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

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

一、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翟宇晶[1](2019)在《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泰州市房地产市场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的购房贷款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职工购房贷款的选项之一,以其低利率的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的认可,公积金贷款的业务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风险也逐渐体现,然而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给住房公积金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隐患,因此研究和完善现有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住房公积金的长期稳健良性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研究结果;其次,对住房公积金的概念以及所使用到的相关理论支撑作出解释;再次,使用实证研究法结合自身工作所掌握的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基本情况和相关制度规范,利用个人在公积金贷款业务方面的认知,对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管理中心人员、银行信贷部门人员、在售楼盘销售员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人进行调查,梳理出各个风险点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和研究。最后,通过比较借鉴新加坡、德国以及武汉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出色案例,参考商业银行的先进贷款风险管理方式和措施,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各个风险点的轻重程度,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力求找到更好规避和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策略。特点是充分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和贷款的实际情况,将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和风险隐藏点进行详细划分,通过调查发现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风险、政策风险、资料造假风险、开发商期房抵押风险和法律缺失风险方面,进而有针对性的并寻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为论文最后提出有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供了基础依据。

张志杰[2](2001)在《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事关经济、金融发展的全局,金融体系不稳健将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产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机制和法制不健全,金融体系中潜伏着的不稳健因素必将随其经济市场化过程中而逐渐显露,严重者乃至爆发金融动荡,因而它成为国内外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分析与现状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探讨国内外金融体系存在的稳健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论文共分六篇,根据其内在联系大体分为三人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篇。主要论述了货币信贷关系及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特性、分类、作用及其有效性,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构建稳健金融体系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必须处理的几个关系及其重大意义,力图沿着经济学说史的轨迹揭示出经济金融的辨证关系,尤其是金融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篇至第五篇。着重就影响金融体系稳健性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研究如何消除不稳健因素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二篇根据经济决定金融的原理,分析了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和投资的波动及经济非均衡发展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阐明了不同类型国家金融结构的特征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揭示了经济金融泡沫产生的根源及其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经济金融泡沫的度量标准与消除泡沫的对策思路。 第三篇从经济金融制度和经济金融政策等角度考察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笔者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体系内在脆弱,企业融资方式利融资制度选择,宏观经济尤其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确定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较大,同时,根据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理论的若干原理,分析了不同金融体制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不同影响。 第四篇着重考察了经济金融一体化下,由于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加速、投机因素增加及不同汇率制度安排下的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笔者认为合理选择汇率制度、慎重开放资本市场和保持合理、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助于防范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第五篇阐述了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提出通过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强化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有效监管来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二部分,即第六篇。以史为鉴,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稳健性问题如金融体系具有的内在脆弱性,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上潜伏着的金融风险,并从经济、体制、政策、融资制度、内部控制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剖析了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同时,还对中国金融的未来走势作了预测与分析。

窦菲菲,吴云[3](2020)在《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与管理》文中认为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测算各指标向量权重,进而运用模糊评判矩阵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进行评估。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变动与市场同质化是造成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总体等级状态为"低风险",但有上升为"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的潜在可能。为此,文章从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提出实行以预算会计制度为基础的财政管理模式、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构建金融安全网,从银行角度提出增强微观个体抗风险能力、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等建议。

梅佳欣[4](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从国内转移到了境外。“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要基础,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尽人意,因此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先合作领域先行建设。我国企业积极践行“走出去”的倡议,为解决沿线国家资金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开始探索运用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目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部分项目尚处于启动建设阶段或刚开启运营阶段,暂无成功实施完成并移交的案例。我国企业缺乏在境外基础设施领域实施PPP项目的实操经验和成功的借鉴案例,在项目前期充分识别并评价项目风险有利于公私合作商务条件的确定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各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情况,结合“一带一路”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点对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选择,确定了采用集对分析法评价其风险,并分析了集对分析法的适用性。然后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利用等级全息模型(HHM),从利益相关者、影响范围、项目阶段、目标管理四个维度进行了风险识别,初步建立“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经过对照筛查与专家隶属度调查,最终得到具有三个层次7个风险源52个风险指标的指标体系。