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更新的市场效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寇宗来,李三希,邵昱琛[1](2021)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双赢》文中认为传统观点认为,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北方国家而有损于南方国家。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技术转移模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南方国家会自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实现南北双赢。假设北方企业拥有两种技术,即传统技术和先进技术。若南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太弱,北方企业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模仿而策略性延迟引入先进技术,导致南方国家受损。此时,南方政府将有积极性自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防止北方企业采用延迟策略,而模型分析表明,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南方企业模仿能力的倒U型函数。进一步,如果是否拥有先进技术是北方企业的私人信息,南方政府将更不愿意采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南方国家自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孙凡松,宋泳萩,蹇明[2](2021)在《市场波动下双边资金约束供应链融资决策仿真》文中研究表明当技术创新型制造业集聚的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均可能受到资金约束的困扰,针对波动性较强新兴制造业市场中资金约束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搭便车问题,对双边资金约束的供应链融资决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及下游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存在信息博弈,在考虑市场波动性时,市场不确定性相较于下游企业融利率对此刻下游企业期望利润的影响更加显着,存在下游企业关于融资利率决策的临界值对下游企业的期望利润产生影响,在特定区间内下游企业更愿意向自有资金更少的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杨雨[3](2021)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网络分析与演化博弈研究》文中提出
钟翔宇[4](2021)在《Z矿业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曹文婷[5](2021)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期,为了深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风险投资业获得较大的鼓舞,资本市场建设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险投资金额为7630.94亿元,风险投资案例数为8234起。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提升新三板、设立科创板、完善创业板。其中,提升新三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推进“双创战略”实施有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为,新三板是专门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孵化平台。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是真正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达不到上市条件,但自身又具有融资需求和发展愿望。这部分企业的数量较大,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为2017年末达到11630家。本文认为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属于“双创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支撑内容。它们具备共同的政策目标,即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然而,学界对“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主题并未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前期学者较多地关注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而对风险投资与场外市场企业的探讨较少。前期学者较多的关注风险投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结果,而忽略风险投资的影响机制和宏观溢出效果。针对以上现实背景和研究不足,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受资企业,它可能对整个产业或区域都产生外部效应。因此,从宏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和溢出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政策启示,为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充分释放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缓解,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常态化时期。中国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业能否在更大范围普及和更高层次推进。而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平台作为纽带将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连接起来。毋庸置疑,新三板便是这个重要的连接纽带。因此,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探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数理模型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该主题。全文的逻辑思路为“提出问题→研究综述→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分析+机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就具体章节而言,本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共分4个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设计;第2章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章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理论;第4章描述了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包括3个章。其中,第5章为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第6章从微观视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7章从宏观视角验证了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和溢出效应。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第三部分重在“解决问题”。第8章总结研究结论,并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提出研究展望。通过研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机制分析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治理作用机制、认证作用机制、支持作用机制对被投新三板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创业企业有信任风险投资的企业文化,风险投资人的声誉资本昂贵且失难复得,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能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关系。(2)风险资本投于新三板企业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其中,竞争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协作链接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当前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投入金额较小。因此,风险投资通过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风险投资溢出机制有效运作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政府有适当的引导政策,市场环境存在适度的竞争,中小微企业具备吸收能力,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完善。(2)微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并非风险投资自选择效应的结果。(2)风险投资通过改善新三板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股票流动性、外部融资能力实现公司价值增值,即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存在治理作用、认证作用和支持作用的中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中介效应中,股票流动性(认证作用)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信息效率的改善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3)进一步,还发现风险资本投资于不同特征的企业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收入增长能力、无形资产占比、治理规范性、股票流动性、股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债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负向影响。(3)宏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微观企业主体将影响放大到宏观层面而产生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是存在的(竞争合作机制存在)。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路径也是存在的(协作链接机制存在)。(2)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显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不显着。(3)考虑空间因素也获得相同的结论。新三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超过了直接效应。