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分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切片中的应用及与涂片的比较

FAB分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切片中的应用及与涂片的比较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切片FAB分型的应用及其与涂片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兰坚,杨蜀锦,李妮,王姣,邹夏[1](2021)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HA、LN、PCⅢ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56例初治AML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10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HA、LN、PCⅢ水平,并比较不同疗效及1年内不同预后结局患者的HA、LN、PCⅢ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A、LN、PCⅢ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A、LN、PC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15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94例,部分缓解26例,无缓解36例,总缓解率76.92%,无缓解患者的HA、LN、PCⅢ水平均高于缓解患者(P<0.05);1年随访期内有41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73.72%,死亡患者的HA、LN、PCⅢ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AML患者血清中HA、LN、PCⅢ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31、0.707、0.832,95%CI分别为0.635~0.826、0.619~0.795、0.766~0.898,截断值为83.73μg/L、117.77μg/L、140.07μg/L。结论 AML患者血清HA、LN、PCⅢ水平异常升高,对评估患者病情及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羽,朱光荣,张如升[2](2021)在《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象、骨髓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AML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9)。对照组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状态和血清VEGF、TGF-β1水平及血象、骨髓象指标,并统计临床总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全血CD3+、NK比例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CD4+比例及CD4+/CD8+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比例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幼细胞比例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逐渐降低,观察组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提高AM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造血功能,抑制AML细胞增殖,且临床ORR优于单纯化疗。

管妍[3](2021)在《慢性髓性白血病髓外急变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冯会欣[4](2021)在《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骨髓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对AML患者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与AML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基因突变陆续被发现。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related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3,FLT3)是一种跨膜配体激活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通常由造血干/祖细胞表达,且在正常人的造血过程(如增生、分化和生存)中起着关键作用。FLT3近膜域的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是AML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大约发生在30%的AML患者中。此外,相关研究表明,FLT3基因突变与AML患者预后差紧密相关。FLT3-ITD突变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紊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诱导化疗缓解率低、易合并NPM1突变且复发率高,生存期短。目的探讨FLT3-ITD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率及发生情况;研究伴或不伴有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分析该突变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从而对FLT3-ITD突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初诊AML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03例初诊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根据是否伴FLT3-ITD突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FLT3-ITD+AML患者24例(阳性组),FLT3-ITD-AML患者79例(阴性组)。应用PCR联合基因测序法进行FLT3-ITD、NPM1等突变基因的检测;骨髓液涂片进行瑞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原始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仪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并分别计算抗原表达率;应用骨髓培养法及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并根据核型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及预后不良组。应用SPSS软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O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与总生存时间(OS)。所有患者均经FAB及WHO相关标准确诊,主要采用标准“3+7”方案化疗,即“蒽环类药物+注射用阿糖胞苷”。结果1.FLT3-ITD+AML患者的临床参数:103例初发AML患者中FLT3-ITD突变24例,突变率为23.30%(24/103)。24例FLT3-ITD+AML患者与79例FLT3-ITD-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FLT3-ITD+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FLT3-ITD-组显着增高(P<0.05)。2.FLT3-ITD+AML患者的免疫表型:本文共对16个白血病细胞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共有6个抗原在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率上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CD56、CD13、CD34、CD38、CD7及CD33抗原表达率存在统计学上差异,FLT3-ITD+AML患者CD13、CD34抗原表达水平较FLT3-ITD-AML患者显着偏低(P<0.05),而CD56、CD33、CD7以及CD38抗原表达水平显着高于FLT3-ITD-AML组(P<0.05)。3.FLT3-ITD+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两组患者均以正常核型者占比最高,FLT3-ITD+AML患者在正常核型中占66.67%(16/24),而FLT3-ITD+AML患者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显着高于FLT3-ITD-AML组(37.5%vs 16.46%;?2=4.853,P=0.028)。4.FLT3-ITD+AML患者的分子形态学分型:根据法英美(FAB)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型,103初发AML患者中M01例,M111例,M248例,M424例,M516例,M62例,M71例。24例FLT3-ITD+AML患者中,M2亚型发病率最高,占41.7%(10/24),其次为M5、M1、M4、M6,而M0、M7发病率最低。5.临床治疗效果:FLT3-ITD+AML患者第1疗程标准诱导化疗后CR率为20.83%,显着低于FLT3-ITD-AML患者的44.30%(χ2=4.261,P=0.039),FLT3-ITD+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9.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FLT3-ITD-AML患者中位OS时间为17个月,中位PFS为16个月,FLT3-ITD+AML患者OS、PFS明显低于FLT3-ITD-组(χ2=7.241,P=0.007;χ2=6.858,P=0.009)。6.FLT3-ITD+AML联合NPM1突变:FLT3-ITD+AML患者中联合表达NPM1突变占62.50%,较FLT3-ITD-AML患者明显增高(χ2=15.2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T3-ITD+/NPM1+组AML患者OS、PFS均长于FLT3-ITD+/NPM1-组(?2=1.501,P=0.220;?2=1.413,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FLT3-ITD+初诊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紊乱,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第1疗程化疗CR率及治疗总反应率低,PFS和OS明显缩短,治疗效果差,提示伴FLT3-ITD激活突变是AML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2.FLT3-ITD+AML患者发生率为23.30%,主要分布在M2、M5,且在染色体核型正常AML患者表达高于异常核型。3.FLT3-ITD突变易合并NPM1突变,与FLT3-ITD单突变相比,FLT3-ITD+/NPM1+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第1疗程化疗CR率高,预后较好。

