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精蛋白的抗菌活性研究

鱿鱼精蛋白的抗菌活性研究

一、鱿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源[1](2020)在《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鱼精蛋白主要是从鱼类成熟的精巢组织中提取的碱性蛋白质,富含精氨酸,具有安全性高、防腐性好和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食品抗菌、检测、医学和药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鱼精蛋白还具有较高的营养性和功能性,能降血压、抑肿瘤、抗血栓、强化肝功能和抑制血液凝固等。因此,无论在食品领域还是医学领域,鱼精蛋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在食品领域,鱼精蛋白主要作为防腐剂。本文选用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为原料,提取鱼精蛋白,探究了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性,并将其与壳聚糖结合制备复合保鲜剂,研究该保鲜剂对冷藏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组织为原料,采用酸提法提取鱼精蛋白。以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参数。结果显示,提取鱼精蛋白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提取次数>硫酸用量>硫酸浓度>95%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0.2 mol/L、硫酸用量为2.5倍、提取次数为2次、95%乙醇用量为2.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得率为3.82%,蛋白含量达89.01%。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可知,提取的粗鱼精蛋白有两个条带,分子量分别在25和20 KDa附近。分析其氨酸酸组成发现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含有精氨酸和组氨酸,但不含赖氨酸,因此属于双鱼精蛋白。其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31.40%和17.39%。为纯化粗提的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并探究其抑菌性。采用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和羧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进行纯化,利用精氨酸显色反应鉴定鱼精蛋白,并测定了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抑菌圈直径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在217和273 nm处各有1个吸收峰且217 nm处的吸收峰较高,经SDS-PAGE电泳后发现纯化后的鱼精蛋白较纯化前的鱼精蛋白条带细,无拖尾现象;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延缓菌种的生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1 000和1 000 mg/L。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更显着。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探究鱼精蛋白-壳聚糖复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通过对p 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持水力、菌落总数(TBC)、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感官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分别比较了1%(体积分数)醋酸(CK)、0.01 g/m L壳聚糖(CTS)、0.005 g/m L鱼精蛋白(PTM)、0.01 g/m L壳聚糖+0.001 g/m L鱼精蛋白(CP1)、0.01 g/m L壳聚糖+0.003 g/m L鱼精蛋白(CP2)、0.01 g/m L壳聚糖+0.005 g/m L鱼精蛋白(CP3)对冷藏(4℃)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鱼精蛋白和壳聚糖复配处理组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对虾的保质期,其中0.01 g/m L壳聚糖+0.003 g/m L组(CP2)能更有效的抑制p 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菌落总数(TBC)、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上升和持水力的下降,但CP1、CP2和CP3在色差和感官评定中无显着性差异。综合分析CP2组为有效保鲜组。

上官新晨[2](2004)在《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分离、抗菌特性研究及抗菌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鲤鱼的废弃物——精巢为原料,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对精巢的抗菌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抗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抑菌机理进行了探讨。为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开发以及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获得如下结果: 不同鲤鱼品种和不同精巢发育期对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同一发育期不同品种鲤鱼的精巢为原料提取抗菌精蛋白,其得率及其抑菌活性没有显着差异;采用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期的鲤鱼精巢为原料提取的抗菌精蛋白,其得率及其抗菌活性有显着差异,以第Ⅴ期为最高(得率及其抗菌活性分别为4.63%和84.5%)。 本试验通过对硫酸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蛋白质沉淀剂的选择等优化试验,获得了科学、实用、蛋白质得率高、抗菌活性较好的鲤鱼抗菌精蛋白提取工艺路线。主要工艺条件为:每1g鲤鱼精巢用4mL7.5%浓度的硫酸溶液,温度为10℃,提取时间2h,然后每1mL硫酸提取液用三倍体积95%的冷乙醇沉淀析出抗菌精蛋白。 本文首次探讨了超声波技术用于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可以大大缩短提取时间,降低硫酸浓度。采用1.0A强度的超声波可将硫酸溶液降低至5%,时间缩短到20min,且能提高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得率。 本文以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对象,首次对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抑菌谱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蛋白酶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抗菌精蛋白在中性至弱碱性(pH7-9)条件下抗菌效果较好。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温度的耐受性较好。