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12)在《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细胞增殖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制剂柴苓汤对其的影响,为临床防治CsA肾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药物治疗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sA)、柴苓汤组(CsAC)及缬沙坦组(CsAV),每组10只。采用CsA30mg/(kg·d)经口灌服28天的方法,建立慢性CsA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与等容量橄榄油。造模的同时,两治疗组分别给予柴苓汤3g/(kg·d)和缬沙坦10mg/(kg·d)治疗,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每日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2指标检测2.1体重及尿液检测每周末将所有大鼠移入代谢笼中,分别测量每只大鼠体重、24小时尿量及尿肌酐。2.2肾脏病理形态学检测切取大鼠左侧肾脏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后分别行HE、Masson及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参照Katafuchi评分标准从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三方面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析。2.3肾功能检测实验第29天,所有大鼠被处死,取血以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3统计分析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第二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及流式细胞术四种方法检测大鼠肾脏PCNA表达。2.1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以光镜下肾脏组织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2.2Western Blot:切取100mg-70℃冰箱中保存的肾组织,提取蛋白并定量,依次进行电泳,转膜,免疫反应及显色。最后用富士LAS-4000LIMINESCENT图像分析仪拍照。2.3RT-PCR:根据Trizol RNA抽提试剂盒要求,切取100mg液氮保存的肾组织,提取肾皮质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进行PCR反应。取10L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拍照,应用BIO-PROFIF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2.4流式细胞术:取70%酒精固定的肾组织,制作肾间质、肾小管单细胞悬液后,离心沉淀2分钟。取0.1ml单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1×106个/mL),加入碘化丙啶,4℃冰箱避光染色30min,以500目铜网过滤。采用美国Beckton Dickinson公司FACScan-420型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荧光指数(FI)、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并根据公式(PI)=(S+G2M)/(G0/G1+S+G2M)×100%计算出增殖指数(PI)。第三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大鼠肾脏CTGF的表达。操作步骤同第二部分。第四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1动物分组、模型复制、药物治疗及统计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2指标检测实验第29天,取大鼠部分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大鼠肾脏FN的表达。操作步骤同第二部分。结果:第一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1体重及尿量检测结果实验第一、二周,所有大鼠体重均有所增加,但同时段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至第四周末,模型组体重较前一周反而下降,且与同时段两治疗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实验的前3周,四组大鼠24小时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至实验第4周末,模型组尿量较其余三组显着减少(P<0.05)。2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肾脏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Masson染色结果:对照组肾间质可见少量胶原成分。模型组肾间质胶原成分大量沉积,并呈条带状分布;柴苓汤及缬沙坦组肾间质胶原成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各项参数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各项参数积分值则明显降低(P<0.05,P<0.01)。PAS染色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基质沉积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显着减轻。3肾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同时该组肌酐清除率显着降低(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肌酐清除率则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仅见少量PCNA阳性细胞。模型组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组PCNA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1),但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肾组织PCNA蛋白仅少量表达,与之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强(P<0.01)。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PCNA蛋白表达被下调(P<0.05),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CNA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均可下调PCNAmRNA高表达(P<0.05),两治疗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流式细胞术结果4.1荧光指数模型组荧光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荧光指数显着降低(P<0.01)。4.2细胞周期模型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多(P<0.01),而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减少(P<0.01);柴苓汤及缬沙坦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增多(P<0.01)。各组G2/M期细胞比例相对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3增殖指数、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P<0.01),凋亡率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但两组凋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凋亡率/增殖指数的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增殖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则分别升高(P<0.01,P<0.05),凋亡率/增殖指数的比值也提高(P<0.01)。