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方小同[1](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广大教育者的多年努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终于在2017年与大家见面。该课标凝练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四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选取社会责任这一素养的培养作为研究重点,围绕着课标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要求,通过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纸笔测验法、观察法等手段,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依据课标内容,明确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社会责任素养水平划分。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各项指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3本必修模块为例进行内容梳理,建构出高中生物课本中蕴含社会责任教学资源的知识表。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生物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最后参考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借助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社会热点、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关爱生命、爱护环境、健康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等生物学科社会责任的达成,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情感加深、落实社会责任的能力与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素养水平。这为我国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秀峰[2](2019)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开始新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化课程改革,还能丰富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促进基于科学思维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立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寻发展科学思维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详细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判断,说明问题提出的背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厘清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培养科学思维方面上的启示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国内外针对生物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较少,我国大多数教学模式缺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基于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所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制定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对本校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构建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从“导、学、展、评、测”五个环节具体阐述实施程序。该模式具有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注重学生深度学习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实施时要遵循生命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和灵活性原则。依据“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环节和应用原则,撰写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和课堂表现观察,发现“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赵玲[3](2019)在《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培育高中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最近的一次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本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中学生物学中社会责任培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发现社会责任培育的高水平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缺失,而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值得更加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的;其次,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科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的内容、形式和体系进行梳理,了解高中生物学中社会责任的内涵及结构;接着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培育的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一线生物学教师开展访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课程标准分析以及教科书梳理,提出五条社会责任培育的教学策略:深入挖掘生物学教科书中的社会责任内涵、创设真实情境,丰富活动体验、凸显学科特色,发展核心素养、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融合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然后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从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归纳各社会责任要素培育的教学建议。最后是对本文的总结与思考,总结本次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文献综述部分、教科书分析部分、调查部分以及教学设计部分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将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和修正,从而更加有效的在生物学课堂上培育高中生的社会责任。
邱文媛[4](2019)在《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栏目分析与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新修订的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习题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成分,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新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资源。对教材习题栏目进行研究,能更好的在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题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系统分析各章节习题栏目中四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部分的分布情况,归纳出生物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教材习题的特点和功能,并利用问卷调查了天津市红桥区的教师结合生物核心素养对习题栏目的使用现状,并通过SPSS 22.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通过研究得出初步结论:(1)习题栏目最注重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其次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2)教材习题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查,但多属记忆水平的问题,习题栏目素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设置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3)习题栏目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通过例题分析发现教材中的习题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的各个细分的素养水平都有很好的体现。(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习题栏目比较重视,但对习题内含有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把握不透彻,通过习题评价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发展的程度较低。基于调查分析提出建议:教材习题栏目编写上(1)适度增添涉及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素养的习题数量;(2)考查基本概念和知识的题目设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习题情境应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1)应深入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透彻分析教材习题栏目;(2)充分利用各类型的习题评价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孟霞[5](2014)在《探视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及切入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实例筛选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而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对教学本身而言,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对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等,可以说涉及的内容较广泛。由于大多数研究都有学科背景,所以借鉴性较强。虽然对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较多,但其中关于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将丰富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笔者在探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的优势。