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陶瓷行业锦上添花

为中国陶瓷行业锦上添花

一、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雪[1](2017)在《陶瓷文化旅游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的大众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景区文化内涵的要求,以往单纯的自然景观观光游已经向文化游转变。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陶瓷文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大众游客的关注,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陶瓷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综述;第二章主要是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对陶瓷文化及陶瓷文化旅游的功能及价值分别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对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本章中还加入了笔者对景区进行的实地问卷分析,从而了解了游客对陶瓷文化旅游的相关感知情况;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开发案例,分析研究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通过对古窑民俗博览区和神垕古镇景区两个陶瓷文化旅游景区进行分析研究,来论证第四章中对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思路的正确性;最后是本文的结语,总结了前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足及未来的展望。

谢一菡[2](2014)在《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独特学术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规律,对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问题进行的个案研究。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传统制作技艺成熟于宋代,历史悠久,距今有千年历史。传统钧瓷制作技艺釉、型和烧成制度三大技术核心在当代传承有序。本文的写作题眼是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并以传承为主线,剖析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中传承何来、传承何在、传承何往等诸多问题及答案。文章通过对禹州钧瓷传统技艺传承历史、传承环境、传承内容、传承形式、传承现状的研究,寻求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的关注视野:首先,强调钧瓷传统制作技艺在当代“活态”传承;其次,关注传承人,强调“以人为本”;最后,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性的研究。本文的写作诉求:首先是找到钧瓷技艺本身传承与发展的特殊性。其次是钧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传统制作技艺的普遍规律,通过对钧瓷“这一个”的深入研究,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技艺类项目有序传承、科学保护提供经验与借鉴。

李豫[3](1994)在《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文中指出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李豫1992年夏,瓷都景德镇瓷厂。是夜,陶瓷学院教授、国家级专家胡张福和欧克英副教授仍在日用瓷等静压成型生产线旁奔忙着、观察着。他们已经在这条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旁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已经55岁的胡教授感到双腿发软,已有些站立不...

