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颜仰基,袁敬阆,康承林,王泽文,王光新[1](1982)在《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思茅拗陷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勐野井组盐类矿产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云南省地质局十六地质队作过大量的盐矿普查勘探工作。近四年来,由省局十六地质队、成都地质学院、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云南钾盐科研队开展了地层、古地理、矿床、地化、岩矿,水化学等专题研究工作。本文仅就成钾控制条件做些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文中利用了有关单位的部分成果,特别是十六队的资料,特此致谢。
焦建[2](2013)在《思茅盆地侏罗纪区域成盐找钾研究》文中指出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盆地,区内钾盐、石盐资源丰富。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钾盐钻孔编录以及水化学调查等手段,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地层格架,总结了思茅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史,查明了含盐地层特征及主要的含盐建造,编制了研究区侏罗纪岩相古地理图,着重分析了研究区成盐成钾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勐野井钾盐矿的盐构造变形作用、盐类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盐包裹体特征、地球物理解释资料以及最新的钻探成果,集中讨论了勐野井钾盐矿的成矿模式、盐类物质来源及成盐时代,证实了思茅盆地侏罗纪发育石盐的新认识。初步分析本区的成钾可能性及找钾方向,试图为下一步海相地层钾盐勘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颜仰基,袁敬阆,康承林,王泽文,王光新[3](1982)在《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思茅拗陷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勐野井组盐类矿产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云南省地质局十六地质队作过大量的盐矿普查勘探工作。近四年来,由省局十六地质队、成都地质学院、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云南钾盐科研队开展了地层、古地理、矿床、地化、岩矿,水化学等专题研究工作。本文仅就成钾控制条件做些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文中利用了有关单位的部分成果,特别是十六队的资料,特此致谢。
方礼桦[4](2019)在《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Sr同位素组成及成盐特征对比》文中认为思茅盆地和库车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盐、成钾盆地,本文以测试盐岩Sr同位素组成为手段,分析了两个含盐盆地的成盐物源,并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对比了两个盆地的含盐特征。思茅盆地磨黑地区L2钻孔岩芯盐岩样品的87Sr/86Sr 比值介于0.7085-0.7097之间,同时结合区域其他含盐带已发表的Sr同位素数据,思茅盆地盐岩87Sr/86Sr比值介于0.7075-0.7111之间,与中-新生代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0.7068-0.7092)一致,一些数据值较高,推测思茅盆地成盐物源可能主要是海水,并具有陆源水的影响。从横向上看,各含盐带的Sr同位素组成没有明显差异,从纵向上看,盐岩87Sr/86Sr 比值的变化可能反应了海水补给的周期性。库车盆地盐岩样品的87Sr/86Sr 比值介于0.7090-0.7112之间,结合盆地已发表的Sr同位素数据,库车盆地盐岩87Sr/86Sr 比值介于0.7087-0.7112之间,与新生代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0.7075-0.7092)一致,一些数据值较高,推测库车盆地成盐物源可能是海水,并具有陆源水混合的特点。西部库姆格列木群盐岩的Sr同位素组成略低于东部吉迪克组盐岩,这可能反应了盆地演化特征。对比思茅盆地和库车盆地Sr同位素组成及S、Br等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思茅盆地和库车盆地虽然成盐物源主要是海水,但陆源水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之下,库车盆地的陆源影响更为显着;同时,思茅盆地一些地区已经到达钾盐沉积阶段,而库车盆地可能没有达到钾盐沉积阶段。
