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制度

鄞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制度

一、银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昀[1](2021)在《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调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化石能源使用引发的温室效应与能源枯竭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高比例可再生清洁能源网络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每年弃风弃光问题依旧突出,电负荷的峰谷差由于风电并网被间接增大。针对此问题,《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多能互补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随着时代和技术更新迭代,更为环保的天然气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日益提高,逐渐加强了电力网络、天然气网络和其他能量资源间的耦合。另一方面,与此同时,虚拟电厂、碳捕集机组、垃圾焚烧发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转气设备和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等相关技术和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为同时融合多种分布式能源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带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需对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中不同能源的能量资源在能量/功率上的时空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提出计及电转气协同的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本文将碳捕集机组、电转气设备和燃气机组聚合为碳捕集-电转气-燃气机组协同利用系统框架引入虚拟电厂中,将碳捕集机组捕集的CO2作为优质原料提供给电转气设备,从而降低捕集后的碳封存成本和电转气原料成本以实现碳的再利用,并利用电转气消纳弃风弃光生成天然气储存于天然气网络,从而可以提供给燃气机组,减少热电联产机组和燃气锅炉的购气成本。该运行框架具有削峰填谷效应,实现了负荷的时空转移,充分挖掘了协同运行潜能以实现更优的运行效益。其次,在虚拟电厂内将碳捕集机组/含储气装置的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调度运行,一部分发电功率当作捕集能耗供给碳捕集系统;另一部分功率当作烟气处理能耗供给烟气处理系统;其余部分的功率输入电网中。利用不同能源的能量资源在能量/功率上的时空互补性,进行负荷转移以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使得风电/光伏变为间接可调度电力资源从而可被灵活利用,由此充分挖掘各单元间的互补潜能。再次,鉴于本文所提模型具有高维非线性的特点,求解运算难度大,本文通过将反余切函数特性与复合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提出新型的反余切复合微分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改善了进化后期种群多样性不足的缺陷,提升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兼顾寻优速度和持续深度寻优,提升算法性能。最后,设置5种虚拟电厂对比方案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碳捕集-电转气-燃气机组协同利用系统框架、引入电转气设备以及碳捕集机组/含储气装置的垃圾焚烧电厂/风电/光伏联合运行,可降低虚拟电厂净成本和碳排放量,并平抑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和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实现源荷之间的供需平衡和削峰填谷,达到利用不同能源的能量资源在能量/功率上的时空互补性实现多能互补,使得内部资源更为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所提出的反余切复合微分进化算法可实现持续深度寻优,提高算法性能。

王众[2](2021)在《厌氧氨氧化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技术与机理》文中研究表明晚期垃圾渗滤液因其高氨氮、低可生化性以及成分复杂的水质特性,给渗滤液的生物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开发高效且节能的晚期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具有低耗、高效等特性,能够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然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反应底物NO2-难以稳定获取,且理论上出水中有11%的TN以NO3-的形式存在,使得出水难以达标。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NO2-的获取出发,首先利用两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短程硝化(Partial Nitrification,PN)实现的影响;其次,通过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中启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PD/A)工艺,考察了渗滤液深度脱氮的可行性;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连续流短程硝化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以及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构建了基于厌氧氨氧化的PN/A+PD/A组合处理工艺,实现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提出了连续投加羟胺联合实时控制快速实现短程硝化的策略。利用两个平行的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溶解氧条件、污泥龄以及羟胺投加方式对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积累的影响。两个SBR反应器分别在溶解氧浓度为2.0mg/L和4.0mg/L的条件下运行,其亚硝酸积累率在20天内分别达到44.8%和66.7%。在羟胺投加阶段,在连续和间歇两种不同羟胺投加方式下,亚硝酸积累率均达到90%以上,且连续投加羟胺更能快速地实现短程硝化。典型周期的结果表明,连续投加羟胺的方式同时抑制了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活性以及反应器的氨氧化速率。q PCR结果进一步表明,完全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的丰度在6.25×107~4.16×108copies/g VSS范围内,明显高于氨氧化细菌(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Nitrobacter的丰度。连续投加羟胺方式以及实时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实现短程硝化。针对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出水中含过量NO3-的问题,构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利用SBR反应器在以乙酸钠作为碳源,COD/NO3--N为3.0的条件下,首先将NO3-转化为NO2-,而后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实现高效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NH4+和NO3-平均浓度分别为47.5mg/L和93.7mg/L的情况下,反应器出水TN小于20mg/L时,TN去除率达到84.8%。同时,ORP和p H值可以作为控制参数来维持反应的稳定运行。在PD-Anammox系统中发现了两种厌氧氨氧化细菌Candidatus Brocadia和Candidatus Kuenenia,且两者的丰度分别由1.64%增长到2.25%以及由0.53%增长到0.61%。采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脱氮可节省40%的有机碳源的投加,并且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基于上述研究,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高氨氮低碳氮比的水质特性,开发了一套基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的连续流组合工艺用于实现晚期渗滤液深度脱氮。在渗滤液氨氮浓度1454mg/L的条件下,A/O连续流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产生亚硝酸。在内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反应器氨氮的转化率以及亚硝酸积累率分别达到了93.4%和91.5%。高FA(43.5mg/L)和高FNA(0.18mg/L)为实现反应器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在COD/NO3--N比为4.0的条件下,PD/A反应器中的亚硝积累率以及厌氧氨氧化的脱氮贡献率分别为60.4%和57.1%。PN/A+PD/A组合反应器的总氮出水为15.7mg/L,总氮去除率能够达到98.8%。此外,渗滤液中只有11%COD能够被生物去除,说明渗滤液中有限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可用于反硝化,出水中剩余的DOM主要为类富里酸物质。在外加碳源与氨氮(COD/NH4+-N)比为0.28的条件下,通过将厌氧氨氧化与短程硝化和短程反硝化相结合,能够实现晚期渗滤液的深度脱氮。

