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费信贷?

什么是消费信贷?

一、什么是消费信贷?(论文文献综述)

曾燕,杨雅婷,徐凤敏,张成毅[1](2022)在《消费金融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本文在阐释消费金融研究范畴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综合运用文献计量与文本挖掘方法,系统梳理消费金融研究脉络,以五大核心议题重新构建消费金融研究体系,并进一步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第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至2020年间中英文核心数据库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中英文文献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研究重点,并指明当前的研究热点.第二,基于Python文本挖掘方法对行业研究报告关键词进行提炼,探析行业关注点,提出新的研究阶段下消费金融发展的"五新"特征.第三,综合上述研究,总结得出五大核心议题,以此重塑消费金融的研究体系,并详细探讨各议题的重点研究内容.第四,从五个方面提出消费金融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思考问题.本文期望拓宽消费金融的研究边界,推动行业发展与进步,进而为我国需求侧改革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王泽霜,胡玲,潘雨欣,潘聪,陈宇康[2](2021)在《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调查》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以"蚂蚁花呗"等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产品在给大学生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通过调查大学生关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的使用状况,对比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提前消费行为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有的甚至出现过度提前消费的行为,这种过度提前消费行为,会对当代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行为产生诸如助长消费欲望、增加支出负担等负面影响。基于此,分析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大学生存在提前消费行为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此来倡导理性消费观念。

范志雄,王晓鸿,曹子坚[3](2021)在《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着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着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梦迪,段江娇[4](2021)在《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期限结构视角》文中指出从期限结构视角对江苏省2010—2020年短期消费信贷与中长期消费信贷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采用江苏省2015—2020年不同期限消费信贷余额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消费信贷与中长期消费信贷均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且中长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短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黄圣洁,陈福健[5](2021)在《疫情时期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信贷变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整体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愈发强烈,但作为"长尾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信贷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同时,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如花呗、京东白条等多维的互联网信贷格局,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互联网信贷,多维多渠道的信贷模式,极大刺激并满足了大学生的各种消费需要。但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消费信贷也存在很多的隐患。比如,攀比、从众等不良消费理念下的"裸贷"、网络信贷巨额欠款等恶性事件。

陈席远,朱翊宁,肖桢[6](2021)在《家庭金融素养对消费信贷行为选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实地调研所收集的问卷数据,通过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家庭金融素养对消费信贷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使拥有信贷需求的家庭获取更多信息,进而发生信贷行为,并且促进家庭选择银行消费贷,使家庭信贷行为进一步正规化。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扩大金融宣传、拓宽金融知识传播媒介和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等政策建议。

刘海月,吴鹏,李小平[7](2021)在《稳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调查》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大学生可支配资金越来越多,其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基数、频率急剧上升,然而各类大学生金融风险事件也层出不穷.本文在"稳金融"的国家战略发展理念下,以当前互联网生态和财经通识教育现状为出发点,通过调查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现状以及风险认知后发现大学生财经素养缺失可能将给国家金融稳定的可持续性带来严峻挑战,由此提出了"三元·三层·三导"的高校财经素养通识教育优化方案.

