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论文文献综述)
房厦[1](2019)在《公安政治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治传播是推动政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国家有效运用公安机关及警察权展开社会安全治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当前,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显现了现有公安政治传播效能的不足。急需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将公安政治传播提升到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公安机关的治理效能。公安政治传播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它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的宣传者或控制者,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现代性的国家治理手段。隐藏在中国公安政治传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更宏观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不是单独以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去分析能够做到的。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本文将拉斯韦尔的经典“5W”传播模式理论框架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展开分析。本文着重分析归纳了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本研究首先提出公安政治传播的概念界定,以及我国公安政治传播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梳理政治传播的理论借鉴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历史演进。阐述建党以来公安政治传播的发展过程。最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下,借鉴了西方政治传播研究中的结构要素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理论,尝试从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方向、功能目标、传播系统、运行特质、难题挑战与破解路径,构建出了关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认识模型。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公安政治传播矩阵、借助组织传播通道和媒介通道发起政治传播活动,并试图对政治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公安政治传播的受众随时代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特点,本文从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和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两个方面对公安政治传播受传者展开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公安政治传播不同于普通的大众传播,首先是公安政治传播的一体两面性——内容输出和信息管理。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制度一直延续并且难以撼动的结构性安排,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无论面对何种新形势,公安政治传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研究和发展,公安政治传播必须承担起维护国家根本性政治制度的重要职责,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其次是公安政治传播对保密原则的把握。必须在不影响警察执法权的正确行使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合理的公众知情权。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主要包括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以及塑造现代化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第三,公安政治话语主要体现为权威性、时代性、自我独白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公安政治话语有去中心化的趋势。第四,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应该从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两个角度去考量,不应局限于西方的“媒介中心论”,要关注宏观治理效果,既要谋求特定支持,也需要谋求散布性支持,两者要相辅相成。第五,安全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变迁,为公安政治传播体系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受众特征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公安政治话语缺乏创新。第六,创新公安政治传播的有效路径包括:重新定位理念目标,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合法性谋求模式;优化公安政治传播体系;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新运行机制、新的话语体系、新的运作模式以及新的效果评估方法。本文对公安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是公安政治传播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尝试。研究对《人民公安报》的公安政治话语通过Python程序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报纸的文本分析结果以词云图、热词趋势表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示该报报道公安工作的一些特征,归纳总结出公安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特征,呈现出本文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新特点。