孙悦[4](2010)在《“榷陶”唐英与清代官窑》文中提出唐英,作为历经清雍正、乾隆两朝的督陶官,其对清代官窑的独特建树,尤其是对清官窑鼎盛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产生广泛影响。有关唐英其人以及他的督陶功业与成就,也成为后世陶瓷界及其研究者一直关注、探究的课题。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具体考辩了唐英的身世、旗籍与家世,概要阐述了唐英在督陶期间的陶政业绩与成果,结合当时多方面背景条件进行了原因分析,肯定和论述了“唐窑”的重要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同时对与之相关的督陶官制度、造办处机构对清官窑的影响进行了辩析思考。通过以上浅略考述,以期能够对唐英研究的更为系统、更加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张璐[5](2013)在《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手工艺门类之一的陶瓷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杰出代表,曾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在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审美价值的唐代越窑秘色瓷,以其变化无穷的肌理和巧夺天工的纹饰,把瓷釉的天青色泽和瓷胎质地发挥到了极致,瓷釉的厚度恰到好处,由此产生出极好的艺术装饰效果。它问世以来便执着的追求其素雅精美的艺术目标,践行“以简为美”的审美思想,一直以来被人们推崇为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其质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和无穷“韵”味,追求圆“满”,崇尚“玉”质的文化内涵,长时期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以唐代秘色瓷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历史审美和密宗宗教审美观念探析越窑青瓷中的佼佼者——秘色瓷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探究隐藏在秘色瓷美学因素背后的真相。以往研究者关更注于秘色瓷器物本身的外部特征及其审美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只是较多地涉及了史料和文献,侧重于探讨其产生的历史现象。本文尝试从研究器物的层面着手,把秘色瓷的外在特性—造型、釉色、装饰等作为重要的实证材料,力求从历史、宗教和文化的角度,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揭示和阐述秘色瓷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宗教、文化等重要因素。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越窑青瓷和秘色瓷的内在联系,秘色瓷的工艺技术和烧造窑场等。详细研究了唐代越窑秘色瓷的起源、辉煌和衰落的过程和其产生的诸多原因,并考证了秘色瓷源于晚唐这一史实。文中紧扣秘色瓷器物的材质品质、生产工艺、装饰效果、不同造型和工艺装烧情况及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唐代秘色瓷的美学特征为出发点,从历史审美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秘色瓷简洁大气的造型艺术,生动美感的装饰艺术,清新淡雅的釉色艺术背后的历史成因,从而清晰地理解和展示秘色瓷美学独特的魅力。其次,法门寺秘色瓷的发掘出土是秘色瓷研究历史的一个里程碑。秘色瓷作为唐代皇帝进贡佛祖的“供养品”,其崇高地位已经不言而喻,而且秘色瓷能够与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一起保存千年至今,其背后隐藏的宗教意味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法门寺秘色瓷与“供养”的关系,秘色瓷与密宗宗教审美观念等问题的研究,力图从宗教审美的角度发掘晚唐佛教密宗审美与法门寺秘色瓷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莲花”等佛教常见的装饰图案无不彰显着秘色瓷与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本文探讨了秘色瓷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成因,在对大量历史文化研究和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将秘色瓷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度归纳总结为“韵”、“玉”、“满”,将秘色瓷放在唐代宫廷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证,通过对唐代经济、政治、技术、宗教、社会风尚、对外交流、审美文化、艺术风格、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秘色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及美学上的价值,引申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思想影响下的秘色瓷,其风格特征与文人书画审美情趣的趋同性。探寻秘色瓷所呈现的“雅”与“俗”审美两极演变与融合,以及“五行”与“五色”和秘色瓷之间的必然关联,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秘色瓷文化体系。最后,本文研究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意义。(一)秘色瓷美学特征折射出晚唐瓷器烧造的最高工艺技术和艺术追求。通过对秘色瓷的釉色、装饰、造型和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其美学特征的研究,再次印证了其作为晚唐时期瓷器烧造的最高工艺技术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这项研究对现代社会了解晚唐时期社会、人文、宗教、工业、特别是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还原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秘色瓷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对美学理论基础研究发现,晚唐时期宫廷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意识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引导着人民大众的思想旨趣和审美喜好,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审美追求,最终为秘色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文化内蕴。(三)佛教密宗审美观念深化了秘色瓷的文化气韵。秘色瓷的经典图案“莲花”是我国佛教文化中一个经典艺术符号,它是佛教的圣花,代表着美丽高洁的形象,也寄托寓意圣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之意。秘色瓷的主色调是青色,青,泛指一类带绿的蓝色,而蓝色在佛教中被赋于庄严与神圣的特殊意义。佛教文化在晚唐时期达到鼎盛,其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秘色瓷不仅是晚唐时期工艺美术精品中一个典型代表,也是晚唐佛教文化艺术品的一个真实写照。综上所述,秘色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代思想的外部表征之一,以其精湛绝伦的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在秘色瓷的发展历史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魂与灵性,反映出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和人文情怀。它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中,特别是青瓷装饰艺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曦[6](2017)在《工商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建筑式样研究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文中指出近代中国,风云变幻。随着外国资本与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及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近代商品经济特征的民族工商企业。十九世纪末,苏锡常地区在全国率先走上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之路。1937年沦陷前,苏锡常地区的民族工商业发展至顶峰,成为全国闻名的工商殷埠。涌现出众多既具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又具备西方近代商业文化;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怀揣报国理想的近代工商实业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主导性、群体性、时代性,且对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式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工商文化。全文以此切入,主要论述了四方面内容:首先,在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影响机制的理论建构方面。明确了苏锡常地区近代工商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本质属性,证实了苏锡常地区近代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的决定关系与决定过程,构建了工商文化与近代建筑式样间的影响逻辑,提出了式样符号与式样主体两个由微观到宏观的研究线索。其次,在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微观层面的影响机制方面。发现了微观层面的影响机制为符号拼贴,具体包含符号的引用式拼贴、变形式拼贴和重组式拼贴。证实了工商文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的近代建筑在装饰符号系统、结构符号系统、功能符号系统及各符号系统间的组织关系上皆采用了引用、变形、重组的拼贴模式。再次,在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宏观层面的影响机制方面。定义了式样主体的概念,指出它是由主要体量部位、主要装饰部位和主要特征部位所决定,以趋于一致的形态呈现、文化认同的结果显现、式样演变的过程体现为表现特点,以文化、时代、经济为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工商文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的三大类共七种式样,包括仿古典主义类、早期现代主义类及传统乡土改良式样。其中,仿古典主义类包括北美殖民式样、东南亚殖民式样、折衷主义式样,早期现代主义类包括新艺术式样、装饰主义式样和表现主义式样。最后,在工商文化影响机制的个性特征和后续影响方面。得出文化差异下工商文化与其它文化对建筑式样影响的共性特征表现在文化碰撞的宏观原因、来自西方的式样原点两方面。特征区别表现为形成原因上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形成过程上嫁接与移植的区别、体现范围上选择与全面的区别、意志倾向上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导致结果上散落与批量的区别、呈现形态上杂糅与纯粹的区别。证实了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的后续影响表现为装饰主义式样的在抗战后的再现及解放后的延续,该式样也由此成为工商文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现代建筑的发展先端和传承线索。

