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Intranet应用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星梅[1](2017)在《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即时通信问题分析》文中指出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提升,Intranet技术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其不仅仅能够实现对文本与数据的传输,同时对于音频、视频等文件的传输也是不在话下。目前,该项技术凭借着速率快、质量高以及适用性强等众多优势在我国的通信行业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应用于公路监控网络系统、生产车间的监控以及企业的数据网络等领域。Intranet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信息传输的质量,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良好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沟通,并为数据化、现代化的档案系统建立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有效体提升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企业机密的泄漏与流失,从而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较大的便利。总而言之,Intranet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数据的高效传递与通信质量的提升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本文也主要根据当下Intranet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该项技术相关概念、具体应用以及即时通信的实现手段等三大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计算机通信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为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杨祺,陈默[2](2010)在《论Intranet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从企业采用Intranet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企业Intranet应用的现状、企业Intranet的建立、Intranet的发展趋势。
卢庆菲[3](2009)在《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协议)和IPv4一样是工作在网络层的协议,它是TCP/IP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IPv6协议吸收了IPv4的优点并弥补了其不足,它具有地址空间巨大、支持地址自动配置即插即用等优点。目前,IPv6已成为NGI、NGN的核心技术。今后的Internet采用IPv6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Intranet是基于用TCP/IP技术构建的内联网,它可以实现Internet上的一切服务。当前的Intranet是基于IPv4协议的,这并不符合网络发展的趋势。IPv6协议的种种新特性,可以为企业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应尽快建设基于IPv6的企业网或对基于IPv4的企业网进行升级。本文主要研究了IPv4/ IPv6过渡阶段的网络互连问题、网络服务迁移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的总体方案。该方案采用层次结构设计与模块结构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自下而上将网络硬件架构、网络服务体系、网络互连体系、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开发平台、服务管理平台、用户接口平台七个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模块相互独立并且相辅相成,共同满足Intranet从IPv4到IPv6的过渡需求。研究Intranet IPv6集成过渡平台,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比较双协议栈、隧道、翻译三种典型的IPv4/IPv6过渡技术的工作机制及适用场合。详细论述了基于无状态地址映射的网络互连技术——IVI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应用IVI技术的Intranet IPv6网络互联方案。2.分析IPv4/ IPv6的服务迁移问题,提出网络集成服务体系的设计思想,给出框架模型,设计出支持IPv4/ IPv6用户访问的网络服务体系模型。本文采用开放源代码的Linux环境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每一种服务器单独构成一个服务模块,方便剪裁灵活搭配。3.分析了伪造源地址攻击的危害,将源地址验证纳入Intranet IPv6安全体系。应用逐跳选项扩展首部的新特性,设计出带有源地址验证选项的扩展首部,提出了一种新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案。4.分析IPv6网络中新的安全问题,针对现有IDS无法检测经过IPsec加密数据的入侵现象的问题,应用LDAP这一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设计出可以解决IPsec加密通信问题的IPv6 IDS模型。5.针对网络服务种类繁多,配置复杂,管理任务量大的问题,设计一款网络服务管理软件,管理多种服务器的配置。以DHCP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为例,实现了对三种服务器的监测管理功能。目前,并没有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在理论上、实施上的完整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IPv4/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的设计方案,并详细描述了它的特征、功能、服务、过渡和兼容机制。该平台研究IPv4/IPv6的过渡策略,提出了应用IVI技术的Intranet IPv6网络互连方案部署;研究服务迁移策略,提出网络集成服务体系的设计思想并设计出一款网络服务管理软件;研究网络安全策略,提出新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案和IPv6 IDS模型设计。该平台是IPv4/IPv6过渡的综合技术平台,为企业网向IPv6的过渡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适用于过渡阶段的企业网络,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秦宁宁[4](2009)在《Intranet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到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阶段。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我国推进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蔡黔鹰,杨燕萍[5](2008)在《企业管理采用Intranet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对Intranet技术的概念和优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应用Intranet的必要性,总结了企业利用Intranet的现状,最后分析出未来企业应用Intranet技术的发展趋势。
