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静[1](2021)在《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研制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雪樱子多糖与石榴果实为原料,研制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并观察其抗运动性疲劳效果。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并考察其对动物的力竭游泳时间和运动后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10%雪樱子多糖液与20%石榴汁的体积比为2:5、蔗糖量4.5%、柠檬酸量0.4%、羧甲基纤维素钠量0.06%,感官评分达到89.8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可极显着性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1),降低运动后体内乳酸浓度(P<0.01),减少蛋白质的分解(P<0.01),研究发现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具有较好的抗运动性疲劳效果。
秦丹丹[2](2020)在《黑木耳多糖的酶法降解、抗氧化活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黑木耳多糖具有生物活性,其应用价值对黑木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天然黑木耳多糖水溶性差、分子量大、形成的溶液粘度大,不利于多糖跨越多重细胞膜障碍进入生物体内发挥生物活性,而且大分子物质直接体内注射毒性大,限制了黑木耳多糖的应用范围。为了降低黑木耳多糖的分子量、提高其利用价值,本文以黑木耳为原料,用水提醇沉法从黑木耳中提取多糖,用酶法降解黑木耳多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多糖降解工艺,并分析降解处理对黑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和结构的影响,最后将黑木耳酶解多糖与黑枸杞复合制备功能性饮料,并研究了复合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用水提醇沉法从黑木耳中提取多糖(AAP),并用纤维素酶(400 U/mg)对其进行降解得到酶解多糖,对酶解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3500 U/g、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4.2。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多糖酶解3 h,得到黑木耳酶解多糖(C-EAAP),实际测得还原糖生成量为16.50 mg/m 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97%。2、通过测定AAP和C-EAAP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O2-),对多糖体外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AAP相比,C-EAAP的抗氧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质量浓度为5 mg/m L时,AAP及C-EAAP的还原力分别为0.771、1.393。AAP和C-EAAP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3.300 mg/m L和1.580 mg/m L,对·O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3.145 mg/m L和1.902 mg/m L,对·O2-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4.092 mg/m L和2.146 mg/m L。3、采用凝胶渗透层析色谱(GPC)、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C-EAAP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C-EAAP主要由甘露糖(57.1%)、葡萄糖醛酸(10.0%)、鼠李糖(0.4%)、葡萄糖(22.5%)、半乳糖(2.9%)、木糖(6.0%)和岩藻糖(1.1%)构成。AAP和C-EAAP均含有α、β两种糖苷构型。降解对多糖的主要结构没有影响,多糖的吡喃糖构型未发生改变,降解处理使多糖的分子量变小。4、以黑木耳酶解多糖、黑枸杞为原料,以柠檬酸、蜂蜜、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与黄原胶为辅料,研制黑木耳黑枸杞复合饮料。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饮料中原料液最佳配比为:黑木耳汁用量16%、黑枸杞汁用量18%、柠檬酸用量0.20%、蜂蜜用量6%;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饮料中复合稳定剂最佳复合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0.08%、果胶用量0.07%、黄原胶用量0.04%;抗氧化性试验结果显示:复合饮料对DPPH自由基、·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59.20%、43.60%、67.45%。
吴国美[3](2020)在《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树莓、蓝莓和蓝靛果是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的小浆果,因为果实采收后容易出现组织软化、腐败变质等问题,所以鲜食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加工成产品。本研究以树莓、蓝莓和蓝靛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高小浆果的出汁率及增加活性物质的溶出,以三种小浆果原汁为原料研制复合饮料,研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延长三种小浆果的保质期。最后对浆果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并研究果浆的花色苷提取工艺,为开发健康营养的饮品奠定了基础,并为饮料的进一步功能性研究及花色苷有效提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期间稳定性的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复合饮料配方,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复合饮料酶解工艺和饮料的复合稳定剂组合;分别测定复合饮料在37℃贮藏30 d,20℃贮藏60 d和4℃贮藏90 d的情况下,花色苷、Vc、总酚、可溶性固形物、感官评分、菌落总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在4℃、20℃和37℃贮藏15 d和30 d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1)树莓、蓝莓和蓝靛果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基本相同,果胶酶添加量为0.26~0.2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92%、酶解温度为47~48℃,酶解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树莓的出汁率为(71.02±0.64)%、蓝莓的出汁率为(68.36±0.26)%、蓝靛果出汁率为(80.67±0.56)%。