张亚旭[7](2018)在《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研究》文中提出明代(1368—1643)先后有十六位皇帝在位执政,历经二百七十六年。青花瓷是明代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它始于元代,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发展,明代青花瓷无疑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时的景德镇也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有其独特的风格,纹样内容丰富,有神异纹、动植物纹、宗教文化纹饰等等。研究早期永宣青花瓷器纹样的学者众多,学术成果丰富,但对于明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的研究甚少,尤其是明晚期青花瓷器是被大多数出版物所忽略的一部分,故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明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研究上,以作为学术补充研究。本论文通过对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的整理、分类,将明代毎个时期的纹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结合实践经验对每个时期的纹饰特点深入分析,提出笔者自己的论点。笔者在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明代青花瓷器的窑址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同时深入古玩市场全面学习和上手明代青花瓷器实物,并入手了各个朝代的青花瓷器官窑瓷片。为更深入的研究学习,笔者赴上海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通过对古陶瓷的修复来进一步研究本课题。

方波[8](2012)在《康雍乾外销欧洲瓷器中“人物题材”纹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康雍乾时期,中国制瓷业迈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我国的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品种极大丰富,制作周期缩短,分工更细,可以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进行大规模的加工生产。大量的外销瓷器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各国占外销华瓷贸易的主要市场份额,这一时期,销往欧洲的华瓷的题材纹饰,除了传统的中国山水、花鸟、吉祥纹饰以外,还有大量描述中西方社会生活风貌的瓷绘纹饰,这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题材纹饰,这些人物题材纹饰来源于中西方的神话传说、戏剧小说、宗教、世俗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人物题材纹饰对我们了解18世纪中西方社会的风貌,加深了解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范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康雍乾时期外销欧洲华瓷中的人物题材纹饰,并试图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外销瓷绘人物题材纹饰进行深入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引言部分中,论述本论文相关知识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将这一时期人物题材纹饰按照瓷器类别划分为青花瓷和彩绘瓷两个品种,图文并茂的对瓷绘人物题材纹饰进行概括和分析,阐明两类外销瓷器人物题材纹饰呈现的不同特点。第三部分,阐述康雍乾时期外销欧洲华瓷中“人物题材”表现内容,将人物题材纹饰内容划分为中式“人物题材”、西式“人物题材”,中西合壁“人物题材”三类题材,举例概括这三类题材所呈现的人文历史内涵。第四部分,介绍18世纪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概况,以及这一时期外销欧洲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欧洲主要国家瓷器纹饰的影响,体现外销华瓷对东西方艺术文化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梁玥[9](2013)在《骨质瓷餐具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质瓷在当今中国不论是设计还是其他领域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价值。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有针对性的生产实践调查后,开启了本次骨质瓷餐具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前期就餐饮文化影响下的餐具设计、骨质瓷餐具设计的原则及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本次设计中运用到的拼接艺术、解构主义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包括这两种现代艺术的起源、特征、在当今各领域的运用及如何运用到骨质瓷餐具的设计当中等等这些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前期所有的设计研究,得到两个系列的骨质瓷餐具设计方案:1.“拼接”系列:在此系列中又分为图案的拼接和材质的拼接。图案拼接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图案、少数民族图案、国外图案、剪影图案进行了三个方向的图案拼接。材质拼接设计中用玻璃、木材、银质分别与骨质瓷进行拼接,诠释了各种材质的功能以及它们融合后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2.“解构”系列:运用解构主义理念进行的系列设计,在造型上加入解构主义的思想,设计出标新立异的餐具造型。之后,根据构思进行草图方案的设计并对草图方案进行筛选后进行骨质瓷餐具的模型方案设计,进行渲染处理得到最终的效果。最后对设计出的骨质瓷餐具进行尺寸上的设计,确定出骨质瓷餐具的具体使用尺寸,使其符合人机工程学方便受众使用,完成本次设计的全部内容。此次的骨质瓷餐具设计对于现代骨质瓷餐具停滞不前的设计状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把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结合到骨质瓷餐具的设计中。这也警示了当代进行陶瓷设计的学者要具有使命感,把我们的设计水平真正的运用到商业化陶瓷生产中,实现大工业化批量生产,提高我国整体的陶瓷设计水平。本次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希望能够给骨质瓷餐具的现代设计提供一个参考。