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4)以上结论说明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支持,确实促进了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导产业的演变,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但对产业整合方面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投入金额较小。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实现。因此,风险投资较难引导产业进行整合、关联、聚集,即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较难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应进一步培育和规范风险投资事业及新三板市场,形成规模的同时要具备质量,使风险投资支持新三板企业的同时,不仅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还能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释放出来。使风险投资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以上结论获得如下政策启示:(1)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和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2)风险投资机构要提升专业运作水平,积极参与被投新三板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新三板企业要摒弃只想获得资金支持,不愿接受风险投资人管理的家族企业文化观念。(3)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4)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新三板企业要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长期竞争力的培养。(5)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溢出效应的发挥。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拓展了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边界。首先,以往学者大多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关注风险资本的异质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讨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此外,风险投资的影响可能不局限于接受投资的公司,基于风险资本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并尝试性地分析空间溢出效应。补充和拓展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2)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有学者从中介效应模型角度探讨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本文把治理作用、认证作用、支持作用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从定量角度解释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新三板市场的独特情景,分析了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更客观地评价风险投资的作用,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3)揭示了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工作原理。溢出机制好似一个“黑箱”,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驱动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力量或规则。现有研究成果对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探讨较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组成产业的细胞。从企业角度切入,探讨风险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的溢出机制。并借鉴经典生物数学Lotka-Volterra模型对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进行刻画。这种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郁建兴,任杰[6](2021)在《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文中研究指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是指通过矫正和补偿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现实任务、长期任务,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遵循激励相容和制度匹配的原则。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政策议程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优化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
陈程[7](2021)在《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优先股是享有优先权的股票,最早于17世纪在欧洲诞生,随后便开始小规模应用于欧洲市场。18世纪,美国首次引入优先股制度,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设领域。得益于美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优先股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优先股逐渐进入新兴市场国家。21世纪初,我国开始对优先股制度的研究和实施取得进展。2006年我国开始对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重新划分,通过了股票、债券、优先股等多种金融工具融资方式。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有关优先股的指导意见,随后正式出台第一部优先股管理制度,象征着我国开始进入优先股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随着优先股市场的不断发展,优先股以其兼具股票、债券的双重属性,加之灵活的融资形式和较低的成本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众多投融资企业的新型金融工具之一。然而,目前优先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优先股仅有少数几部法律约束和保护,我国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发行企业在优先股制度的探索中也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风险,如制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些风险将会极大影响优先股制度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不利于优先股投融资市场的发展。研究优先股的融资风险及其控制不仅能帮助发行企业发挥优先股的积极作用,还有利于创造稳健的投资环境,提升优先股市场的活跃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导光电发行优先股为研究对象,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发行优先股进行案例研究。2016年10月中导光电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募集资金2200万元用于公司核心项目技术研发,以期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首先阐述了优先股融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优先股融资及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接着结合中导光电的优先股融资案例,介绍该公司优先股的发行情况,分析该公司选择优先股进行融资的动因、效应。然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总结其面临的融资风险及其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后本文通过对其融资风险控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总结提出中导光电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优化建议。通过对中导光电发行优先股的案例研究,发现优先股可使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募集资金,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的核心研发项目提供所需资金。然而,发行优先股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融资风险,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可将融资风险降低到一定水平。本文为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行优先股提供了案例研究,并为其他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提供融资风险控制的经验借鉴,对我国优先股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胡文盛[8](2021)在《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僵尸化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应对经济新常态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开始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五大经济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合理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就是去产能、降杠杆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要想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必须尽快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降低企业的僵尸化程度。已有文献中,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普遍关注政府补助在僵尸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政府补助在僵尸企业治理中的作用。