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的自制杂多酸催化剂

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的自制杂多酸催化剂

一、自制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论文文献综述)

闫森[1](2019)在《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优化与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酯化反应中产物水和酯存在共沸且难以分离的物系称为“Ⅱ类物系”,典型的Ⅱ类物系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等。此类物系因复杂的共沸组成导致传统的反应精馏不能得到高纯度的水和酯。本文通过分析“Ⅱ类物系”的特点,以乙酸异丙酯体系为例,提出了反应萃取精馏(RED)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工艺。通过均相分离工艺与反应有机结合,将反应、萃取、精馏耦合到一个塔中,实现以萃取促分离,以分离促反应的目的。由于反应萃取精馏耦合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且多个过程相互影响,本研究以经济最优的参数为基础,针对不同流程构建了不同的动态控制结构,以保证装置平稳运行。本文首先从乙酸异丙酯体系的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反应萃取精馏的可行性,并验证了NRTL-HOC可以准确地预测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反应萃取精馏流程进行设计与优化,确定了最优条件下的年度总费用(TAC)为256(1000$/year)。针对该流程设计了基础控制结构和改进的控制结构,并分别考察了±20%的乙酸流量扰动和5%的进料组成扰动下的控制效果。通过比较平方误差积分(ISE)发现,改进后的控制结构的控制性能明显优于基础控制结构。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反应萃取精馏过程的能耗和TAC,通过对换热物流的调整和搭配,本文提出了两种热量集成措施,即中间再沸式流程(IR-RED)和进料预热式(PF-RED)流程。经济优化结果显示相比无热集成的反应萃取精馏流程,中间再沸式流程的总能耗降低24.8%,TAC降低12.5%,而进料预热式流程的总能耗降低35.7%,TAC降低16.4%。针对进料预热式反应萃取精馏的流程特点,提出了温差控制结构和Q/F-温度串级控制两种控制方案,通过动态模拟得出无论是在进料流量扰动还是进料组成扰动下,两种控制方案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提出了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工艺,将反应萃取精馏和萃取剂回收耦合在一个塔中,简化了生产流程。此外,对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优化,得到了最优的工艺参数。针对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工艺提出了带有温度调节气相分配比的控制结构,结果表明对于引入±20%的流量扰动和5%的异丙醇组成扰动,该控制结构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而对于5%的乙酸组成扰动对生产会造成较大扰动,控制效果略差。

闫磊[2](2019)在《新型双效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及催化双酚化合物合成》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双酚化合物的合成由质子酸-硫醇协同催化完成。在工艺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催化剂用量大,对设备腐蚀严重,硫醇具有恶臭型气味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通过文献调研及结合课题组前期工作,本论文设计、合成了30种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巯基和磺酸基(质子酸)并存于离子液体的阳离子结构中。该类双效离子液体在催化双酚化合物合成中具有传统质子酸-硫醇复合催化剂的功能,符合现代有机催化的设计思路且合成的离子液体均未见报道。通过NMR、IR、TG-DTG和UV-vis等仪器对离子液体进行结构、热稳定性及酸度表征。30种离子液体分解温度在260-340℃之间;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均对离子液体酸度H0起作用,其中阳离子结构对酸度影响远小于阴离子的结构。以IL4[(CH2)3SO3HMBT][p-CH3C6H4SO3]分别催化双酚芴和双酚A合成反应。通过反应参数优化,得到双酚芴合成反应的较优条件为:N(苯酚∶9-芴酮∶IL)=6∶1∶0.15,反应时间4 h,T(反应温度)=110℃;双酚A合成反应的较优条件为:N(苯酚∶丙酮∶离子液体)=7∶1∶0.20,反应时间6 h,T(反应温度)=55℃。优化条件下,在双酚芴合成中,9-芴酮转化率100%、双酚芴的选择性91.8%;在双酚A合成中,双酚A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1%和97%。基于优化的反应条件,评价了双效离子液体在双酚芴和双酚A合成中的催化效果,离子液体催化两个反应时,具有一定相似的规律。以双酚芴合成为例,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有如下结论: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与其酸性正相关。当离子液体酸性较弱、酸度H0较大时,如H2PO4ˉ阴离子的系列离子液体,催化效果较差,9-芴酮转化率均低于80%。通过考察阳离子为1-甲基-2-巯基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和5-甲基-2巯基-1,3,4-噻二唑三类基本结构的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合成反应可知,阳离子为1-甲基-2-巯基咪唑系列的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合成,9-芴酮的转化率均低于60%,而带有相同阴离子的其他两类离子液体催化反应,9-芴酮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甚至达到100%转化。通过比较三类离子液体阳离子结构可知,三类离子液体阳离子结构中巯基电子密度(亲核性)不同,1-甲基-2-巯基咪唑中巯基的电子云密度最小。因此,离子液体阳离子结构中巯基电子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9-芴酮的转化率越高。上述系列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合成反应,产物选择性有所差异。阳离子为1-甲基-2-巯基咪唑基的离子液体催化反应时,双酚芴选择性最低,这与其空间位阻及阳离子结构中巯基的电子密度有关。离子液体催化双酚A的合成中,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且IL5催化双酚A合成时,双酚A的收率高达88%,为所见报道的最大值。依据实验得到的IL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关系的结论,讨论了双功能IL催化双酚芴合成反应的机制。

