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雕花眼砖模具制作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老藤[1](2021)在《铜行里》文中指出《铜行里》,是一幅描绘百年沈阳社会文化大变迁的风俗画;《铜行里》,是一部为沈阳大国工匠精神溯源追踪的铜匠史;《铜行里》,是一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核心价值观的浮雕墙。楔子如今许多人不知沈阳城曾经有一处铜心,金银铜铁锡的铜,若在街上问行人,十人有十人会摇头,这让富发诚铜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石国卿十分不悦,才多少年哪,一座城市就如此健忘。据说当年四贝勒皇太极登基后,下令把城内外制作铜器的店铺均集中于内城中心,形成了一条铜行胡同,又将分散市井的铁匠铺置于城垣四周,由此赋予了盛京城所谓的"铜心""铁胆"。这么大的事能轻易忘记吗?
巩畅畅[2](2021)在《宽波段消色差衍射透镜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衍射透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公差宽松等优势,有望替代传统折射式透镜应用于大口径轻量化空间望远光学系统中。但是,由于衍射自身机理导致的衍射透镜具有强烈负色散的问题,难以满足成像环境复杂程度与探测元件分辨能力的提升带来的宽波段成像需求,所以目前多用于单色成像系统或者采用Schupmann消色差结构进行消色差。Schupmann结构是借助另一片与主镜光焦度相反的衍射透镜消除色差,但是该结构在消除色差的同时引入了其它像差,并且系统的带宽和视场均有所限制。因此,目前衍射透镜在大口径、宽波段成像系统中的色差校正更多依赖于后续透镜或者光路的校正,要进一步提升系统实用性,需要从衍射透镜自身着手,消除色散。本文针对传统衍射透镜工作在宽波段时色散严重、像质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GB三波段的单片式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的设计方法。采用标量衍射理论对等宽度和等面积两种分区方式进行仿真,并与传统衍射透镜进行对比与分析,然后结合现有实验条件,制备出两台阶的传统衍射透镜和两种不同分区方式的消色差衍射透镜。通过对三种透镜各项成像性能的检测与对比,证明该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色差校正,具备在宽波段成像系统中应用的潜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衍射透镜自身的色散特性和当前在宽波段成像应用中的需求,提出等宽度分区和等面积分区两种不同分区方式的单片式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并与传统衍射透镜在点扩散函数、衍射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2)根据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结合目标参数和现有实验条件,设计出三种透镜对应的掩模图形,并通过激光直写设备进行掩模版制备;采用对准套刻和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在同一个基片上成功制备出三种透镜结构。(3)搭建衍射效率测试光路和成像测试光路,分别对三种透镜结构进行衍射效率测试、星点板测试、分辨率板测试以及色彩保真度成像测试。对比两种消色差衍射透镜相对于传统衍射透镜的成像效果,证明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能够实现色差校正,具备宽波段成像的能力;然后对比分析等宽度分区和等面积分区方式下成像效果的差异,总结出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色差校正效果与各波段对应微结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消色差衍射透镜的设计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梦雨[3](2019)在《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代匠作则例记载了种类繁多的彩画作颜料,但其中大量名目都难以索解,致使研究者对清代彩画颜料的认知长期局限于当代彩画匠师的经验性知识,而针对彩画实物的科学检测结果也无从与清代文献记载印证。在清代的匠作知识体系中,官式彩画应当使用哪些颜料?营造工程中实际使用了哪些颜料?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些颜料?它们对建筑彩画的最终面貌有何影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本文以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为研究对象,以匠作则例为核心文献材料,首先考释颜料名实,在此基础上,还原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材料构成,并厘清每种颜料的贸易来源与应用状况,以及颜料在营造活动中的流通过程。研究基于二重证据法展开,所使用的主要实物材料,是1978-2018年间针对清代建筑彩画及相关彩绘文物的科技考古数据,共统计文物案例127个(其中笔者分析案例33个)。文献材料则以52种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和清代官修政书为主,同时结合海关档案、税则等中外贸易史料,解决有关进口颜料的问题。在遴选相关匠作则例并完成文献学基础工作之后,本文分别统计了清代匠作则例和清代档案史料中出现的颜料名目,以及科学检测案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种类。通过比对上述两份清单,结合其他文献史料,解决了天青、梅花青、紫艳青、硇砂绿、洋青、鱼子金等20余种颜料的名实对应问题;进而对30余种颜料的性状、来源、应用范围等信息作了尽可能详实的考证,以对既有认识作出修正和补充。进口颜料在清代中国的来源、贸易与应用,是本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大量贸易档案、笔记等一手材料,梳理出清代中国进出口颜料贸易的整体图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smalt、人造群青、巴黎绿、普鲁士蓝等几种最重要的进口颜料展开深入研究,详细考证了每种颜料进入中国的渠道与时间,中文名称演变与确立的过程,并逐一厘清其应用范围、使用方式及贸易状况。研究发现,清代皇家营建活动中颜料的流通与使用,要依次经历采办-贮存-支领-制备-施用-奏销几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清中期以来,进口颜料在建筑彩画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至清晚期已占据压倒性优势。以成本较低的进口颜料来替代则例规定的昂贵物料,逐渐成为普遍的变通做法,但始终未曾见载于官修则例。颜料的选择,是技术、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这一选择又会影响建筑彩画的最终样貌。因此,仅从文化角度解释建筑彩画的用色问题是不够的,颜料在物质层面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经济和技术因素,同样值得研究者关注。
