 |
3.1 软交换基本概念 |
3.2 软交换分层结构模型 |
3.3 软交换网络的特征 |
3.4 软交换网络协议 |
3.5 山西省软交换网络现状 |
3.6 软交换网络业务发展策略 |
3.6.1 NGN业务发展策略 |
3.6.2 业务发展方向 |
3.6.3 业务提供 |
第四章 软交换试验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1 山西省软交换网络两种建网方案 |
4.2 本期软交换工程呼叫及业务触发流程 |
4.2.1 本地AG用户呼叫本地AG用户 |
4.2.2 本地AG用户呼叫本PSTN用户 |
4.2.3 本地AG用户呼叫异本地网PSTN用户 |
4.2.4 本地AG用户呼叫异本地网AG用户 |
4.2.5 本地PSTN用户呼叫本地AG用户 |
4.2.6 本地PSTN用户呼叫异本地网AG用户 |
4.3 与承载网的连接 |
4.4 与PSTN网的互通 |
4.5 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
4.5.1 软交换与固定电话集中网管系统 |
4.5.2 软交换与综合客服系统 |
4.5.3 软交换与数据采集系统 |
4.5.4 软交换与计费帐务系统 |
4.5.5 软交换与112测试系统 |
4.6 对于终端用户的接入 |
4.7 对端局进行软交换的设备改造 |
4.8 对我省NGN试验网初期可发展的业务和盈利预期 |
4.8.1 可发展的业务 |
4.8.2 盈利预期 |
4.9 软交换设备的功能描述 |
第五章 专题内容研究 |
5.1 承载业务带宽计算 |
5.1.1 话务模型 |
5.1.2 媒体综合网关的带宽计算 |
5.1.3 接入媒体网关的带宽计算 |
5.2 软交换平台BHCA需求的计算 |
5.3 IP网络传输中语音质量的影响分析 |
5.3.1 时延 |
5.3.2 抖动 |
5.3.3 丢包率 |
5.4 软交换用户业务测试评估 |
5.4.1 业务实现流程介绍 |
5.4.2 业务测试 |
5.5 软交换试验网网络接通率的测试分析 |
5.6 典型案例分析 |
5.6.1 AG用户呼叫故障 |
5.6.2 AG用户拨号音故障 |
5.7 AG设备替换端局的利弊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通信网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资源管理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相关技术 |
2.1 资源信息提取的算法 |
2.2 系统开发和运行平台的选择 |
2.2.1 操作系统平台 |
2.2.2 数据库系统平台 |
2.2.3 编程工具 |
2.2.4 网络和硬件设备平台 |
2.2.5 MD5加密 |
2.3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系统建设需求 |
3.1 功能需求 |
3.1.1 设备以及客户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功能 |
3.1.2 万安资源数据的自动更新功能 |
3.1.3 整合01万安资源系统 |
3.1.4 支持格式转换 |
3.2 界面要求 |
3.3 接口要求 |
3.4 性能需求 |
3.4.1 数据精确度 |
3.4.2 数据量 |
3.4.3 时间特性要求 |
3.4.4 良好的扩展性 |
3.5 其它专门需求 |
3.5.1 安装 |
3.5.2 安全保密 |
3.5.3 实现数据共享 |
3.6 项目实施及设计注意事项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1.1 基本设计原则 |
4.1.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1.3 输入/输出设计原则 |
4.1.4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
4.2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4.2.1 系统总体逻辑功能结构 |
4.2.2 自动采集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
4.2.3 自动采集和处理中的数据流向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采集子系统功能 |
4.3.2 更新子系统功能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的建模 |
4.4.2 系统数据表分类 |
4.4.3 相关数据库表的设计 |
4.5 软件环境的规划 |
4.5.1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
4.5.2 开发方法的选择 |
4.5.3 安全性解决方案 |
4.5.4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选择 |
4.6 网络类型的选择 |
4.6.1 网络拓扑结构 |
4.6.2 网络系统的选择 |
4.7 硬件环境的规划 |
4.7.1 硬件的选择原则 |
4.7.2 相关的硬件 |
4.7.3 客户机 |
4.7.4 交换机 |
4.7.5 网络防火墙 |
4.8 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
4.8.1 经济可行性 |
4.8.2 操作可行性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实现 |
5.1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处理的实现过程 |
5.2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图 |