卞兆荃[3](2019)在《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催化聚乳酸材料醇解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基材料聚乳酸的产销量日益增加,随之带来的环境与资源浪费问题也日趋严重。固载化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保留了离子液体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兼具易分离并可重复使用的特性,有望克服传统酸碱催化体系中设备腐蚀、环境污染、催化剂难以循环利用等问题,实现废旧聚乳酸材料绿色、高效的化学回收。本文合成了不同金属复配碱性离子液体,筛选出离子液体[Bmim][OAc]-Zn(OAc)2为效果较佳的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核磁、高分辨质谱等对其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确为目标离子液体。将[Bmim][OAc]-Zn(OAc)2用于PLA醇解反应,得到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 h,m(cat):m(PLA)=0.01:1,n(CH3OH):n(PLA)=5:1。在此条件下,PLA转化率、产物收率分别为97.2%、92.3%。采用气相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证明最终产物为乳酸甲酯且纯度在99%以上。对[Bmim][OAc]-Zn(OAc)2回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回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未显着下降。对[Bmim][OAc]-Zn(OAc)2催化下PLA甲醇醇解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20.96 kJ/mol。采用浸渍法将[Bmim][OAc]-Zn(OAc)2负载到SBA-15上,制得固载化离子液体[Bmim][OAc]-Zn(OAc)2/SBA-15。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及扫描电镜等对其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OAc]-Zn(OAc)2被成功负载到SBA-15的内、外表面,且SBA-15规整有序的介孔结构未被破坏。将制备的[Bmim][OAc]-Zn(OAc)2/SBA-15用于PLA醇解反应,反应结束,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催化剂的分离,并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 h,m(cat):m(PLA)=0.01:1,n(CH3OH):n(PLA)=5:1。在此条件下,PLA转化率、产物收率分别为97.6%、92.4%。采用气相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证明最终产物为乳酸甲酯且纯度在99%以上。对[Bmim][OAc]-Zn(OAc)2/SBA-15回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回用3次后其催化活性明显降低。动力学研究表明,[Bmim][OAc]-Zn(OAc)2/SBA-15催化下PLA甲醇醇解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36.62 kJ/mol。采用键合法将偶联剂修饰的金属复配碱性离子液体负载到载体SBA-15上,得到固载化离子液体[tespmim][OAc]-Zn(OAc)2/SBA-15。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等对其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研究表明,离子液体被成功负载到载体的内、外表面,离子液体的负载并未破坏SBA-15规整有序的介孔结构。将制备的[tespmim][OAc]-Zn(OAc)2/SBA-15用于PLA醇解反应,反应结束通过过滤即可分离出催化剂,并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m(cat):m(PLA)=0.01:1,n(CH3OH):n(PLA)=5:1。在此条件下,PLA转化率、产物收率分别为98.6%、92.9%。采用气相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证明最终产物为乳酸甲酯且纯度高于99%。对[tespmim][OAc]-Zn(OAc)2/SBA-15回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回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未显着下降。动力学研究表明,[tespmim][OAc]-Zn(OAc)2/SBA-15催化下PLA甲醇醇解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48.66kJ/mol。以上研究目前未见文献报道。

李水清[4](2019)在《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有机化学实验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液、废渣,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对长江大学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三废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绿色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长江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革,增强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减少了实验教学成本和环境污染。

朱峰,赖悦腾,洪茵[5](2017)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项目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经常开设的实验项目之一。通常安排实验教学时数为4学时,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和洗涤除杂步骤,难以对乙酸乙酯产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该实验项目教学时数由4学时增加到8学时,同时相应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乙酸乙酯的性质,注重乙酸乙酯产品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