吴文莉[4](2019)在《黄金城》文中研究表明毕成功六岁的时候拾了本《辞海》,那书很厚,他就把挣来的钱都夹在书里,盼着早早把书夹满。在没人的时候,他洗净手轻轻翻一遍书页,那些深红、浅红、灰绿、淡黄色的人民币随着"哗哗"纸声,就流水般在眼前掠过,他眼也不眨地看着,然后陶醉着再来一遍。毕成功简直爱死这书里五彩斑斓的世界啦,那时他就想:俺敢说,世上再冇啥声音比钱的更好听,再冇啥颜色比钱的更好看啦!
赵丽东[5](2019)在《多层衍射光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衍射光学元件作为微光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光学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其所具有的任意位相分布、独特色散特性以及温度特性,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折/衍混合式成像光学系统。衍射光学元件是解决光学系统中一些具有挑战性问题的应用工具。近些年,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理论和加工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宽波段范围、光束倾斜入射时,衍射光学元件还存在着衍射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从而造成混合式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下降。目前,还没有以入射角度范围为出发点设计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理论及方法。另外,加工误差、表面粗糙度也会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造成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主要针对视场角度范围内轴上光束,轴外光束与衍射光学元件的表面形成不同角度的综合考量,提出了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概念及建立相应的数学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优化设计方法及评价依据;同时研究了加工误差、表面粗糙度对衍射光学元件衍射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工作指标下,衍射效率及角度-带宽积分衍射效率、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等衍射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特殊色散性质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宽波段具有高衍射效率的折衍混合式监控镜头。本文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一条衍射光学元件从设计到加工再到应用的完整研究路线。首先以光波的标量衍射理论为基础,对不同类型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多级位相光栅的衍射效率讨论,分析出了具有连续面型的单层及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提供了衍射光学元件设计波长的选取方法,揭示了设计波长与衍射效率和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关系;分析了成像衍射光学元件的色散特性、温度特性及三级像差特性等特殊成像性质;同时采用拓展标量衍射理论对衍射光学元件的微结构高度进行优化设计。衍射光学元件在一定工作波段及入射角范围内存在衍射效率迅速下降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首次提出了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这一概念,给出了单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的备选方法,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工作波段及入射角度范围对单层、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该影响下的单层、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数学分析模型及表述形式,并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宽波段、大入射角范围衍射效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实现了在宽波段、大入射角度范围内的高衍射效率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针对加工误差造成折衍混合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加工误差对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基于位相延迟表达式及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加工误差对单层、多层衍射元件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影响的数学分析模型,并给出相应表达形式,分别分析了加工误差对光束垂直入射及倾斜入射时衍射光学元件的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加工误差情形下,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衍射元件表面粗糙度对衍射特性带来的影响。表面粗糙度会带来衍射微结构位相的变化,从而降低了设计波长处的衍射效率。本文通过建立表面粗糙度对单层、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特性的数学分析模型,推导出该影响下的衍射效率、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表达式,通过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设计实例,研究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衍射效率和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带来的影响。该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实际加工的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像质下降问题。以折衍混合光学系统应用于监控镜头为例,采用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最大化方法对其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进行优化设计,并定量分析了加工误差、表面粗糙度对该系统像质的影响。