5.3 采集指令集的研究确定与报告分析及数据提取的实现 |
5.3.1 指令确定 |
5.3.2 信息提取的实现 |
5.4 自动采集系统的实现 |
5.4.1 分机型的采集流程图 |
5.4.2 自动采集及分析处理进程 |
5.4.3 自动采集及分析处理过程 |
5.4.4 采集进程 |
5.4.4.1 采集进程描述 |
5.4.4.2 主要进程的实现 |
5.4.5 库表的创建示例 |
5.4.6 接口的实现 |
5.5 自动更新功能模块实现 |
5.5.1 自动更新功能模块概述 |
5.5.2 自动更新功能各模块实现说明 |
5.6 端口争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的测试与结果 |
6.1 测试用例、结论及当前运行结果 |
6.2 测试步骤 |
6.2.1 功能测试 |
6.2.1.1 交换机操作的测试 |
6.2.1.2 防止端口同抢的测试 |
6.2.1.3 端口自动释放的测试 |
6.2.1.4 批命令功能/广播定时功能的测试 |
6.2.1.5 集中数据修改的测试 |
6.2.1.6 交换机端口信息配置的测试 |
6.2.1.7 局数据自动收集整理的测试 |
6.2.1.8 非周期性的话务数据的测试 |
6.2.1.9 报告的存储的测试 |
6.2.1.10 用户自定义新的参数的测试 |
6.2.1.11 数据维护 |
6.2.1.12 数据适配 |
6.2.1.13 实时性能监视 |
6.2.1.14 数据查询 |
6.2.1.15 统计和分析 |
6.2.1.16 报表 |
6.2.1.17 配置管理 |
6.2.1.18 数据处理功能 |
6.2.1.19 配置信息的综合显示 |
6.2.1.20 日志管理 |
6.2.1.21 数据库监控 |
6.2.1.22 系统管理 |
6.2.1.23 数据库维护 |
6.2.1.24 电子地图局点配置 |
6.2.1.25 视图操作 |
6.2.1.26 操作指令下发延时 |
6.2.2 安全管理测试 |
6.2.2.1 用户管理 |
6.2.2.2 用户权限管理 |
6.2.2.3 系统登录监视 |
6.2.2.4 系统锁定 |
6.2.3 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吉林省交换网管话务及告警数据采集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吉林省交换网管系统的背景及意义 |
1.2 吉林省交换网网管系统管理范围 |
1.3 吉林省交换网网管系统主要功能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交换网管集中监控系统现状 |
2.1 网管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 |
2.2 网管集中监控系统的拓扑结构 |
2.3 网管集中监控系统的处理流程 |
2.4 网管接口机的主要功能流程 |
2.4.1 网管接口机的主要功能 |
2.4.2 网管接口机程序的目录结构 |
2.4.3 网管接口机操作流程示意图 |
2.5 描述文件 |
2.5.1 描述文件的介绍 |
2.5.2 描述文件的分类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交换网管信息配置数据处理 |
3.1 基本配置信息 |
3.1.1 交换局信息 |
3.1.2 端口信息 |
3.1.3 交换机中继模块信息 |
3.1.4 电路群信息 |
3.1.5 目的码信息 |
3.1.6 路由信息 |
3.1.7 交换机NO.7信令信息 |
3.1.8 小灵通无线侧配置 |
3.1.9 智能网配置 |
3.1.10 用户、中继端口使用情况 |
3.1.11 模块局、接入网、虚拟网、用户小交换机 |
3.1.12 时钟同步网资料 |
3.1.13 其他运营商/专网/大客户信息 |
3.1.14 网管系统端口配置 |
3.1.15 其它配置信息 |
3.2 数据管理 |
3.3 数据自动核对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华为交换机接入网管系统 |
4.1 交换机接入采集机的方式 |
4.2 接口机与华为交换机通信的实现 |
4.3 接口机与数据库通信的实现 |
4.4 接口机中描述文件的编写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交换网管话务管理 |
5.1 话务数据的采集和保存 |
5.1.1 周期性话务数据 |
5.1.2 非周期性的话务数据 |
5.2 话务统计和分析 |
5.2.1 城市间话务数据对比观察 |
5.2.2 单个交换局纵向时间比较分析 |
5.2.3 单局点对多局点的的辐射状、逆辐射状比较分析 |
5.2.4 交换局间的比较分析 |
5.2.5 业务对比分析(单局、多局、全网) |
5.2.6 全网流量流向分析 |
5.2.7 互连互通及增值业务话务分析 |
5.2.8 话务异常分析 |
5.2.9 智能话务分析 |
5.2.10 交换机间话务矩阵分析 |
5.2.11 NO.7信令数据统计分析 |
5.3 话务数据维护功能 |
5.4 本章小节 |
第6章 交换网管告警管理 |
6.1 告警信息实时采集 |
6.2 告警信息的处理 |
6.3 告警信息的显示 |
6.4 告警信息的查询 |
6.5 告警信息的统计 |
6.5.1 单局统计 |
6.5.2 多局统计 |
6.6 告警信息的存储 |
6.7 本章小节 |
第7章 路由器配置及软件安装 |
7.1 路由器的配置 |
7.2 接口机系统软件的安装 |
7.2.1 SCOUNIX5.0.4安装 |
7.2.2 SYABSE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安装 |
7.3 本章小节 |
第8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4)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及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