颜茂都,张大文[5](2014)在《中国主要陆块特定时段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其对海相钾盐成矿作用的制约》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定陆块的纬向运动,开展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文章针对中国4类成钾潜力较高的典型海相盆地所属陆块——华北、华南、羌塘、兰坪-思茅陆块,通过收集、评价和筛选以往古地磁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些陆块在主要成盐成钾阶段的古纬度变迁历史,确定华北陆块(绥德)在中、晚奥陶世的古纬度为9.2°S14.2°S,华南陆块(成都)在三叠纪的古纬度为10.6°N23.1°N,羌塘陆块(雁石坪)在中、晚侏罗世的古纬度为14.6°N27.5°N,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在白垩纪至古新世的古纬度为20.9°N27.6°N。同时,为了更好地探讨兰坪-思茅盆地的成钾潜力,对与其相邻的已发现巨型钾盐矿床的印度支那块体开展了相应时段的古纬度研究,确定该陆块(万象)在白垩纪的古纬度约为21.1°N21.3°N。最后,综合古纬度和其他地质证据,从大地构造背景上探讨了4个陆块的成盐、成钾条件。
刘成林,吴驰华,王立成,方小敏,赵艳军,颜茂都,张永生,曹养同,张华,吕凤琳[6](2016)在《中国陆块海相盆地成钾条件与预测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代海相钾盐找矿是一个"久攻不破"的难题,古代海相及海陆交互相盆地能否成钾也是长期争议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小陆块能否成钾、成大钾矿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以板块构造运动为主线,对中国主要小陆块漂移历史、成盆构造、古气候、古地理及海相/海陆交互相蒸发岩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盆地"构造-物源-气候"三要素耦合成钾理论,分析中国小陆块海相盆地成钾条件、成矿机理;同时,总结和借鉴全球海相钾盐成矿标志,建立钾盐成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这些研究基础,借助对主要陆块的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特征、物质来源、古气候面貌等恢复及分析,对主要陆块的海相成钾潜力进行评价,同时预测找钾战略靶区。钾盐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兰坪—思茅盆地白垩系、上扬子陆块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华北陆块陕北盆地中奥陶统及塔里木陆块库车盆地古近系等盆地及其层位具有较大的成钾潜力。结合成钾指标对比分析,优选圈定了思茅盆地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及塔里木的库车盆地等战略靶区内较为明确的重点靶区,可以进一步开展钻探验证。这些研究成果为在中国继续开展海相钾盐成矿研究和找钾提供科学依据。
郑绵平,张震,尹宏伟,谭筱虹,于常青,施林峰,张雪飞,杨尖絮,焦建,武国朋[7](2014)在《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李永寿,马海州,苗卫良,唐启亮[8](2016)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矿床成矿构造背景》文中指出兰坪—思茅盆地是国内唯一发现古钾盐沉积的盆地。对云南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背景作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中生代以来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形成到消亡、侏罗纪箕状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纪双断式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晚期干化成盐和后期挤压走滑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盐系地层沉积特征的分析,得到了盆地在成盐期(早白垩世晚期)构造活动强烈,由统一的湖盆解体为多个次级成盐盆地,盐类资源的沉积应该分属不同的沉积序列的认识。