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矫直全接触辊辊形曲线参数方程

钢管矫直全接触辊辊形曲线参数方程

一、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余道良[1](1977)在《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文中认为 无缝钢管在出厂之前,要在矫直机上矫正钢管的弯曲度和椭圆度.过去,矫直机上矫直用的辊子辊形曲面多数是按单叶双曲面设计的.但是,双曲面不是理想的辊形曲面,因为这种辊子在工作中和钢管的接触情况不好,接触长度最多不超过辊子全长的20%. 理想的辊子应该是辊子的全长都和钢管接触.关于理想辊子的辊形已有专文讨论.这里介绍一个计算理想辊形的新方法——辊形曲线参数方程,可以把计算大为简化,不需

梅小强[2](2013)在《大直径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钢铁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棒材在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及运输过程中,往往产生多方位弯曲的缺陷,不能达到使用要求。为了获得满足要求的产品,棒材需要在矫直机上进行矫直。二辊矫直作为一种精整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矫直质量,也解决了工件两端在一般矫直机上不能矫直的难题。二辊矫直机矫直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辊形的合理与否。目前,对于辊形曲线的研究已经作了很多工作,但国内在矫直大直径棒材方面还存在困难,矫直设备都需要进口,因此对大直径棒材矫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棒材的弹塑性弯曲理论出发,分析二辊矫直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已有几种辊形的理论分析,设计出三曲率单向反弯辊形曲线。在设计辊形时,遵循“先统一,后矫直”的思想,分别计算出每段辊子的反弯曲率,利用空间向量法得到一套辊形计算方法。运用Matlab软件编程,绘出各段辊形曲线,研发出矫直范围为φ250mmφ300mm的矫直辊。建立棒材矫直过程的三维模型,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所设计的矫直辊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矫直过程中应力场、应变场及矫后残余应力分布等参数的变化,验证所设计辊形的合理性与通用性,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王云[3](2013)在《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汽车、航空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整个钢铁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棒材质量和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矫直是在制造和生产棒材时非常重要而且很关键的一道工序,相比较多辊矫直,二辊矫直具有结构简单、矫直精度高、造价低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现在矫直机和辊形设计远远落后于现场生产要求,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没有明确的指导,辊形的关键技术还都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更换辊子只能依靠高价进口,这大大加大了国内的生产成本。因此发展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式二辊矫直机,可以明显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矫直质量,二辊矫直理论及矫直机技术的发展,对国内的钢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二辊矫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矫直过程中棒材与上下矫直辊和导板的主要接触区域,并得出了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导板支撑力在矫直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不同矫直时刻的棒材的应力应变情况。最后通过分析棒材中心节点的坐标分布情况得出了棒材平直度。通过与实际生产情况作对比,发现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针对实际矫直过程中工艺参数没有明确理论指导,且矫直辊、导板等在矫直过程中磨损严重等问题,基于上述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矫直力、导板支撑力、成品棒材残余应力、最大挠度和塑性层深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综合上面各个因素的影响给出合理的工艺参数,使其既能达到生产要求,又能降低能耗,减少矫直辊及导板的磨损。辊形的研究主要是从棒材的弹塑性弯曲理论入手,分析了各种曲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棒材的残余曲率在矫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单曲率辊形可以达到矫直的目的。通过现有的辊形方法设计出相应辊形,发现并不能达到矫直效果,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矫直后的棒材的塑性变形及平直度,不断调整弯曲曲率,并不断通过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直到矫直后工件的平直度达到要求。设计出的辊形与刚引进的矫直机的辊形进行对比,基本一致,通过自己加工生产矫直辊,可避免依赖进口的情况,大大降低更换辊子的成本。同时该辊形的设计过程可为今后的辊形设计提供参考。随着对出厂棒材质量要求的提高,矫后棒材的残余应力情况也开始受到客户的关注,本文采用盲孔法对矫直后的棒材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测试,并与相应的有限元模拟的结果做了对比,二者结果相近。总之,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与实际相符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该模型优化了现有的矫直机的工艺参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能耗,减少磨损。