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中药组方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筛选研究

20个中药组方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筛选研究

一、20种中药方剂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影响的筛选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强[1](2021)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中医称缺血性中风,是脑组织因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目前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适应证严格、时间窗短、出血和再灌注损伤风险高,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中风独具优势。中医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为常见的证型,而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性方剂。星蒌承气汤“脑病治肠”、“上病治下”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菌-肠-脑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多临床试验及系统性综述已证实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临床疗效与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效应机制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肠道微生态理论,深入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肠道微生态机制及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目的:基于中医“上病治下”理论与现代医学“菌-肠-脑轴”理论,(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全面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2)明确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靶点与通路;(3)探讨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通腑”与“通便”差异的肠道微生态机制;(4)观察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菌-肠-脑轴的影响,验证星蒌承气汤通过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善脑卒中预后的假说。方法:(1)借助TCMSP、BATMAN-TCM、ETCM及TCMID等数据库收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应用STITCH等对未找到靶点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通过6个数据库挖掘缺血性卒中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对交集靶点进行高级功能分析,并用cytoscape3.6.0构建PPI、化合物-靶点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星蒌承气汤(XCD)组、尼莫地平(Nim)组及舒泰清(PG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和TUNNEL染色,综合评价星蒌承气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运用ELISA、W estern blot等技术验证网药关键靶点与通路;(3)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XCD组、Nim组与PG 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PR43、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NE及TH、血清MTL、脑IBA-1及GFAP、血清炎症因子)进行分析;(4)雄性C57BL/6小鼠在术前14天服用多种抗生素剔除肠道菌群后,随机分为:伪无菌假手术(ABX-Sham)组、伪无菌模型(ABX-MCAO)组以及伪无菌中药(ABX-XCD)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染色以及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观察中药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星蒌承气汤包含51个活性成分及44个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交集靶点。高级功能分析显示星蒌承气汤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与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调控、炎症反应、内皮屏障的建立以及对脂肪酸的反应有关。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有10条关键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得到AKT 1,PTGS2,TNF,TP53,CASP3,IL1B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能力。(2)星蒌承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的影响:①神经功能评分:与MCAO组相比,XCD组及Nim组术后48h及72h Longa评分降低(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②除胶实验:XCD组和Nim组术后48和72h的接触和去除胶带时间缩短(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③TTC染色:XCD组梗死面积下降(P<0.05),Nim组及PGE组未见变化。④TUNNEL:MCAO组梗死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XCD组和Nim组TUNEL阳性染色减少(P<0.05)。⑤网络药理学验证:XCD组及Nim组TNF-α含量具有下降趋势(P>0.05);XCD组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具有升高趋势。AKT蛋白表达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3)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肠道菌群:与MCAO组相比,XCD组α多样性有升高趋势,Nim组及PGE组无显着变化。β多样性显示MCAO组与Sham组PCoA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MCAO组拟杆与变形杆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显着减少;XCD组拟杆菌比例显着降低,疣微菌门显着增加,Nim组变形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进一步降低,PGE组菌群组成与MCAO相似,变形杆菌略降低。此外,XCD组Akkermansia比率增加,Nim组Klebsiella增加最为显着,而 PGE 组 Parabacteroides 和Escherichia/Shigella增加较为显着。②SCFAs 及GPR43:MCAO组的SC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XCD组丁酸含量增加(P<0.05)。XCD组及Nim组G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③自主神经途径:XCD组NE有下降趋势,PGE组NE有上升趋势(P>0.05)。MCAO组及PGE组TH蛋白表达上升(P<0.05),XCD组及Nim组TH表达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④神经内分泌途径:MCAO组MTL显着升高(P<0.05),PGE组有升高趋势(P>0.05),XCD组及Nim组MTL显着下降(P<0.05)。⑤免疫途径: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显着活化,小胶质细胞迅速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梗死周边区域向病变部位募集,而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MCAO组降低。MCAO 组 TNF-α、IL-17A、IL-22 升高(P<0.05),而 XCD 和 Nim 组的 IL-10显着升高(P<0.05),TNF-α、IL-17A 和 IL-22 降低。(4)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神经保护作用:与ABX-MCAO组相比,ABX-XCD组在Longa评分、除胶实验及TTC染色等方面未见显着变化(P>0.05)。②肠道菌群:ABX-MCAO和ABX-XCD组的α多样性低于ABX-Sham,PCoA分析显示ABX-XCD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和组成与AB X-MCAO组相似。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在ABX组中,小鼠的微生物区系均以变形杆菌为特征,这与正常小鼠有显着差异。LEfSe分析显示MCAO组富集了更多的病原体或机会性病原体,包括Bacteroidetes,EscherichiaShigella与Helicobacter,而 XCD富集了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Lact ococcus,Morganella,Klebsiella,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等在 ABX-XCD组富集显着增多。PGE组富集菌群主要有oSelenomonadales、cNegativicutes、gRomboutsia及fPeptostreptococcaceae。③SCFAs 及 GPR43:ABX-XCD 的丙酸显着下降(P<0.05)。ABX-MCAO 组 GPR43 表达显着上调(P<0.05),ABX-XCD 组 G 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④自主神经途径:ABX-XCD组NE含量未见显着变化(P>0.05),TH蛋白表达未见显着变化(P>0.05)。⑤神经内分泌途径:ABX-MCAO组MTL升高趋势(P>0.05),ABX-XCD组MTL未见显着变化(P>0.05)。⑥免疫途径:ABX-XCD组IL-22显着升高(P<0.05),IL-17A有降低趋势(P>0.05),余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ABX-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显着升高,小胶质细胞显着活化,ABX-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ABX-MCAO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对伪无菌小鼠中风模型则未发现确切的脑保护效应,说明其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的。其具体机制包括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含量,增强肠道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表达,增加血液IL10、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及MTL水平,最终减少梗死区域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中风脑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仅仅“通便”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中医药“化痰通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吕梦[2](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组学的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选题依据:经典名方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其抗抑郁作用已被临床和药理研究所证实。