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庆大霉素-骨水泥的应用与体内药物浓度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守立[1](2013)在《纳米银骨水泥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关节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个灾难性并发症,对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抗生素骨水泥能有效预防感染,但同时却出现了越来越多感染对抗生素耐药,对这些病例,骨水泥中的抗生素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需要考虑新的抗菌剂。银作为抗菌剂自远古以来就开始使用,现在已用于医学的不同领域,如心血管植入物,隐形眼镜,尿管和创口护理。纳米技术把银变成纳米大小从而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与微生物有更好的接触,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性能。骨水泥是固定人工关节的金标准,如果纳米银加入骨水泥中同样具有抗菌性,那么使用纳米银骨水泥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高关节感染翻修成功率的临床应用提供初步依据。第一部分纳米银骨水泥机械性能的检测目的:检测骨水泥中加入少剂量的纳米银对骨水泥的机械性能会否产生不良影响。方法:纳米银粉末和骨水泥粉末混合后再与骨水泥单体混合真空搅拌,制成浓度为0.1%、0.5%、1.0%的纳米银骨水泥,以普通骨水泥作为对照组,根据机械性能测量要求制成相应形状的试件,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气动疲劳试验机测量各种骨水泥的抗压性能、抗弯曲强度、抗疲劳性能。结果:0.1%、0.5%、1.0%纳米银骨水泥的抗压性能、抗弯曲强度、抗疲劳性能与普通骨水泥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中加入少剂量纳米银制成浓度低于1.0%对骨水泥的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第二部分纳米银骨水泥的体外抗菌性能及细胞毒性目的:评估纳米银骨水泥有无抗菌活动及细胞毒性。方法:以普通骨水泥和2%庆大霉素骨水泥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浓度分别为0.1%、0.5%、1%的纳米银骨水泥作为实验组,采用体外杀菌实验的活菌计数法测试各组骨水泥对表皮葡萄球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有毒的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和无毒的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组,1%纳米银骨水泥培养后的提取液作为实验组,各组加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并培养,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和蛋白质含量以测试体外细胞毒性。结果:1%纳米银骨水泥和2%庆大霉素骨水泥完全抑制了表皮葡萄球菌的增殖,有较强的杀菌作用。1%纳米银骨水泥完全抑制了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增殖,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而庆大霉素骨水泥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纳米银骨水泥组和无毒对照组间乳酸脱氢酶释放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有毒Triton组和银骨水泥组间乳酸脱氢酶释放有显着性差异(P<0.01),有毒的Triton组和无毒的细胞培养组间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纳米银骨水泥提取液中总蛋白含量和无毒的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毒的对照组和纳米银银骨水泥之间及有毒对照组和无毒的细胞培养液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纳米银骨水泥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2%庆大霉素骨水泥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没有抗菌活性。1%纳米银骨水泥体外实验没有细胞毒性。第三部分纳米银骨水泥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实验研究目的:检验纳米银骨水泥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对感染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在兔子左股骨髁间凹内沿股骨髓腔方向植入一长约3cm克氏针,外露1mm并用普通骨水泥固定模拟关节置换术。于皮肤缝合好后往关节腔内注射0.5ml不同浓度的表皮葡萄球菌,术前、术后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术后两周取关节内组织作细菌培养,确定合适浓度的表皮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模型。然后把36只兔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以普通骨水泥作为阴性对照组,2%庆大霉素骨水泥作为阳性对照组,以1%纳米银骨水泥作为实验组。根据分组,用不同的骨水泥固定假体,然后关节腔内注射合适浓度的表皮葡萄球菌0.5ml,术后定期检测各组血沉、C反应蛋白,术后2周对假体表面行扫描电镜观察及取关节腔内组织作细菌培养。结果:0.5ml1×106CFU/ml和1×108CFU/ml的表皮葡萄球菌均能制成感染模型。选择1×106CFU/ml作为预防感染时接种菌浓度。在预防感染的实验中,1%纳米银骨水泥组和2%庆大霉素骨水泥组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较普通骨水泥组明显低(P<0.01),纳米银骨水泥组和庆大霉素骨水泥组间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示普通骨水泥组100%(12/12),庆大霉素骨水泥组0%(0/12),纳米银骨水泥组0%(0/12),纳米银骨水泥、庆大霉素骨水泥组与普通骨水泥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庆大霉素骨水泥组与纳米银骨水泥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普通骨水泥组假体表面细菌聚集并成簇,形成生物膜,纳米银组和庆大霉素组假体表面细菌孤立,没有簇形成。结论:1%纳米银骨水泥能抑制兔膝关节置换术后生物膜的形成,能起到有效预防感染作用。