这将丰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并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对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探讨的基础上,笔者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需要,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大自然、社会、生产、生活、自身、科学史的途径。针对每个途径,呈现了一个在教学中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的课堂语录。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为例,针对每章教学内容,参考相关教学资料,运用行动研究法,搜集筛选出了联系这六条途径的实例,为广大生物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教材对知识点的切入使用了较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所以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按照前面提出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找出各章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本研究内容的提出,目前关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新意、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这部分是对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必要性及实例的优势的探讨。第三部分为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的提出,包括以下途径:联系大自然的途径、联系社会的途径、联系生产的途径、联系生活的途径、联系自身的途径、联系科学史的途径,并针对每个途径,呈现了一个在教学中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的课堂语录。第四部分为例析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针对必修教材中的各章教学内容,参考相关教学资料,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搜集筛选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第五部分对高中生物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进行挖掘。教材对知识点的切入使用了较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笔者找出了教材中各章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并按照本研究中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进行归类。第六部分为总结与思考。在这部分中,笔者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了总结,并对研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
成满红[6](2017)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情感的熏陶倍受重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与解决问题能力。生物本身源于生活,如果能将社会生活实际以恰当的方式融入生物课堂,在生物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体验、探究、感悟、分享和交流。这便真正实现了“教育回归生活”的目标,同时生物课程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的价值观的确立。本研究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从目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分析入手,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文献法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从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生物教学现状、生物学科本身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发育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也从教师与学生需求出发,探讨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并对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以及核心概念进行了概述。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课堂观察法,对目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现状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情境表示喜欢与支持,并认同这种教学方式对生物学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情的途径略显单一,有的教师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模式等。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借助生活现象与热点”、“生活中的实物”、“形象的比喻以及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诗词和谚语”、“多媒体网络技术”、“将社会生活实际融入习题”等五种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途径与方法。在解读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法将这些策略与具体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案例主要从新课导入与概念构建、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等三个方面梳理、设计与分析,从而突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优势。本文对“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进行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探寻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为“分子与细胞”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对中学生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高中生物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能力与情感的发展,进而彰显生物课程的魅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崔鸿[7](2013)在《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改革已开展十余年,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我国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有何改观,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程度是否紧密,课程是否重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课程内容是否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等课程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研究的问题就直接落脚到教材研究上。教材难度是课程难度的物化表征形式,是指教材的难易程度。对教材难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材质量,深化教材评价理论,进而为教材难度与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发展及教师教学等方面建立关系。本项目选取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四个洲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主流初中科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教材的静态难度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体系将科学内容从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综合部分四个维度统计。依据布鲁姆、安德森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进行统计。从知识维度上,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分别赋值:从认知维度上,将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赋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赋分,再根据教材难度工具进行难度计算。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中外初中科学教材的整体难度、各学段难度、正文与习题难度、综合部分难度进行比较研究。教材的动态难度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关,这两个因素受教育过程的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抛开这些复杂的难以定量的影响因素,对教材进行静态难度研究,可以更客观地评价教材。另外,在教材难度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更关注少数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家的教材,而且多选取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本研究选择四大洲十个国家初中科学教材做全面系统的教材难度研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评价教材,为我国初中科学教材的修订和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共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了论题的缘起、介绍国内外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及研究问题及主要研究步骤。教材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材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主要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提供实证依据。第二章主要对本课题涉及的课程、教材、教材难度、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研究的方法和评价工具。教材难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此在本文中仅考虑教材的静态难度。本研究运用布鲁姆和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赋分,制定难度计算公式,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教材难度。第三章介绍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十国初中科学教材,呈现了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的整体难度结果、各学段难度、正文与习题难度和综合部分难度。除德国和俄罗斯的初中科学教材为分科教材外,其他国家的初中科学教材均为综合科学教材。第四章主要从教材主体、教材目标、教材价值、教材呈现方式四个角度对教材难度研究做了定性分析。各国科学教材在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上呈现不同特色,本研究综合前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各国教材进行了定性分析。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最后部分,基于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借鉴国际科学教材的特色,结合中国科学教育现状及科学教材的情况,提出科学教材编写设计的启示和与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教材整体难度排名居中,平均难度偏低;程序性知识和应用知识较少;综合部分内容的广度和难度排名居中但数量偏少;教材评价体系薄弱,习题类型及数量偏少。研究还发现国际初中科学教材主体由关注科学知识转向关注学习者,教材目标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材的价值观从追求同一性转变为寻求多元化,教材的呈现方式从体现学科性发展转变为更体现综合性。