目前对于逍遥散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从全方的角度进行。逍遥散药味组成众多且配伍关系复杂。功效拆方是复方作用机制和药味配伍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与其各单味药的不同功效密切相关。故,依照逍遥散方中各药味的功效特点进行拆方有利于阐释方中不同药味的配伍形式与全方抗抑郁效应的关系。然而,目前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拆方研究仍集中在抑郁核心精神症状,且多为配伍前后抑郁行为学指标变化的定性描述。需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量化表征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的抗抑郁作用。临床上,多数抑郁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特别是胃肠症状。患者胃肠功能的紊乱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较大的影响。胃肠功能的紊乱又会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异常,进一步加剧抑郁症状。目前,从胃肠功能的角度阐释逍遥散功效拆方的抗抑郁作用尚属空白。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复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模型。并根据方中各药味的功效,将逍遥散拆分为“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然后,从行为学和胃肠功能指标、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等不同层面比较分析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的抗抑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从逍遥散的不同治法改善胃肠功能角度认识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提供新思路,为其他抗抑郁中药复方的配伍原理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方法,并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采用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功效药队在逍遥散调节抑郁相关胃肠功能作用中的药效贡献。内容与方法:1、分析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调节作用:复制CUMS抑郁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0.035g/kg)组、逍遥散(46.3 g/kg)组、疏肝(25.0g/kg)组和健脾(21.3g/kg)组,分析比较各给药组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指标包括体重、糖水偏爱、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作用。综合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抑郁行为学指标的调节作用。2、分析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抑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盲肠中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综合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胃肠功能指标的调节作用。3、分析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改善抑郁大鼠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对各组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 RNA肠道菌群测序。结合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统计方法,对各组内菌群物种组成和组间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在门、科、属水平与抑郁相关的差异菌群,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差异菌群的调节数量和回调程度的差异。4、分析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改善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组的作用:应用1H-NMR技术进行粪便代谢组学分析。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鉴定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构建相应的代谢通路,比较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差异代谢物、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数量和回调程度的异同。结果:1、行为学指标分析结果:造模4周后CUMS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P<0.01)均显着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显着延长。以上结果表明CUMS抑郁模型复制成功。逍遥散显着增加抑郁大鼠的体重、糖水偏爱率(P<0.01),并能显着减少抑郁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而对旷场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疏肝组显着增加抑郁大鼠的体重、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P<0.05,P<0.01),并能显着减少抑郁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健脾组显着增加抑郁大鼠的体重、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P<0.01),并能显着减少抑郁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而对抑郁大鼠糖水偏爱率无显着影响(P>0.05)。三者改善抑郁行为学指标的综合得分与空白组(0.95)比较:疏肝组(0.52)与空白组最接近,其次为逍遥散(0.13),最后为健脾组(-0.36)。2、胃肠功能指标分析结果:造模结束后,抑郁大鼠胃内残留率(P<0.01)显着下降,小肠推进率(P<0.01)显着增高,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P<0.01)显着上升,肠道内淀粉酶活力(P<0.01)显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抑郁大鼠的胃肠功能紊乱。逍遥散、疏肝组和健脾组均能显着回调抑郁大鼠的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疏肝组和健脾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浆GAS和SS的水平(P<0.01),疏肝组肠道内淀粉酶活力(P<0.01)显着升高。逍遥散和健脾组对抑郁大鼠肠道内淀粉酶活力无显着影响(P>0.05)。三者改善抑郁胃肠功能指标的综合得分与空白组(-0.17)比较:疏肝组(-0.22)与空白组最接近,其次为逍遥散(0.17),最后为健脾组(0.61)。3、肠道微生物组学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盲肠菌群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着差异(P>0.05)。β多样性结果显示,抑郁大鼠与空白大鼠的菌群群落分布存在显着差异,疏肝组的菌群组成与空白组的最为相似,其次为逍遥散组,最后为健脾组。在门、科、属水平上,共筛选出与CUMS相关的31种差异菌群。逍遥散、疏肝组和健脾组分别能回调16种、20种和11种差异菌群的相对丰度。各给药组在门水平上的药效指数(对差异菌群的回调程度)为逍遥散(196.35)>疏肝组(172.19)>健脾组(72.81);在科水平上的药效指数为疏肝组(620.45)>逍遥散(414.27)>健脾组(309.85);在属水平上的药效指数为疏肝组(976.45)>逍遥散(770.38)>健脾组(499.62)。4、粪便代谢组学结果: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后,抑郁大鼠代谢轮廓与空白组比较发生显着变化。进一步筛选出10个与CUMS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逍遥散、疏肝组和健脾组分别能回调其中8个、5个和4个差异代谢物的水平。各给药组回调差异代谢物的药效指数为逍遥散(900.00)>疏肝组(479.50)>健脾组(371.63)。本研究共发现7条与CUMS抑郁相关的代谢通路,逍遥散、疏肝组和健脾组分别能调节其中7条、6条和3条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从行为学、胃肠功能指标、微生物组学和粪便代谢组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比较了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的抗抑郁作用。对于抑郁相关行为学、胃肠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的药效作用,疏肝药队优于逍遥散和健脾药队。对于调节抑郁相关粪便代谢紊乱的作用,逍遥散优于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疏肝药队对全方逍遥散的贡献较大。因此,疏肝药队在逍遥散调节抑郁相关胃肠功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田云霞[3](2021)在《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八味解郁汤的方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总结出黎明全教授对于八味解郁汤的运用规律,归纳和提炼出其方证要点、疾病谱和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搜集门诊病历中使用八味解郁汤的患者信息,用Excel表格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型、面色、症状、舌苔、脉象、中医诊断、既往病史、中药及剂量等变量要素,结合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此类患者的基本特征、证候与疾病特点、配伍用药规律。结果:在纳入的210份病例中,女性占69%,主要年龄区段为28~57岁,占比69%,三种体型中以中等体型(53%)和偏瘦(33%)为主,六种面色类型中,面色暗黄与暗红占63.8%,为主要肤色。舌红或舌淡红、苔白腻或白为主要舌象。脉象以弦脉、弦细脉、弦滑脉为主。临床症状中,根据频数统计及黄金分割法分析,以眠差、纳差、头痛、腹泻、腹痛、咽喉不适、周身不适感、冷感、经行不适、焦虑、疲乏、心烦、腹胀、月经紊乱、头晕、抑郁为主,占64.67%。疾病分布中以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五官咽喉科疾病、妇科疾病为主。常用加味药物主要为大枣、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黄芩、生姜、川芎、栀子、陈皮、桂枝、黄连,共占69%。结论:1.患者体质特点:多为女性,体型多中等或偏瘦,年龄集中在28-57岁,腹肌多紧张,多为过敏体质。2.证候与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眠差、纳差、头痛、腹泻、腹痛、咽喉不适、周身不适感、手足怕冷、月经不调、焦虑、疲乏、心烦、腹胀、头晕、情志抑郁。舌红苔白为主,脉弦或弦细。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五官咽喉科疾病、妇科疾病。3.用药规律:本方常与补气药、平肝熄风药、发散风寒药、清热燥湿药、重镇安神药、活血化瘀药等使联合使用。常与栀子厚朴汤、温胆汤、桂甘龙牡汤、八味除烦汤、五苓散、荆防柴朴汤、酸枣仁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合用。