范丽青[6](2017)在《基于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加之先天及后天疾病、事故等因素,我国视障者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但与之相对应的适用于视障者的产品却相对较少。社会的进步,人权的关注,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产品的人文性,产品对弱势群体的适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盲道、红绿灯的语音提示、无障碍电脑软件等为视障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对视障者的日常生活未能全面的顾及到。日用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日用品。将这一产品在生活的适用中寻找出可能的方式利于视障者的生活;更好的解决生活中视障者不能用眼区分“你、我”,不能区分作为具有储存功能的陶器中的“盐”与“糖”,实现其生活的便利,并增加其情感体验。首先,本课题结合触觉、触觉设计及相关理论与人体触觉感形成的生理机制分析可触性产品特点;第二,系统地分析了视障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触觉特性,先天与后天视障者对可接受信息的处理方式的异同和需求;第三,在触觉日用瓷设计要素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陶瓷材料,泥、釉、他材的融合使视障者便于使用与分辨进行案例设计;结合陶瓷的不同工艺研究触觉日用瓷设计的可能,创新性地采用了图形与盲文等进行多案例的设计,作品在不失视觉的美感中增加视障者的辨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日用瓷交互开发尝试,并展望可能实现的触觉交互日用瓷的前景,为今后的设计点明方向。本课题倡导基于视障者的触觉设计隐喻其中,使设计最大化地尊重视障者,让产品适应大众,体现包容及社会的人文关怀。
杨慧子[7](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中认为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以丰富的非遗项目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正是关于非遗与文创产品设计关系的分析,深入论证了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简称“非遗文创”)。其资源一方面来自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则源于有形之物,包括将非遗的文化概念进行物化的产品、和非遗相关的文化空间、以制作技艺形成的工艺品等。论文立足于当代,对非遗文创进行定义与分析,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关键所在。论文除引言与结语之外,共分六个篇章,从多个方面对非遗与文创产品进行了论述。第一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入手,阐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及其现状;第三章结合前两章分析了非遗和非遗文创意产品的关系,提出“非遗文创”的概念;第四章对非遗文创的现存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归纳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五条核心原则和六种设计方法;第六章针对非遗文创的发展,提出复合型“经纪人”、“流水线”、政策制度、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相关对策。论文结合了多个田野调查的案例与笔者对非遗的研究、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面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创新点:一是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非遗文创”)的概念,特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二是指出“非遗文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于非遗“本真”的保持;三是提出了非遗文创“经纪人”的概念,特指在民间手工艺人和文创产业之间牵线搭桥的角色。作者希望以此为政府主管部门、院校、相关文化机构和设计师在非遗文创的管理、设计、生产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和新的思路。
