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血脉——白浪跌倒前后

冰城血脉——白浪跌倒前后

一、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论文文献综述)

张泉[1](2016)在《东北作家群中的内地作家和撤离作家——抗战时期东北流离作家群研究之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身在内地的东北作家失去了故乡家园。在东北沦陷区,一批批作家或自主或被动地出走,进入关内,形成流离作家群,也称东北作家群。作家流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法西斯文化统制、反抗殖民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文学是作家与环境即时互动的精神产品。文艺生产者的流离、语境的转换,必然导致文学的重组。本文主要梳理东北作家群中的内地作家和撤离作家两个群落。

吴璇[2](2016)在《革命行旅与文学书写:白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北作家群中的女作家白朗历经了坎坷曲折的革命人生:从日本殖民统治下伪满洲国时期的秘密文化抗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异乡流亡,再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精神洗礼,抗战胜利重返东北后经历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家国建设,直至因为卷入种种政治运动而受尽磨难,最终停止写作,白朗用自己一生传奇性的经历书写了一部时代作品,描摹出在大时代中沉浮的小人物的选择与坚守。于白朗来说,革命是她终其一生之志。对革命信念的追随是她在人生道路的分岔口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白朗始终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与革命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她的笔不仅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战斗的武器。可以说,白朗的文学创作是她革命生活的一种记录和反映。被裹挟在革命与时代洪流中的白朗的一生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普遍性。白朗一生与革命之间的纠缠,是中国革命与现代知识分子间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因此,将白朗的人生选择与信念坚守、革命行旅与书写历程呈现出来,就成为考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变幻中的道路选择与命运沉浮的一个印记。本文意在呈现白朗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并考察革命在白朗不同的人生阶段是如何与她的生命历程和文学书写相互交融,并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伪满洲国时期白朗在报纸副刊上的创作与编辑活动。重点关注以往研究中未涉及到的白朗的编辑工作,展现她作为副刊主编的风范。第二章围绕白朗在流亡时期的两类创作来展开。一类是基于白朗的“满洲”体验创作的抗日文学作品,另一类是以白朗的真实经历为基础创作的具有自叙传性质的散文和小说。这两类作品反映出白朗这一时期真实矛盾的情感世界。第三章关注在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白朗在延安初期时的经历与写作。这一时期白朗不仅身兼数职,在文学创作上也有过恣意书写的空间。第四章考察白朗在五十年代后历经的命运起伏,并重点关注白朗晚年复杂的心路历程,展现她至死不渝的革命情结,分析她革命情结的心态成因。最后的结语部分将白朗与同时期的女作家萧红、丁玲相比较,考察她们不同的人生抉择和现实命运,对白朗的革命人生和文学道路作再次的审视。本文从白朗不同阶段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原文入手,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白朗的生平资料、相关档案资料、原始文献资源,采用史料搜集与爬梳、文本细读、版本对比、采访相关当事人等研究方法,对白朗的革命行旅与文学书写作深入的研究。通过聚焦于白朗的个案研究,呈现一个现代女性知识分子革命人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对现有的白朗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吴璇[3](2015)在《“东北女作家中的拓荒者”:白朗在伪满洲国——以《大同报》《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白朗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她在伪满洲国建立初期由哈尔滨报坛步入文坛,是《大同报》副刊《夜哨》的主要撰稿者,也是《国际协报》副刊《文艺》、《国际公园》的主编。白朗在这两份报纸上的文学成就让同代乃至后继作家念念不忘,梁山丁曾将她与萧红并称为"东北女作家中的拓荒者"。本文集中关注白朗在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活动,首先呈现她在这一时期参加革命文艺运动的情况,这是她展开文学活动的背景;其次,依次分析白朗在《大同报》以及《国际协报》副刊上的文学创作和编辑活动,由此展现其作为"拓荒者"初登文坛时的全貌和独具个性的创作特色。透过白朗我们亦得以窥探到伪满洲国初期集结于报纸副刊上的抵抗文学的状貌。