张元斌[4](2021)在《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狼毒(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和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为《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的大戟科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具有峻下逐水、消肿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等症,临床可用于癌性腹水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狼毒和京大戟生品可产生严重的胃肠道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国药典》以醋制法炮制,炮制可降低胃肠道刺激,缓和峻下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肠道毒性,主要毒性成分为二萜类成分,可导致小鼠腹泻以及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导致肠道水通道蛋白(AQPs)的表达紊乱。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后,其提取的毒性部位对肠道的炎症毒性显着减弱,肠道AQPs蛋白表达紊乱得到改善,并发现醋制可使毒性部位中萜类成分组成发生显着变化。萜类成分被认为是大戟科有毒中药中的效应成分,但到目前为止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未明,未见与炮制相关的成分变化的报告。本论文建立毒、效评价模型,从狼毒和京大戟肠道炎症毒性及祛腹水药效出发,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肠道毒性部位及祛腹水药效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毒、效成分,将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分析醋制结构变化规律,并评价炮制前后的毒、效变化,研究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阐明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确定两种大戟属有毒中药炮制前后的毒、效相关的指标性成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狼毒和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为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依据所含二萜类成分的性质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取制备狼毒和京大戟95%乙醇总提物、二氯甲烷提取部位和非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简称总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药效部位筛选:建立小鼠H22癌性腹水模型,以小鼠粪便含水量、尿量和腹水量为指标,将上述各提取部位灌胃给药后筛选药效部位,结果显示狼毒二氯甲烷部位、总提物均可显着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且高剂量可使腹水小鼠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但低剂量对粪便含水量无显着性影响;狼毒非二氯甲烷部位无明显利尿祛腹水作用,表明狼毒的药效部位是二氯甲烷部位。京大戟与狼毒不同,其非二氯甲烷部位、总提物均可降低癌性腹水小鼠腹水量,增加小鼠尿量,但非二氯甲烷部位对粪便含水量没有影响。京大戟二氯甲烷部位可导致腹水小鼠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但对尿量、腹水量无显着性影响。上述实验表明,狼毒祛腹水药效部位主要是二氯甲烷部位,而京大戟的药效部位是非二氯甲烷部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物对癌性腹水小鼠腹水中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狼毒和京大戟在临床给药剂量下均对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无明显影响。上述研究表明狼毒和京大戟主要通过利尿达到祛腹水功效。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肾脏中AQPs表达与尿液形成密切相关,论文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腹水小鼠肾脏AQPs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狼毒总提物及二氯甲烷部位均可抑制肾脏AQP1、AQP2、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京大戟总提物及非二氯甲烷部位可抑制肾脏AQP2、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此结果表明,狼毒与京大戟产生利尿祛腹水作用可能与其对肾脏中AQPs表达干预有关。毒性部位筛选:采用正常小鼠灌胃给药,给药后收集各肠段,通过ELISA法检测各肠段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结果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一致,狼毒和京大戟毒性部位相同均为二氯甲烷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可显着增加小鼠回肠TNF-α和IL-1β释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狼毒二氯甲烷部位既是其利尿祛腹水的药效部位又是其刺激小肠产生肠道炎症的毒性部位。京大戟利尿祛腹水药效部位为非二氯甲烷部位,毒性部位是二氯甲烷部位。2.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的毒效变化研究在确定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后,采用醋制法炮制狼毒和京大戟,同时制备药效和毒性部位,比较醋制前后的毒、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狼毒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均可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减少腹水量,均可抑制肾脏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和AQP4的蛋白表达,生品与醋制品无显着性差异。京大戟醋制前后药效部位(非二氯甲烷部位)均可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减少腹水量,可抑制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3和AQP4的蛋白表达,生品与醋制品无显着性差异。肠道毒性结果显示,与生品比较,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后毒性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对小鼠粪便含水量和小肠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显着降低。因此京大戟和狼毒经醋制法炮制后利尿祛腹水功效并未明显减弱,但其肠道毒性显着减弱。3.狼毒和京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狼毒、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对毒、效部位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硅胶、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从狼毒二氯甲烷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主要为二萜,结构类型包括5个松香烷型二萜;2个玫瑰烷型二萜;1个降二萜内酯成分和1个二萜二聚体;除此之外得到2个苯乙酮类成分和1个阿魏酸二十二烷酯。从京大戟中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其中药效部位(非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获得3个多酚类成分,毒性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分离获得2个三萜类成分和2个倍半萜成分。4.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后结构转化规律及辅料醋对成分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将上述获得的主要单体成分加醋酸模拟醋制,并用HPLC和Q-TOF-MS/MS分析醋制后各成分结构转化规律。狼毒中萜类成分的结构转化规律为:二萜二聚体类成分醚键水解,生成玫瑰烷型二萜和松香烷型二萜;松香烷型二萜中的环氧结构在醋酸加热下易开环;松香烷型及降二萜内酯型二萜结构中的内酯环开环;当狼毒中上述类型萜类成分结构中存在羟基时,可发生消除形成双键、酯化成酯、氧化形成羰基等。京大戟药效部位中的多酚类成分在模拟炮制过程中含量和结构均无明显变化;而毒性部位中的三萜类以及倍半萜类成分醋制后含量显着下降,醋制结构变化规律为:烷烃结构氧化成羟基,羟基消除成双键,羟基氧化成羰基。为研究辅料醋对萜类成分结构的影响,比较了加醋酸或不加醋酸以及单独加热模拟炮制对萜类成分结构的影响。狼毒中成分转化结果显示,直接加热对松香烷型二萜结构无影响,加酸加热后原有萜类成分含量显着下降,存在明显内酯环开环产物生成,同时存在其他萜类转化产物,加水加热可少量转化为萜类产物但转化效率明显低于加酸;降二萜内酯类成分直接加热和加水加热,其结构可直接被破坏并无萜类转化产物生成,加酸加热后可产生明显萜类转化产物。京大戟中成分转化结果显示:三萜类成分直接加热结构未发生变化,加水加热结构存在少量转化,加酸加热成分大量转化为羟基消除产物;倍半萜类单加热和加水加热成分含量下降显着,但转化产物含量低,加酸加热后倍半萜类成分通过烷烃氧化成羟基,羟基继续消除转化为新的色谱峰。结果表明加入辅料醋是萜类成分结构转化的关键,进一步表明醋制法炮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在上述狼毒和京大戟中成分醋制后的结构转化规律研究基础上,本部分进一步考察狼毒、京大戟主要的毒、效成分的结构变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论文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和肾集合管上皮细胞(mIMCD3细胞),Western bloting法测定细胞中AQPs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各成分醋制前后的药效差异。同时通过Western bloting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各成分醋制前后的毒性差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狼毒二萜二聚体Eupractenoid A(EA)醋制后产物对肾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AQP2和AQP4的作用强于未经醋制的EA,醋制产物对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醋制前相同。EA转化产物Euphebcteolatin A(EHTA)对细胞AQP1、AQP2、AQP3的作用明显强于EA,对AQP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当,因此狼毒中二萜二聚体成分醋制结构转化后药效增强;松香烷型二萜JolkinolideB(JNB)醋制产物对肾脏AQP1的影响弱于JNB,但对AQP2、AQP3和AQP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JNB,显示松香烷型二萜经醋制后药效增强或保留;降二萜内酯型成分FischeriaA(FA)醋制后对水通道蛋白调节作用虽有减弱但依然存在。