张岁红[6](2017)在《酶催化Michael-aldol串联等反应合成三类杂环化合物》文中研究说明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和医学价值的有机化合物,近几年来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引起科研者的极大兴趣,已报道的合成方法虽然高效,但部分不符合“绿色化学”,因此本论文研究绿色合成杂环化合物。主要研究工作有:(1)碱性蛋白酶催化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合成3-羟基-5-苯基四氢噻吩并[2,3-C]吡咯-4,6(5H)-2-酮。研究证实了碱性蛋白酶可以催化1,4-二硫-2,5-二醇与N-苯基马来酰亚胺发生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合成3-羟基-5-苯基四氢噻吩并[2,3-C]吡咯-4,6(5H)-2-酮。经过对酶的种类、溶剂以及温度的优化,得到了以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在40℃温度下,碱性蛋白酶催化合成3-羟基-5-苯基四氢噻吩并[2,3-C]吡咯-4,6(5H)-2-酮,反应产率达到了93%,产物dr值为3:1。(2)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2-甲基喹啉与芳醛亲核加成合成2-烷基氮杂芳烃类化合物。经过对酶的类型、溶剂、温度、酶量等的筛选,得到了合成2-烷基氮杂芳烃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60℃下,在50%甲醇与水(v/v)溶剂中,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以2-甲基喹啉与2-硝基苯甲醛的模板反应,产率达到了60.4%;拓展了15种产物,最高产率达到了72%。(3)牛血清白蛋白催化合成黄烷酮类化合物。60℃下,在甲醇溶剂中,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催化剂,2’-羟基查尔酮自身环化合成黄烷酮类化合物,该反应取得了88.2%的高产率;拓展了7种产物,取得了40%-90%的产率。

赵华绒,秦敏锐,蔡黄菊,邵东贝,余利明[7](2016)在《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中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综合能力,在经典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乙酸乙酯的合成中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在合成实验基础之上增加了粗产品纯化过程在线跟踪、产品中乙酸乙酯纯度分析、杂质种类与含量分析以及乙酸乙酯结构表征的实验教学内容,分别采取气相色谱和便携式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45 MHz)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产品经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热导检测器TCD分析结果的差异。这种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训练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陈洁[8](2015)在《生物基环氧类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卫生、环保及高性能等要求的日益提高,环保、安全、多功能化及专用化已成为增塑剂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可替代传统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的生物基环保增塑剂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储量丰富、价廉易得的木本油脂资源及腰果酚为原料,利用其天然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酚羟基等活性基团,通过酯交换、Diels-Alder反应、威廉姆逊醚化反应、烯烃环氧化反应等改性手段,设计开发塑化效果好、增塑效率高、成本较低的新型油脂基环氧类增塑剂产品,以期赋予制品良好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及耐热、耐久性等性能优势。研究了增塑剂产品对邻苯类增塑剂的替代效果,减少塑料助剂行业对石化产品的依赖。本研究为生物基环保型增塑剂的多元化及功能化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文献支持,也为天然油脂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制备了磷钨杂多化合物相转移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以白花果油脂肪酸甲酯环氧化为探针反应,构建长碳链不饱和化合物的无羧酸环氧化反应体系。对环氧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类型为2︰1︰4,双氧水用量分别为5.67g,双氧水滴加速度为150 ml/h,反应时间为0.5 h,乙酸乙酯溶剂用量为20 ml,合成的环氧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平均值达到4.67%。研究了过氧磷钨酸盐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的动力学,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反应活化能,为进一步研究不饱和长碳链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2.在第1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以过氧磷钨酸盐为催化剂,通过无羧酸环氧化法合成橡胶籽油基环氧脂肪酸甲酯增塑剂(EFAME)。