与对照组自然解冻出汁率相比,树莓出汁率提高了11.59%,蓝莓出汁率提高了10.64%、蓝靛果出汁率提高了14.52%。复合酶解对浆果汁中的Vc、蛋白质、花色苷和总黄酮都有积极的影响,对浆果汁中的总酚和总糖影响不明显。(2)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树莓原汁为20%,蓝莓原汁为5%,蓝靛果原汁为10%,白砂糖为10%。按照此配方调配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98.13±1.50)分。(3)复合稳定剂的最佳组合为CMC为0.22%,结冷胶为0.11%,黄原胶为0.06%,此时复合饮料的稳定系数为(0.98±0.001)。(4)贮藏期间,复合饮料中的花色苷、Vc和总酚的保存率在4℃下最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变化不明显,感官评分在4℃下最高。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复合饮料的菌落总数均符合食品微生物安全标准,都不超过100 CFU/m L。复合饮料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2-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都呈下降的趋势。2、果汁的抗氧化能力测定及果浆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试验测定体外抗氧化的指标来评价树莓、蓝莓、蓝靛果和复合果汁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三种果浆的花色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1)四种浆果汁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率、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总还原力较强,抗氧化的能力随着浆果汁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抗氧化能力与浆果汁中的花色苷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2)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来提取果浆中的花色苷,树莓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15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480 W,超声时间4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0.33±0.02)mg/g。蓝莓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01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396 W,超声时间2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0.77±0.03)mg/g。蓝靛果果浆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 g/m L,乙醇体积分数90%,微波功率315 W,微波时间90 s,超声功率432 W,超声时间30 min,花色苷提取量为(5.00±0.21)mg/g。在溶剂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按照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将提取后的树莓、蓝莓和蓝靛果果浆按照4:1:2调配得到复合提取量,得到的复合花色苷提取量为(1.73±0.03)mg/g。四种花色苷的色差相差不大,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认化学组成为花色苷类物质。
刘子腾[4](2020)在《皇菊功能成分的提取及产品开发》文中提出菊花是历代本草明诵记载的一种药食两用菊科菊属双子叶被子草本植物,具有散风清热,明目清肝,止疼消炎等功效。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菊花富含糖、黄酮、叶黄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降血脂,抑制癌细胞增殖,预防炎症和抑菌。本文采用半仿生和双水相萃取分离纯化皇菊中多糖、总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优化了技术中关键工艺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出系列功能食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半仿生技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确定了分步提取皇菊中三种功能因子的方法:酶解后的皇菊料液先加入80%乙醇醇提,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三萜类化合物,滤饼加入50%乙醇醇提,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滤饼加水溶解,再加无水乙醇醇沉得到皇菊多糖。研究了半仿生技术关键提取因素,料液比,p H值,酶浓度对皇菊中多糖,总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皇菊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料液比1:20,p H5.0,酶浓度2%;提取皇菊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20,p H5.0,酶浓度2%;提取皇菊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30,p H5.0,酶浓度1.5%;皇菊中三萜类,总黄酮和多糖化合物的提取率分别达到3.69%、20.68%和33.67%。2. 双水相萃取关键技术研究运用浊点滴定和盐析点滴定原理,探究C2H5OH-(NH4)2SO4相平衡条件,并探究了双水相体系中乙醇含量、硫酸铵含量、p H和温度对皇菊中多糖,总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的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萃取温度为40℃,(NH4)2SO4含量为15%,C2H5OH为含量30%的条件下皇菊多糖的萃取率最高,达到85.55%;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萃取温度为40℃,(NH4)2SO4含量为20%,C2H5OH含量为40%的条件下皇菊黄酮类的萃取率最高,达到81.67%;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萃取温度为40℃,(NH4)2SO4含量为20%,C2H5OH含量为40%的条件下皇菊三萜类的萃取率最高,达到88.09%。