上述3种主要毒、效成分醋制后促炎毒性均显着减弱,狼毒中除了玫瑰烷型二萜EHTA无促炎作用外,其他三种类型二萜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炎作用。京大戟药效部位主要含多酚类成分,醋制后结构稳定,3个成分中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AQP2、AQP3和AQP4蛋白表达抑制作用。同时从药效部位鉴定出的有机酸Shikimic acid同样具有利尿作用,且Shikimic acid与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结构类似。京大戟毒性部位中萜类成分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三萜及倍半萜类成分经过醋制后促炎毒性均显着减弱,未经醋制的萜类成分Fupenzic acid(FPZA)和Pernambucone(PE)具有显着的促炎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狼毒和京大戟中萜类成分经醋制法炮制后毒性减弱,但利尿药效依然存在或保留,狼毒和京大戟中萜类成分醋制后结构转化是其“解毒-存效”的机制。同时狼毒中萜类成分EHTA可作为狼毒醋制法炮制的质量控制指标。6.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为进一步验证醋制过程中毒、效成分的转化规律,论文进一步通过HPLC和Q-TOF-MS/MS法测定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所含毒、效成分的组成变化。研究不同炮制程度的狼毒中萜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HPLC分析显示,与生品比较,130℃炒制时,狼毒中的二萜二聚体醋制转化产物EHTA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含量呈明显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炒干时含量增幅为55.36%,其他萜类成分多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含量最高时与生品相当或略有下降;160℃炒制过程中,EHTA含量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炮制到规定程度,除EHTA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外,其余各萜类成分含量均低于生品。EHTA为玫瑰烷型二萜,为所测定成分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炮制品中含量最大为0.18%,与生品比较含量增幅为62.5%。狼毒中EHTA在炮制后含量显着升高,且在生品和炮制品中含量最高,可以作为狼毒毒、效相关的指标性成分。Q-TOF-MS/MS分析表明,狼毒萜类成分的多种转化产物均可在狼毒生、醋饮片中检出,其中狼毒二聚体EA的转化产物EHTA和EA-C4在醋品中相对含量均升高;松香烷型二萜 Ent-11α-hydroxyabicta-8(14),13(15)-dien-16,12-olide(HAO)的转化产物 HAO-C1 和HAO-C5在醋品狼毒中相对含量高于生狼毒;JNB醋制产物中JNB-C2的相对含量在醋品种明显升高;降二萜内酯FA醋制产物中FA-C3在醋品狼毒中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狼毒。Q-TOF-MS/MS分析京大戟醋制前后药效部位中8个成分(主要以多酚类成分和有机酸为主)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醋煮法炮制后药效部位中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3,3’-di-O-methylellagic acid、Ellagic acid、Gallic acid、Corilagin 的相对含量略有增加或基本保持不变,Ethyl3,4-dihydroxybenzoate、(-)-Quinicacid 和(-)-Shikimicacid 的相对含量显着增加。Q-TOF-MS/MS分析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性部位中9个成分(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京大戟经过醋制法炮制后各萜类成分含量均下降,下降比例在10-75%之间,其中倍半萜类成分下降比例最多,其次是二萜和三萜。京大戟炮制前后的饮片中三萜FPZA的转化产物,倍半萜Orobanone(OR)的转化产物OR-C2相对含量显着增加。综上所述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过程中均可通过降低萜类成分含量以及促进萜类成分结构发生转化达到降低毒性、保存药效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建立体内外药理评价模型,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各毒、效成分,并研究主要成分在醋制过程中结构转化规律,考察成分转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阐释了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其“解毒-存效”的机制为:狼毒毒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均为萜类成分,京大戟的毒性成分为萜类成分,药效成分主要为多酚类成分。狼毒和京大戟中含有的多种萜类成分在醋制法炮制过程中结构均发生转化,可发生醚键水解、内酯环开环、酯化成酯、氧化成羟基、羟基脱水成双键等,醋制后毒性较大的萜类成分转化为毒性较低的成分,且仍然保留促进肾脏利尿以及祛腹水功效。狼毒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EHTA(二萜二聚体醋制可转化为EHTA),醋制后含量显着上升,且与二萜二聚体相比,毒性显着下降,且仍具有较好的药效,可作为醋狼毒的质量控制指标。醋制法炮制过程中辅料醋对萜类成分结构转化起关键作用,证明了狼毒和京大戟采用醋制法炮制的科学性。本研究结果阐释了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科学内涵,为毒性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饮片炮制工艺优化、质量提升、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黄乜瑞[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食管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治疗食管癌术后中药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的规律进行研究,为规范食管癌术后中药组方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法,搜集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临床上中药内服治疗食管癌术后的文献。运用Note Express软件(3.2.0版本)进行题录查重,再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录入文献中方药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个人版V2.3)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结果1下载文献163篇,经过题录查重、精读和再次比对纳入及排除标准后,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07篇,涉及处方91首。2所有中药共197味,累计使用频次共1187次。用药频次≥20的有甘草、白术、茯苓、半夏、黄芪、党参、陈皮、人参、当归、白芍、麦冬、木香、枳实等13味中药。药物四气总频次为1175次,药性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总频次为1898次,以甘、苦、辛为主。所有归经总频次为3030次,药物归经频数以脾、肺、胃经为主。3根据聚类分析,可以把药物分为半夏-陈皮-甘草-白术-茯苓及黄芪-人参-白芍-当归-麦冬-党参-枳实-木香2类。4运用关联规则筛选出关联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其次为白术-黄芪、黄芪-茯苓、半夏-茯苓、半夏-白术、党参-白术、陈皮-白术、人参-白术、人参-茯苓、陈皮-茯苓、党参-茯苓。结论通过数据挖掘,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在三大中文数据库发表的文献中,中医药内服治疗食管癌术后的思路主要沿用中医传统理论对食管癌术后的认识,从脾、肺、胃三脏论治,选择温性、平性药物,以甘、苦、辛为主,可用半夏-陈皮-甘草-白术-茯苓及黄芪-人参-白芍-当归-麦冬-党参-枳实-木香2个药方加减治疗,通过筛选得到最常用的药对为茯苓-白术,可见治疗食管癌术后方药以二陈汤及预备新处方为主,药物以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中药为主,可为临床中药治疗食管癌术后提供参考。

姜翠霞[6](2021)在《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发展,牦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冬春补饲等半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以应对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牧草资源匮乏问题。青藏高原放牧泌乳牦牛长期存在繁殖率低、营养不足、体况低下的问题。早期断乳是犊牛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措施,研究发现牦牛犊3~4月龄断乳不但能提高母牦牛发情率,而且可促进犊牛生长。但断乳犊牦牛存在免疫力低、断乳应激等问题,如管理不善会增加犊牦牛患病率和死亡率。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起到保健治疗的功效,而且能够实现绿色健康养殖,是目前畜牧业着力研究开发的方向。中药黄芪、党参、当归和甘草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道地中药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氧化、促生长、抑制病原菌等功效。本论文采用黄芪粉和当归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泌乳牦牛以及利用四种中药浸提液(黄芪、党参、当归和甘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早期断乳牦牛犊,研究饲喂功效,为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幼畜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乳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年龄、产犊时间基本一致的泌乳期健康牦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中药组归牧后补饲350 g黄芪当归粉(2.5:1),对照组不添加中药,实验期为68天。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组牦牛血清中肌酐(CREA)、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以及白介素-2(IL-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生长激素(GH)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牦牛乳中脂肪、蛋白、乳糖、尿素氮、乳铁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泌乳牦牛饲喂中药黄芪当归粉,能显着提高其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起到改善乳品质的功效。第二部分中药浸提液饲喂早期断乳犊牛的研究实验选取同一群、遗传背景相似、3~4月龄断乳犊牦牛25头,随机分为5组(CK组、当归组、党参组、甘草组、黄芪组),每组5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中药浸提液,添加量均为80 m L·kg-1DMI,实验期共75天,包括预饲期15天,正饲期60天。