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成型,考察EFAME在软质PVC中的增塑性能及其对DOTP的替代效果。利用拉力试验机、邵氏硬度计、差热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及热老化烘箱对塑化体系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耐热性及耐久性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EFAME的加入可显着降低PVC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改善制品的柔韧性,耐磨性,耐热性及耐化学品性和加工性能。此外,综合性能最佳的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的配方是EDT-20,即在软质聚氯乙烯制品中,橡胶籽油基环氧脂肪酸甲酯可有效替代50%的DOTP,大大提高了生物基增塑剂的应用比例,降低成本,提高塑料制品的环保性。3.利用第2部分的中间产物橡胶籽油基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通过二聚化及无羧酸环氧化反应改性,合成环氧二聚脂肪酸甲酯增塑剂(EDAF)。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的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考察EDAF对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耐热及耐久性等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EDAF的用量由0份增加到10份时,PVC制品断裂伸长率由233.56%增加到270.12%,玻璃化转变温度由0.55℃降低到-5.32℃,热降解温度由238.0°C提高到255.4°C,热老化时间由16 min延长至38 min,耐有机溶剂性也得到了提高。综上可知,EDAF是一种有效的聚氯乙烯增塑剂,并有作为耐久性增塑剂应用的潜力。4.以农林剩余物资源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对其酚羟基及双键分别进行酯化及环氧化改性,制备腰果酚基乙酸酯增塑剂(CA)和环氧腰果酚基乙酸酯增塑剂(ECA)。采用1H 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力学性能(DMA),拉伸性能,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等检测方法,评价两种增塑剂应用于半硬质PVC的增塑效果,以及CA作为辅助增塑剂应用于软质PVC的增塑效果,并与两种商业增塑剂对苯二甲二辛酯(DOTP)及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进行对比。经综合分析可知,ECA可以使PVC共混物的T g显着降低,拉伸强度及模量下降,断裂伸长率、热稳定性以及加工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可作为PVC的优良增塑剂使用。当CA单独用于半硬质PVC时,因受侧链不饱和双键的影响,与PVC的相容性降低,样品的热性能低于商业增塑剂。但将CA作为辅助增塑剂与主增塑剂DOTP共同应用与软质PVC的相关测试表明,CA有潜力作为辅助增塑剂应用与软质PVC,提高制品的综合性能及环保性,并降低成本。5.通过威廉姆逊醚化及环氧化反应,进一步利用腰果酚为原料合成新型环氧类增塑剂,环氧腰果酚基缩水甘油醚(ECGE)。采用1H NMR及13C NMR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考察ECGE在软质PVC中的增塑性能及其对DOP的替代性。DMA及拉伸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ECGE用量的增加,塑化体系的T g逐渐降低,柔韧性逐步提高,同时拉伸强度与单独使用DOP的效果相近,利于拓宽增塑制品的适用范围。TGA及热降解动力学分析显示,样品的热降解反应活化能(E a)随着ECGE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利用Small常数法评估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结合增塑制品的FT-IR分析,判断ECGE及复合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优于DOP。挥发、抽出、迁移等性能亦随着ECGE用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改善。6.通过对腰果酚酚羟基及其侧链的功能化改性,引入磷酯基及环氧基,制备兼具增塑与稳定作用的多功能生物基增塑剂,环氧腰果酚基磷酸二乙酯(ECDCP)。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利用DMA,TGA及热降解动力学分析,热老化前后的拉伸性能分析等方法,研究ECDCP用于软质PVC中的增塑效果及对制品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DAF的用量由0增加到占增塑剂总质量的30%时,T g由41.07°C降低到36.43°C,T10和T50分别提高了26.85°C和43.51°C,热降解反应的E a随着ECDCP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体系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分析热老化前后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含有ECDCP的样品的柔韧性得到明显提高,并且经热老化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差异均小于单独使用DOP。当ECDCP替代20%的DOP时,增塑体系呈现出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及较好的热稳定性。