将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集对分析法的因素集,此基础上划分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影响度,利用风险矩阵与风险程度函数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风险值和风险等级,运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建立指标权重计算模型,利用IDO联系测度建立风险指标风险值与风险等级之间的联系度函数,分别结合各风险源种风险指标的权重,对各风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单层次GSPA评价,再结合风险源的指标权重,测算项目对各个风险等级的联系度值进行多层次GSPA评价,以此建立好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建立好的模型对缅甸皎漂特区深水港项目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风险因素层面,材料及寿命风险、国际战争风险这两个风险指标的风险等级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等级处于较高水平的有以下七个风险指标:通货膨胀风险、资金可获得性风险、信用风险、支付机制风险、市场购买力风险、利益相关者合作风险、合同完备程度及再谈判风险,除以上七个指标外的指标风险等级为中等水平;风险源层面,除金融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风险源的风险等级为中等。从整体来看,皎漂特别经济区深水港项目的风险水平为中等。最后在案例风险评价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政治与环境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运营及移交风险、关系风险、法律及政策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七类风险源的对策建议。综上,本文站在投资人视角运用集对分析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并以缅甸皎漂特区深水港项目为例进行了风险评价,为投资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采用PPP模式进行境外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

姚静[5](2016)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事实一直困扰着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本身。在某项调查中,只有约16%中小企业表示容易获得贷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财务透明度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融资渠道单一。2015年全年平均数来看,小微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度指数比大型企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1。鉴于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从融资渠道的拓宽到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等内外各方面来看,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合其特征的信用评级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将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未被考虑充分。对于已经稳定发展的大型企业,主要的评级体系是较为合理的。但对于尚未稳定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反馈出其信用情况,所以不够公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信用评级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信用评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应当如何改进定量指标及提出了应当增加的定性指标。建立该评级指标体系主要应考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级指标;第二,各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评分标准应如何确定才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本文共分七章,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即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当前资本市场新发展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章简要概述了信用风险和信用评级理论,对国内外信用评级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第三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重新界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系统整理了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并介绍了国际上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之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小企业应当有适合的针对性较强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尚没有系统的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单独的指标体系。第六章提出中小企业评级的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定性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可以适当修正某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第七章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定性指标(非财务指标),基于对评级现状的发展,提出了新增企业景气度(行业景气度和地区景气度两个方面)、征信数据指标两个重要指标的建议。原创性:(1)加入景气指数包括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和所处地区的经济景气指数。行业景气指数作为重要参考的优势在于:行业细分才能精准定位企业真实背景,是对企业的精细化分析,是未来中小企业评级不可跨越的分析路径,应尽早建立行业分析体系。其劣势在于:容易推波助澜,加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此外,还加入了征信数据作为定性指标。目前各类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都还未将征信指标作为单独的定性指标来考察。企业征信数据和企业主的个人征信数据的重要性在未来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出来,在定性分析中应当加大对企业信息和实际控制人个人信息等方面的权重。(2)在定量指标的分析中,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进行了梳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规范信息不够透明的情况,建议在评级中酌情对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另外,本文也针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问题做了重新解释。(3)本文中小企业评级适用的范围:本文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除可以针对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之外,还可以针对中小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互联网金融等其他细分融资领域。

欧显兵[6](2005)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得到飞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从无到有,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日渐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的快速增长,个人住房信贷不良贷款率也在逐步上升,且有加速的迹象,个人住房信贷风险逐步显现。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信贷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的成绩及经验教训。随后,对我国个人住房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按照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分类,探讨了系统风险中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及行业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中的借款人信用风险、开发商经营风险、银行操作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物引发的风险及产权制度的缺陷引发的风险等风险,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复杂性及严重性。 另一方面,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因素,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因素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多个特征下的多变量因素选择后,利用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得出影响因素的量值及影响方向,然后利用实证研究结论,结合我国目前各影响因素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严重性。 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特性,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防范及完善对策,强调加强以产权为中心制度建设,使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深化商业银行的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违约风险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防范信用风险;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商业银行自身对系统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措施。