实验获得如下结果:(1)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末期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犊牛体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期间补饲党参浸提液组犊牛平均日增重(ADG)最高;而补饲黄芪浸提液组犊牛AD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组犊牛瘤胃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末期当归、党参和黄芪浸提液饲喂组犊牛瘤胃氨态氮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对犊牛瘤胃菌群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浸提液饲喂组瘤胃细菌多样性显着提高(P<0.05),当归和甘草浸提液饲喂组瘤胃拟杆菌门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厚壁菌门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党参浸提液显着提高了犊牛瘤胃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P>0.05);而黄芪浸提液显着提高了螺旋菌门(Spirochaetes)丰(P<0.05)。四种中药浸提液均降低了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的丰度(P<0.05)。(3)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提高了犊牦牛血清葡萄糖(GLU)、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AA)水平(P<0.05)。甘草和黄芪浸提液饲喂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分析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饲喂四种中药浸提液均表现出显着的抗氧化功效。(4)血清代谢组学结果:四种中药浸提液对犊牦牛血清代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甘草组和黄芪组影响最为显着(P<0.05)。当归浸提液下调甘油磷脂代谢,四种浸提液均上调了氨基酸合成代谢。综上所述,泌乳牦牛饲喂中药黄芪当归粉能够显着提高牦牛营养代谢水平、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改善乳品质。当归、党参、甘草和黄芪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早期断乳犊牛,表现出调控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功效、提高抗氧化能力、调节犊牛机体蛋白质、脂肪代谢,黄芪和党参浸提液表现出促生长的功效。

李中浩[7](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付锦锦[8](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腹部疼痛,并且不伴有器质性改变及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FAP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患病率约为4.4%~13.5%。因FAP造成患儿父母及患儿的工作、学习缺勤,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不良影响。儿童FAP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脑-肠轴改变引起的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脑-肠轴调节中可起到双向作用,调节脑-肠轴可以成为治疗儿童FAP的靶点。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治疗儿童FAP有一定疗效,但尚未纳入儿童诊疗指南,且有关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循证性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最新国内外采用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益生菌治疗儿童FAP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儿童FAP属于中医“腹痛”诊治范畴,中医药治疗FAP的临床研究较多,本研究将中药和益生菌对照或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研究中医药治疗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FAP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研究一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方法:制定检索词及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益生菌对比安慰剂治疗儿童FA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将筛选得到的文献的基本信息用Excel表记录,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最后收集两组FAP患儿治疗和随访的主要结局指标(腹痛程度、腹痛频率以及腹痛治愈率等)和次要结局指标(治疗后的腹痛持续时间、恶心、腹胀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大便性状,肠道渗透压,因腹痛造成的患儿父母及患儿的工作、活动、学习的缺勤以及因腹痛用药情况等)。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4.0等工具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82篇,除去重复发表的文献后剩余138篇,又分别排除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类型不符合的127篇文献后,最终共纳入1 1篇文献研究,共计1183例,试验组625人,对照组558人。具体如下:(1)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FAP患儿腹痛程度缓解率[P=0.04,SMD=-0.33,95%CI=(-0.64,-0.22)]、腹痛治愈率较高[P=0.005,OR=1.94,95%CI=(1.22,3.09)],两组腹痛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SMD=-0.70,95%CI=(-1.40,0.00)]。(2)益生菌对比安慰剂在缓解FAP患儿腹痛程度的Meta分析时,I2>50%,故按照治疗时间进一步亚组分析查找异质性来源。①治疗时间为4周时,两组FAP患儿的腹痛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别[P=0.85,MD=0.05,95%CI=(-0.43,0.53)];②治疗时间为8周时,益生菌治疗组儿童FAP的腹痛缓解程度优于安慰剂[P=0.0002,MD=-0.36,95%CI=(-0.56,-0.17)];③治疗时间为12周时,益生菌治疗组儿童FAP的腹痛缓解程度优于安慰剂[P<0.00001,MD=-0.18,95%CI=(-0.25,-0.10)]。(3)其中一些研究还进行了治疗结束后为期4~8周不等的随访观察,随访时,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FAP患儿腹痛程度缓解率较高[P=0.04,SMD=-0.66,95%CI=(-1.27,-0.04)],两组腹痛频率无明显差别[P=0.72,SMD=-0.07,95%CI=(-0.43,0.30)]。(4)关于其他无法纳入Meta分析的次要结局行文字描述,有研究记录在减少FAP患儿的腹痛持续时间、缓解腹胀、缓解恶心上益生菌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除此之外,在其他次要结局如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日常活动及学校缺勤率、改善肠道渗透压、减少因腹痛而用药的频次以及患儿父母因患儿腹痛而致的工作缺勤情况上,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的结果比较都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二儿童FAP的中医药诊治规律分析方法:制定检索词及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中药口服或中药口服联合益生菌对比中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儿童FAP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筛选得到的文献的基本信息用Excel表记录,建立中药数据库,对其治疗情况按治则治法、单味药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06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文章题目、摘要或全文后,最终共纳入文献42篇,涉及治则治法17种,方剂42个,中药68味。在儿童FAP的中医治则治法上,理气、健脾、和胃、消食使用频次最多,累计频率占62%;在治疗儿童FAP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上,主要为甘草、白芍、白术等补虚药,延胡索、木香等理气药以及山楂等消食药;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功效上,使用频率排前十位的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和祛湿药;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药性上,主要以温性药物为主,累计频率为46.97%;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药味上,辛味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苦味药、甘味药,累计频率为84.76%;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归经上,归脾、胃、肺经、肝经的药物最多,累计使用频率为72.37%。结论:益生菌治疗儿童FAP可以缓解腹痛程度以及提高腹痛治愈率。中医药治疗儿童FAP有其特定的诊疗规律。中西医协同治疗有可能提高儿童FAP的临床疗效。

杜耀[9](2020)在《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促生长用途的抗生素的使用进一步受到限制,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型促畜禽生长剂显得尤为重要。中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畜禽促生长剂开发领域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本实验室与企业合作研制的“贞芪颗粒”是一种以中药女贞子和黄芪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复方中兽药制剂。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复方中兽药制剂具有显着地促进猪生长效果,具有发展成为畜禽促生长中药制剂的潜力。毒性试验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申报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开展了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评价该中兽药制剂的安全性,明确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初步探究了该复方中兽药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为后续深入开展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不同剂量(0~50 mg/10g·bw)的贞芪颗粒溶液通过灌胃方式对小鼠给药,发现在最大剂量50mg/10g·bw给药时,小鼠仍全部存活。进一步以50mg/10g·bw剂量进行最大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均无死亡和异常表现,表明小鼠对贞芪颗粒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mg/10g·bw。