苏丹[4](2012)在《1934年-1937年《国际协报》副刊思想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协报》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最有影响力的民办报纸,在近代东北报刊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副刊在东北沦为伪满洲国时期,关注民生百态,具有战斗精神。本文以1934—1937年的副刊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对内容和思想上的议题设置、表述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配合以新闻传播理论及历史学,在对相关资料收集、考证以及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国际协报》副刊思想内容上具有与日伪“同一化”新闻的对抗性,反映着当时东北民众对于日伪思想的普遍抵抗情绪和态度,这些信息对当今东北新闻史乃至抗日史都提供了参考。

金玉良[5](2001)在《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文中研究表明 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着日寇的入侵、东北三省的沦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存亡,激起无数热血青年、有识之士拿起刀枪与敌人撕杀,与侵略者奋战。白朗恰是这时运用文学的武器加入这战斗的行列。她的文学生涯开始于30年代的哈尔滨,她和萧红是“东北作

二、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2)革命行旅与文学书写:白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伪满洲国:革命与文学的起点 第一节
    走上革命与文学之路 第二节
    “反殖文学”创作:白朗与《大同报·夜哨》 第三节
    “东北第一女编辑”:白朗与《国际协报》 小结 第二章
    异乡流亡:家国书写与女性私语 第一节
    呐喊抗争:白朗的“满洲”体验 第二节
    革命与母职:白朗的两难选择 小结 第三章
    延安时期:被中断的天堂岁月 第一节
    延安革命知识分子的天堂岁月 第二节
    白朗在延安初期的恣意书写 第三节
    磨难的开端与命途的转折 小结 第四章
    重返东北:从政治巅峰到人生低谷 第一节
    蜕变:苦难与荣誉并存 第二节
    至死不渝的革命情结 小结 结语:白朗文学道路的再审视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白朗生平与作品年表 附录二
    《国际协报·文艺》目录 附录三
    《大同报·夜哨》目录(存目) 附录四
    金玉良访谈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1934年-1937年《国际协报》副刊思想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相关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和价值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协报》及其副刊概略
    第一节 《国际协报》的总体描述
        一、 《国际协报》简介
        二、 《国际协报》创办背景
    第二节 《国际协报》副刊的描述
        一、 关于报纸副刊
        二、 《国际协报》副刊介绍
第二章 《国际协报》副刊思想内容分析
    第一节 揭露日伪统治下吃人的社会
        一、 代表人物之妓女、女招待、歌女
        二、 代表人物之被鸦片侵蚀者
        三、 代表人物之胡匪
    第二节 百姓艰辛贫困的生活
        一、 乡村中农民的挣扎
        二、 城市中百姓的艰辛
    第三节 以战争描写传播反满抗日思想
        一、 副刊抗日思想文章主要撰稿人东北作家群简介
        二、 借助战争场面描写传播抗日思想
第三章 《国际协报》副刊的表达特点
    第一节 借助文体形式的特点传播民众心声
    第二节 用词特点沉郁、压抑
    第三节 利用版面技巧引发读者关注
第四章 《国际协报》副刊传播效果评价
    第一节 1934 年 1937 年《国际协报》发行量及其副刊广告量
    第二节 同时代人眼中较有影响力的报纸《国际协报》及其副刊
    第三节 具有较强互动性:促成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作家群中的内地作家和撤离作家——抗战时期东北流离作家群研究之一[J]. 张泉. 抗战文化研究, 2016(00)
  • [2]革命行旅与文学书写:白朗研究[D]. 吴璇.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2)
  • [3]“东北女作家中的拓荒者”:白朗在伪满洲国——以《大同报》《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为中心[J]. 吴璇.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6)
  • [4]1934年-1937年《国际协报》副刊思想内容研究[D]. 苏丹. 黑龙江大学, 2012(11)
  • [5]冰城热血——白朗在“沦陷前后”[J]. 金玉良. 传媒, 2001(01)

标签:;  ;  ;  ;  ;  

冰城血脉——白浪跌倒前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