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心绞痛3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臣[1](2017)在《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文中提出高血脂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调节体内血脂水平是治疗高血脂疾病的关键环节。对于血脂的治疗,临床上有抽脂手术、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治疗方法。其中激光治疗效果显着,目前还没有发现副作用。自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开始出现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Low-levelLaserTherapy,LLLT),此疗法可对生物体的组织代谢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调节,其原理是激光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可以使患者从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本实验利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生物组织作用产生生物效应,激光照射离体血液后,观察全血以及红细胞对光谱吸收的变化,来分析血脂的改变,从而为低能量激光照射改善高血脂人群的血脂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本实验研究在650nm和405nm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和正常血样的离体全血和红细胞,观察照射前后全血和红细胞对光谱吸收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的30例高血脂血样和30例血脂正常血样各4ml,将正常血样设为正常组,高血脂血样设为高血脂组。高血脂组与正常组分别用激光波长650nm和405nm照射,调整激光参数,使激光器输出功率密度为20mW/cm2,激光能量密度为12J/cm2,照射15min,吸取0.5ml进行红细胞分离,分离的红细胞与剩下的0.5ml全血样本稀释之后用酶标仪进行光谱扫描。用多功能酶标仪扫描全血以及全血分离的红细胞并绘制图谱,统计全血及红细胞吸收光谱的特性,比较正常组与高血脂组,激光照射前与照射后全血和红细胞吸收光谱的不同之处,观察吸收峰值的变化。结果:使用650nm激光照射高血脂组,对于全血统计中,照射后光谱吸收峰,比照射前高,在吸收峰416nm、544nm、578nm处,照射前后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对于红细胞统计中,照射后红细胞光谱吸收峰在416nm、544nm、578nm比照射前降低,且照射前后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吸收峰416nm差异更为突出。使用650nm激光照射正常组,对于全血与红细胞统计中,照射后红细胞光谱吸收峰在416nm、544nm、578nm照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405nm激光照射仅对高血脂红细胞吸收光谱产生差异,对正常全血、红细胞以及高血脂全血均未对其吸收光谱产生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650nm与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可以降低高血脂血液中红细胞对光谱的吸收,间接反映出低能量激光在治疗高血脂方面的疗效。
李丽君[2](2012)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果糖胺(GSP)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n=40)及对照组(n=30),并根据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将治疗组患者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兼血瘀组与非兼血瘀组。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血糖浓度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650nm激光鼻腔照射。患者取仰卧位,将洫通ZQL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连接专用导光鼻塞后照射双侧内迎香穴,每侧15分钟,双侧总共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实验前、后各检测一次血液流变学及血清果糖胺,并由专人记录整理。疗程结束后,2周、4周随访各1次。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病程的差异:实证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虚证组患者平均年龄(P=0.000<0.05),兼血瘀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兼血瘀组患者平均年龄(P=0.000<0.05),兼血瘀组患者平均病程长于非兼血瘀组患者平均病程(P=0.007<0.05)。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组HCT、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虚证组TK较实证组明显下降(P<0.05),兼血瘀组全血粘度(中切)、Arbe、TK较非兼血瘀组明显下降(P<0.05)。3、对血清果糖胺(GSP)的影响3.1治疗组、对照组、实证组、虚证组、兼血瘀组及非兼血瘀组治疗后GSP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3.2治疗组与对照组GSP均呈下降变化趋势,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3虚证组GSP较实证组下降更明显,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4兼血瘀组GSP比非兼血瘀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实证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小于虚证糖尿病患者,兼血瘀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兼血瘀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病程也较非兼血瘀糖尿病患者长。经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治疗后,整体降低了患者HCT、IR水平,明显降低了虚证糖尿病患者TK水平,及兼血瘀证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中切)、Arbe、TK及GSP水平。为糖尿病早期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为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疗法在糖尿病中医证型的选择上提供了参考资料。