根据《化药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规定,对于药物在50 mg/10 g·bw的剂量下,小鼠仍未死亡,则可以结束整个急性毒性试验。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根据中国兽药典以及陈奇等人编写的《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中规定,对于临床疗程在两周以内的新兽药,亚急性毒性周期选择一个月可以很好的支撑下一步临床试验。因贞芪颗粒的临床疗程在两周内,所以我们选择30天的给药周期。以高、中、低三个剂量(50.0、25.0、12.5 mg/10g·bw)对大鼠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0天。结果发现,灌服高、中、低剂量复方贞芪颗粒的实验组大鼠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行为、精神、摄食、饮水、粪便、体重等均未见异常。在实验结束时,对大鼠进行血常规指标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虽然贞芪颗粒处理组大鼠相比于对照组大鼠有少量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除了高剂量组大鼠的谷草转氨酶指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在连续给药15天和30天时,测定各组大鼠脏器系数,结果显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且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见与该药物作用相关的病理变化。在评估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中,分别设置贞芪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3.40、1.70、0.85mg/10g·bw)、五味健脾颗粒阳性对照组(5.1mg/10g·bw),以及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给药两次,持续7天。在给药第3天和第7天以及停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时,对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和采食进行称重和记录。在给药第7天和停药第7天时,分别剖杀各组一半数量的鼠,分离脏器测脏器系数;测定血清中GH、T3、T4、IGF-I四种激素含量,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给药7天以及停药7天中,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平均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等数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但两两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贞芪颗粒各剂量组与五味健脾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脏器系数和空白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小鼠激素测定结果显示,在给药第7天,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四种激素含量均显着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停药后第7天,贞芪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四种激素水平也均显着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贞芪颗粒均没有明显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且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GH、T3、T4、IGF-I的激素水平。

李相府[10](2020)在《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大肠杆菌是家禽养殖中常见病原之一,可引起家禽的急性败血症或多组织器官炎症,一旦感染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临床上,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该方法在近年来的运用中遇到了新的挑战。“超级细菌”等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抗菌治疗的副作用--细菌的耐药谱扩大。一方面细菌抗药性降低了抗菌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抗菌药物用量增加易引起动物机体内的药物残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无抗时代”的到来,中草药受到更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草药在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在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中,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疗效较好,尤其是中草药黄连、黄芩、金银花,对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效果明显。中草药使用后药物残留较少,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畜禽产品质量无影响。这既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也符合我国生态绿色养殖的行业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建立禽大肠杆菌人工感染模型,在前人中草药防控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基础上,对经典中草药组方“葛根苓连汤”进行了筛选、改良与疗效试验,以期为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1.“葛根芩连汤”组方的优化筛选研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建立大肠杆菌小鼠感染模型;在前人中草药防控大肠杆菌病的研究基础上,对经典中草药组方“葛根芩连汤”改良,形成了5个组方;分别在大肠杆菌攻毒后1h、6h和12h连续3次给药,评价不同组方的疗效。结果显示,在9.75×108CFU/ml的菌液浓度下,腹腔注射0.5 ml剂量攻毒后,小鼠全部发病,死亡迅速,死亡时间集中在攻毒后24-48 h内,选择该剂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攻毒后组方Ⅰ(金银花、葛根、黄芩、黄连、白芍、炙甘草)给药达到了 70%的治愈率,位列5个组方中最高,且未在肝脏和心脏组织中分离到攻毒菌株。因此选择最优组方1进行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2.改进“葛根芩连汤”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通过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鸡源大肠杆菌观察感染鸡的发病和死亡率情况,建立鸡感染大肠杆菌模型;鸡感染大肠杆菌出现症状后分别使用高(1.5 ml/kg体重)、中(1.0ml/kg体重)、低剂量(0.5ml/kg体重)的改进“葛根芩连汤”饮水给药,并使用氟苯尼考作为治疗对照组,连用5天,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选用攻毒浓度为细菌培养液10-4倍稀释液,剂量为0.5ml/只,感染鸡约有半数死亡,为最佳攻毒剂量;改进“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与氟苯尼考疗效相当;高、中剂量改进“葛根芩连汤”组治疗评价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因此以中剂量的“葛根芩连汤”为推荐剂量。

二、20种中药方剂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影响的筛选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种中药方剂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影响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星蒌承气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1 大黄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2 胆南星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3 瓜蒌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4 羌活
        4.1 中医认识
        4.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5 芒硝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
        2 菌-肠-脑轴
        3 从肠到脑的上行通路
        4 从脑到肠的下行通路
        5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
        6 卒中并发症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星蒌承气汤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星蒌承气汤化学成分及缺血性卒中靶点筛选
        2.3 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5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2.6 分子对接
    3 研究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潜在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结果
        3.2 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及缺血性卒中靶点预测结果
        3.3 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4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3.5 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
        4.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效应机制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TUNEL法检测皮层梗死周围细胞凋亡情况
        2.8 脑组织ELISA
        2.9 脑组织Western blot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对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TNF-α的影响
        3.6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AKT、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星萎承气汤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代表方剂
        4.2 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脑保护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4.3 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探讨
        4.4 卒中模型行为学选择
        4.5 星蒌承气汤与细胞凋亡
        4.6 网络药理学关键靼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5 小结