苗爱红[7](2011)在《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趋扩大,如何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以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思路。

卢隽[8](2006)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个人信贷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个人消费贷款持续发展,贷款余额不断上升,当前我国的个人信贷业务已进入市场高速成长期。与此同时由于个人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属于新兴业务,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却没有现行的模式可以利用,也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而是作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从属部分出现的。而且由于国内银行业相对落后的现实,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不断发展的现状下,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适应当前对于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的要求,需要对现存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本文以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为前提,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原因,结合国际经验借鉴,以先前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归纳和总结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不足和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综述,综合的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及其风险。其中主要内容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种类和具体分类、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类型、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的具体特征、分析国外的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寻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五个大的部分。 第二章主要内容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现状与风险成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现状,从而归纳出当前我国的个人信贷的一些独特的风险成因。 第三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通过介绍几个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 第四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路径,在前三章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围绕着如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出了建立个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使用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健全个人信贷担保与保险机制、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制度体系和完善法律法规等六点建议。

黄健[9](2019)在《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行业作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始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自2016年底,国家开始为过热的房地产行业降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在银监会加强信贷规模约束的情况下,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加速房地产信贷调整的步伐,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紧张。当前形势下,股权融资因具有财务风险低,融资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步进入房地产行业并持续扩大占有比例。股权投资公司因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易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形成合作共赢局面,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宠。在房地产行业降速减档、提质增效期,股权投资合作模式,虽迎来发展壮大的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家调控政策瞬息万变,特别是201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步入增速缓慢、市场饱和度提高的新常态,行业利润不断下滑。因此,研究股权投资公司在投资决策全流程中,如何做好投资风险识别和控制,从而获得预期的房地产投资回报收益,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有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更对维护房地产金融市场,乃至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讲,也顺应了国家倡导坚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部署要求。国内房地产项目风险控制研究,主要是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研究对象,而对于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也主要是以房地产信托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主,对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控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股权投资公司的视角,选取代表性较高的股权投资公司为例,深入剖析股权投资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框架,从股权投资全流程研究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并以实际项目论证。本文首先概括阐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明确本文研究重点。然后,结合研究目标详细阐述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风险及股权投资风险理论。接下来,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AD股权投资公司,分析该公司当前存在的投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体研究以股权投资公司的角度,首先从内部风险控制出发,以风险控制原则为引领,组织架构为支撑,制度建设为保障,全流程把控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构建公司股权投资风险控制框架;其次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出发,依次针对股权投资全流程的投前初审立项、投资决策、投后管理以及投资退出等四个关键阶段,提出每个阶段风险控制关键点和对应的控制策略。最后,以AD公司股权投资ZC房地产项目为例,对本文提出的股权投资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进行论证分析。本文视角较为新颖,研究结果可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旨在帮助股权投资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决策流程,有效地把控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保障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促进新常态下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宋文君[10](2019)在《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重要产业,它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目前,中国房地产业面临最大问题是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造成的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将会阻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具有资金回收缓慢、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征意味着如何寻求金融支持,在其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融资方面的现状,通过整理收集大量的资料文献,对我国房地产金融融资方式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对银行传统的融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融资方式。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C房地产企业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C房地产企业中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为C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固定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问题开拓了新方向,但由于C房地产企业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基础资产选择,人才培育、社会环境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遇到了相关的问题,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它也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二、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