冷辉[3](2012)在《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暴聋”范畴,目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祖国医学在长期的耳聋诊治临床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复方制剂具有对耳蜗微循环障碍多靶点调控的作用,情志致病和心理因素已成为耳鸣耳聋的发病中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将祖国医学清肝泻火法与活血化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代表方剂为泻火治聋冲剂,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有很好的疗效。本实验旨在(1)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2)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的影响。(3)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的影响。(4)泻火化瘀通窍法对光化学诱导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Bcl-2mRNA、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来研究根据中医“火”、“瘀”致病理论创立的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耳蜗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调控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动物造模与分组:采用光化学诱导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豚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行气组、活血化瘀组、泻火化瘀通窍组,每组10只。实验方法:正常组: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模型组:术后12h,予0.9%生理盐水4ml/只/天灌胃,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灌胃10天;行气组:术后12h予行气中药4ml/只/天灌胃(含生药1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活血化瘀组:术后12h,予活血化瘀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2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泻火化瘀通窍组:术后12h,予泻火化瘀通窍药物4ml/只/天灌胃(含生药4g),每日分二次给药,共连续给药10天。实验指标:(1)各组豚鼠分别于造模后、用药前及停药后1天检测ABR阈值;(2)利用体式解剖显微镜进行螺旋韧带和耳蜗基底膜铺片,对血管纹和毛细胞进行观察;(3)利用TBA法和可见光法对耳蜗组织MDA及CAT进行检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VEGF及bFGFmRNA表达;(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iNOSmRNA、 MMP-2mRNA表达;(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耳蜗组织Bcl-2及Bax mRNA表达;(7)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法(LSD)方法,以P﹤0.05,P﹤0.01作为显着性和极显着性差异的标准。结果:1、泻火化瘀通窍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且活血化瘀组治疗后ABR阈值明显低于行气组P﹤0.05;各组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正常组螺旋韧带血管纹显示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行气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血管粗细明显不均,部分血管中断;活血化瘀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微血栓,未见血管明显中断,较泻火化瘀通窍组微血栓多一些;泻火化瘀通窍组可见耳蜗螺旋韧带血管纹血管内少量微血栓,未见血管中断。3、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结构显示:正常组外毛细胞分布呈三排,显示清晰,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无明显缺失;模型组见外毛细胞大部分变形,排列严重紊乱,崩解破坏,大片缺损,细胞连接消失,纤毛倒伏严重;行气组见外毛细胞部分变形,出现较多片状缺损,部分细胞连接消失;活血化瘀组见外毛细胞排列较为整齐,部分变形,部分出现坏死;泻火化瘀通窍组见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散在缺失,个别轮廓不清。模型组及行气组外毛细胞损伤较重,泻火化瘀通窍组及活血化瘀组外毛细胞损伤相对较轻,且活血化瘀组损伤较泻火化瘀通窍组明显。4、泻火化瘀通窍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而CAT含量明显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5、各治疗组VEGF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VEGF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约是行气组的6.8倍,约是模型组的8.8倍;VEGF蛋白表达为行气组与模型组VEGF/β-actin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活血化瘀组与行气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泻火化瘀组与活血化瘀通窍组VEGF/β-actin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bF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组bFGF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1.4倍,约是行气组的4.2倍,约是模型组的6.3倍。6、正常组与各治疗组iNOS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iNOSmRNA的表达量与活血化瘀组接近p﹥0.05,模型组iNOSmRNA的表达约是行气组的1.3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7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4.6倍;各治疗组MMP-2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MMP-2mRNA的表达是是行气组的1.5倍;是活血化瘀组的2.4倍;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7.3倍。7、各组Bax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低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组P﹤0.05,活血化瘀组低于行气组P﹤0.05。模型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行气组的2.2倍;约是活血化瘀组的4.4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6.4倍;约是正常组的14.8倍。行气通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倍;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3倍。活血化瘀组Bax mRNA的表达量约是泻火化瘀通窍组的1.5倍;各治疗组Bcl-2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泻火化瘀通窍组高于活血化瘀组及行气通窍组P﹤0.05,活血化瘀组高于行气组P﹤0.05。泻火化瘀通窍组Bcl-2mRNA的表达量约是活血化瘀组的2.5倍,约是行气通窍组的6倍,约是模型组的17倍。8、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泻火化瘀通窍组﹥活血化瘀组﹥行气组﹥模型组,且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泻火化瘀通窍法具有加强改善微循环及加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泻火化瘀通窍法可有效改善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且优于活血化瘀法3、单纯行气法对光化学法所致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无明显效果。4、泻火化瘀通窍法能够明显提高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耳蜗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优于活血化瘀法和行气法。5、泻火化瘀通窍法可能通过促进VEGF和bFGF的表达,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6、泻火化瘀通窍法与活血化瘀法均能够抑制iNOS的表达,保护耳蜗组织的缺血损伤,明显优于行气法。7、泻火化瘀通窍法、活血化瘀法与行气法均能够抑制MMP-2的表达。8、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均参与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损伤,而且损伤后Bcl-2/Bax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9、泻火化瘀通窍法和活血化瘀法均能通过显着提高Bcl-2/Bax比值,抑制细胞凋亡。10、泻火化瘀通窍法抑制细胞凋亡能力高于活血化瘀法。11、 iNOS与Bc1-2的表达关系密切,iNOS的表达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