王丽娟[8](2014)在《以天津市为例的养老院户外环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联合国数据,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从6亿增加到近20亿,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以上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阶段。作为社会养老机构之一的养老院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人们对老年人身体衰老,不便于户外活动的倾向,学术界对老年人室内环境的研究较多,现在养老院的室内环境有较大改善,但忽视了对户外环境功能性的研究。养老院户外环境是一部分老年人身体能及的户外自然空间,为老年人提供锻炼空间,交往空间,社会娱乐空间,精神放松空间,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外老年人口状况,结合老年户外空间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的心理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分析了老年人心理、行为特征,以及由于这些老年人特有的特征导致的特殊需求,提出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便于老年人使用场所的设计要素及相关措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天津市现有的养老户外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国办和个人办的等五家养老院,包括天津市养老院、天津市职工退休养老院、天泰达国际养老院、纳德养老院、马三立、博爱养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从基地、场地分析、景观细部以及其配套设施设计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天津市养老院户外环境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户外环境的设计的建议。希望能够结合目前养老院户外环境的发展现状,设计出更安全、更有活力的场地,给老年人提供更多有利于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的户外环境条件,从基地研究到景观空间设计到景观元素的构建,设施的材质与色彩的选用,再到植物种类的选择等,户外环境的设计都应满足老年的真正的无障碍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留给老年人创造美好的晚年生活。
文怡[9](2013)在《揭秘3D打印技术——当制造业迈向智造业》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以先进战机为代表的各种尖端武器歼-15、歼-16、歼-20、歼-31等的密集亮相,让世界看花了眼。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歼-15总设计师孙聪透露了中国军工迅速发展的秘密——领先世界的3D打印技术。这项被英国《经济学人》认为"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早已引发美国、欧洲诸国的激烈鏖战,"战火"从太空一直蔓延到器官移植,从
马丽华[10](2011)在《走过印度河——巴基斯坦文史之旅》文中研究指明开篇印度河时空印度河在进入巴基斯坦之前,已经赶了很远的路。最初它从中国西藏的西南缘出发,于冈底斯山脉主峰——神山冈仁波齐之北,汇聚成形,流过"阿里三围"古史之地,擦着羌塘即藏北高原的边儿,西北向斜插拉达克山。经由印控拉达克地区,越过印巴停火线,就是巴基斯坦领
二、浮雕花眼砖模具制作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雕花眼砖模具制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铜行里(论文提纲范文)
楔子 |
第一章软铜册 |
第二章葑菲 |
第三章软绣 |
第四章九佬 |
第五章门外徒 |
第六章十八匠 |
第七章街坊(上) |
第八章街坊(下) |
第九章号嘴 |
第十章老雪 |
第十一章令狐平 |
第十二章韩干部 |
第十三章下西南 |
第十四章七七级 |
第十五章泥稿 |
第十六章陶金 |
第十七章活墙 |
尾声 |
(2)宽波段消色差衍射透镜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消色差衍射透镜的研究现状 |
1.2.1 折衍射混合透镜 |
1.2.2 谐衍射透镜 |
1.2.3 多层衍射元件 |
1.2.4 Schupmann色差校正模型 |
1.2.5 超构透镜 |
1.2.6 计算成像 |
1.3 衍射透镜的制备工艺 |
1.3.1 对准套刻技术 |
1.3.2 直写技术 |
1.3.3 灰度掩模技术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衍射透镜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标量衍射理论 |
2.3 菲涅尔衍射透镜的成像理论 |
2.4 衍射透镜的色散特性 |
2.5 基尔霍夫衍射积分 |
2.6 衍射透镜的评价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设计、分析与制备 |
3.1 引言 |
3.2 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设计原理 |
3.3 基于RGB三波段的消色差衍射透镜设计 |
3.4 成像分析 |
3.5 可行性分析 |
3.6 掩模图形设计 |
3.7 透镜制备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分区消色差衍射透镜成像性能测试 |
4.1 引言 |
4.2 衍射效率测试 |
4.3 成像系统搭建 |
4.4 星点成像测试 |
4.5 分辨率板成像测试 |
4.6 色彩保真度成像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
1.3.2 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
1.3.3 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
1.3.4 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
1.3.5 其他相关研究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4.1 建立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颜料史研究框架 |
1.4.2 考释匠作知识体系下清代彩画颜料的名实问题 |
1.4.3 弥补清代官式彩画材料及工艺的认识之不足 |
1.4.4 揭示西方进口颜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 |
1.4.5 推进清代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材料 |
1.5.1 “纸上之材料”:彩画颜料相关文献 |
1.5.2 “地下之材料”:清代彩画及彩绘文物中的颜料遗存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
2.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
2.1.1 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
2.1.2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整理与汇释 |