第三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CTGF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模型组CT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后,CTGF蛋白表达显着减弱。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大鼠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量很少,与之相比,模型组则显着增强,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CT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TGF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CTGF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第四部分: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1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FN蛋白少量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组F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经柴苓汤及缬沙坦治疗后,F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2Western-Blot结果对照组肾组织FN蛋白仅少量表达,与之相比,模型组表达增强,柴苓汤及缬沙坦均可显着下调FN的高表达。3RT-P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N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FNmRNA表达均显着减少(P<0.01)。结论:1柴苓汤可减轻CsA诱导的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2柴苓汤可通过下调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PCNA的高表达及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活动,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3柴苓汤可抑制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CTGF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4柴苓汤可抑制慢性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FN的合成及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王香婷[2](2011)在《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a-SM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CsA肾病是以肾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积聚,小管萎缩和管周毛细血管缺失,其发病机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氧化损伤、醛固酮活化等有关,其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特征。大量的实验证实在ECM的沉积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起着重要的作用,证实其介导了肾小球的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在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有证据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 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 ,TEMT)在肾小管病变、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标志蛋白表达为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ular actin,a-SMA)。CsA慢性肾毒性属中医学“水肿”、“腰痛”、“虚劳”、“淋证”等疾病范畴。药毒伤肾,肝郁气滞,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上应利水泻毒、补益脾肾、疏肝理气。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两方均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猪苓、桂枝、白术、茯苓、泽泻组成,功能利水泻毒、疏肝健脾,与Cs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位置药证合拍。为研究利水泻毒、疏肝健脾方药治疗CsA肾病的作用机理、探索古方新用,我们采用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观察利水泻毒、疏肝健脾中药柴苓汤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TGF-β1、a-SMA及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ColⅢ)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实验一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柴苓汤组,每组10只。实验动物给予CsA 30mg·kg-1·d-1经口灌服,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橄榄油,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mg·kg-1·d-1,柴苓汤组以柴苓汤3g·kg-1·d-1剂量给药,自来水溶解后经口灌胃,共28天。每周末将动物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小时尿量,并测体重。所有动物于第29天断头处死,切取肾脏,常规制备血清及肾组织石蜡切片标本,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的含量,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显示:(1)对照组大鼠精神状况、活动、毛发、饮食、饮水、尿量等无明显改变。模型组精神萎靡、活动差、饮食、饮水量下降、毛发变黄、松乱、部分脱落。缬沙坦组一般状况好于模型组。柴苓汤组与缬沙坦组相同。各组大鼠体重在不同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CsA 2周后,模型组的尿量(19.650±9.569 ml)比正常对照组(15.650±2.015)略为增多,但各组间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应用CsA 3周后,模型组尿量(21.450±8.952)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15.400±2.514)(P<0.05),但缬沙坦组(17.400±5.854)及柴苓汤组(15.812±7.025)尿量并不增多,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4周后,模型组尿量(29.150±13.69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800±2.529)及治疗组(16.700±4.939,16.734±6.198)(P<0.01)。(2)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水肿;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缬沙坦组及柴苓汤组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为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模型组结构紊乱,小管间质胶原沉积显着增多。