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微创手术

骨关节炎的微创手术

一、微创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钟宗雨[1](2021)在《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约占全球骨关节炎的85%,受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日益增加的肥胖和关节损伤问题的影响,这一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因其具有一定的致残性,KOA严重影响患者的就业状况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卫生保健系统和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成本造成显着影响,是一种重大的、日益加重的健康负担。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疾病负担下,仍有大量的KOA患者的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理念及相关技术在KOA治疗的应用和发展,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大量KOA非手术治疗患者没有进行良好的健康管理,而快速发展到药物控制,甚至需要关节置换的阶段;2)手术治疗患者因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或下肢旋转造成下肢力线测量误差,影响畸形精准矫正和手术效果。第一部分 KOA非手术治疗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研究目的1.调查了解云南省膝关节疼痛患者对KOA疾病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KOA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为KOA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奠定基础;2.建立了一种基于WEB平台的KOA非手术患者健康管理方案,提高KOA非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方法1.研究设计KOA认知度调查问卷,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218名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解云南KOA疾病的认知情况(预防知识、KOA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治疗方式)的总体认知情况及薄弱点;2.建立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门诊的154位KOA患者,随机分配至平台健康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健康管理组(对照组),入组后评估基线信息,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第4周、8周、6月的WOMAC评分、VAS疼痛视觉评分、KOA认知度变化情况。结果1.218名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中,KOA相关知识认知差(5分以下)的有83人,占38.07%,认知一般(6-10分)的有80人,占36.70%,认知优(得分大于11分)的有55人,占25.23%;疾病及危险因素平均得分:4.28±2.62,诊疗知识平均得分:2.26±1.60,KOA预防知识得分:0.95±0.71;调查对象对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的认识较差,只有36.7%的患者认为合理的锻炼能够治疗KOA,16.5%的认为健康教育是KOA的一种治疗方式;2.在6个月试验终点,实验组有27.27%(21/77)的患者疼痛没有改善,其中有2.60%(2/77)的患者疼痛加重;对照组有46.75%(36/77)的患者疼痛没有改善,其中有10.39%(8/77)的患者疼痛加重;WOMAC总分(均值±标准差):实验组(44.71±8.71),对照组(55.26±9.05),P<0.001,平均差异10.56分,95%可信区间(7.72,13.34);KOA认知度评分(均值±标准差):实验组(13.81±1.68),对照组(10.48±3.03),P<0.001,平均差异3.32分,95%可信区间(2.54,4.11)。结论1.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KOA疾病及危险因素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薄弱,需加强KOA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2.基于WEB技术的平台健康管理方案对KOA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功能、疾病认知度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方案,能够有效提高KOA疾病早期患者非手术疗效,达到控制、延缓病情,降低手术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实现KOA疾病非手术患者的精准治疗。第二部分 下肢力线精准测量及临床应用研究目的1.总结影响下肢力线精准测量的因素;2.研究膝关节屈曲畸形、下肢旋转对下肢力线测量精准度的影响;3.建立并评估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可行性和精确性;4.研究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影响下肢力线精准测量的因素;2.检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像数据,并获得35例具有完整下肢骨骼影像的CT数据,基于该数据,用MIMICS系统建立膝关节屈曲畸形、下肢旋转模型及下肢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进而用解剖股胫角(anatomicalfemor-tibialangle,aFTA)、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LDF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tibial angle,m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的测量结果来评估膝关节屈曲、下肢旋转对力线的影响以及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可行性;3.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18年9月我科23例(35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肢均用自主设计的模拟负重装置采集下肢模拟负重CT数据,并拍摄下肢站立前后位全长片,然后对比分析基于模拟负重CT数据的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的精准性差异;4.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诊断为KOA,伴膝内翻畸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前采用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评估),对照组(术前下肢力线采用传统X线测量法评估),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1.下肢力线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种族、性别、膝关节退变程度(肌肉力量、周围韧带松弛度、关节软骨磨损)、下肢畸形(屈曲、旋转)程度相关,下肢力线的精准测量与下肢全长片获取方式、拍摄体位和测量手段密切相关;2.膝关节以屈曲10°为增量的变化,会引起除mLDFA(F:1.66,P=0.138)以外,包括 aFTA(F:83.96,P<0.001)、aLDFA(F:3.88,P=0.014)、mMPTA(F:61.68,P<0.001)、HKA(F:30.79,P<0.001),有统计意义的差异改变,其中aFTA的差异最大,与中立位比较,平均差异(5.53±0.65);3.下肢以旋转10°为增量的变化,会引起aFTA、aLDFA、HKA、mMPTA、mLDFA,有统计意义的差异改变,P<0.001,而-30°至+30°各组与中立位(0°)组比较,仅mLD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旋10°、外旋 10°,aFTA、aLDFA、HKA、mMPTA、mLDFA 各组均值与中立位比较差异不足2°;4.基于模拟负重CT数据的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测量法配对 t 检验结果:aFTA(0.04±4.99,t=-0.00,P=0.99),aLDFA(0.13±1.69,t=-0.63,P=0.053),mLDFA(-0.22±3.35,t=-0.55,P=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TA(2.24±3.04,t=6.17,P=<0.001),HKA(1.26±1.54,t=6.8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对照组手术时间(83.66±11.63)min,实验组手术时间(71.23±9.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TSA、HK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14),两组术后mMPTA均值和aMFA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2,P=0.319;t=0.583,P=0.514);6.与基线相比,术后3月、6月和12月,两组HSS值均呈上升趋势,术后3月、6月和12月与基线比较,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1);术后3月、6月和12月,对照组患者HSS值均低于实验组,术后12月,实验组HSS评分(81.68±0.98)分,对照组(76.33±0.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04)。结论1.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能够降低膝关节屈曲畸形和旋转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下肢力线测量的精准度;2.用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进行术前下肢力线评估,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较传统X线测量法,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矫正精准度和手术疗效。