2.1.3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编目与提要 |
2.2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
2.2.1 画作工料类 |
2.2.2 物料价值类 |
2.2.3 具体工程类 |
2.3 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
2.3.1 工程做法/内庭工程做法 |
2.3.2 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
2.3.3 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
2.3.4 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
2.4 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
2.4.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
2.4.2 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2.4.3 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
2.5 小结 |
第3章 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
3.1 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
3.1.1 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
3.1.2 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
3.2 名与实: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
3.2.1 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
3.2.2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
3.3 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1978-2018 |
3.3.1 蓝色系颜料 |
3.3.2 绿色系颜料 |
3.3.3 红色系颜料 |
3.3.4 黄色系颜料 |
3.3.5 白色系颜料 |
3.3.6 黑色系颜料 |
3.3.7 金属质颜料 |
3.3.8 胶料及辅料 |
3.4 小结 |
第4章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基于双重证据的颜料名实考 |
4.1 天然矿物颜料 |
4.1.1 石青/天青 |
4.1.2 梅花青/南梅花青 |
4.1.3 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艳青 |
4.1.4 朱砂/银朱 |
4.1.5 箭头砂/箭头朱砂 |
4.1.6 马牙砂/马齿砂 |
4.1.7 水花朱 |
4.1.8 红土/片红土/南片红土/铁红 |
4.1.9 陀僧/密陀僧 |
4.1.10 包金土/土黄/黄土 |
4.1.11 无名异/土子 |
4.1.12 云母 |
4.2 有机质颜料 |
4.2.1 靛蓝/广靛花/靛水/煮蓝/蓝靛 |
4.2.2 洋蓝 |
4.2.3 黄栌木/黄芦木/黄卢木 |
4.2.4 烟子/南烟子/松烟/烟炱 |
4.2.5 墨/香墨/徽墨/松墨 |
4.2.6 紫胶/紫矿/胭脂虫红 |
4.2.7 五倍子/五棓子/乌棓子 |
4.2.8 紫粉 |
4.3 合成颜料 |
4.3.1 铜绿/锅巴绿/氯铜矿 |
4.3.2 铜青 |
4.3.3 硇砂大绿/硇砂二绿/硇砂三绿/硇砂枝条绿 |
4.3.4 西绿 |
4.3.5 黄丹/漳丹/淘丹/铅丹 |
4.3.6 定粉/官粉/铅粉/铅白 |
4.3.7 洋青/大青 |
4.3.8 人造群青/佛头青/人造绀青 |
4.3.9 普鲁士蓝/洋靛 |
4.3.10 巴黎绿/漆绿 |
4.4 金属质颜料 |
4.4.1 黄金/红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
4.4.2 黄飞金/红飞金 |
4.4.3 黄泥金/红泥金 |
4.4.4 鱼子金 |
4.4.5 银箔/银粉 |
4.5 胶料和辅料 |
4.5.1 水胶/广胶 |
4.5.2 贴金油 |
4.5.3 青粉/土粉 |
4.5.4 轻粉 |
4.5.5 松香 |
4.5.6 硇砂/硵砂/黑卤砂 |
4.5.7 剉草/锉草 |
4.5.8 油艌灰 |
4.6 小结 |
第5章 彩画颜料的生产与贸易版图:1644-1902 |
5.1 从胭脂红到洋青:西方颜料进入中国 |
5.1.1 贸易档案中的颜料进口数据 |
5.1.2 宫廷与民间对西洋颜料的接纳 |
5.2 清前期的颜料贸易:以广州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 |
5.2.1 粤海关、十三行与西洋颜料 |
5.2.2 广州外销画中的颜料 |
5.2.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颜料贸易(1635-1834) |
5.3 1840年以来的颜料贸易:通商条约、海关与沿岸贸易 |
5.3.1 19世纪欧洲的对华颜料贸易 |
5.3.2 19世纪美国的对华颜料贸易 |
5.3.3 近代进出口颜料贸易路线与重要集散地 |
5.4 几种重要的进口颜料:来源、贸易与应用 |
5.4.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Smalt |
5.4.2 再造青金石: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
5.4.3 来自德国的“中国蓝”: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
5.4.4 危险的绿色:巴黎绿(Emerald Green) |
5.4.5 从“各作泥腊”到“呀囒米”:胭脂虫红(Cochineal) |
5.5 清朝与亚洲国家之间的颜料贸易 |
5.5.1 与日本间的颜料贸易 |
5.5.2 与朝鲜间的颜料贸易 |
5.5.3 与琉球间的颜料贸易 |
5.5.4 与东南亚诸国间的颜料贸易 |
5.6 小结 |
第6章 清代营造活动中彩画颜料的流通与使用 |
6.1 彩画颜料的流通 |
6.1.1 颜料的采买 |
6.1.2 颜料的贮存 |
6.1.3 颜料的支取与奏销 |
6.2 彩画颜料的制备 |
6.2.1 天然矿物颜料 |
6.2.2 人工合成颜料 |
6.3 彩画颜料的施用 |
6.3.1 单色做法 |
6.3.2 调色做法 |
6.3.3 混色做法 |
6.3.4 衬色做法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使用状况:历时性综述 |
7.2 颜料对建筑彩画及营建活动的影响 |
7.3 匠作则例对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