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小管间质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各组大鼠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模型组大鼠尿素氮(11.395±1.824mmol/L)、血肌酐(99.067±5.426μmol/L)较对照组(6.3450±1.053,79.117±3.511)明显升高( P < 0.01 ),肌酐清除率( 0.2823±0.0466ml/min )较对照组(0.5415±0.0257)明显降低(P<0.01)。用药后,缬沙坦组及柴苓汤组尿素氮(8.615±0.878,7.160±0.679)、血肌酐(87.817±13.189,82.933±9.239)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肌酐清除率(0.3428±0.0624,0.3465±0.0383)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二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a-SMA表达的影响模型复制、分组、给药方法同上,共28天。留取肾脏,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脏a-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采用RT-PCR测定a-SMA mRNA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呈弱表达( 0.9177±0.1239 ),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1.1950±0.046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柴苓汤组(0.9857±0.0760)及缬沙坦组(1.0503±0.1420)较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2)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a-SMA蛋白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肾组织a-SMA蛋白少量表达(0.2766±0.1405),模型组表达显着增强(0.8788±0.31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柴苓汤组(0.5083±0.1092)及缬沙坦组(0.5467±0.0737)a-SM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3)肾组织a-SMA免疫组化检测:光镜下对照组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强阳性表达,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未见表达;模型组a-SMA表达主要在皮质区及皮髓交界的小管间质区,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小管间质区a-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4)肾组织a-SMA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a-SMA蛋白表达定量荧光指数(FI)模型组(0.9847±0.0065)明显高于对照组(0.8197±0.0064)(P<0.01);柴苓汤组(0.9111±0.0068)及缬沙坦组(0.9131±0.0126)蛋白表达定量荧光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三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模型复制、分组、给药方法同上,共28天。留取肾脏,采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采用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呈弱表达( 0.7927±0.0899 ),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1.1270±0.123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柴苓汤组(0.8683±0.0938)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2)肾组织TGF-β1免疫组化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呈弱表达。模型组表达显着增强,见于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处,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小管间质区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实验四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ColⅢ表达的影响模型复制、分组、给药方法同上,共28天。留取肾脏,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ColⅢ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采用RT-PCR检测ColⅢmRNA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呈弱表达(0.7630±0.0557),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0.9180±0.059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柴苓汤组(0.8107±0.0761)及缬沙坦组(0.8300±0.0719)表达明显降低。(2)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ColⅢ蛋白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肾组织ColⅢ蛋白少量表达(0.2129±0.1089),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0.7334±0.13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柴苓汤组(0.3337±0.0802)及缬沙坦组(0.4343±0.1997)ColⅢ的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3)肾组织ColⅢ免疫组化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极少量表达,呈浅黄色。模型组表达显着增加,可见棕黄色甚至呈棕褐色染色,柴苓汤组及缬沙坦组小管间质区ColⅢ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1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的肾组织结构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减轻胶原纤维的表达及纤维化程度,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2柴苓汤可下调CsA所诱导的肾组织a-SMA的高表达,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3柴苓汤可抑制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4柴苓汤可下调Cs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Col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抑制胶原沉积,促进胶原降解,拮抗CsA肾病大鼠纤维化,减缓肾病进程。