黄芳[8](2020)在《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生活化内容的比较及教学启示》文中认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017年教育部发布最新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的课程基本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其中“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及“教学过程重实践”中明确指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物教学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的需要,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化的生物学教学更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而生物教材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生物学教材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选择,发现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首先,论文利用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认真研究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美国的生物学教材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科学发现者——生命的动力》的两版教材。从教材内容范围、教材体例对中美两版生物学教材内容进行宏观比较以及从图片类内容、阅读类内容、活动类内容、课文类内容等四个方面对中美两版生物学教材的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设置进行详细的对比剖析。其次,在以上两版生物学教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版的生物学教材中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以及在教材中的应用,对于我国的生物学教材中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编写以及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得到一些启示: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拓展贴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注重生活化实验设计、根据学校、网络、当地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特色性、人教版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内容应用度的把握;结合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特点以及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中的“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类遗传病”两节典型的与生活相关的课程进行案例优化设计。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的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建议。
唐谨丁[9](2014)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点之一,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是排在前列的,体现着现今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地位。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力图改变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低效、沉闷的课堂现象,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全文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分布情况,最后,引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启示,点明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路线。第二部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对生活化教学、生物生活化教学、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这三个相关概念进行释析,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实践研究等方法,对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领域进行初步探究;对支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综述,最后针对本研究的范围——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课本《分子与细胞》进行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深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一线进行教学观察与实践,综合分析教材各版块的编排,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现状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逻辑顺序,提出并归纳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类型——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告知读者如何开展教学实践。第四部分:针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笔者选取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从策略使用的意义,使用此策略教学的原因,实施的具体步骤等方面,以说课的形式详细分析其使用过程。并归纳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哪些内容和章节可以使用此策略进行教学。第五部分:为了验证此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优劣情况,笔者选取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四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四个班中有三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教学中根据课型、内容形式不同,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有效改善传统课堂学生厌学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促进作用。第六部分: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今后继续开展此研究的工作设想,同时也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告知读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严学娟[10](2019)在《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生活化教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将生物学生活化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整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屏边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在查阅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和对学校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该校八年级共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然后以《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针对实际情况对该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接下来选取八年级82班和83班为实验班实施校本课程,最后根据实施结果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实验班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生物学学业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因此,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也为笔者所在学校其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经验。
二、生物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2.2 课标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要求 |
2.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内涵解读 |
2.3.1 指标一:关注热点,理性看待 |
2.3.2 指标二:开展实践,解决问题 |
2.3.3 指标三:爱护环境,持续发展 |
2.3.4 指标四:珍爱生命,健康生活 |
2.4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表现水平划分 |
2.5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探讨 |
2.5.1 讲授法 |
2.5.2 多媒体教学 |
2.5.3 联系实际生活 |
2.5.4 引入社会热点 |
2.5.5 问题教学法 |
2.5.6 情境创设法 |
2.5.7 开展课外活动 |
2.6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 |
3 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社会责任培养的联系 |
3.1 社会责任的养成与生物学科的关联 |
3.2 指向社会责任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的梳理 |
3.2.1 人教版高中生物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社会责任内容的梳理 |
3.2.2 人教版高中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社会责任内容的梳理 |
3.2.3 人教版高中生物模块3《稳态与环境》中社会责任内容的梳理 |
4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的实践案例 |
4.1 以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性看待”的实践案例 |
4.2 以培养学生“开展实践,解决问题”的实践案例 |
4.3 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
