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哌替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莫康[1](2021)在《超临界水氧化毒品无害化处理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毒品问题日趋严峻,对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每年都有大量的缴获的毒品以及制毒原料需要销毁,常用的的焚烧、填埋以及远海处理销毁法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对绿色环保的销毁方法的研究十分迫切。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因其独特的性质尤其适用于含有毒品液体的处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给对毒品无害化处理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人们将其从无害化的理念逐渐转换为现实。本文选择三种非法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天然毒品大麻、合成毒品冰毒以及合成毒品海洛因。研究其在超临界水氧化降解过程中它们的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氧化剂浓度和焚停留时间等关键参数,并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三种毒品在不同条件下降解产物以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三种毒品可能存在的降解路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提出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降解污染物的方法降解毒品,基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设计出一套处理非法药物以及制毒原材料的组合设备“超临界水氧化装置”。该设备工作范围完全符合超临界水氧化降解有机物,该设备最高承压可达35 MPa,最高耐温高达650 ℃,完全能对非法药物以及制毒原材料进行绿色销毁。利用“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对非法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销毁实验,在实验过程发现各零件的使用问题,不断地完善该设备,使之能够安全稳定的长时间工作。该套设备对大麻、甲基苯丙胺、二乙酰吗啡等几种常见的毒品进行销毁,销毁结束的产物无有毒副产物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2)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大麻在超临界水中的效率,其中反应温度的提高对大麻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为停留时间、氧化剂浓度以及反应压力,从节约能耗和经济方面,该实验的最佳参数为反应温度为450 ℃,停留时间为90 s,氧化剂浓度176.22 mmol以及反应压力为25 MPa。取400 ℃,25 MPa,18 ml的30%H2O2下反应90 s的产物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反应产物可知,大麻中的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大麻酚等转化为少量的苯酚类有机化合物以及直链饱和烷烃类小分子产物,表明大麻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最终被完全矿化,排出的水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通过分析研究了冰毒在超临界水中降解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冰毒模拟溶液最终彻底降解,并探究了冰毒降解时反应温度、加入冰毒溶液中的双氧水的剂量、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对甲基苯丙胺降解率的影响,以及冰毒模拟溶液废水在SCWO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及其反应机理等。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在450 ℃,18 ml 30%H2O2,180 s内最大降解率值为95.92%。在冰毒的降解产物中发现一些芳香烃类聚合物和直链烷烃。这些降解的产物将再次通过OH·或者HOO·氧化断链产生CH3·,进一步形成直链烷烃,降解产物也可能产生异构化,发生聚合,也会直接被氧为CO2和H2O。(4)研究了海洛因水溶液在超临界水中的降解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加入双氧水的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海洛因降解率的影响,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等。结果表明,在450 ℃,18 ml 30%H2O2,180 s内最大降解率值为96.36%。从中间产物也是得到一些芳香烃类聚合物和直链烷烃。溶液在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处理后,可使降解达99%以上。
张伟[2](201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近几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已经趋于成熟,鉴于肾上腺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该技术对于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影像引导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技术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技术及方法保障冷冻消融能够成功实施,并依据相关标准分析了该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肾上腺实体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45例。术前均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CT、超声、MRI、核医学)和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实体肿瘤。45例肾上腺实体瘤中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8例,3例腺瘤,3例上腺皮质癌。使用的影像导引设备为Philips公司PQ6000螺旋CT,氩氦冷冻消融设备为以色列氩氦冷冻消融系统(Cryo-HitTM),使用的冷媒及热媒分别为:超高压氩气及氦气。所有操作在术前均获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委托人的知情同意。为保障消融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富血供肿瘤术前尝试了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对于紧邻重要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术中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31例转移瘤消融术后随访至2018年6月或者至患者死亡。术后第1月、3月、6个月、12个月行增强CT或者MRI扫描,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增强扫描,评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冷冻消融术中经桡动脉有创连续测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阵发性高血压。