3. 皇菊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通过本实验室配制的高脂饲料饲喂建立高脂小鼠模型,将纯化后皇菊多糖作为灌胃物,探究高、中、低剂量组中小鼠血清中血脂和胆固醇情况,评价皇菊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组较高脂模型组能显着降低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17.9%、17.3%、17.2%,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24.2%;高剂量组较高脂模型组能显着降低TG、TC、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44.6%、67.0%、54.4%,而HDL-C升高了47.9%;和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血清中TC、TG、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38.8%、10.1%和7.9%,HDL-C提高了5.9%。说明皇菊多糖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HDL-C能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中,或者直接转化为胆汁,能防止血管内堵塞,预防动脉粥样硬化。4. 功能性软糖的研究以皇菊多糖、明胶、葡萄糖浆和酸味剂为基础材料,优化实验条件,确定了皇菊功能性软糖的最佳配方,即皇菊粗多糖30%、葡萄糖浆14%、明胶5%、酸味剂0.3%。同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血脂代谢异常的大鼠实验模型,对皇菊功能性软糖的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处理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18.22%、32.91%、50%,而HDL-C含量升高了51.16%。结果提示皇菊功能性软糖具有良好降血脂功效。5.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研发以葛根水提液、皇菊水提液、甜味剂和酸味剂为基础原料,并优化实验条件,研制了一种葛根皇菊复合型功能液体饮料,其配方为葛根水提液10%、皇菊水提液24%、甜味剂6%和柠檬酸0.2%。该液体饮料色泽透亮,状态均匀、香气独特、口感柔和、酸甜适宜。降血脂活性分析发现,该饮料能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TG、TC、LDL-C含量,同时提高了血清HDL-C含量。
王小慧[5](2018)在《乳酸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酶解液制备饮料的研究》文中认为末水坛紫菜是一种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热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红藻,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可以用于制作营养保健食品。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末水坛紫菜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选用四种乳酸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酶解液,研究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选择合适发酵菌种。优化末水坛紫菜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最后研究了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储藏于4℃环境下,其理化特性、微生物特性、感官特性变化规律,评估在类似消化条件下乳酸菌的对盐酸和胆盐的耐受性。从我国坛紫菜资源利用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入手。以末水坛紫菜为原料,制备末水坛紫菜乳酸菌发酵饮料,既有末水坛紫菜自身的营养成分,又有乳酸菌活菌的保健作用和独特的乳酸发酵风味,老幼皆宜。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末水坛紫菜的蛋白酶解工艺及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以酶解产物水解度(DH)和还原力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和最佳酶解工艺参数;通过测定酶解液还原力,对1,1-二苯基-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的清除作用研究了最高水解度下的酶解液的抗氧化性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是最适用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35 g·L-1、加酶量31200 U·g·-1、温度45℃、pH7.6、酶解时间5h,在此条件下紫菜酶解多肽还原力,对DPPH(I50=0.53mg·mL-1)、·OH(IC50=0.52mg·mL-1)和O2-·(I50=0.34 mg·mL-1)自由基清除率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在1-5 mg·mL-1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表明中性蛋白酶可以有效水解末水坛紫菜,水解后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2、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以乳酸菌为菌种,对已经充分释放其有效成分的末水坛紫菜酶解液进行发酵研究。以pH值、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还原糖含量、乳酸菌存活率为考查指标,对比研究了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4种菌对紫菜酶解液的发酵情况,筛选出植物乳杆菌为最适发酵菌。研究了末水坛紫菜酶解液经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随着发酵的进行,末水坛紫菜饮料总糖0.6-5.6g·L-1、还原糖6.39-4.52 g·L-1、固形物含量16-12Brix、pH 6.39-4.52逐渐降低,而可滴定酸0.6-5.6°T和植物乳杆菌活菌数逐渐增多4-8.7 log(CFU·mL-1)。3、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以感官品质和pH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为蔗糖添加量5.53%、发酵时间18.61 h、乳杆菌接种量3.47%,理论感官评分为92。