7.4 结语:颜料的身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与彩画作颜料相关的匠作则例目录(52 种) |
附录B 清代匠作则例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附录C 清代档案史料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附录D 实物分析检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统计(1978-2018) |
附录E 清代物料价值则例中所见颜料价值统计 |
附录F 清代彩画作未刊则例补遗 |
F-1 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 |
F-2 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 |
F-3 工部核定则例 |
F-4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 |
F-5 崇陵工程做法册 |
附录G 工部与内廷画作则例用料对比 |
附录H 清代贸易文献中颜料类商品税则辑录 |
H-1 酌定奉天通省粮货价值册 |
H-2 1858 年中英协定税则 |
H-3 1902 年中英协定税则 |
H-4 1844 年中美协定税则 |
H-5 1844 年中法协定税则 |
H-6 1858 年中法协定税则 |
H-7 1903 年厦门内地税关税目 |
H-8 1903 年重订苏省水卡捐章 |
H-9 《粤海关志》税则 |
H-10 常税则例 |
附录I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颜料贸易信息辑录 |
附录J 《中国旧海关档案》中进出口颜料贸易信息辑录(1859-1871) |
附录K 几种重要进口颜料的海关贸易数据统计 |
K-1 Smalt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2 人造群青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3 普鲁士蓝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4 胭脂红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5 巴黎绿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94-1902) |
附录L Winterthur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的颜料XRF分析数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多层衍射光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衍射光学的发展 |
1.2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研究 |
1.2.1 衍射元件在折衍混合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基础 |
1.2.2 光学系统中衍射元件的应用 |
1.2.3 衍射元件的应用拓展 |
1.3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加工、检测技术 |
1.3.1 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 |
1.3.2 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工技术 |
1.3.3 衍射光学元件的检测方式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设计的衍射光学元件成像特性分析 |
2.1 衍射光学元件的标量衍射设计理论 |
2.1.1 标量衍射理论分析 |
2.1.2 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效率分析 |
2.2 衍射光学元件的成像特性 |
2.2.1 色散能力 |
2.2.2 温度特性分析 |
2.2.3 三级像差特性 |
2.3 标量衍射理论的局限性分析 |
2.3.1 单层衍射光学元件的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分析 |
2.3.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倾斜入射时衍射光学元件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3.1 入射角度对衍射光学元件衍射特性的影响 |
3.2 基于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衍射元件优化设计方法 |
3.2.1 单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方法 |
3.2.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方法 |
3.3 基于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衍射光学元件优化设计及分析 |
3.3.1 单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及分析 |
3.3.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工误差对衍射元件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 |
4.1 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加工衍射光学元件产生误差类型的分析 |
4.1.1 单点金刚石车削造成的单层衍射光学元件加工误差类型及分析模型 |
4.1.2 单点金刚石车削造成的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加工误差类型及分析模型 |
4.2 加工误差对单层衍射光学元件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 |
4.2.1 垂直入射时加工误差对衍射特性的影响 |
4.2.2 倾斜入射时加工误差对衍射特性的影响 |
4.3 加工误差对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 |
4.3.1 垂直入射时加工误差对衍射特性的影响 |
4.3.2 倾斜入射时加工误差对衍射特性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对衍射效率影响的研究 |
5.1 单点金刚石车削刀具造成的衍射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 |