    实验二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取材及处理
        2.4 免疫组化
        2.5 免疫荧光
        2.6 ELISA检测
        2.8 肠道菌群分析
        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受体的影响
        3.3 星蒌承气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4.2 星蒌承气汤对短链脂肪酸影响
        4.3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自主神经途径影响
        4.4 星蒌承气汤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
        4.5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免疫途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星萎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2.8 ELISA检测
        2.9 肠道菌群分析
        2.10 盲肠内容物SCFAs分析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肠道菌群
        3.5 短链脂肪酸
        3.6 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伪无菌模型建立及评价
        4.2 肠道菌群是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
        4.3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初步探讨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组学的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摘要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和研究内容
        1.2.2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逍遥散及其拆方研究进展
        2.1.1 逍遥散的立法依据和方解
        2.1.2 逍遥散及其拆方研究进展
    2.2 逍遥散改善抑郁症胃肠功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2.3 系统生物学技术在逍遥散抗抑郁研究中的应用
        2.3.1 微生物组学技术在逍遥散抗抑郁研究中的应用
        2.3.2 代谢组学技术在逍遥散抗抑郁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改善CUMS大鼠抑郁行为和胃肠功能的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药物与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3.2.2 CUMS模型的复制
        3.2.3 宏观行为学指标
        3.2.4 胃肠功能及指标
        3.2.5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的作用
        3.3.2 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CUMS大鼠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
        3.3.3 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和胃肠功能指标的综合分析
    3.4 小结和讨论
        3.4.1 小结
        3.4.2 讨论
第四章 基于16S rRNA技术的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抗抑郁肠道菌群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药物与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本采集
        4.2.2 盲肠菌群16S rRNA测序
        4.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4 定量表征给药组对差异菌群的回调作用
        4.2.5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OTU数目和分布
        4.3.2 不同分类水平下物种组成和丰度分析
        4.3.3 菌群α多样性分析
        4.3.4 菌群β多样性分析
        4.3.5 抑郁相关差异菌群的筛选和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的调节作用
        4.3.6 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差异菌群的回调程度
        4.3.7 差异菌群、抑郁行为指标和消化系统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和讨论
        4.4.1 小结
        4.4.2 讨论
第五章 基于~1H-NMR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抗抑郁作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物与试剂
        5.1.3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样本采集
        5.2.2 粪便核磁备样方法以及分析条件
        5.2.3 核磁谱图处理及数据分析
        5.2.4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大鼠粪便~1H-NMR图谱分析
        5.3.2 大鼠粪便样本核磁数据多元统计分析
        5.3.3 抑郁相关粪便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5.3.4 逍遥散、疏肝药队和健脾药队对粪便差异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5.3.5 定量表征给药组对差异代谢物的回调作用
        5.3.6 代谢通路分析
    5.4 小结和讨论
        5.4.1 小结
        5.4.2 讨论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和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八味解郁汤的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方证相应理论
    2 四逆散概述
    3 半夏厚朴汤概述
    4 八味解郁汤概述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收集
    2 临床资料整理
    3 资料统计
    4 小结
讨论
    1 从“药证”角度及药物功效探析本方方证特点
    2 相似方证鉴别及现代应用
    3 浅析方证相应理论、体质学说、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狼毒和京大戟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节 腹水形成相关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及峻下逐水药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课题研究思路及设计方案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假说
    第二节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狼毒和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第一节 狼毒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第一节 狼毒效应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效应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及辅料醋对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狼毒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研究
    第三节 辅料醋中醋酸对狼毒和京大戟炮制过程中成分转化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药效部位成分药效研究及毒性部位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食管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数据整理
        1.5.1 文献筛选
        1.5.2 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
        1.5.3 数据的规范化
    1.6 统计分析
        1.6.1 统计分析软件
        1.6.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频数统计结果
        2.2.1 药物使用频数统计结果
        2.2.2 药物四气频数统计结果
        2.2.3 药物五味频数统计结果
        2.2.4 药物归经频数统计结果
    2.3 治疗食管癌术后的主要用药的聚类分析结果
    2.4 治疗食管癌术后的主要用药的关联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3.1.1 历史沿革(病名)
        3.1.2 病因病机
        3.1.3 治则治法
    3.2 西医对食管癌的认识及治疗
    3.3 食管癌术后的并发症
        3.3.1 吻合口瘘
        3.3.2 吻合口狭窄
        3.3.3 肺部并发症
        3.3.4 胃食管反流
        3.3.5 胃肠功能紊乱
        3.3.6 心血管并发症
    3.4 研究结果分析
        3.4.1 药物使用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4.2 药物四气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4.3 药物五味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4.4 药物归经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4.5 对食管癌术后主要用药聚类结果进行分析
        3.4.6 对食管癌术后主要用药的关联结果进行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食管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1.2 中药饲料添加剂应用的需求背景
        1.2.1 中药饲料添加剂发展现状
        1.2.2 当归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1.2.3 党参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1.2.4 甘草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1.2.5 黄芪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1.3 母牦牛的管理
    1.4 犊牦牛的管理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乳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时间与地点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饲粮及中药
        3.1.4 样品采集
        3.1.5 样品检测
        3.1.6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血清生化指标