林朝爱[6](2007)在《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Intranet是采用了Internet相关技术建立的属于企业、组织机构自己的内部网,是Internet技术在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应用的延伸。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都构筑有自己的内部网络Intranet,这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企业、组织机构有许多不能公开的涉密、机密数据和信息,所以Intranet也面临着很高的安全风险。为保护Intranet内信息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则要根据Intranet的特点,整合网络安全技术,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目前国内外都对Intranet的安全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很多都是针对Intranet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而进行相关的研究以获取解决办法,也有的进行了一些Intranet的安全方案的研究。当然也有人通过改进现有的安全模型来应用于Intranet信息系统,但他们并没有针对当前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进行Intranet攻击的人员的攻击技能和水平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以及这也使得Intranet面临更严重的安全威胁的状况,提出能保证Intranet安全的体系结构模型。本文针对人们对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中存在的这个缺陷,根据Intranet的特点,分析了目前Intranet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安全需求,立足于现有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结合国际通用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构建规范IATF,应用其中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SSE过程方法论,来探讨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并根据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新形势下Intranet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一个有效、可用、安全的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体现了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并重、纵深防御和分层防护的思想,特别强调了人在Intranet安全中的核心作用。本文并为该安全模型设计、部署一个可行的方案,而后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实验来验证所提出的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鞠宁[7](2006)在《Intranet和Ex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组建计算机网络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已势在必行。化工是传统的行业,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化工企业面临全球一体化的竞争,许多化工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企业负担沉重,设备陈旧,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导致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化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化工企业纷纷利用IT技术(如在企业内部建立Intranet),这样不仅提供了及时的、大范围的低成本信息,并且提高了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化工企业内部网络做了分析,设计及功能的实现。本文第二章,对化工企业网进行系统规划,进行需求分析。对Web技术和数据库进行了分析。保证系统安全及系统集成方案。本文第三章,对化工企业网进行系统的技术研究,确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对php技术及瘦客户机技术作了详细介绍,PHP的力量在于它是跨平台的,可以运行在任何地方,如Linux, Win-dows95/ 98/ NT/ 2000/ XP,Solaris,HPUX以及UNIX。支持Apache和IIS等通用Web服务器用户更换平台时,不需要交换PHP代码。PHP具有强人的数据库支持功能。PHP直接为很多数据库提供连接,包括Oracle、Sybase、My SQL、SQL Server、Informix , dBase.Access等。凡是支持ODBC接口的数据库,PHP都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这些数据库操作都是PHP内部包括的,不需要其他附件介入,实际应用中,可得到比其他后台网页编程技术都要快的数据库访问性能。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系统;Citrix是世界领先的应用服务软件方案提供商,其倡导的"数字化独立"技术(Digital Independence),即通过任何网络连接,向任何形式的客户端设备发布任何应用的能力。Citrix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有:MultiWin一个在服务器上模拟本地应用程序处理的多用户层;多用户层上的ICA显示服务,ICA英文全称为Independent Computing Architecture,翻译为独立计算结构,这是当前运用较多的技术,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本文第四章,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上述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对核心部分的代码进行详细分析,用以说明系统目标的实现。本文的实例实现了网络购物,OA办公系