刘芳兵[5](2021)在《Vosaroxin和IACS-010759分别与Venetoclax协同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未成熟的髓样细胞的爆炸性克隆增殖和细胞凋亡减少。儿科和成人的生存率仍然不容乐观(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65%和25%)。40多年来,标准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疗法为阿糖胞苷加蒽环类药物的7+3方案(阿糖胞苷7天加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3天),随后是以高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或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治疗。但是,这是一种高强度化疗方案,由于其广泛的毒性,许多60岁以上的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主要人群)以及其他合并症患者,不适合应用7+3化疗进行治疗。同时由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对静止,传统化疗药物难以根除,使得急性髓系白血病极易复发,且一旦复发便对化疗药物丧失敏感性,导致许多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死于耐药、复发或并发症。因此,亟待寻找一种老年人耐受性佳,复发率低的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方案,来延长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最终提高治愈率。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Venetoclax(ABT-199)与Vosaroxin联合使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及分子机制。Venetoclax是一种口服选择性Bcl-2抑制剂,于2018年11月21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与低剂量阿糖胞苷或去甲基化药物组合作为一线药物治疗75岁以上新诊断的或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我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Venetoclax可将促凋亡蛋白Bim从Bcl-2上游离出来,但是抗凋亡蛋白Mcl-1会与游离出来的Bim结合,阻止其诱导细胞凋亡,导致Venetoclax耐药。另外,我们还发现Venetoclax可显着增加DNA损伤类药物所诱导的DNA链的断裂,产生协同抗AML活性。Vosaroxin(SNS-595)是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和DNA嵌入剂,其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但似乎不足以作为单一疗法应用。我们假设Vosaroxin与Venetoclax的组合将通过DNA损伤和抑制Bcl-2而展现出高度可耐受的协同抗AML作用。结果表明,Venetocalx与Vosaroxin在多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样本中均有协同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Venetoclax可增加Vosaroxin诱导产生的DNA损伤,并干扰细胞对Vosaroxin造成的DNA损伤的修复。此外,两药联用成功抑制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但是对人正常造血祖细胞无影响。上述结果预示,Venetoclax和Vosaroxin的联合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着重探究了Venetoclax与IACS-010759联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样本和NSGS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IACS-010759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I的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在体外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中通过抑制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显示抗白血病活性。据报道,复合物I缺乏会抑制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而细胞色素c的释放受到Bcl-2家族的严格调控,同时Venetoclax也被报导可在体外靶向OXPHOS。因此,我们假设IACS-010759与Venetoclax联合应用可通过抑制OXPHOS和/或释放细胞色素c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本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依赖OXPHO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IACS-010759联合Venetoclax可以协同诱导细胞凋亡,而在依赖糖酵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则无法发挥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但是,当我们将培养基中的碳源由葡萄糖替换为半乳糖,从而迫使细胞更依赖OXPHOS途径之后,IACS-010759联合Venetoclax也能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发现,当细胞转而依赖OXPHOS后,IACS-010759能引起细胞色素c的累积,而Venetoclax可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诱导细胞内源性凋亡。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样本中,IACS-010579和Venetoclax的联合同样可以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并联合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此外,在体内实验中,IACS-010759与Venetoclax的组合显着提高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衍生的异种移植小鼠的存活率。并未对小鼠的体重产生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IACS-010759与Venetoclax联合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依赖OXPHO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拥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Venetoclax与Vosaroxin或IACS-010759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杨亮[6](2021)在《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p53抑制白血病细胞kasumi-1增殖的体内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中药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为侧重点,以浙贝黄芩汤、化疗为干预措施,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asumi-1移植瘤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实验体系,阐释浙贝黄芩汤通过降低wip1表达促进p53转录调节功能恢复,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部分逆转化疗耐药。方法1.构建移植瘤模型:20只5-6周龄雄性NOD/SCID小鼠左腋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kasumi-1细胞5 ×106/只,观测肿瘤体积,达到50mm3判定造模成功。2.荷瘤小鼠分组给药:将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组及联合组,每组5只。模型组:生理盐水0.3ml灌胃d1-d14;化疗组: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3mg/kg尾静脉注射d1-d3+注射用阿糖胞苷40mg/kg尾静脉注射d1-d7;中药组:浙贝黄芩汤醇提物溶液0.3ml(2.4 g/kg)灌胃d1-d14;联合组: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3mg/kg尾静脉注射d1-d3+注射用阿糖胞苷40 mg/kg尾静脉注射d1-d7+浙贝黄芩汤醇提物0.3ml(2.4g/kg)灌胃d1-d14。