1.3 本人所作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本地电话交换网简述 |
2.1 端局和汇接局 |
2.2 本地电话交换网中的其它功能点 |
2.3 网元 |
第三章 网络管理概述 |
3.1 网络管理的定义 |
3.2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
3.3 电信网络管理标准----TMN |
3.3.1 TMN 的定义 |
3.3.2 TMN 的功能 |
3.3.3 TMN 的特点 |
第四章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设计 |
4.1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管理范围 |
4.2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4.3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 |
4.3.1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4.3.2 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 |
4.4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
4.4.1 数据采集层总体结构设计 |
4.4.2 数据处理层总体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应用层总体结构设计 |
4.5 本地交换网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
4.5.1 告警管理子系统 |
4.5.2 性能管理子系统 |
4.5.3 配置管理子系统 |
4.5.4 交换机集中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 |
4.5.5 网管自身管理子系统 |
第五章 本地交换网管理系统实现 |
5.1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5.2 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6)辽宁网通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背景与技术现状 |
1.2.1 脱机采集系统存在的局限性与问题的解决 |
1.2.2 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的实现及其功能 |
1.3 预期目标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架构设计 |
2.1 系统对网络要求 |
2.2 网络及硬件架构设计 |
2.2.1 网络部署设计 |
2.2.2 硬件部署设计 |
2.3 软件功能结构 |
2.3.1 Inter-mediatE 产品 |
2.3.2 客户化开发部分 |
第三章 联机采集预处理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3.1 联机采集子系统使用的协议和接口 |
3.2 联机采集设计 |
3.2.1 联机采集的设计原则 |
3.2.2 联机采集系统结构 |
3.3 联机采集交换机型设计要求 |
3.3.1 朗讯5ESS 交换机 |
3.3.2 爱立信AXE10 交换机 |
3.3.3 西门子EWSD 交换机等其他交换机 |
3.3.4 S1240 交换机 |
3.3.5 华为C&C08 交换机 |
3.3.6 中兴ZXJ10 交换机 |
3.3.7 大唐SP30 交换机、环宇HJD04 交换机、UT IPAS 交换机 |
3.3.8 NEC NEAX61∑交换机 |
3.3.9 集中业务平台 |
3.3.10 NEC NEAX61 等较老型号的交换机 |
3.4 采用分散集中方式采集 |
第四章 联机采集预处理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
4.1 业务流程 |
4.1.1 正常处理流程 |
4.1.2 异常处理流程 |
4.1.3 业务变更流程 |
4.1.4 资料变更流程 |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 |
4.2.1 UT 采集方式 |
4.2.2 HJD04 采集方式 |
4.2.3 C&C08 采集方式 |
4.2.4 5ESS、AXE、EWSD 采集方式 |
4.2.5 S1240 采集方式 |
4.2.6 ZTE、SP30 采集方式 |
4.2.7 智能网平台采集 |
4.2.8 IC 卡、短信、信息数据采集 |
4.2.9 数据业务采集模式 |
4.3 采集功能设计 |
4.4 预处理子系统设计 |
4.4.1 文件获取设计实现 |
4.4.2 业务逻辑处理设计及实现 |
4.4.3 数据分发 |
4.4.4 事件管理器 |
4.4.5 数据管理器 |
4.4.6 配置管理器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系统运行截图 |
附录(二)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7)BOSS框架下电话交换网络网管系统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网络管理理论基础 |
1.1 OSS的定义 |
1.2 OSS/BSS的组成 |
1.3 NGOSS(新一代电信运营支撑系统)-OSS的技术发展 |
第2章 辽宁网通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 BOSS平台简介 |