王洁[2](2017)在《仪式的解构与建构 ——我国新闻发布会历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有对新闻发布会的研究多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本文以人类学角度切入发布会,采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我国新闻发布会的时空脉络,论述预备立宪后我国记者会实践、形态与结构的变革,论述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新闻发布的管理思想以及制度的嬗变与发展。确定110年间记者会的时间结构、空间边界与格局、称谓结构以及形式结构。论证晚清至今我国记者会实践持续存在。论述新政背景下记者会的生发,确定我国记者会发端于清末而不是民初,阐述清政府政务发布内外有别,对内慎重发布、秘而不宣的思想。论述北洋政府新闻发布管理思想与记者会在国家层面的实施和制度建设,确定记者会发展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首任内阁开创中央政府记者会的先河,继任内阁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推动记者会制度建设。论述新闻统制背景下,国民党新闻发布管理思想与记者会的系统的制度设计和持续建设,国民党党政军系统内及高层官员普遍展开记者会实践,并特别重视国际宣传,外记者会为单独的类型广为运用。开办外记者会,这一媒介管理方式思路源于清政府,实践于北洋政府,发扬光大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多个部门和部分省市政府出台记者例会制度和发布新闻办法、条例、法规。论述建国后30年间,记者会表现出国家的主导与民间的退场的特点,记者会空间边界表现出对内的压缩与对外的扩张特点。建国后,我国政府国际传播组织相当得力,境外记者会地理分布范围较之前各个历史时期大为扩展,境内外国政府记者会规格和层次大大提高。考证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时间段内既往学界认为是典型而阐述并不清晰的记者会并勘误。论述改革开放后记者会多元发布主体的均衡发展,国家与民间的对接,记者会空间边界的内外扩张,以及参与媒体层级的下移。其次,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新闻发布会的发展历程为支撑,对发布会进行文化人类学分析,阐释发布会的仪式属性及建构。重新定义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是具有明确目的和策略的仪式实践,权力及权力控制隐藏在仪式行为之后。以人类学视野观察,发布会是以社会位阶较高的人群为执礼主体,基于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思想在现代社会盛行,实施社会控制的民主仪式。论证提高发布会效力的因素,仪式形式、仪式规格、仪式程序直接作用于发布会的仪式效力。又次,新闻发布会作为舶来的仪式,在中国本土着陆实践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生发,其形态和结构应能体现出中国特色。论述百余年间我国记者会称谓具有类型繁多、灵活多变,同一称谓存在多个变换形式等特点,分析记者会称谓的七个类型,确证招待记者、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为百余年间最为流行的三类称谓。各类称谓之间无本质差别,为同一仪式活动的不同能指。最后,论证我国发布会的仪式结构和形态的特点,并分析其文化个性。
刘广雄[3](2010)在《中国维和英雄》文中研究表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凌晨5时53分,海地强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大楼瞬间倒塌,8名中国维和人员被埋入废墟。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一个略显陌生的名词在接下来的10天之内全方位进入公众视野。10年维和,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8名中国警察,为世界和平献出宝贵生命。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追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同志"维和英雄"荣誉称号。2010年5月3日,第八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壮丽凯旋。从缉毒勇士到维和英雄,从缅北丛林到加勒比岛国,来自中国禁毒斗争最前沿的云南公安边防部队独立组建中国第六、第八支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10年维和的风雨历程,鲜为人知的异国风情,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铁骨柔肠的家国情怀,强震之后的生死救援,痛失战友后的顽强奋战,交织成一曲"责任、荣誉、国家"的英雄壮歌。
蒋巍[4](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研究表明"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谭育富[5](2004)在《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文中研究指明1984年,在广东深圳蛇口区产生了我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从此,掀开了中国保安服务业崭新的一页。20年过去了,广东保安发展现状如何?主管部门如何管理这支队伍?2004年伊始,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局长何桂复——
刘彦东[6](2003)在《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的刑事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不但现有的犯罪边打边起,而且一些旧有的犯罪又死灰复燃,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动向,尤其是那些突出的刑事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各种刑事犯罪中把当前我国的十种突出刑事犯罪专门抽出来进行研究,在学习运用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概念、类型、沿革、特点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现状,从宏观上揭示了其产生以及发展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和治理对策。本文通篇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以大量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增强了本文的实用性,以期能为我国刑事犯罪的理论研究作出微薄的贡献,能对指导我国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的实践有所裨益。
