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监管部门如何服务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物价监管部门如何服务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一、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周尧[1](2013)在《1979-1991年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革后我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经过文革后,我国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贵州改革开放同全国一样,先农村后城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贵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贵州关岭县顶云乡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从微观的企业管理机制着手,逐步向纵深领域逐步深入,最终进行城市的综合改革;贵州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过程,即在政府指导下,至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制度变革,在制度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存在各种摩擦,这些摩擦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得到化解。

贵州省人民政府[2](2012)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1979年—2010年)的决定》文中提出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发[2012]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及时清除阻碍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省人民政府对1979年至2010年期间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

钱广贵[3](2010)在《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从两分开到三分开》文中指出传媒体制改革是现在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也被学界和实务界认为是中国传媒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但关于中国传媒应该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和如何发展,不管是制度提供主体政府,还是学术界以及传媒实务界,则都比较缺乏一个整体的思考和设计。本论文采用系统论、嵌入与脱嵌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范式,对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和中国传媒的未来的应然发展这个宏大命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的研究思路从两个方面相互呼应展开。一方面是从历时性角度,对中国的自1978年以来的开启的传媒体制变革进行了一个历史的考察和梳理。论文认为,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起点的中国传媒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到今天,基本上确定了传媒体制和组织层面的“混合型体制”的基本特征,并且遭遇了不可克服的现实和理论障碍。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方式的选择有其合理性,但这种“事业、企业混合型体制”也包括政府提出的“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制度安排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的弊端,混合型体制本身又成为中国传媒进一步体制改革和传媒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从共时性角度,导入对传媒体制改革和传媒发展最具影响的三个场域即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博弈,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的传媒体制变革的总体性特征。论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变迁以及三者博弈分析,检视了在政府依然强势、市场制度基本确定但远未规范和社会虽然发育但非常弱小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已有的传媒体制改革和“实然”状态。在三个利益主体即政府、传媒和社会的三角关系和相互博弈中,传媒自身的目标函数市场利润和政府控制传媒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函数都得到实现,但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和实现则出现了系统性缺失,社会在这种传媒发展形态中处于是被遗忘的对象。这种“实然”状态显然并非传媒发展和体制改革的理想状态。同时,传媒的基本功能和需要履行的当下中国社会断裂、利益博弈严重失衡和公共权力被滥用需要监督的历史性功能都没有得到实现。因此,在分析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合理化关系即社会本位的确立的基础上,论文认为传媒的体制改革和发展在履行历史性功能的时候应该是以社会为本位,而这种社会本位的传媒“应然”发展和功能需求提出了传媒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论文的核心观点认为,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应该从“两分开”向“三分开”发展,即国家传媒(指履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目标和功能的传媒类型)、公共传媒和商业传媒的分开发展,进行传媒系统结构的重建。并且三种传媒各自定位,分别履行不同的社会功能和职责,进行不同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计,从而共同完成对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和保障。论文指出从“二分开”到“三分开”传媒体制改革遵循的路径应该是渐进式。一方面,论文认为我国的传媒发展和三分开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渐进式,另一方面,论文从渐进式本身的负面后果和对于渐进式认知的修正指出,传媒体制改革和传媒发展不仅遵循渐进式的路径,更关键的是彰显和实现从“形式渐进”到“本质正义”的传媒发展。传媒发展必须公平、正义,关涉和维护彰显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在本质正义的核心要求下,传媒体制改革和传媒发展必须以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基点。从两分开到三分开的传媒体制改革,在中国当下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在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理性关系的构建中,实现对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和张大,注定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但是,这也是一条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和传媒发展必须遵循的道路。