唐新军[9](2013)在《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绿色化学的由来和内涵,简要介绍了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探究了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实验教学中的做法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毛燎原[10](2013)在《玉米芯“一步法”制取糠醛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糠醛生产和出口国。然而,高污染、高能耗、低产率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糠醛产业的健康发展。长期生产实践表明,在我国,每生产一吨糠醛排放COD>18000mg/L的废水约20吨、消耗洁净蒸汽超过20吨,同时糠醛渣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而实际糠醛产率仅为理论值的30-50%。近年来对于糠醛废水的治理虽已取得较大进展,闭循环式的废水蒸发回用工艺在绝大多数糠醛厂被普遍采用,然而由于制约废水处理效率的污垢问题长期无法解决,从而使得废水实际处理率远远低于设计水平。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及各类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糠醛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本文首先对植物纤维水解方面的研究及糠醛生产现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然后结合当前生产实践对糠醛生产的整体物流与能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重点讨论了糠醛产率、醛汽中糠醛含量(或糠醛生成速率)、锅炉热效率以及蒸发器热效率对当前糠醛生产体系物质与能量平衡的影响,从而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路线。由于含乙酸的废水回用生产是当前糠醛生产中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乙酸“酸汽”的使用贯穿全文。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废水中乙酸的来源及产量,对乙酸“酸汽”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的可行性进行了另析,重点研究了糠醛在含乙酸蒸汽中自身降解损失动力学,为全文研究中催化剂乙酸“(?)气”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然后运用动力学方程计算出生产中糠醛在气相中降解损失率(?)占实际生产中糠醛理论产率的4.5%,约占糠醛总损失的10%。进一步表明糠醛生产(?)的主要损失发生在液相反应体系,因此加快糠醛从液相中的分离是提升糠醛产率的关(?)针对单一乙酸酸汽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时所需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低、能耗大、废水产量高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了路易斯酸催化剂FeCl3、AICl3在糠醛(?)取中的应用。首先从纯戊糖催化脱水动力学以及糠醛在路易斯酸催化条件下降解的动力学研究出发,并对戊糖脱水生成糠醛最高产率进行了模型化分析,通过比较确立了获(?)糠醛最高产率的三因素参数模型,进一步明确了戊糖脱水制取糠醛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程。通过与H2SO4(?)(?)较两种不同路易斯酸FeCl3、AICl3的催化选择性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后者能使戊糖脱水速率常数增大10倍以上,同时糠醛产率也达到70%以上(Al(?)3催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采用FeCl3和“酸汽”协同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的催化效果。通过对水解残渣微观结构的观察,发现采用FeCl3催化玉米芯水解时,(?)料颗粒的破碎、微观纤维结构的破坏明显加剧,这将有效增大物料内部及物料之间的(?)道,从而致使体系内传质、扩散效率的提升。基于此,进一步的与研究表明,由于原料被破碎后导致的颗粒物料孔隙率降低、压降增大而促使床层扰动而获得了传质的强化和表面更新速度的加快。此外,通过对AICl3对催化戊糖及玉米芯的单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考察,发现AlCl3在催化戊糖及玉米芯制取糠醛方面具有比FeCl3更高的选择性,更有利于提升糠醛产率,这为制取糠醛选择催化剂方面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糠醛实际产率,从强化蒸馏分离与强化蒸汽气提两个反面进行了糠醛分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价态阳离子对糠醛-水二元体系组分分离的作用效果与离子强度正相关,离子强度越高,“盐析”效果越显着,反之越低;一价阳离子对糠醛-水二元体系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作用效果可由Furter方程拟合,二价及三价阳离子对糠醛-水二元体系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作用效果较复杂,可由修正型Furter方程拟合。采用浓缩海水获得了与模拟海水极为接近的汽提效果,海水作为盐析剂时与纯NaCl(等浓度)作为盐析剂时获得了相似的盐析速率和糠醛回收率。但由于海盐(或模拟海水)中存在Ca2+及Mg2+,因此总体盐析效果高于等量纯NaCl。为了解决制约废水处理效率的蒸发器结垢问题,首先通过对取自糠醛厂的蒸发器污垢样品的特性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对其形成机理做出了推断。进一步的模拟结垢试验表明,采用碱中和可消除糠醛废水蒸发过程换热管的结垢,但由于碱中和需碱量极大,这对于糠醛生产企业而言无法承受。进而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絮凝法去除溶解木质素、悬浮碎屑以及部分单糖的废水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可绝大程度上抑制污垢的生成,该方法成本低,且不影响废水中的乙酸。从长远角度来看,采用絮凝剂除去溶解木质素及悬浮碎屑一方面保持了废水中乙酸,另一方面成本较低,具有长远的推广价值。最后是前文所有研究的应用、优化与总结,并且提出了糠醛清洁生产的最优工艺。首先进行了以戊糖为原料、以NaCl作为盐析剂、以FeCl3为催化剂制取糠醛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盐析剂的存在能大幅提升糠醛产率;然后进行了采用氯盐为盐析剂、以FeCl3作为催化剂、以玉米芯为原料由一步法反应制取糠醛的研究,并获得了各因素对糠醛产率的影响范围。为了进一步获得糠醛生产最佳工艺参数,以富含氯盐的浓缩后海水作为盐析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立了海水浓缩倍数、FeCl3浓度、反应温度、乙酸浓度的最优化组合,对玉米芯一步法水解制取糠醛的整体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影响糠醛产率的最佳组合条件,并获得了最高产率的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试验误差较小,模型成立,可以用此模型对浓缩海水盐析-FeCl3-乙酸催化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最佳工艺进行分析,同时也表明该模型能够代替真实试验的结果进行表征。最后,提出了糠醛清洁生产最佳工艺,采用该工艺可实现糠醛生产过程污染物近零排放,同时降低原料生产成本约38%,使糠醛产率提高至80%以上。