辛锋,潘彬,赵凤朝[2](2021)在《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杨允尚[3](2021)在《补肾活血汤加味联合单髁置换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口服补肾活血汤对中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已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进行治疗,观察膝关节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和膝关节活动度ROM(Range of Motion)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关节液内白介素6(IL-6)的水平等,确定补肾活血汤对单髁置换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优势,以期为临床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药治疗提高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住院的患者50例,且通过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同时在术后满足中医证候为肾虚血瘀型的条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观察组,一组25例,两组均在行单髁置换术后维持常规治疗方案,中药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予以补肾活血汤汤剂口服治疗。术前都已行常规检查,并在术前1天及术后记录患者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TNF-α及IL-6指标等。结果:1.VAS评分结果在术前1天对各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对比,P>0.05,表明可进行数据的比较;对术后第1天的两组VAS评分及术后第14天的两组VAS评分比较中,结果显示P>0.05,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在对术后第3天的两组VAS评分及术后第7天的两组VAS评分对比中,提示P<0.05,差异均统计学有意义。2.ROM评分结果在术前1天对各组患者的ROM评分进行对比提示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术后对第3天两组ROM评分及术后第7天两组ROM评分对比,皆显示P<0.05,差异有意义;在术后第14天两组ROM评分对比中,结果P>0.05,差异无意义。3.HSS评分结果术前1天各组患者的HSS评分对比中,P>0.05,两组数据可进行比较;在术后第3天两组HSS评分对比中显示P>0.05,表明差异无意义;在术后第14天两组HSS评分对比中提示P<0.05,差异有意义。4.TNF-α结果对术前1天各组患者的TNF-α进行对比,P>0.05,两组数据可进行对比;在术后第1天两组TNF-α结果对比中,显示P>0.05,差异无意义;在术后第7天两组TNF-α及第14天两组TNF-α结果对比中,结果皆提示P<0.05,差异有意义。5.IL-6结果对术前1天各组患者的IL-6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可进行比较,P>0.05;在术后第1天两组IL-6的对比中,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意义;在术后第7天两组IL-6及第14天两组IL-6进行对比,皆提示P<0.05,表明差异有意义。结论:在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着手术失血量少、创伤较小及肢体功能康复迅速等多种优势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其术后的肢体康复中,常规治疗方案联合补肾活血汤口服更为疗效确切,且在多种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更为所接受,且能显着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术后常规治疗加中药口服,此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良金[4](2021)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微创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治疗膝关节封闭实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问卷(AIMS2-SF)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关节Lysholm评分、AIMS2-SF评分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AIMS2-SF评分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治疗膝关节封闭实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更好地缓解疼痛,对炎症进行控制,改善关节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何利雷[5](2020)在《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分析容积CT扫描数据结果,进行运动轨迹曲线分析,研究髌骨运动轨迹的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2.通过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对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的KOA患者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统计,探讨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运动学的影响。3.对比研究单纯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和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干预的疗效,得出相应的结论。方法:1.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髌骨运动轨迹分析、运动学分析及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1)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并招募20例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健康组志愿者分别在0-105°不同屈曲角度时行容积CT扫描;单髁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容积CT扫描,获得动态膝关节数据,并测量膝关节在0°、15°、30°、45°、60°、75°、90°、105°时髌骨在三维坐标中髌骨内外倾角度、髌骨内外旋角度、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髌骨内、外侧移位大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患者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观测指标差异。(2)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行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设为单髁组;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并收集膝关节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单髁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收集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采集采用先进光学定位跟踪技术为基础的Opti-Knee关节三维运动测量系统,主要观测指标是最大伸直角、最大屈曲角、最大内翻角、最大外翻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前位移、最大后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外位移。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髁组在术前与术后12个月上述观测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个月观测指标的差异。(3)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接受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访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热敷、热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术后第3周开始使用舒筋洗外用颗粒溶于约2L温开水(约42℃)中对患膝进行热敷、热洗,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对照组则不使用该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单髁置换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评估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结果:1.