李培[8](2006)在《In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现代化工企业呈现出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一企业往往跨越不同的地区、国家,所生产、经营的产品也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化工企业纷纷利用IT技术(如在企业内部建立Intranet),这样不仅提供了及时的、大范围的低成本信息,并且提高了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化工企业网进行系统规划,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开发环境,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何保证系统安全及系统集成方案;对化工企业网进行系统的设计,设计网络环境,服务器的主机设计和系统平台的设计。本文还对ASP技术及瘦客户机技术作了详细介绍,ASP可以与HTML集成,后台与数据库连接,使用ASP所提供的组件对象,实现各种复杂功能,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系统;Citrix是世界领先的应用服务软件方案提供商,其倡导的“数字化独立”技术(Digital Independence),即通过任何网络连接,向任何形式的客户端设备发布任何应用的能力。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上述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对核心部分的代码进行详细分析,用以说明系统目标的实现。最后本文对化工企业网作了总结。上述研究表明,在化工企业内部实现Internet/Intranet,将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尹中华[9](2006)在《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各企业带来了许多管理手段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其自身的复杂性,这些各自为政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信息资源彼此分割,形成了众多分散的、异构的、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为了在已往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系统加以有效的整合和提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文提出了企业内部办公共用消息平台,将众多的B/S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就好像在使用同一个系统一样。通过消息平台,使用户之间能够及时沟通,从而提高了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费用,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旨在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办公费用。文中结合我国网络办公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从系统分析和软件开发的角度论述系统的设计模型和模块划分,着重提出消息平台的概念并加以实现,完成了用户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手机随时随地、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主动获取消息的功能,并且详细讨论了电子公文模块、网络会议模块、车辆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综合部管理模块、工作任务管理模块、系统公有模块的设计方法等内容,并对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安全性设计作了简要介绍与描述。 消息平台是本论文的核心,它的提出是对Intranet编程方式的一个重要革新,它使互联网络的工作方式由被动改为主动,使基于模块的编程方式变成基于消息的模式。这个共用的消息平台的技术,也可在其它软件和系统设计时方便的集成。因此,消息平台在软交换网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移动终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每个人持有一个移动终端,因此,个性化的服务将有很大的市场。
刘杨[10](2006)在《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表明Intranet是采用Internet的相关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网,是Internet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延伸。企业内部网由于保存有许多企业不公开的机密信息,因此面对了很高的安全风险。为保护企业内部网信息的机密性,维护信息的完整性,减少病毒感染,保护企业内部网设备,必须在整合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Intranet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现状,讨论了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并着重分析了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监测技术和加密技术;然后引入了国际通用的安全保障框架构建规范IATF,应用其中的ISSE过程方法论,结合网络设计经验,提出了一种从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系统层和数据层5个层次来保障Intranet网络安全机制实现的安全模型,为该安全模型设计了一个可行的部署方案。最后,使用OPNET仿真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 本文的创新点为应用国际通用的安全保障框架构建规范IATF中的ISSE过程方法论,建议了一种跨层Intranet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并将网络仿真引入ISSE过程中,使其作为ISSE过程安全性评估的工具之一。 全文共分为7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了Intranet网络安全的概况,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创新点。 第2章:介绍了Intranet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第3章:提出了一种网络安全模型。分析了如何利用现有的Intranet网络安全技术来构建一个健壮的网络安全体系。 第4章:分析了Intranet网络安全体系在Intranet内外网上部署的步骤、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5章:讨论了Intranet网络安全体系的管理及相应措施。 第6章:利用OPNET Modeler模拟了Intranet受到DoS攻击的过程,获得了网络负载情况和安全系统的工作效率等相关参数,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网络安全结构模型是可靠的。 第7章:总结及展望。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304018)资助。