而通过新的辊形设计过程设计出了与实际相符的辊形,解决了辊子需要进口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更换矫直辊的成本,该设计方法可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刘志亮[4](2009)在《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变形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钢材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轧后精整是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工序,棒材在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以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多方位弯曲的缺陷。为了消除弯曲,获得平直成品,棒材需要在矫直机上进行矫直。二辊矫直具有精度高、质量好的特点,它作为一种精整技术,始终在矫直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国内外对于二辊矫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辊型曲线设计上,对二辊矫直的矫直精度和变形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二辊矫直过程中复杂的辊型设计和各种场变量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圆材弹塑性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二辊矫直过程变形机理,分析各种曲率之间的关系。提出曲率比的概念并分析曲率比与外力矩的关系及弯曲程度沿纵轴的分布规律,建立曲率方程式从而计算棒材的矫直精度。设计了典型产品的新型辊型曲线。设计了六段式反弯曲率、三段式反弯曲率、单值反弯曲率和双曲线的矫直辊辊型曲线。通过对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矫直精度和斜角的研究,提出二辊矫直机精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计算六段式反弯曲率、三段式反弯曲率、单值反弯曲率和修正的双曲线矫直辊辊型曲线的矫直精度,对矫直精度的理论值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对矫直辊辊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建立矫直辊体积计算的模型,给出了矫直辊的弯曲和接触变形的计算模型,给出了矫直精度和矫直变形能计算模型,分别以矫直辊体积和变形最小为多目标函数和以矫直辊体积和矫直精度为多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对矫直辊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出矫直辊中径和与相配合的来料直径。同时绘制最优化解及性能跟踪等曲线,对所计算的数值与引进设备的实际矫直辊直径进行比较。建立圆棒材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二辊矫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棒材在矫直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过程;并分析了矫直后棒材内的残余应力分布状况;分析了特定点应力、应变以及位移在整个矫直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对各种辊型的矫直辊矫直过程模拟结果进行矫直精度比较。计算了矫直力和矫直功率,对矫直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和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所计算的数值与实际比较接近,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李艳辉[5](2008)在《斜辊钢管矫直过程数值模拟及残余应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管矫直是钢管精整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经过轧制、焊接和热处理后,钢管存在轴线方向弯曲和横截面椭圆度的缺陷。在钢管精整过程中,一般采用斜辊矫直机来消除这些缺陷,本文从分析2-2-2型斜辊钢管矫正机矫正过程入手,基于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Φ88mm×2500mm 45#钢的钢管冷矫直的数值模型,根据辊形理论,计算了矫直辊辊形曲线,建立了矫直辊三维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钢管在矫直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过程和矫直后钢管的平直度以及钢管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冷矫直的钢管存在很大的残余应力,钢管轴向残余应力分布很不均匀,钢管内表面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外表面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钢管壁厚的中间部位残余应力较小。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我们对钢管矫直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合理选择矫直压弯量和压扁量是降低钢管残余应力提高钢管质量的重要措施。

陈磊[6](2010)在《管材二辊矫直过程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随着机械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钢材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管材在制造、加工以及运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各种弯曲的缺陷。钢管精整是解决钢管各种缺陷的重要步骤,而钢管矫直是钢管精整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二辊矫直具有精度高、质量好的特点,它作为一种精整技术,始终在矫直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外对于二辊矫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矫直辊辊形曲线设计以及棒材的矫直过程上,对管材二辊矫直的变形过程研究不够。