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桑德尔灵敏度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丁磊,余烈,谢勤岚,朱兰艳[1](2021)在《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曲率传感器的膝关节曲率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在人体运动监测的过程中,膝关节运动信息在中老年慢性疾病的诊断和康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制了一种基于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曲率传感器(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based directional bending,MZI-BDB)的膝关节弯曲检测系统。该系统由MZI-BDB传感器、扫频激光光源、光纤耦合器、光纤隔离器、光电探测器及信号处理系统构成。MZI-BDB传感器由偏心光纤和单模光纤错位熔接而成,封装于软硅树脂片内,通过绑带固定于膝关节处。当膝关节屈曲和伸展时,诱导MZIBDB传感器发生弯曲,传感器内透射光信号干涉场的模场状态发生变化,谐振波长发生漂移,从而对膝关节的弯曲方向和曲率进行监测。MZI-BDB传感器在正向和负向弯曲的测量角度范围为0°~90°;在正向弯曲方向上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为5.29 nm/m-1和0.11 m-1;在负向弯曲方向上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分别为-3.11 nm/m-1和0.12 m-1。实验测试MZI-BDB传感器温度敏感度为0.043 nm/℃,该结果显示传感器对温度的不敏感特性。光电编码器与MZI-BDB传感器同时进行数据的传感采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和光电编码器验证平台在准确度和响应度上具有一致性。
皎文毓,肖玉阳,孙雨欣[2](2021)在《基于多模光纤对芯熔接的全光纤温度传感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SMS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具有模式单一、损耗较大的问题而导致温度灵敏度较低,文中采用单模—多模—多模—多模—单模结构的新型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传感器,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大芯径多模光纤与两端的单模光纤耦合,实现光的分束和合束,同时将大芯径多模光纤与小芯径多模光纤(MMF2)熔接,使高阶模与基模分别进入小芯径多模光纤包层与纤芯进行传输从而产生相位差,最终形成对温度敏感的模式干涉,理论分析了该结构的温度敏感特性。采用MMF2长度分别为8 mm和12 mm的两种该结构传感器,温度灵敏度均能提高到80 pm/℃,同时该结构具有更低的应变灵敏度,可较好的规避应力变化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该结构具有应变交叉敏感度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且损耗小等优点,在监测温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海殷,季昭臣,王虎城,王辉,郑文科,李先涛,张俊华[3](2021)在《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的建立及诊断阈值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火热炽盛证相关古籍和现代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华医典》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文献初步筛选建立条目池,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中心临床现场调查,完善补充修订相关条目。建立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筛选出重要条目和关键条目,对其结果进行专家共识论证,确定火热炽盛证的核心诊断条目,通过层次分析法定权重。采用诊断试验方式,初步探索诊断阈值。结果纳入医案340个、现代文献574篇,获取症状及舌脉7388个,经过初步统计分析筛选出44个症状、8个舌象和8个脉象建立条目池,经多中心临床现场调查补充修订保留相关条目61个。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保留重要条目38个,第二轮保留关键条目21个,专家共识论证确定核心条目17个。按条目权重等级量化保留条目,形成诊断标准,并纳入287例患者进行诊断试验,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发现Youden指数最大时,临界值为3.5~5.5分,故初步认为3.5~5.5分是较为合适的诊断区间。结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互补、文献与临床结合研制了《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可为相关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王征帆,朱利塞,王娟,李祎云,向蕊,应碧云,王贵平,贾爱卿,白挨泉[4](2021)在《PDCoV与TGE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指出试验旨在建立快捷、高效而准确的鉴别诊断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绘制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循环阈值与PDCoV和TGEV质粒拷贝数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T)2=0.9994和R(T)2=0.996;能特异性地检测PDCoV和TGEV,而与PEDV、PRV、PRRSV、CSFV和RV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检验PDCoV与TGE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达到2和20拷贝/μL,且分别比常规RT-PCR高1 000和10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度;PDCoV与TGEV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的Ct均值基本相同,且变异系数(CV)均<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用该方法对114份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DCoV和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5.6%(6/114)和8.8%(10/114),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6%(5/114),比常规RT-PC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敏感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病毒早期诊断和批量临床样品检测,为疾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数据参考。