杨玉辉[2](2008)在《VCM-PMMA治疗骨科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及PCL-PMMA新材料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既往对于万古霉素骨水泥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同的实验条件使得各家的结果可比性差,我们在统一的体内外环境下,对万古霉素骨水泥在体内、体外的特性进行全面综合性研究,以求结果的可复制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在这篇论文中,主要研究了万古霉素的体外洗提特性、在体内外环境下万古霉素对骨水泥机械性能的影响、动物实验中万古霉素骨水泥预防和治疗骨髓炎的效果、万古霉素骨水泥体内释放的规律、动物实验中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髋关节假体感染的疗效、临床上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预防和治疗骨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PCL-PMMA复合载体新材料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洗提速率和洗提总量随着试件中万古霉素的含量增高而增加;真空搅拌比手动搅拌能够提高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机械强度;真空搅拌不比手动搅拌更加降低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洗提特性;在预防骨开放性损伤、污染导致发生骨髓炎时,严格彻底的清创术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万古霉素骨水泥在骨开放性损伤、污染中预防感染的疗效是可靠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甲氧西林和庆大霉素双重耐药金葡菌导致的骨髓炎疗效肯定;万古霉素局部用药吸收入血的量少而且相对恒定,是最低抑菌浓度的1/20到1/10,是中毒剂量的1/700到1/300,因此是安全的;在体内,万古霉素浓度下降的速度比在体外洗提实验时缓慢;在充分清创的基础上,一期翻修和二期翻修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万古霉素骨水泥充填骨髓腔、配合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术后骨髓炎,临床疗效可靠;PCL-PMM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菌素洗提特性。
王燕萍,李兰兰,武新安,赵龙[3](2015)在《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骨关节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骨关节感染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抗生素选择、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释放、抗生素对骨水泥物理性质的影响、抗生素局部释放的安全性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抗生素骨水泥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置换术感染以及骨髓炎的治疗,疗效显着。骨水泥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并不会降低其抗压强度。抗生素的释放与骨水泥的品种、制备、孔隙率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含量有关。一般骨水泥的孔隙率越大、抗生素的含量越多,抗生素越易释放。在临床使用中需关注其局部的细胞毒性、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等问题。
张攀[4](2016)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内药物浓度及抗菌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抗生素在关节液中浓度变化、抗菌活性大小并且比较40g骨水泥中加入0.5g万古霉素与加入1g万古霉素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药物浓度和抗菌活性有无差异性。方法招募共30名准备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中常规向40g Palacos G骨水泥中加入1g万古霉素(Vancomycin)(对照组);另一组术中向40g Palacos G骨水泥中加入0.5g万古霉素(实验组)。两组均以头孢呋辛作为预防性抗生素。分别于术后8h、16h、24h、32h、40h、48h收集关节引流液,分别测量两组引流的关节液中头孢呋辛、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并且评估两组引流的关节液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结果对照组中头孢呋辛的药物浓度在8小时、16小时、24小时测得为48.3±19.5μg/ml、42±17.5μg/ml、39.2±16μg/ml。实验组为49.3±20.5μg/ml、43±15.4μg/ml、40.2±14μg/ml。在庆大霉素的药物浓度中,对照组在8小时、16小时、24小时、32小时、40小时和48小时的药物浓度分别为:30.2±10.3μg/ml、23.22±8.9μg/ml、23±10.6μg/ml、15.2±8.5μg/ml、8.4±5μg/ml和5.9±3.8μg/ml,实验组在8小时、16小时、24小时、32小时、40小时和48小时的药物浓度分别为:31.2±9.3μg/ml、22.1±7.9μg/ml、22±11.6μg/ml、14.9±9.5μg/ml、6.1±5μg/ml和3.2±2.8μg/ml,在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中,8小时、16小时、24小时、32小时、40小时和48小时的浓度,对照组分别为:16.9±6.3μg/ml,14.7±4.9μg/ml,12.7±5μg/ml,10.1±4.5μg/ml,8.6±3μg/ml和2.6±2.9μg/ml,实验组分别为:16.5±5.3μg/ml,14.4±5.9μg/ml,12.4±3.1μg/ml,9.8±3.5μg/ml,8±2.2μg/ml和2.1±1.9μg/ml,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关节液在头孢呋辛、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性。