        3.2.2 血清免疫指标
        3.2.3 血清生长激素和抗氧化指标
        3.2.4 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指标
    3.3 讨论
        3.3.1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2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3.3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生长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4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乳成分和乳免疫指标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中药(当归、党参、甘草、黄芪)浸提液饲喂早期断奶牦牛犊研究
    4.1 实验一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4.1.1 材料和方法
        4.1.2 结果
        4.1.3 讨论
        4.1.4 小结(包括成本核算)
    4.2 实验二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2.1 材料和方法
        4.2.2 结果
        4.2.3 讨论
        4.2.4 小结
    4.3 实验三对犊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实验四犊牛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4.1 材料和方法
        4.4.2 结果
        4.4.3 讨论
        4.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瘤胃液及肠道内容物 VFA 测定方法

(7)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五、总结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一 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儿童FAP的中医药诊治规律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数据库检索式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1.文献综述
    1.1 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1.1 中兽药概述
        1.1.2 中兽药增强畜禽免疫力
        1.1.3 中兽药防治畜禽疾病
        1.1.4 中兽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1.2 新兽药的安全性评价
        1.2.1 新兽药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1.2.2 新兽药安全性研究的方法
    1.3 畜禽促生长研究进展
        1.3.1 畜禽促生长概述
        1.3.2 畜禽促生长机制
        1.3.3 生长相关激素
    1.4 贞芪颗粒研究进展
        1.4.1 女贞子及其药理作用
        1.4.2 黄芪及其药理作用
        1.4.3 贞芪颗粒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受试药物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剂和试剂盒
        3.1.4 实验动物、饲料和饲养
        3.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3.2 贞芪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3.2.1 贞芪颗粒的小鼠LD50测定
        3.2.2 贞芪颗粒的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
    3.3 贞芪颗粒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3.3.1 大鼠的分组与灌胃
        3.3.2 大鼠的临床状态观察
        3.3.3 大鼠的体重称量
        3.3.4 大鼠的采食量测定
        3.3.5 大鼠的腹主动脉采血
        3.3.6 大鼠的剖杀和组织取样
        3.3.7 大鼠脏器组织的切片的制作
        3.3.8 大鼠血常规指标的测定
        3.3.9 大鼠血生化指标的测定
        3.3.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11 伦理申明
    3.4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3.4.1 实验分组及处理
        3.4.2 临床观察
        3.4.3 生长性能测定
        3.4.4 生长相关激素测定
        3.4.5 脏器系数测定
        3.4.6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贞芪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4.1.1 贞芪颗粒的小鼠LD50测定结果
        4.1.2 贞芪颗粒的小鼠最大耐受量(MTD)测定结果
    4.2 贞芪颗粒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4.2.1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的临床表现
        4.2.2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2.3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4.2.4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期大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4.2.5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
        4.2.6 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期大鼠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4.2.7 贞芪颗粒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病理学检查结果
        4.2.8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4.2.9 亚急性毒性试验末期大鼠的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4.3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4.3.1 给药情况及临床状态观察
        4.3.2 生长性能
        4.3.3 脏器系数
        4.3.4 促生长相关激素
5.讨论
    5.1 贞芪颗粒急性毒性分析
    5.2 贞芪颗粒亚急性毒性试验分析
    5.3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5.4 促生长试验中贞芪颗粒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5 贞芪颗粒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
    5.6 本试验的创新点及不足
    5.7 贞芪颗粒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 禽大肠杆菌病
        1.1 禽大肠杆菌病简介
        1.2 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1.3 禽大肠杆菌病的危害
        1.4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1.5 禽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质粒
    2 中草药在防治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
        2.1 抑制和杀灭大肠杆菌
        2.2 消除细菌耐药性
        2.3 抗炎作用
        2.4 增强机体免疫
    3 “葛根芩连汤”在防治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
    4 目的意义
第2章 “葛根芩连汤”组方的优化筛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供试药品
        1.3 攻毒菌株
        1.4 培养基及试剂
        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1.6 大肠杆菌人工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1.7 组方筛选试验
        1.8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大肠杆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2.2 组方的筛选试验
    3 讨论
        3.1 中药的抗菌性
        3.2 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试验
    4 小结
第3章 改进“葛根芩连汤”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试验菌种
        1.4 实验仪器
        1.5 大肠杆菌攻毒剂量的确定
        1.6 治疗试验
    2 结果
        2.1 鸡大肠杆菌最佳攻毒剂量的测定
        2.2 治疗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药物
        3.2 鸡大肠杆菌病辨证施治
        3.3 改进“葛根芩连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种中药方剂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影响的筛选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组学的逍遥散及其功效药队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D]. 吕梦. 山西大学, 2021(12)
  • [3]基于方证相应理论的八味解郁汤的方证研究[D]. 田云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D]. 张元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食管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D]. 黄乜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 姜翠霞. 兰州大学, 2021(09)
  • [7]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D]. 付锦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贞芪颗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研究[D]. 杜耀.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10]改进“葛根芩连汤”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中的应用研究[D]. 李相府. 扬州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20个中药组方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筛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