金属离子对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性影响较大,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其抗菌活性下降;Al3+、Fe3+等三价金属离子的影响大于Ca2+、Mg2+等二价金属离子,而Ca2+、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影响又大于K+、Na+等一价金属离子。α-凝乳蛋白酶可引起鲤鱼抗菌精蛋白一半以上的抗菌活性丧失;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可引起鲤鱼抗菌精蛋白大部分的抗菌活性丧失;而胃蛋白酶则可使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还表明,鲤鱼抗菌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配合或与EDTA相复配,能大大提高其抑菌能力。 通狡采用等电点沉降分离、SePhadexG一50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CMsePhar。se cL一6B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提纯得到一种抗菌活性高的碱性蛋白质,该蛋白经R P.E[P 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为单一蛋白活性峰,再经SDS一PAGE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条带,测定其分子量为1 5320 Da。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纯化蛋白质总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三种碱性氨基酸总量为40.67%,为三鱼精蛋白(t riprotamine),其赖氨酸含量高达22.85%。队GE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蛋白质的Pl值大于10。 通过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枯草芽抱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枯草芽抱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电镜和生物摄影显微镜观察表明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枯草芽抱杆菌细胞壁没有产生破坏作用。本文还首次通过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胞内的唬拍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鲤鱼抗菌精蛋白对二者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抗菌精蛋白中的组分与该两种酶侧链的氨基酸结合,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构象,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能量物质ATP和还原力NADH亏缺,所有的合成代谢受阻,活性的动态膜结构不能维持,代谢方向趋于水解,最后产生细胞自溶。

胡晓璐,刘淑集,吴成业[3](2011)在《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种鱼类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富含精氨酸,呈碱性,具有促进细胞繁殖发育、增强肝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繁殖等功能,在医学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可以开发成一种天然防腐剂。本文从分析鱼精蛋白的基本特性入手,重点介绍了鱼精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并讨论了其在食品、医学上的应用及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李燕,汪之和,王麟,宋倩禺[4](2004)在《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鱿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确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后,将其添加到新鲜的鱼糜制品中,研究了pH值、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其他化学物质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精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胡晓璐[5](2012)在《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鱼精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各种动物精巢组织中的多聚阳离子肽,且与DNA结合成核精蛋白形式而存在,在医药和食品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本文以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加工副产物——精巢为原料,优化提取工艺制取鱼精蛋白,并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探究了该蛋白的纯化过程,还对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对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柔鱼鱼精蛋白的最优条件是硫酸浓度为0.3mol/L、硫酸用量为3倍、提取次数为2次、冷乙醇用量为3倍。在此条件下,柔鱼鱼精蛋白的得率最高,达3.5%。通过对提取得到的柔鱼鱼精蛋白进行成分分析,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达93%,氨基酸占81.70%,并且氨基酸组成丰富,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为26.2%,约占所测氨基酸总量的1/3,碱性氨基酸中的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分别占9.61%、14.84%、1.75%。2、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对所提取的柔鱼鱼精蛋白进行纯化,然后通过精氨酸特征反应的坂口反应和Tricine-SDS-PAGE电泳确定了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的第Ⅱ峰为目标蛋白峰,收集目标蛋白峰后透析除盐、减压蒸馏浓缩、冷冻干燥得目标蛋白,研究表明该目标蛋白有四种组分组成,分子量分别为9.0kDa、11.0kDa、13.5kDa、21.0kDa,且分子量为11.0kDa和13.5kDa的两组分为该目标蛋白的主要组分,RP-HPLC对该蛋白组成作了进一步验证。3、研究了柔鱼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并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柔鱼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较明显,而对黑霉及啤酒酵母的实验组菌体没有抑菌效果;该蛋白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应用,抑菌效果好;高温处理该蛋白会减弱其抑菌活性,因此只能在低温巴氏杀菌的食品或生鲜食品防腐中使用;金属离子会影响其抑菌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各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且相同条件下,高价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要大于低价金属离子;研究还表明柔鱼鱼精蛋白在消化道中可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酶酶解失去抑菌活性,从而不会威胁人体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应用试验中同等条件下添加柔鱼鱼精蛋白可延长鱼肉保存期和鲜度,延缓变质;可抑制蚝油中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防腐效果。

