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一、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远东,陈朝舜,罗宝成[2](1996)在《国内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动态》文中研究指明对美国、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动态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马知恩[3](2008)在《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五十年》文中研究指明我于1954年在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数学教研室任助教,1956年随校迁至西安,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1959年任基础部教学秘书并作为教研室核心组成员,跟随老教师们参与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工作。1962年任高等数学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后任工科数学课程教学

罗建书,吴翊,李建平,童照春[4](1999)在《对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数学和数学教学之间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出发,探讨了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内容改革、系列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三方面的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在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与系列课程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实践。

袁慰平,罗庆来[5](1993)在《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文中提出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数学这门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直到研究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数学不仅是工具,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体系,它培养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认

江安凤[6](2006)在《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恢复高校教学工作基础上,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实践。至今为止,高校教学改革已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等宏观层面的改革转向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涉及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并进一步向纵深层次发展。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是从历史教学角度出发,以理工科院校发展为主线,回顾了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恢复与探索阶段;全面展开阶段;不断深入与创新阶段。第三部分以武汉大学、东北大学两所大学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进一步阐述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历程。第四部分在回顾三个阶段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思路及趋势。

单妍炎[7](2019)在《大学数学课堂文化模式建构的行动研究 ——以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文化不仅对课堂教学起文化引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文化的转型和重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目标。数学课堂文化作为数学文化的一种微观研究,理论抽象且实践上没有可依循的具体步骤。2009年,美国石溪大学教授纳迪亚·肯尼迪(Nadia Kennedy)指出,数学探究共同体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文化是一个自校正、自指导和自组织的复杂系统。它以对话和数学探究为出发点,在共同体学习中将学科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系统。大学工科数学作为国内高校长期扶持的特色课程,其课堂文化的营造要求学生在提出和解决工程问题时能熟练运用数学、识别和辨析社会系统中的数学、对自己的数学知识有信心以及对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要素的鉴赏。“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发展出数学探究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建构出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此,首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对话能力,并逐步建立出相应的社会数学规范与价值观。其次,基于文化和实用的观点对核心内容进行数学建模活动设计,促使学生在共同体学习中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最后,在对学生建模能力考核、数学学习情感配对变量差值t检验以及数学教学模式评价的基础上,探寻出工科数学课堂文化建构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行动研究法来探讨大学工科数学课堂上探究文化的建构过程。选取西部某高校17级工业工程专业的64名学生为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的方法,透过教学观察、教学反思、学生焦点团体访谈与调查问卷等资料的收集,针对行动方案中所发现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每次行动方案均建立在上次方案的反思和修正基础上,依此类推,行动方案之间环环相扣并愈来愈精致。质性分析着重描述学生思维的转变、数学实践的发展以及社会数学规范的建立。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涵盖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在探究共同体模式下优化学习环境、重置师生角色以发展数学课堂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并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数学对话与行动。在课堂互动中,数学文化成为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交流的内容。社会数学规范的建立与稳固贯穿课堂文化生成的整个历程。学生正向学习情感的培养与建模素养的提高,成为新型数学课堂文化形成的显性指标。第二,从工科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在三次行动研究循环中小断修正教学行动。第一次行动方案主要解决师生的外显行为,多以常规的课堂规范加以纠正。第二次行动方案主要解决师生课堂数学实践的发展。第三次行动方案通过集体论证中社会数学规范的稳固发展,确保课堂探究文化的形成。第三,评估数学探究共同体模式下大学数学课堂文化重建的效果。从社会数学规范的建立、学生正向学习情感的培养以及建模能力的提升三方面,评估大学数学课堂文化生成的有效性。其中,学生正向学习情感的培养与建模素养的提高是数学课堂文化生成的显性指标。量化研究方面,通过自制数学建模试卷五个评价维度的考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复杂和简化之间找到平衡,并能考虑建模任务的目标与背景限制,但是在模型解释、论证和评估方面的能力仍需加强。同时,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探究共同体中的数学建模活动对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情感方面有显着影响(p<0.05),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理论上,本研究分析和确定出数学课堂文化的五个维度,)使抽象的数学课堂文化理论具有了可操作性。同时,从社会数学规范的建立、学生正向学习情感的培养以及建模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合理评估大学工科数学课堂文化形成的有效性。实践层面,运用行动研究法克服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实并深化了大学数学课堂文化的进一步研究。论文最后指出了研究局限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胡月,薛有才,李晓[8](2003)在《工科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科数学教育提出的挑战和工科数学教育中现存的问题,认为工科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数学教育观念,加速师资队伍建设和现代化教材建设,进而对今后的工科数学教育提出了若干设想。

杨润生[9](2002)在《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本文叙述了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有益于培养学生。

范玉妹,徐尔,尹红婷,孙玉华[10](1997)在《工科数学教学一种新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工科数学教学一种新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范玉妹/徐尔/尹红婷/孙玉华〔编者按〕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的“信息技术与智能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课题,其中一个课题组在该校所进行的工科数学教学改革试点的一种尝试,具有一定的普遍参考意义。它的特点在于,...