蒋红艳,杨元娟,何静,江上飞,唐倩,兰作平[4](2010)在《低能量He-Ne激光在临床中应用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低能量He-Ne激光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眼科疾病等中的新进展。
白光富[5](2009)在《荧光光谱法研究He-Ne激光与血液的相互作用》文中指出He-Ne激光特别是内照射疗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其治疗机理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一方面在于激光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在于基础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He-Ne激光照射对血液及组分的荧光光谱影响,通过光谱变化分析He-Ne激光对生物物质的作用。本文的土要创新点有:实验观测He-Ne激光照射前、后人血液组分的荧光光谱;不同功率的He-Ne激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的荧光光谱;相同功率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时间后的荧光光谱;通过特征光谱,分析血液中荧光物质结构的变化;用非谐振子模型解释了He-Ne激光照射血液后,血液荧光光谱变化的物理机制,这方面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荧光光谱的理论;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模型;对He-Ne激光治疗机理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最后提出本文的选题依据。第二章主要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简单介绍了实验仪器和材料,同时,描述了实验中观测到的一些重要现象。介绍实验结果的顺序与实验中开展的顺序基本一致,先介绍激发波长的选择,进而介绍不同情况下He-Ne激光对全血、血浆、红细胞的荧光光谱的影响。第三章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结合相关文献和报道,确定了实验中观测到的特征峰所对应的生色团物质,并用小波分析技术从光谱中提出血液中卟啉类的特征峰。其次,我们用非谐振子模型解释了He-Ne激光照射血液后引起血液荧光光谱变化的物理机制,通过分析认为He-Ne激光照射能激发或增强血液中的分子振动,当激光频率与某些生物分子的共振频率接近时,生物分子发生共振,导致某些键和支链发生断裂。例如,当用He-Ne激光照射血液时,纤维蛋白和辅酶中的支链或C-C键断裂,构象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跃迁造成数量发生变化,反应到荧光光谱上就是峰值荧光强度发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He-Ne激光照射离体血液时,使用2mw激光照射10min-20min后,荧光强度较照射之前有明显增强。当增大激光功率或照射时间,强度变弱。作者认为,增大激光功率或照射时间主要是导致C-C键断裂,此时,其主量子数已经发生变化,振动能级数会降低。第四章主要是对全文的工作做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一些建议和展望。
张艳丽[6](2008)在《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揭示其机理。方法:共观察冠心病患者72例,全部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8±10岁,男40例,女32例,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者61例,无症状者1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4例,2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46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超声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项目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常规的药物治疗,当心绞痛发作时给予口含化硝酸甘油,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脑血管治疗仪,频率800KHz,声强0.75~1.25W/cm2。四个超声探头分别置于病人的胸骨左、右缘第四肋间、心尖部、心尖与胸左三肋间连线的中点处。同时用低强度氦氖激光外周静脉血管体表照射,输出功率为4.5mW,波长为632.8nm。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每天询问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的用量,疗程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血心肌酶学、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定。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揭示其机理。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58.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外超声、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综合治疗对冠心病症状作用明显。②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降低显着(P<0.05),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则升高显着(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④治疗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心理、活力/精力、身体疼痛和综合健康等领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心理、活力/精力、身体疼痛和综合健康等领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体外超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损伤心肌的修复,减少瘢痕灶、降血压减低心脏后负荷,降血脂软化血管、超声溶栓,再通血管等;且适当的声强对心肌无任何损害,是一种简单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2、低强度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冠心病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提高纤溶活性及内源性肝素水平,能促使高粘性血粘度下降,改善血流变及部分血脂指标,达到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的目的。