兰坪—思茅盆地成盐期构造背景分析对于了解该区蒸发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杨尖絮,尹宏伟,张震,郑绵平[9](2013)在《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文中认为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古气候环境特征、以及盆地含盐沉积分布、微量元素Br及Sr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条件,以期探讨盆地的成盐潜力和成盐时代,认为盆地具有良好的海相成钾环境和成钾潜力,Br和Sr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根据盆地地质条件和含盐显示的对比,提出晚三叠世与侏罗纪是盆地重要的成盐时代,可能在盆地底部或深部沉积有巨厚的源盐层,甚至是钾盐层。通过典型的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勐野井钾盐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中生代侏罗纪源盐层,建议滇西南找钾工作应该加强对深部海相盐层的探索。
邵春景[10](2020)在《盐岩矿物微量元素对思茅和库车盆地盐矿成盐环境的限定》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钾肥消费国和钾盐资源进口国,为克服我国对外钾盐资源的高度依存,需加强国内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增加资源储量。本文从盐岩矿物学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开发的角度入手,初步尝试了石盐矿物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石盐和钾石盐矿物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以滇西南思茅盆地中生代盐矿和塔里木库车盆地古近系含盐系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观察、包裹体识别、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定性及全岩分析、LA-ICPMS和电子探针等多种矿物原位微区观察和分析方法,对思茅盆地整董含盐带的磨黑地区L2井、江城含盐带的勐野井地区MK-1井岩芯样品以及库车盆地西缘却勒—阿瓦特地区温宿盐场、却勒盐丘推覆体剖面样品,开展了岩相学和矿物学的系统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电子探针测试指示性微量元素K、Br含量及Br×103/Cl(w/w)值参数,进一步探讨了盆地成盐物源和模式,初步预测了找钾前景。初步尝试石盐的LA-ICPMS测试方法,选择USGS合成玄武岩玻璃GSE-1G作为标样,激光系统较为适用的实验条件为:20μm、10Hz、130m J、50%T、8.30J/cm2,ICPMS中微量元素的停留尽可能加长。条件和校正标样对石盐样品的K和Br测试适用性较好。但由于ICPMS对Cl元素电离效率低,对石盐的Cl测试并不理想,I元素缺乏合适的标样。进一步建立了石盐和钾石盐的电子探针分析方法,通过不断调试优化测试条件,分析方法对石盐和钾石盐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适用性良好。思茅盆地整董含盐带的磨黑盐矿L2井下白垩统勐野井组(含)泥砾盐岩样品的精细矿物学观察结果表明,主要盐类矿物有石盐、硬石膏、白云石、方解石等,其中石盐发育两类产状:一类是胶结碎屑颗粒的主体石盐,粒径多大于100μm,具塑性流变特征;另一类是被盐类碎屑或粘土矿物碎屑包裹的石盐,粒径5-100μm,两类包裹体特征均指示次生成因。电子探针测得L2样品中,主体石盐的K含量低于0.09 wt%,Br含量低于60×10-6,Br×103/Cl(w/w)值低于0.10,据地质特征、产状和包裹体特征,可初步确定主体石盐为陆源、海陆混合源石盐或重结晶石盐,并受后期构造作用;碎屑包裹的石盐K含量低于0.18 wt%,Br含量为70×10-6~410×10-6,Br×103/Cl(w/w)值为0.12~0.71,显着高于主体石盐。对比勐野井MK-1井花开左组样品K含量低于0.13 wt%,Br含量为70×10-6~500×10-6,Br×103/Cl(w/w)值为0.12~0.85,与磨黑L2井碎屑包裹的石盐数值接近,且二者大部分均处在海源石盐阶段的区域,小部分处在海源母液结晶钾石盐阶段和光卤石阶段所在区域。根据以上分析,推断磨黑L2井碎屑包裹的石盐可能属中侏罗统古盐体刺穿贯入的证据,认为盆地内整董含盐带磨黑盐矿亦发育中侏罗统盐底辟浅部贯入的混杂盐体,进一步完善了“二层楼成矿模式”在研究区的勘探实践。可能的成矿模式是深部中侏罗统海相盐体受盐底辟作用挤压迁移到浅层勐野井组后部分被盆地内经侧向迁移来的中侏罗世残留海水、盆地周缘汇入的陆源水以及深部热液的共同溶蚀淋滤和混染改造后形成新的母液卤水,部分以固体古石盐砾的形式保留下来后在早白垩世晚期母液卤水蒸发结晶成盐的过程中被新形成的盐类碎屑矿物和陆源碎屑矿物包裹,后期被母液中结晶的主体石盐胶结和沉积成岩成矿。论文对塔里木库车盆地西缘却勒—阿瓦特构造带的温宿盐场和却勒盐丘推覆体含盐系地层剖面进行了系统矿物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发育石盐,硬石膏、白云石等主要矿物,并首次在温宿盐场石盐层中发现了钾石盐,认为古盐湖在古新世—始新世已演化到钾盐析出阶段,指示了良好找钾前景。