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总结

针刺麻醉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总结

一、针麻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李泫珠(LEE HYUNJOO)[1](2017)在《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搜集现代文献中有关足阳明胃经经脉及腧穴主治病症论述的相关文献,归纳统计各个腧穴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足阳明胃经腧穴的主治及临床应用规律特点,从而为足阳明胃经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文献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等检索方式,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含中华医学会期刊)为检索源,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以及45个“腧穴名称”为检索词,检索时间均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发现有关足阳明胃经经脉及各腧穴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本研究涉及相关文献55720篇,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可检索到的文献共25984篇,以经脉为检索词可纳入的文献为5614篇,以45腧穴名称为检索词,按纳入标准可被采用的文献数量为16103篇。通过统计处理后发现主治病症涉及:内科病症(内科杂病、脾胃系病症、呼吸系统病症、泌尿系统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妇儿科病症、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及其他病症,其中胃肠脾胃病症数量最多,为2019篇,占36%;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丰隆、天枢,其中足三里涉及176种病症,占总频次的15.60%,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尿潴留、便秘、呃逆、呕吐、腹泻;丰隆涉及134种病症,占总频次的6.67%。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高脂血症、肥胖、哮喘、气管炎、高血压病;天枢涉及84种病症,占总频次的10.29%,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便秘、腹泻、肥胖、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结论:足阳明胃经经脉及经穴应用规律广泛,主治病症繁多,临床疗效确切,其中足阳明胃经经脉主治主要集中在脾胃等内科病症;腧穴主治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及头面躯体痛症等方面,二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张玲[2](2010)在《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在手术前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改变及其影响因素。(2)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RRD手术镇痛作用及相关机理,以期发挥中医治疗特色,为临床RRD手术优选镇痛方法,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采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量表(AQoL-DVI)),测量92例RRD手术患者手术前和随访期末的VRQoL,并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2)将40例RRD并行巩膜扣带术(SB)患者随机分为局部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简称复麻组和局麻组),两组均用2%利多卡因和0.894%罗哌卡因各3ml行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复麻组术中辅以Hans神经穴位仪在术侧合谷和内关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术中行心电监护,术毕填写简式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进行疼痛度VAS评分,术前及术毕抽取2ml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和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含量,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手术前AQoL-DVI得分最低的条目均在“社会活动能力”方面。手术后量表得分明显提高。手术引起条目得分改变最大的均在“社会活动能力”。影响手术前AQoL-DVI量表得分和手术引起的得分改变的首要独立因素分别是患眼手术前视力和患眼视力改变。(2)复麻组患者手术疼痛强度的VAS评分低于局麻组(P<0.05);情感项和感觉项总分均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药用量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复麻组心率波动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心反射阳性率低于局麻组。手术前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手术前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麻组手术后血浆β-EP含量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与复麻组组内CCK-8浓度术后都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术前术后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QoL-DVI量表可以敏感反映RRD手术患者VRQoL状况。术前患者因RRD对生活满意程度急剧下降。手术后VRQoL,特别是社会活动能力方面,明显提高。但在完成一些精细工作和日常家务活动时仍有困难。通过提高视力、及时手术和避免手术并发症,有利于RRD患者VRQoL的改善。(2)TEAS辅助局麻对SB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优于单纯局麻治疗,可减少术中麻药用量,减少眼心反射发生率,机理可能是通过TEAS联合局麻促进手术疼痛患者体内β-EP的释放,达到镇痛目的。在手术应激状态下,机体释放CCK-8增加。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样本量较小,TEAS对CCK-8释放的影响规律未能观察到。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