3、在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同时使用体外超声、激光血管外体表照射,两者有机结合,具有协同作用,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熊航,孙兰军,贾力箐,赵英强,郑偕扣,张晓莉,王瑞华[7](2006)在《血瘀证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半导体激光仪治疗:随机、仿盲、平行对照》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随机、仿盲、平行对照的原则,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对血瘀证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①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和《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选择2006-01/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血瘀证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导体激光治疗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组。②常规治疗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其原来使用的剂量不做任何改变,疗程14d。半导体激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每天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由北京鹤宝科贸有限公司研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批号20050076)选择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激光源,以3~5mW的输出功率进行鼻腔内照射,30min/次,1次/d,疗程14d。③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治疗心绞痛药物停减率等指标,同时检查心电图。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血瘀证型冠心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均基本相似(63.3%,50%;50%,36.7%;P均>0.05),但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3.3%,63.3%,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血瘀证型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临床干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神倦乏力等中医证候症状。
高洁[8](2002)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黏血症200例》文中提出
骆晓森[9](2002)在《弱激光照射疗法治疗机理与过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多层面地研究了弱激光照射前后血液的血氧饱和度、血液的氧合过程、血液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血液内源性卟啉的来源、卟啉的光谱特性和卟啉的光敏化反应的基础上,对与弱激光照射疗法相关的治疗机理和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 首先,通过进行对照实验研究了弱激光的照射对血液的氧合过程和红细胞氧解离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激光照射能够提高血液的载氧和运氧能力,且具有抗缺氧作用。 在对不同波长光照射血液时产生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特性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可见光波段的血液吸收峰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并解释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红光照射血液时也将发生引起电子跃迁的吸收过程,以及产生生物学作用的机制;通过研究认为血液受光照射而发射荧光,是其吸收照射光的能量后其内部发生系列能量转移过程的部分外在表现,而产生自由基和自由基反应是血液吸收照射光能量后其内部伴随发生系列生物化学变化的重要过程。 在对血液内源性卟啉的光敏化反应、自由基反应和人体系统的反馈性调节与修复作用与弱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从特定角度阐明了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治疗机理;提出了对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进行照射剂量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得到了在治疗光波长的选择方面,红光比绿光更为有效的结论。 为探索无创伤的弱激光血液照射治疗方法,本文根据对离体人皮肤实验测试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人体皮肤及静脉的实验测试结果,论证了在手背部位进行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的可行性。进而根据半导体激光的光场分布特点,设计了可用于经手背皮肤照射皮下静脉血管的半导体激光照射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治疗时不需要进行静脉穿刺,不失为一种治疗时无损伤的新方法。
陈党红[10](2002)在《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研究》文中指出中风病具有“四高”特点,其中缺血中风约占中风病的70%以上。关于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不断进行探讨,近年来中风病的综合治疗得到重视,众多医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在复习中风病病因病机基础上,简述了目前缺血中风治疗现状,在本中风专科既往综合治疗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临床较为常见的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急性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提高临床疗效做一点工作。 1.缺血中风病因病机及其综合治疗 1.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有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气血衰少、肝肾阴虚,在标为瘀血阻滞、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痰湿壅盛。 1.2 对缺血中风的治法进行了综述,认为多种方法及技术的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主要的趋势,综合治疗临床应用主要分为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方法。临床报道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本专科既往对缺血中风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探索也表明,综合治疗在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西医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综合治疗的研究逐渐规范,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2.60例急性缺血中风住院患者中医综合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本研究选择2000年3月—2001年12月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共6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按《缺血中风(脑梗塞)诊疗常规》(以下简称《规范》)专科经验方为基础汤药内服,使用辨证的固定中成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激光、神经肌肉治疗、康复指导等,进行对照研究。 