研究成果本研究组45例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顺利完成,无因术中血压不可控等其他原因而导致手术终止,未见与冷冻消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冷冻术前1-2周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因肿瘤体积较大在术后3月内行第二次冷冻消融治疗,有3例患者因为瘤体紧邻小肠,在实施冷冻消融前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根据肿瘤类型分别做统计和讨论分析,31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全部1年、3年、5年生存率累计结果分别为:83.9%、45.0%、30.0%。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连续动脉测压获得成功,术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压效果确切,冷冻治疗前后及复温过程中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与外科治疗及影像引导的其他消融技术相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前及术中根据肿瘤的类型可实施多种技术保障手术成功。该技术对于不适宜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唐密[3](2019)在《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多因素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的因素,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肝癌射频消融完全缓解的概率,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肝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BIL、DBIL、AST、ALT、ALB、PLT、PT、AFP水平,肝炎病史,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数目、位置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中的t检验或χ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射频消融缓解率的危险因素,建立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的预测评分模型,并评价其准确性。结果:150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次数共为164次,处理病灶共为186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83±1.95cm)。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MR/超声造影提示肿瘤完全消融缓解率为77.3%(116/150)。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指标:PT、ALB、PLT、AST、ALT等与肿瘤射频消融缓解率无明显相关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术前AFP水平及是否合并肝炎与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无明显相关性,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数目与射频消融缓解率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00;P=0.000;P=0.023);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术前AFP水平、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对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0;P=0.000)。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3个危险因素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Z=-5.918+1.184X1+2.828X2+3.008X3+3.877X4(X1:合并肝硬化;X2:肿瘤位置特殊;X3:肿瘤直径在3-5cm;X4:肿瘤直径大于5cm)。本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灵敏度为0.735,特异度为0.793,约登指数为0.528。结论:患者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可指导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刘宇婷[4](2017)在《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恩诺沙星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恩诺沙星(ENR)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是动物专用抗生素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家畜饲养和水产业的鱼类养殖。然而,过量使用恩诺沙星可导致其残留于动物类食品中,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微量的恩诺沙星沉积于土壤后具有生态毒性。目前国内外常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这些检测方法成本较高,操作繁琐,前处理复杂,应用条件受到局限。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恩诺沙星含量检测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制备了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涂丝型膜电极,并建立电位分析法用于检测药物含量。方法分别以六碘合铋离子和四苯硼钠与恩诺沙星形成缔合物,制备两种不同的缔合物作为电活性物。将这两种电活性物制成不同材质的电极,并筛选出具有能斯特响应的、性能良好的恩诺沙星选择电极。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普通恩诺沙星电极的性能,将CdS纳米粒子应用于制备纳米粒子修饰的恩诺沙星电极。建立电化学方法对电极各项性能进行测定,最终将电极应用于猪饲料和猪肉中恩诺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普通涂丝型离子选择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11.0×10-5 mol/L,级差电位为26m V/p C,检测下限为8.9×10-6 mol/L。将普通涂丝型膜电极应用于猪饲料样品的检测,其RSD小于3.7%。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涂丝型膜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1.0×10-21.0×10-6 mol/L,级差电位为45 m V/p C,其检测下限为7.4×10-7mol/L,且该电极的使用寿命比普通电极长两周,可达12周,在1.0×10-1mol/L1.0×10-4 mol/L恩诺沙星溶液中响应时间小于10 s,在1.0×10-5mol/L1.0×10-7 mol/L恩诺沙星溶液中响应时间小于35 s。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CdS修饰膜电极的回收率为96.7%104.9%。将该电极应用于猪肉样品中恩诺沙星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对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本文制备了两种普通的涂丝型离子选择电极和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涂丝型膜电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极均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其中CdS修饰膜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更宽、级差更高、检测下限更低、响应时间更短且p H适用范围更广,其性能优于普通膜电极,为电极性能的优化方法和实际样品中恩诺沙星的快速检测提供一定参考。