因此对管材二辊矫直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管材的弹塑性弯曲理论出发,分析二辊矫直的工作原理,总结前人对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设计理论方法,利用理论公式根据具体实例用Matlab求解六曲率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绘制了相应的辊型图。基于有限元MARC平台,根据具体实例建立了管材二辊矫直的三维弹塑性模型,并对其矫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管材在矫直过程中各种参量的变化。对比分析管材在双曲线辊型和六曲率辊型下的矫直过程,验证了六曲率辊型对于管材矫直具有良好的矫直效果。分析了矫直速度、压下量和辊子倾角对管材矫直质量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陈惠波[7](1976)在《管(棒)材矫正机辊形曲线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文中研究表明 管(棒)材是圆截面的,管(棒)材矫正机是用于矫正圆截面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合金的管材、棒材。 热轧生产的管(棒)材冷却之后,以及冷拔、冷轧生产的管(棒)材热处理之后,都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度和椭圆度。国防、石油、化工、地质、机械等工业部门使用的管(棒)材要求又直、又圆,因此各个部门都广泛地应用矫正机来矫正管(棒)材。钢管、有色金属管、以及质量要求高的棒材一般用斜辊矫正机来实现矫直、矫圆。

马香峰[8](1980)在《管棒材矫直机辊形曲面的理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管棒材矫直机的辊形研究中都假定矫直过程中管棒材是理想圆柱体。但实际情况管棒都是弯曲的。本文自等距曲面的观点出发,既研究了管棒呈直状态下的辊形曲面,也研究了呈弯曲状态时与之线接触的辊形曲面,导出了两者的统一公式,这样就为多辊钢管矫直机和二辊棒材矫直机的辊形设计提出了统一的计算方法。

郑祥臣[9](2010)在《管、棒材矫直机矫直辊辊形及其工艺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以及高科技领域对高精度圆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圆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及加热冷却不均匀,或运输堆放等原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弯曲和歪扭,影响了管、棒材的使用,这样就需要在生产中通过矫直来消除这些缺陷。当前矫直机辊形理论复杂,计算过程繁琐,辊形设计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大部分矫直辊辊形均是在徒手设计、使用矫直理论经验公式情况下得到的。本文首先研究了管、棒材的矫直基础理论,建立了薄壁管材矫直的理论数学模型,明确区分了薄壁管材矫直和厚壁管材矫直的矫直方法,运用MATLAB绘制了精确的函数曲线;其次以圆材矫直理论模型和反弯弹复理论为基础,利用VB开发了精确计算矫直精度的应用程序,为矫直辊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计算出圆材的反弯曲率比;然后由得到的反弯曲率比,并利用SolidWorks API函数和Visual Basic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斜辊矫直机矫直辊多种辊形的CAD系统;最后经过对辊形曲线的对比分析了辊子斜角和辊缝值等在矫直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在修正了矫直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的二次开发界面简单实用,即使非专业人员都可以操作使用;提高了辊形的计算精度,证明了以往辊形设计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为以后的辊形设计开辟了新路;改变了以往只是定性分析辊子斜角和辊缝值的历史,可以实现精确计算辊子斜角和辊缝值,不仅减少了调试机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调高了矫直质量。

许磊[10](2014)在《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安装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主要产业,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钢铁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序,棒材在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往往存在多方位的弯曲缺陷。为了消除弯曲缺陷和改善棒材的机械性能,棒材需要在矫直机上进行矫直。二辊矫直机在矫直圆材有其独特的优点,能矫直棒材的两端,并且矫直精度高,质量好。随着矫直设备成本的增加,如何提高矫直设备的通用性,使同一台矫直机能够矫直不同规格的钢材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二辊矫直机的辊型曲线是按一定的棒材的直径和安装角的大小确定的。当所矫直棒材的直径发生改变时,棒材与矫直辊的接触情况就会发生改变。这会影响棒材的矫直效果,一般可以采用调整安装角大小的方法来改善棒材与矫直辊的接触情况,提高棒材的矫直质量。本论文以圆材的弹塑性弯曲理论为基础,利用向量解析法计算出辊型。在计算辊型时,棒材的直径和安装角的值是一定的。在假设全接触的前提下,计算了接触线的长度。当棒材的直径改变时,用拉格朗日数乘法,取棒材与矫直辊空间接触点坐标的平均差值的最小值,来推导安装角的调角原则。建立了棒材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用LS-DYNA软件动态模拟了二辊矫直机的矫直过程。当棒材的直径变大时,调整矫直辊的安装角,模拟了棒材的矫直过程以验证安装角调整的合理性与不足。得到棒材矫直过程中的应变场、应力场的变化特点;分析了棒材在矫直后的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状况和矫直精度。研究安装角对矫直质量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二辊矫直机的安装角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论文提纲范文)

(2)大直径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辊矫直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二辊矫直机简介
        1.2.2 国外二辊矫直技术发展及现状
        1.2.3 国内二辊矫直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国内外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的发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棒材二辊矫直弹塑性弯曲理论