桂鑫,李政颖,王洪海,王立新,郭会勇[5](2021)在《基于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分布式传感技术及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因其具有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体积小及易复用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恶劣环境的温度、应变及振动等物理量检测。基于在线光纤拉丝塔的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制备方法的实现,突破了传统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技术受限于机械强度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限制,大大拓展了其在分布式传感领域的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制备、分布式解调方法与应用进展,从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在线制备技术,以及基于该阵列光纤的分布式传感解调技术,包括准静态波长解调技术、高速波长解调技术以及增强型动态相位解调技术等,特别关注解调速度、空间分辨率、复用容量等关键技术及传感性能。同时还介绍了基于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应用包括温度、应变分布式的准静态应用领域,以及振动分布式的相位动态应用领域等,包括大型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的安全监测、故障诊断等工程应用方面。
丁志超[6](2021)在《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学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设计灵活及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推动新一代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对光学传感的相关性能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学位论文从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参数方面入手提出了三种传感系统,即具有三段高双折射光纤(HBFs)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HiBi-FLM)传感器、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结合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基于游标效应的级联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器,每个传感系统都涉及到新的传感机制。此外,论文还提出了两种基于边缘滤波的、用于光纤光栅传感器波长解调的方法,分别是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FBG波长解调系统、基于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波(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两个波长解调系统都涉及到新的波长解调方法。论文主体内容的每一章都围绕一种传感系统或波长解调系统展开,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系统原理、关键器件设计与实现及系统的性能参数,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并搭建了结合三段高双折射光纤(HBFs)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系统。设计了一种结合三段高双折射光纤的高双折射光纤环镜传感器,使用琼斯矩阵推导了具有任意段HBF的HiBi-FLM透射谱表达式,通过将三段HBFs式HiBi-FLM的透射谱表达式对温度、应变进行微分得到透射谱中谐振谷的温度、应变灵敏度表达式,仿真了结合三段HBFs的HiBi-FLM的透射谱,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基本吻合。实验证明了此传感器的温度与应变区分能力,所提出传感器的温度和应变测量分辨率分别为±0.3℃、±12με。2.提出并搭建了结合一段HBF和一个FBG的HiBi-FLM传感系统。由于HiBiFLM透射谱中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温度、应变灵敏度不同,因此可通过将测量目标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温度、应变灵敏度构成传感系数矩阵。使用提出的传感器进行温度、应变同时测量时,只需测出目标谐振谷和FBG谐振峰的波长漂移,再结合传感系数矩阵,可解耦温度和应变变化分别对波长漂移的影响,得出环境温度和应变的变化量。实验测量了所提出传感结构的温度、应变响应特性,传感器的温度、应变测量分辨率分别被实验测量为±0.5℃和±22με。3.提出并搭建了基于级联HiBi-FLM的具有游标效应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系统。由于HiBi-FLM透射谱具有周期性,因此可将其看作光学刻度尺,通过级联两个分度值略微不同的光学刻度尺,可在级联输出中形成游标光谱,从而放大单个HiBi-FLM透射谱的周期,当单个HiBi-FLM的透射谱发生小的漂移时,级联结构的游标谱将向相应方向发生一个放大倍数的漂移,从而实现测量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放大。理论阐述和仿真了基于级联光纤干涉仪的光学游标效应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游标效应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并推导了级联干涉仪透射谱的方程。