在此优化条件下做三组平行实验,测得优化后的末水坛紫菜的发酵饮料的感官评分为93,相对误差为1.08%,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结果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对末水坛紫菜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具有一定的实际预测价值。此饮料具有紫菜的香气和乳酸发酵特有的风味。4、植物乳杆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饮料储藏稳定性。4℃贮存条件下,定期测定了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的pH值、可滴定酸度、离心沉淀率、可溶性固形物、色差值、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和感官评分等指标;在模拟消化道环境下,研究了饮料耐受胆酸盐和人工消化液的能力。结果表明,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随储藏时间延长发酵微生物活力降低,在储藏21 d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为由8.98降低至6.32 log(CFU·mL4),此时离心沉淀率由3.38%升高至3.85%,pH由4.81降低至4.63,可溶性固形物为12.81Brix,有轻微的理化性质和颜色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产品质量,综合其感官指标,确定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低温储藏期为21 d,此时饮料质地均匀、颜色鲜亮、味道柔和,表明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在4℃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储藏特性;但植物乳杆菌在模拟消化道中表现不佳,低于活菌发挥功能特性的菌数临界值,胆盐耐受能力差,不能顺利通过胃环境进入肠道。为植物乳杆菌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安全储藏以及菌体对肠道的耐受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明珠,廖素兰,赵彩秀[6](2017)在《猕猴桃-紫甘蓝-苹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文中提出以猕猴桃、紫甘蓝和苹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白砂糖和柠檬酸研制具有最佳配方和风味的果蔬汁饮料。经查阅文献及资料可知,现在我国果蔬汁饮料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可观。而猕猴桃、紫甘蓝、苹果中所含营养素丰富,混合后可达到营养素互补的功效。以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并测定复合饮料的营养价值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复合果蔬汁饮料的最佳原料比为4∶9∶4,白砂糖8%,柠檬酸0.3%。用此配方研制出的复合果蔬汁饮料口感清爽、酸甜适口,色泽诱人,营养健康。
李娟,陈美珍,张玉强,梁彬[7](2014)在《坛紫菜番石榴复合饮料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以干品末水坛紫菜和新鲜番石榴为原料制备复合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菜酸水解保温浸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湿重的15倍,醋酸量为0.06%,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3 h;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紫菜汁与番石榴汁比例为3∶1,柠檬酸加入量为0.03%,甜味剂的添加量5%;小白鼠经口灌服剂量达10 g/(kg·bw),属无毒级,食用安全。饮料中紫菜多糖含量2.64 mg/mL,VC含量3.253μg/mL,营养丰富,口感良好。
张静,郝记明[8](2014)在《紫菜发酵饮料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配研制出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紫菜发酵饮料。[方法]将干紫菜进行加热浸提,考察浸提料液比、pH、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紫菜浸提效果的影响;然后进行除腥处理,加入不同用量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不同时间,测定所得产品的各项指标。[结果]加热浸提干紫菜的较佳工艺为:紫菜与水配比为1∶50 g/ml,调pH 3.0,经90℃提取60 min。发酵工艺为:浸提液调pH至6.5,添加1%的β-环糊精进行脱腥处理,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1%,40℃发酵60 min。再将发酵液加3%蔗糖,用柠檬酸调pH 4.0后,于100℃,20 min恒温水浴锅中杀菌得紫菜发酵饮料成品。[结论]试验制得的产品酸甜可口,口感润滑,质地均匀,保留了紫菜独特的香味,同时兼有酸奶香味,营养均衡,符合GB19297-2003微生物卫生标准。
赵亚,石启龙[9](2013)在《紫甘蓝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以紫甘蓝、紫菜为试验原料,研究复合饮料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干紫菜浸提工艺为m(干紫菜)︰m(水)=1︰20,浸提温度85℃,时间5 h,浸提液pH 3。复合饮料配方:紫甘蓝汁30%、紫菜浸提液10%,木糖醇1.1%,蛋白糖0.02%。对复合饮料稳定效果较好的稳定剂及质量分数范围:黄原胶0.12%0.16%,卡拉胶0.05%0.08%,瓜尔豆胶0.15%0.20%;复合稳定剂质量分数:黄原胶0.08%,卡拉胶0.04%,瓜尔豆胶0.08%。
姚兴存,舒留泉,丁群文[10](2013)在《条斑紫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通过比较盐酸、柠檬酸、醋酸、碳酸钠和水溶液得到的紫菜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筛选提取介质,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条件,测定紫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盐酸溶液紫菜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且固形物含量最高,选盐酸溶液作为提取介质;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0.78mol/L盐酸溶液60℃提取1.5h,料液比1∶30;紫菜提取物中总糖占54.33%、蛋白质占28.22%、无机盐占13.53%;紫菜提取物的还原能力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0.537mg/mL。影响紫菜提取物稳定性的因素中,pH最大,温度次之,而光照时间、金属离子的影响不明显。