宋东风[4](2009)在《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整,这期间我国的经济由传统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导型战略逐步被以市场取向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农轻重协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城乡大中小型企业共同生存的工业化战略所取代。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小企业(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随后的20多年间以勃勃生机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从此,以往在“制度外”生长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被列入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内”正式成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和迅速崛起,正在成为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和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地生存下去,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人民的生活富裕带来高质量的产品,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选择中小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作为研究的内容。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中的管理者为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系统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创造性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而对组织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把企业组织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并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组织创新更是不多,且主要沿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来研究组织创新。由于这一分析框架存在局限性,使原本就不多的组织创新研究难以贴近企业实际。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其他制度创新相脱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结合不紧密的现实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效益和竞争优势。因此,开展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显得非常迫切,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挑战及在创新实践中存在组织创新滞后、组织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相脱节等现实问题提出来的。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从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出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继而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基本理论。首先对中小企业做了概念的界定,然后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对企业组织创新理论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第三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环境。首先回顾了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然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中小企业的功能创新。在定义了企业组织功能之后,分析了中小企业功能的构成要素,概括性的总结了中小企业的组织功能,并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四大功能并加以分析。把这些新的功能上升为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第五章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文章从组织结构的历史沿革开始,分别归纳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提出在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时设立一个战略发展委员会,并对战略委员会的功能和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中小企业组织机制创新。首先探讨了中小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其次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式,继而分析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障碍进行了总结。第七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实证分析。以青岛电冰箱厂为例,这个曾经亏损的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壮大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海尔。本章重点从组织创新的角度来考察青岛电冰箱厂成长壮大的历史。通过对青岛电冰箱厂历史的回顾,深入分析了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过程,总结了海尔集团过去组织创新的主要成效与启示,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海尔路径。第八章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趋势。总结了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中小企业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提出组织创新的新思维,最后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进行了探讨。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大量收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中小企业的组织创新。并在理论研究述评之后,从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始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别从中小企业组织的功能创新,中小企业组织的结构设计创新和中小企业的组织创新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抓住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提出了中小企业功能创新的四大内容,继而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提出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设立一个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创新型设计,并且从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一个理念:观念创新是基础,战略创新是主导,文化创新是保证,组织创新是根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5](199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建构政府与社会双向机制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要指出,这里所说的机制是指政府与社会的双向行为。政府与社会的这种双向机制及其行为,乃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的内在要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构适应...

马凯[6](1998)在《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任重道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任重道远马凯自199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县以上物价部门设立物价检查所以来,已经15年了。经过几次增编,到目前为止,全国设立省及计划单列市物价检查所36个,地、市级物价检查所570个,县级物价检查所2684个,共有物价检查人员近4万人。...

史军[7](1998)在《勇于开拓进取 深化价格改革 为振兴城市经济建设服务》文中认为

陈肇明[8](1993)在《以市场为导向 增强大中型企业和乡镇骨干企业活力的思考》文中认为 近几年来由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给大中型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压力,甚至在前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效益滞后。而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港得我们去思索和研究。下面结合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李常青[9](1992)在《物价监督检查大有作为》文中认为 最近一个时期,物价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已由前几年的治理整顿、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趁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之机,国家加大了价格改革的力度;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价格倾斜政策;以重庆"四放开"为先导,部分地区大幅度放开过去由物价部门直接管理的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在这种新形势下,不少生产者、经营者片面地以为:价格放开,没人管了,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李常青[10](1992)在《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文中认为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当前经济工作中需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服务,首先应当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呢?