陈金梅,李锋,郑允权,石贤爱,郭养浩[6](2015)在《鱿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鱿鱼加工产业快速发展,其副产物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对这些副产物的加工和利用越来越引起关注。鱿鱼加工副产物包括鱿鱼皮、内脏、鱼眼、墨汁、精巢、软骨等,对鱿鱼加工过程中副产物进行回收利用,不仅提高鱿鱼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减少副产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本文分别介绍了鱿鱼皮、墨汁、精巢和软骨的组成特性、提取以及利用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鱿鱼副产物为原料开发胶原蛋白、鱼精蛋白、软骨素等一系列生化制品的研发状况,并提出了以复合蛋白酶酶解鱿鱼皮制备小分子胶原寡肽和以酶水解-膜分离组合工艺生产软骨素、骨胶原蛋白的综合利用新工艺的技术特点,最后展望了鱿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皮杜娟[7](2017)在《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文中指出鱼精蛋白作为一种天然抑菌剂,在我国主要用于医药领域,而在国外已被应用于食品保鲜中。本文通过鱼精蛋白对草鱼片的保鲜效果、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抑菌机理以及鱼精蛋白二级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抑菌机理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将鱼精蛋白应用于生产中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结果如下:1.通过草鱼片保鲜指标(pH值、菌落总数、TVB-N值、TBARS值)的测定,发现在整个储藏过程中,pH值先下降后上升;菌落总数变化规律为先上升后稳定;TVB-N值一直在上升;TBARS值在贮藏过程中并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定,发现鱼精蛋白能够较好的延长草鱼片的贮藏期,并且效果与乳酸链球菌素类似。2.对草鱼片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1株菌株;对21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形态、边缘、色泽、隆起程度等)、个体形态(鞭毛、荚膜、芽孢等)以及生理生化反应(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实验、接触酶试验、甲基红试验、葡萄糖氧化发酵等)结果的记录,初步确定第2组为葡萄球菌属、第5组为热死环丝菌属、第6组为芽孢杆菌属、第7组为弧菌属、第8组为发光杆菌属、第10组为肠杆菌科、第11组为无色杆菌属、第12组为不动杆菌属、第14组为气单胞菌科、第20组为邻单胞菌、第21组为假单胞菌科;同时对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发现pH和盐浓度对优势腐败菌的影响较大,而糖浓度的影响较小。3.选取芽孢杆菌属、弧菌属、肠杆菌科、气单胞菌科和假单胞菌科测定鱼精蛋白抑菌效果,鱼精蛋白能够较好的抑制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以及气单胞菌科,对于弧菌属、假单胞菌科和混合菌株抑菌效果较差,通过对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以及假单胞菌科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分别确定在其菌悬液浓度为106 CFU/m L,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0μg/mL、40μg/m L、80μg/m L。4.测定pH值、盐浓度、温度、金属离子对其二级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酸性环境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影响较大,碱性环境影响较小,而且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之间存在有一定关系,酸性环境下部分β-转角会转变成无规则卷曲;经过100℃高温处理30 min会降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而经过100℃高温处理15 min时,鱼精蛋白抑菌活性并未出现显着性下降,且二级结构组成并未发生变化;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先下降后增加,鱼精蛋白二级结构组成由β-转角、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而且椭圆率谱峰出现规律性变化,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椭圆率不断减小;不同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在Ca2+浓度高于20 mmol/L时,鱼精蛋白丧失了抑菌活性,而Na+、K+和Mg2+在40 mmol/L时,还维持较好的鱼精蛋白抑菌活性。5.初步探究鱼精蛋白对菌体细胞壁膜的影响发现:在菌悬液中加入鱼精蛋白后,其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核酸含量一直增加,说明鱼精蛋白不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通过膜蛋白的测定、FDA实验以及菌体表面电荷的观察发现,鱼精蛋白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但是不会改变其结构,与前面蛋白质、核酸、电导率等指标得出的规律相似。

刘燕妮[8](2015)在《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鱼精蛋白是一种聚阳离子肽,主要存在于各类动物成熟的精巢组织中。鱼精蛋白分子量很小,富含丰富的碱性氨基酸,主要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目前对鱼精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研究还没有报道。本文分别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提取出鱼精蛋白,并对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同时研究鱼精蛋白对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的絮凝作用,探求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絮凝活性的相关性。1.首先对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此外还含有灰分和少量脂肪,由此可见两种鱼精巢均是高蛋白质高核酸低脂肪的产品。然后采取0.14mol/L的NaCl提取,7.5%的硫酸酸解抽提,95%的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鱼精蛋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要明显高于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且鲑鱼鱼精蛋白的抗菌谱更广。从两种鱼精巢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可以看出,鲑鱼精巢分别富含7.62%的精氨酸和3.76%的赖氨酸,鲤鱼精巢分别富含6.08%的精氨酸和4.45%的赖氨酸。