3.观测指标: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精神状态、皮毛光泽度、捕捉灵敏度等一般状况,每3天测量小鼠体重,绘制体重增长曲线;每3天测算皮下移植瘤体积并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分离测量移植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尾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涂片观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制作骨髓细胞及移植瘤单细胞涂片,检测骨髓及肿瘤细胞形态;制作移植瘤及各脏器病理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RT-PCR检测肿瘤组织wip1、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索浙贝黄芩汤抑制皮下移植瘤增殖与调控wip1、p53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成功构建白血病模型鼠,成瘤率高、成模时间短。20只NOD/SCID小鼠左腋皮下接种kasumi-1细胞5×106个/只,第4天接种部位出现实性结节,第7天所有小鼠皮下结节体积达到50mm3判定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100%,第10天开始用药干预。2.浙贝黄芩汤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影响小鼠体重增长。①随着移植瘤体积的增大及治疗的推进,各组小鼠陆续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嗜睡、对捕捉反应迟钝、皮毛光泽度下降等。②每3天测量小鼠体重,用药前20只小鼠体重均值为(22.98±0.30)g,第15天各组小鼠体重分别为:模型组(27.95±1.21)g、化疗组(27.06±1.90)g、中药组(24.67±0.73)g、联合组(24.33± 1.16)g。各组小鼠体重均增长,增长速度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其中联合组小鼠体重最低。3.浙贝黄芩汤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增殖。①用药前20只小鼠移植瘤平均体积为197.79mm3,第15天各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模型组(1956.10±443.92)mm3、化疗组(606.23±172.54)mm3、中药组(1178.24±471.40)mm3、联合组(434.51±125.10)mm3。治疗过程中各组小鼠移植瘤体积逐渐增长,增长速度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其中联合组移植瘤体积最小。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相对模型组的肿瘤增殖率(T/C)为:化疗组22.47%、中药组55.94%、联合组13.85%,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②第15天称量各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模型组(2.23±0.22)g、化疗组(0.77±0.14)g、中药组(1.31±0.32)g及联合组(0.32±0.35)g,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中药组瘤重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且与化疗组瘤重相近(p>0.05);联合组瘤重最小,与模型组、化疗组及中药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抑瘤率(RI)分别为化疗组65.47%、中药组41.26%及联合组85.65%,中药联合化疗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细胞增殖。4.浙贝黄芩汤对小鼠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荷瘤前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2.44±0.88)×109/L、血红蛋白含量(125.20±4.60)g/L、平均血小板计数(214.80±40.34)×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6.48±0.24)fL,荷瘤第25天(用药结束后)采血检测血常规。①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模型组(5.59±1.26)× 109/L、化疗组(3.50±0.63)× 109/L、中药组(5.75±2.19)× 109/L及联合组(4.82±1.76)× 109/L,四组小鼠白细胞均升高,以模型组和中药组升高最为明显,与荷瘤前相比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涂片未见白血病细胞。②四组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模型组(138.20±7.05)g/L、化疗组(114.80±5.68)g/L、中药组(123.60±11.63)g/L、联合组(117.80±11.76)g/L。各治疗组血红蛋白较荷瘤前下降,模型组较荷瘤前升高,三个治疗组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③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分别为:模型组(1009.8±101.42)× 109/L、化疗组(396.00±232.27)×109/L、中药组(772.00±144.30)×109/L、联合组(186.00±43.60)×109/L。模型组、化疗组及中药组小鼠血小板较荷瘤前升高,联合组较荷瘤前减少,四组血小板数量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三个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小板计数最少,与其他三组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四组小鼠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模型组(5.96±0.15)fL、化疗组(6.86±0.26)fL、中药组(6.25±0.24)fL、联合组(6.84±0.13)fL,联合组较荷瘤前升高(p<0.05),中药组与荷瘤前持平。5.浙贝黄芩汤对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涂片、肿瘤细胞涂片及各脏器组织病理的影响。①各组小鼠外周血中均有数量不等的噬多色红细胞,少量中、晚幼粒细胞,偶见原始细胞,数量0%-1%。②模型组小鼠移植瘤细胞弥漫散在分布,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核浆倒置,细胞核不规则,核仁可见且深染,可见核分裂象,无腺样结构,无癌巢,背景有嗜酸性粒细胞。各治疗组可见细胞弥漫变形坏死,出可见弥漫性的细胞核固缩、深染、不规则、碎裂甚至消失。脾、肝等组织器官组织形态基本正常,无明显白血病细胞浸润。6.浙贝黄芩汤下调wip1、上调p53表达。各组小鼠移植瘤wip1mRNA相对表达量为:化疗组>联合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wip1mRNA表达较模型组上调(4.3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wip1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调(0.17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移植瘤p53mRNA相对于模型组的表达量为:中药组>联合组>模型组>化疗组。化疗组p53mRNA表达是模型组的0.26倍,联合组p53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当,中药组p53mRNA表达是模型组的4.9倍,中药组与余三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浙贝黄芩汤通过降低wip1表达促进p53转录调节功能恢复,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部分逆转耐药。

葛瞳瞳[7](2021)在《转录因子KLF4对孤独症样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孤独症(Autism,ASD),又称自闭症,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出持续性的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的功能障碍性疾病。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同时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影响。证据显示,神经网络异常整合,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兴奋性突触传递和抑制性突触传递比例(excitatory/inhibitory ratio)失衡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网络功能亢进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突触传递功能障碍是伴随着ASD发生的关键的神经生理改变。产前丙戊酸钠(VPA)暴露能够诱导子代表现出ASD样行为,该模型是基础和临床前研究中广泛应用的ASD药理模型,对AS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干预药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VPA作为一种非选择性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在妊娠期及发育早期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关键基因的表达。