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文[1](2014)在《京万红软膏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京万红软膏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一种治疗烧伤、溃疡、外伤等症的复方油膏制剂,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经过40年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其治疗范围从原有的烧烫伤延伸到多种皮肤损伤病症,包括皮肤创伤、晒伤、褥疮、带状疱疹、小儿尿布皮炎、痤疮、放疗皮损等。综述其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张世川,国大亮,刘文伟,魏雪仙,赵宇,刘玉璇[2](2014)在《京万红软膏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京万红软膏是一种治疗烧伤及烫伤的常用药。因其组方独具特色,疗效确切,其临床主治病症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总结了近十年京万红软膏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京万红软膏的合理用药和二次开发提供有意义参考。
陈窈,刘梦雪,项相印,金荣疆[3](2017)在《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群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常因失治、误治遗留神经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上,西医以抗病毒和消炎镇痛为主,而中医则有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等多种疗法,
赵燕萍,赵迎新[4](1995)在《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河南平顶山水泥厂医院(467047)赵燕萍,赵迎新应用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疮疹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4-64岁,平均25.4岁;皮损面积小者约1.5x4.0cm ̄2,大者约占体表面积的9%。治疗方法:皮损面积较...
董方[5](2013)在《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与西药治疗的疗效,研究火针“火郁发之”法的作用机制,并为其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对比不同证型治疗效果的差异,发现火针治疗的适应证;统计带状疱疹患者中既往水痘病史,探索水痘获得性免疫与带状疱疹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及维生素B1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研究过程中,记录患者疼痛、皮损等情况。并于试验的第30天、60天、90天随访时,记录有无后遗神经痛发生,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综合疗效。结果:基线情况:60例纳入病例,实际完成60例,脱落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初诊病程、生命体征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线有可比性。皮损评价:两组治疗在止疱、结痂≥50%及脱痂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促进皮损恢复方面,火针“火郁发之”疗法优于西药治疗。疼痛评价: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能有效的减轻神经疼痛;但火针治疗镇痛起效快。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缓解≥30%的时间、疼痛完全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火针“火郁发之”疗法在止痛的速度、程度上均优于西药治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人数比较在试验第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试验第60、9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试验第30天,治疗组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试验第60、90天,两组疗效相当。综合疗效评分:治疗前两组综合疗效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综合疗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疗法均能改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总体症状;两组间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的差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火针治疗两证型疗效:肝经郁热及脾虚湿蕴型患者经火针治疗在脱痂时间及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在脱痂时间上肝经郁热型优于脾虚湿蕴型,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方面脾虚湿蕴型优于肝经郁热型。水痘病史:纳入的60例患者中有水痘病史的占8.3%,考虑水痘患者的体内VZV-IgG抗体呈阳性,具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获得性免疫,因此既往水痘病史对带状疱疹发病上有一定预防作用。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价:两组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较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疗法与西药疗法在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方面,均能有效治疗皮损及减轻神经疼痛,但与西药相比,火针治疗可以更快的停止水疱增多,加快皮损的结痂及脱痂,更快地止痛,缩短急性期的疼痛时间,更大程度的减轻疼痛,减少30天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两种方法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较好。火针疗法可更好地消除脾虚湿蕴证型的疼痛;更快地促进肝经郁热型患者皮损康复。既往水痘病史对带状疱疹发病上有一定预防作用。