二、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2)黑木耳多糖的酶法降解、抗氧化活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黑木耳多糖的研究进展 |
1.1.1 黑木耳多糖结构 |
1.1.2 黑木耳多糖降解研究进展 |
1.2 多糖降解方法研究进展 |
1.3 黑木耳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黑木耳多糖酶解工艺的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黑木耳多糖的提取 |
2.2.2 还原糖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2.2.3 单因素工艺研究 |
2.2.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解工艺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2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木耳酶解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黑木耳酶解多糖的制备 |
3.2.2 黑木耳酶解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还原力的测定 |
3.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3.3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3.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木耳酶解多糖的结构分析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分子量分析 |
4.2.2 单糖组成分析 |
4.2.3 红外光谱分析 |
4.2.4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分子量分析 |
4.3.2 单糖组成分析 |
4.3.3 红外光谱分析 |
4.3.4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木耳酶解多糖饮料的研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试剂 |
5.1.3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加工工艺 |
5.2.2 原料液配比设计 |
5.2.3 复合稳定剂配比设计 |
5.2.4 产品技术指标的测定 |
5.2.5 复合饮料抗氧化活性研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原料液配比 |
5.3.2 复合稳定剂配比 |
5.3.3 复合饮料抗氧化活性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树莓的简介 |
1.1.1 树莓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
1.1.2 树莓的加工现状 |
1.2 蓝莓的简介 |
1.2.1 蓝莓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
1.2.2 蓝莓的加工现状 |
1.3 蓝靛果的简介 |
1.3.1 蓝靛果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作用 |
1.3.2 蓝靛果的加工现状 |
1.4 复合饮料研究进展 |
1.4.1 国内外浆果复合饮料研究现状 |
1.4.2 加工工艺及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
1.5 抗氧化及花色苷提取研究 |
1.5.1 抗氧化性研究 |
1.5.2 花色苷提取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技术路线 |
2.2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
2.2.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控制点 |
2.2.2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研究 |
2.2.3 复合饮料的配方研究 |
2.2.4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
2.2.5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研究 |
2.3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
2.3.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2.3.2 果浆中花色苷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
2.4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
3.1.1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研究 |
3.1.2 复合饮料的配方研究 |
3.1.3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
3.1.4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研究 |
3.2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
3.2.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2.2 果浆中花色苷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
4 讨论 |
4.1 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
4.1.1 三种小浆果的酶解工艺的选择 |
4.1.2 复合饮料的配方的选择 |
4.1.3 复合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
4.1.4 复合饮料贮藏稳定性分析 |
4.2 抗氧化性及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
4.2.1 浆果汁的体外抗氧化分析 |
4.2.2 花色苷提取工艺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皇菊功能成分的提取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皇菊的简介 |
1.2 植物多糖的研究概括 |
1.2.1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
1.2.2 菊花多糖的生理活性 |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1.3.2 菊花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
1.4 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1.4.1 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方法 |
