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法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法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再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毅[1](2022)在《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人本思想在马克思人学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整体性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把握其关于人的本质论思想和价值论目标的有机统一以及科学性、人文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人本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于:首先,马克思人本思想对培养人正确的公民意识、塑造人完善的个人人格、保障人拥有一定的权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当代中国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突显人应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提出了思想路径;其次,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优越性,是马克思人本思想重要实践价值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正在积极实践马克思人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同当代中国人的本质实践与要求以及社会发展与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姬艳涛[2](2021)在《党史视角下“枫桥经验”生成的逻辑理路》文中认为"枫桥经验"是由基层干部群众所创造发明的,但却能够成为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面旗帜。基于党史的视角,"枫桥经验"是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中层承接——高层倡导的反复交互中所形成的。这一过程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典型树立政治治理方式的制度建构逻辑,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工具逻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逆向政治参与的实践方法逻辑。据此,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枫桥经验"生成延续的核心和关键,不仅为"枫桥经验"的形成注入了特有的政治品格、价值内核和精神元素,并在制度——价值——实践三重逻辑的融合嵌入中为"枫桥经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方法论支撑。

王浦劬,臧雷振[3](2021)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探讨——兼论中国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文中提出中国社会科学在向西方"取经"到本土化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本土化研究成果的供需矛盾,也经历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世纪争辩。本文在系统归纳、阐述并回答社会科学研究中"何为本土化""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辨析研究对象或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本土化、研究目的本土化、研究价值本土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认为本土化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路径,但并非唯一路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应摒弃西方中心取向,建构中国特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并实现中国政治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谭苑苑[4](2021)在《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探索》文中指出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探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三大科学方法论构成为研究视角,对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展开探讨:一是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二是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三是习近平遵循实践认识论的探索路径。

侯为民[5](2021)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再认识与再建构》文中研究表明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包含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内涵:一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物质富裕,二是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基础上的成果共享。我国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认识和实现路径的探索有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从偏重平均分配到公平和效率有机结合,再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渐进性。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既要更快发展生产力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又要更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及贫富差距、更好推动共享发展,建立与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相关的评价体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完善所有制结构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高质量发展健全促进公平分配的政策和措施。

谢超[6](2021)在《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对一个新范式的形成脉络的考察》文中认为剩余价值理论能否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乎后者实现学理化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卓炯就系统性地探索了剩余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问题。他认为,剩余价值范畴具有二重性,即一般性和特殊性,作为一般性的剩余价值范畴可以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卓炯的观点类似的还有蒋学模、程恩富等人。在批判继承了卓炯等人观点的基础上,孟捷进一步推进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社会剩余价值生产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解释了生产力进步与剩余价值增长互为前提的关系,具有理论参照系的意义。此外,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关于中国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估算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代表了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范式",该范式更完整、系统地将《资本论》的原理与规律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解释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经济作用。

卢国琪[7](2021)在《论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说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党)执政基础问题、共产党(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共产党执政目标(奋斗目标)问题的再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再认识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再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遵循"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的深化就是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要充分认识社会基本矛盾不会变化而社会主要矛盾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

曹普[8](2021)在《1978—20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深化和新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取得的最具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成果之一。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孕育、确立和不断深化的过程,考察这个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认识,科学把握和研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演进成长的历史逻辑、内在机理及趋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庆栋,祁文辉[9](2021)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框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市场经济的长期思考和理论总结,汇成了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鲜明特色和脉络走向,对深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旨有重大意义。其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跃升,其内容具有"注重实践研究的‘当前性’,强调理论发展的‘原创性’"等三大思维特色,其中渗透的"经济与政治内在统一的融合论",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界亟需超越"内容解读",下沉"研究范式",强化学理性研究,从方法论、政府与市场关系论、集体经济等六个方面搭建相关研究框架。

俞良早[10](2021)在《评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于马克思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有人认定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但他们的论述过程以及论据不足以支持他们提出的观点。有人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意见,但论述过程也有不妥之处。笔者以为,当前要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发掘下述宝贵思想:东方社会发展不必照搬西欧的途径;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东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国家必须给农民经济以正常的发展条件;东西方社会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再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整体性分析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
    第一,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
    第二,塑造完善的个人人格。
    第三,保障人民拥有权力。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建立和有效实践
结 语

(2)党史视角下“枫桥经验”生成的逻辑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典型树立:顶层倡导的制度逻辑
    (一)典型发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交互
    (二)典型塑造:政治标准与政策方针的符号化
    (三)典型推广:以点带面下的典型引领
二、以理服人:基层创新的价值逻辑
    (一)民主对话:在以理服人中劝服人
    (二)情理融合:在以理服人中感化人
    (三)理利相济:在以理服人中服务人
三、调查研究:中层推动的实践逻辑
    (一)经验调查:蹲点式方法的应用
    (二)经验研究:典型认识论的展开
    (三)经验检验:群众路线的践行
四、结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枫桥经验”的生成延续