鉴于此,本文聚焦于企业僵尸化的治理问题,试图探索政府补助在治疗企业僵尸化问题中发挥的真正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为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本文首先梳理了僵尸企业与政府补助以及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发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围绕“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程度的影响”这一科学问题,选取了企业僵尸化程度比较高的制造业,研究政府补助对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僵尸化程度的影响,进而得出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程度的影响关系,并验证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针对企业僵尸化的治理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在明确僵尸企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程度的影响,验证政府补助是导致僵尸企业的诱因还是使得僵尸企业恢复活性的外部力量来源;第二,在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程度影响的基础上,考察其内部的影响路径;第三,重点探讨企业产权性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市场化环境三个因素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明晰何种情境下的政府补助可以对企业僵尸化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为更好地发挥政府补助作用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7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论如下:(1)政府补助在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的僵尸化程度。(2)技术创新在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程度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关系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低的时期,政府补助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效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时期更加显着。(4)地区市场化环境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僵尸化程度之间关系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市场化环境较差的地区,政府补助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着。(5)相对于国有企业,政府补助降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着。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可以分为三点:(1)验证了政府补助治理企业僵尸化问题的有效性,指出政府补助不仅仅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因素,而是可以降低企业的僵尸化程度,在预防与治理僵尸企业中起到显着正面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2)打破了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僵尸化程度的研究局限性,将技术创新作为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僵尸化程度的一种路径来探讨企业僵尸化的预防与治理问题。(3)明晰了我国制造业行业中企业僵尸化问题的治理针对性。
孙佳靖[9](2021)在《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昂。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活动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必要选择,创新导向战略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和选择。新产品开发项目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阶段(FFE)在新产品开发全过程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多关注。战略选择是企业发展之路的指南针,模糊前端位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初始阶段,对项目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竞争优势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研究。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和组织文化理论等基础理论,本文选择对创新导向、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企业竞争优势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四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搜集并大量阅读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成果,经梳理和整合,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和相关假设。本研究将新产品开发项目模糊前端活动分成机会识别、创意筛选、概念开发和初始规划四个维度,环境不确定性分成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两个维度。其次,参考文献中的成熟量表,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对题项进行修改和提炼,得到正式的调查问卷,调查范围主要选择在东北地区。通过为期2周的问卷发放和收集,最终得到213份有效数据。最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创新导向对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均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模糊前端活动的四个维度在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在创新导向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在理论上完善了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和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研究,在实际中为企业战略选择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提供了指导。未来的研究可以综合考虑地域差异、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等因素,并扩展数据来源的渠道,对三者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林奥[10](2021)在《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之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外部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劣势,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调试于一体的舰船及海洋工程用舾装件专业制造企业,应在整个船舶行业面临新威胁、新机遇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发挥内外优势的发展战略,谋求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公司所处船舶制造业背景介绍,引出公司概况、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具体研究。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对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进行介绍,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首先对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先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用PEST工具对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市场运行状况等对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又采用EFE矩阵对外部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分析机会威胁,得出加权得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对企业所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品牌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对企业资源进行分析,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对企业能力进行分析,并采用IFE矩阵对内部因素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优势劣势,得出加权得分。并通过SWOT分析,分别制定出SO、WO、ST、WT策略,从而引出企业战略选择需要。在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阶段,先明确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IE矩阵分析法,作出了多元化战略选择,从产品、市场、技术研发、应对风险、人才战略等方面对多元化战略进行细化。之后又从财务、人力、组织、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战略保障措施。通过对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依托对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寻求促进欧柏丽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措施,为其他船舶制造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二、技术更新的市场效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更新的市场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双赢(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模型设定 |
三、 对称信息下的均衡 |
四、 不对称信息下的均衡 |
五、 模型拓展 |
(一)多期框架 |
(二)内生化北方企业类型 |
六、 结语与讨论 |
(2)市场波动下双边资金约束供应链融资决策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基本符号及假设 |
3 资金约束函数模型 |
3.1 上游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分析 |
3.2 下游核心企业融资决策分析 |
4 数值仿真分析 |
5 结论 |
(5)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 |
2.1.1 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 |
2.1.2 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 |
2.1.3 风险投资与信息认证 |
2.1.4 风险投资与网络支持 |
2.2 风险投资对产业的影响 |
2.2.1 风险投资影响战略新兴产业 |
2.2.2 风险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
2.2.3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
2.2.4 产业结构升级与融资制度 |
2.3 风险投资与溢出 |
2.3.1 关于溢出效应的综述 |
2.3.2 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 |