尹智峰,王毅,秦国庆,李建军,蒋宏涛[3](2009)在《环孢素致慢性肾毒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环孢霉素A一种真菌代谢产物,由11个氨基酸组成,能够有效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半衰期,是临床应用的主要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一些免疫性疾病,明显改善了器官和骨髓移植者的生存率,然而也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慢性肾毒性尤为突出,发生率高(30%~74%),对肾脏而言,将损害移植肾脏本身。慢性肾毒性的最终表现为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等,但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邹川[4](2008)在《肾移植术后近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山子合剂初步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证候研究:初步揭示肾移植术后近期的证候分布规律,分析证候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术后近期的主要病机。2临床观察:初步观察山子合剂对肾移植术后干预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扩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证候研究纳入肾移植术后符合标准的受者共42例,采用前瞻性的证候观察方法,观察时间段在其术后3个月,中位观察时间为3.2±0.4月。首先全面调查肾移植术后的中医药文献,制定肾移植后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患者出院后3月内每月复诊一次,记录每次复诊的中医四诊资料。观察完毕后将所有的资料输入SPSS 13.0软件为平台的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受者的证候分类应用样本聚类分析,对具体中医四诊指标应用指标聚类分析,对等级资料进行Ridit和秩和分析。2临床观察:纳入符合标准的肾移植术后受者共62例,术前、手术、术后的一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按照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的肾移植受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干预组和单纯西药干预组。中西医结合干预组在西医干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予以中药山子合剂免煎剂,早期恢复的观察时间为术后2周内,近期干预的观察时间为术后1月至4月,总共3个月。观察术后移植肾早期(2周内)恢复的指标(24h尿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清除率、移植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同治疗下的有效率);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的疗效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血清尿酸等和三月内的感染发生率等)。将原始数据填入观察随访表,并建立数据库。所有统计学检验均在SPSS 13.0平台上进行统计。结果1.证候研究:1.1肾移植术后近期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中医虚证的分布依次为:肾虚(50%),脾气亏虚(26.2%),脾肾气虚(14.3%),肝肾阴虚(9.5%);实证的分布依次为:血瘀证(59.5%),湿热证(31.0%),湿热瘀阻(9.5%)。1.2肾移植术后近期(术后3月)中医证候的影响因素:1.2.1病程:肾移植术后虚症中大多数(76.2%)肾虚证型的受者术前慢性肾衰非透析阶段的病程较长(2—6年),而大部分(63.6%)脾气亏虚证型的受者慢性肾衰非透析阶段的病程相对较短(<2年);肾移植术后表现为湿热证的慢性肾衰非透析阶段的病程相对较短(<2年的为46.2%,2—4年的为30.8%,4—6年的为23.0%),而血瘀证的慢性肾衰非透析阶段的病程相对较长(<2年的为20.0%,2—4年的为32%,4—6年的为44%);同样的大多数(71.4%)肾虚证型的受者术前透析的时间较长(2—6年),而大部分(75.0%)肝肾阴虚证型的受者透析阶段的病程相对较短(<2年);肾移植术后表现为湿热证的术前透析时间较短(<2年的为61.5%),而表现为血瘀证的术前透析时间较长(>2年的为84%)。1.2.2急性排斥反应:各个证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比例,以肾气亏虚证和血瘀证最高,分别为(38.1%,36.0%)。1.2.3免疫抑制剂:实证中以湿热证的激素用量为大(激素剂量在10mg以上的占69.2%),而在各虚证中激素用量超过维持量的(>10mg)受者比例依次为肾虚证47.6%,脾气亏虚证72.8%,肝肾阴虚证100%;肾虚证和血瘀证中环孢素浓度偏高(CsA浓度>300ng/ml)的受者比例也较高,分别占66.6%和64.0%。1.2.4感染:脾、肾亏虚的受者都亦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2.7%、66.7%。2.临床观察:2.1早期(2周内)恢复的指标:术后第3天、第5天,治疗组24h尿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肌酐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14天,治疗组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血流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相同治疗下的有效率,治疗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P<0.05);急性排斥反应期,治疗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2.3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的疗效指标:治疗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数量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值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治疗组治疗后肾气亏虚证积分、血瘀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1证候研究:1.1肾移植后正常恢复的受者于术后3月内,中医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肾虚血瘀是最常见的证候状态。1.2肾移植术后正常恢复受者的中医证候与术前的尿毒症疾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临床观察:2.1山子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移植肾的早期恢复,表现在改善移植肾的血液流变学,增加移植肾泌尿,减轻尿毒症症状等方面。2.2山子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或减轻其损害的程度,表现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提高激素治疗的缓解率。2.3山子合剂对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免疫抑制剂的骨髓抑制,可以提高血红细胞、白细胞的数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抑制剂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移植肾,可以改善肾移植术后的血尿和白细胞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代谢紊乱,可以降低血脂、血糖;山子合剂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抑制剂引起的感染发生率。