2.1 BOSS系统的组成 |
2.2 BOSS系统架构特点 |
第3章 辽宁网通网络管理状况和运营支撑系统发展策略 |
3.1 辽宁网通电话交换网络管理状况分析 |
3.2 辽宁网通网络运行支撑系统建设需求 |
3.3 辽宁网通网络运行支撑系统定位和发展策略 |
第4章 BOSS框架下交换网络网管系统结构的优化 |
4.1 BOSS框架下交换网网管系统主要功能 |
4.2 BOSS框架下交换网网管系统硬件结构的优化 |
4.2.1 网管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
4.2.2 设备组成与功能 |
4.3 BOSS框架下交换网网管系统软件结构的优化 |
4.3.1 系统构架描述 |
4.3.2 软件分层结构 |
4.3.3 数据库分层设计 |
4.3.4 消息交换中心/软总线 |
4.3.5 主要业务功能 |
4.4 横纵向连接方式 |
4.4.1 与集团公司网管连接方式 |
4.4.2 网元接入方案 |
4.4.3 支撑网系统间连接方式 |
第5章 BOSS框架下交换网络网管系统架构的设计实现 |
5.1 系统架构 |
5.1.1 第一阶段架构 |
5.1.2 第二阶段架构 |
5.2 系统架构特点 |
5.3 系统设计思路 |
5.4 模块分解 |
5.4.1 应用层 |
5.4.2 服务层 |
5.4.3 网元接入适配层 |
5.4.4 公用模块 |
5.5 接口及实现方式 |
5.5.1 接口的分类 |
5.5.2 接口的实现方式 |
5.5.3 与EAI的通信方式 |
第6章 BOSS框架下交换网管系统实践效果和待解决的问题 |
6.1 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
6.2 BOSS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
6.3 待解决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8)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中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开发现状 |
1.1.1 项目背景 |
1.1.2 研究开发现状 |
1.2 NetVisionLocal系统架构和技术特征 |
1.2.1 总体设计思想 |
1.2.2 硬件架构 |
1.2.3 软件架构 |
1.2.4 系统功能描述 |
1.2.5 系统的技术特征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研究对象 |
2.1 话务数据分类 |
2.1.1 话务分析子系统的数据源 |
2.1.2 话务数据与网管参数 |
2.2 话务数据的分析 |
2.3 话务数据统计分析的表现形式 |
2.3.1 统计报表的说明和分类 |
2.3.2 图表的说明和分类 |
第三章 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 |
3.1 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的设计思路 |
3.2 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
3.2.1 话务参数配置 |
3.2.2 话务查询 |
3.2.3 分析统计功能 |
3.3 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相关软件 |
3.4 库表和存储过程设计 |
3.4.1 数据库设计 |
3.4.2 库表设计 |
3.4.3 存储过程设计 |
3.5 界面设计 |
3.5.1 登录界面设计 |
3.5.2 主界面 |
3.5.3 例行报表界面设计 |
3.5.4 自定义报表界面设计 |
3.6 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 |
3.6.1 数据流程图 |
3.6.2 技术特征 |
3.6.3 代码实现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系统分析 |
4.2 解决方案 |
4.3 升级方案 |
4.3.1 升级背景 |
4.3.2 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中小灵通数据流 |
4.3.3 数据库部分新增的报表 |
4.3.4 小灵通话务数据的分析 |
4.3.5 小灵通话务分析统计功能简介 |
4.4 我在子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周口市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交换机网络管理概述 |
2.1 交换机网络管理的演变 |
2.2 网管中心的构成 |
2.3 我国电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 |
2.3.1 长途交换机网络管理系统 |
2.3.2 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 |
2.4 交换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 |
第三章 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 |
3.1 周口市本地电话网现状及组网要求 |
3.2 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要求 |
3.3 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主处理机的选择 |
3.4 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
3.5 各种交换机的接入规划及接入方式 |