徐婕琼[3](2021)在《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关乎民生、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垃圾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其缺点主要有: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后期维护成本极高和存在长距离的跨行政区域运输。随着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未来的垃圾量的增加也将是一个巨大挑战。2021年,我国正式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线之一,节能减排、资源再生也将可能成为地方行政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理念亟需向多元化、生态化、可再生化、本地化的方式转变,最大限度的提升垃圾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以下简称综合处理园区)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它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产物,具有轻量化、分布式、稳定性的优点,能够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社会化和无害化的核心要求,随着青岛、深圳等城市试点案例的成功运营,综合处理园区具备在全国快速推广的基础和应用前景。文章对循环经济下的综合处理园区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文献研究,经分析发现,针对综合处理园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层面,而针对综合园区的容量设计和垃圾运输的一体化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对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的网络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定量的集综合处理园区容量设计、垃圾中转运输方案优化、车辆路径优化于一体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思路。首先,以综合处理园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各类垃圾处理能力约束、综合处理园区物质循环约束、资金和土地约束构建了容量设计模型。其次,在求解各类设施容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垃圾和产品的特性对运输环节进行优化,构建了垃圾中转运输优化模型和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并分别求出最优的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各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对供应链整体的年收益进行求解。最后,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具有显着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方面,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以资源的视角构建了垃圾收集中心、中转站、综合处理园区、顾客为一体的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丰富了垃圾收运领域的研究。实践方面,为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综合处理园区的容量设计和垃圾运输分配方案,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政策建议。

郝婵娟[4](2021)在《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一线城市中逐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这一行为不仅是城市市民素质的体现,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面旗帜,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在一线城市中逐步开展,并向良好态势发展,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开始全面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路径,生活垃圾分类已形成全民化氛围。A市是革命老区,从201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方式: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PPP项目等,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但是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协同共治,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A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以A市城区为研究对象,探索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以协同治理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为基础,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研究,通过A市人民政府官网、A市人民日报以及相关学术文献的研究,了解近几年A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例如A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A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部门的行政情况、A市生活垃圾分类倡导宣传力度等,并与A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办公室管理者进行咨询与探讨、进行线上与线下的问卷调查,阐述了A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归纳出A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主要有生活垃圾有效回收和运输能力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难、倡导性政策执行力递减等。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分别是生活垃圾分类缺少配套政策、生活垃圾混装回收降低治理效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缺少激励机制等。同时借鉴了北京市、上海市分类治理方式,合理客观的提出了促进A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对策建议:强化政府引导,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分类方式,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效率、引入社会资本,推进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提高居民参与度,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氛围。