电子探针测得钾石盐Br含量为130×10-6~580×10-6,Br×103/Cl(w/w)值为0.28~1.23;石盐Br含量在同一样品不同测点及不同样品中呈现不同特征,部分Br含量低于检测限,部分含量介于60×10-6~220×10-6,Br×103/Cl(w/w)值为0.10~0.37,反映了库姆格列木群盐岩为海陆混源环境下形成,部分石盐受后期重结晶或大气水的强烈淋滤。本论文的研究为确定盐岩物质来源及成盐环境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后续深层找盐找钾工作和钾盐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2)思茅盆地侏罗纪区域成盐找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钾盐研究现状 |
1.2.2 我国钾盐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概论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2.1.1 断裂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 |
2.1.2 思茅盆地的演化历史 |
2.2 地层特征 |
2.2.1 三叠系 |
2.2.2 侏罗纪 |
2.2.3 白垩系 |
2.3.4 古近系 |
3 区域含盐特征及侏罗纪岩相古地理 |
3.1 滇西南特提斯成盐区概述 |
3.1.1 特提斯构造演化 |
3.1.2 滇西特提斯成盐区 |
3.2 思茅盆地及邻区主要含盐地层特征 |
3.2.1 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 |
3.2.2 侏罗系 |
3.2.3 古新统勐野井组(E1m) |
3.3 侏罗系岩相古地理 |
3.3.1 早侏罗世漾江期 |
3.3.2 中侏罗世和平乡期 |
3.3.3 晚侏罗世坝注路期 |
4 成盐成钾条件分析 |
4.1 古构造条件 |
4.1.1 漾江期古构造状况 |
4.1.2 和平乡期古构造状况 |
4.2 古地理条件 |
4.3 古气候条件 |
4.3.1 全球侏罗纪古气候演化 |
4.3.2 岩性、化石指示标志 |
4.3.3 ωFe2O3/ωFeO 比值 |
4.4 古纬度条件 |
5 勐野井钾盐矿矿床特征及成盐时代探讨 |
5.1 勐野井组含盐层研究概况及地层特征 |
5.1.1 勐野井组含盐层研究概况 |
5.1.2 勐野井组储盐地层特征 |
5.2 勐野井矿区区域地质特征 |
5.3 盐层构造特征 |
5.3.1 盐体变形现象 |
5.3.2 盐构造作用 |
5.4 勐野井钾盐矿矿物组合 |
5.4.1 矿物组合 |
5.4.2 钾石盐的组合特征 |
5.5 地球化学特征 |
5.5.1 微量元素 |
5.5.2 重金属元素 |
5.5.3 Sr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5.4 包裹体测温 |
5.6 地球物理特征 |
5.6.1 重力异常特征 |
5.6.2 MES(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探测响应特征 |
6 侏罗纪盐泉水化学特征 |
6.1 盐泉成因类型 |
6.2 盐泉水质类型及成因浅析 |
6.3 水化学异常评价方法 |
6.4 盐泉分布特点及分区水化学特征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Sr同位素组成及成盐特征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路线及论文结构 |
1.3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Sr同位素成盐物源分析原理 |
2.1 Sr同位素地球化学 |
2.2 Sr同位素应用 |
2.3 不同储库Sr同位素组成概述 |
2.3.1 海洋Sr同位素组成 |
2.3.2 地幔-地壳Sr同位素组成 |
2.3.3 陆源水Sr同位素组成 |
2.4 样品实验 |
第三章 思茅盆地Sr同位素特征 |
3.1 研究背景 |
3.2 地质背景 |
3.2.1 构造概况及演化 |
3.2.2 盆地地层 |
3.2.3 含盐特征 |
3.3 样品介绍 |
3.4 分析讨论 |
3.4.1 成盐物源 |
3.4.2 周期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库车盆地Sr同位素特征 |
4.1 研究背景 |
4.2 区域概况 |
4.2.1 构造概况及演化 |
4.2.2 盆地地层 |
4.2.3 含盐特征 |
4.3 样品介绍 |
4.4 分析讨论 |
4.4.1 结果分析 |
4.4.2 成盐物源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比较 |
5.1 Sr同位素组成特征 |
5.2 S同位素组成特征 |
5.3 Br含量及溴氯系数 |
5.4 成盐特征小结 |
第六章 主要认识和结论 |