第四章 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概述 |
4.1 系统概述 |
4.2 系统功能及总体设计思想 |
4.3 前台子系统 |
4.3.1 概述 |
4.3.2 体系结构 |
4.3.3 系统处理流程 |
4.4 后台子系统 |
4.4.1 概述 |
4.4.2 体系结构 |
第五章 NOMA2.0 话务分析系统设计 |
5.1 设计原因与构想 |
5.1.1 系统设计原因 |
5.1.2 系统设计构想 |
5.2 设计准备工作 |
5.2.1 安装 Sybase 的驱动程序 |
5.2.2 设置 ODBC 数据源 |
5.2.3 Visual Foxpro 的安装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话务分析系统程序的设计与编写 |
第六章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的接入 |
6.1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的基本介绍 |
6.2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的设计背景 |
6.3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
6.4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数据流程介绍 |
6.4.1 计费系统数据流程 |
6.4.2 九七系统数据流程 |
6.5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硬件设计 |
6.6 综合业务引擎系统特点及作用 |
第七章 交换机自动授时系统的接入 |
7.1 交换机自动授时系统简介 |
7.2 系统组成和系统结构 |
7.3 系统工作原理及软件安装 |
7.4 系统的作用和效果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PSTN网络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交换网络存在的问题 |
1.2.2 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意义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智能化总体思路 |
2.1 网络智能化的目标 |
2.2 网络智能化的总体思路 |
第三章 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 |
3.1 SHLR技术 |
3.1.1 采用 ISUP+ |
3.1.2 采用 MAP+信令 |
3.1.3 采用 INAP信令 |
3.1.4 信令协议的比较和选择 |
3.2 交换网改造 |
3.2.1 端局方案 |
3.2.2 汇接局方案 |
3.2.3 端汇混合方案 |
3.2.4 PHS解决方案 |
3.2.5 各种方案的比较 |
3.3 软交换技术 |
3.3.1 软交换框架体系 |
3.3.2 软交换协议 |
3.3.3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提供方式 |
3.3.4 软交换在网络智能化中的应用 |
第四章 网络智能化改造方案 |
4.1 网络规模与方案选择 |
4.2 交换网改造方案 |
4.2.1 本地网现状 |
4.2.2 本地网改造方案 |
4.3 软交换和 SHLR网元设置方案 |
4.4 SHLR、软交换备份方案 |
4.4.1 SHLR备份方案 |
4.4.2 软交换备份方案 |
4.5 SHLR编码方案 |
4.6 信令网组网方案 |
4.7 承载网方案 |
4.8 支撑系统改造方案 |
第五章 网络智能化工程实施 |
5.1 实施步骤 |
5.2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索引 |
致谢 |
四、NEAX61∑综合业务交换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基于软交换的本地NGN的规划设计[D]. 张胜.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2]通信网交换机及客户资源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继红. 东北大学, 2009(S1)
- [3]吉林省交换网管话务及告警数据采集处理[D]. 郭拥军. 吉林大学, 2008(07)
- [4]本地电话交换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治龙. 吉林大学, 2008(11)
- [5]两种程控数字交换机割接的实现方法[J]. 魏杰. 电脑与电信, 2008(01)
- [6]辽宁网通联机采集综合预处理系统的研究[D]. 邴静. 吉林大学, 2006(05)
- [7]BOSS框架下电话交换网络网管系统的优化[D]. 孙路璐.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1)
- [8]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中话务统计分析子系统的实现[D]. 丁朝晖.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9]周口市交换机集中监控系统设计[D]. 任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2)
- [10]PSTN网络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实现[D]. 孔亚青.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