郭晓燕[10](2004)在《传统云锦工艺的现状分析和设计开发》文中提出云锦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传统丝织工艺,其工艺是我国古代丝织工艺水平的至高代表。云锦本身高贵、典雅,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另外,世界范围内对传统遗产的保护更为我们发展云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本文主要以云锦这一传统工艺为研究对象,对云锦工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理顺和分析,从而找出一条开发云锦最终产品的合理化道路。同时,云锦文化也是南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同步,云锦的开发更显出其意义。 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目前云锦发展和开发现状,进而提出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云锦工艺在丝绸和锦中的地位及其本身的概况、历史和分类等;第三章,对南京云锦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找到其兴衰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并同时找出开发云锦时所要面临的利弊;第四章,根据现代设计观念和市场,针对云锦工艺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设计方法构想。

二、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论文提纲范文)

(1)陶瓷文化旅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 国内学术研究现状
2 陶瓷文化旅游概述
    2.1 陶瓷文化旅游的定义
    2.2 陶瓷文化的功能及价值
    2.3 陶瓷文化旅游的功能及价值
3 中国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3.2 国内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3.3 中国陶瓷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
    3.4 旅游者对陶瓷文化感知现状
    3.5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 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思考
    4.1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4.2 借鉴国外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4.3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5 陶瓷文化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5.1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5.2 禹州神垕古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一.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研究综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钧瓷传统制作技艺
    第三节. 研究的结构与方法
        一.研究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历史
    第一节 钧瓷的起源
        一.继承:钧瓷与北方青瓷的传承关系
        二.借鉴:其他瓷种对钧瓷的影响
        三.创新:以变求生
    第二节 钧瓷的历史沿革
        一.北宋时期:皇家审美,鼎盛辉煌
        二.金元时期:经世致用,扩展成系
        三.明清时期:衰落凋敝,日渐式微
        四.晚清民国:薪尽火传,星火燎原
第二章 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分布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钩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影响
    第二节 人文环境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影响
        一. 政治环境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影响
        二. 文化环境对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影响
第三章 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内容
    第一节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基本特征
        一. 对“技艺”的解读
        二.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内容的划分方式
        三.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两个基本特征:稳定性与流变性
    第二节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一.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
        二. 当代对钧瓷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取舍
第四章 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
    第一节 血缘传承
        一. 血缘传承的形成:财产继承制度与传统伦理观
        二. 血缘传承的特点:文化濡化
        三. 血缘传承的分布:百年钧瓷世家与新生代家族的崛起
        四. 影响家族传承的若干因素
    第二节 业缘传承
        一. 当代业缘传承的历史背景:社会分工与集体化生产
        二. 业缘传承的主要特征:主体间性的提升
        三. 当代业缘传承的困境:传承结构的松散性
    第四节 教育传承
        一. 教育传承的背景:新时代的文化自觉
        二. 高等教育在教育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
        三. 教育传承的其他形式: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
第五章 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禹州传统钧瓷技艺传承与保护的现状
        一. 当代钧瓷传统技艺传承现状
        二.当代传统钩瓷技艺的保护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若干问题的反思
        一. “道·技·器”——对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实践模式的思考
        二. 人的力量:对禹州钧瓷传统技艺传承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三. 生产性保护:对禹州钧瓷传统技艺保护方式的思考
        四. 传承与创新:对禹州钧瓷传统技艺传承理念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录

(4)“榷陶”唐英与清代官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唐英其人及其家世
    第一节 关于唐英身世旗籍
    第二节 关于唐英家世
        长子文保
        次子寅保
        三子万宝
第二章 唐英督陶业绩与主要成就
    第一节 雍正、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官窑
        一、督窑官制度的确立
        二、匠籍制度的逐渐解禁与废除
    第二节 唐英协理景德镇陶务主要成就(1728-1735年)
        一、创新仿古集前代大成
        二、珐琅彩瓷达旷古巅峰
    第三节 唐英总理景德镇陶务主要成就(1736-1756年)
        一、各式仿生瓷丰富多彩
        二、宗教礼器用瓷品类繁多
        三、镂雕类瓷器精制入神
        四、《陶冶图说》编注形成
    第四节 唐英对景德镇瓷业的经营管理
        一、官窑瓷解运线路
        二、次色瓷的处理
第三章 唐英督陶成就之原因分析
    第一节 清宫造办处的重要中枢作用
        一、内务府造办处职能和性质
        二、造办处与御窑厂的关系
    第二节 雍乾二帝对官窑生产的极度热衷与重视
        一、意趣偏好与直接干预
        二、严苛控制与严明赏罚
    第三节 唐英个人的综合艺术修养与平民化品格
        一、平民性情与工作方式
        二、独特经历与艺术修养
第四章 "唐窑"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工艺集成与制度完善
    第二节 引领展现当世瓷业风尚
        一、民窑对官窑瓷的追仿
        二、唐英自制瓷的影响力
    第三节 恒为世范的"唐窑"
参考文献
致谢