唐静[6](2017)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使用该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疗程30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15次。疗程结束后,对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进行疗效评价,对瘙痒等级、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失眠等)进行评价分析。采用实验室安全性评价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结局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30天治疗后,两组各有25例完成试验。试验组达到临床治愈的0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88%;对照组达到临床治愈的0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有效率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减轻瘙痒、缓解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安全性指标异常。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试验组1例患者点灸一段时间后点灸局部出现浅表的灼伤痕迹伴瘙痒,症状轻微。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减轻瘙痒、缓解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医常规疗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周晓丹[7](1997)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观察50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带状疱疹22例,结合肾病综合征及并发带状疱疹的病理、生理特点,给予患者综合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护理.并发带状疱疹病程由自然病程2~4周缩短到1~2周,且未影响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预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鄢小君[8](2017)在《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探微》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研究现状,通过典型病例回顾,探讨中医药治疗机理,以期待能指导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治疗。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临床回顾、对比分析、理论研究法,了解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研究现状,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病例,分析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结果:回顾分析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与临床疗效报道的文献,所涉及的病种集中在皮肤瘙痒及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效是肯定的,但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质量总体不高。在此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医家各有所长,均有明确治疗效果。在治疗方式上,广泛运用了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民族医药等。病因主要为正虚邪侵,病机主要是不同阶段正邪交争,脾气亏虚贯穿病程始终,辨证以本虚标实为主。在治疗规律上,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仍是基本大法,同时内治外治相结合能加速病情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临床研究文献较少,研究质量不高。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效果虽然显着,但未总结出系统的辨证论治规律。从临床病例总结出病机特点为毒邪侵袭、正气亏虚、多兼湿邪等。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切实有效,具有内外结合、精准治疗、正邪两治等优势。治疗过程要把握必须补托、辨证、合治的要点。
杨俊杰,杨春双[9](2014)在《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临床常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提出疗效更好、适合首选的治疗办法。方法:通过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梅花针扣刺加火罐效果最好,蜈蚣粉涂患处效果也佳。结论:这两种治疗办法简便验廉,更适合推广。
陈忠明,王国强[10](2009)在《臀痈临床治疗心得》文中研究说明
二、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京万红软膏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烧烫伤 |
2 皮肤创伤 |
3 日晒伤 |
4 肿瘤放疗性皮肤损伤 |
5 褥疮 |
6 小儿尿布皮炎 |
7 带状疱疹 |
8 痤疮 |
9 结语 |
(2)京万红软膏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京万红软膏临床应用文献统计 |
2 京万红软膏临床应用举例 |
2. 1 外科疾病 |
2. 2 皮肤科疾病 |
2. 3 其他 |
3 展望 |
(3)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病因病机 |
治疗机制 |
临床应用 |
1 单纯火针疗法 |
2 复合疗法 |
2.1 火针加其他针法 |
2.2 火针加艾灸治疗 |
2.3 火针加拔罐治疗 |
2.4 火针加TDP治疗 |
2.5 火针加中药内服 |
火针加中药外用 |
讨论 |
(5)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流行病学研究 |
二、病因学研究 |
三、发病机制 |
四、症状研究 |
五、带状疱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六、西医治疗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二、病因病机 |
三、诊断辨证 |
四、中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实验方案 |
四、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情况 |
二、皮损评价 |
三、疼痛评价 |
四、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
五、综合疗效评分 |
六、治疗组不同证型疗效评价 |
七、耐受性评价 |
八、安全性评价 |
九、脱落、剔除原因分析及依从性评价 |
第三节 讨论 |
一、理论依据 |
二、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三、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带状疱疹机理的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对象 |
3.1 病例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5.1 病例的剔除 |
3.5.2 病例的脱落(退出试验标准) |
3.5.3 终止试验标准 |
4 治疗方法 |
4.1 对照组治疗方法 |
4.2 试验组治疗方法 |
4.2.1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穴方法 |
4.2.2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指标 |
5.2 疗效性指标 |