普湖苏[5](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了契机,两者相互促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新时期,人居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是其主要提供者,但随着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增多,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农村居民、社会、市场等主体的作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共建美丽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被提升为一项国家行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是党对农民群众美好生态需求的积极回应。但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除了具有社会治理的普遍性,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乡村治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其次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试图探索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以期丰富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和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界定了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的内涵,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乡村治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同时阐明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容和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访谈记录以及政府相关文件资料,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成效;第三部分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范晓晗[6](2021)在《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给我国的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妥善处理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在2005年到2019年期间增长迅速,由15576.8万吨增至24206.2万吨,增长率高达155%。与其他垃圾处理方法相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凭借回收热量的方式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但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中国的推广发展遭受到以邻避效应为代表的多种阻碍,某些项目甚至要在政府的斡旋及沟通下才得以顺利建成。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程度进行合理性评价、明确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量化其影响程度,建立起完备的预警体系对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安全度非常急切且必要。本研究选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命周期过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从规划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入手,确定37个指标构成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复杂、指标较多的情况,本研究将其发展现状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高警和重警”五个评判等级。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评价法,通过定义预警指数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现状进行警情诊断。在2005年至2019年期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的安全度处在稳步上升阶段,均处于“中警”状态;运营阶段和全过程演变趋势波动较大。其中,运营阶段在2005年时安全度为0.640,属于“轻警”状态,在接下来几年中经历了较大波折,安全度在2012年跌至0.288,为“高警”状态,后续几年安全度虽有回升,在2019年安全度达到0.364,但依旧处于“高警”的状态。全过程在2005年时安全度为0.517,属于“中警”状态,在接下来几年中经历了较大波折,安全度在2012年跌至0.402,往后几年都是勉强维持“中警”状态。整体来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局势不容乐观。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预警系统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究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根据因子得分表可得,有三个因子在旋转后的特征值大于1,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4.354%、7.959%和4.555%,累计贡献率高达96.869%。由因子分析的结果可知,除国内实际的生活垃圾产生情况之外,影响发展安全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技术发展、现实需求和市场前景三方面。利用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其发展在2020年至2025年的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同时设定其发展到2025年达到“轻警”状态的调控目标。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若仍保持现有的发展条件,根据预测模型得,规划阶段将继续保持“中警”状态且已接近“轻警”状态,建设阶段将由“中警”转为“轻警”状态,但运营阶段安全度将持续下降,仍处于“高警”状态。全过程安全度略有上升,仍将处在“中警”状态。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仍保持现有的发展条件,距离2025年达到“轻警”状态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控。由情景设定得,从运营阶段入手使其安全度以8.69%的改善幅度向好发展,是促使全过程整体快速达到“初警”状态最有效的手段,优化路径为加快政策落实、加强行业监督、做好垃圾分类和完善配套设施。

孙彦飞[7](2021)在《“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例》文中认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关键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的整治工程,被称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是治理的关键。随着“三大革命”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缺乏对农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研究,尚未形成与政策文本相结合的理论支撑。本文结合“三大革命”视角,实现了对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性专项研究,旨在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要路径的治理方案,化解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本文以平鲁区为例,通过对平鲁区的代表村庄进行了调研走访,掌握到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据资料,政策、制度管理等现状,以“三大革命”为视角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专项系统的问题分析,发现平鲁区自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以来,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农户改水改厕工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合理有序处理,基本建成了清洁美丽的生态家园。但在平鲁区的人居环境治理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如规划盲目不科学;监督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治理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的问题,整体平鲁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有待提高。通过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分析借鉴,结合平鲁区县、乡镇、村部分工作人员和村民的访谈结果,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发挥治理主体责任方面提出“三大革命”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对策。