2.将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用来絮凝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作用最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51%。鲤鱼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效果较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00%。将鲑鱼鱼精蛋白絮凝后的盐藻沉淀细胞和上清液分离,并对残留在上清液中的盐藻细胞进行循环再培养和再絮凝(三次),再次絮凝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絮凝效果,观察显微镜下的盐藻沉淀细胞,沉淀细胞可以保持较好的活性和游动状态,同时盐藻沉淀细胞也可以继续培养。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后的再培养和再絮凝情况与盐藻相似。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没有影响;但在温度大于100℃的情况下,鲤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减弱。蛋白酶处理使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均丧失。3.采用抑菌效果较好的鲑鱼鱼精蛋白进行性质研究,研究表明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要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pH大于6.0时,鱼精蛋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因此鱼精蛋白适用于碱性食品中,而不适用于酸性食品中。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因此鱼精蛋白可以用于巴氏杀菌和高压灭菌的食品中,大大弥补了食品防腐剂应用中的缺陷。鱼精蛋白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4.采用CM Sepharose Fast Flow P日离子交换层析对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分别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精氨酸特征性反应--坂口反应以及SDS沉淀反应对鱼精蛋白进行鉴定,鲑鱼鱼精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活性峰,鲤鱼鱼精蛋白经过纯化得到一个活性峰。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分别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PEAK Ⅳ富含73.46%的精氨酸,PEAK Ⅲ富含37.36%的赖氨酸;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富含39.24%的赖氨酸。对纯化后的鱼精蛋白进行絮凝和抑菌实验,鲑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和PEAK Ⅳ都具有抑菌活性,PEAK Ⅳ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而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减弱。层析后的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Ⅳ对盐藻具有很好的絮凝活性,PEAK Ⅲ则没有絮凝活性。而鲤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然而对扁藻则没有絮凝活性。鱼精蛋白具有絮凝活性和抑菌活性,为今后絮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领域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同时为作为聚阳离子的多肽或蛋白质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考。鱼精蛋白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氨基酸组成对絮凝和抑菌活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姚雨杉[9](2020)在《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开发安全、无副作用的食物源抗高血压肽及实现鱿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鱿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和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两种工艺制备抗高血压肽,并对其体外ACE抑制活性、肾素抑制活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采用国家标准成分测定方法检测鱿鱼加工副产物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等,以测定其营养成分并对其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鱿鱼加工副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干重含量分别为63.18%、12.94%、8.29%;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55.74%,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1.68%,谷氨酸含量最高(7.93%),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22.78%),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和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5.23。结果表明,高蛋白的鱿鱼加工副产物可以作为制备抗高血压肽的优质来源。(2)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ACE)抑制活性、多肽含量为主要指标,进行鱿鱼加工副产物水解蛋白酶的筛选,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进一步优化酶解工艺,分别建立ACE抑制活性、多肽含量与酶解温度、水解时间、p H和加酶量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验证实验,得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鱿鱼加工副产物水解物ACE抑制活性和多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4℃,酶解时间5.7 h,p H 7.1,加酶量为8151 U·g-1,在此条件下其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分别可达84.26%、229.09 mg·g-1。(3)采用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以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液料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建立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应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对ACE抑制率和多肽含量的影响顺序均为发酵温度>接种量>液料比>发酵时间,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7.5 h、发酵温度42.1℃、接种量6.0%、液料比22.7。