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对MSSA具有抗菌性,而对MRSA无效。万古霉素对MRSA有效。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琼脂平板扩散实验中抑菌圈大小相差无几。结论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对MSSA具有抗菌性,而对MRSA无效,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能够延长关节液抗菌持续时间。万古霉素对MRSA有效,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能够预防弥补头孢呋辛对MRSA无效的缺陷。载0.5g万古霉素/40g骨水泥与载1g万古霉素/40g骨水泥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中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在抗MRSA活性上无差别。临床上可应用0.5g万古霉素/40g骨水泥减少由于抗生素加入对骨水泥机械强度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且节约医疗费用。
毛璐,张伯松,姜璐,齐文渊[5](2019)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人体局部释放及全身药物浓度监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了解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的释放规律,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感染患者20例,手术感染灶局部植入万古霉素和骨水泥混合制成的链珠,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2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5±19.37岁,男16例,女4例,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5d,血药峰浓度为0.99mg·L-1,达峰时间为33.33h,局部释放率最高峰值出现在10.5h,最大释放速率为6.107mg·h-1。累计局部释放率为5.68%,溶出模型拟合符合Weibull方程,r=0.984 5。结论:局部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可以至少在术后一周内伤口局部达到很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而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可以避免全身使用万古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武丹威,毛璐,李静,张威[6](2020)在《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结果共检索到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研究17项,其中预防研究2项、治疗研究15项,包括骨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负载的抗菌药物多为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不同缓释系统抗菌药物释放度不同,人工骨术后第1天局部释放抗菌药物浓度最高,人工骨混入2 g万古霉素,平均局部释放浓度可达1488. 33μg/mL。在治疗骨感染研究中,9项研究涉及应用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的转归,最低治愈率为95. 2%。结论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抗菌药物释放度高,是治疗骨科相关感染的有效手段。
吕晓东[7](2010)在《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的体外抑菌实验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选取1种不含抗生素进口骨水泥,实验用三氯生和硫酸庆大霉素2种粉末性状的抗菌活性物质,3种临床常见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取不同剂量三氯生和庆大霉素与骨水泥混合搅拌,制成一定规格的抗菌活性骨水泥药片,放入3种临床常见感染菌培养皿中,比较:不同药片放入后①在细菌培养皿中,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并测量抑菌环的直径大小,创建体外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随时问变化的药物释放规律的模型,②按照国际标准制成不同剂量的骨水泥的模件,通过生物力学压力、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比较两种抗菌活性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9-2/2009-10在解放军总医骨科实验室和临床微生物科进行。①抗菌活性骨水泥药片样本的制备:将三氯生、庆大霉素分别称量出0.5g、1.0g、1.5g、2.0g的剂量与40g骨水泥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各加入15mL的骨水泥附带单体,搅拌2min后,加入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模具之中塑形,制成直径6mm、厚度3mm的矮圆柱体,每一剂量各制6个。②测量生物力学性能模型的制备:A:骨水泥压缩强度测定模件:不同剂量的三氯生和硫酸庆大霉素与骨水泥混合后浇注成圆柱体(长度正好为12mm±0.1mm,直径6mm±0.1mm),在23℃环境温度中,保存骨水泥圆柱体。B:骨水泥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测定模件:模具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每只模具有一个模槽,长75mm,宽10mm,深3.3mm,共六只。③抑菌试验指标的测量:把不同剂量(0.5g、1.0g、1.5g、2.0g)混合后的三氯生骨水泥和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分别各制成6个标本,放入三种实验菌中,每一个培养皿中放4个不同剂量的标本,在37℃细菌孵育箱中培养,然后观察抑菌环的大小。每24h更换新培养皿1次。分别观察24h、48h、72h、96h、1周,直至抑菌环直径小于6mm为止。④生物力学测定:A: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对每个圆柱体,记录引起破裂的力或2%屈服力或上屈服点负载,哪个先出现就记录哪个,将该力除以圆柱体的原始截面,所得的商即压缩强度,以MPa为单位。计算6个圆柱体的平均压缩强度。