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髌骨内外侧位移相比,除75°外,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与健康组比较,屈膝60°和105°的髌骨内外侧位移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测量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中心相对纵向位移两两比较中,健康组与单髁术后12月、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组相比较,所有屈膝角度测量值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的所有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倾角测量值比较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月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除屈膝0°外,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组与单髁组术后12月在75°屈膝角度时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屈膝角度下髌骨内外旋角测量值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单髁组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运动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运动学参数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与健康组运动学参数对比,其中最大外位移、最大内位移及最大伸直角三个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的运动学参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较术前的Lysholm评分、KSS评分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严格纳入标准下选择合适病例并进行第四代Oxford假体单髁置换术对KOA患者的近期髌股关节运动恢复效果满意,能恢复髌骨运动轨迹趋近正常生理情况。2.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使患者关节功能趋向于正常生理状态。3.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可有效改善KOA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术后联合中药外洗可进一步提高该疗效。

李小华[6](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其对中医症状、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探讨一种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且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进行关节镜治疗,并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证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并于术后第2日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个疗程,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膝关节中医症状积分、疼痛、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其中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手术后第2周、4周及8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Lysholm功能量表来进行评估;观察结束后使用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后比较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上均有疗效;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膝部刺痛、关节周围肿胀及腰膝酸软方面有显着优势(p<0.05),在屈伸障碍和关节僵硬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无差异。从疗效来看,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疗效稍优于对照组(P<0.05)。(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周,将两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第2周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VAS评分,但两种方法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术后第4周及8周时将两组患者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4)Lysholm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将两组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两组第2周、4周及8周的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将治疗后第2周、4周及8周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平均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积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治疗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方面: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正常,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较安全。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膝关节镜清理术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相比,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尤其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金聪[7](2020)在《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辨证论治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运用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对于不同证型(肾虚髓亏型、阳虚寒凝型和瘀血阻滞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优势,指导临床处方应用。方法收集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确诊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运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艾灸治疗者归于艾灸组,运用独活寄生汤内服并将其再煎外用熏洗治疗者归于熏洗组,单纯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共有112例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艾灸组40例(肾虚髓亏型14例、阳虚寒凝型14例、瘀血阻滞型12例),熏洗组38例(肾虚髓亏型14例、阳虚寒凝型13例、瘀血阻滞型11例),对照组34例(肾虚髓亏型12例、阳虚寒凝型11例、瘀血阻滞型11例),治疗均满3周,对各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与WOMAC评分,通过将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对于治疗不同证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优势,并对各组的综合疗效进行评价,于治疗完成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估各组的复发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艾灸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分别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熏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分别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分别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病程)比较: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患病部位、性别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肾虚髓亏型:治疗前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艾灸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阳虚寒凝型:治疗前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艾灸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瘀血阻滞型:治疗前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艾灸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熏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综合疗效:艾灸组有效率为97.50%,熏洗组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个月进行随访,艾灸组复发率为20.51%,熏洗组复发率为21.62%,对照组复发率为44.93%,艾灸组与对照组、熏洗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比较,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且复发率较低;2.