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加强文件质量宏观管理的意见

我对加强文件质量宏观管理的意见

一、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顾益焕[1](2017)在《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中的政府角色与政策建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在WTO相关规则的限制与指引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得到更多体现:一方面体现了维护生命健康与安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随着全球化高潮之后,部分国家和民众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平等现象的愈加关注,不断表达贸易保护倾向,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贸易壁垒作用被更多的国家所广泛使用。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如何组织和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活动,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本文从公共需求与正外部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的必要性。对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政府在应对过程中存在体制缺陷、能力不足、国内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落后三大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应对活动中的典型经验,指出了政府在应对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并从主导和引导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黄菲[2](2013)在《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伊舍小镇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过渡到了内部管理的竞争。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本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研究,通过有效的协调、组织和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增强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本文是以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对项目成本管理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角度出发,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实际建设中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所用到的方法、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伊舍小镇的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找出该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策略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对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成本管理的改进目标,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分析研究得到该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及对策,从而达到房地产企业整体改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实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不断的在动态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断的创新成本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王梓[3](2012)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无公害农产品就是伴随着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并推广的。目前正值我国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十年之际,在其蓬勃发展、广泛认证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安全农产品的塔基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引领消费主流,鉴于此,分析我国现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发达国家对安全农产品的监管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渗透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产地环境污染得不到治理,投入品和生产过程技术储备不足,生产者和管理者无公害认知不足消费者不信任,市场机制不健全,优质优价无法体现等,而其根源是制度保障不健全和政府监管的疏漏。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监管依据不足,立法缺失、标准滞后;监管机构建设不均衡、基层力量薄弱,多部门交叉管理导致职能分工不明、责任推诿,没有形成执法合力;产前、产中、产后三位一体的全程监管落实不到位,监管环节缺乏统筹协调,各部门间信息不畅阻碍了执法的有效衔接;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监管方式单一,缺乏深层的法律制度设计相配套。加强监管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适当干预理论和法律不完备性理论,为构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安全农产品监管制度相对成熟,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进行管理,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全程控制;此外还建有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与时俱进、执行性强的认证标识制度,并通过明确的法律责任和严格的处罚机制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充分体现监管力度,发挥制约效果,从而为完善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首先要健全法律和标准化法规体系解决监管依据不足的问题;其次作为贯穿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主要手段,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技术设备的升级十分关键,落实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的检验监测也是最能体现执法连续性和执法力度的有效措施;检测结果应作为市场准入的依据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流向其他市场扰乱无公害市场秩序,损害品牌信誉;此外要严格认证审查,强化证后监管和包装标识管理;最后质量追溯制度的构建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环节缺乏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机构责任界定不清提供的有效制度保障。

李晓灵[4](2008)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变为以文化影响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而电影则是软实力国际竞争的重要文化符号。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评估与强化既是中国文化界首当其冲的时代命题,亦是新世纪中国崛起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本论文的研究价值所在。本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着重论证了电影是中国软实力国际竞争的重要文化符号的命题,为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第一章意在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体系。当下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虽成绩不凡,但多散论,偏重产业,而且以偏概全,有待于完善。这即是本研究的文化背景。本文以1979年—2006年的中国大陆电影为研究对象,意在以建构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类地球结构模式”为中心,进行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此模式将电影作品、电影制作者、电影受众、电影文化语境以及其它因素为主体的中国电影软实力定义为内核圈层,把电影产业、电影管理体制、电影国际获奖以及其它因素为主体的中国电影硬实力隐喻为外核圈层,以电影国际获奖、票房收益、后产品收入、上座率、电影的整体获利等显性因素作为地壳圈层,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整体态势为外部文化生态,构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为作用、互相转化的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为本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模式。第二章从中国电影软实力和中国电影硬实力两方面介绍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基本状况,为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评估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优势。