B:骨水泥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测定:三氯生和庆大霉素分别与骨水泥混合后,空白对照组骨水泥分别浇注到实验板条之中塑型,塑型后将所有实验板条,放到四点弯曲实验装置上,记录作为受力函数的板条中心偏离。不断增加力直至试验板条断裂。记录断裂时的力。统计学采用CHISS200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抗菌活性剂的抗菌作用的组问比较应用方差分析。结果:1.时间依赖性的三氯生骨水泥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抗菌活性作用1.10.5~2.0g的三氯生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菌活性显着增加,但在一定的观察时间段内,两种抗菌活性剂的变化不同,在1.0g时比较,三氯生明显强于硫酸庆大霉素。空白对照组(不含任何抗生素)无抗菌活性。1.2在相同剂量下24h内,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抑菌环直径与三氯生骨水泥的抑菌环直径无显着差异。在48h后三氯生骨水泥抑菌环直径大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的抑菌环直径,持续时间与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对照,其抗菌活性比硫酸庆大霉素平均长48h(p<0.05)。两种骨水泥对革兰氏阳性菌的黏附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氯生骨水泥对大肠杆菌的杀菌作用无论从时间起始到杀菌的整个过程都明显不如硫酸庆大霉素。2.两种抗菌活性骨水泥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分析根据ISO 5833《外科植入物----丙烯酸类树脂骨水泥》标准中规定的两种骨水泥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测定含三氯生的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其一是压力试验,其二是四点弯曲试验。压力检测表明,适量的三氯生的加入不影响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将2.0g三氯生混入40g骨水泥中,抗压强度均大于70MPa,好于ISO 5833标准中规定的抗压强度70MPa,和对照组(无抗生素的骨水泥)相似。而根据ISO5833对四点弯曲测试提出的标准,三氯生骨水泥产品均能达到这一标准,弯曲模量(MPa)>1800MPa,弯曲强度(MPa)>50 MPa。结论:1三氯生骨水泥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相比,抗菌范围广,尤其是对现今临床常见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2三氯生骨水泥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相比,抗菌剂的缓释效果好,抑菌时间长,由于三氯生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杀菌剂,它不同于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它是单靶点的杀菌剂,因此不像庆大霉素那样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三氯生则不会。3压力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表明,加入实验剂量的三氯生的骨水泥的抗压效果与无抗生素的骨水泥相似。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达标。本实验从体外实验的视角阐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三氯生骨水泥,与临床上常用的硫酸庆大霉素骨水泥相比具有更强、更持久的杀菌能力,为未来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基础的实验支持。
杨国跃[8](2012)在《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缓释材料治疗兔胫骨骨髓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缓释系统治疗兔胫骨骨髓炎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1)采用两种方法建立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G1、G2共2组,G1组兔胫骨近端丌窗直径为1.0mm,G2组兔胫骨近端丌窗直径4.0mm,分别通过骨窗向胫骨近段髓腔注射3×10℃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模型;(2)在成功诱导慢性骨髓炎模型的基础上,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个治疗组,常规病灶清除,分别填充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缓释系统(Lyso-HA/CS),填充万占霉素骨水泥,填充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HA/CS),不填充材料的空白组。进行大体放射学观察和细菌学组织学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并通过检测肝脏肾脏功能初步了解材料对实验动物的毒副作用。结果(1)G1组动物死亡1只,G2组动物死亡3只。成活的动物中G1组软组织肿胀基本局限于膝关节周围呈半球形或半椭圆形;G2组2只兔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差异性大,部分兔子肿胀累及大腿和小腿。G1和G2两组中均有窦道形成,挤压时溢出黄色或黄白色脓液。在皮肤肿胀处切丌直抵胫骨、窦道与胫骨骨窗相通;髓腔内有坏死组织、黄/白色脓液,部分骨髓腔已硬化闭塞。X线片显示胫骨中上段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纤细,数目减少,骨小梁间隙加宽,骨皮质变薄;有密度增高而又不均匀的坏死骨块影像。所有动物病理切片自骨髓外周结缔组织及骨组织至骨髓内,均见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呈弥散性浸润,间质出血,髓腔内细胞广泛坏死。髓腔组织行革兰氏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培养结果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植入方法骨髓细菌感染率均为100%。