二、我国Intranet应用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Intranet应用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即时通信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Intranet技术的相关概念 |
1.1 Intranet技术的定义 |
1.2 Intranet技术的主要特征 |
1.3 Intranet技术的通信形式 |
2 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即时通信应用 |
2.1 公路监控网络系统 |
2.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
2.3 工厂生产监控系统 |
3 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即时通信的具体措施 |
3.1 实时通信 |
3.2 建立专业的通信通道 |
3.3 避免信号冲突 |
4 结论 |
(2)论Intranet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采用Intranet的必要性 |
二、企业Intranet应用的现状 |
1、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主要由Web的 |
2、电子邮件 (E-mail) 已成为Intranet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能。 |
3、目录服务。 |
4、协同工作。 |
三、企业Intranet的建立 |
1、总体规划 |
1.1确定企业网的信息范围 |
1.2确定信息的来源和方式 |
1.3根据信息的不同, 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
2、体系结构 |
3、用户端计算平台和工具软件的选择 |
四、Intranet的发展趋势 |
五、结束语 |
(3)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1.5 本章总结 |
第2章 IPv6 协议综述 |
2.1 IPv6 协议的新特性 |
2.2 IPv6 首部 |
2.2.1 IPv6 基本首部 |
2.2.2 IPv6 扩展首部 |
2.3 IPv6 地址体系结构 |
2.3.1 IPv6 地址的表示 |
2.3.2 IPv6 地址的分类 |
2.3.3 EUI-64 地址 |
2.4 IPv6 协议安全机制——IPsec |
2.4.1 IPsec 认证(AH) |
2.4.2 IPsec 加密(ESP) |
2.4.3 IPsec 安全关联(SA) |
2.5 本章总结 |
第3章 Intranet IPv6 网络集成过渡平台——总体设计 |
3.1 Intranet IPv6 体系结构 |
3.2 Intranet IPv6 研究重点关键 |
3.3 本章总结 |
第4章 Intranet IPv6 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网络互连技术 |
4.1 Intranet IPv6 过渡策略 |
4.2 典型过渡技术研究 |
4.2.1 双协议栈( Dual Stack) |
4.2.2 隧道技术( Tunnel) |
4.2.3 翻译技术 NAT-PT |
4.3 基于无状态地址映射的IPv4 与IPv6 网络互连技术—IVI |
4.3.1 IVI 地址关系 |
4.3.2 IVI 地址映射机制映射 |
4.3.3 IVI 协议翻译 |
4.3.4 IVI 工作原理 |
4.3.5 IVI 部署方案 |
4.4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Intranet IPv6 网络集成过渡平台——安全策略 |
5.1 Intranet IPv6 安全性问题 |
5.2 网络安全策略——源地址验证 |
5.2.1 IPv6 源地址验证设计思路 |
5.2.2 源地址验证方案具体设计 |
5.2.3 IPv6 源地址验证工作流程 |
5.2.4 性能分析 |
5.3 内网防御策略——IPv6 IDS |
5.3.1 应用LDAP 的IPv6 IDS 设计思路 |
5.3.2 模型原型设计 |
5.3.3 LDAP Server 中存取结构的设计 |
5.3.4 应用LDAP 的服务端KEM 设计 |
5.3.5 客户端KEM 设计 |
5.3.6 IDS 端KEM 设计 |
5.3.7 性能分析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Intranet IPv6 网络集成过渡平台——服务迁移策略 |
6.1 Intranet IPv6 的网络服务 |
6.2 Linux 网络服务管理平台 |
6.2.1 Linux 服务器与服务管理软件 |
6.2.2 服务器的安装 |
6.2.3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及相关配置选项 |
6.3 Intranet IPv6 网络服务管理软件 |
6.3.1 软件功能分析 |
6.3.2 状态管理模块 |
6.3.3 配置管理模块 |
6.3.4 信息反馈模块 |
6.3.5 QtDesigner 编写界面与模块整合 |
6.4 功能测试 |
6.4.1 状态管理模块 |
6.4.2 配置管理模块 |
6.4.3 信息反馈模块 |
6.5 本章 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Intranet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anet的组成及应用功能 |
1.1 网络 |
1.2 电子邮件E-mail |
1.3 万维网WWW |
1.4 远程登录Telnet |
1.5 文件传输FTP |
1.6 其他 |
2 Intranet的体系结构 |
2.1 客户端 |
2.2 服务器端 |
3 Intranet技术应用 |
3.1 Web技术 |
3.2 安全技术 |
4 Intranet在企业中的应用 |
4.1 企业内部主页 |
4.2 通信处理 |
4.3 支持处理 |
4.4 产品开发处理 |
4.5 运行处理 |
4.6 市场和销售处理 |
4.7 客户支持 |
5 企业怎样构建Intranet |
5.1 调查评估 |
5.2 制定策略和规划 |
5.3 实施 |
6 结语 |
(5)企业管理采用Intranet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Intranet技术分析 |
1. 系统容易建立, 技术可靠性好。 |
2. 降低成本, 兼容已有资源。 |
3. 基于开放的标准, 跨平台能力强。 |
4. 系统安全可靠性强。 |
5. 采用Web技术, 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
6. 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体系结构, 方便用户使用。 |
二、企业建立Intranet的必要性 |
三、企业应用Intranet现状分析 |