提出使用洛伦兹拟合算法和高斯拟合算法来拟合游标谱的包络,恢复了目标包络峰值,从而实现对级联结构游标谱移的精确标定。实验制作了级联HiBi-FLM传感器,测量了所制作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级联结构透射谱波长漂移灵敏度是单个HiBi-FLM的M倍,M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提出通过减小两个干涉仪的自由光谱范围(FSR)之差可进一步提升级联结构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实验制作了FSR之差更小的两个HiBiFLMs,并测量了单个和级联HiBi-FLM结构的温度响应特性,实现了级联结构温度灵敏度、分辨率的更大倍数放大。4.提出并搭建了基于交叉HiBi-FLMs的FBG波长快速解调系统。阐述了基于边缘滤波器的波长解调系统的众多优点,提出可将两个HiBi-FLMs透射谱中周期性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用作边缘滤波器来解调FBG的谐振波长,两个信道的解调结果取对数再相减是FBG谐振波长的一次函数,从而实现对FBG环境参量的线性映射。实验制作了满足实验需要的具有特定FSRs的两个HiBiFLM,在系统设计中使用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实现对多路传感信号的同时解调,从而实现同时对多点振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重建了铁管振幅的幅度谱。所提出波长解调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灵活、解调速度快等优点,其有望在超快动态现象监测、地震监测和高分辨率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提出并搭建了基于致密阵列宽带锯齿(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使用菲涅尔衍射分析方法推导了有限反射虚像相位阵列(FRVIA)的谱色散公式,并仿真了FRVIA的色散谱和基于FRIVA的JAWS滤波器的光谱。实验制作了基于FRVIA的JAWS滤波器,测量的JAWS滤波器的光谱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使用搭建的JAWS滤波器实现了对三路FBGs信号的实时动态解调,监测到了铁管振幅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计算了应变波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推导了采集到的电压数据和铁管振幅之间的映射关系。所提出的波长解调系统可实现对变化频率小于等于200 k Hz的FBG环境参量信号的探测与解调,它具有解调速度快、抗电磁干扰、使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其有望在分子动力学传感和航空航天诊断等超快动态现象监测、高速通信、超快超高分辨率传感、结构健康监测、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李玉梅,张宏晨,陈晓东,王晓燕,王志平[7](2021)在《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围术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应用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和筛选高危人群,为医护人员对围术期低体温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孙丹丹,杨润[8](2021)在《基于纳米材料封装的干涉型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本文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封装的干涉型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熔融拉锥光敏光纤得到微纳光纤,用毛细管封装后填充高热光系数氮化硼分散液,并用紫外胶封装防止氮化硼挥发。当微纳光纤直径越小时,倏逝场越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但在灵敏度与稳定性之间平衡折中,实验中选择直径为12.3μm的微纳光纤。氮化硼分散液随温度变化折射率变化大,即对温度变化更敏感,通过传输光谱的漂移来检测温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透射光谱向波长更短的方向移动。无纳米材料封装的温度传感器灵敏度为-0.0297 nm/℃,氮化硼分散液封装之后灵敏度最高可达-0.2878 nm/℃,大约为无纳米材料封装传感器灵敏度的十倍左右。氮化硼分散液的浓度对实验温度灵敏度的影响十分微弱。该传感器具有结构小巧轻便,成本低,机械性高等优势,而且纳米材料封装可保护微纳光纤免受环境变化造成的形变以及外界杂质对传感部分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该传感器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
白卓娅[9](2021)在《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实时测量仪器是奠定工业、科学和医疗等一系列应用的基础平台。当今社会对数据带宽不断增长的需求正推动着通信行业提高组件和系统的工作频率,因此,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快速检测或诊断的实时测量仪器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尽管短光散射(频闪)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方法来提供瞬态事件的宝贵信息,但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瞬态信息和罕见事件都具有瞬时和不确定性,因此仍需要借助具有足够高分辨率和足够大存储长度的真正的实时测量仪器才能将其捕获。基于色散傅里叶变换原理的光学时间拉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电子模数转换器的速度限制,能够以每秒数十亿帧的刷新率完成连续超快的单次光谱、成像以及太赫兹等测量,且不间断地记录上万亿个连续帧。该技术开辟了测量科学的新前沿,揭示了非线性动力学,如光流氓波、孤子分子以及相对论电子束等瞬态现象。此外,通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它还创造出多种用于传感和生物医学诊断等应用的新型实时测量仪器。本论文结合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针对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扩展了超快光学技术在实时器件表征、瞬时频率测量以及传感方面的应用,取得的主要创新及成果如下:1.