(2)综合术后12w改良Norden骨髓炎评分法各组X线分值的和术后4w和8w每克标本细菌计数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一期病灶清除,填充Lyso-HA/CS且和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材料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单纯病灶清除,起不到治疗作用,而病灶清除术后,植入未负载抗菌药物的骨填充材料,只起到异物作用,同样不能控制感染。组织学结果显示,填充Lyso-HA/CS和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材料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其中Lyso-HA/CS有较好的成骨作用,而其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成骨不明显;其余两组仍有明显炎性细胞侵润,感染治疗无效。术后12w时,血清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在各时相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w肝、肾组织切片无明显异常。结论(1)两种不同孔径胫骨近端开窗植入细菌的方法均可成功诱导骨髓炎模型;大孔径(直径4mm)胫骨皮质开窗的植入方法诱导慢性骨髓炎模型死亡率较高且常伴随整个患肢广泛软组织感染,模型个体间差异性大,标准化困难,不适合用作骨髓炎进一步研究;采用小孔径(直径1mm)胫骨近段髓腔注射3×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的方法能够成功诱导骨髓炎模型,个体差异性小,标准化高,可以应用于骨髓炎后续研究。(2)Lyso-HA/CS在骨髓内具能够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抗感染能力较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稍弱,但成骨能力较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强,短期应用无明肝肾损害;Lyso-HA/CS可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前提下,一期填充慢性骨髓炎术后骨缺损,有望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赵俊强,陈琼,郑强[9](2010)在《万古霉素硫酸钙与万古霉素骨水泥在体内抗生素释放规律的动物实验观察比较》文中指出目的与万古霉素骨水泥相比较,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在体内抗生素释放的规律。方法将成功建立左胫骨慢性骨髓炎的1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万古霉素硫酸钙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组),在左胫骨分别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栓及万古霉素硫酸钙栓,收集两组实验对象术后0.5h、1h、1.5h、2h、4h、6h、12h、24h、48h、72h的引流液及血液,测量万古霉素药物浓度至引流液消失、血液中药物浓度测不到为止;收集1h、2h、6h、12h、24h、48h、4d、7d的尿液测量药物浓度,至尿液药物浓度消失并比较两组的药物浓度的差异。结果在观察时间范围内,实验组引流液在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5、3.34、3.24、3.75、3.96、4.56、5.32、5.53,P均<0.05)。对照组血液药物浓度和尿液药物浓度一直处于测不到的状态,而实验组血液药物浓度在植入后1.5h开始被检测到药物浓度,与对照组同时间点药物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3.01、2.54、2.33、1.95、2.17,P均<0.05);实验组植入后1h开始测到尿液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迅速增高,于24h达到高峰,于1周后下降至极低的药物浓度,其中2~48h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尿液药物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5、3.22、3.48、4.13、3.46、3.15,P均<0.05)。结果万古霉素硫酸钙在体内的抗生素释放优于万古霉素骨水泥。
胡乃严[10](2017)在《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近些年来,随着引起脊柱感染的高危因素不断增多,它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目前针对脊柱感染的治疗,由于其具有病变部位特殊、并发症多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对骨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我院通过对术前、术后临床评价指标的观察来探讨采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术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治疗脊柱感染带来新的理念及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我院脊柱外科病房,诊断为脊柱感染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59.8岁±9.80岁。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6例有腰背部疼痛,9例伴有神经根症状,1例有下肢截瘫症状;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37.1-39度),对于超过38度者,行血培养检查;1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3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怀疑布鲁氏杆菌感染,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阳性;所有患者均行X线、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其中8例有椎体骨质有明显破坏,2例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形成,1例有椎旁和(或)腰大肌脓肿形成;病变部位:胸椎2例,腰椎13例。15例患者均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疗。