相比单纯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而言,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独活寄生汤联合熏洗治疗肾虚髓亏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对于治疗瘀血阻滞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能够充分发挥传统中医治疗关节痹症的优势,尤其是一方二用、内外兼治,更有利于节约药材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多快好省地缓解患者病症。

李惠娟[8](2020)在《针刺内外膝眼治疗KOA临床疗效观察及对KOA模型大鼠NF-κB信号通路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一、目的:针刀和圆利针治疗,均为传统中医外治法,在本试验中,采用了圆利针干预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针刀治疗的疗效。研究KOA患者肌骨超声的膝周软组织炎症之特点,并进一步探讨针刀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团队前期通过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了 NF-κB炎症通路与滑膜,和软骨组织表达激活,在KOA退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之调控作用。也通过了临床肌骨超声实验研究,归纳整理总结出KOA软组织炎症表现特性,与中医筋伤理论有相符合。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筋伤理论和解结理论通过开展动物试验,以及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圆利针治疗对比针刀治疗KOA的作用机制。针刀具备有刀锋,而圆利针不具有。利用此操作方法,相信更能确切,比较出圆利针的“针”与针刀的“刀”的不同差别,并进一步探究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二、方法:(一)临床研究方面: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所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病例筛选标准,纳入收集57位KOA患者,采用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及膝关节疼痛VAS评分量表,并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实验组和圆利针对照组。针刀试验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治疗,圆利针对照组则采用肌骨超声引导圆利针治疗,使用与针刀组相同直径的圆利针行针刀手法进行。两组均选取内、外膝眼穴。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症状表现的改善,与KOA症状的相关性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针刀、圆利针在穿刺治疗过程中,松解的之具体作用。评价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之表现,分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表现,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并从临床角度,探究针刀、圆利针通过松解治疗KOA之具体作用机制。(二)动物试验方面:试验一:选取8周龄的Wistar大鼠40只,并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每组10只。其中,正常组同期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采用木瓜蛋白酶法造模制造KOA模型之大鼠,造模组不做任何干预治疗,与其他各组同期饲养。针刀组:造模成功后,进行针刀干预,每周一次,共治四周。圆利针组于造模成功后,使用与针刀相同直径的圆利针行针刀手法,每周一次,共治四周。针刀组、圆利针组均选取内、外膝眼穴。各组大鼠于干预治疗结束后取材,取大鼠膝关节软骨、滑膜和髌韧带组织,观察滑膜炎症增生情况。应用Mankin标准评价,各组软骨之破坏程度,软骨组织固定,切片,染色后在光镜下。探究圆利针干预治疗,对比针刀治疗KOA,抑制软骨退变并改善生物力学的作用机制,从组织形态学和及生物力学角度。试验二:KOA大鼠干预,及造模方式同试验一。分别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大鼠滑膜、软骨组织中NF-κB炎症通路,关键组件NF-κBP65、IKB-α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MMP-13含量及前列腺素E2,β-内啡肽。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层面,探究分析圆利针干预,治疗对比针刀治疗KOA之具体作用机制。三、结果:(一)临床研究方面:KOA症状方面,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的受试者,在第一次随访和第二次随访时,VAS的疼痛评分及Lysholm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1)。组间比较显示;针刀试验组在第二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量表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圆利针对照组(P<0.05)。并且针刀试验组,在第一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量表的改善程度,优于圆利针对照组(P<0.05)。在肌骨超声的表现方面: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经由治疗后,在滑膜厚度,以及关节积液深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二)动物试验方面:试验一:造模完成后,正常组与造模组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圆利针组和,造模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大鼠评分均显着高于正常组,成功模拟了 KOA。各组间Mankin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针)刀组与圆利针组无统计学差异,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着高于正常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着低于造模组。就生物力学方面:1、最大应力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圆利针组、造模组和针刀组,均有显着降低趋势(P<0.01,P>0.05);与造模组相比,针刀组、圆利针组有显着升高趋势(P<0.01,P>0.05);与针刀组相比,圆利针组有降低趋势(P<0.05)。2、最大应变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圆利针组有显着降低趋势(P<0.01,P>0.05),针刀组有升高趋势(P>0.05);与造模组相比,针刀组和圆利针组有升高趋势(P<0.05);与针刀组相比,圆利针组有降低趋势(P>0.05)。3、最大位移结果显示,针刀组、圆利针组、造模组有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相比;与造模组相比,针刀组、圆利针组有升高趋势(P<0.05,P>0.05);圆利针组有降低趋势(P>0.05),与针刀组相比。4、弹性模量结果显示,针刀组、圆利针组、造模组有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相比;针刀组、圆利针组有显着升高趋势(P<0.01,P<0.05),与造模组相比;圆利针组有降低趋势(P<0.05),与针刀组相比。试验二:在滑膜组织中,NF-κB炎症通路关键组件NF-κBP65、IKB-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针刀组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着高于圆利针组和造模组(P<0.01),针刀组IKB-α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圆利针组和造模组(P<0.05)。针刀组、圆利针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PGE2均显着高于正常组,且针刀组含量显着低于圆利针组,而β-内啡肽试验结果,针刀组显着高于圆利针组。四、结论:(一)通过肌骨超声引导技术,提高了无论是针刀或者圆利针治疗KOA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从临床角度观察圆利针治疗对比针刀治疗如何通过松解,有效治疗KOA的具体作用机制。(二)对比圆利针干预,针刀松解法通过了切割与剥离,能够更有效率的达到松解膝周软组织病灶之黏连与挛缩。在抑制滑膜,软骨形态的破坏,促进动物行为学,与髌韧带生物力学恢复之疗效方面,针刀松解疗法明显优于圆利针干预,从而缓解KOA症状。(三)针刀和圆利针干预治疗,均可通过抑制KOA模型大鼠的之滑膜,及软骨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之激活表达。但针刀干预治疗较圆利针干预,更能降低血清中TNF-α,MMP-13,IL-1β含量,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并增加β-内啡肽的含量,从而起到抑制关节退变,缓解症状的作用。