    2.1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应力
    2.2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曲率
    2.3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弯矩
    2.4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能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设计
    3.1 二辊矫直机工作原理
    3.2 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
    3.3 三曲率辊形数学模型及实例计算
        3.3.1 三曲率辊形数学模型
        3.3.2 三曲率辊形实例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棒材二辊矫直机矫直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定
        4.2.1 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4.2.2 棒材矫直模型的建立
        4.2.3 定义材料参数
        4.2.4 划分网格
        4.2.5 接触的定义
        4.2.6 施加约束和初始条件
        4.2.7 求解和控制
        4.2.8 后处理
    4.3 模拟过程及分析
        4.3.1 棒材矫直的接触模型
        4.3.2 棒材咬入阶段的有限元云图及分析
        4.3.3 棒材稳定矫直阶段的有限元云图及分析
    4.4 矫直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析
        4.4.1 矫直过程中棒材最大、最小应力应变
        4.4.2 棒材残余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结论
    5.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二辊矫直设备发展现状
        1.2.1 国外二辊矫直设备发展现状
        1.2.2 国内二辊矫直设备发展现状
    1.3 二辊矫直辊形研究现状
        1.3.1 国外辊形研究现状
        1.3.2 国内辊形研究现状
    1.4 二辊矫直过程及工艺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棒材二辊矫直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2.2.1 变形梯度与应变
        2.2.2 速度梯度与应变率
        2.2.3 基于增量理论的塑性应变及应力计算
        2.2.4 应力率描述
        2.2.5 有限单元离散
        2.2.6 显示算法求解
    2.3 基于 ABAQUS 建立二辊矫直有限元模型
        2.3.1 ABAQUS 有限元软件简介
        2.3.2 二辊矫直机介绍
        2.3.3 几何模型
        2.3.4 材料模型
        2.3.5 单元选择
        2.3.6 网格划分
        2.3.7 接触设置
        2.3.8 边界条件
        2.3.9 变量输出及建立分析任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分析
    3.1 引言
    3.2 接触区域分析
        3.2.1 棒材与矫直辊主要接触区域分析
        3.2.2 棒材与导板主要接触区域分析
    3.3 矫直力分析
        3.3.1 矫直力理论计算
        3.3.2 矫直力有限元计算结果
    3.4 导板支撑力分析
    3.5 应力分析
    3.6 应变分析
    3.7 平直度分析
    3.8 现场矫直情况
        3.8.1 实际磨损情况
        3.8.2 矫直后棒材直线度测量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工艺参数研究
    4.1 引言
    4.2 辊缝工艺参数研究
        4.2.1 辊缝对矫直力影响分析
        4.2.2 辊缝对导板支撑力影响分析
        4.2.3 辊缝对残余应力影响分析
        4.2.4 辊缝对塑性变形层深度影响分析
        4.2.5 辊缝对矫直后平直度影响分析
    4.3 导板间距工艺参数研究
        4.3.1 导板间距对矫直力影响分析
        4.3.2 导板间距对导板支撑力影响分析
        4.3.3 导板间距对残余应力影响分析
        4.3.4 导板间距对塑性变形层深度影响分析
        4.3.5 导板间距对矫直后平直度影响分析
    4.4 矫直辊倾角研究
        4.4.1 凹辊倾角对其有效辊形的影响
        4.4.2 凸辊倾角对其有效辊形的影响
        4.4.3 凹辊倾角与辊缝的联合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凹辊辊形设计
    5.1 引言
    5.2 棒材弹塑性弯曲分析
        5.2.1 弯曲与应力
        5.2.2 弯曲与变形
        5.2.3 弯曲与弯矩
    5.3 矫直过程中残余曲率变化分析
    5.4 典型辊形设计过程
        5.4.1 单圆弧辊形设计
        5.4.2 三段式圆弧辊形设计
        5.4.3 辊形设计结果分析
    5.5 新的辊形设计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辊矫直后棒材表面残余应力测试
    6.1 引言
    6.2 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
    6.3 盲孔法测试残余应力实验
        6.3.1 实验仪器及试件
        6.3.2 实验过程
    6.4 测试结果及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变形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辊矫直机简介
        1.1.1 国外二辊矫直技术研究
        1.1.2 国内二辊矫直技术研究
        1.1.3 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的发展
        1.1.4 二辊矫直变形过程的研究背景
    1.2 优化方法的研究发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棒材二辊矫直的弹塑性弯曲分析