张美玲[5](2016)在《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三种特殊药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社会上由药物滥用引起的恶劣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人身安全。目前大部分针对药物滥用的检测方法往往具有成本高、效率低,需要大型仪器设备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水干扰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药品鉴定及材料分析等各个领域。本文从SERS增强基底出发,探索出利用金属溶胶基底检测特殊药品的最佳条件,完成对三种特殊药品的SERS检测。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了金溶胶和银溶胶,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得到尺寸分布均匀,主要以球形为主的金、银纳米颗粒。基于金属溶胶SERS基底,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在疏水反光的衬底上承载样品液滴的SERS检测模式。然后利用所制备的金、银溶胶,探索出检测地西泮注射液的最佳条件并完成检测。研究了在不同的促凝剂下,使用金溶胶和银溶胶检测地西泮注射液获得的增强效果,寻求最佳基底及促凝剂。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连续采集地西泮注射液的SERS光谱,对最佳的检测时间进行了探讨,验证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在最佳条件下,对不同浓度梯度的地西泮注射液进行了检测,并获得相应的检测极限。最后基于银溶胶SERS增强基底,建立了一种对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简便快速的SERS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促凝剂诱导银纳米颗粒聚集获得的SERS增强效果,分别确定了最佳结果时使用的促凝剂。其次,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药品实验的可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两种药品的SERS光谱,分别得到检测极限。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表明SERS技术在特殊药品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质。
岳京立[6](2015)在《纳米颗粒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及药物检测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具有价格低廉、携带方便、适用浓度范围广、操作简单快捷、不受样品颜色、混浊度、悬浮物或粘度因素影响等诸多优点,在医疗保健、生化分析、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工作电极性能的原因导致该法存在检测下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而,进一步改进PVC膜电极,降低其检测限,同时提高其响应速度,成为限制PVC膜电极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瓶颈问题。纳米材料因其尺寸效应而展现出了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电子特性,可被用来提高电极传感器的性能以及构建新颖的电极传感器。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修饰剂来修饰电极以改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电化学分析研究领域中引人瞩目的前沿问题。已经报道的一些结果显示,纳米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已被用于修饰离子选择性电极,显着提高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各项性能。针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应用于药物检测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论文对活性纳米粒子和其修饰的PVC膜电极进行了研究,制备并分析其药物检测性能。采用SEM、TEM、XRD和FT-IR、DLS对粒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分析材料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行为。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地尔硫卓作为模型药物分别与四苯硼酸钠和碘汞酸盐形成两种活性材料,制备出DTM-TPB活性材料修饰PVC膜电极、DTM-Hg活性材料修饰PVC膜电极和DTM-Hg活性材料修饰涂银丝型PVC膜电极。对地尔硫卓药物的响应浓度及检测下限分析表明DTM-TPB活性材料修饰膜电极的响应范围最大,为1.0×10-2~1.0×10-5mol· L-1,检测下限达到了3.2×10-6mol·L-1(2)制备出单分散的TiO2@DTMBi微球,确定了制备优化条件,最佳比例条件为TiO2/DTMBi 1:1;制备的TiO2@DTMBi微球单分散良好,粒径集中分布在40nm左右;利用微球制备出TiO2@DTMBi纳米球修饰PVC膜电极,研究了 TiO2@DTMBi纳米球修饰PVC膜电极的作用机制,发现TiO2@DTMBi纳米球的引入产生了更大的响应表面积,同时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电子转移量。对地尔硫卓药物检测范围与检测下限研究表明检测范围为10-1~10-7 mol·-1,检测下限为0.20μg·mL-1 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已知文献报道的数据。(3)设计了一种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莱克多巴胺/四苯硼单分散纳米复合粒子(RTNPs)的技术路线,制备的RTNPs单分散良好,粒径集中分布在30~50nm;用制得的RTNPs修饰PVC膜电极,电极符合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为10-1~10-7mol·L-1,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下限为7.4×10-8mol·L-1,与已报道前沿研究结果相近,响应时间为10s,优于已报道结果,可准确检出猪肉样品中的RAC,回收率高,RSD低。