郑冲[9](2020)在《体质量指数影响单髁膝关节置换短中期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与肥胖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定论,然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 kneearthroplasty,UKA)后疗效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BMI对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微创入路活动平台UKA短中期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采用微创入路活动平台UKA治疗的55例(61膝)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MI值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质量组(A组,BMI 18.50~24.99 kg/m2)23例(25膝),超重组(B组,BMI 25.00~29.99 kg/m2)23例(25膝),肥胖组(C组,BMI 30.00~39.99kg/m2)9例(11膝)。记录3组患者术前指标:性别、年龄、侧别、随访时间、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比较术前三组指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记录3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1周血红蛋白下降量。记录术后膝关节疗效评价指标:HSS评分、VAS评分及ROM。比较3组患者间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疗效指标HSS评分、VAS评分及ROM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3组术后指标HSS评分、VAS评分及ROM较术前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并记录术后3组患者有否膝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观察有否假体周围骨折、松动、垫片脱位、磨损等并发症发生。结果:5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6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相关指标:正常体质量组(A组):HSS:51.6±2.9分,VAS:5.7±0.8分,ROM:100.3±10.4°。超重组(B组):HSS:52.7±5.5分,VAS:5.8±0.8分,ROM:96.4±10.7°。肥胖组(C组):HSS:51.0±4.6分,VAS:5.2±0.6分,ROM:96.4±8.6°。术前3组间性别、年龄、侧别、随访时间基本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图表1.围术期相关指标:正常体质量组(A组)手术时间:94.5±9.2分钟;术中显性失血量:74.2±14.9毫升;术后1周血红蛋白下降量:1.6±0.5克/升;超重组(B组):手术时间95.3±8.6分钟;术中显性失血量:78.9±9.3毫升;术后1周血红蛋白下降量:1.5±0.5克/升;肥胖组(C组):手术时间90.2±7.0分钟;术中显性失血量79.3±9.3毫升;术后1周血红蛋白下降量1.6±0.8克/升。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下降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图表2.术后疗效相关指标:正常体质量组(A组):HSS:78.7±7.9分;VAS;0.7±0.8分;ROM:108.3±8.8°;超重组(B组):HSS:75.4±7.5分;VAS:0.7±0.8分;ROM:107.0±9.2°;肥胖组(C组):HSS:76.1±5.2分;VAS:0.5±0.5分;ROM:105.4±10.2°。3组间术后HSS评分、VAS评分及ROM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如图表3.3组HSS评分、VAS评分及ROM均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4.术后均无患膝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松动,无垫片脱位、磨损等迹象,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小样本肥胖(BMI≥30.00 kg/m2)和超重(BMI≥39.99 kg/m2)的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入路活动平台UKA可取得满意的短中期疗效,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更大样本量或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黄凯[10](2020)在《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病变位置仅局限在内侧胫股间室。当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晚期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选择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因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长期生存率被得到广泛应用,早期阶段单髁置换术因失败率和翻修率较高故而不被看重。近年来,由于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手术适应症的不断完善,假体设计的逐渐改良,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微创技术的快速进展,随之单髁置换术在成功率和生存率方面逐渐提高。但目前对于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及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尚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加之很少有研究报道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晚期单纯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指征以及相应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目的:通过对比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来探讨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等影响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因素。方法:纳入自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因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于我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人,通过筛选,符合标准的共有62例,其中30例行单髁置换术,3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单髁置换组和全膝置换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股骨-胫骨角(Femoral-Tibial Angle,FTA),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并比较单髁组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股骨-胫骨角(FTA),全膝组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股骨-胫骨角(FTA),评估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HSS评分、ROM、FT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HSS评分、ROM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后1年的股骨-胫骨角较术前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较全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术后1年HSS评分略高于全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ROM和FTA均高于全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全膝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髁组围手术期输血率略低于全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关节内及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案例;术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均没有出现由于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假体下沉或剩余间室出现进展性骨关节炎而需要翻修的病例。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术都能有效地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二者都具有非常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相比于全膝置换术而言,单髁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截骨量少、术中出血量少、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轻,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术后康复快的优势,但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严格且局限,手术操作也相对复杂,在矫正下肢畸形的能力上也相对有限。因此,只有严格把握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适应症和掌握关键手术要点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单髁置换术的优势。