4.4 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实践案例 |
5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效果与反馈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过程 |
5.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思维 |
1.4.2 科学思维 |
1.4.3 教学模式 |
1.4.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2.1 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
2.1.1 问卷的编制 |
2.1.2 问卷结构及项目 |
2.1.3 问卷的施测 |
2.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2.2.1 数据统计 |
2.2.2 存在问题与原因剖析 |
3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 |
3.1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1.3 发展性教育理论 |
3.1.4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
3.2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
3.2.1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
3.2.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3.2.3 展示思维,精讲点拨 |
3.2.4 总结评价,建构体系 |
3.2.5 巩固检测,拓展思维 |
3.3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特点 |
3.3.1 注重培养科学思维 |
3.3.2 注重学生深度学习 |
3.3.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3.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
3.4.1 生命性原则 |
3.4.2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3.4.3 灵活性原则 |
3.5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3.5.1 课前预设策略 |
3.5.2 情境化策略 |
3.5.3 活动化策略 |
4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
4.1 新授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4.1.1 新授课教学案例 |
4.1.2 新授课教学案例分析 |
4.2 复习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
4.2.1 复习课教学案例 |
4.2.2 复习课教学案例分析 |
5 “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实践结果及分析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思路 |
5.3 实施过程 |
5.3.1 课前准备 |
5.3.2 课堂实施 |
5.4 课堂观察和成绩对比分析 |
5.4.1 课堂观察比较 |
5.4.2 达标检测成绩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3)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思路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概念 |
1. 核心素养 |
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3. 社会责任 |
(四) 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二、高中生物学中社会责任内容分析 |
(一) 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分析 |
(二) 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教科书分析 |
1. 教科书承载的社会责任内容分析 |
2. 教科书承载的社会责任形式分析 |
3. 教科书承载的社会责任体系分析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培育的现状调查 |
(一) 高中生社会责任培育水平的问卷调查 |
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2. 高中生社会责任培育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 高中生物学教师社会责任培育的访谈调查 |
1. 访谈调查 |
2. 生物学教师社会责任培育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三) 社会责任的培育策略 |
1. 深入挖掘生物学教科书中的社会责任内涵 |
2. 创设真实情境,丰富活动体验 |
3. 凸显学科特色,发展核心素养 |
4. 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
5. 融合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
四、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建议 |
(一) 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环节 |
1. 选择适合社会责任培育的教学内容 |
2. 进行初步社会责任培育的教学设计 |
3. 完善教学设计 |
(二) 侧重“健康生活意识”及“关爱生命意识”的教学设计 |
1. “细胞中的无机盐”的教学设计案例呈现 |
2. “细胞中的无机盐”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3. 对“健康生活意识”及“关爱生命意识”培育的教学建议 |
(三) 侧重“社会参与意识”及“科学实践意识”的教学设计 |
1. “人类遗传病”的教学设计案例呈现 |
2. “人类遗传病”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3. 对“社会参与意识”及“科学实践意识”培育的教学建议 |
(四) 侧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设计 |
1.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案例呈现 |
2.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3. 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的教学建议 |
五、总结与思考 |
(一) 研究总结 |
(二) 研究不足 |
(三)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社会责任培育水平的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学教师社会责任培育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4)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栏目分析与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
3 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栏目的内容与分析 |
3.1 习题设置 |
3.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习题栏目的分布与分析 |
3.3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栏目特点分析 |
3.4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栏目功能分析 |
3.5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栏目例题分析 |
4 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栏目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 结语 |
5.1 讨论 |
5.2 初步结论 |
5.3 建议 |
5.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探视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及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Ⅰ 问题的提出 |
Ⅱ 研究的现状 |
Ⅲ 研究的目的 |
Ⅳ 研究的意义 |
Ⅴ 研究的新意 |
Ⅵ 研究的方法 |
Ⅶ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一部分 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 |
1.1 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
1.1.1 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师的意义 |
1.1.2 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意义 |
1.2 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
1.2.1 理论联系实际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 |
1.2.2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 |
1.2.3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
1.3 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的优势 |
1.3.1 顺利导入新课 |
1.3.2 突破重点难点 |
1.3.3 充分应用新知 |
1.3.4 拓展学科视野 |
1.3.5 激发学习兴趣 |
第二部分 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 |
2.1 联系大自然的途径 |
2.2 联系社会的途径 |
2.3 联系生产的途径 |
2.4 联系生活的途径 |
2.5 联系自身的途径 |
2.6 联系科学史的途径 |
第三部分 例析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 |
3.1 例析《分子与细胞》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
3.2 例析《遗传与进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
3.3 例析《稳态与环境》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
第四部分 高中生物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
4.1 《分子与细胞》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
4.2 《遗传与进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
4.3 《稳态与环境》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 |
总结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顺应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
1.1.2 基于改善高中生物教与学的现状的需要 |
1.1.3 符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 |
1.1.4 符合高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方法 |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1 实用主义理论 |
2.1.2 生活教育理论 |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4 情境认知理论 |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2.1 生活化教学 |
2.2.2 教学情境 |
2.2.3 生活化教学情境 |
2.2.4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 |
2.3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特点 |