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冻干品ACE抑制率达到82.22%、多肽含量高达208.18 mg·g-1。(4)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酶解(E)、发酵(F)水解物分离成5种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多肽组分(<1 k D、1~3 k D、3~5 k D、5~10 k D和>10 k D);评价水解物和各个多肽组分的ACE、肾素抑制活性,并通过胃肠道模拟消化探究活性最佳组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 k D的组分(酶解法得到的<1 k D组分记为E-1,发酵产物<1 k D组分记为F-1)具有最大的ACE抑制活性(E-1的抑制率为87.48±1.76%,F-1的抑制率为86.50±1.84%)和肾素抑制活性(E-1的抑制率为69.72±1.16%,F-1的抑制率为81.09±1.23%);E-1组分的ACE及肾素的IC50值分别为1.34±0.12 mg·m L-1、1.47±0.06 mg·m L-1;F-1组分的ACE及肾素的IC50值分别为1.01±0.08 mg·m L-1、1.15±0.09 mg·m L-1;组分经人工胃液120 min+人工肠液120 min消化后,E-1组分最终ACE抑制率降至35.15±1.31%、肾素抑制率降至43.17±1.42%,F-1组分最终ACE抑制率降至48.24±1.18%、肾素抑制率降至49.37±1.16%。总体来说F-1组分的抗高血压体外活性和稳定性更强。结果表明,鱿鱼加工副产物蛋白的酶解、发酵水解物及其<1k D的膜分离组分可能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降血压相关的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本文研究结果为鱿鱼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和食物源抗高血压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穆云龙,余旭亚,孟庆雄,吴海苹[10](2006)在《鱼精蛋白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鱼精蛋白是存在于各类鱼精巢组织中的一种多聚阳离子肽,具有高效、安全、功能性等特点,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本文对鱼精蛋白的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抗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二、鱿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鱿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鱼精蛋白的性质及氨基酸组成特点
    1.2 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
        1.2.1 鱼精蛋白的提取
        1.2.1.1 酸提取法
        1.2.1.2 超声波辅助酸提取法
        1.2.2 鱼精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1.3 鱼精蛋白制品纯度的检测
    1.4 鱼精蛋白在食品抗菌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1.4.1 鱼精蛋白在食品抗菌中的应用
        1.4.1.1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
        1.4.1.2 鱼精蛋白的抑菌效果
        1.4.1.3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1.4.2 其他应用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1.3.1 样品制备
        2.1.3.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2.1.3.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的选择
        2.1.3.4 硫酸提取法提取工艺参数的分析及初步确定
        2.1.3.5 硫酸提取法正交试验
        2.1.3.6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测定
        2.1.3.7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1.3.8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暗纹东方鲀精巢基本成分
        2.2.2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2.2.1 硫酸浓度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2 硫酸用量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3 提取次数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4 提取时间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5 提取温度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2.6 95%乙醇用量对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
        2.2.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2.2.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2.2.5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1.3.1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最大紫外吸收峰检测
        3.1.3.2 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
        3.1.3.3 羧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
        3.1.3.4 坂口反应
        3.1.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3.1.3.6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1.3.7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1.3.8 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2.2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纯化
        3.2.2.1 葡萄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50)
        3.2.2.2 羟甲基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层析(CM Sepharose Fast Flow)
        3.2.3 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鉴定
        3.2.3.1 坂口反应
        3.2.3.2 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
        3.2.4 鱼精蛋白溶液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2.5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2.6 抑菌圈直径大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方法