然而,产前VPA暴露诱导子代表现ASD样行为表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基于不同脑区的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KLF4(Kruppel-like factor 4)是一种Kruppel样转录因子蛋白家族的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研究报道,在体外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下,KLF4能够联合Sox2,Oct4和c-Myc等三个转录因子共同诱导小鼠胚胎或成体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这提示它们在胚胎发育和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KLF4也参与神经新生、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神经炎症等过程。KLF4能够通过结合stat3的磷酸化位点并抑制stat3介导的下游的转录活动,促进树突棘新生,影响轴突再生,说明stat3是KLF4在神经系统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下游靶因子。这些结果提示,KLF4可能参与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的神经生理调控。然而,目前未见有关KLF4与ASD的关系的报道,尤其是其在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模型中的调控作用的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拟对KLF4在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模型的调控作用,以及KLF4对ASD样行为的调控机制展开探讨。目的:从整体水平验证VPA模型的表面效度;通过研究社交活动诱导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海马(HP)脑区的神经元活动的变化探讨VPA模型的社交障碍可能的神经生理机制;探讨KLF4在VPA模型中的调控作用和mPFC的KLF4表达水平对ASD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基于以上研究,旨在对ASD样行为,尤其是社交障碍发生的机制提供补充,并为ASD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干预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可能的分子靶点。方法:于胚胎期12.5日(E12.5)给予怀孕的雌鼠单次500 mg/kg剂量的VPA或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构建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模型。发育至21天(P21),分别对子代幼鼠进行旷场实验、埋珠实验和三箱社交实验对VPA模型的行为表型进行验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mPFC和HP不同亚部位在社交活动后的c-Fos(神经元活化的蛋白标记)表达量进行比较,探讨VPA模型的社交障碍发生的可能的神经生理机制。基于已成功构建的VPA子代大鼠模型,通过免疫印迹方法,对KLF4,Sox2,Oct4和c-Myc在P21子代大鼠的mPFC,HP,杏仁核(Amyg)和纹状体(Stria)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别对发育至P1,P7,P21和P35四个发育时间点的mPFC神经元蛋白标记(Neun),星形胶质细胞蛋白标记(GFAP)和小胶质细胞蛋白标记(Iba1)的荧光表达量进行比较,对KLF4在VPA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通过脑立体靶向mPFC注射干扰/过表达KLF4表达的慢病毒,构建mPFC低表达和高表达KLF4的动物模型,待病毒转染表达后,通过旷场实验、筑巢实验、埋珠实验、三箱社交实验对小鼠的ASD样行为表型进行探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对KLF4表达,及其下游的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对Neun,GFAP和Iba1的蛋白和荧光表达进行研究,利用免疫印迹实验对AMPAR受体亚基1(Glu A1),突触素I(Synapsin 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等兴奋性突触相关蛋白及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α1)等GABA能抑制性传递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对于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模型,社交活动刺激其mPFC的IL cFos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而比较VPA模型组和SAL对照组的HP的CA1,CA3和DG,c-Fos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说明产前VPA暴露通过破坏mPFC神经元对社交信号的响应能力进而引起社交障碍。2.转录因子KLF4在发育至P21的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模型的mPFC表达显着升高,而在HP,Stria和Amyg部位无此变化趋势,其他诱导体外重编程的转录因子Sox2、c-Myc、Oct4的表达也无此变化趋势,P21是VPA模型mPFC的Iba1和GFAP表达增加的关键时间点,VPA模型组mPFC的GFAP表达在发育至P35仍多于正常对照,而Iba1无此趋势。说明mPFC的KLF4可能通过影响胶质细胞表达及活化参与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的发生。3.mPFC KLF4表达水平异常能够引起小鼠社交行为障碍。mPFC的KLF4过表达抑制社交活动诱导的IL c-Fos表达增加。mPFC的KLF4过表达上调Iba1和GFAP的表达量,干扰mPFC KLF4表达下调Iba1和GFAP的表达量。mPFC KLF4过表达抑制Glu A1的表达,上调GAD65和GABAAα1的表达水平。结论:1.产前VPA暴露通过破坏mPFC神经元对社交信号的响应能力进而引起社交障碍。2.mPFC KLF4可能通过影响胶质细胞表达及活化参与产前VPA暴露诱导的子代ASD的发生。3.mPFC KLF4能够影响社交行为。mPFC的KLF4上调Iba1和GFAP,抑制Glu A1的表达,上调GAD65和GABAAα1的表达水平,进而破坏兴奋性/抑制性传递。

李维莎[8](2021)在《一种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鉴定及表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自200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才开始将MDS归类为肿瘤,MDS现已被认为是常见的血液肿瘤。动物模型是用于建模和研究人类疾病的强大且有力的工具,并且是十分有用的临床前平台。在研究临床中无法轻易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MDS动物模型可以准确地反应患者的遗传畸变,为MDS克隆造血表型提供相似的微环境条件(例如分化受损和细胞凋亡增加),并且可以概述患者症状并描述患者对现有治疗方案的反应,以及观察类似于临床中AML进展特征的动力学。目前已经存在的MDS模型各有利弊,小鼠在遗传学与造血系统等方面和人类十分相似,MDS小鼠模型的建立可以揭示MDS致病基因导致的恶性克隆和骨髓微环境的改变,但目前所使用的小鼠模型还不能还原MDS的完整发病进程,反应MDS的疾病复杂性。本研究旨在能够在遗传多样性小鼠种群中鉴定一种新型的自发MDS小鼠模型。研究目的在遗传多样性小鼠种群中发现并鉴定一种新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模型。可以更好的模拟人类MDS的发生发展,为MDS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及治疗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研究方法1.对JUN小鼠自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定(1)对JUN小鼠表型进行记录分析;(2)对表现异常的小鼠进行解剖学观察,包括对JUN各组织器官的直观表型分析,包括脾脏有无增大,肝脏有无明显病变,淋巴结等有无异常等,并进行病理学检测,确定病变组织和异常细胞群;(3)外周血检测各个血细胞的数目及比例的变化,并制作血涂片分析血细胞的分化发育形态;(4)采用流式细胞术对JUN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制作骨髓涂片对细胞类群及形态进行分析;(5)通过各种祖细胞特征性抗体进行流式分析,确定分化发育异常的祖细胞群。2.通过理化方法验证JUN小鼠自发MDS(1)将JUN小鼠血细胞形态及骨髓细胞形态与患有MDS的病人血象及骨髓进行对比分析;(2)应用Anti-CD34进一步验证JUN小鼠各个组织中异常细胞群的髓系起源。3.初步探究JUN小鼠自发MDS的遗传学原因并统计发病率在JUN小鼠中分析MDS相关突变基因,并验证其表达量。对自然死亡的JUN小鼠进行生存期统计,并对个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研究结果在对JUN小鼠进行观察时发现,在SPF级动物饲养环境小鼠可以存活更长的时间且精力充沛毛色良好,但比正常C57BL/6J小鼠的寿命要短。将6-8周龄JUN小鼠转移到隔离环境饲养一段时间后,开始陆续出现毛色皱黄,粪便稀黄,精神萎靡等状况,小鼠甚至很快死亡。1.JUN小鼠肾脏、肝脏、脾脏和骨髓均有病变,表现为肾水肿,肝脾肿大并有严重的髓外造血现象,同时脾脏存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增生性病变,肺组织及各个组织中均出现嗜碱性单核细胞散在浸润,MPO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异常细胞来源于髓系;2.外周血细胞计数发现白细胞数目整体降低,降低的细胞类群包括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同时血涂片可以看到未成熟的白细胞数目占比增多,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以及各种异常发育形态的血细胞类型;3.骨髓流式分析结果得出血细胞祖细胞群中多能干细胞数目显着增多,B细胞各个分化发育阶段细胞数目明显降低。4.与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对比可发现MDS特征性Pseudo-Pelger-Hüet细胞。在骨髓细胞中也可发现与MDS患者相一致的异常的细胞发育形态。5.Anti-CD34及MPO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个组织中CD34+细胞及MPO 阳性细胞明显增多。6.基因测序分析发现JUN小鼠Rps14基因的突变,且表达量显着减少。7.JUN小鼠的MDS发病率高,其平均生存期为279天,其中约86%可最终转化为AML。结论1.JUN小鼠骨髓中多能祖细胞(MPP)分化发育异常,致使外周血中白细胞类细胞群数目减少,进而患有自发MDS;2.JUN死亡小鼠组织器官中浸润的异常细胞来源于髓系表明疾病进展为AML;3.Rps14的突变或是JUN小鼠自发MDS的遗传学原因。4.JUN小鼠的MDS自发发病率极高且86%向AML转化。