在中国电影软实力方面,电影作品民族文化资源的雄浑独步与武侠电影类型的飘逸拔群,电影导演和影星的国际化趋势,电影受众潜在数量巨大,文化语境的民族化立场与国际化趋向,都是中国电影至关重要的强力因素;而在中国电影硬实力方面,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又为世界影坛刮起实力强劲的“中国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以来长期不懈探索的结果,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富。第四章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劣势。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显现的虚空、电影类型的单一和稚弱、叙事的乏力以及对文学的疏离等导致了中国电影作品精神内涵和艺术水准的低迷与苍白。同时,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太少,电影受众实际数量畸弱和对中国电影认可度低下,以及全球化浪潮中后殖民理论电影批评的保守与激进,都形成了中国电影软实力的羁绊和贫弱。而电影产业的孱弱与管理体制的僵化保守又是中国电影硬实力软肋所在。第五章着重探讨了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强化策略及展望。本文认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在近30年的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和迅速提升,中国电影业已成为世界电影中的一支生力军。但和世界电影强国相比,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依然积弱不强,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匹配,因此,繁荣中国电影业,提升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传播中国文化,强化中国软实力,依然是中国电影新世纪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新的世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电影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锤炼和提升,积极建构并强化以华语为共同文化符号体系和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思想核心的“大中华电影圈”,倡导并巩固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具有东方文明气质的“泛亚洲电影圈”,在此基础上,强化“大中华电影圈”和“泛亚洲电影圈”的汇合,并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积极学习西方电影强国的成功经验,在开拓创新中以全球化视野和世界眼光来促进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的价值在于建构了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类地球结构模式”,同时提出了构建并强化“大中华电影圈”和“泛亚洲电影圈”,在文化的充分交汇中提升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强调中国电影与美韩日国电影的对比,以及对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的应用,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张艳[5](2003)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市场信息是交易者据以正确预期基础资产价值变动有关的信息,从广义上讲,应该定义为一切能够在不同强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与事件的信息。信息博弈是参与证券市场博弈的各个主体在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与反馈在内的证券市场信息运行体系中,围绕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博弈。 证券市场的运行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信息的处理过程。发行者根据宏观经济及自身信息确定发行证券,并按法律披露一定的信息,投资者收集宏观及微观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处理形成投资决策及投资行为,投资行为产生的结果又形成新的信息,从而进入新一轮的信息处理过程。 证券市场有分散风险、收集信息、企业监控、直接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几大经济功能,本质却在于证券市场的信息功能。首先,直接融资的效率取决于证券市场信息功能的完善与否。其次,证券市场对分散风险、企业评价与监控的有效性取决于证券价格的有效性。价格发现和证券市场的监控功能取决于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从根本上讲,监控功能即信息功能。最后,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一点实质上是以上两点的综合,如果证券价格的信息含量较高,投资者根据证券价格信息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就会引导资金及资源向需要融资且效率较高的公司流动,而且,投资者也能对融资的公司实行有效监控,以保证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随着我国加入WTO,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国内市场都将渐次开放,迎接国标同行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冲击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带来更大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的风险和挑战,如何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是现阶段的重大任务。这就使加强证券市场信息监管,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证券市场信息运行体系由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反馈三部分有机构成。信息源是整个证券市场信息产生的源头和运行的起点。信息源中的博弈包括: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层次的信息博弈,其博弈行为有:上市公司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以及股东之间围绕提供真实信息进行的博弈。股东对经营者形成监督的基本条件就是要获取真实的信息,而出于对信息搜寻成本和效益比较的考虑,小股东出现“搭便车”的行为,放弃了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客观上就为经营者(经理层)在信息源提供不完全、甚至虚假信息创造了条件。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其具体的信息博弈行为有: 第一,上市选择过程中绩差和绩优企业的“劣驱良”博弈。不论是在审批制下还是在核准制下,公司上市仍然实行额度控制。由于公司上市不是采取市场选择机制,造成了绩差企业、绩优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博弈。当监督成本较高而监督所获收益相对较小时,政府选择不监督的策略,这就给绩差企业进行业绩包装提供了可能。当绩差企业进行业绩包装的造假成本远远小于其造假所获收益时,绩差企业会选择进行业绩伪装。这样,绩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驱逐绩优企业的同时,信息源头的虚假业绩信息披露就产生了。 第二,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情况下,以筹资和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定价机制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业绩公布中的捏造信息和盈利预测信息严重脱离实际的博弈行为。包含综合信息的新股发行价,如果定位不合理,实际上在信息源就造成了对投资者的信息误导。 第三,公司上市后财务状况与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以及投资信息公布违背承诺的博弈行为。 此外,还包括在信息源头利用信息占有和垄断优势进行的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行为。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通道中的信息博弈包括证券市场信息搜寻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信息传递中代理者与信息提供者串谋的信息博弈,证券交易中信息加工的博弈,这里面又包含信息欺诈博弈、“散户跟风”信息博弈、机构监管者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与违规者之间的信息博弈,上市公司配股中的信息一博弈,预期行为的博弈以及中介机构的信息博弈行为等。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反馈中的博弈包括股市变动中投资者如何对股价变动作出反应而在彼此之间进行博弈;机构投资者对股市变动作出的反应,通过传播真真假假的股价信息、行为信息、和政策信息引诱中小投资者,散户对上述信息做出反应,采取跟风博弈:政府对市场变动信息做出反应、调整政策,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做出反应、调整交易行为的博弈;以及证券监管机构对交易主体的行为和市场交易状态做出反应,采取监管措施,交易主体对监管举措做出反应,采取违规或不违规的抉择等。 证券市场上信息提供、信息传递与加工以及信息反馈构成信息运行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反复进行、周而复始,成为一个循环过程:信息博弈也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反复地不断地进行。 信息运行及运行中博弈的每一次循环,都不是上一循环的简

徐瑞[6](1996)在《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徐瑞近几年,检务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许多商检局将签证工作放到检验科室,为报验人提供了方便,缩短了检验签证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签证工作分散在检验科室,既给检务部门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又因检验员之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二、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中的政府角色与政策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工具