王薇[8](2021)在《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存在显着缺陷。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均侧重于对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往往忽视了银行信贷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大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推导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价格传导、风险累积四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视角探究了信贷供给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信贷供给增加能够短期内带动投资水平迅速上升并促进资本存量的长期积累,信贷供给对投资存在扩张性影响,但会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使得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在长期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基于GAS过程的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回归(MS-GAS-TVTP)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波动和产出波动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时变转移分析发现,在经济衰退初期,信贷供给波动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经济环境恶化会在短期内导致信贷紧缩,但随着信贷扩张政策的逐步实施,信贷供给对产出的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信贷供给与产出的动态联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之间同向动态联动,信贷扩张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程度,信贷供给对产出的时变影响系数在长期基本趋于稳定,二者趋于长期均衡。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对宏观经济可能存在非对称影响效应,本文进一步从产出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期,可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在经济扩张期,信贷扩张对产出的带动效果会随着产出总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减弱,并加剧通货膨胀;信贷收缩虽然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无法完全抵消信贷扩张带来的通胀风险,并且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期限结构视角应用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推动我国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信贷供给根源。研究发现,我国中长期信贷供给增加虽然能够显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对通货膨胀也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未能占据优势;相较于中长期信贷,我国短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具优势,我国短期住户消费信贷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逐渐减弱的负向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通货膨胀效应,证实了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的可行路径之一。随后,本文进一步基于价格传导视角运用贝叶斯估计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贷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不同时期我国信贷价格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在经济衰退期,信贷价格下调能够引导第二、三产业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从需求侧驱动经济增长,信贷价格政策的传导渠道基本畅通,政策基本有效。在经济扩张期,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完全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相对较高,存在“金融抑制”和“消费抑制”双重抑制现象,因此我国信贷价格下调仅能通过促进第三产业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传导渠道均存在梗阻,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基于风险累积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分析了信贷风险累积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累积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均呈现出抑制效应,但影响强度随经济下行程度加深逐渐增强,并且信贷风险累积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信贷供给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信贷风险累积程度下表现出显着的异质性。当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时,信贷风险累积水平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为了追求低不良水平过分惜贷,也不能为了投资扩张过度放贷。当以“稳定物价、促进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时,应全力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负债,同时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慎监管,尽量减少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和代际遗忘,尽可能降低银行资产中的不良资产规模,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最后,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为更好地完善“双支柱”框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显着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但会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需要在“促增长”和“稳通胀”目标中进行取舍。在经济平稳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但信贷监管政策的动态调整不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显着影响,二者可以各自调控,能够同时实现“稳增长、稳通胀、稳金融”三大目标。在经济过热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政策冲突”,二者难以在动态调控中同时实现“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两政策配合能够同时实现“稳金融、降通胀”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增长”,是经济过热期最优的政策协调模式。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目标的调控上不具优势,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还是应以信贷监管政策为主。

张婷婷[9](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赵瑜[10](2021)在《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以承德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着经济下滑以及大环境的经济转型,河北省依靠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是很好。承德县作为一个四线城市的县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中低收入者较多,这与河北省的人口状况大体相当。以承德县为例,承德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消费结构不均衡,风险过于集中;居民消费观念过于保守;消费信贷立法不健全。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建立家庭金融平台的信贷消费,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消费信贷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什么是消费信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什么是消费信贷?(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二)调研数据分析
        1. 在校大学生青睐“蚂蚁花呗”
        2. 使用额度总体水平不高
        3. 借贷用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4. 使用频率较高
        5. 女生的使用占比高于男生
        6. 使用过程中存在逾期还款现象
        7. 部分借款者有明显的还款压力
三、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消费信贷产品被广泛使用的根本性经济环境
    (二)产品本身的大力宣传与使用的便利性促进了大学生的消费
        1. 消费信贷产品的宣传力度较大
        2. 消费信贷产品使用便利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 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偏向选择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主要原因
        2. 经济来源有限是借贷总额度处于中下等水平的主要原因
        3. 理性消费意识淡薄是存在提前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四、思考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防范互联网信贷产品消费风险的对策
        1. 大学生自身方面,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学校方面,应加强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
        3. 信贷公司方面,应提高准入门槛,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4. 社会方面,各新闻媒体应发挥引导与曝光作用
        5. 政府方面,应加强对消费信贷产品和平台的监管

(3)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收入视角下扶贫信贷资金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二)消费视角下扶贫信贷资金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三)组群差异视角下扶贫信贷资金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
    (三)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1.结果变量。
        2.处理变量。
        3.协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影响农户参与扶贫信贷的变量分析
    (二)平衡性检验
    (三)PSM匹配结果分析
    (四)组群差异分析
    (五)消费视角下扶贫信贷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4)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期限结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江苏省消费信贷期限结构分析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3.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滞后阶数的确定与Johansen协整检验
        3.2.3 Granger因果检验
        3.2.4 脉冲响应分析
        3.2.5 方差分解
4 结论与建议

(5)疫情时期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信贷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一)消费动机。
        1、在需求方面。
        2、在刺激因素方面。
    (二)消费人格。
二、疫情期间大学生消费信贷变化
    (一)收入来源和消费方式。
    (二)消费观和网贷行为。
三、消费心理与消费信贷变化分析
四、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变化与消费信贷变化行为的研究带来的启示