        4.1.3.1 样品预处理
        4.1.3.2 pH值的测定
        4.1.3.3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的测定
        4.1.3.4 持水力的测定
        4.1.3.5 菌落总数(TVC)的测定
        4.1.3.6 K值的测定
        4.1.3.7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4.1.3.8 色差的测定
        4.1.3.9 感官评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pH值的影响
        4.2.2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脂肪氧化程度的影响
        4.2.3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持水力的影响
        4.2.4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TBC)的影响
        4.2.5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K值的影响
        4.2.6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影响
        4.2.7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色差的影响
        4.2.8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感官评定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分离、抗菌特性研究及抗菌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 鱼精的研究进展
        1.1 鱼精蛋白的形成及其与组蛋白的关系
        1.2 鱼精核蛋白的营养保健功能
        1.2.1 延缓衰老功能
        1.2.2 强壮和辅助治疗男性不育
        1.2.3 美容作用
        1.3 鱼精中提取DNA
        1.4 从鱼精中提取鱼精蛋白
        1.4.1 鱼精蛋白的组成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1.4.2 鱼精蛋白提取、纯化
        1.4.3 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研究
        1.4.4 鱼精蛋白的开发应用研究
        1.4.5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研究
        1.4.5.1 鱼精蛋白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
        1.4.5.2 鱼精蛋白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质膜
        1.5 鱼精蛋白研究展望
    2 本项目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2.1 项目的研究背景
        2.2 项目的研究内容
        2.2.1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2.2.2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2.2.3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稳定性及抗菌特性研究
        2.2.4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机理探讨
第二章 鲤鱼抗菌精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菌种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2.1.1 不同鲤鱼品种抗菌精蛋白的得率和抗菌活性比较
        2.1.2 不同发育期精巢抗菌精蛋白的得率和抗菌活性比较
        2.1.3 原料处理
        2.2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工艺
        2.2.1 提取脱氧核糖核蛋白(DNP)
        2.2.2 硫酸提取鲤鱼抗菌精蛋白
        2.2.3 硫酸、超声波提取鲤鱼抗菌鱼精蛋白
        2.2.4 鲤鱼抗菌精蛋白沉淀剂的选择
        2.2.4.1 沉淀剂种类的选择
        2.2.4.2 沉淀剂用量的确定
        2.3 鲤鱼抗菌精蛋白中的DNA含量测定
        2.4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活性测定
        2.5 蛋白质含量测定
        2.6 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鲤鱼品种抗菌精蛋白的比较
        3.2 不同发育期精巢抗菌精蛋白的比较
        3.3 提取脱氧核糖核蛋白(DNP)
        3.4 硫酸提取鲤鱼抗菌精蛋白
        3.5 超声波提取鲤鱼抗菌精蛋白
        3.6 沉淀剂的选择
        3.6.1 沉淀剂种类的选择
        3.6.2 沉淀剂用量确定
    4 小结
第三章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原料
        1.2 主要试剂
        1.3 供试菌种
        1.4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粗分离
        2.2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纯化
        2.2.1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
        2.2.2 CM 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层析
        2.3 纯化鲤鱼抗菌精蛋白的鉴定
        2.3.1 反相高效液相(RP-HPLC)色谱分析
        2.3.2 Tricin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SDS-PAGE)鉴定
        2.3.3 纯化鲤鱼抗菌精蛋白等电点(PI)的(等电聚焦电泳)测定
        2.3.4 纯化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2.4 抗菌活性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分离纯化
        3.1.1 Sephadex G-50凝胶层析
        3.1.2 CM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
        3.2 纯化鲤鱼抗菌精蛋白的鉴定
        3.2.1 反相高效液相(RP-HPLC)色谱分析
        3.2.2 Tricine-SDS-PAGE不连续凝胶电泳结果
        3.2.3 等电聚焦电泳结果
        3.2.4 纯化鲤鱼抗菌精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稳定性及抗菌特性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原料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菌种
        1.4 培养基
        1.4.1 肉汤培养基
        1.4.2 马铃薯培养基
        1.4.3 YEPD培养基
        1.5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制备种菌液