1. 第一阶段, 利用Intranet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 (Intranet+MIS) , 其服务对象为企业的内部员工, 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本企业的员工是企业Intranet的使用主体。其主要应用有: |
2. 第二阶段, 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企业外部应用相结合 (Intranet+Extranet) , 将企业管理向外延伸, 以更好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应用有: |
四、企业应用Intranet的发展趋势 |
(6)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 |
1.4 论文组织形式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知识背景 |
2.1 引言 |
2.2 INTRANET 概述及其安全内涵 |
2.1.1 Intranet 概述 |
2.2.2 Intranet 安全内涵 |
2.3 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 及其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SSE |
2.4 INTRANET 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 |
2.4.1 访问控制技术 |
2.4.2 虚拟专用网络(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 |
2.4.3 防火墙和网络物理隔离技术 |
2.4.4 加密技术 |
2.4.5 入侵检测技术 |
2.4.6 病毒防护技术 |
2.4.7 安全管理及策略 |
2.4.8 安全评估 |
2.5 本章小结 |
3 INTRANET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 |
3.1 提出的INTRANET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
3.2 INTRANET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内涵 |
3.2.1 人员安全 |
3.2.2 安全管理 |
3.2.3 系统安全 |
3.2.4 应用层安全 |
3.2.5 网络层安全 |
3.2.6 物理安全 |
3.2.7 数据安全 |
3.3 本章小结 |
4 INTRANET 安全体系模型的部署方案设计 |
4.1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部署 |
4.1.1 网络及网络边界的保护 |
4.1.2 网络层的安全防护 |
4.1.3 系统应用层的安全防护 |
4.2 INTRANET 的安全评估及安全策略 |
4.2.1 Intranet 安全评估 |
4.2.2 Intranet 的安全策略 |
4.3 实现安全管理 |
4.4 实现人员安全 |
4.5 容灾备份和应急响应预案 |
4.5.1 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 |
4.5.2 应急响应和预案 |
4.6 本章小结 |
5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
5.1 网络仿真概述 |
5.2 INTRANET 受到内部攻击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5.2.1 攻击行为分析 |
5.2.2 仿真实验的拓扑情况 |
5.2.3 仿真过程及结果 |
5.2.4 实验结果分析 |
5.3 INTRANET 受到外部攻击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5.3.1 Opnet 仿真软件 |
5.3.2 攻击行为分析 |
5.3.3 仿真实验的拓扑情况 |
5.3.4 仿真实验的结果及说明 |
5.3.5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7)Intranet和Ex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分析 |
1.2 INTRANET 概述 |
1.3 EXTRANET 概述 |
1.4 技术可行性分析 |
1.5 经济可行性分析 |
1.6 项目前景 |
第二章 系统规划 |
2.1 需求分析 |
2.2 WEB技术分析 |
2.3 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设计 |
2.4 系统安全规划 |
2.5 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三章 系统的设计 |
3.1 解决方案的确定 |
3.2 硬件设计与模块分析 |
3.3 软件系统的配置与结构分析 |
3.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3.5 PHP与MYSQL的交互 |
第四章 详细设计 |
4.1 视频教学 |
4.2 网络办公 |
4.3 在线购物 |
4.4 瘦客户机/服务器的配置及在软件天地的应用 |
4.5 后台管理 |
第五章 系统维护与展望 |
5.1 系统维护 |
5.2 展望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8)In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分析 |
1.1.1 Intranet 简介 |
1.1.2 Intranet 的组成及应用 |
1.1.3 Intranet 的体系结构 |
1.1.4 Intranet 的Web 技术 |
1.2 可行性分析 |
1.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1.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1.3 本系统的特点 |
第二章 系统规划 |
2.1 需求分析 |
2.2 系统开发环境 |
2.2.1 客户端 |
2.2.2 服务器端 |
2.3 系统实现主要功能 |
2.4 系统安全 |
2.4.1 安全措施 |
2.5 系统集成方案 |
2.5.1 在线购物规划图 |
2.5.2 视频点播系统规划图 |
2.5.3. 办公系统规划图 |
2.5.4. 软件集成规划图 |
第三章 系统的设计 |
3.1 网络环境设计 |
3.1.1 Internet 部分 |
3.1.2 支持电子商务系统的局域网 |
3.2 服务器的主机设计 |
3.2.1 靠性高、安全性好 |
3.2.2 可扩展性 |
3.3 系统平台的设计 |
3.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
3.3.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
3.3.3 应用服务器 |
第四章 企业内部网ASP 与瘦客户机技术研究 |
4.1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ASP |
4.1.1 ASP 工作原理 |
4.1.2 ASP 对象和组件 |
4.1.3 ASP 核心技术 |
4.2 瘦客户(Citrix)技术 |
4.2.1 瘦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工作原理 |
4.2.2 瘦客户机的优点 |
4.2.3 Citrix 的核心技术 |
4.2.4 Citrix 解决方案 |
第五章: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