二、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1979-1991年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4.1 论文研究的重点
        1.4.2 论文研究的难点
        1.4.3 主要观点
        1.4.4 论文的创新点
2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2.1 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2.2 改革从农村开始
        2.2.1 以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
        2.2.2 以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2.2.3 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巩固与完善
    2.3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3.1 调整工业、农业投入比例
        2.3.2 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轻工业的发展
        2.3.3 调整农业及农业内部产业结构
        2.3.4 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初步调整投资结构
3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3.1 以搞活国有企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1 减政放权,搞活企业
        3.1.2 扶持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3.1.3 改革企业分配
        3.1.4 推行厂长负责制
    3.2 改革财政体制
    3.3 改革税收体制
    3.4 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3.5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3.6 改革工资制度
    3.7 改革所有制结构
        3.7.1 城乡集体经济
        3.7.2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3.7.3 “三资”企业的发展
4 改革继续深化
    4.1 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4.2 继续推行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
    4.3 推动横向经济联合
5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摩擦
    5.1 经济增长过热
        5.1.1 信贷规模失控、基建规模过大
        5.1.2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5.1.3 通货膨胀
        5.1.4 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过慢
    5.2 宏观调控
6 治理整顿
    6.1 治理整顿的开始
    6.2 治理整顿工作全面展开
    6.3 紧急刹车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震动
    6.4 进一步治理整顿
    6.5 治理整顿的经验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3)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从两分开到三分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界定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理论范式与基本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范式
        三、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目标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体制、制度
        二、传媒、传媒体制的界定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传媒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二、传媒体制改革文献综述
        三、多元传媒发展改革与单一市场化取向的传媒产权改革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传媒混合型体制的建立与"两分开"改革的困境
    第一节 中国传媒发展的三次重大体制变革
        一、事业型单位、企业化管理:第一次传媒体制变革
        二、采编与经营相分离:中国传媒第二次体制变革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两分开:中国传媒的第三次体制变革
    第二节 已有传媒体制变革历程的总体反思与混合型体制弊端
        一、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历程与启示
        二、已有传媒体制变革历程的总体反思与混合型体制弊端
    第三节 "采编与经营"剥离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一、采编与经营的关系:基于价值链的理论
        二、采编与经营剥离的悖论
    第四节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传媒两分开的困境
第四章 政府、社会和与市场关系中的中国传媒发展检视与结构调整需求
    第一节 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中的传媒发展的"实然"检视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变迁
        二、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关系中的传媒发展
        三、三者博弈的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实然"检视:公众利益的缺失
    第二节 社会分层、结构断裂和利益博弈的中国现实与传媒功能承担
        一、社会分层、中国社会分层与结构断裂
        二、社会断裂中的利益博弈的失衡
        三、社会断裂与利益博弈失衡中的传媒的功能承担
    第三节 历史性功能承担下的传媒的"应然"发展与结构调整需求
        一、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合理化关系建构
        二、合理化关系与功能承担下的中国传媒"应然"发展
        三、"应然"发展与多种目标函数需求下的结构调整需求
第五章 从两分开到三分开: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系统结构的合理建构
    第一节 从两分开到三分开: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系统结构的理性构建
        一、传媒体制改革中的传媒属性争论与反思
        二、发达国家广电传媒系统构成与启示
        三、三分开:含义、合理性与公众利益的结构性保障
        四、三分开下的"党管传媒"再思考
    第二节 国家传媒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一. 政治、中国政治和当代政治文明
        二、中国国家传媒的归位
        三、国家传媒的独特优势和制度设计与安排
    第三节 公共传媒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一、公共传媒的国外发展与启示
        二、中国公共传媒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第四节 商业传媒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一、网络传媒的发展:现实和启示
        二、出版发行领域传媒的市场化发展改革与启示
        三、商业传媒的制度安排与设计
第六章 三分开传媒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思考
    第一节 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传媒体制改革路径模仿
        一、渐进式改革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二、传媒体制改革的路径模仿:渐进式改革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的反思:从形式差别到本质正义
        一、渐进式改革的负面后果与再认识
        二、从形式差别到本质正义:改革的本质评价
    第三节 传媒渐进式体制改革的价值源点和归属:公众利益至上
结语: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和发展:公共利益的维护与张大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相关成果
后记