何英[5](2005)在《缺氧再给氧损伤和CsA对MHC-I分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益生注液干预初探》文中提出目的 器官移植已成为当今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急性免疫排斥逐渐被克服,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 CGD)日益成为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难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在任何器官移植中目前尚无法完全避免,被认为与移植物慢性失功的发生密切相关。过去几十年移植领域的迅猛发展还主要得益于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的问世,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CsA)的开发应用可以看作是器官移植中的另一里程碑。但是,免疫抑制剂对人类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大大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同时,其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影响着移植物长期有功能存活,被认为是导致CGD的危险因素之一。IRI和CsA毒性作用同时也是移植过程中最常见的应激因素。 MICA、B(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antigen A,B)即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B,被认为是人类“诱生性”(induced)细胞表面抗原,正常情况下在上皮细胞、角朊细胞、内皮细胞等表面可检测到表达,而在组织细胞受到过度应激(如热休克,CMV感染)的情况下会诱生表达或上调表达—“cell stress sensor”。MIC的配体NKG2D是一种凝集素样细胞毒性激活受体,表达于人NK细胞、CD8+
朴希璥[6](2002)在《中韩人参研究的系统比较》文中指出1.目的 人参在中韩两国临床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两国医药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不断交流,促进了对人参系统研究的发展,时至今日人参在两国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事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均已形成医药行业中支柱产业,但目前尚缺乏对两国人参研究与应用的系统比较,故为中韩两国有关人参研究工作者提供完整系统的人参研究对比资料,为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同时为开展中韩之间进行人参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作出有意义的尝试,促进交流,通过中韩两国人参系统研究比较,力求两国在人参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必将对促进两国人参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2.方法 中韩两国历代史料、本草及医学文献中对人参的基源、栽培、炮制、性味、功效、应用、制剂都有相近的文字记载。近20年人参研究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有关人参的物种基源、栽培研究、炮制方法、制剂工艺、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毒理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及有关人参行业管理研究等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收集近十年的中韩两国有关人参研究的文献为主、期刊杂志及历代文献资料共六千余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 3.结果 3.1.人参药用广泛,历史悠久,由于产地、形态、色泽、生长环境、炮制加工、产地及作为贡品和贸易品的不同,中韩两国形成人参众多名称。人参经长期临床应用探索,对其功效,主治逐渐深化拓宽,中国方面累积丰富的经验,影响了周边国家。16世纪韩国始有明确的记载,人参作为贡品及商品交流,中国人参药源供应除自产的辽参外,朝鲜人参贡品及贸易商品给予极大的补充。以上中韩两国史料及本草书的记载可见自公元二世纪以来,人参已成为中韩两国主要交易商品之一,以外交贡品,或以两国贸易商品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交流方面均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中韩两国关系中可谓源远流长,上党参、辽参、高丽参延传不已,为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源保证。 3.2.中韩两国人参栽培技术及管理研究的比较中,对中韩两国人参栽培进行了历史的回顾,从合理使用添加剂改善人参栽培环境,如何改善人参生长发育,两国人参生产管理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法、品种改良等,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可以充分看到各有所长,值得互相借鉴。然人参做为特殊商品,在实施法制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改进栽培技术,改良人参品种方面韩国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必须从全面提高人参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方面做出努力,加强市场管理,迅速从市场无竞争力,价值扭曲的困境中走出来,早日使中国人参市场经济,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文摘要5 3.3.中国学者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比较深入全面。运用各种新技术进行人参的各个部位 如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多种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如皂昔类、挥发油类、多糖类、 氨基酸和多肽类及其他成分等,并发现了许多新成分。还进行了一些构效关系的探讨。此外, 还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化学合成人参多肽基因也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结合各成忖量分析对提 取工艺,不同加工产品进行了比较研究。而韩国学者对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较少,侧重于结 躺取工艺,生物活性等方面,对人参皂替类、挥发油类、多糖类进行了成分分析及含量测 定工作. 3.4.通过中韩两国学者对人参药理学研究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两国学者都作了大量工 作,而中国更为广泛和深入,尤其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系 统等方面的作用的研究工作尤为细致和深入;而韩国在免疫系统和“适应原”作用研究比较 突出。究其原因,这是与人参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基础,在医疗、保健、康复等诸多 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因而促进了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韩国由于有关法律的限制,人参多局限于保健用药,因此对于提高免疫、增加机体适应原 作用较为深入。 3.5.从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由于近代中国重视传统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工作,注重中西 医结合,推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饿统名贵药物人参的临床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临床资 料规范可信,涉猎病种宽泛,包括抗休克、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 统、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9个方面,尤其在抗休克和。〔血管系统方面 的研究比较深入,取得的经验十分可贵,为人类科学合理使用人参,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韩国是高丽人参的故乡,人参的临床应用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然而由于体制及医政法 的限制,目前广大传统汉医有关人参的临床资料多个多属个案,用药经验报导、临床资料 欠规范,与以西医为主的临床研究工作比较,翔实可靠,但投入力量较少,使用范围较窄, 仅涉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肿?