5.3 观察时间点 |
5.4 疗效评价标准 |
6 统计方法 |
7 研究结果 |
7.1 基线比较 |
7.1.1 一般资料比较 |
7.1.2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
7.1.3 实验室指标比较 |
7.2 疗效比较 |
7.2.1 两组疗效比较 |
7.2.2 疾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7.2.3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细目比较 |
7.3 安全性评价 |
7.3.1 实验室安全性指标 |
7.3.2 不良事件记录 |
8 分析讨论 |
8.1 结果分析 |
8.2 讨论 |
8.2.1 壮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8.2.2 中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8.2.3 西医学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概况 |
8.2.4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研究概况 |
8.2.5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理探讨 |
8.3 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
(8)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西医关于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认识 |
1.1 定义 |
1.2. 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发病机制 |
1.3. 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表现特点 |
1.3.1 发生率高,病情严重 |
1.3.2 皮肤病变不典型,病变复杂 |
1.3.3 皮肤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1.3.4 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
2.中医关于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认识 |
2.1.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
2.2.中医对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病因的认识 |
2.3.中医对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病机的认识 |
2.3.1 正邪交争 |
2.3.2 脾气亏虚 |
2.3.3 本虚标实 |
2.4.中医治疗 |
2.4.1 辨证论治 |
2.4.2 外治 |
2.4.3 针灸治疗 |
3.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31年文献研究 |
3.1.资料和方法 |
3.1.1 文献来源 |
3.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检索方法 |
3.1.4 文献筛选 |
3.2.主要结果 |
3.2.1 文献发表信息比较 |
3.2.2 文献涉及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种类 |
3.3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
3.3.1 研究方法 |
3.3.2 文献质量评分 |
3.3.3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 |
3.3.4 盲法的运用 |
3.3.5 诊断、纳入、排除和疗效评判标准 |
3.3.6 依从性、退出脱落病例、依从性分析 |
3.3.7 随访、卫生经济学、不良反应情况 |
3.4.临床疗效报道文献研究 |
3.4.1 治疗措施分析 |
3.4.2 内服高频次中药分类统计 |
3.4.3 外用中药统计 |
3.4.4 病名、中医证型、治则、方剂统计 |
3.5.讨论 |
3.5.1 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讨论 |
3.5.2 临床疗效报道文献研究讨论 |
4.典型病例 |
4.1.病例来源 |
4.2.细菌性皮肤病 |
4.2.1 病例 1 |
4.2.2 病例 2 |
4.2.3 病例 3 |
4.3.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
4.3.1 病例 4 |
4.3.2 病例 5 |
4.3.3 病例 6 |
4.3.4 病例 7 |
4.3.5 病例 8 |
4.4.红斑鳞屑型疾病 |
4.4.1 病例 9 |
4.5.真菌感染 |
4.5.1 病例 10 |
4.5.2 病例 11 |
4.5.3 病例 12 |
4.6.脂溢性皮炎 |
4.6.1 病例 13 |
5.讨论 |
5.1. 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病机特点 |
5.1.1.毒邪侵袭 |
5.1.2.正气亏虚 |
5.1.3.多兼湿邪 |
5.2.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优势 |
5.2.1 内外结合 |
5.2.2 精准治疗 |
5.2.3 正邪两治 |
5.3.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辨证论治规律 |
5.4. 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的治疗要点 |
5.4.1 必须补托 |
5.4.2 必须辨证 |
5.4.3 必须合治 |
6.结论 |
7.展望与思考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Jadad评分表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京万红软膏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王景文. 药物评价研究, 2014(04)
- [2]京万红软膏临床应用进展[J]. 张世川,国大亮,刘文伟,魏雪仙,赵宇,刘玉璇. 药学研究, 2014(12)
- [3]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进展[J]. 陈窈,刘梦雪,项相印,金荣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6)
- [4]京万红烫伤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J]. 赵燕萍,赵迎新. 实用护理杂志, 1995(01)
- [5]火针“火郁发之”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研究[D]. 董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D]. 唐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7]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J]. 周晓丹. 南方护理学报, 1997(02)
- [8]中医药治疗HIV/AIDS相关皮肤病变探微[D]. 鄢小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9]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体会[J]. 杨俊杰,杨春双. 药物与人, 2014(08)
- [10]臀痈临床治疗心得[J]. 陈忠明,王国强. 光明中医,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