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实时器件表征系统,该系统使用相位分集技术和时间拉伸数据采集方法,消除了仪器中存在的色散惩罚问题,并扩展了测量系统的有效带宽。系统具有2.5 Ts/s的等效采样率、27 ns的超快器件响应测量时间以及5.4 fs的超低等效时钟抖动。结合所提出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该系统对两个商用宽带电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测量,测得的频响曲线与器件指标高度一致。相比于传统网络分析仪,所提出的器件表征系统的测量速度至少提高了三个数量级。2.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差分探测和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瞬时频率测量系统,可以对多频信号进行实时测量。仪器通过差分探测消除了由于脉冲光源光谱不均匀引起的待测信号失真,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动态范围。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该系统以100 MHz的采集速度,实现了3~20 GHz范围内单/多频信号测量,其频率分辨率为82.5 MHz,且测量误差不超过70 MHz。3.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保偏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仪和波长-时间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可以实现超快、对温度不敏感的应变测量。该系统的原理是将经过干涉仪频谱整形后的脉冲光源光谱映射到时域,将应变引起的波长偏移测量转换为时移测量,相比于使用光谱仪进行频域解调的传统方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解调速度,实现了100 MHz的超快解调速率以及-0.17 ps/με的应变灵敏度。4.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梳状滤波器和波长-时间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该自制滤波器通过将两模光纤与单模光纤进行偏芯熔接而制成,具有制作简单、波长间隔可调等优点,且滤波器在系统中被同时用作光谱整形器和传感元件。波长-时间线性映射通过使用色散元件实现,经滤波器整形后的光谱被映射到时域,从而可以通过测量时移大小在时域解调应变。系统在100 MHz的超快解调速率下,实现了0.3 ps/με的应变灵敏度以及167με的应力分辨率,并且该自制传感器在实验中表现出较低的热敏性,为1.35 pm/℃,使该系统可作为实现超快、稳定应力解调的理想选择。
许杨,周冲琪,何永红[10](2021)在《基于弱值放大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弱值放大技术由于"异常"的放大效应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微小物理效应的测量和高精度计量学中。研究表明,弱值放大能够有效抑制技术噪声和提高系统的分辨率。本文介绍了弱值放大技术的原理和常见的系统构建,简述了弱值放大在生物、材料和化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弱值放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浅谈桑德尔灵敏度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桑德尔灵敏度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多模光纤对芯熔接的全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原理 |
2 试样制备及量测手段 |
2.1 光纤制备部分 |
2.2 内部传感过程 |
3 光纤基础物性测量 |
4 光纤MZI样品温度灵敏性研究 |
4.1 光纤MZI温度传感研究结果 |
4.2 应变交叉敏感特性研究结果 |
5 结论 |
(3)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的建立及诊断阈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构建诊断标准条目池 |
1.1.1 文献研究 |
1.1.2多中心临床现场调查 |
1.2 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
1.2.1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 |
1.2.2 专家共识论证会 |
1.2.3 层次分析法定权重 |
1.3 诊断阈值估算 |
2 研究结果 |
2.1 条目池构建结果 |
2.1.1 文献研究结果 |
2.1.2 临床调查结果 |
2.2 专家共识结果 |
2.2.1 德尔菲专家调查结果 |
2.2.2 专家论证结果 |
2.2.3 指标分级与确定诊断方式 |
2.3 诊断阈值估算结果 |
3 讨论 |
(4)PDCoV与TGE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毒与病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4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1.5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
1.6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1.7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检验 |
1.8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检验 |
1.9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检验 |
1.10 临床样品的检测 |
2 结 果 |
2.1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2.2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
2.3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检验 |
2.5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检验 |
2.6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检验 |
2.7 临床样品检测 |
3 讨 论 |
4 结 论 |