(3)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探讨——兼论中国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洋务运动时期至1918年)
    (二)第二阶段(1919年至新中国成立前)
    (三)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四)第四阶段(1979—2000年)
    (五)第五阶段(2001年至今)
三、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主要诉求
    (一)关于本土化内涵的不同确定
        1. 本土化是使外来社会科学适应本土实践和发展需要。
        2. 本土化是使区域经验研究国际化,而不是使科学研究区域化。
        3. 本土化是科学辩证地处理本土学术与国外学术之间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对西方学术的彻底排斥和拒绝。
    (二)关于本土化的多重动因
        1.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
        2. 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3.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解除所面临的内外部互动的学术和文化压力的需求。
        4.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强化理论和文化自信的需求。
    (三)关于本土化的争论
        1. 特殊主义论与学术规范化的对立。
        2. 本土化动机与本质的质疑。
        3. 中国情境适用性的质疑。
        4. 方法论的逻辑矛盾的质疑。
四、从一般社会科学到政治学的本土化
    (一)政治学的特殊性
        1. 政治作为众人之事,在阶级社会中体现为阶级的统治,实质是阶级关系的政治反映。
        2. 政治学理论和知识的本土化,无疑有利于极大提升中国软实力。
    (二)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及本土化议题
    (三)本土化与国际化争论下的中国政治学
五、争议中的本土化及其发展
    (一)研究议题或对象的本质
    (二)研究方法的本质
    (三)研究目的的本质
    (四)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的辩证把握
六、结语

(4)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二、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一)习近平以比较法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体制
    (二)习近平以特殊性分析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习近平遵循实践认识论的探索路径

(5)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再认识与再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再认识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与内涵
    (二)作为社会生产目的范畴的共同富裕概念
    (三)作为社会生产结果范畴的共同富裕
二、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认识的深化
    (一)“同步富裕”与“先富带后富”的路径探索
    (二)共同富裕目标下“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再认识
    (三)新时代我国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再定位
三、探索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客观经济规律
    (一)客观分析共同富裕目标涉及的新要素
    (二)立足社会主义公有制推进共同富裕
    (三)注重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共富作用
    (四)在共同富裕目标中注入更多民生建设内涵
四、完善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功能
    (二)普遍提高劳动收入水平,促进初次分配格局合理化
    (三)建立长效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四)增强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五)实施积极消费政策,在更高水平上构建国内经济循环体系
    (六)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6)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对一个新范式的形成脉络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剩余价值范畴与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卓炯的相关观点及其评论
    (一)作为劳动过程的剩余价值范畴:卓炯的有关观点及相关争论
        1.经济范畴的二重性
        2.剩余价值范畴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壳的剥离
        3.对传统观点的批判以及“无偿占有价值”与“公共必要价值”的提出
        4.理论界围绕卓炯的相关观点的争论
    (二)卓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论述
    (三)对卓炯相关观点的评论
        1.对卓炯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的评论
        2.对卓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与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研究的评论
二、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理论研究
        1.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参照系
        2.“社会剩余价值生产失灵”及其克服
        3.其他观点
        4.对孟捷相关观点的评论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适用性:实证研究
三、对一个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脉络的总结

(7)论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再认识
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再认识
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再认识

(8)1978—20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深化和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孕育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化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贡献
    (一)地方工作期间的相关学术文章
    (二)地方工作期间的相关工作文稿
    (三)地方工作期间关于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后续影响
二、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注重实践研究的“当前性”,强调理论发展的“原创性”
    (二)注重整体思考,坚持将经济与政治有机融合
    (三)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影响因素
三、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市场经济观的基本命题和研究框架
    (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市场经济研究的方法论
    (二)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生产分工和发展农村副业的举措
    (三)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关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分工的思考
    (四)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于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关系的思考
    (五)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于经济运行的思考
    (六)习近平早期市场经济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联系与比较

(10)评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肯定马克思提出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观点
    (一)必须弄清楚跨越的“彼岸”
    (二)关于张奎良教授的论文
        1.《东方理论》有没有陷入“彼岸”认识的误区
        2.《东方理论》在论证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时,有没有将马克思视为一名主观主义者
        3.《东方理论》是否以马克思在理论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的普遍意义”的思想等同于马克思认为俄国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4.《东方理论》有没有将马克思的有关重要论述放在“世界历史”的大场景中去理解和认识
        5. 应该如何认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三)关于张凌云教授的论文
        1.“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有没有关联
        2.“跨越”理论有没有关于现实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思想和有没有关于现实社会主义“基本任务”的论述
二、关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跨越论”问题上的谨慎意见
三、对学术界就笔者研究成果的评论之回应
四、发掘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里的思想遗产
    (一)东方社会发展不必照搬西欧的途径
    (二)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三)东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
    (四)国家必须给农民经济以正常的发展条件
    (五)东西方社会在互相促进过程中实现发展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再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J]. 杨建毅. 甘肃社会科学, 2022(01)
  • [2]党史视角下“枫桥经验”生成的逻辑理路[J]. 姬艳涛.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1(06)
  • [3]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探讨——兼论中国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J]. 王浦劬,臧雷振. 行政论坛, 2021(06)
  • [4]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探索[J]. 谭苑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5]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再认识与再建构[J]. 侯为民. 改革与战略, 2021(11)
  • [6]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对一个新范式的形成脉络的考察[J]. 谢超.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06)
  • [7]论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再认识[J]. 卢国琪. 北京社会科学, 2021(11)
  • [8]1978—20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深化和新发展[J]. 曹普. 科学社会主义, 2021(05)
  •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论述的起源、发展与研究框架[J]. 马庆栋,祁文辉.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1(10)
  • [10]评学术界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J]. 俞良早.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标签:;  ;  ;  ;  ;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