温馨[9](202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指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值而导致的一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是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五分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病死率较高。我国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仅仅为64%和53%。本文研究目的意在找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改进治疗方案、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病案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使用Excel 2010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不服从正态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周岁以下(含16周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156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生存85例,死亡62例,失访为9例,失访率为5.77%;其中男性94例,女性62例,男女比例为1.5:1;最小发病年龄为10个月,最大为1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8.5岁;77例患儿在第一疗程达到了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1-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1%、70.88%、63.45%、61.39%和60.61%;156例患儿中,M3型患儿38例,非M3型患儿118例。非M3型患儿中以M2型为主,占33.97%,其次为M5型,占21.15%,M1和M6患儿各为1例,无M0型患儿;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49.1个月,高、低危患儿占比分别为46.79%、5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疗程完全缓解、FAB分型、危险度分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D-二聚体含量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初诊年龄、性别、不同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年龄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危险度分型是非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疗程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型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M3型患儿纳入的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和危险度分型是非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1%、63.45%、60.61%,非M3型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49.1个月;第一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首次住院时血小板计数<50×109/L以及危险度分型为高危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M3型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保护因素;血小板计数<50×109/L和危险度分型为高危是影响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杜妍[10](2021)在《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典型特征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受阻。过去40年的治疗标准方案为“3+7”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但是其副作用较大。不同于传统化学疗法,诱导分化疗法是通过药物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正常细胞,而对正常的组织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虽然作为一种经典的诱导分化药物,ATRA已经广泛应用于AML的临床治疗,但是ATRA仅对AML中10%的M3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有效,并且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患者往往会产生ATRA耐药或维甲酸综合征。因此研究出低毒且高效的新型诱导分化剂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以ATRA为原型,合成的全新化合物代表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ATPR),已被证实在体内外对血液系统肿瘤均具有较强的诱导分化活性,但其在AML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异常的糖代谢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有氧环境中,肿瘤细胞优先采用糖酵解途径而不是氧化磷酸化来提供能量,这种糖代谢的异常有助于多药耐药,并显着增加了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所以利用肿瘤细胞异常糖代谢的特征来锁定肿瘤细胞,可以更高效安全的靶向治疗肿瘤并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指出,在多种AML细胞系以及AML患者原代细胞中均存在较高的糖酵解水平,并且AML患者血清中糖酵解相关分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水平也与化疗后出现的耐药与复发现象呈现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靶向治疗AML,可能为未来探索AML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组采用蛋白质组学对ATPR以及ATRA作用于NB4细胞分析后发现,与ATRA不同,ATPR可以选择特异性的下调糖酵解途径中的一种特殊催化酶,乳酸脱氢酶B(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B),提示LDHB可能在ATPR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中发挥了潜在作用。本课题拟通过深入研究LDHB基因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ATPR更好的应用于AML诱导分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阐明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维甲酸受体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TPR(10-9-10-5 M,72 h)对不同AML细胞(NB4、HL-60、KG-1、U937和MOLM-13)生长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时间ATPR(10-6 M,24-72 h)对AML细胞系(NB4和MOLM-13)维甲酸受体(RARα,RARβ和RARγ)以及NB4特有的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不同时间ATPR(10-6 M,24-72 h)对AML细胞系(NB4和MOLM-13)维甲酸受体(RARα,RARβ和RARγ)以及下游靶基因(CRABP2和CYP26A1)的m RNA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Rα抑制剂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和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和分化相关蛋白(PU.1)的影响。2.