(5)基于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分布式传感技术及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在线制备技术 |
2 FBG阵列复用容量提升方法 |
3 动静态解调方法研究 |
3.1 准静态FBG阵列传感技术 |
3.1.1 光时域反射技术 |
3.1.2 光频域反射技术 |
3.1.2. 1 相干光频域反射技术 |
3.1.2. 2 非相干光频域反射技术 |
3.2 高速FBG阵列波长解调技术 |
3.2.1 基于各类光源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技术 |
3.2.1. 1 基于宽带光源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 |
3.2.1. 2 基于脉冲光源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 |
3.2.1. 3 基于扫频激光器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 |
3.2.2 脉冲波长扫描的高速解调方法 |
3.2.2. 1 连续扫频光时域反射高速解调 |
3.2.2. 2 WDM/TDM混合复用弱光栅阵列的高速解调 |
3.3 FBG阵列增强型分布式声波传感 |
3.3.1 分布式声波传感高速解调系统 |
3.3.2 高动态范围分布式声波传感 |
3.3.3 动静态共同感知 |
4 FBG阵列光纤的应用研究 |
4.1 静态分布式温度解调检测技术 |
4.2 静态分布式应变解调检测技术 |
4.3 动态分布式相位解调 |
4.3.1 地铁隧道全时全域安全监测 |
4.3.2 基于光栅阵列增强型光纤水听器 |
4.3.3 增强型光栅阵列光纤地震波检测 |
5 结语 |
(6)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绪论 |
1.1 引言 |
1.2 光纤传感器概述 |
1.2.1 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光纤传感器 |
1.2.2 光纤光栅传感器 |
1.3 游标效应概述 |
1.4 光纤光栅波长解调技术 |
1.5 虚像相位阵列 |
1.6 本论文结构安排 |
2.HIBI-FLM及有限反射虚像相位阵列相关理论分析 |
2.1 基于干涉效应的HIBI-FLM的理论分析 |
2.1.1 HiBi-FLM的传输理论 |
2.1.2 基于一段HBF的HiBi-FLM的传输特性 |
2.1.3 基于两段HBF的HiBi-FLM传输特性 |
2.1.4 包含三段HBF的HiBi-FLM传输特性 |
2.2 基于游标效应的光传感器结构理论分析 |
2.2.1 游标效应的工作原理 |
2.2.2 级联式游标效应 |
2.2.3 游标谱谱移的确定方法 |
2.2.4 并联式游标效应 |
2.3 基于FRVIA的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滤波器 |
2.4 小结 |
3.基于HIBI-FLM的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器 |
3.1 基于三段HBF的HIBI-FLM的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器 |
3.1.1 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原理 |
3.1.2 温度和应力双参量传感实验 |
3.2 基于HIBI-FLM结合FBG的温度和应变双参量传感器 |
3.2.1 基于HiBi-FLM结合FBG的温度-应变双参量传感器结构 |
3.2.2 温度和应变传感特性 |
3.3 本章小结 |
4.基于游标效应的高灵敏度HIBI-FLM温度传感器 |
4.1 基于级联干涉仪的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 |
4.1.1 级联HiBi-FLMs实现测量灵敏度放大的原理 |
4.1.2 温度传感特性 |
4.2 级联HIBI-FLMS传感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
4.3 分析与讨论 |
4.4 本章总结 |
5.基于交叉HIBI-FLMS的FBG波长高速解调系统 |
5.1 边缘滤波器的波长解调原理 |
5.2 解调系统工作原理 |
5.3 解调原理及实验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基于JAWS滤波器的FBG波长解调系统 |
6.1 基于低损致密阵列宽带锯齿滤波器的FBG波长高速解调系统 |
6.2 基于FRVIA的JAWS滤波器 |
6.3 基于JAWS滤波器的波长解调系统及解调实验 |
6.4 对所提出波长解调系统的分析 |
6.5 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 |
2 国内围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预测模型 |
2.1 腹腔镜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 |
2.2 围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PredictorsScore) |
2.3 成人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风险等级评估量表(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Risk Factors AssessmentScale) |
2.4 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
3 国外围术期低体温风险评估预测模型 |
3.1 瑞士低温分期模型(the Swiss Staging Model for Hypothermia) |
3.2 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 |
3.3 冷不适量表(Cold Discomfort Scale,CDS) |
3.4 全身麻醉大手术术中低体温预测模型 |
4 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
4.1 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比较 |
4.2 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内部和外部验证比较 |
5 展望 |
(8)基于纳米材料封装的干涉型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传感原理 |
2 传感结构及实验装置 |
3 结果分析 |
4 结论 |
(9)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超快光学技术简介 |
1.2.1 色散傅里叶变换在实时测量中的优势 |
1.2.2 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在测量高速信号中的优势 |
1.3 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及研究进展 |