通过观察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检测指标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15例经后路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疗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2-15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VAS评分术后3个月(2.13±0.64)分、6个月(0.87±0.64)分、12个月(0.60±0.63)分,均较术前(5.40±1.35)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各时间点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CRP、ESR术后10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较,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内置物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无感染复发及疼痛加重。植骨融合时间711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采用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清除感染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缩短了卧床时间;此外,万古霉素骨水泥的置入,不仅提高了一期后路内固定术的成功率,而且还减少了全身静脉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避免了患者因长期应用静脉抗生素带来的全身毒副作用。
二、庆大霉素-骨水泥的应用与体内药物浓度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庆大霉素-骨水泥的应用与体内药物浓度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银骨水泥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纳米银骨水泥机械性能的检测 |
一、纳米银的表征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二、骨水泥试件的制备及机械性能的检测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纳米银骨水泥的体外抗菌性能及细胞毒性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六、附图 |
第三部分 纳米银骨水泥预防兔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实验研究 |
一、兔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模型制作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二、纳米银骨水泥预防兔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三、讨论 |
四、小结 |
五、附图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
综述二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VCM-PMMA治疗骨科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及PCL-PMMA新材料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ALBC缓释载体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ALBC缓释载体系统的基础研究 |
第一节 ALBC缓释载体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对加入PMMA骨水泥中的抗菌素的要求 |
第三节 PMMA骨水泥中抗菌素的体外洗提特性 |
第四节 PMMA骨水泥中抗菌素的体内释放特性 |
第五节 抗菌素对PMMA骨水泥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六节 ALBC缓释载体系统的安全性 |
第三章 ALBC缓释载体系统的临床应用 |
第一节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 |
第二节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
第三节 骨髓炎的预防和治疗 |
第四节 FDA批准的ALBC |
第四章 其他抗菌素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试验性ALBC结合物 |
第二节 高分子缓释载体 |
第三节 可吸收无机物缓释载体 |
总结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VCM-PMMA体外洗提特性的实验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实验二 搅拌方式对VCM-PMMA机械和洗提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实验三 VCM-PMMA预防和治疗兔股骨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实验四 VCM-PMMA治疗兔髋关节假体感染的实验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实验五 VCM-PMMA抗菌素缓释载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实验六 PCL纳米纤维-PMMA微球复合载体新材料的实验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骨关节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骨水泥 |
2 抗生素选择 |
3 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释放 |
4 抗生素对骨水泥物理性质的影响 |
5 抗生素局部释放的安全性 |
6 结语 |
(4)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内药物浓度及抗菌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人群的选择 |
1.2 手术经过 |
1.3 材料 |
1.4 骨水泥和万古霉素的混合方式 |
1.5 样本的获取 |
1.6 抗生素药物浓度的测定 |
1.7 数据分析 |
2.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使用剂量 |
2. 万古霉素的洗脱性 |
2.1 骨水泥 |
2.2 抗生素 |
2.3 混合方式 |
2.4 添加剂 |
2.5 超声 |
3. 适应症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人体局部释放及全身药物浓度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仪器 |