二、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对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矛盾
    (一)数学的科学地位和数学教学地位的矛盾
    (二)数学本身的飞速发展与当前数学教学内容的矛盾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数学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
    (四)数学知识的广泛需求与数学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
    (五)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素质教育及能力培养的矛盾
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的建设
    (一)按不同层次要求开设数学课程,坚持数学教学不断线
    (二)进行教改试点,改革工科本科数学教学内容
    (三)为工科博士生开设数学学位课,加强研究生数学课程建设
    (四)突出工科特点,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引入数学CAI,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改革开放后理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2.1 恢复与探索阶段(1978-1993年)
        2.1.1 恢复
        2.1.2 探索与尝试
    2.2 全面发展阶段(1993-1999年)
    2.3 进一步深入与创新阶段(21世纪初期)
3 案例分析
    3.1 学校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3.1.1 以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武汉大学教学改革实践
        3.1.2 以传统与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东北大学教学改革实践
    3.2 学科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3.2.1 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3.2.2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
        3.2.3 工科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4 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成就分析
        4.1.1 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提高
        4.1.2 教学改革范畴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4.1.3 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措施,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4.2 问题思考
        4.2.1 新世纪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出现了低水平重复
        4.2.2 教学改革实践中考虑学生因素的相对缺乏
        4.2.3 跨学科、综合改革开放程度不够
        4.2.4 目前理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迷茫
        4.2.5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4.3 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4.3.1 教育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以理念作为先导,使教学改革更加理性化
        4.3.2 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注意教育哲学层次的理念更新
        4.3.3 增加跨学科改革的开放程度,破除学科与专业壁垒
        4.3.4 学生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过程
        4.3.5 加强教学改革立项的宏观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大学数学课堂文化模式建构的行动研究 ——以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学数学课堂上的独白
        1.1.2 大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沉默
        1.1.3 工科院校大学数学课堂文化的缺失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大学数学课堂文化
        1.2.2 数学探究共同体
        1.2.3 行动研究
        1.2.4 工科数学
        1.2.5 社会数学规范
    1.3 大学工科数学课堂文化建构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意义与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
        2.1.2 活动理论观点
        2.1.3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数学探究共同体
    2.2 数学课堂文化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预期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本研究的侧重点与实践预期
第3章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3.1 行动研究法
        3.1.1 教育行动研究
        3.1.2 研究者和参与教师的角色
    3.2 研究流程与步骤
        3.2.1 课堂教育情境
        3.2.2 研究发展过程
        3.2.3 实施步骤
    3.3 进入高等数学教学现场
        3.3.1 西配楼的102数学教室
        3.3.2 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情形及前置经验
    3.4 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信效度
        3.4.1 资料的搜集整理
        3.4.2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第4章 第一次行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及讨论
    4.1 观察准备阶段
        4.1.1 影响数学探究共同体实施关键问题的发现
        4.1.2 拟定第一次行动方案以解决关键问题
    4.2 第一次行动方案的形成
    4.3 第一次行动方案的实施:数学对话中的探究式学习
        4.3.1 提升共同体学习中学生的数学对话能力
        4.3.2 解决“数学对话中探究式学习的实现”的行动策略
        4.3.3 解决“集体论证中社会数学规范初步建立”的行动策略
    4.4 第一次行动方案后产生的新问题
        4.4.1 探究共同体中的数学实践亟待加强
        4.4.2 工程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方法转变
第5章 第二次行动方案的研究过程及讨论
    5.1 拟定第二次行动方案的依据
    5.2 第二次行动方案的形成
    5.3 第二次行动方案的实施:数学探究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5.3.1 数学探究共同体的建立
        5.3.2 数学探究共同体的发展
    5.4 第二次行动方案后对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
第6章 第三次行动方案的研究过程及讨论
    6.1 拟定第三次行动方案的依据
    6.2 第三次行动方案的形成
    6.3 第三次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6.3.1 基于集体论证的社会数学规范的发展与稳固
        6.3.2 数学课堂文化构建中建模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6.4 质性资料的分析
        6.4.1 确认主题
        6.4.2 教学观察与访谈资料的分析
        6.4.3 发现关键问题
        6.4.4 作组织的概览
        6.4.5 执行行动策略与检验
        6.4.6 成果展示
    6.5 量化资料的分析
    6.6 对三次行动策略过程的回顾和疏理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数学文化是构建大学数学课堂文化的源泉
        7.1.2 教师对数学建模活动中集体论证的支持策略
        7.1.3 数学探究共同体模式下的课堂文化
    7.2 大学工科数学课堂文化模式建构的有效路径
    7.3 局限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对后续工科数学课堂文化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工科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21世纪社会发展对工科数学教育提出的挑战
2 工科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1) 数学教育观念的落后
    (2) 数学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的相对滞后
    (3) 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落后
    (4) 学生的数学观念和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不容乐观
    (5) 工科数学教学和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
    (6) 工科数学教材建设相对落后
3 工科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点
    3.1 以现代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哲学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 是改变工科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核心所在
    3.2 随着时代的进步, 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 必须改革工科数学教材
    3.3 加快工科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4 若干设想

(9)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变教育观念, 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
2 改革工科数学课程体系, 进行教改试点, 扩充工科教学内容
3 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数学建模课
    3.2 专题讲座
4 工科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
5 实施“四步教学法”与“互动启发式教学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的特点

四、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国内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动态[J]. 李远东,陈朝舜,罗宝成. 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1)
  • [3]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五十年[J]. 马知恩.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1)
  • [4]对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 罗建书,吴翊,李建平,童照春. 高等教育研究, 1999(01)
  • [5]对工科数学教改的思考与初步实践[J]. 袁慰平,罗庆来. 工科数学, 1993(04)
  • [6]改革开放后理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D]. 江安凤.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2)
  • [7]大学数学课堂文化模式建构的行动研究 ——以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为例[D]. 单妍炎.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工科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 胡月,薛有才,李晓.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3(04)
  • [9]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杨润生.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2(04)
  • [10]工科数学教学一种新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 范玉妹,徐尔,尹红婷,孙玉华. 中国高等教育, 1997(05)

标签:;  ;  ;  ;  ;  

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初步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