(5)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门寺秘色瓷及研究概述
        一、法门寺秘色瓷器型特征
        二、法门寺秘色瓷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秘色瓷与晚唐时代的审美风尚
    第一节 秘色瓷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陶瓷制造业发展概述
        二、青瓷发展史
        三、秘色瓷概况
        四、秘色瓷的起源
        五、秘色瓷的辉煌时期
        六、秘色瓷的衰落及原因
    第二节 秘色瓷深受唐代艺术风尚的影响
        一、简洁大气的造型
        二、生动美感的装饰
        三、清新淡雅的釉色
        四、唐代多元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秘色瓷与佛教密宗宗教审美
    第一节 密宗宗教制度
        一、密宗释义
        二、密宗特点
        三、密宗传承
    第二节 秘色瓷与密宗“供养”
        一、“供养”的佛学含义
        二、秘色瓷与法门寺“供养”
    第三节 秘色瓷与宗教审美观念
        一、密宗宗教审美观念
        二、秘色瓷与密宗审美观念
        三、秘色瓷与道家、儒家审美观念
第四章 秘色瓷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
    第一节 秘色瓷的审美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
        一、秘色瓷独特文化内涵的形成
        二、秘色瓷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节 唐代社会审美风尚对秘色瓷的影响
        一、追求的审美境界
        二、“雅”与“俗”的审美趋向
        三、“五行”与“五色”
结语
    一、秘色瓷的文化传承
    二、秘色瓷的创新与发展
        (一) 烧制工艺创新
        (二) 装饰美学创新
        (三) 文化理念创新
        (四)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秘色瓷效益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工商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建筑式样研究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关键词界定
        1.2.3 研究的时间范围
        1.2.4 研究的空间范围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综述
        1.4.1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
        1.4.2 式样分析方法研究
        1.4.3 式样影响因素研究
        1.4.4 地方建筑文化研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商文化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近代、文化与文化现象
        2.1.1 近代
        2.1.2 文化
        2.1.3 文化现象
    2.2 工商文化与近代建筑式样
        2.2.1 工商文化的理论内涵
        2.2.2 近代建筑与近代建筑式样
        2.2.3 近代建筑式样的发展概况
    2.3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2.3.1 社会心理
        2.3.2 社会行为
        2.3.3 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
        2.3.4 工商文化对建筑式样的分层次决定
    2.4 工商文化与社会心理
        2.4.1 工商文化对社会心理的正向决定
        2.4.2 社会心理对工商文化的反向促进
    2.5 营造行为与式样选择
        2.5.1 营造行为的表现方式
        2.5.2 式样选择的中西结合
    2.6 近代建筑式样的分类依据
        2.6.1 以乡土式样的改变为前提
        2.6.2 以中西式样的混合为基础
        2.6.3 以式样原点的回归为手段
    2.7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式样的产生原点
        2.7.1 古希腊式样
        2.7.2 古罗马式样
        2.7.3 文艺复兴式样
        2.7.4 巴洛克式样
        2.7.5 帕拉第奥式样
        2.7.6 殖民式样
        2.7.7 浪漫主义式样
        2.7.8 折衷主义式样
        2.7.9 新艺术式样
        2.7.10 装饰主义式样
        2.7.11 表现主义式样
    2.8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式样的表现载体
        2.8.1 柱式
        2.8.2 拱券与拱廊
        2.8.3 门洞与窗洞
        2.8.4 山花与山墙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商文化影响机制的建构逻辑
    3.1 社会心理的影响
        3.1.1 从众心理下建筑式样的规律性
        3.1.2 怀旧心理下建筑式样的回归性
        3.1.3 新奇心理下建筑式样的时尚性
        3.1.4 偏好心理下建筑式样的复杂性
    3.2 社会行为的影响
        3.2.1 建筑式样的多元呈现
        3.2.2 建筑式样的同步体现
        3.2.3 建筑式样的本土表现
    3.3 工商文化本质属性的影响
        3.3.1 工商文化的逐利性与建筑式样的符号性
        3.3.2 工商文化的传播性与建筑式样的识别性
        3.3.3 工商文化的融合性与建筑式样的继承性
    3.4 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
        3.4.1 倾向与设计思想的解放
        3.4.2 材料与建造技术的革新
        3.4.3 建造与设计体系的变革
        3.4.4 连锁影响的对应结果
    3.5 近代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
        3.5.1 近代建筑师的影响
        3.5.2 近代营造厂的影响
        3.5.3 近代建筑工业的影响
    3.6 影响机制的构建逻辑
        3.6.1 以式样影响的社会文化为基础
        3.6.2 以社会文化的影响结果为过程
        3.6.3 以影响结果的呈现关系为线索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商文化微观层面的影响机制
    4.1 式样符号与符号拼贴
        4.1.1 符号
        4.1.2 式样符号
        4.1.3 符号拼贴
    4.2 式样符号的拼贴模式
        4.2.1 引用式拼贴
        4.2.2 变形式拼贴
        4.2.3 重组式拼贴
    4.3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装饰符号的拼贴模式
        4.3.1 装饰符号的构造特征
        4.3.2 装饰符号的表现载体
        4.3.3 山头符号系统
        4.3.4 窗洞符号系统
        4.3.5 墙体符号系统
    4.4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结构符号的拼贴模式
        4.4.1 结构符号的构造特征
        4.4.2 结构符号的表现载体
        4.4.3 柱式符号系统
        4.4.4 拱券符号系统
    4.5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功能符号的拼贴模式
        4.5.1 功能符号的构造特征
        4.5.2 功能符号的表现载体
        4.5.3 阳台符号系统
        4.5.4 门斗符号系统
        4.5.5 其它功能符号
    4.6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式样符号的重组式拼贴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商文化宏观层面的影响机制
    5.1 式样主体与主体决定
        5.1.1 式样主体
        5.1.2 主体决定
    5.2 式样主体的特点及成因
        5.2.1 式样主体的表现特点
        5.2.2 式样主体的形成条件
        5.2.3 式样主体的形成原因
    5.3 苏锡常地区的仿古典主义建筑式样
        5.3.1 北美殖民式样的一般特征
        5.3.2 北美殖民式样的实例举证
        5.3.3 东南亚殖民式样的一般特征
        5.3.4 东南亚殖民式样的实例举证
        5.3.5 折衷主义式样的一般特征
        5.3.6 折衷主义式样的实例举证
    5.4 苏锡常地区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式样
        5.4.1 新艺术式样的一般特征
        5.4.2 新艺术式样的实例举证
        5.4.3 装饰主义式样的一般特征
        5.4.4 装饰主义式样的实例举证
        5.4.5 表现主义式样的一般特征
        5.4.6 表现主义式样的实例举证
    5.5 苏锡常地区的乡土改良建筑式样
        5.5.1 乡土改良式样的一般特征
        5.5.2 乡土改良式样的实例举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机制的个性特征及后续影响
    6.1 工商文化影响机制的个性特征
        6.1.1 引入主动化
        6.1.2 形成嫁接化
        6.1.3 体现选择化
        6.1.4 主观倾向化
        6.1.5 呈现散落化
        6.1.6 形态杂糅化
    6.2 其它文化影响机制的个性特征
        6.2.1 租界管辖全面导入的租界建筑
        6.2.2 政府强化民族精神的官式建筑
        6.2.3 西方文化移植复制的宗教建筑
        6.2.4 主体式样双向渗透的文化建筑
    6.3 不同文化影响机制的共性特征
        6.3.1 文化碰撞的宏观原因
        6.3.2 来自西方的式样原点
    6.4 不同文化影响机制的特征区别
        6.4.1 具体原因的主动与被动
        6.4.2 形成过程的嫁接与移植
        6.4.3 体现范围的选择与全面
        6.4.4 意志倾向的主观与客观
        6.4.5 导致结果的散落与批量
        6.4.6 呈现形态的杂糅与纯粹
    6.5 历史剧变与后续影响
        6.5.1 装饰主义式样在恢复重建时期的再现
        6.5.2 装饰主义式样在政权更迭时期的延续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后续研究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附录2: 苏锡常地区近代建筑图录(部分)