张占斌[7](2000)在《博彩业与政府选择》文中认为博彩,英文称GAMING,意为博得各种中彩机会的游戏活动。按国际通常的划分,博彩业大体包括彩票、赛马、赌场等三个不同的活动种类和层面,三者间因玩法不同也有差异性,但相互间又有其特定意义上内在规律和联系。汉语中与“博”有关的词句古来已久,但“博彩”一词出现首先见自于澳门政府1982年5月公布的法令中,法令说“凡博彩,其结果系不可预计,且纯粹碰运气,概称为幸运博彩”。 在西方国家博彩业的发展比较迅猛,对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妇儒皆知。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对博彩一词还相当陌生,人们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有不少误区,即使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的公众发言也有偏差之处。由于博彩活动的展开对社会既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又有一定的正面效用,社会价值评判一直存有争议,因此在历经多年的博弈后,国际上全面放开博彩这三个层面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只是少数,全面禁止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少数,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博彩活动采取部分放开的态度,并且基本上按彩票—赛马—赌场的顺序演进。国际上各国对博彩活动的态度因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调控对策,无疑使我国政府对博彩业的公共政策选择有了可咨借鉴之处,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博彩业的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 人类历史上民间的博彩活动历史悠久,在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由于社会控制能力较弱,博彩的副作用比较明显,社会影响面较大,各国历朝历代政府在得与失的权衡中对博彩(特别是赌博)的基本政策选择都是禁止,但这种禁止对博彩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摄和扼制作用。事实上,各种博彩活动因能满足人的某种特殊需要,仍以不同方式顽强表现出来,禁与赌构成了双方的长期博弈,但的的确确从未根除。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政府声势浩大的禁娼禁毒禁赌斗争,事实上仍有潜在的地下博彩活动在流变。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转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等因素,赌博又时有泛滥。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习惯上把博彩与嫖娼、吸毒等丑陋、罪恶活动联系在一起,即把“黄、赌、毒”划为一类都做为社会的黑暗面来看待,因此,传统文化和主导舆论上对博彩的评价甚为灰暗,禁赌博奕一直长时间持续,尽管越来越没有效率,但要改变这种局面,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代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面对个体、群体和社会需求的压力,政府鉴于博彩的正面收益和控制能力提高,而开禁博彩业,并实施必要的管制。因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博彩活动的某些层面得以突破,得到政府的承认。但从博彩的发展历史看,严禁——放开——再严禁——再放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显现,这无疑反映了政府决策和民众文化上的矛盾态度,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也仍未完全解决。事实上,人们习惯认识上的排斥博彩活动,过去有其合理依据,在生产力重大突破和社会控制能力较强的情况下仍不加区分一味排弃,也有其不尽公平之处。博彩业中有些门类如彩票甚至赛马等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筹集社会资金的能力非常强大,其它慈善、公益性质的捐款无法望其颈背。也就是说博彩活动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贡献,因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落后以及造成的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还没有能够在加以区分中给子应有的重视,因此也难有恰如其分的评价。 应当看到,博彩业的发展也与一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密切关联,一些国家开展博彩活动也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开放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说来,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比较明显,其博彩活动相对比较发达;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文化的多元特征不明显,传统的道德因素占了上风,其博彩活动相对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并不是说经济发达国家不需要筹资发展公益福利事业,而经济落后国家更有良策解决发展公益福利事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事实上,相比较而言,经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制约,更需要筹资发展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这一点,从我国可以看得更清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人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为了摆脱我国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在财政投人上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经国务院批准,陆续发行了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从而揭开了新中国博彩业崭新的一页。