    2.1 弯曲变形与曲率
    2.2 弯曲变形与弯矩
    2.3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能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辊矫直机辊型设计
    3.1 引言
    3.2 二辊矫直机工作原理
    3.3 二辊矫直机的反弯曲线与辊型曲线
        3.3.1 二辊矫直机的反弯曲线
        3.3.2 二辊矫直机的辊型曲线
        3.3.3 二辊矫直机结构参数设计
    3.4 典型辊型曲线设计
        3.4.1 六段式辊型设计
        3.4.2 三段式辊型设计
        3.4.3 一段式辊型设计
        3.4.4 双曲线辊型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辊矫直机矫直精度计算
    4.1 矫直精度的计算
    4.2 典型辊型曲线的矫直精度计算
        4.2.1 六段反弯曲率矫直精度计算
        4.2.2 三段反弯曲率矫直精度计算
        4.2.3 一段反弯曲率矫直精度计算
        4.2.4 双曲线辊型矫直精度计算
    4.3 矫直精度的理论与实验分析
    4.4 倾斜角度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
    5.3 基于MATLAB 遗传工具箱的优化方法
    5.4 二辊矫直机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
        5.4.1 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5.4.2 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
        5.4.3 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
    5.5 辊径多目标优化设计实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辊矫直机矫直过程有限元模拟
    6.1 引言
    6.2 二辊矫直过程模拟
    6.3 有限元模拟结果
    6.4 矫直力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斜辊钢管矫直过程数值模拟及残余应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钢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1.2 钢管生产工艺及设备
        1.1.3 钢管矫直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1.3 课题研究内容以及试验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试验方法及设备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矫直原理与设备
    2.1 矫直原理
        2.1.1 弯曲矫直分析
        2.1.2 压扁矫直分析
        2.1.3 螺旋接触带
    2.2 矫直机类型
        2.2.1 压力矫直机
        2.2.2 递减反弯式多辊矫直机
        2.2.3 斜辊式矫直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3.1 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3.2 常用有限元方法
    3.3 大变形弹塑性本构方程
    3.4 材料非线性分析
    3.5 几何非线性分析
    3.6 接触非线性分析
        3.6.1 接触界面算法的选择
        3.6.2 接触区域的判断及接触点的处理
        3.6.3 摩擦问题的处理及摩擦力的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管矫直有限元模型
    4.1 假设条件
    4.2 矫直辊模型
        4.2.1 辊形的设计思想
        4.2.2 基准管材直径的选择
        4.2.3 矫直辊倾角的选择
        4.2.4 六辊矫直机辊形介绍
        4.2.5 六辊矫直机辊系的配置
    4.3 钢管模型
        4.3.1 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4.3.2 材料性能参数
        4.3.3 网格的划分
    4.4 约束、载荷、初始条件和接触的处理
        4.4.1 约束的处理
        4.4.2 载荷和初始条件的处理
        4.4.3 接触问题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管矫直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
    5.1 平直度分析
    5.2 残余应力分析
        5.2.1 轴向残余应力
        5.2.2 环向残余应力
        5.2.3 应力应变变化过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管材二辊矫直过程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辊矫直技术发展概述
    1.3 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的发展
    1.4 管材矫直机的类型
    1.5 二辊矫直机工作原理简介
    1.6 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本文选题的意义
        1.6.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管材矫直的弹塑性弯曲分析
    2.1 弯曲变形与应力
    2.2 弯曲变形与曲率
    2.3 弯曲变形与弯矩
    2.4 管材的弯曲变形和能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材二辊矫直的辊型设计
    3.1 引言
    3.2 二辊矫直机的反弯曲线与辊型曲线
        3.2.1 二辊矫直机的反弯曲线
        3.2.2 二辊矫直机的辊型曲线
    3.3 二辊矫直机矫直辊结构参数设计
    3.4 六段式反弯曲率辊型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材二辊矫直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各参数的设定
        4.2.1 建立管材及矫直辊模型
        4.2.2 定义材料属性
        4.2.3 定义接触体及接触表
        4.2.4 定义载荷工况
        4.2.5 定义作业参数
    4.3 模拟过程分析