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既往史积分、伴发疾病积分、诱发病的有无、主要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其程度(轻、中、重)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o劝刀5\两组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研究表明: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改变方面:各组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ZI天的气虚证候积分改变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性意义厌功刀01卜 两组治疗第14天和第ZI天比较差别有显着性意义厌吻.05),治疗组气虚证证候积分减少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第21天较为显着(k0刀05):各组在治疗后第14天和第ZI天的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变均有显着性意义o功刀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第14天和第ZI天血瘀证候积分改变均无显着性意义(P>0刀5卜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方面: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第14天、第ZI天的差别均有显着性意义o吻刀01卜两组在第14天、第ZI天的比较差别有显着性意义o功.05h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第14天、第乃天的改变均有显着性意义厌功.05),第21天的改变最为显着(P=0.006)。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第 14天的显效率治疗组 76.67%,对照组为23.33%,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0,对照组96.66O,显效率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o<0刀01);治疗后第ZI天的显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为56.67%,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6石7%,显效率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o功刀05)。治疗组在第14天显着进步例数Q 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例数门例人提示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有优越性,在治疗早期即显现出来。 结论: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患者运用综合治疗在减少患者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在各时点改善程度有差异。
二、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心绞痛3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心绞痛3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光子生物医学概述 |
1.1.2 高血脂疾病概述 |
1.2 低能量激光医学概述 |
1.2.1 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概念 |
1.2.2 低能量激光照射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1.2.3 低能量激光与细胞作用的生理学机制 |
1.2.4 低能量激光生物刺激作用的机理 |
1.3 血液光谱学研究 |
1.3.1 血液的吸收光谱研究 |
1.4 立体依据和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低能量激光照射在高血脂治疗中的应用 |
2.1 低能量激光照射在降低血脂中的应用 |
2.1.1 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
2.1.2 低能量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 |
2.2 低能量激光照射血液降低血脂的机理 |
2.2.1 血脂异常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2.2.2 低能量激光照射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 |
2.2.3 激光照射可以提高脂质代谢酶 |
第三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3.1 实验目的 |
3.2 仪器 |
3.2.1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系统参数及系统结构 |
3.2.2 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 |
3.2.3 离心机 |
3.3 临床材料 |
3.4 方法 |
3.4.1 血样的选取 |
3.4.2 低能量激光照射 |
3.4.3 红细胞的分离和提取 |
3.4.4 酶标仪扫描 |
3.4.5 实验设计路线 |
3.4.6 统计学方法 |
第四章 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
4.1 正常血样与高血脂血样吸收光谱 |
4.1.1 全血与红细胞吸收光谱特征 |
4.1.2 讨论 |
4.2 使用650mn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2.1 650nm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2.2 650nm低能量激光照射正常血样 |
4.2.3 讨论 |
4.3 使用405mn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3.1 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高血脂血样 |
4.3.2 405nm低能量激光照射正常血样 |
4.3.3 讨论 |
4.4 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概述 |
1.1 激光针灸概述 |
1.2 糖尿病概述 |
2 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
2.1 血管内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
2.2 血管外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
3 总结及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诊断标准与分型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1.5 实验器材 |
2 研究方法 |
2.1 干预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安全性指标 |
2.4 随机分组方案 |
2.5 统计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2 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
3.3 血清果糖胺变化结果 |
4 讨论 |
4.1 低强度激光治疗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机制研究 |
4.2 选穴的讨论 |
4.3 观察指标的讨论 |
4.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 |