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糖酵解抑制剂2-DG(1 m M-16 m M,72 h)对不同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生长活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组学检测ATPR和ATRA作用于NB4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DHB基因在不同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正常人外周血、AML初诊病人外周血/骨髓血以及不同的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中LDHB基因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ATPR(10-7-10-5 M,24-72 h)作用下LDHB的蛋白表达;ATPR(10-6 M,72 h)处理前1 h加入RARα抑制剂Ro41-5253(10-5 M),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LDHB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携带LDHB sh RNA的慢病毒构建LDHB稳定沉默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稳定沉默LDHB细胞模型的构建;采用CCK-8以及KI67染色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瑞士吉姆萨染色、NBT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相关蛋白CD11b和CD14)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沉默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采用皮下注射稳定沉默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构建NCG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沉默LDHB对增殖蛋白(KI67)和分化蛋白(CD11b)表达的影响。转染LDHB过表达质粒构建过表达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过表达LDHB细胞模型的构建;转染LDHB过表达质粒后,同时给予ATPR(10-6 M,72 h)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化相关蛋白CD11b)检测过表达LDHB对ATPR作用下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增殖相关蛋白KI67染色)检测过表达LDHB对ATPR作用下细胞增殖的影响。3.Raf/MEK/ERK信号通路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TPR(10-5-10-7 M,72 h)作用后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的表达;ATPR(10-6M,72 h)处理前1 h加入RARα抑制剂Ro41-5253(10-5 M)预处理,同样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表达的影响;ATPR(10-6 M,72 h)处理时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10-5 M)预处理,同样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D98059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和分化相关蛋白(PU.1)的影响。4.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的影响体内通过NOD/SCID鼠腹腔注射NB4细胞,构建AML腹水移植瘤模型,分别进行腹腔注射ATPR(5 mg/kg、10 mg/kg和20 mg/kg)以及阿霉素(1 mg/kg)给药,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和生存期,HE染色检测主要脏器(肝、脾、肾)的病理变化。结果:1.维甲酸受体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3/5AML细胞系(HL-60,KG-1,NB4,MOLM-13和U937)对ATPR均敏感,其中NB4和MOLM-13细胞系对ATPR最为敏感,且最佳作用浓度为10-6 M,最佳作用时间为72 h;与对照组相比,ATPR可以成时间依赖性的增加NB4和MOLM-13细胞中RARα和RARβ受体的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B4细胞特有的PMLRARα融合蛋白的表达,而对RARγ受体的m RNA和蛋白表达几乎没有影响。ATPR同样可以增加下游靶基因(CRABP2和CYP26A1)的m RNA表达;提前加入RARα受体抑制剂Ro41-5253可以阻断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2.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糖酵解抑制剂2-DG后可以成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的生长活力,其中NB4细胞对2-DG作用最为敏感;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ATRA相比,ATPR可以在NB4细胞中特异性的下调LDHB基因的蛋白表达;TCGA数据库显示LDHB基因在多种AML类型中均呈现高表达;与正常人外周血相比,LDHB在AML患者外周血/骨髓血以及不同的AML细胞系(HL-60、NB4、KG-1和MOLM-13)中表达增加;在NB4和MOLM-13细胞中,ATPR可以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LDHB基因的表达;Ro41-5253可以逆转ATPR对LDHB基因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沉默LDHB可以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在体内实验中,沉默LDHB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进而阻碍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生长;过表达LDHB可以逆转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作用。3.Raf/MEK/ERK信号通路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ATPR可以呈浓度依赖性的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提前加入RARα受体抑制剂Ro41-5253可以阻断ATPR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沉默LDHB可以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逆转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4.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的影响连续两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100 mg/kg,50 mg/kg均可抑制NOD/SCID小鼠免疫能力;NOD/SCID小鼠连续两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后,再进行腹腔注射NB4细胞可以在腹腔形成腹水以及实体瘤,并且浸润到肝,脾,肾等器官中,对正常组织结构进行破坏;ATPR(5 mg/kg,10 mg/kg和20 mg/kg)可以缓解NB4细胞对组织脏器的浸润与破坏,并且诱导腹水以及实体瘤细胞分化成熟;ATPR为10 mg/kg和20 mg/kg剂量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1.ATPR可能是通过RARα/LDHB/ERK分子轴发挥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作用。2.ATPR(10 mg/kg和20 mg/kg)可以促进NOD/SCID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腹部实体瘤细胞分化成熟,抑制白血病细胞对NOD/SCID小鼠组织脏器的浸润,并明显延长NOD/SCID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生存期。

二、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切片FAB分型的应用及其与涂片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切片FAB分型的应用及其与涂片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HA、LN、PCⅢ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血清HA、LN、PCⅢ水平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出院随访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血清HA、LN、PCⅢ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清HA、LN、PCⅢ水平比较
    2.4 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A、LN、PCⅢ水平比较
    2.5 观察组血清HA、LN、PCⅢ水平预测1年内预后不良的ROC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骨髓象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变化情况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D 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LT3基因突变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Vosaroxin和IACS-010759分别与Venetoclax协同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白血病
        1.1.1 白血病的定义
        1.1.2 白血病的分类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
        1.2.1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定义
        1.2.2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