附件1 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野外及样品图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中国主要陆块特定时段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其对海相钾盐成矿作用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 各个盆地的地质概况 |
1.1 鄂尔多斯盆地 |
1.2 四川盆地 |
1.3 羌塘盆地 |
1.4 兰坪-思茅盆地 |
1.5 呵叻高原 (万象盆地) |
2 古地磁数据的处理、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2.1 古地磁数据的评判和处理 |
2.2 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古地磁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3 古地磁结果 |
4 陆块的漂移演化及其成钾条件分析 |
4.1 华北陆块 (NCB) |
4.2 华南陆块 (SCB) |
4.3 羌塘陆块 (Qiangtang) |
4.4 兰坪-思茅盆地 (Lanping-Simao) 与万象盆地 (Indochina) |
5 结论 |
(6)中国陆块海相盆地成钾条件与预测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主要小陆块成盐期古地理及古气候框架 |
1.1 主要陆块成盐期古地理 |
1.2 主要陆块成盐期气候框架 |
2 扬子陆块海相蒸发岩沉积与成钾条件分析 |
2.1 震旦—寒武纪海相蒸发岩 |
2.2 三叠纪海相蒸发岩 |
2.2.1 岩相古地理 |
2.2.2 古气候 |
2.2.3 物质来源 |
2.2.4 成钾条件分析 |
3 华北陆块奥陶纪蒸发岩沉积与成钾条件分析 |
3.1 岩相古地理及蒸发浓缩中心 |
3.2 成盐期古气候特征 |
3.3 成钾作用分析 |
4 塔里木陆块蒸发岩沉积特征与成钾分析 |
4.1 寒武纪 |
4.2 石炭纪 |
4.3 白垩纪—古近纪 |
4.3.1 莎车盆地 |
4.3.2 库车盆地 |
5 兰坪—思茅陆块白垩纪蒸发岩沉积与成钾分析 |
5.1 盆地构造特征 |
5.2 岩相古地理与古气候 |
5.3 海侵物质来源 |
5.4 钾盐沉积与后期改造 |
6 羌塘陆块侏罗纪蒸发岩沉积 |
7 中国主要陆块海相成钾潜力综合评价 |
7.1 海相成钾评价指标 |
7.1.1 宏观和中观尺度指标 |
7.1.2 微观尺度成钾指标 |
7.2 主要陆块海相成钾潜力综合评价及重点靶区预测 |
7.2.1 扬子陆块 |
7.2.2 华北陆块 |
7.2.3 塔里木陆块 |
7.2.4 兰坪—思茅陆块 |
7.2.5 羌塘陆块 |
7.2.6 成钾评价排序 |
8 结论 |
(7)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含盐地层特征及含钾建造 |
1.1上三叠统歪古村组 |
1.2下侏罗统漾江组(张科寨组) |
1.3中侏罗统花开左组(和平乡组) |
1.4上白垩统勐野井组 |
2侏罗纪成盐成钾环境 |
2.1古构造 |
2.2古地理、古纬度环境 |
3钾盐成矿新认识 |
3.1钾盐体变形现象 |
3.2钾盐体沉积相突变 |
3.3钾盐体贯入构造 |
3.4地球物理特征显示 |
(1)重力异常显示 |
(2)MES(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显示 |
(3)EH-4(低频大地电磁法)探测响应特征 |
3.5 Sr同位素示踪 |
3.6包裹体测温 |
3.7钻探工程验证 |
4钾盐成矿机制初步分析 |
5结论 |
(8)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矿床成矿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盐系地层沉积时代重新厘定 |
2 盆地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特征 |
2.2 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 |
1)陆内裂谷的形成与消亡 |
2)侏罗世箕状断陷盆地发育阶段 |
3)早白垩纪双断式断陷盆地发育阶段 |
4)早白垩世晚期干化成盐期 |
5)挤压走滑阶段 |
3 盆地勐野井组含盐系地层地质构造特征 |
3.1 勐野井组含盐系地层沉积学特征 |
3.2 勐野井组含盐系地层构造特征 |
4 讨论 |
5 结论 |
(9)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1.1 兰坪-思茅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
1.2 区域地层 |
1.3 岩相古地理特征 |
2 古气候环境特征 |
3 含盐沉积特征与成矿潜力 |
3.1 盆地含盐沉积分布 |
3.2 地球化学特征 |
3.3 含盐层位对比与成矿潜力 |
4 几点认识 |
(10)盐岩矿物微量元素对思茅和库车盆地盐矿成盐环境的限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 |
1.2.1 矿物原位微区分析现状 |
1.2.2 盐岩矿物分析方法现状 |