(7)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动因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关于研究对象时间的限定
    第四节 已完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简介
第二章 宗教文化对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内容的影响
    第一节 明代皇家与道教的关系
    第二节 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佛教艺术元素的体现
    第四节 思索与小结
第三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上的神异纹
    第一节 气韵生动、张牙舞爪的龙纹
    第二节 端庄典雅、丰润华贵的凤纹
    第三节 沉静深邃、青白幽蓝的麒麟纹
第四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上的动物纹
    第一节 喜庆吉祥、俯仰跳跃的狮纹
    第二节 延年益寿、飞遁离俗的鹤纹
    第三节 美轮美奂、悠然戏水的鸳鸯纹
    第四节 鳞光闪闪、悠然自得的鱼纹
第五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上的植物纹
    第一节 国色天香、雍和富贵的牡丹纹
    第二节 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荷莲纹
    第三节 清素淡雅、高风亮节的松竹梅纹
第六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上的人物纹
    第一节 手舞足蹈、妙趣横生的婴戏图
    第二节 意韵悠悠、风仪玉立的仕女图
    第三节 闲云野鹤、超脱世俗的高士图
第七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的鉴赏与修复
    第一节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图案的艺术分析
    第二节 古陶瓷的修复工艺研究
第八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古陶瓷修复技艺研究》
附件二:《欧洲瓷器考察报告》
附件三:《景德镇与北京、上海各大博物馆考察报告》
附件四:明代中晚期官窑和民窑常见图案表格