伴随着彩票热的升温,赛马和赌场(地下)也在不断地试图着有新的发展空间。目前经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博彩活动只有彩票层面,每年都有额度限制;赛马不允许有博彩行为,控制在体育竟技阶段;而赌场从未开禁。 伴随着我国彩票市场的初步发展,彩票的强大筹资功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彩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公益事业的贡献也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由于彩票市场处于初始阶段,也暴露了许多管理体制和规制建设方面的问题。彩票市场既有红红火火的 ·二
二、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政治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政治传播研究 |
1.2.2 国内公安政治传播研究 |
1.2.3 国外警察政治传播研究 |
1.2.4 小结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政治传播 |
1.3.2 公安政治传播 |
1.3.3 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
1.4 研究架构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及不足 |
2 公安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 |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的经典论述 |
2.1.2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
2.2 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借鉴 |
2.2.1 政治传播结构要素理论 |
2.2.2 政治传播效果理论 |
2.3 小结 |
3 公安政治传播的历史演进 |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安政治传播(1927-1949) |
3.1.1 战时民众力量动员与对敌舆论宣传 |
3.1.2 革命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
3.2 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公安政治传播(1949-1978) |
3.2.1 意识形态为主的传播理念 |
3.2.2 社会主义建设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
3.3 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公安政治传播(1978-2012) |
3.3.1 为改革开放营造安全稳定的舆论氛围 |
3.3.2 改革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
3.4 新时代的公安政治传播(2012- ) |
3.4.1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传播导向 |
3.4.2 治理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新趋势 |
3.5 总结评述 |
3.5.1 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的演变规律 |
3.5.2 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 |
3.5.3 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 |
4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与传播体系 |
4.1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 |
4.1.1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
4.1.2 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 |
4.1.3 塑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 |
4.2 传播体系之主体:公安政治传播的制度安排 |
4.2.1 公安政治传播制度安排中的上级主体 |
4.2.2 中央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
4.2.3 地方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
4.2.4 公安政治传播主体的协同-会同输出结构 |
4.3 传播体系之渠道:媒介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
4.3.1 组织传播通道 |
4.3.2 媒介通道 |
4.4 传播体系之受众:社会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
4.4.1 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 |
4.4.2 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 |
4.5 小结 |
5 公安政治传播的运行过程 |
5.1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运行 |
5.1.1 主动发起与被动应对 |
5.1.2 公安新闻发布制度 |
5.1.3 警务危机舆情处置 |
5.2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载体:政治话语 |
5.2.1 文本分析:《人民公安报》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 |
5.2.2 词云图分析 |
5.2.3 热词分析 |
5.2.4 公安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特征 |