        (一)外部性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归纳比较法
    六、研究框架
第一章 我国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的必要性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与趋势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调查分析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发展趋势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凸显公共需求
        (一)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需求
        (二)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管理与预警的需求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活动具有正外部效应
        (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克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集体非理性选择
        (三)促进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提升我国劳工、环保等社会福利
        (五)服务外交大局
第二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的现状及政府在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政府在应对活动中的现状
        (二)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活动中的现状
        (三)我国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应对活动中的现状
    二、我国政府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制的缺陷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的不足
        (三)我国国内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的落后
第三章 国外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普遍特点
    二、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与应对机制
        (一)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及其协调机制
    三、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四、日本的国家标准化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机制
        (一)通过国家标准化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二)日本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
    五、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政府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与政策建议
    一、我国政府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企业与行业中介组织三者间的关系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二、政府主导的应对活动
        (一)建立跨部门工作平台和机制
        (二)提供畅通的权益维护渠道
        (三)建设研究评议基地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六)培养人才与专家库建设
        (七)建立本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并对外制衡
        (八)加强社会宣传与引导
    三、政府引导的应对活动
        (一)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二)提升国内标准体系的技术水平
        (三)推动建立国际化的认证认可体系
        (四)推动创新与技术升级
结论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本文的创新与局限
        (一)研究角度的创新
        (二)政策方法创新
        (三)本文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2)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伊舍小镇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1.3.2 国内关于房地产成本管理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房地产公司成本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
    2.1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2 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2.2.1 作业成本法
        2.2.2 目标成本法
        2.2.3 供应链成本管理
    2.3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3.1 房地产业特点
        2.3.2 房地产企业的特点
        2.3.3 房地产成本的构成
        2.3.4 房地产成本管理的特点
        2.3.5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第3章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及其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A 公司概况及发展战略
    3.2 A 公司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2.1 公司项目成本管理的理念
        3.2.2 公司项目的成本管理原则
        3.2.3 公司成本管理的策略
        3.2.4 公司成本管理体系
    3.3 伊舍小镇项目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3.3.1 伊舍小镇项目成本管理流程
        3.3.2 编制目标成本
        3.3.3 结算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
        3.3.4 伊舍小镇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伊舍小镇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改进目标
第4章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分析与控制
    4.1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成本的预算编制和决算分析
        4.1.1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成本的预算编制
        4.1.2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成本的决算分析
    4.2 伊舍小镇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
        4.2.1 阐述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法
        4.2.2 通过技术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第5章 加强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5.1 发挥造价机构作用
        5.1.1 项目决策阶段的作用
        5.1.2 项目设计阶段的作用
        5.1.3 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作用
        5.1.4 项目施工阶段的作用
        5.1.5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作用
    5.2 转变经营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5.3 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
        5.3.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5.3.2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5.3.3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5.3.4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5.3.5 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5.3.6 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和致谢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论文结构和研究重点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述
    第一节 无公害农产品的产生和发展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产生背景
        二、无公害农产品的法规和政策演进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与相关概念比较
        一、无公害农产品
        二、绿色食品
        三、有机食品
    第三节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界定
        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二章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涵义及意义
        一、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涵义
        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适当干预理论
        三、法律不完备性理论