        1.2.3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染色体异常与基因突变
        1.2.4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1.2.5 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
    1.3 BCL-2 家族蛋白及BCL-2 抑制剂
        1.3.1 Bcl-2 家族蛋白成员及结构
        1.3.2 Bcl-2 家族蛋白功能
        1.3.3 Bcl-2 抑制剂
    1.4 DNA拓扑异构酶
        1.4.1 拓扑异构酶Ⅱ
        1.4.2 拓扑异构酶Ⅱ α抑制剂
        1.4.3 Vosaroxin(SNS-595)
    1.5 瓦氏效应(Warburg effect)
    1.6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
    1.7 线粒体复合物Ⅰ抑制剂IACS-010759
    1.8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Vosaroxin协同增强Venetoclax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活性与机制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细胞及组织
        2.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2.3 溶液配制
        2.2.4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复苏
        2.3.2 细胞培养
        2.3.3 细胞冻存
        2.3.4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样本细胞及正常人骨髓单核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2.3.5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2.3.6 集落形成实验
        2.3.7 Western blotting
        2.3.8 碱性彗星实验
        2.3.9 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
        2.3.10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Venetoclax和 Vosaroxin具有协同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
        2.4.2 Vosaroxin可部分削弱Venetoclax对 Mcl-1 的诱导作用,但无法阻止Mcl-1 与游离的Bim结合
        2.4.3 DNA损伤在Venetoclax和 Vosaroxin协同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4.4 Venetoclax干扰对Vosaroxin诱导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
        2.4.5 Venetoclax和 Vosaroxin协同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样本细胞凋亡
        2.4.6 Venetoclax和 Vosaroxin协同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祖细胞,但不伤害正常的造血祖细胞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IACS-010759 协同Venetoclax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与机制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线粒体提取
        3.3.2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3.3.3 Seahorse实验
        3.3.4 shRNA沉默细胞株及cDNA过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3.3.5 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异种移植模型构建
        3.3.6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IACS-010759和Venetoclax协同诱导依赖OXPHO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凋亡
        3.4.2 IACS-010759和Venetoclax协同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样本细胞凋亡并协同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祖细胞
        3.4.3 Venetocl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衍生的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显着增强IACS-010759 的抗白血病活性
        3.4.4 Venetoclax不能增强IACS-010759对OXPHOS的抑制作用
        3.4.5 IACS-010759 诱导线粒体易感态,从而增强Venetoclax所诱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
    3.5 小结与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6)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p53抑制白血病细胞kasumi-1增殖的体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复方治疗AML的临床研究进展
        1 协定方
        2 经典方
        3 经验方
        4 院内制剂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1 斑马鱼
        2 果蝇
        3 大鼠
        4 小鼠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用药品配制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转录因子KLF4对孤独症样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孤独症(ASD)概述
    1.2 ASD的动物研究模型
    1.3 丙戊酸钠(VPA)模型的研究进展
        1.3.1 VPA模型的神经病理及生理改变
        1.3.2 VPA模型发病的细胞分子机制
    1.4 KLF4 的研究进展
        1.4.1 KLF4对细胞生理的调控
        1.4.2 KLF4在神经系统中的调控作用
    1.5 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实验安排
第2章 mPFC和HP在产前VPA暴露诱导的ASD大鼠的社交行为中的调控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3.2 主要溶液配制
        2.3.3 阴道涂片法判断雌鼠发情期
        2.3.4 旷场实验(OFT)
        2.3.5 埋珠实验(MBT)
        2.3.6 三箱社交实验(TCT)
        2.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法)
        2.3.8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产前VPA暴露对子代大鼠自发活动量的影响
        2.4.2 产前VPA暴露引起子代大鼠的重复刻板行为的影响
        2.4.3 产前VPA暴露对子代大鼠的社交行为的影响
        2.4.4 社交活动诱导产前VPA暴露大鼠前额叶皮层(mPFC)c-Fos表达的变化
        2.4.5 社交活动诱导产前VPA暴露大鼠海马(HP)c-Fos表达的变化
    2.5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KLF4 在产前VPA暴露诱导的ASD大鼠中的调控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分组及给药
        3.3.2 主要溶液配制
        3.3.3 免疫印迹
        3.3.4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3.3.5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转录因子KLF4、Sox2、c-Myc、Oct4在VPA模型子代大鼠不同脑区的表达变化
        3.4.2 pstat3/stat3在VPA模型子代大鼠mPFC的表达变化
        3.4.3 产前VPA暴露对子代幼鼠的Neun、GFAP、Iba-1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干扰和过表达mPFC的KLF4对小鼠ASD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法
        4.3.1 实验分组及给药
        4.3.2 mPFC脑立体靶向病毒注射
        4.3.3 明暗箱实验(LDB)
        4.3.4 筑巢试验(NBT)
        4.3.5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干扰mPFC KLF4表达的验证及stat3表达的变化
        4.4.2 干扰mPFC KLF4表达对小鼠ASD样行为的影响
        4.4.3 mPFC KLF4过表达的验证及pstat3/stat3表达的变化
        4.4.4 mPFC KLF4过表达对小鼠ASD样行为的影响
        4.4.5 干扰mPFC KLF4表达对小鼠社交活动诱导的mPFC c-Fos表达的影响
        4.4.6 mPFC KLF4过表达对小鼠社交活动诱导的mPFC c-Fos表达的影响
        4.4.7 干扰mPFC KLF4表达对小鼠Neun、Iba1、GFAP表达的影响