1.4.2 菊花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
1.5 半仿生-酶法技术简介 |
1.6 双水相萃取技术简介 |
1.7 本课题研究意义概述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皇菊多糖含量的测定 |
2.4.2 皇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4.3 皇菊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2.4.4 半仿生酶提取皇菊中三种功能因子工艺优化 |
2.4.5 双水相萃取皇菊中三种功能因子工艺优化 |
2.5 皇菊多糖的纯化 |
2.5.1 透析 |
2.5.2 过柱 |
2.6 皇菊多糖对降血脂活性研究 |
2.6.1 试验动物 |
2.6.2 高热能饲料 |
2.6.3 试验方法和检测指标 |
2.6.4 给药方法 |
2.6.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6.6 统计分析 |
2.7 富含皇菊多糖的功能性软糖研制 |
2.7.1 皇菊软糖制备工艺 |
2.7.2 单因素试验 |
2.7.3 软糖感官评价标准 |
2.7.4 响应面试验分析 |
2.7.5 皇菊软糖对降血脂活性研究 |
2.8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研制 |
2.8.1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工艺 |
2.8.2 单因素试验 |
2.8.3 感官评定标准 |
2.8.4 响应面试验设计 |
2.8.5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对降血脂活性研究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1.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
3.1.2 芦丁标准曲线的测定 |
3.1.3 齐墩果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
3.2 半仿生酶提取皇菊中三种功能因子的工艺优化 |
3.2.1 半仿生酶提取皇菊多糖的工艺优化 |
3.2.2 半仿生酶法提取皇菊黄酮的工艺优化 |
3.2.3 半仿生酶法提取皇菊三萜类化合物的工艺优化 |
3.3 双水相萃取皇菊中三种功能因子工艺优化 |
3.3.1 双水相相图的绘制 |
3.3.2 双水相萃取皇菊多糖的工艺优化 |
3.3.3 双水相萃取皇菊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
3.3.4 双水相萃取皇菊三萜类化合物的工艺优化 |
3.4 皇菊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
3.5 功能性皇菊多糖软糖的研制 |
3.5.1 .皇菊多糖软糖的工艺 |
3.5.2 富含皇菊多糖软糖的降血脂试验 |
3.6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工艺研制 |
3.6.1 葛根和皇菊体积比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
3.6.2 麦芽糖醇的质量分数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
3.6.3 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对感官评价的影响 |
3.6.4 响应面试验设计 |
3.6.5 响应面分析 |
3.6.6 最佳工艺的确定及验证 |
3.6.7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降血脂试验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半仿生技术提取关键研究 |
4.1.2 双水相萃取关键技术研究 |
4.1.3 皇菊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
4.1.4 功能性软糖的研究 |
4.1.5 葛根皇菊复合饮料的研发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含专利) |
(5)乳酸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酶解液制备饮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末水坛紫菜简介 |
1.1.1 坛紫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功能探究 |
1.1.2 坛紫菜研究和利用现状 |
1.2 乳酸菌简介 |
1.2.1 乳酸菌分布和分类 |
1.2.2 乳酸菌生理功能和研究现状 |
1.3 非乳制品乳酸菌发酵饮料 |
1.3.1 水果饮料 |
1.3.2 蔬菜饮料 |
1.3.3 谷物饮料 |
1.3.4 非乳制品乳酸菌发酵饮料货架期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响应面优化末水坛紫菜蛋白酶解工艺及其酶解液抗氧化活性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试验 |
2.3.2 响应面优化试验 |
2.3.3 酶解液抗氧化活性 |
2.4 本章小结 |
3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理化成分和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发酵菌种的选择 |
3.3.2 发酵过程中pH和可滴定酸的变化 |
3.3.3 发酵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 |
3.3.4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指标和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3.3.5 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试验 |
4.3.2 响应面试验 |
4.3.3 验证试验产品指标评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植物乳杆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饮料储藏稳定性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2.3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pH的变化 |
5.3.2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可滴定酸的变化 |
5.3.3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
5.3.4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发酵饮料颜色的变化 |
5.3.5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活菌数的变化 |
5.3.6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感官评分的变化 |
5.3.7 储藏期末水坛紫菜饮料离心沉淀率的变化 |