宋文[8](2020)在《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地区具有人口密度低,居民区分散和工业发展水平低的特点。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危害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时还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可以确保农村环境不受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不可逆转地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类型会随季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变化。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组分越发趋同,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因此很难直接套用城市的集中制生活垃圾处置措施。农村生活处理应主要采用就地处置,就地利用的方式。本论文的调查研究,主要以大连市农村环境整治为背景,利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来获得准确而详尽的社会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农村地区社会情况和生活垃圾处理理设施运行情况,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各涉农地区的垃圾处理水平进行排名,分出优劣。其中以旅顺口区和长兴岛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高,而瓦房店市、庄河市和普兰店市的处理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鉴于庄河市是大连市的水源保护地,关系到大连市的用水安全。因此,本论文将着重研究庄河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并提出一个针对庄河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规划,从而达到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李艳丽[9](2020)在《铁岭市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随着失独家庭群体数量的逐年增加,国家为了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而推行的扶助政策日益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独家庭物质上、精神上的困难,维护和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权益,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政府扶助工作执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扶助力量薄弱、执行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等问题,扶助工作水平明显滞后于失独家庭的客观需求,因此研究失独家庭政府扶助问题对增强政府扶助能力、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高失独家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铁岭市银州区为例,以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和责任政府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结合对银州区失独家庭问卷调查和计生协会、民政局、乡(街)、村(社区)计生干部等问卷访谈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失独家庭在经济支持、养老保障、精神慰藉方面依然存在迫切的需求,同时结合银州区开展扶助工作的现状,从扶助主体、扶助方式、扶助内容、扶助管理四个维度分析政府扶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完善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工作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提升扶助主体专业化水平、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推动建立失独家庭扶助关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构建多元合作扶助体系;通过对失独家庭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失独家庭诉求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扶助工作社会认同感等手段优化扶助方式;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快推进养老相关政策、引导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完善政府扶助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完善失独家庭扶助工作执行机制、扶助效能考核机制、扶助过程监督机制等方式完善政府扶助体系的顶层设计。

向川川[10](2020)在《老龄化背景下的铁岭市银州区主要街道慢行交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行交通作为老年人群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实现慢行交通持续发展有利于老年人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但是现有的慢行交通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出行要求。因此,研究老年人的交通特性和现有慢行交通的状况,提出符合银州区主要街道老年人使用的慢行交通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对慢性交通相关各类文献作广泛查阅,笔者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慢行规划案例,然后与慢行规划相关理论相结合,围绕老龄化背景下的慢行交通规划的相关因素。选出具有广泛性的慢行交通评价指标,针对铁岭市银州区银州路、体育馆路、市府路三个路段进行问卷咨询和访谈,筛选出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建立了慢行安全性、连续性、方便性、舒适性四个层次的慢行交通评价体系。文章对三个路段开展实证分析,针对三个路段采用银州区慢行交通评价体系作全面评价,结果表明银州路、体育馆路、市府路三个路段慢行交通的评分结果分别为“较好”、“差”、“一般”。并指明在慢行安全性环境、慢行连续性方面、慢行方便性环境、慢行舒适性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原因。最后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的慢行交通安全性方面优化建议,主要包括慢行交通安全性方面优化建议、慢行交通连续性方面优化建议、慢行交通方便性方面优化建议、慢行交通舒适性方面优化建议四个方面的建议。

二、银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2.2 计及电转气的电力系统调度研究现状
        1.2.3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概况和碳捕集机组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2.4 垃圾焚烧发电研究现状
        1.2.5 风力发电并网研究现状
        1.2.6 光伏发电并网调度研究现状
        1.2.7 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捕集-电转气-燃气机组子系统分析
    2.1 碳捕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2.2 电转气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碳捕集-电转气-燃气供热系统框架
        2.3.1 碳捕集-电转气-燃气供热系统机理
        2.3.2 CCPP-P2G系统能耗及CCPP出力
        2.3.3 CCPP-P2G系统碳利用量及天然气生成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捕集-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运行分析
    3.1 碳捕集机组的运行原理
        3.1.1 碳捕集流程
        3.1.2 碳捕集机组提供的辅助服务
    3.2 含储气装置的垃圾焚烧电厂运行原理
        3.2.1 烟气处理流程
        3.2.2 含储气装置的垃圾焚烧电厂提供的辅助服务
    3.3 碳捕集-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运行模型
        3.3.1 碳捕集机组模型
        3.3.2 碳捕集-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及电转气协同的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
    4.1 VPP结构和运行原理
    4.2 VPP各聚合单元模型
        4.2.1 CCPP-P2G-燃气机组子系统模型
        4.2.2 垃圾焚烧电厂烟气处理模型
        4.2.3 碳捕集-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运行策略模型
        4.2.4 CHP机组和燃气锅炉模型
        4.2.5 储能装置模型
    4.3 VPP优化目标函数
    4.4 VPP约束条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电厂协调优化调度算法
    5.1 微分进化算法
    5.2 复合微分进化算法