        4.3.1 管材矫直的接触模型
        4.3.2 管材咬入阶段分析
        4.3.3 管材稳定矫直阶段分析
        4.3.4 管材矫直完成分析
    4.4 矫直效果分析
        4.4.1 辊型对矫直效果的影响
        4.4.2 矫直速度对矫直效果的影响
        4.4.3 压下量对矫直效果的影响
        4.4.4 辊子倾角对矫直效果的影响
    4.5 管材二辊矫直的失稳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管、棒材矫直机矫直辊辊形及其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趋势及展望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矫直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矫直机辊形计算基本原理
    2.1 矫直过程理论假设
    2.2 矫直过程解析
        2.2.1 矫直曲率变化分析
        2.2.2 矫直变形分析
        2.2.3 反弯半径与塑性变形深度的内在联系
    2.3 管棒材弯矩比计算
        2.3.1 棒材弯矩、原始曲率与反弯曲率关系
        2.3.2 管材(ζ<a)弯矩、原始曲率与反弯曲率关系
        2.3.3 管材(ζ≥a)弯矩、原始曲率与反弯曲率关系
第3章 利用VB对反弯弹复过程参数化
    3.0 参数化的意义和选择开发语言
    3.1 矫直过程分析
    3.2 反弯弹复过程理论基础
    3.3 棒材反弯弹复过程
    3.4 薄壁管材(ζ≥a)反弯弹复过程
    3.5 厚壁管材(ζ<a)反弯弹复过程
第4章 辊形设计及辊形参数化
    4.1 以往的辊形设计方法
        4.1.1 子午线作图法—椭圆移动法
        4.1.2 空间矢量方程计算法
    4.2 单曲率反弯辊形矫直精度的计算
        4.2.1 棒材反弯曲率设计
        4.2.2 厚壁管材(ζ<a)反弯曲率设计
        4.2.3 薄壁管材(ζ≥a)反弯曲率设计
    4.3 单曲率反弯辊形的设计
        4.3.1 圆材反弯半径的计算
        4.3.2 凸凹辊模型的设计
    4.4 单曲率反弯辊形与空间矢量方法作图的比较
    4.5 单曲率反弯辊形的参数化设计
        4.5.1 SolidWorks开发方法简介
        4.5.2 SldWorks对象
        4.5.3 矫直辊形应用软件开发平台
        4.5.4 运用VB基于尺寸驱动参数化的产品结构设计系统
第5章 辊子调角、辊缝值分析
    5.1 现在对辊子调角的认识
    5.2 用实例分析说明辊子斜角的调整方向
    5.3 凸凹辊辊腰直径的设计原则
    5.4 基本辊形设计原则
    5.5 辊缝的调节原理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安装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矫直机发展简介
        1.2.1 国外矫直机发展简介
        1.2.2 国内矫直机发展简介
    1.3 二辊矫直机的简介
    1.4 影响二辊矫直机矫直质量的因素
        1.4.1 矫直速度对矫直质量的影响
        1.4.2 压下量对矫直质量的影响
        1.4.3 安装角对矫直质量的影响
    1.5 矫直技术提高的方面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6.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矫直的基本理论
    2.1 矫直的基本概念
    2.2 弹塑性弯曲的基本理论
    2.3 棒材的弹塑性弯曲的几何与力学特性
        2.3.1 弯曲变形与应力
        2.3.2 弯曲变形与曲率
        2.3.3 弯曲变形与力矩
        2.3.4 弯曲变形与能耗
        2.3.5 曲率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辊型曲线的计算及安装角的调整
    3.1 矫直机辊型曲线的概述
    3.2 二辊矫直机的反弯曲线
    3.3 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的计算
    3.4 二辊矫直机安装角的调整
        3.4.1 对安装角调整的认识
        3.4.2 棒材与凹辊接触线的计算及安装角的调整
        3.4.3 棒材与凸辊接触线的计算及安装角的调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辊矫直结果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二辊矫直机模型的简化
        4.2.2 材料类型的选择
        4.2.3 单元类型的选择
        4.2.4 网格的划分
        4.2.5 创建 PART 及定义接触
        4.2.6 定义载荷约束和初始条件
        4.2.7 求解控制
        4.2.8 后处理
    4.3 棒材模拟结果分析方法的确定
    4.4 棒材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管矫直全接触辊子辊形曲线参数方程[J]. 余道良.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7(04)
  • [2]大直径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的研究[D]. 梅小强. 太原科技大学, 2013(08)
  • [3]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及关键技术研究[D]. 王云. 燕山大学, 2013(08)
  • [4]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变形机理研究[D]. 刘志亮. 燕山大学, 2009(07)
  • [5]斜辊钢管矫直过程数值模拟及残余应力的研究[D]. 李艳辉. 辽宁科技大学, 2008(09)
  • [6]管材二辊矫直过程有限元分析[D]. 陈磊. 燕山大学, 2010(02)
  • [7]管(棒)材矫正机辊形曲线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J]. 陈惠波. 应用数学学报, 1976(02)
  • [8]管棒材矫直机辊形曲面的理论分析[J]. 马香峰. 重型机械, 1980(01)
  • [9]管、棒材矫直机矫直辊辊形及其工艺参数研究[D]. 郑祥臣. 东北大学, 2010(04)
  • [10]棒材二辊矫直机辊型及安装角的研究[D]. 许磊. 燕山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钢管矫直全接触辊辊形曲线参数方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