2.3.1 生活性 |
2.3.2 互动性 |
2.3.3 直观性 |
2.3.4 趣味性 |
2.3.5 情感性 |
2.4 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
2.4.1 文献研究法 |
2.4.2 问卷调查法 |
2.4.3 案例分析法 |
2.4.4 观察法 |
第3章 高中生物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
3.2 问卷的设计 |
3.3 数据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
3.4.1 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及原因 |
3.4.2 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学习情况 |
3.4.3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态度 |
3.4.4 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态度 |
3.4.5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态度 |
3.4.6 学生生活知识测验结果 |
3.5 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
3.5.1 调查结果呈现出的优势 |
3.5.2 调查结果反应出的问题 |
第4章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
4.1 借助生活现象与热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情境中引入 |
4.2 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情境中体验 |
4.2.1 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
4.2.2 创设生活化体验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
4.3 灵活运用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情境中感悟 |
4.3.1 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 |
4.3.2 巧用文学化语言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
4.4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情境中认识 |
4.5 将社会生活融入习题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情境中应用 |
第5章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
5.1 生物教材中有关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内容解读(以人教版为例) |
5.1.1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
5.1.2 高中生物必修1中符合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知识点梳理 |
5.2 高中生物生活化情境教学具体案例及分析 |
5.2.1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构建概念 |
5.2.2 创设生活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
5.2.3 创设生活情境,构建知识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4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题的缘起 |
一、国际科学课程改革时代的到来 |
二、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的课程与教材 |
第二节 国内外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概述 |
一、中国《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介绍 |
二、日本《中学学习指导要领》内容介绍 |
三、韩国《中学课程解读(Ⅲ)》(科学)介绍 |
四、新加坡《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学术型)》介绍 |
五、英国《国家科学课程》简介 |
六、德国科学教育标准介绍 |
七、法国初中《自然教学大纲》内容介绍 |
八、俄罗斯普通基础科学教育标准介绍 |
九、美国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
十、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步骤与意义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步骤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课程理论与教材难度概述 |
第一节 课程与教材 |
第二节 教材难度 |
一、教材概念界定 |
二、教材难度 |
第三节 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 |
一、教材难度的评价指标 |
二、静态教材难度的定量指标 |
第四节 方法论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三、评价工具 |
四、评分者信度分析 |
第三章 中外科学教材国际比较总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
一、中国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
二、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新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
三、韩国双倍感觉出版社中学《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
四、新加坡马歇尔·卡文迪教育出版社《Interactive Science For Inquiring Minds》教材栏目分析 |
五、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Essentials Science Core》教材栏目分析 |
六、德国康乃馨出版社《生物》《物理》《化学》教材栏目分析 |
七、法国弥敦道出版社《物理化学》和《生命与地球的科学》教材栏目分析 |
八、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教材栏目分析 |
九、美国培生教育集团原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科学探索者》教材栏目分析 |
十、澳大利亚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澳大利亚公司《科学聚焦》教材栏目分析 |
第二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总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整体难度排名 |
二、十国初中科学教材综合内容难度排名 |
三、十国初中科学教材不同年级的难度排名 |
四、十国初中科学教材正文及习题难度排名 |
第三节 中外初中科学教材分国家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中国浙教版《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二、日本《新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三、韩国中学《科学》教材研究结果 |
四、新加坡《交互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五、英国剑桥《核心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六、德国《科学》教材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七、法国《科学》教材定量研究结果与分析 |
八、俄罗斯科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九、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十、澳大利亚《科学聚焦》教材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定性比较分析 |
一、教材主体:由关注科学知识转向关注学习者 |
(一) 内容编排螺旋式 |
(二) 知识呈现情境化 |
二、教材目标: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 |
(一) 以知识为载体 |
(二) 以能力为取向 |
(三) 以科学素养为目标 |
三、教材价值: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 |
(一) 教材资源多样 |
(二) 教材练习多维 |
(三) 文化渗透凸显 |
(四) 多元融合趋势 |
四、教材方式: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
(一) 综合教材为主 |
(二) 多种学科领域 |
(三) 注重科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
第五章 启示与建议 |
一、教材编写要从关注物性向关注人性转化 |
二、教材目标要由掌握科学知识转向培养科学素养 |
三、教材价值:从追求同一性到寻求多元化 |
四、教材方式:由体现学科性到体现综合性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十国初中科学教材内容框架 |
附录2 分领域知识框架(用作比较) |
附录3 十国初中科学教材难度研究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生活化内容的比较及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的要求 |
二、生物学的发展与教学现状 |
三、美国生物学教学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生活化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生活化教学研究现状 |
三、中外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内容 |
一、研究的对象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六、STS教育理论 |
第三章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生活化素材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的宏观比较 |
一、中美两版生物学教材内容范围的比较 |
二、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体例对比 |
第二节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生活化内容素材对比 |
一、生物学教材生活化教学图片类内容的对比 |
二、生物学教材生活化教学阅读类内容的对比 |
三、生物学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类内容的对比 |
四、生物学教材生活化教学课文类内容的对比 |
第三节 中美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素材对比结论 |
第四章 基于中美生物学教材生活化内容比较的教学启示 |
第一节 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
第二节 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启示 |
一、拓展贴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
三、注重生活化实验设计 |
四、根据学校、网络、当地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特色性 |
五、人教版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 |
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内容应用度的把握 |
第三节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