(8)康雍乾外销欧洲瓷器中“人物题材”纹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2 康雍乾外销欧洲华瓷纹饰中“人物题材”的瓷绘类别
    2.1 康雍乾外销欧洲青花瓷“人物题材”概述
    2.2 康雍乾外销欧洲彩绘瓷“人物题材”概述
        2.2.1 康熙五彩瓷绘
        2.2.2 粉彩瓷绘
        2.2.3 广彩瓷绘
3 康雍乾外销欧洲华瓷纹饰中“人物题材”的表现内容
    3.1 中式“人物题材”内容
        3.1.1 传统人物
        3.1.2 世俗生活
        3.1.3 战争场景
        3.1.4 戏剧小说
        3.1.5 神话传说
        3.1.6 清装人物
    3.2 西式“人物题材”内容
        3.2.1 宗教人物
        3.2.2 神话人物
        3.2.3 世俗人物
    3.3 中西合壁“人物题材”内容
4 外销欧洲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欧洲瓷器纹饰的影响
    4.1 18世纪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概况
    4.2 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荷兰瓷器纹饰的影响
    4.3 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法国瓷器纹饰的影响
    4.4 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德国瓷器纹饰的影响
    4.5 华瓷“人物题材”纹饰对英国瓷器纹饰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骨质瓷餐具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骨质瓷概述
        1.1.1 骨瓷特点
        1.1.2 骨瓷价值
        1.1.3 骨瓷功能
    1.2 国外骨质瓷餐具现状及品牌特点
        1.2.1 欧洲地区的骨质瓷
        1.2.2 日本地区的骨质瓷
    1.3 中国骨质瓷餐具设计分析
        1.3.1 中国骨质瓷品牌
        1.3.2 中国骨质瓷设计现状
        1.3.3 国内市场的现状
        1.3.4 中国骨质瓷设计分析
    1.4 现代餐具设计发展趋势
        1.4.1 骨质瓷餐具的市场前景
        1.4.2 现代餐具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骨质瓷餐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1 餐饮文化影响下的餐具设计
        2.1.1 餐饮文化
        2.1.2 餐具设计
    2.2 骨质瓷餐具的设计原则
        2.2.1 骨质瓷餐具设计合理化
        2.2.2 骨质瓷餐具设计易明性
        2.2.3 骨质瓷餐具设计的亲和感
        2.2.4 骨质瓷餐具设计的个性化
        2.2.5 骨质瓷餐具的卫生化
    2.3 骨质瓷餐具的设计方法
        2.3.1 产品系列设计
        2.3.2 骨质瓷餐具系列设计方法
第三章 运用在骨质瓷餐具设计中的现代艺术分析
    3.1 拼接艺术
        3.1.1 拼接设计的来源
        3.1.2 拼接设计的方法与意义
        3.1.3 现代拼接设计及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3.1.4 拼接艺术的发展趋势
    3.2 解构主义
        3.2.1 解构主义的来源
        3.2.2 解构主义美学分析
        3.2.3 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
        3.2.4 骨质瓷餐具的解构主义设计
第四章 “拼接”系列餐具设计
    4.1 设计定位
        4.1.1 骨质瓷餐具的分析及定位
        4.1.2 设计骨质瓷市场分析及定位
        4.1.3 骨质瓷餐具消费者的分析及定位
        4.1.4 骨瓷餐具生产技术分析及定位
        4.1.5 骨质瓷餐具拼接方式分析及定位
    4.2 “拼接”系列中运用的各种元素
        4.2.1 图案拼接中用到的元素
        4.2.2 材质拼接中用到的元素
    4.3 “拼接”系列最终设计效果图
        4.3.1 图案拼接设计效果图
        4.3.2 材质拼接设计效果图
第五章 “解构”系列餐具设计
    5.1 设计定位
    5.2 “解构”系列最终设计效果图
        5.2.1 “块面几何”设计效果图
        5.2.2 “流动模块”设计效果图
        5.2.3 “解构花朵”设计效果图
        5.2.4 “便携盘子”设计效果图
        5.2.5 “无限穿插”设计效果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设计的创新性
    6.2 达到的结果
    6.3 解决的问题
    6.4 关于设计方向新趋势的见解
    6.5 设计心得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启发灵感的经典优秀陶瓷作品
附录B 骨质瓷基本制备工艺简介
附录C 专利授权和比赛获奖成果