2.3.3 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 |
2.3.4 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溢出效应 |
2.4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 |
2.4.1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
2.4.2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 |
2.4.3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信息认证作用的影响 |
2.4.4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网络支持作用的影响 |
2.5 简要评述 |
3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风险投资 |
3.1.2 新三板 |
3.1.3 企业价值 |
3.1.4 机制 |
3.1.5 溢出效应 |
3.2 相关基础理论 |
3.2.1 风险投资理论 |
3.2.2 中小企业存在理论 |
3.2.3 企业创新成长理论 |
3.2.4 溢出效应理论 |
3.2.5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 |
4.1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进程 |
4.1.1 萌芽期(1986-1997):政策鼓励下风险投资起步且发展缓慢 |
4.1.2 探索期(1998-2008):外部环境不确定下风险投资曲折前行 |
4.1.3 成长期(2009-2014):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投资复苏与成长 |
4.1.4 发展期(2015 至今):第四次创业浪潮给风险投资新的机会 |
4.2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
4.2.1 募资层面:强监管下募资缩减,早期风投基金募集堪忧 |
4.2.2 投资层面:风险投资避险情绪强烈,偏向后期成熟市场 |
4.2.3 退出层面:退出案例增加且IPO为主,境外上市减少 |
4.3 新三板市场的演变进程 |
4.3.1 “两网系统”盛衰更迭,整顿之后被取缔(1992-2000) |
4.3.2 三板市场应时而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001-2005) |
4.3.3 新三板试点开启,市场逐渐扩大(2006-2012) |
4.3.4 股转系统成立,市场活力显现(2013-今) |
4.4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
4.4.1 新三板发展趋势放缓,市场强调质量且回归理性 |
4.4.2 分层制度改善市场结构,公司治理与监管逐渐提升 |
4.4.3 新三板市场交易低迷,多重因素导致流动性不足 |
4.4.4 挂牌企业定位“双创一成长”,市场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
4.5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互动关系 |
4.5.1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契合之处 |
4.5.2 新三板为风险资本筛选优质项目提供平台与便利 |
4.5.3 新三板增加了风险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渠道 |
4.5.4 风险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利于新三板市场成熟发展 |
4.6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
4.6.1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模较小 |
4.6.2 风险投资以新三板为退出渠道的案例数量较少 |
4.7 本章小结 |
5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 |
5.1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
5.1.1 基于监督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
5.1.2 基于信息认证理论视角的分析 |
5.1.3 基于增值服务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5.2.1 基于风险投资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2 基于中小企业存在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3 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4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3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分析 |
5.3.1 治理作用机制 |
5.3.2 认证作用机制 |
5.3.3 支持作用机制 |
5.3.4 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
5.4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分析 |
5.4.1 资源配置机制 |
5.4.2 竞争合作机制 |
5.4.3 协作链接机制 |
5.4.4 溢出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
5.4.5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溢出机制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
6.1 变量说明及基本统计分析 |
6.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
6.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6.2 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设定 |
6.2.1 研究假设回顾 |
6.2.2 计量模型设定 |
6.3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6.3.1 治理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3.2 认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3.3 支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4 内生性分析 |
6.4.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
6.4.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稳健性检验Ⅰ:每股净资产(BPS) |
6.5.2 稳健性检验Ⅱ:总市值(Mvalue) |
6.5.3 稳健性检验Ⅲ:每股价值(p_value) |
6.5.4 稳健性检验Ⅳ:东部地区 |
6.6 进一步探讨:考虑异质性因素 |
6.7 本章小结 |
7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1 变量与研究假设 |
7.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
7.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7.1.3 研究假设回顾 |
7.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机制的验证 |
7.2.1 计量模型设定 |
7.2.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7.2.3 稳健性检验 |
7.3 基于面板模型: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7.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7.3.3 稳健性检验 |
7.3.4 内生性分析 |
7.4 考虑空间因素: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4.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
7.4.2 空间自相关检验 |
7.4.3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效应的测算 |
7.4.4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7.4.5 稳健性检验 |
7.4.6 内生性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2.1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 |
8.2.2 风险投资方提升自身实力,新三板企业接纳风险投资介入 |
8.2.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
8.2.4 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
8.2.5 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 |
8.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
二、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挑战(11) |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原则与核心议程 |
(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
第一,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 |
第二,遵循比较优势策略发展经济。 |
第三,重点发展附加值高但技术更新迭代相对缓慢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
第四,注重落后地区内源发展的实质动力和能力。 |
(二)优化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 |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四、结论与讨论 |
(7)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优先股融资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优先股融资风险的研究 |
1.2.3 关于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 |
2 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优先股 |
2.1.2 融资风险 |
2.1.3 融资风险控制 |
2.2 优先股融资风险类型 |
2.2.1 信用风险 |
2.2.2 流动性风险 |
2.2.3 再投资风险 |
2.2.4 政策风险 |
2.3 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
2.3.1 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
2.3.2 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目标 |
2.3.3 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方法 |
2.4 优先股融资的理论基础 |
2.4.1 优序融资理论 |
2.4.2 信号传递理论 |
2.4.3 控制权理论 |
2.4.4 代理理论 |
3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的案例介绍 |
3.1 中导光电公司概况 |
3.1.1 中导光电公司简介 |
3.1.2 中导光电经营状况 |
3.1.3 中导光电发展战略 |
3.2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方案 |
3.2.1 优先股发行基本信息 |
3.2.2 股东利润分配方式 |