1.2.3 钾盐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
1.2.4 思茅盆地盐岩研究现状 |
1.2.5 库车盆地盐岩研究现状 |
1.2.6 现存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1.4 论文工作量及创新点 |
1.4.1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介绍及开发 |
2.1 显微镜观察及包裹体识别 |
2.2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
2.3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
2.4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 |
2.4.1 石盐矿物元素测试方法开发流程 |
2.4.2 白云石矿物元素测试方法 |
2.5 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方法 |
2.5.1 微量元素测试现状 |
2.5.2 石盐和钾石盐矿物元素含量测试方法开发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思茅盆地盐岩矿物特征研究 |
3.1 兰坪—思茅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3.1.1 区域构造概况 |
3.1.2 区域沉积—构造演化 |
3.1.3 区域地层概况 |
3.1.4 区域岩浆岩概况 |
3.1.5 区域盐类资源概况 |
3.1.6 侏罗纪成盐成钾环境 |
3.2 磨黑地区L2井地质概况 |
3.3 勐野井地区MK-1井地质概况 |
3.4 样品背景 |
3.5 岩相学特征 |
3.6 石盐矿物学及包裹体特征 |
3.7 石盐矿物元素含量特征 |
3.8 石盐中Br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
3.9 石盐中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
3.10 成矿模式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库车盆地盐岩矿物特征研究 |
4.1 库车盆地地质背景 |
4.1.1 区域构造概况 |
4.1.2 区域沉积—构造演化 |
4.1.3 区域地层概况 |
4.1.4 区域含盐概况 |
4.2 样品背景 |
4.2.1 温宿盐场盐丘 |
4.2.2 却勒石膏矿 |
4.2.3 却勒盐丘推覆体 |
4.2.4 东秋里塔格塔吴背斜 |
4.3 矿物组合特征及指示意义 |
4.4 矿物元素含量特征及指示意义 |
4.5 Sr同位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
4.6 钾石盐矿物的发现与找钾潜力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成果 |
四、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J]. 颜仰基,袁敬阆,康承林,王泽文,王光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1982(00)
- [2]思茅盆地侏罗纪区域成盐找钾研究[D]. 焦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3]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A]. 颜仰基,袁敬阆,康承林,王泽文,王光新.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 1982
- [4]思茅盆地与库车盆地Sr同位素组成及成盐特征对比[D]. 方礼桦. 南京大学, 2019(07)
- [5]中国主要陆块特定时段的漂移演化历史及其对海相钾盐成矿作用的制约[J]. 颜茂都,张大文. 矿床地质, 2014(05)
- [6]中国陆块海相盆地成钾条件与预测研究进展综述[J]. 刘成林,吴驰华,王立成,方小敏,赵艳军,颜茂都,张永生,曹养同,张华,吕凤琳. 地球学报, 2016(05)
- [7]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J]. 郑绵平,张震,尹宏伟,谭筱虹,于常青,施林峰,张雪飞,杨尖絮,焦建,武国朋. 地球学报, 2014(01)
- [8]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矿床成矿构造背景[J]. 李永寿,马海州,苗卫良,唐启亮. 盐湖研究, 2016(03)
- [9]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J]. 杨尖絮,尹宏伟,张震,郑绵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4)
- [10]盐岩矿物微量元素对思茅和库车盆地盐矿成盐环境的限定[D]. 邵春景. 南京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