5.3.8 末水坛紫菜饮料植物乳杆菌对胆盐和人工消化液耐受性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猕猴桃-紫甘蓝-苹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工艺流程 |
1.3.2 操作要点 |
1.3.2. 1 原料选择 |
1.3.2. 2 猕猴桃汁的制备 |
1.3.2. 3 紫甘蓝汁制备 |
1.3.2. 4 苹果汁的制备 |
1.3.3 复合饮料的单因素实验 |
1.3.4 正交试验设计 |
1.3.5 感官评价 |
1.3.6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1.3.6. 1 总酸的测定 |
1.3.6. 2 蛋白质的测定 |
1.3.6. 3 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
1.3.6. 4 维生素C的测定 |
1.3.7 微生物指标测定 |
1.3.7. 1 大肠杆菌的检测 |
1.3.7. 2 细菌总数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1.1 果蔬汁添加比例的确定 |
2.1.2 白砂糖用量的确定 |
2.1.3 柠檬酸用量的确定 |
2.2 正交试验结果 |
2.3 产品质量标准 |
2.3.1 感官指标 |
2.3.2 理化指标 |
2.3.3 微生物指标 |
3 结论 |
(7)坛紫菜番石榴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工艺流程 |
1.2.2 操作要点 |
1.2.2. 1 紫菜汁的制取 |
1)预处理 |
2)去腥软化 |
3)破碎打浆 |
4)酸水解法保温浸提 |
5)离心过滤 |
1.2.2. 2 番石榴汁的制取 |
1)清洗 |
2)切碎 |
3)加热处理 |
4)护色 |
5)加水打浆 |
6)离心分离 |
1.2.2. 3 饮料的制备 |
1)调配 |
2)灌封灭菌 |
1.2.3 正交试验 |
1.2.4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干末水坛紫菜复水时间的确定 |
2.2 紫菜酸水解保温浸提条件的确定 |
2.3 复合饮料配方的确定 |
2.3.1 单因素试验 |
2.3.2 最佳配方的筛选 |
2.4 毒理学实验 |
3 结论 |
(8)紫菜发酵饮料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2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1.2.1工艺流程[4-6]。 |
1.2.2操作要点。 |
1.2.2.1原料选择。 |
1.2.2.2加热浸提。 |
1.2.2.3脱腥。 |
1.2.2.4发酵。 |
1.2.2.5调配。 |
1.2.2.6均质。 |
1.2.2.7装灌杀菌。 |
1.3测定项目与方法[7] |
2结果与分析 |
2.1紫菜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
2.1.1浸提用水量的确定。 |
2.1.2浸提p H的确定。 |
2.1.3浸提温度的确定。 |
2.1.4浸提时间的确定。 |
2.2发酵条件的确定 |
2.3紫菜发酵饮料产品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
2.3.1感官指标。 |
2.3.2理化指标。 |
2.3.3微生物指标。 |
3结论与讨论 |
(9)紫甘蓝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工艺流程 |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3.1 感官评价 |
1.3.2 黏度 |
1.3.3 静置分层率 |
1.3.4 离心分离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紫菜浸提工艺 |
2.2 饮料配方试验 |
2.3 饮料稳定性试验 |
2.3.1 稳定剂筛选的单因素试验 |
2.3.2 复合稳定剂筛选试验 |
3 结论 |
(10)条斑紫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紫菜提取物的制备 |
1.2.2 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1.2.3 还原能力测定 |
1.2.4 紫菜提取物主要成分的测定 |
1.2.5 响应面实验设计 |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1.2.7 紫菜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最佳提取介质的确定 |
2.2 盐酸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
2.3 紫菜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分析 |
2.4 紫菜提取物的还原能力 |
2.5 紫菜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2.6 紫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稳定性 |
2.6.1 温度对紫菜提取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
2.6.2 金属离子对紫菜提取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
2.6.3 pH对紫菜提取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
2.6.4 光照时间对紫菜提取物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
3 结论 |
四、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雪樱子石榴复合饮料研制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J]. 刘文静. 食品工业科技, 2021(12)
- [2]黑木耳多糖的酶法降解、抗氧化活性及应用研究[D]. 秦丹丹. 长春大学, 2020(01)
- [3]三种小浆果复合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性、花色苷提取研究[D]. 吴国美.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皇菊功能成分的提取及产品开发[D]. 刘子腾.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乳酸菌发酵末水坛紫菜酶解液制备饮料的研究[D]. 王小慧. 广东海洋大学, 2018(02)
- [6]猕猴桃-紫甘蓝-苹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J]. 陈明珠,廖素兰,赵彩秀. 饮料工业, 2017(05)
- [7]坛紫菜番石榴复合饮料的研制[J]. 李娟,陈美珍,张玉强,梁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09)
- [8]紫菜发酵饮料的开发研究[J]. 张静,郝记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9)
- [9]紫甘蓝紫菜复合饮料的研制[J]. 赵亚,石启龙. 食品工业, 2013(10)
- [10]条斑紫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研究[J]. 姚兴存,舒留泉,丁群文.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