        1.2.2 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1.2.3 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研究
        1.2.4 公积金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2.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住房公积金体制
        2.1.1 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及实质
        2.1.2 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
        2.1.3 住房公积金贷款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互助理论
        2.2.3 强制储蓄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3.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现状
    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基本概况
        3.1.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程
        3.1.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现状
    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及其管理概况
        3.2.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3.2.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点
        3.2.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情况
        3.2.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政策构成
    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3.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日常管理
        3.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权证管理
        3.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管理
        3.3.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金账户管理
4.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及测量
    4.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
        4.1.1 房地产市场变动造成的风险问题
        4.1.2 政策性方面的风险问题
        4.1.3 法律层面的风险问题
        4.1.4 购买力风险问题
        4.1.5 贷款对象信用的风险问题
        4.1.6 管理中心内部操作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
        4.1.7 抵押物的风险问题
        4.1.8 流动性风险问题
        4.1.9 开发商经营风险问题
    4.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测量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构成
        4.2.2 各风险指标的测度
5.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5.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有限
        5.1.1 缴存范围有限
        5.1.2 贷款对象有限
    5.2 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真实性核查不到位
    5.3 借款人的信用偏差
    5.4 开发企业缺少主动性
    5.5 商业银行缺少积极性
    5.6 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亟待完善
6.国内外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
        6.1.1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6.1.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运用
        6.1.3 新加坡对贷款风险的处理经验
    6.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模式
        6.2.1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特点
        6.2.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运用
        6.2.3 德国防范贷款风险的特色
    6.3 国内如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状况
        6.3.1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运营现状
        6.3.2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6.4 国内外公积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7.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7.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7.1.1 建立内部风险预警机制
        7.1.2 以贷款人为对象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7.1.3 针对泰州市的房地产行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7.2 规范贷款流程,严格风险管控
        7.2.1 加强贷前风险调查工作
        7.2.2 加强贷时风险审查工作
        7.2.3 持续完善贷后风险管理工作
    7.3 增加贷款品种和还款方式
        7.3.1 增加贷款品种
        7.3.2 增加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
    7.4 公积金系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完善
        7.4.1 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双贯标工作
        7.4.2 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
        7.4.3 实现住房公积金与政府、司法查控系统联网
        7.4.4 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7.5 启用贷款保险制度
    7.6 其他保障措施
        7.6.1 银行业角度
        7.6.2 政府监管角度
        7.6.3 用户个人
8.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第一篇 金融体系稳健性概述
    第一章 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货币信用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金融体系的构成、特性及其作用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特性及其有效性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特性、分类与作用
    第三章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定义、衡量与意义
        第一节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定义
        第二节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衡量与预测
        第三节 金融体系不稳健性向金融危机的转化
        第四节 构建稳健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经济基础
    第一章 经济均衡发展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一节 经济的周期性变动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二节 投资的波动性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均衡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二章 金融结构性问题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一节 金融结构的国家类型与效率差异
        第二节 不同类型金融结构的稳健性问题
    第三章 经济金融泡沫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一节 经济金融泡沫概述
        第二节 经济金融泡沫根源剖析
        第三节 经济金融泡沫的度量
第三篇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制度和政策性因素
    第一章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第一节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理论假说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