(4)采用TiO2、RTNPs修饰PVC膜电极,显着提高了电极的药物检测性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李宁宁[7](2014)在《以含氮氧等新型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1.合成了3-(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4-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甲酸乙酯配合物,并以此配体作为载体研制了一种新的PVC膜铬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过电极膜组分的优化,得到了使电极具有最优性能的最佳电极膜组成比例。对电极的响应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铬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在1.0×10-9~1.0×10-3mol/L的线性范围内对铬离子产生响应,响应斜率为20.27mV decade,检测下限可达到8.9×10-10mol/L,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在一定的pH范围及一定乙醇含量的水溶液中使用。该电极可作为电位滴定铬离子的指示电极,并可用于茶叶等实际样品中铬离子含量的测定。2.以4-(2-苯基-1氢-咪唑并〔4,5-f〕〔1,10〕菲啰啉)苯酚作为活性物质研制了一种新的PVC膜铝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经膜组分的优化后,响应斜率为18.83mV decade,检测范围为1.0×10-7~1.0×10-3mol/L,检测下限可达到8.3×10-8mol/L,响应时间均在18s以内。经测试对铝离子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可在一定的pH范围及一定乙醇含量的水溶液中使用。并且该电极可作为电位滴定铝离子的指示电极,可用于自来水等实际样品中铝离子含量的测定。3.以4-(2-苯基-1氢-咪唑并〔4,5-f〕〔1,10〕菲啰啉)苯甲酸作为载体研制了一种新的PVC膜铋离子选择性电极并对其电极膜组分进行了优化。该电极响应斜率为20.33mV decade,检测范围为1.0×10-7~1.0×10-3mol/L,检测下限可达到7.4×10-8mol/L,对铋离子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可在一定的pH范围及一定乙醇含量的水溶液中使用。并且该电极可作为电位滴定铋离子的指示电极,可用于复方铝酸铋药片等实际样品中铋离子含量的测定。
张媛媛[8](2013)在《以三氮唑等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有三个部分:1.以3,5-二叔丁基-1,2,4-三氮唑为载体,制备了PVC膜铋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过对增塑剂种类、载体含量、离子定域体含量的优化,得到最佳膜组分,并对其响应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电极响应斜率为19.24mV/decade,线性范围是1.0×10-6~1.0×10-2mol/L,检测下限是9.5×10-7mol/L,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及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中使用。所制备的电极能用作EDTA滴定Bi3+的指示电极,还可以用于药品样品中铋含量的测定,结果较好。2.以4,4’-二(4”-亚甲基-1H-3”,5”-二苯基吡唑)-联苯为载体,研制了PVC膜铬离子选择性电极,并研究了其能斯特响应性能。该电极响应斜率为22.23mV/decade,线性范围是1.0×10-6~1.0×10-1mol/L,检测下限是6.5×10-7mol/L,响应时间在10s以内,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及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中使用。所制备的电极能用EDTA滴定Cr3+的指示电极,并测定了废液中铬离子含量,结果较好。3.以2-毗啶-4-甲酰胺基-5-苯基-1,3,4-恶二唑和2-吡啶-2-甲酰胺基-5-苯甲醚基-1,3,4-嗯二唑为载体,制备了PVC膜铝离子选择性电极,并研究了其能斯特响应性能。研究发现:两个电极响应斜率分别为20.32、20.6mV/decade,线性范围分别是1.0×10-6~1.0×10-2、1.0×10-5~1.0×10-2mol/L,检测下限分别是1.4×10-7、7.8×10-6mol/L,响应时间短,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及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中使用。所制备的电极能用作EDTA滴定Al3+的指示电极,还可以用于实际样品溶液中铝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脱鸣富[9](2010)在《光纤药物溶出仪原位测定几类药物溶出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溶出度试验在药品制剂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发挥重要作用,尤其用于仿制药品与原研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和新型制剂药品质量、疗效控制。光纤药物溶出仪(FODT)是一种集光-机-电一体化药物溶出度分析仪器,能实时测定药物溶出度和在线提供药物溶出曲线,获得药物内在质量的全面信息和相关参数,为全面推广其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本论文研究其在麻醉药品、治疗指数较窄药品和新型剂型口腔崩解片溶出度测定,评价药物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和数学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的局限性。方法:采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华法林钠片辅料干扰,建立FODT原位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同时取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作对照实验。原位测定临床上常用的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溶出度,提取溶出度参数(Td、T50)进行统计学评价,对药物内在质量进行全面评价。考察易溶性药物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在人工唾液中溶出测定和难溶性药物布洛芬口腔崩解片在两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速度差异,为此类溶出度测定提供建议。结果:系数倍率法FODT原位测定华法林钠片溶出度与取样后UV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均存在溶出度均一性较差,制剂工艺不完善, FODT能更有效的用于特殊管理类药品和治疗指数较窄药物制剂工艺评价。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在人工唾液中2min内溶出90%以上;布洛芬口腔崩解片在人工唾液中累积溶出90%需360min,pH7.2磷酸盐缓冲液中仅为6min。结论:系数倍率法可用于某些药物制剂辅料有干扰,各波长处吸光度不相等时溶出度原位测定。FODT原位测定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溶出曲线,能全面用于药品内在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评价。以人工唾液为溶出介质测定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溶出度,更接近药品体内真实溶出过程,布洛芬口腔崩解片在两种溶出介质中溶出速度差异较大,布洛芬口腔崩解片在口腔内几乎不溶,主要肠道内溶出.