尹利华[3](2002)在《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针刺麻醉应用于临床,并得到大力推广。但由于其镇痛强度不足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且一直没有较客观的指标评价针刺麻醉的镇痛效能,所以甚至有人对针刺麻醉持怀疑的态度。如何客观评价其效能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代麻醉学中,常以呼气末气体中吸入全麻药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来客观地评价吸入全麻药的作用强度,并有人利用镇痛药减少吸入全麻药MAC的多少来评价镇痛药的作用强度。故本实验利用MAC客观地观察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镇痛效能。并通过全身麻醉后再针刺,以观察全身麻醉对针刺镇痛效能的影响。全文分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 一、文献研究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中医学中麻醉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例举了过去各个时期中医和针灸对麻醉学及其相关急救措施的主要贡献。探讨了针刺麻醉的现代起源与发展历程,针刺麻醉在临床上的分类法、操作注意事项及近十年来临床上的运用情况。近年来,关于针刺麻醉的研究主要是其临床运用,对其机理仅有少量报道。如何充分发挥针刺在现代麻醉中的作用及阐明其机理,是每个针刺麻醉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1.利用麻醉药MAC客观地评价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镇痛效能。 2.探讨针刺诱导后全麻与全麻后再针刺两组患者中针刺镇痛效能是否相同,以明确全麻对针刺镇痛效能是否有抑制作用。 3.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所需全麻药MAC,为临床筛选针刺麻醉适宜对象提供参考。 4.观察针刺对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后炎症反应及胃肠功能恢复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广东省中医院麻醉科6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诱导后全麻组(Acupuncture befor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AGA组)、全麻后针刺组(GeneralAnesthesia before Acupuncture group,GAA组)及单纯全麻对照组(GeneralAnesthesia group,GA组),通过对三组病人术中所需异氟醚MAC,血氧饱和度、呼出末二氧化碳浓度、心率、血压、血糖、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及肠鸣音和肛 99级硕士研究生 尹利华门排气恢复时间的观察而达到目的。 (三)研究结果: 1.AGA组、GAA组及GA组患者所需异氟醚MAC分别为1.35%及1.49%、1.64%,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1)。**A组与OA组异氟醚相差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1),与**A组相差0.1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刀5);0*A组与*A组异氟醚**C相差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刀5)。 2.AGA组湿热蕴结、气阴两虚及气滞血瘀型患者所需的异氟醚MAC分别为1.50%、1.22%及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5);OA组及**A组三种证型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三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与呼出末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不大,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插管前后、手术开始切皮前后三组患者心率、平均血压均升高,*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刀5或0刀1),而**A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血压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中血糖的升高幅度以AGA组最小,GAA组次之,GA组最大。 4.三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以AGA组上升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GA组。术后肠呜音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AGA组最快,GAA组次之,GA组最慢。 (四)结论 1.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手术中确有一定麻醉镇痛效果,相当于0.29%的异氟醚,可相对减少异氟醚MAC17.68%。 2.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再行针刺,仍有一定麻醉镇痛作用,相当于 of 5%的异氟醚,但较针刺诱导后再全麻中的针刺效能差,说明全麻对针刺效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不同中医证型直肠癌患者中,针刺对气阴两虚型患者麻醉效果较佳,气滞血瘀型次之,湿热蕴结型欠佳。 4.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患者因麻醉及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改善应激状态下糖代谢的异常。 5.针刺复合麻醉中针刺可减轻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针刺对人体是一种整体性的调节作用,在复合全身麻醉中,不仅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而且可以减轻麻醉及手术对患者所致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王淑义,徐子玉,陈舜英[4](1988)在《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术23,554例临床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针刺麻醉腹式输卵管结扎临床研究是卫生部下达的《1975年针刺麻醉全国研究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江苏、四川、上海、湖北、广东、广西、安徽、山西、河南、福建、山东、江西、浙江、湖南、黑龙江、甘肃、云南、宁夏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个科研、临床单位组成协作组,自1975年5月至1977年12月共完成输卵管结扎术23,554例。其中针麻效果一级的12,246例,占51.9%;二级的7,968例,占

邓世发[5](1982)在《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临床分析——兼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用针刺、按压、或其他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时,一种酸、麻、胀、重感或其他特殊感觉,便从被刺穴位开始,沿着或大体沿着古典所述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经络感传现象),在针刺疗法和针麻中,颇为常见.因此,从控制经络感传的方向和强化经络感传的程度入手,去提高针刺镇痛的效果,都受到普遍的重视。

马丽华,胡淑兰,王素琳,王宽[6](1982)在《舒乐安定作为针麻术前用药14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舒乐安定(Surazepine)是一种新型的安定剂,属于苯骈二氮杂(艹卓)类(benzodiazepine)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安眠抗惊,抗焦虑作用。在国外作为手术前夜的睡眠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国内由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和湖北制药厂试制成功,由湖北药厂提供使用。我们于1981年1月将本剂作为针麻木前用药应用于临床,以期提高针麻效果,并进行了脑电观察和测痛试验,以观察其镇静作用及其对皮肤痛阈

百会[7](1980)在《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近三十年来,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有巨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1979年上半年为止,已发表的针灸论文资料达九千多篇,其中80%以上是临床报合。事实证明,针灸已用于270多种病症的治疗,对其中80多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传染病针灸治疗传染病,目前已遍及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时还用作预防手段,有一定作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早期单纯型针大椎等穴,多于6—8小时退热,6—20小时其它症状相继消失。恢复期患者效果亦佳。在流行区针健康人足三里预防本病,发病率也显着减少。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轻中型患者,针足三里、太