        4.4.8 mPFC KLF4过表达对小鼠Neun、Iba1、GFAP表达的影响
        4.4.9 干扰mPFC KLF4表达对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10 mPFC KLF4过表达对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11 干扰mPFC KLF4表达对小鼠GABA相关表达的影响
        4.4.12 mPFC KLF4过表达对小鼠GABA相关表达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全文结论
第6章 创新性与不足
    6.1 创新点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8)一种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鉴定及表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对JUN小鼠自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JUN小鼠出现血液病类似表型
        2.2 JUN小鼠多种器官存在病变
        2.3 异常细胞来源于髓系细胞
        2.4 外周血中白细胞系血细胞减少
        2.5 外周血中蛋白表达水平正常
        2.6 血涂片观察到特征性MDS异常细胞发育形态
        2.7 JUN小鼠骨髓中多能祖细胞(MPPs)发育分化异常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对JUN小鼠自发MDS的验证及原因初步探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在JUN小鼠骨髓中发现MDS异常发育细胞形态
        2.2 CD34在JUN小鼠中高表达
        2.3 JUN小鼠具有Rps14基因的突变
        2.4 JUN小鼠可自发MDS,且高频率向AML转化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动物模型概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个人简介
致谢

(9)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综述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及生存分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10)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细胞
    2.2 实验动物
    2.3 临床样本收集
    2.4 药品与试剂
    2.5 仪器与设备
    2.6 分析软件
    2.7 主要溶液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LDHB基因慢病毒转染
    3.3 LDHB基因过表达质粒转染
    3.4 Western blotting
    3.5 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qRT-PCR)
    3.6 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
    3.7 蛋白质组学
    3.8 细胞周期检测
    3.9 KI67染色
    3.10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3.11 瑞氏-吉姆萨染色
    3.12 粒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4阳性细胞检测
    3.13 NCG小鼠皮下白血病移植瘤模型建立
    3.14 NOD/SCID小鼠白血病腹水移植瘤模型建立
    3.15 组织病理学
    3.16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ATPR对AML细胞系生长活力的影响
    4.2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4.3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中维甲酸受体的影响
    4.4 RARα受体拮抗剂(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5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的影响
    4.6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U.1)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的影响
    4.7 糖酵解抑制剂(2-DG)对AML细胞系生长活力的影响
    4.8 ATPR对NB4细胞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结果
    4.9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LDHB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情况
    4.10 LDHB基因在正常人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及骨髓血中的表达变化
    4.11 LDHB基因在不同急性髓细胞血病细胞系(HL-60、NB4、KG-1和MOLM-13)中的表达变化
    4.12 ATPR在NB4和MOLM-13细胞中对LDHB基因表达的影响
    4.13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LDHB基因表达的影响
    4.14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
    4.15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16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小鼠实体肿瘤生长的影响
    4.17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小鼠实体瘤增殖蛋白(KI67)和分化蛋白(CD11b)的影响
    4.18 过表达LDHB基因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
    4.19 过表达LDHB基因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20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1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2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对ATPR诱导的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U.1)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yclin D3和CDK4)的影响
    4.24 体内建立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
    4.25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体重的影响
    4.26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生存期的影响
    4.27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主要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糖酵解途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切片FAB分型的应用及其与涂片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HA、LN、PCⅢ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 兰坚,杨蜀锦,李妮,王姣,邹夏. 西部医学, 2021(10)
  • [2]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J]. 张羽,朱光荣,张如升. 世界中医药, 2021(14)
  • [3]慢性髓性白血病髓外急变临床特点分析[D]. 管妍. 皖南医学院, 2021
  • [4]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研究[D]. 冯会欣.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Vosaroxin和IACS-010759分别与Venetoclax协同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与机制研究[D]. 刘芳兵. 吉林大学, 2021(01)
  • [6]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p53抑制白血病细胞kasumi-1增殖的体内研究[D]. 杨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转录因子KLF4对孤独症样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D]. 葛瞳瞳. 吉林大学, 2021(01)
  • [8]一种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鉴定及表型研究[D]. 李维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9]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D]. 温馨. 沈阳医学院, 2021(09)
  • [10]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D]. 杜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标签:;  ;  ;  ;  ;  

FAB分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切片中的应用及与涂片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