3.2.3 赎回及回售条款 |
3.2.4 表决权限制及恢复条款 |
3.3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动因 |
3.3.1 平板显示行业技术更新,加大企业融资需求 |
3.3.2 内源融资无法为研发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
3.3.3 保持股权结构稳定,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
3.4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效果分析 |
3.4.1 优先股的融资成本分析 |
3.4.2 优先股融资后的财务效应分析 |
3.4.3 优先股融资后的经济效益分析 |
4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及成因分析 |
4.1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内部风险 |
4.1.1 不能足额派息的风险 |
4.1.2 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 |
4.1.3 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
4.2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内部风险产生原因 |
4.2.1 盈利能力波动较大,未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
4.2.2 发行优先股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
4.2.3 优先股固定股利降低普通股可分配利润 |
4.3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外部风险 |
4.3.1 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 |
4.3.2 融资后的市场风险 |
4.3.3 政策制度的变动风险 |
4.4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外部风险产生原因 |
4.4.1 公司所处行业的不确定性加剧融资风险 |
4.4.2 客户集中程度较高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 |
4.4.3 企业经营成果依赖政府优惠政策 |
5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现状 |
5.1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
5.1.1 谨慎制定融资方案 |
5.1.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
5.1.3 调整管理结构 |
5.1.4 建立优先股管理机制 |
5.2 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评价 |
5.2.1 经营风险认识不足,融资风险防范力度不够 |
5.2.2 融资风险仅注重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不足 |
5.2.3 融资渠道单一,不利于融资风险的分散 |
5.2.4 中导光电的优先股融资风险存在进一步控制的空间 |
6 企业加强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的建议 |
6.1 优先股发行前的融资风险控制 |
6.1.1 谨慎评估优先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 |
6.1.2 合理制定融资方案,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6.1.3 加强内源融资能力,发展多元外源融资方式 |
6.2 优先股存续期间的融资风险控制 |
6.2.1 加强现金流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
6.2.2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推进技术创新 |
6.2.3 健全融资风险管理机制,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
6.2.4 加强重视宏观政策变动的风险防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僵尸化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僵尸企业文献综述 |
2.1.1 僵尸企业的界定方法 |
2.1.2 僵尸企业的概念特征 |
2.1.3 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 |
2.1.4 僵尸企业的影响效应 |
2.2 政府补助与企业僵尸化文献综述 |
2.3 技术创新与企业僵尸化文献综述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政府补助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 |
3.2 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
3.3 外部因素的调节效应 |
3.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 |
3.3.2 地区市场化环境的调节效应 |
3.3.3 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定义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中介变量 |
4.2.4 调节变量 |
4.2.5 控制变量 |
4.3 模型设计 |
4.3.1 主效应模型 |
4.3.2 中介效应模型 |
4.3.3 调节效应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5.3.1 政府补助、技术创新与企业僵尸化程度的关系检验 |
5.3.2 调节效应检验 |
5.4 稳定性检验 |
5.4.1 替换衡量指标 |
5.4.2 增加控制变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管理启示 |
6.2.1 政府方面的启示 |
6.2.2 企业方面的启示 |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述评和理论基础 |
2.1 创新导向的相关研究 |
2.2 项目模糊前端的相关研究 |
2.3 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
2.4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
2.5 理论基础 |
2.5.1 资源基础理论 |
2.5.2 动态能力理论 |
2.5.3 项目管理理论 |
2.5.4 组织文化理论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1.1 创新导向与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关系 |
3.1.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
3.1.3 创新导向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
3.1.4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中介作用 |
3.1.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4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
4.1 问卷设计 |
4.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4.2.1 创新导向的定义与测量 |
4.2.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定义与测量 |
4.2.3 竞争优势的定义与测量 |
4.2.4 环境不确定性的定义与测量 |
4.3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
4.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4.4.1 信度检验 |
4.4.2 效度检验 |
第5章 统计分析与模型验证 |
5.1 相关分析 |
5.2 假设检验 |
5.2.1 创新导向与项目模糊前端的关系检验 |
5.2.2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检验 |
5.2.3 创新导向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检验 |
5.2.4 项目模糊前端活动的中介作用检验 |
5.2.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理论与实践启示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和竞争优势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章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现状与问题 |
2.1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公司概况 |
2.2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2.3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
2.4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章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3.1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2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3 欧柏丽公司SWOT分析 |
第4章 欧柏丽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
4.1 欧柏丽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
4.2 欧柏丽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
4.3 欧柏丽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
4.4 欧柏丽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技术更新的市场效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双赢[J]. 寇宗来,李三希,邵昱琛. 经济研究, 2021(09)
- [2]市场波动下双边资金约束供应链融资决策仿真[J]. 孙凡松,宋泳萩,蹇明. 计算机仿真, 2021(09)
- [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网络分析与演化博弈研究[D]. 杨雨.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4]Z矿业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债务融资影响研究[D]. 钟翔宇. 广西财经学院, 2021
- [5]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D]. 曹文婷. 四川大学, 2021(12)
- [6]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 郁建兴,任杰. 政治学研究, 2021(03)
- [7]中导光电优先股融资风险控制探析[D]. 陈程.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僵尸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 胡文盛.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创新导向、项目模糊前端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 孙佳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林奥.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