吴庆,徐刚,董文丽,罗亚[10](2009)在《药物选择性电极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药物选择性电极的特点及适用对象,并提出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认为研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和稳定性好的药物选择性电极仍然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盐酸哌替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哌替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水氧化毒品无害化处理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毒品及制毒物品无害化处理技术 |
1.2.1 光化学氧化 |
1.2.2 湿式氧化 |
1.2.3 声化学氧化 |
1.2.4 电化学氧化 |
1.2.5 臭氧氧化 |
1.2.6 Fenton氧化 |
1.2.7 超临界水氧化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工作 |
第2章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 |
2.1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原理 |
2.2 零件设计以及参数选择 |
2.3 压力控制模块 |
2.3.1 高压泵的选型 |
2.3.2 背压阀的选型 |
2.4 搅拌模块 |
2.5 反应釜模块 |
2.6 气液分离模块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样品的测定与分析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仪器 |
3.1.2 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水样的预处理 |
3.2.2 水样的测定分析 |
第4章 大麻在超临界水中的降解行为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胶体金法检测样品 |
4.2.2 实验分析方法 |
4.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反应温度对大麻的降解影响 |
4.4.2 反应压力对大麻的降解影响 |
4.4.3 停留时间对大麻的降解影响 |
4.4.4 氧化剂选择与对大麻的降解影响 |
4.5 大麻的降解机理及其路径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冰毒在超临界水中的降解行为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胶体金法检测样品 |
5.2.2 降解过程中冰毒的气相色谱分析 |
5.2.3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5.2.4 氧化剂剂量的影响 |
5.2.5 反应产物分析 |
5.2.6 反应机理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海洛因在超临界水中的降解行为 |
6.1 引言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胶体金法检测样品 |
6.2.2 降解过程中冰毒的气相色谱分析 |
6.2.3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6.2.4 氧化剂剂量的影响 |
6.2.5 反应产物分析 |
6.2.6 反应机理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1 材料 |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冷冻治疗及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消融术前准备 |
2.2 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 |
2.3 技术成功定义 |
2.4 疗效评价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肿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氩氦冷冻治疗方法 |
2.2 术后随访方法 |
2.3 定义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资料结果及冷冻消融技术结果 |
3.2 并发症 |
3.3 局部进展结果 |
3.4 全身系统进展结果 |
3.5 全部生存率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多因素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方法和资料 |
2.1 资料来源 |
2.2 资料收集 |
2.3 观察指标 |
2.4 仪器设备 |
2.5 治疗过程 |
2.5.1 术前准备 |
2.5.2 手术过程 |
2.5.3 术后处理 |
2.6 疗效评价及随访 |
2.6.1 疗效评价 |
2.6.2 随访 |
2.7 研究方法 |
2.7.1 数据收集 |
2.7.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影响肝癌患者RFA术后缓解率的单因素分析 |
3.3 影响肝癌患者RFA术后缓解率的多因素分析 |
3.4 ROC曲线 |
3.5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缓解率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 |
第4章 讨论 |
4.1 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
4.2 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预测模型的研究意义 |
4.3 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
4.4 预测模型临床应用的建议 |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恩诺沙星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章 恩诺沙星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恩诺沙星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三种特殊药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特殊药品的检测方法现状分析 |
1.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SERS基底 |
1.3.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1.3.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增强机理 |
1.3.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活性基底 |
1.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特殊药品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SERS基底的制备及表征 |
2.1 实验条件 |
2.1.1 试剂 |
2.1.2 仪器 |
2.1.3 样品制备 |
2.2 金溶胶的制备及表征 |
2.2.1 金溶胶的制备 |
2.2.2 金溶胶的表征 |
2.3 银溶胶的制备及表征 |
2.3.1 银溶胶的制备 |
2.3.2 银溶胶的表征 |
2.4 衬底对SERS检测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ERS检测地西泮注射液的研究 |
3.1 金银溶胶的SERS增强效果 |
3.2 SERS检测的时间窗口 |
3.3 银聚集体的可重复性 |
3.4 地西泮注射液的检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SERS检测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研究 |