        2.2 抗菌试验方法
        2.2.1 试管法
        2.2.2 管碟法
        2.2.3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常见食品腐败微生物MIC值的测定
        2.2.4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谱
        2.2.5 pH值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2.2.6 温度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2.2.7 金属离子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2.2.8 蛋白酶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2.2.9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的协同作用
        2.2.10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复配后的抗菌谱
        2.2.11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EDTA复配后的抗菌谱
        2.2.12 鲤鱼抗菌精蛋白防腐试验
        2.2.12.1 供试样品
        2.2.12.2 抗菌液配制
        2.2.12.3 样品处理
        2.2.12.4 细菌菌落总数计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常见食品腐败微生物的MIC值
        3.2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谱
        3.3 pH值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3.4 温度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3.5 金属离子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3.6 蛋白酶对鲤鱼抗菌精蛋白抗菌性的影响
        3.7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的协同作用
        3.8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甘氨酸、醋酸钠复配后的抗菌谱
        3.9 鲤鱼抗菌精蛋白与EDTA复配后的抗菌谱
        3.10 鲤鱼抗菌精蛋白防腐试验结果
    4 小结
第五章 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抗菌机理探讨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供试菌种
    2 试验方法
        2.1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形态及细菌生长的影响
        2.1.1 细菌培养
        2.1.2 标本的制备
        2.2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体内酶系统的影响
        2.2.1 黑曲霉菌丝体的制备与分组
        2.2.2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SDH的影响
        2.2.2.1 线粒体的制备
        2.2.2.2 SDH活性测定
        2.2.3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MDH的影响
        2.2.3.1 酶液的制备
        2.2.3.2 MDH活性测定
        2.2.4 酶的比活性测定
        2.2.5 蛋白定量
        2.2.6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形态及细菌生长的影响
        3.2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菌丝体重量的影响
        3.3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SDH的影响
        3.4 鲤鱼抗菌精蛋白对黑曲霉MDH的影响
    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精蛋白的基本特性
2 鱼精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技术
3 鱼精蛋白的应用研究
    3.1 食品中的应用
    3.2 医学上的应用
4 鱼精蛋白分子水平研究思路
5 结束语

(4)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鱿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
        1.2.2 鱿鱼鱼精蛋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测定
        1.2.2. 1 菌悬液的配制和接种
        1.2.2. 2 鱿鱼鱼精蛋白浓度的配制
        1.2.2. 3 实验操作
        1.2.3 鱿鱼鱼精蛋白抑菌作用的应用研究
        1.2.3. 1 鱿鱼鱼精蛋白的添加量与鱼糜保藏期的关系
        1.2.3. 2 p H值对鱿鱼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1.2.3. 3 无机成分对鱿鱼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1.2.3. 4 有机成分对鱿鱼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1.2.3. 5 与其他物质复配对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1.2.4 保存效果检测
        1.2.4. 1 感官检测
        1.2.4. 2 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
        1.2.4. 3 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低抑菌浓度的确定
    2.2 鱼精蛋白的添加量与鱼糜保存期的关系
    2.3 p H环境对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2.4 食品中其它成分对鱼精蛋白抑菌性的影响
3 结论

(5)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柔鱼内脏结构
    1.2 鱼精蛋白研究进展
        1.2.1 鱼精蛋白理化性质
        1.2.2 鱼精蛋白提取与纯化
        1.2.3 鱼精蛋白的抗菌特性研究
        1.2.4 鱼精蛋白抗菌机理研究
        1.2.5 鱼精蛋白应用研究
    1.3 本论文立题背景和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2.2.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2.2.3 柔鱼鱼精蛋白提取工艺
        2.2.4 柔鱼鱼精蛋白得率测定
        2.2.5 柔鱼鱼精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2.2.6 柔鱼鱼精蛋白 Tricine-SDS-PAGE 电泳分析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柔鱼精巢基本营养成分
        2.3.2 柔鱼鱼精蛋白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3.3 提取工艺优化的正交试验
        2.3.4 柔鱼鱼精蛋白成分分析