文献综述 |
实验一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实验二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VEGF 及 bFGFmRNA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实验三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iNOSmRNA 和 MMP-2mRNA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实验四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组织 Bcl-2mRNA、Bax mRNA 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荧光光谱法研究He-Ne激光与血液的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 |
1.1.1 激光的生物效应 |
1.1.2 He-Ne激光治疗作用机制 |
1.2 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
1.2.1 弱激光的定义和临床效果 |
1.2.2 流变学基础研究 |
1.3 血液概述 |
1.4 荧光光谱基本知识 |
1.4.1 荧光光谱特征 |
1.4.2 影响荧光光谱的因素 |
1.4.3 荧光光谱分析的优点和应用 |
1.5 选题依据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方法及结果 |
2.1 实验仪器、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全血的荧光光谱 |
2.3.2 He-Ne激光照射后血液组分的荧光光谱 |
2.3.3 不同功率的He-Ne激光照射对血液荧光光谱的影响 |
2.3.4 He-Ne激光照射不同时间对血液荧光光谱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血液中的荧光特征峰 |
3.2 He-Ne激光与血液相互作用的量子模型 |
3.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6)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血瘀证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半导体激光仪治疗:随机、仿盲、平行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相关症状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药物停减率比较见表5。 |
2.6 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
3 讨论 |
(9)弱激光照射疗法治疗机理与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医学与治疗机理研究现状 |
1.1 引言 |
1.2 激光医学发展概况 |
1.3 激光生物效应 |
1.4 弱激光生物刺激效应 |
1.5 弱激光生物刺激作用实验规律 |
1.6 弱激光生物刺激作用机理 |
参考文献 |
2 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与研究现状 |
2.1 引言 |
2.2 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纠正微循环障碍 |
2.3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2.4 弱激光照射与细胞凋亡 |
2.5 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治疗方法 |
2.6 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3 弱激光对血液载氧过程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弱激光对红细胞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
3.3 弱激光对血液氧合过程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4 血液的光谱性质研究 |
4.1 血液的基本组成 |
4.2 血液的一般光谱性质 |
4.3 血液的吸收光谱研究 |
4.4 血液的荧光光谱研究 |
参考文献 |
5 血液内源性卟啉光敏化反应作用研究 |
5.1 血液内源性卟啉的来源 |
5.2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
5.3 卟啉的光敏化作用 |
5.4 弱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系统的作用机理 |
参考文献 |
6 半导体激光贴肤照射手背皮下静脉血液疗法研究 |
6.1 引言 |
6.2 皮肤及静脉血管透射率检测 |
6.3 激光皮肤外照射静脉方法的可行性 |
6.4 LD输出端头设计 |
6.5 整机组成设计 |
6.6 讨论 |
参考文献 |
7 结论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10)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理论复习 |
第一节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
第二节 气虚血瘀是缺血中风常见的病机 |
第二章 缺血中风的治疗现状 |
第一节 中医治疗 |
第二节 西医治疗 |
第三节 康复治疗 |
第四节 综合治疗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急性缺血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对照试验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
附录二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
附录三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附录四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
附录五 缺血中风(脑梗塞)诊疗规范(内部资料) |
附录六 中风病早期康复指导(内部资料) |
致谢 |
四、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心绞痛3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能量激光照射离体高血脂全血和红细胞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D]. 王海臣.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2]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李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 冷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4]低能量He-Ne激光在临床中应用的进展[J]. 蒋红艳,杨元娟,何静,江上飞,唐倩,兰作平. 激光杂志, 2010(02)
- [5]荧光光谱法研究He-Ne激光与血液的相互作用[D]. 白光富. 贵州大学, 2009(S1)
- [6]超声激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 张艳丽. 山东大学, 2008(01)
- [7]血瘀证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半导体激光仪治疗:随机、仿盲、平行对照[J]. 熊航,孙兰军,贾力箐,赵英强,郑偕扣,张晓莉,王瑞华. 中国临床康复, 2006(39)
- [8]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黏血症200例[J]. 高洁. 中国临床康复, 2002(09)
- [9]弱激光照射疗法治疗机理与过程研究[D]. 骆晓森.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10]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研究[D]. 陈党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