陈文,王辉,杜兆鹏,王庭忠,李安,杜学海[7](1999)在《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文中指出 环孢霉素 A(cyclosporine A,CsA)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和免疫性疾病等领域,但肾毒性仍是其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急性肾毒性可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可逆性的下降,而慢性肾毒性则可致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并伴有明显的小管间质纤维化。由于 CsA 肾损害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作了大量工作来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寻找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反应性氧代谢产物(reactive ox-ygen metabolite,ROM)与许多肾脏疾病和损害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 ROM 在 CsA 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注射液(ligustrazini hydrochloridi,LH)的预防作用。
二、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大鼠的一般状况 |
2 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3 大鼠肾功能测定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1 CCN 的临床病理特征 |
2 中医对 CCN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CCN 大鼠模型的建立 |
4 对照药物的选择 |
5 柴苓汤防治 CCN 的理论依据 |
6 柴苓汤对 CsA 慢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PCNA 阳性细胞 |
2 Western Blot 检测 PCNA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PCNAmRNA 表达 |
4 流式细胞术检测 PCNA 表达及细胞周期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1 补肾健脾,行气利水,泄浊解毒为 CCN 的基本治则 |
2 细胞增殖在 CCN 中的作用及柴苓汤对其的影响 |
3 柴苓汤对 CCN 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率/增殖指数比值的影响 |
4 柴苓汤对 CCN 大鼠肾脏细胞周期的影响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CTGF 表达及定位 |
2 Western Blot 检测 CTGF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CTGF 基因表达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结果 |
1 免疫组化检测 FN 表达及定位 |
2 Western Blot 检测 FN 蛋白表达 |
3 RT-PCR 检测 FN 基因表达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a-SM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柴苓汤对环孢素A 肾病大鼠肾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柴苓汤对环孢素A 肾病大鼠a-SMA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柴苓汤对环孢素A 肾病大鼠TGF-β_1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柴苓汤对环孢素A 肾病大鼠ColⅢ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防治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环孢素致慢性肾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孢素致慢性肾毒性临床表现 |
2 孢素慢性肾毒性所致肾脏病理改变 |
2.1 肾小管病变 |
2.2 肾小动脉病变 |
2.3 肾小球病变 |
2.4 肾小管间质病变 |
3 发病机制 |
3.1 Cs A的直接肾毒性作用 |
3.2 Cs A引起肾血管收缩的作用 |
3.3 一氧化氮 |
3.4 P-糖蛋白 |
3.5 NF-κB |
3.6 TGF-β1 |
3.7 基质降解蛋白酶抑制剂 |
4 防治CsA慢性肾毒性的方法 |
4.1 减低Cs A的剂量或停用Cs A |
4.2 改变药物的介质 |
4.3 ACEI类药物 |
4.4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4.5 钙拮抗剂 |
4.6 中医对慢性环孢素肾毒性的治疗 |
5 问题与展望 |
(4)肾移植术后近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山子合剂初步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一章 肾移植术后证候规律的研究进展 |
1 正常恢复的受者的中医证候规律 |
2 排斥反应的中医证候规律 |
3 抗排斥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中医证候规律 |
4 各种并发症的中医证候规律 |
第二章 中医药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干预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辨证论治 |
2 单味中药治疗 |
第三章 中医药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
1 祛风湿类中药 |
2 补肾类中药 |
3 活血化瘀药物 |
4 复方研究 |
第四章 肾移植术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调查 |
2 急性排斥反应的危害 |
3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
4 临床表现和诊断 |
第二节 常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免疫方案的研究进展 |
1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
2 免疫抑制剂的发展 |
3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及其毒副作用 |
4 免疫抑制方案的研究 |