邓世发[8](1979)在《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临床小结——兼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文中认为 用针刺、按压、或其它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时,一种酸、麻、胀、重感或其它特殊感觉,便从被刺穴位开始,沿着或大体沿着古典所述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经络感传现象),在针刺疗法中,颇为常见。因此,从控制感传的方向和强化感传的程度入手,去提高针刺镇痛的效果,都受到普遍的

九江地区妇幼保健院[9](1979)在《针刺单侧三阴交不留针针麻用于输卵管结扎术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反复实践,自1975年7月~1977年12月,采用单侧三阴交不留针针麻方法用于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经1043例临床观察,成功率100%,优良率96.9%,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总结分析如下:

王沪祥[10](1977)在《经络针麻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经络、针炙及针麻原理的探讨及治疗在近年来继续取得很大成绩。下面主要复习了1974年的文献报告,但是即使这样,要复习全国1974年进行的全部研究和治疗报

二、针麻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麻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4 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
现代文献研究
    1. 纳入文献年份的情况统计
    2. 文献研究类型分析
    3. 干预方法情况分析
    4. 足阳明胃经主治规律的统计分析
        4.1 足阳明胃经经脉主治病症情况统计
        4.2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病症情况统计
        4.3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部主治规律情况统计
讨论
    1.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脏腑基础
        1.1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基础
        1.2 足阳明胃经的脏腑基础
    2.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研究
        2.1 足阳明胃经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2.2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3. 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分析
        3.1 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2 足阳明胃经主治病症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3 足阳明胃经腧穴分布主治规律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2)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一 RRD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AQoL-DVI量表
        2.2.2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前及随访期末logMAR视力比较
        2.3.2 手术前及随访期末AQoL-DVI得分比较
        2.3.3 手术前及随访期末AQoL-DVI得分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2.4 讨论
        2.4.1 生存质量调查有利于全面了解疾病
        2.4.2 关于AQoL-DVI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2.4.3. RRD患者手术前及随访期末的生存质量特点
    2.5 结论
3 研究二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RRD术中镇痛的临床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主要试剂和设备
        3.1.4 研究指标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组方法
        3.2.2 麻醉方法
        3.2.3 研究路线
        3.2.4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一般临床资料
        3.3.2 两组镇痛作用的比较
        3.3.3 两组术中所用麻药量的比较
        3.3.4 各组血浆β-EP浓度比较
        3.3.5 各组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含量比较
        3.3.6 两组眼心反射发生情况比较
    3.4 讨论
        3.4.1 研究背景
        3.4.2 视网膜脱离手术疼痛的病因病机
        3.4.3 视网膜脱离手术疼痛的治疗原则和穴位选择
        3.4.4 选用HANS治疗仪行TEAS镇痛
        3.4.5 中医阴阳学说指导选择研究指标CCK-8
    3.5 结论
4 问题与展望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主持或参与编写的学术着作
在读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工作

(3)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古代文献对麻醉的认识
        一、 中药与麻醉
        二、 针刺与麻醉
        三、 中医急救与麻醉复苏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现代研究
        一、 针刺麻醉的现代起源及发展历程
        二、 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
        三、 针刺麻醉的机理研究
        四、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设计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 针刺对异氟醚MAC的影响
        二、 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呼吸、心血管功能和血糖浓度变化
        三、 三组患者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第三节 讨论
        一、 针刺复合麻醉与异氟醚MAC
        二、 针刺复合麻醉与手术应激反应
        三、 针刺复合麻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四、 中医对直肠癌的认识与选穴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针麻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文献的足阳明胃经经穴应用规律研究[D]. 李泫珠(LEE HYUNJOO).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9)
  • [2]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D]. 张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 [3]针刺在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能研究[D]. 尹利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02)
  • [4]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术23,554例临床研究报告[J]. 王淑义,徐子玉,陈舜英. 针刺研究, 1988(03)
  • [5]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临床分析——兼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J]. 邓世发. 针刺研究, 1982(04)
  • [6]舒乐安定作为针麻术前用药140例临床观察[J]. 马丽华,胡淑兰,王素琳,王宽. 针刺研究, 1982(02)
  • [7]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J]. 百会. 江西中医药, 1980(01)
  • [8]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临床小结——兼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J]. 邓世发.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79(04)
  • [9]针刺单侧三阴交不留针针麻用于输卵管结扎术临床分析[J]. 九江地区妇幼保健院. 针刺研究, 1979(01)
  • [10]经络针麻研究概况[J]. 王沪祥.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77(01)

标签:;  ;  ;  ;  ;  

针刺麻醉输卵管结扎术111例临床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