二、自制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论文提纲范文)

(1)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优化与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乙酸异丙酯的研究进展
        1.2.1 乙酸异丙酯的性质及用途
        1.2.2 乙酸异丙酯的研究现状
    1.3 反应精馏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 反应精馏简介
        1.3.2 反应精馏的过程强化
        1.3.3 反应精馏的动态控制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2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可行性分析
    2.1 乙酸异丙酯体系的分析
    2.2 萃取剂的选择
        2.2.1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2.2.2 萃取剂的选择方法
    2.3 热力学模型的选择
        2.3.1 NRTL方程
        2.3.2 Hayden-O’Connell(HOC)状态方程
        2.3.3 热力学模型的验证
    2.4 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2.5 经济优化目标TAC
        2.5.1 TAC的计算
        2.5.2 TAC计算程序的编写
    2.6 控制评价指标ISE
    2.7 本章小结
3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工艺优化与动态控制
    3.1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稳态模型的建立
    3.2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经济优化
    3.3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动态控制
        3.3.1 设备定径和压力校核
        3.3.2 灵敏板的选取
        3.3.3 基础控制结构的设计
        3.3.4 改进的控制结构
    3.4 反应萃取精馏的热量集成与动态控制
        3.4.1 反应萃取精馏热集成流程的分析
        3.4.2 中间再沸式反应萃取精馏的设计与优化
        3.4.3 进料预热式反应萃取精馏的设计与优化
        3.4.4 饱和蒸汽进料流程控制结构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优化与控制
    4.1 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流程的分析
    4.2 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4.2.1 隔壁塔及其等效模型的介绍
        4.2.2 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工艺优化
    4.3 隔壁塔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的动态控制
        4.3.1 温度控制板的选取
        4.3.2 控制结构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新型双效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及催化双酚化合物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离子液体概述
    1.2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有机反应
    1.3 双酚化合物概述
        1.3.1 双酚化合物的类别
        1.3.2 双酚化合物的用途
        1.3.3 双酚化合物合成的催化剂
        1.3.4 双酚化合物合成的反应机理
    1.4 酸性离子液体的结构设计
    1.5 课题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2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剂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的制备
        2.2.1 双效离子液体前体的制备
        2.2.2 双效离子液体的制备
    2.3 双效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
        2.3.1 双效离子液体前体的结构表征
        2.3.2 双效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
    2.4 双效离子液体的酸度表征
    2.5 本章小结
3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合成反应
    3.1 双酚芴的合成
        3.1.1 双酚芴的制备及产物确定
        3.1.2 反应物及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确立
    3.2 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合成反应参数的优化
        3.2.1 离子液体用量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2.3 反应时间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2.4 酚酮摩尔比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3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3.1 不同离子液体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3.2 离子液体阳离子结构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3.3 离子液体阴离子结构对双酚芴合成的影响
    3.4 离子液体催化双酚芴反应机理的探究
    3.5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在双酚芴合成中的循环性能
    3.6 本章小结
4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双酚A合成反应
    4.1 双酚A的合成
        4.1.1 双酚A的制备及产物确定
        4.1.2 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确定
    4.2 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双酚A合成反应参数的优化
        4.2.1 反应时间对双酚A合成的影响
        4.2.2 酚酮摩尔比对双酚A合成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双酚A合成的影响
        4.2.4 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双酚A合成的影响
    4.3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催化剂对双酚A合成的影响
    4.4 新型双效离子液体在双酚A合成中的循环性能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催化聚乳酸材料醇解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聚乳酸材料
        1.1.1 聚乳酸的合成
        1.1.2 聚乳酸材料的应用
        1.1.3 聚乳酸材料的解聚
    1.2 固载化离子液体
        1.2.1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常见载体
        1.2.2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1.2.3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课题的意义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Bmim][OAc]-Zn(OAc)_2的制备及催化PLA醇解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离子液体的合成
        2.2.3 实验步骤
        2.2.4 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催化剂对PLA醇解反应的影响
        2.3.2 催化剂不同摩尔比对PLA醇解反应的影响
        2.3.3 [Bmim][OAc]-Zn(OAc)_2 的表征
        2.3.4 [Bmim][OAc]-Zn(OAc)_2 催化下PLA醇解工艺优化
        2.3.5 较佳条件下的重复性实验
        2.3.6 醇的种类对PLA醇解反应规律的影响
        2.3.7 [Bmim][OAc]-Zn(OAc)_2 的回用性能考察
        2.3.8 产物的结构表征
        2.3.9 [Bmim][OAc]-Zn(OAc)_2 催化下PLA醇解反应机理探索
        2.3.10 PLA在[Bmim][OAc]-Zn(OAc)_2 催化下醇解反应动力学考察
    2.4 本章小结
3 [Bmim][OAc]-Zn(OAc)_2/SBA-15 的制备及催化PLA醇解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2.3 实验步骤
        3.2.4 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mim][OAc]-Zn(OAc)_2/SBA-15 的表征
        3.3.2 不同催化剂对PLA醇解反应的影响
        3.3.3 [Bmim][OAc]-Zn(OAc)_2/SBA-15 催化下PLA醇解工艺优化
        3.3.4 较佳条件下的重复性实验
        3.3.5 醇的种类对PLA醇解反应规律的影响
        3.3.6 [Bmim][OAc]-Zn(OAc)_2/SBA-15 的回用性能考察
        3.3.7 产物的结构表征
        3.3.8 [Bmim][OAc]-Zn(OAc)_2/SBA-15 催化下PLA醇解反应机理探索
        3.3.9 PLA在[Bmim][OAc]-Zn(OAc)_2/SBA-15 催化下醇解反应动力学考察
    3.4 本章小结
4 [tespmim][OAc]-Zn(OAc)_2/SBA-15 的制备及催化PLA醇解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催化剂的制备
        4.2.3 实验步骤
        4.2.4 结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espmim][OAc]-Zn(OAc)_2/SBA-15 的表征
        4.3.2 [tespmim][OAc]-Zn(OAc)_2/SBA-15 催化下PLA醇解工艺优化
        4.3.3 较佳条件下的重复性实验
        4.3.4 醇的种类对PLA醇解反应规律的影响
        4.3.5 [tespmim][OAc]-Zn(OAc)_2/SBA-15 的回用性能考察
        4.3.6 产物的结构表征
        4.3.7 PLA在[tespmim][OAc]-Zn(OAc)_2/SBA-15 催化下醇解反应动力学考察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结合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2 精选有机化学实验内容
3 优化组合实验内容
4 实现有机实验微型化
5 计算机模拟仿真
6 将微波、超声波等化学实验新技术引入到有机化学实验中
7 三废处理
8 结语