5.3 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 |
5.3.1 民意测验 |
5.3.2 宏观政治治理效果 |
5.4 小结 |
6 新时代公安政治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
6.1 公安政治传播外部环境的变迁 |
6.1.1 安全环境的变化 |
6.1.2 媒介环境的变化 |
6.2 公安政治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 |
6.2.1 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 |
6.2.2 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 |
6.2.3 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 |
6.2.4 受众特征变化带来的挑战 |
6.2.5 政治话语缺乏创新 |
6.3 小结 |
7 公安政治传播的优化与创新 |
7.1 重新定位理念目标 |
7.1.1 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 |
7.1.2 理顺公安机关、媒体、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 |
7.2 优化传播体系 |
7.2.1 弥补组织传播效果的不足 |
7.2.2 促进公安媒体资源的融合 |
7.2.3 理顺官方民间舆论场分化 |
7.3 创新传播模式 |
7.3.1 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 |
7.3.2 涉警舆情处置能力的提升 |
7.3.3 传播内容产生机制的优化 |
7.4 提升传播效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1949-2000年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相关工作条目列表 |
附录B《人民公安报》头版2005年-2016年高频新闻主题词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仪式的解构与建构 ——我国新闻发布会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理论、历史与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仪式研究现状与理论述评 |
二、新闻发布会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研究问题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叙事理论与方法 |
二、访谈法 |
三、内容分析 |
第六节 研究创新 |
第七节 文章架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与测量 |
第一节 仪式 |
一、“仪”解 |
二、“式”解 |
三、“仪式”解 |
四、仪式的起源和特点 |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
一、新闻发布会 |
二、记者招待会 |
三、新闻吹风会 |
第三节 理论述评 |
一、人类学仪式理论 |
二、大众传播活动相关的仪式理论与研究述评 |
三、礼与礼治思想 |
第四节 抽样与测量 |
一、报刊具体数据搜集与统计时间范围 |
二、数据来源 |
三、数据结构与类目划分 |
四、信度分析 |
第三章 新政背景下记者会的生发:晚清时期记者会研究(1906-1911) |
第一节 晚清报刊业的发展与对朝政的监督作用 |
第二节 清政府政务发布慎重发布,秘而不宣的思想与新闻界的长期抗争 |
第三节 晚清记者会仪式实践与清政府对新闻发布的控制 |
一、中央政府记者会考与商业机构记者会的出现 |
二、清末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记者会考 |
第四节 结论 |
第四章 中原逐鹿中记者会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记者会研究(1912-1927) |
第一节 数据基本面分析 |
第二节 政务公开思想与记者会在国家层面的实施及制度建设 |
一、国务院、总统府及都督府的记者会仪式实践与制度建设 |
二、外交部的记者会仪式实践与外务公开思想 |
三、北洋政府与广东军政府南北议和时期的记者会与政务公开 |
四、广东军政府、国民党的记者会与政界对记者会促进舆论整合的认识 |
第三节 国内新闻界对境外记者会的报道与境外人士在我国的记者会 |
第四节 仪式的多重主体:社会团体、政治人物的记者会 |
第五节 结论 |
第五章 新闻统制背景下记者会的勃兴:国民党统治时期记者会研究(1928-1949) |
第一节 数据基本面分析 |
一、报道媒体分析 |
二、报道信息来源分析 |
三、报道聚焦地理范围分布 |
四、报道发布机构分析 |
第二节 境内外国政府和外国军队记者会与国民党对西方新闻发布管理形式的效仿 |
第三节 记者会在民间和社会的逐步流行:商业组织、社会团体与社会名流记者会 |
一、商业组织的危机公关记者会与常规记者会 |
二、社会团体与社会名流记者会 |
第四节 日本侵略组织、伪政府的记者会与特点 |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民盟等政党的记者会实践、特点与制度建设 |
第六节 国民党党政军系统记者会实践与新闻发布管理思想 |
一、政党、政府、军队记者会报道发布机构分析 |
二、国民党党政军记者会形式、实践与新闻发布管理思想 |
第七节 记者会在国家层面的系统制度设计和持续建设 |
第八节 结论 |
第六章 媒介环境变动下记者会的消长与变革:建国后记者会研究(1949-2016) |
第一节 国家主导的仪式: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后记者会研究(1949-1983) |
一、数据基本面分析 |
二、记者会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政策的政治策略 |
三、国家利益实现的技术:揭发美国政府细菌战的系列记者会实践与特点 |
四、中央政府各部记者会实践与特点 |
五、我国政要、社会名流记者会实践与特点 |
六、仪式空间边界的对外扩张:参加国际活动的中国代表团记者会实践与特点 |
七、仪式空间边界的对内消减:省市行政机构及部门的记者会 |
八、所谓“渤海二号”记者会考 |
九、仪式发布主体的失衡:商业机构记者会实践与特点 |
十、文革结束后发布会内容和主题的发展 |
第二节 国家仪式与民间仪式的对接:改革开放后记者会的发展(1984-2016) |
一、记者会称谓的变动,多元主体的均衡发展,参与媒体层级的下移,经济主题备受关注 |
二、全面推动政务公开与仪式空间边界的内外扩张 |
三、人大、政协、党务会议记者会与新闻发布管理思想的发展 |
四、结论 |
第三节 论建国以来记者会的制度建设和全国布局 |
一、从国家利益出发:建国初期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及特点 |