1.3.1 超快实时成像系统 |
1.3.2 实时光谱测量系统 |
1.3.3 实时传感系统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超快光学技术理论与涉及的关键器件 |
2.1 色散傅里叶变换原理 |
2.1.1 色散傅里叶变换的实现条件 |
2.1.2 色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表达 |
2.2 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原理 |
2.2.1 光学时间拉伸系统中的映射关系 |
2.2.2 光学时间拉伸过程的数学表达 |
2.2.3 光学时间拉伸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 |
2.3 超快光学技术中涉及的关键器件 |
2.3.1 用于产生超快激光的脉冲光源 |
2.3.2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
2.3.3 模数转换器以及光子时间拉伸模数转换器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实时器件表征 |
3.1 引言 |
3.2 基于相位分集的实时器件表征原理 |
3.2.1 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
3.2.2 单电极双输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
3.3 基于光学时间拉伸原理的待测器件实时表征系统实验方案 |
3.3.1 系统结构 |
3.3.2 相位分集仿真 |
3.4 待测器件响应的数字信号处理 |
3.4.1 时间序列分割和帧对齐 |
3.4.2 包络修正与脉冲响应定位 |
3.4.3 Tikhonov正则化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相位分集测试 |
3.5.2 电放大器频率响应测试 |
3.5.3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差分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瞬时频率测量 |
4.1 引言 |
4.2 差分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实现原理 |
4.2.1 双输出推挽式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
4.2.2 差分光电探测 |
4.3 瞬时频率测量系统结构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单音信号测量 |
4.4.2 双音信号测量 |
4.4.3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频谱整形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传感系统 |
5.1 引言 |
5.2 频谱整形和频时映射原理 |
5.3 基于由PM-PCF构成的Sagnac干涉仪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 |
5.3.1 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
5.3.2 光纤Sagnac干涉仪原理 |
5.3.3 基于PM-PCF的 Sagnac干涉仪原理与制作 |
5.3.4 基于PM-PCF的 Sagnanc干涉仪用于实时应力解调的系统结构 |
5.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基于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 |
5.4.1 少模光纤 |
5.4.2 光纤M-Z干涉仪原理 |
5.4.3 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原理与制作 |
5.4.4 基于自制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结构 |
5.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
6.2 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缩略语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弱值放大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理 论 |
3 光束偏移实验 |
4 基于频域的弱测量实验 |
5 共光路弱测量系统 |
5.1 全内反射弱测量系统 |
5.2 直线旋光弱测量系统 |
5.3 分光路弱测量系统 |
6 结束语 |
四、浅谈桑德尔灵敏度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曲率传感器的膝关节曲率检测系统研究[J]. 丁磊,余烈,谢勤岚,朱兰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 [2]基于多模光纤对芯熔接的全光纤温度传感器[J]. 皎文毓,肖玉阳,孙雨欣. 高压电器, 2021(12)
- [3]火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诊断标准的建立及诊断阈值的探讨[J]. 胡海殷,季昭臣,王虎城,王辉,郑文科,李先涛,张俊华. 中医杂志, 2021(20)
- [4]PDCoV与TGE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王征帆,朱利塞,王娟,李祎云,向蕊,应碧云,王贵平,贾爱卿,白挨泉. 中国畜牧兽医, 2021(10)
- [5]基于大规模光栅阵列光纤的分布式传感技术及应用综述[J]. 桂鑫,李政颖,王洪海,王立新,郭会勇. 应用科学学报, 2021(05)
- [6]光纤干涉仪传感器及波长解调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丁志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7]围术期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 李玉梅,张宏晨,陈晓东,王晓燕,王志平. 护理研究, 2021(17)
- [8]基于纳米材料封装的干涉型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J]. 孙丹丹,杨润. 量子光学学报, 2021(03)
- [9]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D]. 白卓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10]基于弱值放大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J]. 许杨,周冲琪,何永红. 中国激光, 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