5.1.1 衍射光学元件微结构面型的表征 |
5.1.2 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造成的表面粗糙度 |
5.2 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对衍射效率影响的分析 |
5.2.1 单层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对衍射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 |
5.2.2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粗糙度对衍射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 |
5.2.3 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与光学调制传递函数的关系 |
5.3 表面粗糙度对可见光波段衍射元件衍射效率的影响 |
5.3.1 表面粗糙度对单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影响的分析 |
5.3.2 表面粗糙度对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影响的分析 |
5.4 表面粗糙度对红外波段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影响 |
5.4.1 表面粗糙度对单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影响的分析 |
5.4.2 表面粗糙度对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影响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在宽波段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
6.1 系统的设计指标及结构 |
6.2 基于角度-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多层衍射元件参数计算 |
6.3 折衍混合系统的设计实例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基于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基于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研究的相关背景 |
1.2 国内外可触性产品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触觉、无障碍设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对可触性日用瓷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日用瓷现状及产品分析 |
1.2.4 综合现状,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触觉 |
2.1 触觉概述,人体触觉质感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 |
2.2 触觉设计 |
2.2.1 触觉设计概念和重要性 |
2.2.2“生理触觉”与“视触觉” |
第3章 视障者的触觉特性与需求分析 |
3.1 视障群体的分类 |
3.2 视障群体的生理、行为、心理特征分析 |
3.3 视障者的触觉特性,感知特性分析 |
3.4 先天视障者与后天视障者信息处理的异同 |
3.5 视障者的需求分析 |
第4章 面向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研究 |
4.1 日用瓷的渊源 |
4.2 触觉日用瓷设计要素分析 |
4.2.1 触觉与日用瓷造型的关系 |
4.2.2 触觉与日用瓷材料的关系 |
4.2.3 触觉与日用瓷使用方式(人机工程角度)的关系 |
4.2.4 形态设计语义学、心理视角的触觉设计要素 |
4.3 视障者的现实与理论设计依据分析 |
4.4 结合日用瓷材料的面向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 |
4.4.1 陶瓷泥料肌理运用的视障者触觉识别日用瓷设计 |
4.4.2 色釉运用的面向视障者触觉日用瓷设计 |
4.4.3 陶瓷与其它材质相结合的面向视障者触觉日用瓷设计 |
4.5 结合陶瓷工艺的面向视障者触觉日用瓷设计 |
4.5.1 陶瓷拉坯工艺的触觉日用瓷设计 |
4.5.2 日用瓷模具制备工艺的触觉日用瓷设计 |
4.5.3 陶瓷凹凸印纹工艺的触觉日用瓷设计 |
4.5.4 陶瓷雕刻、捏塑工艺的触觉日用瓷设计 |
4.6 面向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交互开发实验与愿景 |
4.6.1 面向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交互开发试验 |
4.6.2 面向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交互开发愿景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成果 |
附录2 盲文(Braille)说明 |
附录3《基于视障者可触性日用瓷设计》可行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附录4 访谈记录 |
(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中国大陆地区研究现状 |
二 中国台湾地区研究现状 |
三 域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脉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原则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第四节 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 |
第二章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 |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品的概述 |
一 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 |
二 文化创意产品的分类 |
三 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 |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关系 |
第一节 非遗和非遗文创意产品的共生 |
第二节“非遗+文创”需要“量身定制” |