5.1 用户注册 |
5.1.1 注册页面及其部分代码 |
5.1.2 用户修改页面及其部分代码 |
5.2 办公系统 |
5.2.1 公共信息 |
5.2.2 公文管理 |
5.2.3 事务处理 |
5.2.4 个人助理 |
5.2.5 系统管理 |
5.3 视频播放 |
5.4 瘦客户机/服务器的配置及在软件集成中的应用 |
5.4.1 管理和配置服务器 |
5.4.2 程序的发布 |
5.4.3 创建ICA 文件 |
5.4.4 创建WEB 页 |
5.4.5 软件集成网页 |
5.5 后台管理系统 |
第六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论文 |
致谢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9)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1.1.2 国内外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
1.1.3 跨地域的 Internet消息通信平台软件的分析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的理论研究 |
2.1 Intranet的基本知识 |
2.1.1 Intranet的产生与发展 |
2.1.2 Intranet的概念 |
2.1.3 Intranet的重要性 |
2.1.4 Intranet的三层应用模型 |
2.1.5 Intranet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 |
2.2 消息平台技术 |
2.2.1 构建消息平台的意义 |
2.2.2 消息平台的概念 |
2.2.3 消息平台原理 |
2.2.4 应用架构 |
2.2.5 消息平台组成 |
2.2.6 实现的关键技术 |
2.3 系统的安全性 |
2.3.1 公钥基础结构 |
2.3.2 防火墙技术 |
第三章 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设计模型 |
3.2 系统结构 |
3.2.1 模块划分 |
3.2.2 用例模型 |
3.2.3 系统组件模型 |
3.2.4 系统配置模型 |
3.3 操作平台选择 |
第四章 系统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4.1 消息平台的实现及应用 |
4.1.1 消息平台的实现 |
4.1.2 消息平台的应用 |
4.2 电子公文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1 电子公文系统的概述 |
4.2.2 电子公文系统功能设计 |
4.2.3 电子公文实现的关键技术 |
4.3 其他模块的设计思路 |
第五章 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安全性设计 |
5.1 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 |
5.2 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
5.2.1 系统登录身份验证 |
5.2.2 功能模块访问验证 |
5.2.3 智能卡访问技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Intranet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1.4 课题来源 |
第2章 Intranet安全技术 |
2.1 Intranet的安全策略 |
2.2 防火墙技术 |
2.2.1 防火墙概述 |
2.2.2 防火墙技术原理 |
2.3 加密技术 |
2.3.1 密码学概述 |
2.3.2 密钥系统 |
2.4 病毒防范 |
2.4.1 病毒检测引擎 |
2.4.2 Intranet防病毒策略 |
2.5 入侵检测系统 |
2.5.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
2.5.2 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
3.1 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 |
3.1.1 IATF |
3.1.2 ISSE |
3.2 网络安全总体框架 |
3.3 信息安全的机制 |
3.3.1 物理和环境的安全建设 |
3.3.2 链路传输的安全建设 |
3.3.3 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 |
3.3.4 主机与系统的安全建设 |
3.3.5 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部署方案设计 |
4.1 总体部署方案 |
4.2 网络及网络边界的保护 |
4.3 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 |
4.4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
4.5 备份与灾难恢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Intranet安全管理技术 |
5.1 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
5.2 安全策略 |
5.2.1 资源分类 |
5.2.2 密码策略 |
5.2.3 安全状态管理策略 |
5.2.4 人员管理安全策略 |
5.2.5 安全培训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
6.1 OPNET试验工具 |
6.2 仿真过程实施及结果分析 |
6.2.1 网络建模 |
6.2.2 仿真代码 |
6.2.3 仿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四、我国Intranet应用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即时通信问题分析[J]. 张星梅.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7(10)
- [2]论Intranet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 杨祺,陈默. 福建电脑, 2010(06)
- [3]Intranet IPv6网络集成过渡平台研究[D]. 卢庆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4]Intranet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 秦宁宁. 科技风, 2009(12)
- [5]企业管理采用Intranet技术分析[J]. 蔡黔鹰,杨燕萍. 商场现代化, 2008(02)
- [6]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D]. 林朝爱. 重庆大学, 2007(05)
- [7]Intranet和Ex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D]. 鞠宁. 新疆大学, 2006(12)
- [8]Intranet在化工集成化技术中的应用[D]. 李培. 新疆大学, 2006(12)
- [9]基于消息平台的网络办公系统[D]. 尹中华. 长安大学, 2006(12)
- [10]Intranet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与仿真[D]. 刘杨.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