二、微创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KOA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KOA的致病因素
    1.4 KOA的诊断
    1.5 KOA的治疗
    1.6 精准医疗背景下KOA的治疗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KOA非手术治疗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及应用研究
    2.1 云南膝关节疼痛患者KOA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研究
    2.2 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建立研究
    2.3 基于WEB平台的KOA健康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KOA手术治疗患者下肢力线测量及临床应用研究
    3.1 下肢力线的理论研究
    3.2 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3.3 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的建立
    3.4 三维数字化测量法与传统X线法在下肢力线评估的比较研究
    3.5 下肢力线三维数字化测量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展望
附录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认知程度调查表
    2. VAS视觉评分量表
    3. 云南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致病因素调查表
    4. 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
    5. HSS膝关节骨关节病评分表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Lysholm膝关节评分
        1.3.2 骨关节炎指数
        1.3.3 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WOMAC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对KOA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3.2 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对KOA患者WOMAC的影响
    3.3 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术对KOA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3)补肾活血汤加味联合单髁置换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及术后的干预治疗
        1.1 中医对肾虚血瘀型骨痹的认识
        1.2 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2.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及手术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VAS评分的对比
    2 两组ROM评分的对比
    3 两组HSS评分的对比
    4 两组TNF-α水平的对比
    5 两组IL-6 水平的对比
    6 结果分析
讨论
    1 单髁置换术后疼痛机制
    2 补肾活血汤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2.1 对炎症因子释放进行抑制
        2.2 对软骨基质降解进行抑制
        2.3 对软骨细胞凋亡进行抑制
        2.4 对软骨细胞增长进行促进
    3 补肾活血汤的组方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术后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口服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2 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3 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4 中药熏洗及外敷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5 针刀对膝骨性关节炎术后的干预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录
    1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
    2.HSS评分表
    3.ROM评分表

(4)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关节Lysholm评分、AIMS2-SF评分和hs-CRP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5)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1.1.1 病因病机
        1.1.2 辨证分型
        1.1.3 膝骨关节炎的古代中医治疗
        1.1.4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中医治疗
    1.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1.2.1 药物治疗
        1.2.2 其他非手术疗法
        1.2.3 手术治疗
    1.3 牛津单髁假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
        1.3.1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历程
        1.3.2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3.3 牛津单髁假体的研发历程
        1.3.4 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难度
        1.3.5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步态分析与运动轨迹
第二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髌骨运动轨迹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2.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2.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2.3 手术操作
    2.4 术后康复计划
    2.5 随访
    2.6 观测指标与方法
    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2.8 结果
        2.8.1 一般资料比较
        2.8.2 3D坐标数据与髌骨内外侧位移
        2.8.3 髌骨内外倾角
        2.8.4 髌骨内外旋角
    2.9 讨论
第三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步态分析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3.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3.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3.3 处理
        3.3.1 一般资料
        3.3.2 病例的处理
    3.4 术后康复计划
    3.5 随访
    3.6 观测指标与方法
        3.6.1 手术基本情况
        3.6.2 步态分析运动学参数
    3.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3.8 结果
        3.8.1 一般情况
        3.8.2 膝关节步态分析结果
    3.9 讨论
第四章 第四代OXFORD单髁置换术后中药外洗干预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
        4.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4.2.3 病例数的确定及分组
    4.3 处理
    4.4 随访
    4.5 观测指标与方法
        4.5.1 手术基本情况
        4.5.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5.3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4.5.4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4.5.5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4.6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4.7 结果