    5.3 反余切复合微分进化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及电转气协同的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优化调度
    6.1 算例描述与参数设置
    6.2 对比方案构建及调度分析
        6.2.1 CCPP-P2G-燃气机组协同运行框架优化调度结果对比分析
        6.2.2 电转气设备优化调度结果对比分析
        6.2.3 联合运行优化调度结果对比分析
        6.2.4 改进的CDE算法对比分析
        6.2.5 对比方案分析总结
    6.3 VPP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能源集线器各单元参数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厌氧氨氧化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技术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及处理技术
        1.2.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水质特性
        1.2.2 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1.2.3 渗滤液相关排放标准
        1.2.4 晚期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1.3 厌氧氨氧化菌的原理及生化特性
        1.3.1 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及代谢机理
        1.3.2 厌氧氨氧化菌的形态结构及多样性
        1.3.3 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4 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
        1.4.2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
        1.4.3 厌氧氨氧化技术的优势及待解决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及材料
        2.1.1 序批式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
        2.1.2 序批式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2.1.3 连续流PN/A+PD/A组合工艺流程及反应装置
        2.1.4 批次试验装置
        2.1.5 载体的特性
    2.2 试验水质及接种污泥
        2.2.1 晚期垃圾渗滤液来源及水质
        2.2.2 生活污水来源及水质
        2.2.3 人工配水
        2.2.4 接种污泥
    2.3 试验设备与分析仪器
    2.4 水质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4.1 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
        2.4.2 EPS的提取及检测
        2.4.3 微生物形态的观测
    2.5 基本参数计算方法
    2.6 微生物特性鉴定分析技术
        2.6.1 活性污泥DNA的提取与保存
        2.6.2 质粒的制备
        2.6.3 荧光定量PCR技术
        2.6.4 高通量测序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第3章 短程硝化实现条件与微生物特性研究
    3.1 概述
    3.2 不同运行条件下短程硝化的性能
        3.2.1 不同DO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性能
        3.2.2 不同SRT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性能
        3.2.3 不同羟胺投加方式下反应器运行性能
    3.3 硝化污泥性能参数研究与稳定运行策略
        3.3.1 不同DO浓度条件下硝化细菌活性变化
        3.3.2 反应器稳定运行性能与控制策略
    3.4 羟胺投加对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影响
        3.4.1 典型周期中氮素转化规律
        3.4.2 不同投加方式效果比较
    3.5 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渗滤液技术研究与菌群特性
    4.1 概述
    4.2 短程反硝化反应器的启动与稳定及性能
        4.2.1 短程反硝化的启动与稳定
        4.2.2 典型周期NO_2~--N,NO_3~--N及 COD的变化规律
        4.2.3 典型周期pH和ORP的变化规律
    4.3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与稳定及性能研究
        4.3.1 耦合工艺的启动与稳定
        4.3.2 典型周期NH_4~+-N,NO_2~--N和 NO_3~--N的变化规律
        4.3.3 典型周期pH和ORP的变化规律
    4.4 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连续流PN/A+PD/A工艺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5.1 概述
    5.2 PN/A+PD/A组合系统运行性能
        5.2.1 短程硝化反应器运行性能
        5.2.2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性能
        5.2.3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性能
    5.3 PN/A+PD/A组合系统污染物去除机制分析
        5.3.1 系统各阶段水质三维荧光分析
        5.3.2 PN/A+PD/A组合系统氮素变化规律
        5.3.3 PN/A+PD/A组合系统中氮素去除路径分析
        5.3.4 PN/A+PD/A组合系统处理晚期渗滤液的优势
    5.4 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分析
    5.5 PN/A+PD/A组合系统处理晚期渗滤液的应用潜力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1.2.2 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研究现状
        1.2.3 循环经济下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3R”原则
        2.1.2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
        2.1.3 循环经济下生活垃圾处理
    2.2 供应链理论
        2.2.1 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2.2.2 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
        2.2.3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现状分析
    3.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分析
    3.2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分析
    3.3 逆向供应链网络效益分析
    3.4 逆向供应链网络存在问题
        3.4.1 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不足
        3.4.2 各类设施功能不够完善
        3.4.3 供应链网络运输成本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
    4.1 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优化思路
    4.2 综合处理园区设施布局
    4.3 综合处理园区容量设计
        4.3.1 容量设计模型假设
        4.3.2 容量设计规划模型
    4.4 供应链网络运输环节优化
        4.4.1 中转运输优化模型
        4.4.2 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例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5.1 算例描述与参数设置
        5.1.1 算例描述
        5.1.2 参数设置
    5.2 模型求解过程
        5.2.1 设施容量求解
        5.2.2 中转运输优化
        5.2.3 车辆路径优化
    5.3 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5.4 关于后疫情时代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
        2.国内研究动态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1.研究的重难点
        2.创新之处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概念
