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韩战强,银岭,马亚姣,孟燕飞[1](2021)在《饲养模式、新型饲料添加剂、猪舍温热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母猪的繁殖性能决定着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较多,文章就饲养模式、新型饲料添加剂、猪舍温热环境重要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进行了综述。母猪采取大群饲养模式,饲粮中添加新型饲料添加剂,创造舒适的温热环境条件可以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猪场母猪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猪场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参考。
辛海云,李宝红,孟繁明,王塑天,胡斌,李剑豪,杜宗亮[2](2021)在《定时输精技术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对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养殖需求逐渐增强。传统发情鉴定和配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和时间成本,且易导致母猪生产延误甚至被淘汰。母猪定时输精是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技术联合产生的一项创新技术,通过添加外源合成激素对母猪体内的生殖激素进行分泌调控,从而调节卵泡的发育状况,使大量母猪在特定时间内集中表现发情症状、排卵,并对母猪进行批量输精配种。该技术能降低查情依赖性、减少隐性发情而造成的生产损失、增加母猪年产胎次数和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有利于猪群"全进全出"和防疫消毒,减少疫病交叉感染。但定时输精技术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存在效果不稳定、胚胎数增加不明显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综述了母猪体内生殖激素的繁殖调控规律,针对不同生产阶段母猪开展定时输精技术的途径,分析各类激素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激素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定时输精技术方案、提高母猪繁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万遂如[3](2021)在《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为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母猪不孕、公猪不育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目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我国养猪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母猪生产性能低下、产仔数少,仔猪死淘率高,生长缓慢等,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养猪场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养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引发因素、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汪锋[4](2021)在《生猪养殖中影响猪繁殖性能疾病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猪繁殖性能低下主要表现为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母猪产死胎或者木乃伊胎。公猪表现为精液质量下降,性欲下降。造成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疾病因素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猪繁殖性能常见疾病的主要表现,同时提出了解决猪繁殖性能疾病的措施。
张成刚,王立红[5](2021)在《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文中指出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此病对母猪的生产和繁殖能力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养殖收益。本文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严格控制传染源、定期消毒并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均衡营养和防寒保暖、科学接种疫苗等防控措施,药物治疗以"抗病毒、防继发"为原则。
于淼[6](2021)在《甜叶菊渣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
褚婷婷[7](2021)在《亚麻油和鱼油对母猪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和粪菌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
古力米热·穆萨[8](2021)在《妊娠期多浪羊补喂过瘤胃精氨酸及羔羊早期补饲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雅欣,兰可心,张学炜,马墉,李宁,郑梓,梁世岳,张穹奥,穆淑琴,李千军,孙红梅,崔茂盛[9](2021)在《母猪二胎综合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猪生长性能和繁殖力的过度选育,母猪二胎综合征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已成为困扰我国养猪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科学的生产管理可以降低二胎综合征发生率,但不注重基因选育并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分析了母猪二胎综合征产生原因,并论述了生产管理与基因选育在降低母猪二胎综合征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防治母猪二胎综合征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沈学怀,张丹俊,赵瑞宏,潘孝成,尹磊,戴银,胡晓苗,周学利,侯宏艳[10](2021)在《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0头经产母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20%的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平均窝产弱仔率和仔猪腹泻率进行分析;在第0、15、30天测定2组母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在第15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测定微生物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增加(P>0.05),平均窝产弱仔率(P>0.05)和仔猪平均腹泻率(P<0.05)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在第15天和30天均升高(P<0.01);试验组血清丙二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在第15天和30天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组;饲喂复方发酵中药饲料可提高母猪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P>0.05),并且可显着提高克里斯滕森氏菌属R-7群、乳杆菌属、瘤胃菌科UCG-002、拟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密螺旋体属2、链球菌属、副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等菌群的丰度。综上所述,饲喂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
二、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饲养模式、新型饲料添加剂、猪舍温热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新型饲料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 猪舍温热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小结 |
(2)定时输精技术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体内生殖激素的繁殖调控规律 |