第三章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评析
    第一节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现状
        一、监管依据
        二、监管主体
        三、监管方式
        四、监管体系
    第二节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依据:立法缺失标准滞后
        二、监管主体:机构职能配置失衡
        三、监管环节:缺乏全程统筹协调
        四、监管方式:技术手段和制度体系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概况
        一、美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二、欧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日本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二节 国外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经验借鉴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四、严格的认证和标识监管制度
        五、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机制
第五章 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一、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二、完善无公害标准体系
    第二节 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一、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二、落实关键环节检测
        三、推行检测产地准出和检测市场准入
        四、重视检测结果的处理
    第三节 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
        一、推进标准化认证的平衡发展
        二、严格认证审查
        三、加强证后监管
        四、完善包装标识管理
    第四节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一、组织保障:在法律框架下健全追溯机制
        二、实施重点:健全基础信息、实现有效追溯
        三、技术载体: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
        四、制度落脚点:严格法律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电影——中国软实力国际竞争的重要文化符号
    一. 举世瞩目的“中国崛起”
    二. 软实力理论的产生与流行
    三. 电影: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文化符号
    四. 中国电影:颇受争议的软实力
    五. 客观评估电影国际竞争力,全力打造软实力强国形象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体系
    第一节 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背景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体系建构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概论
    第一节 中国电影软实力现状
    第二节 中国电影硬实力现状
第三章 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优势分析与研究(上)
    第一节 中国电影软实力优势
    第二节 中国电影硬实力优势
第四章 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劣势分析与研究(下)
    第一节 中国电影软实力劣势
    第二节 中国电影硬实力劣势
第五章 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强化策略及展望
    第一节 中国电影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强化策略
    第二节 中国电影硬实力国际竞争力强化策略
    第三节 在“大中华电影圈”和“泛亚洲电影圈”的建构与交汇中走向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2 既有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论文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0.5 可能的创新点
上篇 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博弈行为和过程
    第一章 证券市场的信息基础与证券信息的有效性
        1.1 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信息基础
        1.1.1 有效证券市场涵义及分类
        1.1.2 有效证券市场的信息基础
        1.2 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1 普通产品、普通产品市场的特点与市场效率
        1.2.2 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2.1 证券产品及其特性
        1.2.2.2 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1.2.2.3 证券产品及市场的特殊性对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的影响
        1.2.3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与证券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1.2.3.1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
        1.2.3.2 中国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功能缺陷
        1.2.3.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问题
    第二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源中的博弈
        2.1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及其信息博弈的典型表现
        2.1.1 中国证券市场主体结构与信息通道
        2.1.2 中国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效用函数的初步分析
        2.1.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证券市场参与方博弈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2.1.4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过程几种典型表现
        2.2 上市公司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以及股东之间的信息博弈
        2.2.1 股东之间搭便车现象的博弈
        2.2.2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2.3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
        2.3.1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
        2.3.2 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信息博弈
        2.3.2.1 中国证券发行体制概况
        2.3.2.2 审批制时期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博弈
        2.3.2.3 核准制下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博弈现状
        2.4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
        2.4.1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定价的信息博弈
        2.4.2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中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严重脱离实际
        2.5 公司上市后财务状况与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
        2.5.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博弈的产生
        2.5.1.1 上市公司隐瞒或伪造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博弈动机
        2.5.1.2 上市公司隐瞒或伪造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博弈条件
        2.5.2 上市公司业绩公布中的信息博弈
        2.5.2.1 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分析
        2.5.2.2 信息提供方与审计方之间博弈
        2.5.2.3 信息提供方与监管方混合战略博弈
        2.5.2.4 信息提供方与投资者博弈
        2.5.2.5 对财务总监制和会计委派制的博弈分析与理性思考
        2.6 上市公司投资信息公布中的博弈
        2.7 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
        2.7.1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
        2.7.1.1 内幕信息存在的必然性
        2.7.1.2 内幕信息的基本性质
        2.7.2 内幕消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信息博弈
        2.7.3 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问题
        2.7.4 内幕交易行为的危害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通道中的博弈
        3.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