(5)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有实验教学内容
    1.1 实验原理
    1.2 实验方法
        1.2.1 乙酸乙酯的制备
        1.2.2 乙酸乙酯的精制
    1.3 数据处理与产率计算
2 新增实验教学内容
    2.1 乙酸乙酯折光率的测定
    2.2 乙酸乙酯的性质实验
    2.3 酯的鉴定—羟肟酸铁试验
    2.4 课外开放实验
3 结论

(6)酶催化Michael-aldol串联等反应合成三类杂环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 含氮杂环化合物
        1.1.1 五元杂环化合物
        1.1.2 六元杂环化合物
        1.1.3 其他杂环化合物
    1.2 含硫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2.1 五元杂环化合物
        1.2.2 六元杂环化合物
        1.2.3 其他杂环化合物
    1.3 含氧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五元杂环化合物
        1.3.2 六元杂环化合物
        1.3.3 其他杂环化合物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碱性蛋白酶促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合成 3-羟基5苯基四氢噻吩并[2,3-C]吡咯-4,6(5H)2酮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1.1 实验仪器
        2.2.1.2 化学试剂
        2.2.1.3 酶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2.1 碱性蛋白酶促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合成 3-羟基5苯基四氢噻吩并[2,3-C]吡咯-4,6(5H)2酮
        2.2.2.2 产物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2.3.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 2-甲基喹啉与醛亲核加成合成 2-烷基氮杂芳烃类化合物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实验仪器
        3.2.1.2 化学试剂
        3.2.1.3 酶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 2-甲基喹啉与芳醛亲核加成合成 2-烷基氮杂芳烃类化合物
        3.2.2.2 产物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3.1.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3.1.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3.1.3 水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3.3.1.4 酶量对反应的影响
        3.3.1.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2 底物拓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牛血清白蛋白催化合成黄烷酮类化合物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实验仪器
        4.2.1.2 化学试剂
        4.2.1.3 酶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2.1 黄烷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4.2.2.2 原料及产物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4.3.1.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3.1.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2.1.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3.2 底物拓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传统的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2“探究教学模式”下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教学组织
    2.1 乙酸乙酯粗产品纯化过程核磁共振在线跟踪及产品结构鉴定
    2.2 乙酸乙酯合成产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2.2.1 仪器及其条件
        2.2.2 分析结果
3 教学效果分析与讨论
    3.1 实验设计的完整性
    3.2 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
    3.3 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4 结语

(8)生物基环氧类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1.2.2 相转移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腰果酚基高分子助剂的研究进展
    1.3
        1.3.1 设计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二章 无羧酸催化环氧化反应体系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正交试验
        2.3.2 催化剂表征
        2.3.3 产物分析
        2.3.4 催化机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环氧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其替代DOTP用于PVC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间产物脂肪酸甲酯成分分析
        3.3.2 产物分析
        3.3.3 拉伸性能及表面硬度
        3.3.4 热性能
        3.3.5 加工性能
        3.3.6 耐热性
        3.3.7 耐久性
    3.4 小结
第四章 环氧二聚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产物分析
        4.3.2 拉伸性能
        4.3.3 热性能
        4.3.4 挥发性、抽出性及耐热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环氧腰果酚基乙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3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产物分析
        5.3.2 动态力学性能及拉伸性能
        5.3.3 微观结构分析
        5.3.4 热重分析
        5.3.5 加工性能
        5.3.6 CA用作辅助增塑剂的增塑性能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环氧腰果酚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2.3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产物分析
        6.3.2 动态力学性能
        6.3.3 拉伸性能
        6.3.4 PVC样品的红外分析
        6.3.5 热重及热降解动力学分析
        6.3.6 挥发性、抽出性及迁移性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环氧腰果酚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试剂与仪器
        7.2.2 实验方法
        7.2.3 分析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产物分析
        7.3.2 动态力学性能
        7.3.3 热重及热解动力学分析
        7.3.4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性能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讨论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措施
    1.1 加强实验室的绿色化管理, 培养学生绿色意识
    1.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优化实验开设
    1.3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节约药品, 减少环境污染
    1.4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1.5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达到排放物的绿色化
2 结语