4.1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检测 |
4.1.1 检测条件的优化 |
4.1.2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检测 |
4.2 盐酸吗啡注射液的检测 |
4.2.1 检测条件的优化 |
4.2.2 盐酸吗啡注射液的检测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6)纳米颗粒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及药物检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离子选择性电极 |
1.1.1 离子选择性电极概述 |
1.1.1.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工作原理 |
1.1.1.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展历程 |
1.1.1.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
1.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的特点 |
1.1.3 离子选择性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2 纳米材料 |
1.2.1 纳米材料起源与分类 |
1.2.2 纳米材料的性能 |
1.2.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2.4 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1.2.5 纳米颗粒应用于电极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地尔硫卓和莱克多巴胺的检测研究现状 |
1.3.1 地尔硫卓的检测研究现状 |
1.3.2 莱克多巴胺的检测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所需材料与化学试剂 |
2.1.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
2.2 结构表征 |
2.2.1 X射线衍射表征 |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2.2.4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表征 |
2.2.5 动态光散射测试表征 |
2.3 性能测试 |
2.3.1 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2.3.2 电位分析法的建立 |
2.3.3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2.3.4 响应时间 |
2.3.5 选择性 |
第三章 检测地尔硫卓PVC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
3.1 引言 |
3.2 活性材料的制备 |
3.2.1 DTM-TPB活性材料的制备 |
3.2.2 DTM-Hg活性材料的制备 |
3.3 膜电极的制备 |
3.3.1 DTM-TPB活性材料修饰膜电极的制备 |
3.3.2 DTM-Hg活性材料修饰膜电极的制备 |
3.3.3 DTM-Hg活性材料修饰涂银丝型膜电极的制备 |
3.4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5 性能研究 |
3.6 结果与讨论 |
3.6.1 响应曲线 |
3.6.2 pH的影响 |
3.6.3 选择性系数 |
3.6.4 响应时间与电极使用寿命 |
3.6.5 回收率试验 |
3.6.6 样品测定 |
3.7 小结 |
第四章 检测地尔硫卓纳米TiO_2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
4.1 引言 |
4.2 材料合成 |
4.2.1 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4.2.2 TiO_2@DTMBi核-壳纳米微球的制备 |
4.2.3 TiO_2@DTMBi纳米微球修饰膜电极的制备 |
4.2.4 标准盐酸地尔硫卓溶液的制备 |
4.3 形貌表征 |
4.4 TiO_2@DTMBi核壳纳米球的制备条件优化 |
4.5 性能研究 |
4.5.1 响应曲线 |
4.5.2 pH值的选择 |
4.5.3 选择性 |
4.6 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4.7 TiO_2@DTMBi纳米球提高电极响应的可能性机理 |
4.8 小结 |
第五章 四苯硼酸纳米颗粒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
5.1 引言 |
5.2 材料合成 |
5.2.1 莱克多巴胺/四苯硼复合物纳米粒子(RTNPs)的制备 |
5.2.2 RT NPs修饰膜电极的制备 |
5.2.3 样品的处理 |
5.2.4 标准RAC溶液的配制 |
5.3 结构表征 |
5.4 性能研究 |
5.4.1 响应曲线 |
5.4.2 电极的响应时间与使用寿命 |
5.4.3 pH值的影响 |
5.4.4 电极的选择性 |
5.4.5 回收率的测定 |
5.5 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5.6 猪肉样品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资助项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论文作者简介 |
(7)以含氮氧等新型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离子选择性电极概述 |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 |
1.2.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 |
1.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量原理 |
1.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
1.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和其影响测定的因素 |
1.4.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
1.4.2 影响测量的因素 |
1.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点及应用 |
1.6 本论文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以 3-(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4-氨基噻吩并〔2,3-b〕噻吩-2,5-二甲酸乙酯为载体的铬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2 载体 |
2.1.3 膜电极的制备及电极电位的测定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离子选择性电极 PVC 膜组分的优化 |
2.2.2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2.2.3 溶剂效应 |
2.2.4 Cr~(3+)-ISE 的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2.2.5 pH 值对 Cr~(3+)-ISE 性能的影响 |
2.2.6 电极的响应机理研究 |
2.2.7 电极的应用 |
2.3 结论 |
第三章 以 4-(2-苯基-1 氢-咪唑并〔4,5-f〕〔1,10〕菲啰啉)苯酚为载体的铝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1.2 载体 |
3.1.3 膜电极的制备及电极电位的测定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PVC 膜的优化 |
3.2.2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3.2.3 溶剂效应 |