(6)家庭金融素养对消费信贷行为选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
    (三)变量说明
        1、因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家庭金融素养对消费信贷选择的影响。
    (二)家庭金融素养对是否选择银行消费贷的影响。
    (三)城乡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7)稳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现状与特点
    2.1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2.1.1 基本信息
        2.1.2 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
        2.1.3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情况
        2.1.4 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认知
        2.1.5 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专业差异
3 大学生是否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差异性分析
    3.1 “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家庭户口类型”上的差异性分析
    3.2 “是否会选择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3.3 “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不同专业的差异性
4 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设计
    (1) 三元内容:
    (2) 三层主体:
    (3) 三维导向:
5 结 论

(8)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信贷供给总量的经济效应
        1.2.2 信贷供给结构的经济效应
        1.2.3 信贷供给价格的经济效应
        1.2.4 信贷风险累积的经济效应
        1.2.5 信贷供给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1.3 主要研究目标、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贡献
第2章 信贷供给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信贷供求理论
        2.1.1 宏观信贷供求理论
        2.1.2 微观信贷供求理论
    2.2 信贷价格理论
        2.2.1 可贷资金理论
        2.2.2 金融抑制理论
    2.3 信贷风险理论
        2.3.1 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2.4 信贷配给与信贷传导理论
        2.4.1 均衡配给理论
        2.4.2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2.4.3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理论
第3章 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与产出的动态关联分析
    3.1 基于DSGE模型我国信贷供给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3.1.1 模型设定
        3.1.2 模型均衡
        3.1.3 参数校准与模拟分析
    3.2 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的波动特征及动态关联性分析
        3.2.1 MS-GAS-TVTP模型与TVP-VECM模型原理
        3.2.2 我国产出与信贷波动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及时变转移分析
        3.2.3 动态关联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信贷供给总量与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1 信贷供给总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4.2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分析
        4.2.1 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原理
        4.2.2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
        4.2.3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2.4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3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4.3.2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3 我国信贷供给短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4 我国信贷供给中长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信贷供给价格传导机制及其非线性效应分析
    5.1 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5.1.1 投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1.2 消费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2 ST-BVAR模型原理
        5.2.1 ST-BVAR模型设定
        5.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5.3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价格对经济增长的两阶段传导效应分析
        5.3.1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经济周期波动区制识别
        5.3.2 第一阶段信贷价格对投资与消费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3.3 第二阶段投资与消费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1 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
    6.2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2.1 理论机制分析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2.3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3 不同信贷风险水平下信贷调控宏观经济有效性分析
        6.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3.2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影响机制分析
    7.2 信贷监管的不同强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7.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7.2.2 经济增长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3 物价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4 金融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以承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承德县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家庭消费信贷整体参与率不高
    (二)消费信贷需求比较旺盛
    (三)消费信贷有效供给不足
三、承德县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均衡,风险过于集中
    (二)居民消费观念过于保守
    (三)消费信贷立法不健全
四、对承德县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二)建立家庭金融平台的信贷消费
    (三)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消费信贷的发展

四、什么是消费信贷?(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 曾燕,杨雅婷,徐凤敏,张成毅.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2
  • [2]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调查[J]. 王泽霜,胡玲,潘雨欣,潘聪,陈宇康. 北方经贸, 2021(12)
  • [3]精准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分析[J]. 范志雄,王晓鸿,曹子坚. 农业技术经济, 2021(11)
  • [4]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期限结构视角[J]. 陈梦迪,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 2021(11)
  • [5]疫情时期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信贷变化研究[J]. 黄圣洁,陈福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19)
  • [6]家庭金融素养对消费信贷行为选择的影响[J]. 陈席远,朱翊宁,肖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19)
  • [7]稳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调查[J]. 刘海月,吴鹏,李小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8]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王薇. 吉林大学, 2021(01)
  • [9]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以承德县为例[J]. 赵瑜. 商业经济, 2021(07)

标签:;  ;  ;  ;  ;  

什么是消费信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