(10)玉米芯“一步法”制取糠醛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糠醛生产现状概述:产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
    1.2 糠醛生产相关研究进展
        1.2.1 木质纤维素结构性质
        1.2.2 半纤维素的分离及水解
        1.2.3 半纤维素水解制取糠醛
        1.2.4 糠醛生产工艺发展
        1.2.5 制取糠醛催化剂的开发
        1.2.6 糠醛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1.2.7 糠醛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
    1.3 本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
        1.3.1 当前糠醛生产流程
        1.3.2 物质及能量平衡
        1.3.3 工艺参数对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
        1.3.4 小结
    1.4 本文研究目标及路线
        1.4.1 降低能耗,消除废水及烟气污染
        1.4.2 提升糠醛产率
2 基于废水回用的乙酸“酸汽”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的研究
    2.1 引言
        2.1.1 糠醛废水中乙酸的来源及产量
        2.1.2 糠醛废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2.1.3 研究思路
    2.2 试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设备及仪器
        2.2.2 反应残渣(糠醛渣)处理
        2.2.3 测试方法
        2.2.4 计算方法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2.3.1 “酸汽”中乙酸浓度的测定
        2.3.2 “一步法”生产糠醛液固比的确定
        2.3.3 糠醛在气相乙酸中降解动力学研究
        2.3.4 乙酸“酸汽”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试验研究
        2.3.5 糠醛废水“酸汽”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试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路易斯酸(FeCl_3/AlCl_3)催化戊糖快速脱水制取糠醛试验研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本研究思路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糠醛在FeCl_3或AlCl_3溶液中降解速率常数测定
        3.3.2 戊糖降解反应产物种类
        3.3.3 戊糖转化糠醛产率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3.3.4 FeCl_3/AlCl_3催化戊糖脱水制取糠醛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废水回用的FeCl_3/AlCl_3-乙酸催化玉米芯快速水解生产糠醛试验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思路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纯乙酸/FeCl_3/AlCl_3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
        4.3.2 FeCl_3-乙酸协同催化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
        4.3.3 玉米水解过程纤维素以及木质素降解考察
        4.3.4 乙酸-FeCl_3协同催化促进玉米芯制取糠醛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5 盐析作用提升糠醛分离效率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1.1 液相反应体系内糠醛-水的分离过程及机理辨析
        5.1.2 糠醛分离研究综述
        5.1.3 本研究方案的提出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盐效应对糠醛分离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
        5.3.2 氯盐对糠醛汽提分离效果的影响
        5.3.3 海水中糠醛汽提分离效果
    5.4 本章小结
6 糠醛废水回用直接蒸发过程污垢消除试验研究
    6.1 引言
        6.1.1 污垢问题现状
        6.1.2 研究思路
    6.2 糠醛废水蒸发过程污垢分析及形成机理
        6.2.1 污垢元素分析
        6.2.2 污垢特性分析
        6.2.3 废水蒸发过程污垢形成机理预测
    6.3 废水蒸发过程污垢形成试验模拟
        6.3.1 引言
        6.3.2 试验方法
        6.3.3 结果与讨论
    6.4 废水蒸发污垢抑制试验研究
        6.4.1 试验方法
        6.4.2 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海水盐析-FeCl_3催化-废水回用”玉米芯一步法生产糠醛工艺优化
    7.1 引言
    7.2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NaCl-FeCl_3催化戊糖脱水速率常数的测定
        7.3.2 NaCl浓度对FeCl_3-乙酸催化玉米芯生产糠醛的影响
        7.3.3 海水对乙酸“酸汽”水解玉米芯制取糠醛的影响
        7.3.4 浓缩海水-FeCl_3-乙酸协同催化水解玉米芯水解制取糠醛的考察
        7.3.5 响应面法确定乙酸-FeCl_3催化浓缩海水盐析分离糠醛的最佳工艺
    7.4 优化工艺条件下系统运行物质与能量平衡计算
    7.5 水解残渣综合利用探讨
    7.6 糠醛清洁生产工艺的提出及其经济性评价
        7.6.1 糠醛生产新工艺主要特点
        7.6.2 新工艺经济性评价
        7.6.3 与其他传统工艺的对比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点
    8.2 创新点摘要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自制杂多酸催化剂用于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论文参考文献)

  • [1]反应萃取精馏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优化与控制的研究[D]. 闫森.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2]新型双效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及催化双酚化合物合成[D]. 闫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3]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催化聚乳酸材料醇解反应研究[D]. 卞兆荃.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4]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与实践[J]. 李水清. 广州化工, 2019(03)
  • [5]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学内容设计[J]. 朱峰,赖悦腾,洪茵. 广东化工, 2017(18)
  • [6]酶催化Michael-aldol串联等反应合成三类杂环化合物[D]. 张岁红. 东华理工大学, 2017(01)
  • [7]引入“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 赵华绒,秦敏锐,蔡黄菊,邵东贝,余利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09)
  • [8]生物基环氧类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陈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05)
  • [9]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 唐新军. 广州化工, 2013(19)
  • [10]玉米芯“一步法”制取糠醛清洁生产工艺研究[D]. 毛燎原.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半微量合成乙酸乙酯的自制杂多酸催化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