        1.城市生活垃圾
        2.垃圾分类
        3.垃圾分类治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论基础
        1.协同治理理论
        2.人性假设理论
二、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与调查分析
    (一)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1.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现状
        2.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实施现状
        3.生活垃圾回收、运输和末端处理现状
    (二)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卷调查分析
        1.样本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3.访谈结果分析
三、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困境
    (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困境
        1.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难
        2.倡导性政策执行力递减
    (二)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实施的困境
        1.生活垃圾分类 PPP 项目总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2.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融资渠道窄
    (三)生活垃圾回收、运输和末端处理的困境
        1.生活垃圾有效回收、运输能力差
        2.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
    (四)城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困境
        1.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与行动不同步
        2.市民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全面
        3.市民垃圾不分类习惯难以改变
四、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困境的原因
    (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本身缺乏实操性
        1.政策内容不完善
        2.缺少配套政策
    (二)政府在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中存在越位管理
        1.政府监管程序复杂,PPP 项目落地困难
        2.政府提高 PPP 项目融资门槛,导致融资渠道受限
    (三)生活垃圾回收、运输和末端处理方式简单化
        1.生活垃圾混装回收降低治理效率
        2.垃圾回收设施与垃圾分类标准不匹配
        3.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缺少技术支持
    (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难且动力不足
        1.生活垃圾新品增加导致细化分类回收困难
        2.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缺少激励机制
五、国内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方式
        1.“绿色账户”源头管理
        2.严格的收运制度
    (二)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方式
        1.发挥社区自治
        2.设立“智能”垃圾回收站
        3.应用“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
六、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构建的原则
        2.全民参与、协同共治的原则
        3.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的原则
    (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路与框架
        1.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路
        2.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框架
    (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措施
        1.强化政府引导,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2.注重法制与监督,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保障
        3.优化分类管理方式,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效率
        4.引入社会资本,推进生活垃圾分类PPP项目
        5.提高居民参与度,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A 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卷调查
    附录二:A 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情况访谈提纲(A 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人居环境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三、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乡村治理理论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节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分析框架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农村“厕所革命”
        四、提升村容村貌
        五、村庄规划编制
        六、村庄长效管护机制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意义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
    第一节 红河州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人口与民族
    第二节 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一、环境治理主体分析
        二、政策依据分析
        三、主要做法
        四、工作实施的成效
    第三节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调查
        一、受访者年龄结构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满意度
        四、农村厕所改建满意度
        五、村容村貌提升满意度
        六、村庄规划与管护机制满意度
第三章 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主体责任缺失
        二、治理主体环保意识薄弱
        三、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二节 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各主体缺乏合作治理理念
        二、环保观念滞后,宣传力度不足
        三、环境治理相关资源投入不足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对策
    第一节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一、完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
        二、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三、建立环境治理监管机制
    第二节 增强治理主体的环保意识
        一、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
        二、增加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
    第三节 科学规划与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一、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二、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
        三、多渠道整合环境治理相关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技术路线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现状概述