        第三节 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第二章 融资制度和方式的选择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一节 融资方式的选择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二节 企业融资制度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合理确定
        第二节 财政、货币政策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四章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一节 关于金融体制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金融深化”背景下的金融体系稳健性
        第三节 金融约束下的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
        第四节 政府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四篇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国际因素分析
    第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性问题概述
        第二节 资本流动与金融体系稳健
    第二章 国际投机资本对本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冲击
        第一节 金融投机理论分析
        第二节 汇率变动与金融投机
        第三节 汇率制度与金融投机
        第四节 投机资本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冲击
    第三章 外债负担与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
        第一节 国际债务理论分析
        第二节 外汇储备规模的界定理论
        第三节 国际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其防范与化解
第五篇 金融体系稳健性与金融有效监管
    第一章 金融体系稳健性与金融法制建设
        第一节 金融法制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西方国家金融立法概况及其趋势
    第二章 金融体系稳健性与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对金融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组织设计
        第三节 金融企业稳健经营的产权制度构造
    第三章 金融业的有效监管与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业监管的思想与理论体系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及发展趋势
第六篇 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稳健性问题
        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
        第三节 中国外汇市场的高风险性
    第二章 导致中国金融体系不稳健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波动与结构失衡
        第二节 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失控
    第三章 中国未来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第一节 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蛰伏着的风险因素
        第三节 对中国未来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分析
    第四章 改革开放形势下中国金融风险防范的若干对策探析
        第一节 消除经济金融泡沫,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节 以防范制度风险为核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节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背后的原因及特征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原因
        1. 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
        2. 金融市场的缺陷。
        3. 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
    (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1. 传染性。
        2. 隐匿性。
        3. 负外部性。
三、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评估与测算
    (一)层次分析法。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二)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1.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
        2. 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3.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进行层次总排序。
    (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评估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相关启示
        1. 政府和监管部门角度。
        2. 银行个体角度。

(4)“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PP模式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1.2.2 PPP模式风险评价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论文相关理论方法的选择分析
    2.1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点
    2.2 风险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ANP网络分析法
        2.2.4 物元模型
        2.2.5 蒙特卡洛模拟法
        2.2.6 集对分析法
    2.3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3.1 东道国政府与社会资本方权利义务配置
        3.1.1 东道国政府的权利与义务
        3.1.2 社会资本方的权利与义务
    3.2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环境分析
    3.3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的初步构建
        3.3.1 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2 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3.3 等级全息模型(HHM)构建风险识别框架
        3.3.4 风险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4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指标筛选
        3.4.1 风险指标重复项筛选
        3.4.2 风险指标专家隶属度调查
        3.4.3 专家隶属度问卷调查结果信度及效度检验
    3.5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指标释义
        3.5.1 风险指标体系
        3.5.2 风险指标说明
4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4.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群组决策特征根法
        4.2.1 群组决策特征根法概念
        4.2.2 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4.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评价指标
        4.3.2 确定评价等级
        4.3.3 构建风险判断矩阵和评价指标标准矩阵
        4.3.4 确定指标权重
        4.3.5 单因素联系度计算
        4.3.6 风险等级评价
5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5.1 案例介绍
        5.1.1 皎漂特别经济区深水港项目情况介绍
        5.1.2 项目实施要点
    5.2 案例评价
        5.2.1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5.2.2 风险源及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5.2.3 单因素联度的测算
        5.2.4 单层次GSPA评价
        5.2.5 多层次GSPA评价
    5.3 案例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5.3.1 政治与社会环境风险应对
        5.3.2 金融风险应对
        5.3.3 建设风险应对
        5.3.4 运营及移交风险应对
        5.3.5 关系风险应对
        5.3.6 法律及政策风险应对
        5.3.7 不可抗力风险应对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专家隶属度调查表
附录 B 缅甸皎漂特区深水港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调查表
附录 C 缅甸皎漂特区深水港项目风险源及风险指标重要性打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信用风险和信用评级基本理论
    第一节、信用风险理论综述
        一、信用的定义和作用
        二、信用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第二节、信用评级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信用评级
        二、违约的定义
        三、信用评级历史及发展
        (一)西方主流信用评级的历史
        (二)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