2 定时输精技术过程及常用激素 |
2.1 同步化卵泡发育 |
2.2 同步化排卵 |
2.3 同步化配种 |
3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 |
3.1 后备母猪定时输精技术 |
3.1.1 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建立 |
3.1.2 后备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及效果 |
3.2 经产母猪定时输精技术 |
4 定时输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
4.1 激素选择 |
4.1.1 激素组合 |
4.1.2 激素安全性 |
4.2 输精程序 |
4.2.1 输精时间 |
4.2.2 输精次数 |
4.2.3 公猪刺激和催产素 |
4.3 饲养管理 |
4.4 其他因素 |
5 展望 |
(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引发因素 |
1.1 传染性因素 |
1.1.1 病毒性因素 |
1.1.2 细菌性因素 |
1.1.3 寄生虫因素 |
1.2 非传染性因素 |
1.2.1 管理因素 |
1.2.2 营养因素 |
1.2.3 药物因素 |
1.2.4 热应激因素 |
1.2.5中毒因素 |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 |
2.1 病毒性疾病 |
2.1.1 猪蓝耳病(PRRS) |
2.1.2 猪瘟(CSF) |
2.1.3 猪伪狂犬病(PR) |
2.1.4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CV2) |
2.1.5 猪乙型脑炎(JE) |
2.1.6 猪流感(SI) |
2.2 细菌性疾病 |
2.2.1 猪链球菌病(SS) |
2.2.2 副猪嗜血杆菌病(HPS) |
2.2.3 猪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
2.2.4 衣原体病(Chlamydiosis) |
2.2.5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
2.2.6 附红细胞体病(Swine eperythrozoonosis) |
2.3 寄生虫病 |
2.3.1 弓形虫病 |
2.3.2 猪肾虫病(猪冠尾线虫病) |
2.3.3 猪毛滴虫病 |
2.3.4 日本分体吸虫病 |
3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 |
3.1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
3.1.1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
3.1.2 管理好饲养人员与物品 |
3.1.3 做好“四定”工作 |
3.1.4 给种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
3.2 确保种猪的营养水平 |
3.2.1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 |
3.2.2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
3.2.3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
3.3 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
3.4 着力控制好猪群中发生的病毒性疾病 |
3.5 保健预防,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
3.5.1 后备母猪保健预防方案 |
3.5.2 妊娠母猪的保健预防方案 |
3.5.3 哺乳母猪的保健预防方案 |
3.6 免疫接种,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
3.7 种猪群驱虫 |
3.8 重视疫病的监检测 |
3.9 建立健康的种猪群 |
(4)生猪养殖中影响猪繁殖性能疾病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 |
2 影响猪繁殖性能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 |
2.1 母猪子宫内膜炎 |
2.2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2.3 猪伪狂犬病 |
2.4 猪瘟 |
2.5猪细小病毒病 |
2.6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
3 影响猪繁殖性能疾病的解决方案 |
3.1 母猪子宫内膜炎 |
3.1.1预防措施 |
3.1.2治疗措施 |
3.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3.3 猪伪狂犬病 |
3.4 猪瘟 |
3.5 猪细小病毒病 |
3.6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
4 结语 |
(5)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特征 |
2 流行病学特点 |
2.1 传染源 |
2.2 易感动物 |
2.3 传播途径 |
2.4 发病季节 |
3 临床特征 |
4 防治措施 |
4.1 严格控制传染源 |
4.2 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
4.3 均衡营养,防寒保暖 |
4.4 科学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 |
4.5 药物治疗 |
5 结语 |
(9)母猪二胎综合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二胎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
2 母猪二胎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
2.1 后备母猪的选择 |
2.2 后备母猪与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
3 分子育种技术在种猪选育中的应用 |
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进展 |
3.2基因组选择(GS)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
4 结论与展望 |
(10)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母猪繁殖性能分析 |
1.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1.5 肠道微生物菌群测定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2.4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
2.5 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菌群丰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饲养模式、新型饲料添加剂、猪舍温热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韩战强,银岭,马亚姣,孟燕飞. 养猪, 2021(06)
- [2]定时输精技术在母猪繁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辛海云,李宝红,孟繁明,王塑天,胡斌,李剑豪,杜宗亮.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J]. 万遂如. 养猪, 2021(04)
- [4]生猪养殖中影响猪繁殖性能疾病的探讨[J]. 汪锋. 兽医导刊, 2021(13)
- [5]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J]. 张成刚,王立红. 养殖与饲料, 2021(07)
- [6]甜叶菊渣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于淼.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7]亚麻油和鱼油对母猪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和粪菌菌群结构的影响[D]. 褚婷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8]妊娠期多浪羊补喂过瘤胃精氨酸及羔羊早期补饲的试验研究[D]. 古力米热·穆萨.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9]母猪二胎综合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郭雅欣,兰可心,张学炜,马墉,李宁,郑梓,梁世岳,张穹奥,穆淑琴,李千军,孙红梅,崔茂盛. 中国畜牧杂志, 2021(S1)
- [10]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沈学怀,张丹俊,赵瑞宏,潘孝成,尹磊,戴银,胡晓苗,周学利,侯宏艳. 中国畜牧杂志, 2021(10)
标签: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