第三节 非遗文创对非遗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影响 |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
二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改良 |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变革的方向与误区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文化与审美的缺失 |
第二节 劣材与次工 |
第三节 同质化问题 |
第四节 机器代替手工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设计原则及方法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设计核心原则 |
一 文化内涵 |
二 手工技艺 |
三 传统图案 |
四 优质的原材料 |
五 立足民族与地域特征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设计方法 |
一 使用传统工艺与材料,控制品质 |
二 基于传统技艺,改进工艺及扩展功能 |
三 归纳典型,提炼传统图案与造型 |
四 保留部分工艺,改变材料与造型 |
五 沿用传统题材,进行周边衍生设计 |
六 提供材料包,引导手工体验 |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发展对策 |
第一节 设立复合型的“经纪人” |
第二节“流水线”产业链的完善 |
第三节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经济制度 |
第四节 建立宣传营销渠道 |
第五节 非遗文创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 |
第六节“非遗进校园”与校企合作 |
一 地方性职业技术院校的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与校企合作 |
二 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传统工艺类非遗课程 |
第七节 线下、线上手工课程与亲子活动 |
第八节 重视品牌建设与专利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8)以天津市为例的养老院户外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人口老龄化 |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定义界定和理论评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老年人口 |
2.1.2 养老院 |
2.1.3 户外环境 |
2.1.4 景观 |
2.1.5 户外环境与景观设计 |
2.2 相关理论评述 |
2.2.1 老年人心理分析 |
2.2.2 人体工程学 |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养老院户外环境的研究 |
3.1 国内外养老院户外环境研究的综述 |
3.1.1 国外养老院户外环境研究 |
3.1.2 国内养老院户外环境研究 |
3.2 国内养老院户外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天津市养老院户外环境调研分析 |
4.1 天津市人口结构分析及养老院概况 |
4.1.1 天津市人口结构分析 |
4.1.2 天津市养老院概况 |
4.2 天津市部分养老院户外环境现状调研 |
4.2.1 市级国办—天津市养老院 |
4.2.2 市级国办—天津市退休职工养老院 |
4.2.3 股份制—天津市纳德养老院 |
4.2.4 个人办—天津市博爱、马三立养老院 |
4.2.5 街办—天津市泰达老院 |
第五章 养老院户外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
5.1 基地环境研究 |
5.1.1 基地 |
5.1.2 路网 |
5.1.3 绿化 |
5.2 户外景观要素研究 |
5.2.1 硬质景观 |
5.2.2 软质景观 |
5.3 户外环境设计原则 |
第六章 养老院户外景观无障碍设计 |
6.1 老年人环境心理需求和户外空间行为特征 |
6.1.1 老年人心理需求层次 |
6.1.2 老年人户外行为特征 |
6.2 无障碍环境设计 |
6.2.1 概述 |
6.2.2 障碍类型 |
6.3 无障碍景观环境的营造设计 |
6.3.1 步行空间 |
6.3.2 交往空间 |
6.3.3 休闲锻炼空间 |
6.3.4 观赏景观空间 |
6.3.5 私密空间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录 |
(9)揭秘3D打印技术——当制造业迈向智造业(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过程 |
打印特点 |
工作步骤 |
应用领域 |
未来趋势 |
最新产品 |
纳米级别微型3D打印机 |
家用3D打印机 |
超级链接 |
中国首台激光3D打印机 |
最大的3D打印机 |
四、浮雕花眼砖模具制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铜行里[J]. 老藤. 芒种, 2021(06)
- [2]宽波段消色差衍射透镜的设计与分析[D]. 巩畅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21(08)
- [3]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D]. 刘梦雨. 清华大学, 2019(02)
- [4]黄金城[J]. 吴文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2)
- [5]多层衍射光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 赵丽东.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6]基于视障者的触觉日用瓷设计研究[D]. 范丽青.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 杨慧子.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02)
- [8]以天津市为例的养老院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 王丽娟.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9]揭秘3D打印技术——当制造业迈向智造业[J]. 文怡. 今日科技, 2013(03)
- [10]走过印度河——巴基斯坦文史之旅[J]. 马丽华. 中国作家, 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