第二部分 证候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山子合剂对肾移植后初步干预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缺氧再给氧损伤和CsA对MHC-I分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益生注液干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缺氧再给氧损伤对人MHC-Ⅰ分子相关抗原(MIC)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益生注射液干预初探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对人MHC-Ⅰ分子相关抗原(MIC)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人MIC及其配体NKG2D在移植中的免疫学功能 |
缩略语表 |
简历 |
致谢 |
(6)中韩人参研究的系统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韩人参名称、功效主治及药用交流的文献研究的比较 |
1. 中韩人参名称及异名考证 |
2. 中韩有关人参功效、主治及应用的文献记述 |
3. 中韩人参药用交流的文献记载 |
4. 结果 |
第二部分 中韩人参栽培技术与管理学的比较研究 |
1. 人参栽培的历史 |
2. 改善人参生长环境 |
3. 改善人参生长发育条件 |
4. 管理方法与栽培技术 |
5. 人参病虫害防治 |
6. 改良人参品种 |
7. 结果 |
第三部分 中韩人参化学成分与成分分析研究比较 |
1. 人参皂苷类成分 |
2. 挥发性成分 |
3. 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s) |
4. 人参氨基酸和多肽类成分 |
5. 其他成分 |
6. 人参多肽基因的合成 |
7. 结果 |
第四部分 中韩人参药理学研究的比较 |
1. 中国药理研究 |
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1.2.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1.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1.4.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1.5. 对内分泌益统的影响 |
1.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1.7. 抗衰老作用 |
1.8. 增强机体适应性 |
1.9. 抗肿瘤作用 |
1.10. 抗肝损伤作用 |
1.11. 缓解吗啡成瘾性的作用 |
1.12. 其它作用 |
2. 韩国药理研究 |
2.1.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研究 |
2.2. 对物质代谢作用的研究 |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 |
2.4. 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
2.5. 对内分泌系统作用研究 |
2.6. 对免疫功能的研究 |
2.7. 抗衰老作用研究 |
2.8. 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2.9. 其他研究 |
3. 结果 |
第五部分 中韩人参临床应用研究的比较 |
1. 中国有关人参的临床研究 |
1.1. 休克的急救 |
1.2.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
1.3. 治疗代谢疾病 |
1.4. 治疗内分泌疾病 |
1.5. 治疗血液疾病 |
1.6.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1.7. 治疗肿瘤 |
1.8.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1.9.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
2. 韩国有关人参的临床研究 |
2.1. 人参对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 |
2.2. 人参作为癌症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
2.3. 红参对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研究 |
2.4. 人参对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 |
2.5. 人参对性功能低下的临床研究 |
3. 结果 |
第六部分 中韩人参的毒性研究 |
1. 中国有关滥用人参不良反应及毒性研究 |
1.1. 人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
1.2. 引起人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
1.3. 人参的不良反应的治疗 |
1.4. 人参不良反应的预防 |
1.5. 中国人参毒性研究 |
2. 韩国有关人参的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 |
2.1. 韩国有关人参的不良反应 |
2.2. 韩国人参毒性研究 |
3. 结果 |
第七部分 中韩人参及人参制剂商品学研究的比较 |
1. 人参原药材加工炮制商品及市场营销状况对比分析 |
1.1. 人参原药材商品可根据生长环境不同进行分类 |
1.2. 人参原药材商品可根据炮制、加工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
1.3. 人参原药材商品可根据栽培地区的不同进行分类 |
1.4. 中韩人参市场情况的比较 |
2. 两国人参单味、复方制剂研发现状的对比分析 |
2.1. 人参制剂品种研发对比研究 |
2.2. 人参制剂提取工艺及质控标准研究对比 |
2.3. 人参单味、复方制剂及研发市场对比 |
3. 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四、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D]. 王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 [2]柴苓汤对环孢素A肾病大鼠a-SMA表达的影响[D]. 王香婷.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3]环孢素致慢性肾毒性研究进展[J]. 尹智峰,王毅,秦国庆,李建军,蒋宏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22)
- [4]肾移植术后近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山子合剂初步干预的临床研究[D]. 邹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5]缺氧再给氧损伤和CsA对MHC-I分子相关抗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益生注液干预初探[D]. 何英. 四川大学, 2005(02)
- [6]中韩人参研究的系统比较[D]. 朴希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02)
- [7]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在环孢霉素A肾毒性中的致病作用及川芎嗪的预防作用[J]. 陈文,王辉,杜兆鹏,王庭忠,李安,杜学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