    2.1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2.2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现状
    2.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预警内涵
第三章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警情诊断
    3.1 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3.2 警情诊断方法
    3.3 警度判定标准
    3.4 警情现状分析
第四章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影响机制分析
    4.1 警源分析
    4.2 分析方法
    4.3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预警系统因子分析
    4.4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排警调控研究
    5.1 调控目标
    5.2 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介绍
        5.2.1 灰色预测模型计算方法
        5.2.2 马尔科夫链模型计算方法
        5.2.3 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计算方法
    5.3 预测计算
    5.4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调控模型
    5.5 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5.5.1 结果分析
        5.5.2 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访谈法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居环境
        2.1.2 农村人居环境
        2.1.3 三大革命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态文明理论
第三章 平鲁区“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3.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3.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3.3 农村厕所治理现状
    3.4 访谈结果分析
        3.4.1 思想认识现状
        3.4.2 基层政府宣传现状
        3.4.3 治理主体现状
        3.4.4 资金投入现状
第四章 平鲁区“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不科学
        4.1.1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盲目
        4.1.2 生活污水处理路线缺乏统一规划
        4.1.3 改厕工作缺乏整体统筹
    4.2 监督管理不到位
        4.2.1 生活垃圾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
        4.2.2 生活污水项目重建轻管
        4.2.3 改厕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4.3 资金投入不足
        4.3.1 生活垃圾治理资金不充足
        4.3.2 生活污水资金运行压力大
        4.3.3 改厕资金难以保障
    4.4 治理主体参与意识淡薄
        4.4.1 生活垃圾治理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4.4.2 生活污水治理主体意识不到位
        4.4.3 改厕的治理主体协同意识薄弱
第五章 国内外“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
    5.1 国外的相关经验
        5.1.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5.1.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
        5.1.3 农村厕所治理经验
    5.2 国内的相关经验
        5.2.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
        5.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
        5.2.3 农村厕所治理经验
第六章 平鲁区“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
    6.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6.1.1 合理选择生活垃圾运转处理模式
        6.1.2 科学选择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6.1.3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厕所设施
    6.2 加强监督管理
        6.2.1 建立乡镇一级生活垃圾管理机构
        6.2.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管理
        6.2.3 施行“挂帅揭榜”改厕监管机制
    6.3 加大资金投资力度
        6.3.1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
        6.3.2 多渠道筹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6.3.3 多样化引入和使用改厕资金
    6.4 发挥治理主体责任
        6.4.1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6.4.2 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生活污水治理
        6.4.3 宣传引导改厕治理主体的协同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8)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农村垃圾处理和规划现状
        1.2.2 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规划现状
    1.3 我国涉农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3.1 农村地区的演变和发展
        1.3.2 农村地区垃圾污染的来源
        1.3.3 农村地区垃圾排放现状及特点
        1.3.4 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大连市农村垃圾处理情况
    2.1 大连市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大连市乡镇情况
    2.2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现状
        2.2.1 垃圾总量及处理现状
        2.2.2 垃圾成分
        2.2.3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排放现状
        2.2.4 垃圾收运体系和处理设施情况调查
        2.2.5 垃圾减量化和分类回收情况
        2.2.6 大连市农村地区环卫工人情况调查
        2.2.7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经费投入情况调查
    2.3 本章小结
3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垃圾处理水平
    3.1 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3.2 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分析模型
    3.3 为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
    3.4 依据层次分析法结果对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进行评价
    3.5 未来大连市涉农地区垃圾处理水平展望
    3.6 本章小结
4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实例研究——以庄河市为例
    4.1 庄河市概况
    4.2 庄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概况
        4.2.1 生活垃圾的来源与成分
        4.2.2 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治理
        4.2.3 现状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庄河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4.4 庄河市垃圾收运体系规划
        4.4.1 生活垃圾的收集体系
        4.4.2 生活垃圾的处理体系
        4.4.3 配备设施的规划