一、案例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二、案例2:“人类遗传病”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背景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顺应新课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2 解决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困难与问题的良方之一 |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2.1 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2.2 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
2.3 利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 |
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3.1 国外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
3.2 国内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
3.3 生活化教学策略文献分布情况 |
3.4 目前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启示 |
3.5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3.6 课题研究方向 |
3.7 课题研究路线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1. 相关概念的释析 |
1.1 生活化教学概念的解析 |
1.2 生物生活化教学概念的解析 |
1.3 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解析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2.2 杜威的实用主义 |
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4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2.5 STSE教育理论 |
2.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解读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
3.1 模块内容的分布情况 |
3.2 模块知识的建构情况 |
3.3 模块课标的解读 |
第三部分 解析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
1. 课前教学准备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 |
1.1 从科学史事中引入生活 |
1.2 从社会热点中感悟生活 |
1.3 从日常情境中体验生活 |
1.4 从实事案例中探讨生活 |
2. 课中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 |
2.1 讲述法 |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之“角色扮演” |
2.3 开发校内外资源,促进生物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
2.4 借助视听手段,多媒体教学,分享合作学习成果 |
2.5 利用生活中资源,进行实验探究 |
3. 课后教学实施策略——作业设计生活化 |
第四部分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 |
1. 从科学史中引入生活——利用科学史促进生物学概念教学 |
1.1 利用科学史促进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原因 |
1.2 利用科学史促进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施步骤 |
1.3 分析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与科学史料相关概念 |
1.4 以概念为中心的生物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 |
2. 教学情境生活化——从生活情境中切入课堂 |
2.1 情境生活化创设的意义 |
2.2 汇总《分子与细胞》教材中生活化问题情境的相关内容 |
2.3 围绕生活情境,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案例 |
3. 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 |
3.1 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
3.2 利用生活资源,总结出探究性教学的类型 |
3.3 探究性教学的建构流程 |
3.4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
3.5 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五部分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变量 |
2.4 实验方法 |
3 实验过程 |
3.1 准备阶段 |
3.2 实验开始阶段 |
3.3 实验实施阶段 |
3.4 总结阶段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生物成绩比较 |
4.2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较 |
4.3 四个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生物学习兴趣的比较 |
4.4 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总结与反思 |
1. 研究总结 |
2. 后期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一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 |
附录2 各班成绩分布表 |
附录3 入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表 |
致谢 |
(10)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文献检索概况 |
二、国外关于校本课程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关于校本课程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生活化与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生活与生活化 |
二、生活化教学与生物学生活化教学 |
三、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
四、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
一、约瑟夫·施瓦布的“实践的课程模式” |
二、劳伦斯·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 |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
一、整体性原则 |
二、本土性原则 |
三、科学性原则 |
四、可行性原则 |
第五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
一、斯基尔贝克的程序 |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程序 |
三、塞勒等人的程序 |
四、托马斯的程序 |
第三章 研究方案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预期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五节 研究路线 |
第四章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环境分析 |
一、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
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学生需求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五章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设置 |
一、课程目标概述 |
二、课程目标设置依据 |
三、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 |
第二节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
一、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
二、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
第六章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一节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
第二节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
一、案例一 |
二、案例二 |
三、案例三 |
第七章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校本课程评价概述 |
第二节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一、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
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前调查问卷 |
附录B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后调查问卷 |
附录C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教材 |
附录D 前测试卷 |
附录E 后测1试卷 |
附录F 后测2试卷 |
附录G 测试成绩统计 |
附录H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本身评价表 |
附录I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
附录J 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学生表现评价表 |
附录K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L 学生作品剪影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生物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D]. 方小同.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2]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导、学、展、评、测”教学模式研究[D]. 张秀峰.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3]基于社会责任培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D]. 赵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栏目分析与调查研究[D]. 邱文媛.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探视高中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六条途径及切入点[D]. 孟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6]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D]. 成满红. 扬州大学, 2017(02)
- [7]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D]. 崔鸿.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4)
- [8]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生活化内容的比较及教学启示[D]. 黄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 唐谨丁.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1)
- [10]屏边三中有关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 严学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