        3.1.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博弈
        3.1.1.1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的图形分析
        3.1.1.2 证券市场信息搜寻博弈
        3.2 证券市场信息传递中代理者与信息提供者串谋的信息博弈
        3.2.1 证券市场上串谋的信息特征
        3.2.2 信息论中申农的信息传递模型防止串谋思路的借鉴
        3.2.3 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博弈机制设计的借鉴
        3.2.3.1 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博弈的介绍
        3.2.3.2 我国证券市场防止集体背离纳什均衡的实现状况分析
        3.3 证券交易中加工信息的博弈
        3.3.1 证券交易中信息欺诈博弈
        3.3.2 上市公司配股中的信息加工博弈
        3.4 中介机构与新闻媒体信息加工行为
        3.4.1 中介机构信息加工行为
        3.4.2 股市“黑嘴”
        3.4.3 新闻媒体的信息行为
    第四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反馈中的博弈
        4.1 股市变动中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反馈博弈
        4.2 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与散户跟风中的信息博弈
        4.2.1 完全信息条件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博弈与散户跟庄
        4.2.2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进出货的博弈
        4.2.3 中国股票市场“庄家”操纵股价与中小投资者间的博弈分析
        4.3 政府部门政策调整与投资者政策反映之间的博弈
        4.4 证券交易中机构监管者与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博弈
    第五章 证券市场信息运行循环过程中的博弈
        5.1 噪音信息的自我强化机制与博弈
        5.1.1 噪音信息及噪声交易理论
        5.1.2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噪声的来源和分类
        5.1.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运行循环过程中噪音累积和噪声交易过度的描述
        5.2 证券泡沫形成和膨胀过程中的博弈
        5.2.1 证券市场泡沫的分类与生成机理
        5.2.2 我国证券市场泡沫的类型和成因分析
        5.3 证券泡沫破裂的博弈结果
        5.3.1 复杂科学对证券市场信息虚拟特性与危机关系揭示的借鉴
        5.3.2 资本市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5.3.3 股市泡沫破裂的影响与我国资本市场的潜在危机
        5.3.3.1 历史上各国及地区股市泡沫崩溃的数据
        5.3.3.2 股市泡沫破裂过程的三个阶段
        5.3.3.3 股灾与危机
        5.3.3.4 我国股市泡沫破裂的影响和潜在危机
下篇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过程的调整与信息监管的完善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的改善
        6.1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行为扭曲产生的条件
        6.1.1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的扭曲行为
        6.1.2 信息博弈行为扭曲产生的条件
        6.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的形成机制
        6.2.1 国有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缺位”
        6.2.2 国有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
        6.2.3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6.2.4 证券市场的体制性缺陷
        6.2.5 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6.3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条件形成机制的改造
        6.3.1 进一步明晰国有企业产权
        6.3.2 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6.3.3 证券市场制度的完善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7.1 国外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争论与实践
        7.1.1 国外关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争论
        7.1.2 各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演变的轨迹
        7.1.3 美、英、日、法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规范体系模式比较和借鉴
        7.1.4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性竞争规则”与“一体化规则”--证券市场国际化条件下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体化
        7.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7.2.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2.2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架的改进
        7.2.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改进
        7.2.4 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的完善
        7.2.5 建立上市公司筹资结构信息披露制度
        7.2.6 建立上市公司资金运用合理性信息披露制度
        7.2.7 上市公司市场风险披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7.2.8 完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
        7.2.9 建立信息披露效果评价模型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的监管
        8.1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存在的缺陷
        8.1.1 监管目标的多元化
        8.1.2 多个监管主体之间的不协调以及监管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不协调
        8.1.3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制度的缺陷
        8.2 健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组织结构
        8.2.1 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的完善及其功能定位的校正
        8.2.2 监管机构的再监管
        8.3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的制度与措施
        8.3.1 证券发行与上市的信息监管制度的完善
        8.3.2 证券交易中的信息监管制度
        8.3.3 监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8.3.4 加强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的基本措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
        8.4 健全证券市场信息行为监管的法律制度
        8.4.1 证券市场信息监管法律制度及其进一步完善
        8.4.2 健全民事赔偿制度
        8.4.3 建立证券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仲裁制
    第九章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9.1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学思考
        9.2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9.3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9.3.1 美国完善独立审计经验的借鉴
        9.3.2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的完善
参考文献
作者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四、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活动中的政府角色与政策建议研究[D]. 顾益焕. 苏州大学, 2017(05)
  • [2]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伊舍小镇案例分析[D]. 黄菲. 吉林大学, 2013(09)
  •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研究[D]. 王梓.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4]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李晓灵. 兰州大学, 2008(12)
  • [5]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与监管的研究[D]. 张艳. 四川大学, 2003(02)
  • [6]加强证单质量宏观管理之我见[J]. 徐瑞. 中国商检, 1996(01)

标签:;  ;  ;  ;  ;  

我对加强文件质量宏观管理的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