    4.5 总结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铁岭市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失独家庭政府扶助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失独家庭
        二、政府扶助
        三、失独家庭政府扶助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第三章 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现状
    第一节 银州区失独家庭情况调查设计
        一、调查设计情况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银州区失独家庭的主要需求
    第二节 银州区失独家庭情况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一、类目统计
        二、类目检验
    第三节 银州区失独家庭情况调查问卷有效性分析
        一、统计量描述
        二、统计图特征
        三、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发展情况
        一、经济扶助制度执行到位
        二、逐步完善失独家庭保障需求
        三、积极开展社会关怀活动
第四章 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存在的问题
        一、扶助主体力量薄弱
        二、扶助执行方式单一
        三、扶助内容不能满足主要需求
        四、扶助成效不显着
    第二节 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主导整合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政府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
        三、财政资金匮乏
        四、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工作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的对策
    第一节 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失独家庭多元合作扶助体系
        一、提升扶助主体专业化水平
        二、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
        三、推动建立失独家庭扶助关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二节 优化失独家庭扶助方式
        一、对失独家庭进行分类管理
        二、完善失独家庭诉求渠道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扶助工作社会认同感
    第三节 完善失独家庭政府扶助功能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经济扶助功能
        二、把握政策导向,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三、引导参与社会活动,缓解失独家庭精神压力
    第四节 完善失独家庭扶助工作机制
        一、完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执行机制
        二、完善失独家庭扶助效能考核机制
        三、完善失独家庭扶助过程监督机制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老龄化背景下的铁岭市银州区主要街道慢行交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
        1.1.2 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
        1.1.3 慢行交通国际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围绕慢行交通规划研究
        1.3.2 围绕与慢行交通相关的特定问题研究
        1.3.3 围绕老龄人群交通问题的相关研究
        1.3.4 对国内外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慢行交通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
    2.1 慢行交通相关理论
        2.1.1 人车分流理论
        2.1.2 新城市主义
        2.1.3 以慢行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2.2 国内外城市针对老年人慢行交通建设案例分析
        2.2.1 伦敦老年人“步行行动计划”
        2.2.2 新加坡“老年交通安全区”
        2.2.3 慢行交通之间与外部协调发展的国际都会—上海
    2.3 本章小结
3 老龄化背景下慢行交通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3.2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3.4 评价指标的分析计算
    3.5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5.1 构造判断矩阵
        3.5.2 一致性检验
        3.5.3 权重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铁岭市银州区主要街道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及评价分析
    4.1 研究范围概述
    4.2 问卷调查设计
        4.2.1 调查对象的选定
        4.2.2 调查时间
    4.3 问卷调查结果
        4.3.1 基本资料
        4.3.2 老年人出行基本特征
        4.3.3 出行时间特征
        4.3.4 出行距离特征
        4.3.5 活动持续时间
    4.4 评价分析
        4.4.1 评价标准
        4.4.2 评价方法及结果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银州区主要街道慢行交通优化建议
    5.1 慢行交通安全性方面优化建议
        5.1.1 优化老年人路口过街的可视性
        5.1.2 完善机非隔离设施
        5.1.3 合理地配置老年人无障碍设施
        5.1.4 提高慢行路面质量与清洁度
        5.1.5 针对老年人设计夜间照明设施
    5.2 慢行交通连续性方面优化建议
        5.2.1 强化关于非机动车道的建设
        5.2.2 加强步行过街设施设置间距控制
        5.2.3 重视治安管理水平的提升
        5.2.4 变革交通管理的理念
    5.3 慢行交通方便性方面优化建议
        5.3.1 标识系统要照顾老年人群
        5.3.2 完善自行车租赁系统
        5.3.3 步行相关交通设施接驳
    5.4 慢行交通舒适性方面优化建议
        5.4.1 优化老年人服务设施
        5.4.2 改善慢行交通绿化
        5.4.3 街面和场所进行步行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银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含碳捕集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调度研究[D]. 刘昀.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厌氧氨氧化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技术与机理[D]. 王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D]. 徐婕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A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困境与优化路径[D]. 郝婵娟. 延安大学, 2021(12)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 普湖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D]. 范晓晗. 山东大学, 2021(09)
  • [7]“三大革命”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例[D]. 孙彦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8]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D]. 宋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铁岭市银州区失独家庭政府扶助问题研究[D]. 李艳丽.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老龄化背景下的铁岭市银州区主要街道慢行交通研究[D]. 向川川.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鄞州区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处理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