        4.7.1 一般情况
        4.7.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4.7.3 美国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
        4.7.4 膝关节Lysholm评分(Lysholm)
        4.7.5 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评分(KSS)
    4.8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情况
    2 诊疗标准
        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2.2 KOA临床分期标准
        2.3 影像学分级标准
        2.4 中医诊断标准
        2.5 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膝关节镜清理术
        3.2 治疗组处理方法
        3.3 对照组处理方法
    4 疗效观察与评价
        4.1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4.2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4.3 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定表
        4.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4.5 安全性观测指标
    5 数据分析与处理
    6 结果与分析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析
        6.3 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分析
        6.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探讨中医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2.探讨现代医学对KOA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3.血府逐瘀汤加减的组方分析
        3.1 立法依据
        3.2 方药分析
        3.3 血府逐瘀汤的现代研究
    4.膝关节镜技术概述、清理术及不足
    5.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治疗KOA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6.问题及展望
        6.1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附录B
    附表C
    附表D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辨证论治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病例资料和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周期及随访时间
    3 临床疗效观察
        3.1 VAS评分
        3.2 WOMAC评分
        3.3 疗效评价标准
    4 安全性观察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病例资料比较
        6.2 组内同种证型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比较
        6.3 组间同种证型治疗前VAS评分、WOMAC评分基线分析
        6.4 组间同种证型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比较
        6.5 综合疗效分析
        6.6 治疗后2个月随访复发情况比较
        6.7 不良事件记录
讨论
    1 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证候分型
    2 西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3 独活寄生汤立方依据
    4 独活寄生汤现代药理研究
    5 艾灸选穴依据及作用机制
    6 中药熏洗作用机制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针刺内外膝眼治疗KOA临床疗效观察及对KOA模型大鼠NF-κB信号通路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国内外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2.临床常用之治疗方法
        3.针灸改善KOA的作用机制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之研究现状
        1.鼠类模型之制作
        2.兔模型之制作
        3.其他动物模型之制作
        4.相关检测手段和评价之方式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基于《灵枢》解结理论探讨针刀和圆利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1.解结之“结”含意
        2.痹证与KOA之关系
        3.膝痹KOA与解结之关系
        4.小结及展望
        研究假说及设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 基于解结理论,探讨针刀、圆利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实验研究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试验
    试验一 针刀、圆利针干预对KOA模型大鼠的膝关节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之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 针刀、圆利针干预对KOA模型大鼠信号通路之调控影响
        前言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创新与不足
附录
    附录1.临床研究的相关评价标准
    附录2.试验动物研究的相关操作及流程
致谢

(9)体质量指数影响单髁膝关节置换短中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10)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假体选择
    3.纳入和排除标准
    4.术前检查及评估
    5.术前准备
    6.手术步骤
    7.术后处理
    8.观察测量指标
    9.术后随访
    10.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结果
    2.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比较
    4.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股骨-胫骨角比较
    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6.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7.两组患者术后股骨-胫骨角比较
    8.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股骨-胫骨角比较
    9.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翻修率比较
    10.案例展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微创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技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健康管理和术前评估方案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钟宗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J]. 辛锋,潘彬,赵凤朝. 重庆医学, 2021(05)
  • [3]补肾活血汤加味联合单髁置换术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允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膝关节封闭实验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龚良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1)
  • [5]单髁置换术后运动轨迹和步态及中药外洗研究[D]. 何利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小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独活寄生汤联合艾灸或熏洗辨证论治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金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针刺内外膝眼治疗KOA临床疗效观察及对KOA模型大鼠NF-κB信号通路水平的影响[D]. 李惠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体质量指数影响单髁膝关节置换短中期疗效分析[D]. 郑冲.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单纯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D]. 黄凯.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骨关节炎的微创手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