1.3 试剂和材料 |
2 方法 |
2.1 样本采集及处理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引流液浓度测定结果 |
3.2 血药 (血浆) 浓度测定 |
3.3 药动学参数计算 |
3.4 释放曲线 |
3.5 局部释放模型拟合 |
4 讨论 |
4.1 万古霉素骨水泥的使用现状及加入比例 |
4.2 局部给药后的药物释放 |
4.3 局部给药后全身吸收情况 |
5 结论 |
(6)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检索方法 |
1.2.2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种类及所载抗菌药物品种、剂量及局部释放情况 |
2.2.1 骨科感染治疗 |
2.2.2 骨科感染预防 |
2.3 骨科感染控制或预防情况 |
3 讨论 |
3.1 骨科植入型缓释系统可负载抗菌药物 |
3.2 骨科植入型缓释系统药物的局部释放 |
3.3 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优势 |
3.4 骨科植入型缓释系统的比较 |
(7)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的体外抑菌实验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实验模型的建立、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药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骨水泥生物力学性能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全文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缓释材料治疗兔胫骨骨髓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兔胫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引言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1.3 实验相关指标的观察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观察和体重,体温及白细胞变化情况 |
1.2.2 大体标本及放射学观察情况 |
1.2.3 病理学情况 |
1.2.4 骨髓组织的细菌培养 |
1.3 讨论 |
1.3.1 建模的动物种类 |
1.3.2 细菌的种类和接种数量 |
1.3.3 骨髓炎严重程度评价 |
1.3.4 植入孔径的评价 |
1.4 小结 |
二、应用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缓释系统治疗兔胫骨骨髓炎实验研究 |
引言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检查项目和方法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疗效研究 |
2.2.2 毒副作用研究 |
2.3 讨论 |
2.3.1 疗效研究 |
2.3.2 毒副作用研究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万古霉素硫酸钙与万古霉素骨水泥在体内抗生素释放规律的动物实验观察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
1.2.2 万古霉素骨水泥栓及万古霉素硫酸钙栓的制备 |
1.3 检测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时间点两组引流液药物浓度和血液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见表1 |
2.2 不同时间点两组尿液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比较见表2 |
3 讨论 |
(10)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庆大霉素-骨水泥的应用与体内药物浓度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纳米银骨水泥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实验研究[D]. 王守立.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2]VCM-PMMA治疗骨科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及PCL-PMMA新材料的实验研究[D]. 杨玉辉. 吉林大学, 2008(11)
- [3]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骨关节感染的研究进展[J]. 王燕萍,李兰兰,武新安,赵龙. 中国药房, 2015(17)
- [4]载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于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内药物浓度及抗菌能力研究[D]. 张攀.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5]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人体局部释放及全身药物浓度监测[J]. 毛璐,张伯松,姜璐,齐文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03)
- [6]骨科植入型抗菌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释放情况的文献分析[J]. 武丹威,毛璐,李静,张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6)
- [7]三氯生抗菌活性骨水泥的体外抑菌实验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 吕晓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10)
- [8]载溶葡萄球菌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缓释材料治疗兔胫骨骨髓炎的实验研究[D]. 杨国跃.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万古霉素硫酸钙与万古霉素骨水泥在体内抗生素释放规律的动物实验观察比较[J]. 赵俊强,陈琼,郑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02)
- [10]脊柱内固定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D]. 胡乃严.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