(4)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基本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1 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1.3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评价
        2.1.4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2 企业组织理论
        2.2.1 古典组织理论
        2.2.2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2.2.3 现代组织理论
    2.3 组织创新理论
        2.3.1 组织涵义的界定
        2.3.2 企业组织构成要素内在分析
        2.3.3 组织创新涵义界定
    2.4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2.4.1 政策鼓励企业创新
        2.4.2 生存发展要求企业自主创新
    2.5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内涵
        2.5.1 中小企业创新内容分析
        2.5.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框架
第三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环境
    3.1 中小企业组织发展历史回顾
        3.1.1 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原因
        3.1.2 我国中小企业的历史演变
        3.1.3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演变
    3.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3.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3.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特征
        3.2.3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3.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
        3.3.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范畴
        3.3.3 企业成长阶段理论分析
    3.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外部环境分析
        3.4.1 外部环境分类
        3.4.2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4.3 中观经济环境
        3.4.4 科学技术环境
        3.4.5 新环境对中小企业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创新
    4.1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
        4.1.1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涵义
        4.1.2 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
    4.2 中小企业组织功能构成要素
        4.2.1 企业构成要素
        4.2.2 组织功能构成要素
    4.3 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创新
        4.3.1 组织社会责任功能的由来
        4.3.2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现状
        4.3.3 中小企业组织社会责任功能创新内涵
    4.4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功能创新
        4.4.1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发展历史
        4.4.2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形成
        4.4.3 中小企业组织形象
        4.4.4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健全
        4.4.5 新时期中小企业文化的变革
    4.5 中小企业组织危机管理功能创新
        4.5.1 危机事件和危机管理的产生
        4.5.2 中小企业组织危机管理的方法
        4.5.3 加强中小企业组织沟通以应对危机管理
    4.6 中小企业战略功能创新
        4.6.1 中小企业组织战略创新的意义
        4.6.2 企业战略的中心任务
        4.6.3 基于组织战略创新的企业决策
        4.6.4 基于组织战略创新的中小企业组织智商建设策略
第五章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
    5.1 企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沿革
        5.1.1 传统组织结构的分析
        5.1.2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
        5.1.3 组织结构设计思想近年的发展
    5.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思想
        5.2.1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5.2.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的思路
        5.2.3 从传统设计到全过程设计
    5.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性
        5.3.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5.3.2 企业环境和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5.3.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战略划分
    5.4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过程
        5.4.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
        5.4.2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内容
        5.4.3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横向设计
        5.4.4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纵向设计
    5.5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创新模式
        5.5.1 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功能
        5.5.2 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实现形式
第六章 中小企业组织机制创新
    6.1 中小企业组织动力机制创新
        6.1.1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进行组织创新
        6.1.2 中小企业组织外部动力创新
        6.1.3 中小企业组织内部动力创新
    6.2 中小企业组织制度机制创新
        6.2.1 组织创新方式的划分
        6.2.2 各种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
        6.2.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动力与创新制度之间的关系
    6.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过程
        6.3.1 组织创新过程基本理论
        6.3.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模型
        6.3.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步骤
        6.3.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过程的特征
    6.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障碍
        6.4.1 人类活动系统的特点
        6.4.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障碍的理论分析
        6.4.3 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系统的动力障碍——实践分析
第七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实证分析
    7.1 从青岛电冰箱厂到海尔集团
        7.1.1 早期的青岛电冰箱厂
        7.1.2 今天的海尔集团
        7.1.3 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考察海尔
    7.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过程
        7.2.1 组织结构评估与选择的要素
        7.2.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阶段
    7.3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成效与经验
        7.3.1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成效
        7.3.2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经验
    7.4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对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启示
        7.4.1 青岛电冰箱厂组织创新的思考
        7.4.2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海尔路径
第八章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趋势
    8.1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新特点
    8.2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面临的挑战
        8.2.1 新环境带来的挑战
        8.2.2 适应性的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8.3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新思维
    8.4 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
    8.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1979-1991年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研究[D]. 周尧. 贵州财经大学, 2013(04)
  • [2]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1979年—2010年)的决定[J].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03)
  • [3]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从两分开到三分开[D]. 钱广贵. 武汉大学, 2010(10)
  • [4]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宋东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5]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J].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 地方政府管理, 1998(S2)
  • [6]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任重道远[J]. 马凯. 价格理论与实践, 1998(04)
  • [7]勇于开拓进取 深化价格改革 为振兴城市经济建设服务[J]. 史军. 广西物价, 1998(02)
  • [8]以市场为导向 增强大中型企业和乡镇骨干企业活力的思考[J]. 陈肇明. 江南论坛, 1993(S1)
  • [9]物价监督检查大有作为[J]. 李常青. 价格理论与实践, 1992(05)
  • [10]物价检查部门如何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服务[J]. 李常青. 价格月刊, 1992(01)

标签:;  ;  ;  ;  ;  

物价监管部门如何服务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