        四、信用评级的意义
第三章 中小企业主要信用风险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信用风险特征及防范
        一、主要信用风险特征
        二、主要信用风险的防范
第四章 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第一节 国外信用评级的方法和各种模型
        一、专家判断法
        三、贷款评级法
        四、信用评分统计模型
        五、主流评级公司采用的商用模型
        六、国外三大主要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方法
    第二节 国内信用评级的方法和模型
        一、定量分析
        (一)参数法
        (二) 非参数法
        二、定性分析
        三、信用等级划分及含义
        四、信用评级的道德风险和技术盲区
第五章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第一节、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一般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一、5C评级指标
        二、国外主要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指标
        (一)穆迪的指标选择
        (二)标准普尔指标选择
        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主体评级要素
    第三节 中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的发展
        一、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选择
        (一)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二) 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第六章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财务指标的选择
    第一节 中小企业财务指标的选取
        一、总体财务指标选择
        二、重点财务指标的分解
    第二节 财务指标的权重分析--层次分析法(AHP)
        一、层次分析法
        二、主要的财务指标权重分析
    第三节 中小企业财务指标的修正
        一、中小企业财务指标设置的特点
        二、中小企业部分财务指标的修正
第七章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非财务指标的选择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非财务指标的选取
    第二节 新增定性指标--中小企业的行业经济景气指数
        一、中小企业的行业景气指数指标
        二、引入行业景气因素的信用评级
    第三节 新增定性指标--中小企业的地区经济景气指标
    第四节 新增定性指标--征信数据
        一、征信数据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指标
        (一) 征信运营流程
        (二)征信数据的来源和产品分类
        二、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一) 个人征信行业商业模式
        (二)我国个人征信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一)我国中小企业征信现状
        (二)美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三)征信大数据发展对信用评级的意义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及现状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产生及其发展背景
    2.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概况
        2.2.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种类及其现状
        2.2.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特征
        2.2.3 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方式
    2.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出现的主要问题
        2.3.1 借款人方面出现的问题
        2.3.2 开发商方面出现的问题
        2.3.3 贷款人方面出现的问题
    2.4 我国个人住房信贷发展趋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理论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概述
    3.2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系统性风险
        3.2.1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政策风险
        3.2.2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
        3.2.3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利率风险
        3.2.4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行业(市场)风险
        3.2.5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购买力风险
    3.3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非系统性风险
        3.3.1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借款人信用风险
        3.3.2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开发商经营风险
        3.3.3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银行操作性风险
        3.3.4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的流动性风险
        3.3.5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抵押物引发的风险
        3.3.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缺陷引发的风险
    3.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借款人特征
        4.1.2 贷款特征
        4.1.3 房地产特征
        4.1.4 区域特征
    4.2 信用风险模型变量的量化
    4.3 实证用到的方法—判别分析简介
    4.4 实证样本选择及变量统计分析
    4.5 对有效样本数据的因子分析
        4.5.1 因子分析
        4.5.2 因子赋值
    4.6 判别函数的建立与分析
    4.7 利用实证结论来分析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
        4.7.1 房地产投资特性因素分析
        4.7.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因素分析
        4.7.3 居民财务负担分析
        4.7.4 居民住房建筑面积因素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5.1 加强以产权为中心制度建设,使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5.2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5.3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违约风险管理技术
    5.4 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5.5 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商业银行自身对系统风险的防范能力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本文研究不足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 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
    (二) 市场风险, 又称利率风险
    (三) 外汇风险, 也称汇率风险
    (四) 购买力风险, 又称通货风险
    (五) 内部风险, 也称管理风险
    (六) 政策风险, 也称国家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 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普遍性
    (二) 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扩散性
    (三) 商业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
    (四) 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客观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念落后
    (二)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的构架不完善
    (三) 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
    (四) 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
五、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一) 构建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
    (二) 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 采用完善的风险控制操作程序
    (四) 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控制系统
    (五) 强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体制
    (六) 组建一批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六、总结