(10)传统云锦工艺的现状分析和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的的确立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背景
        1.3.1 世界范围内对历史的关注
        1.3.2 多元化消费观念和个性化的发展
        1.3.3 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交互发展
        1.3.4 人们对于自然的关注和生态设计的兴起
        1.3.5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申请
    1.4 研究的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概念界定和区分
    1.6 传统工艺的概述
        1.6.1 传统工艺的发展历程
        1.6.2 传统工艺的种类
        1.6.3 传统工艺的现状分析
    1.7 传统工艺的价值分析
    1.8 课题研究现状
第二章 云锦工艺
    2.1 南京云锦目前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基本情况
    2.2 云锦代表了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
        2.2.1 云锦是我国丝织业中的一支奇葩
        2.2.2 南京云锦位距我国历史上三大名锦之首
    2.3 南京云锦
        2.3.1 南京云锦概述
        2.3.2 南京概述
        2.3.3 南京云锦的历史
        2.3.4 云锦的种类
        2.3.5 云锦工艺
        2.3.6 云锦的特点
    2.4 云锦的艺术价值
        2.4.1 南京云锦的配色及装饰风格
        2.4.2 南京云锦的图案装饰风格
        2.4.3 南京云锦与文学
        2.4.3 南京云锦与白局
    2.5 云锦的技术含量
    2.6 云锦的价值总结
    2.7 保存发展云锦的依据
第三章 云锦工艺的发展演变和现状分析
    3.1 南京云锦的起步
    3.2 南京云锦的兴旺
    3.3 南京云锦的衰退
    3.4 南京云锦的恢复与发展
    3.5 南京云锦的现状
        3.5.1 南京云锦的研究机构
        3.5.2 规模
        3.5.3 云锦保存和开发的成果
        3.5.4 南京云锦与现代技术
        3.5.5 云锦产品
        3.5.6 云锦产品的市场情况分析
第四章 云锦的保存和开发
    4.1 云锦保存、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4.1.1 云锦产品的问题
        4.1.2 云锦产业的问题
    4.2 云锦保存、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法
    4.3 针对南京云锦的历史价值,对其进行遗产保存
    4.4 结合现代生活的需要进行市场开发
        4.4.1 云锦开发是使云锦从贵族工艺走向民众工艺
        4.4.2 云锦产品的设计方法及品种
        4.4.3 云锦产品的市场开发原则
    4.5 结合南京地域文化发展进行系统开发
        4.5.1 当代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设计思想
        4.5.2 对云锦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5.3 运用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云锦产品开发
        4.5.4 系统设计理论的步骤和其在云锦开发中的运用
    4.6 江宁织造府的恢复与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在云锦开发中的应用
        4.6.1 社区营造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法
        4.6.2 用社区总体营造结合南京江宁织造府的恢复来开发云锦
        4.6.3 用社区总体营造结合南京江宁织造府的恢复来开发云锦的步骤
【附录】
参考文献
设计实例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论文参考文献)

  • [1]陶瓷文化旅游研究[D]. 陈瑞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2]禹州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研究[D]. 谢一菡.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08)
  • [3]为中国陶瓷业锦上添花[J]. 李豫. 发明与革新, 1994(01)
  • [4]“榷陶”唐英与清代官窑[D]. 孙悦.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11)
  • [5]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D]. 张璐. 西北大学, 2013(02)
  • [6]工商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建筑式样研究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D]. 陈曦. 江南大学, 2017(04)
  • [7]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研究[D]. 张亚旭.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8]康雍乾外销欧洲瓷器中“人物题材”纹饰的研究[D]. 方波.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02)
  • [9]骨质瓷餐具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D]. 梁玥.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10]传统云锦工艺的现状分析和设计开发[D]. 郭晓燕. 江南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为中国陶瓷行业锦上添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