3.2.4 Al~(3+)-ISE 的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3.2.5 pH 值对 Al~(3+)-ISE 性能的影响 |
3.2.6 电极的响应机理研究 |
3.2.7 电极的应用 |
3.3 结论 |
第四章 以 4-(2-苯基-1 氢-咪唑并〔4,5-f〕〔1,10〕菲啰啉)苯甲酸为载体的铋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和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1.2 载体 |
4.1.3 膜电极的制备及电极电位的测定 |
4.1.4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PVC 膜的优化 |
4.2.2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4.2.3 溶剂效应 |
4.2.4 Bi~(3+)-ISE 的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4.2.5 pH 值对 Bi~(3+)-ISE 性能的影响 |
4.2.6 电极的响应机理研究 |
4.2.7 电极的应用 |
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以三氮唑等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概述及其发展历程 |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
1.2.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结构 |
1.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
1.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工作原理 |
1.4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 |
1.4.1 稳定常数 |
1.4.2 Nernst响应斜率、线性范围、检测下限 |
1.4.3 选择性系数 |
1.4.4 响应时间 |
1.4.5 稳定性、重现性、使用寿命 |
1.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实际应用 |
1.6 本论文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以3,5-二叔丁基-1,2,4-三氮唑为载体的铋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1.3 载体 |
2.1.4 电极的制备 |
2.1.5 实验方法 |
2.1.6 电极的应用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稳定常数 |
2.2.2 PVC膜的优化 |
2.2.3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2.2.4 溶剂效应 |
2.2.5 Bi~(3+)-ISE的稳定性、重现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2.2.6 pH对Bi~(3+)-ISE的影响 |
2.2.7 电极的应用 |
2.3 结论 |
第三章 以4,4’-二(4”-亚甲基-1H-3”,5”-二苯基吡唑)-联苯为载体的铬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仪器 |
3.1.2 试剂 |
3.1.3 载体 |
3.1.4 电极的制备 |
3.1.5 实验方法 |
3.1.6 电极的应用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稳定常数 |
3.2.2 PVC膜的优化 |
3.2.3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3.2.4 溶剂效应 |
3.2.5 Cr~(3+)-ISE的稳定性、重现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3.2.6 pH对Cr~(3+)-ISE的影响 |
3.2.7 电极的应用 |
3.3 结论 |
第四章 以1,3,4-恶二唑类化合物为载体的铝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和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 |
4.1.2 试剂 |
4.1.3 载体 |
4.1.4 电极的制备 |
4.1.5 实验方法 |
4.1.6 电极的应用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稳定常数 |
4.2.2 PVC膜的优化 |
4.2.3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
4.2.4 溶剂效应 |
4.2.5 Al~(3+)-ISE的稳定性、重现性、响应时间和使用寿命 |
4.2.6 pH对Al~(3+)-ISE的影响 |
4.2.7 电极的应用 |
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光纤药物溶出仪原位测定几类药物溶出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试验仪器、药品与试剂 |
1.仪器 |
2.药品 |
3.试剂 |
4.统计学处理 |
实验研究 |
1.初步研究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的局限性 |
2.FODT 原位测定华法林钠片溶出度 |
3.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哌替啶片溶出度测定 |
4.口腔崩解片溶出度考察 |
4.1 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溶出度测定考察 |
4.2 布洛芬口腔崩解片在两种溶出介质溶出速率比较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药物选择性电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动载体PVC膜药物电极 |
2 全固态药物电极 |
3 场效应管药物传感器 |
4 酶电极 |
5 结语 |
四、盐酸哌替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水氧化毒品无害化处理的方法研究[D]. 莫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12)
- [2]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D]. 张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3]肝癌射频消融缓解率多因素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D]. 唐密. 南昌大学, 2019(01)
- [4]CdS纳米粒子修饰的恩诺沙星膜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宇婷. 锦州医科大学, 2017(10)
- [5]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三种特殊药品的研究[D]. 张美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6]纳米颗粒修饰PVC膜电极的制备及药物检测性能研究[D]. 岳京立. 东北大学, 2015(07)
- [7]以含氮氧等新型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D]. 李宁宁. 郑州大学, 2014(02)
- [8]以三氮唑等有机化合物为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D]. 张媛媛. 郑州大学, 2013(S2)
- [9]光纤药物溶出仪原位测定几类药物溶出度[D]. 脱鸣富.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10]药物选择性电极研究进展[J]. 吴庆,徐刚,董文丽,罗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