(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综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的内涵和分类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类型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成因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特征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现状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成因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贷款风险
    案例二: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贷款风险
    案例三: 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贷款风险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有效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建立个人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第二节 应用个人信用评分系统
    第三节 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第四节 健全个人信贷担保与保险机制
    第五节 规范健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第六节 完善法律法规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房地产投资理论
        2.1.2 房地产投资风险理论
        2.1.3 股权投资风险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管理现状
        3.1.1 AD股权投资公司简介
        3.1.2 AD股权投资公司投资决策流程分析
    3.2 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存在问题分析
        3.2.1 投资准入标准缺失
        3.2.2 投资监督职能缺失
        3.2.3 法律风险控制职能缺失
        3.2.4 投后管理职能缺失
第四章 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框架分析
    4.1 股权投资房地产项目全流程风险控制框架
        4.1.1 原则引领
        4.1.2 组织架构支撑
        4.1.3 制度保障
    4.2 项目初审立项阶段风险控制
        4.2.1 投资准入控制
        4.2.2 投资监督控制
    4.3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控制
        4.3.1 项目潜在风险识别
        4.3.2 项目政策及市场风险识别
        4.3.3 投资保护措施
        4.3.4 投资决策机制
    4.4 项目投后管理阶段风险控制
        4.4.1 项目投后日常经营管理控制
        4.4.2 项目投后风险预警机制
        4.4.3 项目投后管理工作考核评价
        4.4.4 合作对手评价
    4.5 项目投资退出阶段风险控制
        4.5.1 退出方式与退出时点
        4.5.2 投资退出决策流程
第五章 AD股权投资公司ZC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实施
    5.1 ZC项目情况简介
        5.1.1 项目操盘方介绍
        5.1.2 ZC项目概况
        5.1.3 ZC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5.2 ZC项目初审立项阶段风险控制
        5.2.1 ZC项目投资准入控制
        5.2.2 ZC项目初审立项控制
    5.3 ZC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控制
        5.3.1 ZC项目潜在风险识别
        5.3.2 ZC项目政策及市场风险识别
        5.3.3 ZC项目投资保护条款
        5.3.4 ZC项目投资决策风险控制
    5.4 ZC项目投后管理阶段风险控制
        5.4.1 ZC项目日常投后管理控制措施
        5.4.2 ZC项目营销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5.5 ZC项目投资退出阶段风险控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房地产融资相关理论
        2.1.2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C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及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3.1 C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3.1.1 C房地产企业简介
        3.1.2 C房地产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3.1.3 C房地产企业融资现有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 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3.2.1 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3.2.2 拓宽融资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
        3.2.3 使开发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投资风险成为现实
        3.2.4 顺应步入存量经营转化期的趋势
        3.2.5 缓解未来资金支出压力较大的风险
第四章 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
    4.1 基础资产面临的问题
        4.1.1 基础资产池风险分散程度低
        4.1.2 基础资产池现金流不稳定
        4.1.3 基础资产池信息透明度低
    4.2 培育人才面临的问题
        4.2.1 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
        4.2.2 专业人才流动性大
    4.3 社会环境面临的问题
        4.3.1 法律制度不健全
        4.3.2 监管制度不完善
        4.3.3 市场流通性不强
        4.3.4 中介公信较弱
    4.4 金融风险面临的问题
        4.4.1. 流动性风险
        4.4.2. 利率风险
        4.4.3. 外汇风险
        4.4.4. 购买力风险
第五章 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面临问题产生的原因
    5.1 外部主要原因
        5.1.1 我国金融市场当前不规范不健全
        5.1.2 投资主体范围过窄
        5.1.3 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发展落后
        5.1.4 社会文化背景障碍与冲突
    5.2 内部主要原因
        5.2.1 基础资产选择标准尚待改善
        5.2.2 融资部人员年轻化且薪酬吸引力不强
        5.2.3 集团总部融资控制权大
第六章 解决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对策
    6.1 基础资产方面
        6.1.1 审慎选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6.1.2 多渠道扩大基础资产范围
    6.2 人才培育方面
        6.2.1 成立专业资产证券化团队
        6.2.2 提高区域公司融资创新能力
    6.3 社会环境方面
        6.3.1 完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6.3.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机构配套服务
    6.4 金融风险方面
        6.4.1 建立风险预警及防范体系
        6.4.2 加强金融监管与协调力度
第七章 解决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7.1.1 成立资产证券化领导小组
        7.1.2 加强资产证券化队伍建设
    7.2 机制保障
        7.2.1 建立企业资产证券化规划体系
        7.2.2 建立资产证券化工作考评机制
        7.2.3 建立资产证券化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
        7.2.4 建立资产证券化工作的激励机制
    7.3 经费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翟宇晶.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2]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D]. 张志杰. 厦门大学, 2001(01)
  • [3]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与管理[J]. 窦菲菲,吴云. 福建金融, 2020(06)
  • [4]“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梅佳欣. 西华大学, 2020(01)
  • [5]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 姚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12)
  • [6]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 欧显兵. 中南大学, 2005(06)
  • [7]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思考[J]. 苗爱红. 会计之友, 2011(23)
  • [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卢隽.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9]AD股权投资公司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 黄健. 山东大学, 2019(03)
  • [10]C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D]. 宋文君.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商业银行对购买力风险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