二、政务公开与舆论监督:文革结束后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及特点 |
三、结论 |
第七章 新闻发布会的仪式阐释与建构:历史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发布会现场准入和身份限制 |
第二节 区分社会群体的发布会 |
第三节 发布会仪式的阈限 |
第四节 发布会仪式中的结构与反结构 |
一、仪式中的结构 |
二、仪式实践与仪式的反结构 |
第五节 媒介仪式的生成 |
一、仪式与媒介技术 |
二、发布会的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
第六节 发布会的仪式效力 |
一、仪式程序、规格、形式直接作用于发布会仪式效力 |
二、发布会展演需循仪礼次序和规则,符合约定 |
第八章 中国新闻发布会形态、结构与文化个性 |
第一节 中国新闻发布会的时间结构、空间边界与格局 |
第二节 中国新闻发布会称谓考 |
一、仪式名称的确立与嬗变 |
二、晚清及民国时期记者会称谓 |
三、建国后记者会称谓 |
第三节 中国新闻发布会的文化个性 |
一、宴会与新闻发布的形式和结构从汇流到区分 |
二、新闻界与发布方彼此之间的“宾主”角色定位 |
三、政治人物是记者会的主角,记者会重视外记者和国际宣传的面向 |
四、商业机构的相对不在场,中央政府是发布制度全国布局的主导力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 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现状 |
1.1 恐怖主义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实施破坏活动 |
1.2 集多种犯罪于一身的暴力犯罪团伙增多,危害严重 |
1.3 有组织犯罪呈发展趋势,一些旧的犯罪形态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
1.3.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1.3.2 “法轮功”邪教组织犯罪。 |
1.3.3 绑架勒索团伙犯罪。 |
1.4 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性大案不时发生 |
1.5 经济犯罪来势迅猛,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
1.6 跨境犯罪的渗透加剧 |
1.7 计算机犯罪的浪潮悄然袭来 |
1.8 腐败分子顶风作案,祸国殃民 |
1.9 财产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
1.10 “六害”犯罪禁而不止,猖獗不减 |
2 、 当前我国的突出刑事犯罪原因探析 |
2.1 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
2.2 国际犯罪的渗入 |
2.3 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
2.4 社会防控机制的薄弱 |
2.5 地域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
2.6 个人条件的差异 |
3 、 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治理对策 |
3.1 加紧建立我国反恐怖危机处理机制 |
3.2 坚持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 |
3.3 严格源头管理,使某些犯罪难以实施 |
3.4 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制化建设 |
3.5 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
3.6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3.7 加强巡警工作,完善治安控制网络 |
3.8 加强全社会的预防犯罪工作 |
3.9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逐步消除流动人口带来的治安问题 |
3.10 加强禁毒工作,减少由吸毒引发的犯罪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7)博彩业与政府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研究博彩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改良 |
第一章 需求论:需求压力与政府困境 |
一、 个体需要 |
二、 群体需要 |
三、 社会需要 |
四、 政府困境 |
第二章 博弈论:恒久博奕与政府偏好 |
一、 非合作博弈 |
二、 禁赌悖论 |
三、 合作博弈 |
四、 经济技术影响 |
五、 政府选择偏好 |
第三章 供给论:适度供给与政府约束 |
一、 供给种类 |
二、 供给规模 |
三、 供给约束 |
四、 政府·市场 |
第四章 道德论:价值评判与道德诉求 |
一、 价值判断 |
二、 个体责任 |
三、 机构责任 |
四、 政府责任 |
第五章 效用论:正面功效与社会收益 |
一、 刺激消费 |
二、 增进就业 |
三、 第三次分配 |
四、 “微笑纳税” |
五、 资助公益事业 |
第六章 路径论:范式借鉴与路径依赖 |
一、 法律规制 |
二、 管理体制 |
三、 技术升级 |
四、 营销战略 |
五、 路径依赖 |
第七章 产业论:市场垄断与产业瓶颈 |
一、 市场结构 |
二、 发行方式 |
三、 制度创新 |
四、 技术创新 |
第八章 控制论:制度安排与政府操控 |
一、 立法规范 |
二、 政府管制 |
三、 经济调控 |
四、 审计监督 |
第九章 基金论:有效规则与基金定位 |
一、 管理规则 |
二、 投放效益 |
三、 目标偏离 |
四、 模式设定 |
第十章 政策论:分类调控与政府决策 |
一、 积极发展彩票 |
二、 规范赛马试点 |
三、 赌场仍要严禁 |
四、 关注网络博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政治传播研究[D]. 房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2]仪式的解构与建构 ——我国新闻发布会历史研究[D]. 王洁. 厦门大学, 2017(08)
- [3]中国维和英雄[J]. 刘广雄. 中国作家, 2010(10)
- [4]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 [5]瞩目广东保安——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何桂复局长答记者问[J]. 谭育富. 中国保安, 2004(01)
- [6]遏制当前我国突出刑事犯罪的管理对策研究[D]. 刘彦东. 郑州大学, 2003(01)
- [7]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 张占斌. 中共中央党校,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