        2.3.5 柔鱼鱼精蛋白 Tricine-SDS-PAGE 电泳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柔鱼鱼精蛋白分离与纯化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柔鱼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2.2 柔鱼鱼精蛋白的纯化
        3.2.3 纯化柔鱼鱼精蛋白的鉴定
        3.2.4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柔鱼鱼精蛋白紫外吸收光谱
        3.3.2 柔鱼鱼精蛋白的纯化
        3.3.3 纯化柔鱼鱼精蛋白的鉴定
    3.4 小结
第四章 柔鱼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研究及应用试验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菌种
        4.1.4 培养基
    4.2 试验方法
        4.2.1 稀释菌液的制备
        4.2.2 抑菌试验的方法
        4.2.3 柔鱼鱼精蛋白在食品中防腐保鲜的应用
        4.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柔鱼鱼精蛋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4.3.2 pH 值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3 温度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4 金属离子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5 蛋白酶对柔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4.3.6 柔鱼鱼精蛋白对食品中防腐保鲜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6)鱿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鱿鱼皮综合利用
    1. 1 鱿鱼皮主要成分
    1. 2 鱿鱼皮蛋白提取技术
    1. 3 鱿鱼皮胶原蛋白的应用
2 鱿鱼墨汁的综合利用
    2. 1 黑色素颗粒提取和活性研究
    2. 2 可溶性物质提取和活性研究
3 鱿鱼鱼精蛋白的利用
4 鱿鱼软骨利用
5 展望

(7)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以及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 前言
    2 水产品的保鲜方法
        2.1 低温保鲜
        2.2 气调保鲜
        2.3 物理保鲜法
        2.4 化学保鲜法
    3 天然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3.1 细菌素
        3.2 茶多酚
        3.3 鱼精蛋白
        3.3.1 鱼精蛋白理化特性
        3.3.2 鱼精蛋白的抑菌机理
    4 研究目的意义
    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的保鲜效果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样品制备方法
        3.2 草鱼片pH的测定
        3.3 草鱼片菌落总数的测定
        3.4 草鱼片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3.5 鱼精蛋白对鱼肉脂肪酸氧化值(TBARS)的测定
        3.6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pH值的影响
        4.2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菌落总数的影响
        4.3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TVB-N值的影响
        4.4 鱼精蛋白对草鱼片TBARS值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微生物生长特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3.1.1 菌落形态观察
        3.1.2 个体形态观察
        3.1.3 生理生化反应
        3.2 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3.2.1 盐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2.2 pH值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2.3 糖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测定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4.1.1 菌落形态
        4.1.2 个体形态
        4.1.3 生理生化反应
        4.2 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4.2.1 盐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4.2.2 pH值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4.2.3 糖浓度对草鱼片中腐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主要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研究
        3.1.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定性实验
        3.1.2 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3.1.3 鱼精蛋白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3.2 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的研究
        3.2.1 溶液pH值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2 温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3 盐浓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2.4 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3.3 鱼精蛋白对菌株细胞壁膜的测定
        3.3.1 菌株培养液电导率的测定
        3.3.2 菌株培养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3 对菌株培养液中核酸含量的测定
        3.3.4 菌体膜蛋白的测定
        3.3.5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
        3.3.6 细菌表面电荷的测定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研究
        4.1.1 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定性试验
        4.1.2 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4.1.3 鱼精蛋白对生长曲线的影响
        4.2 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二级结构的研究
        4.2.1 溶液pH值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2 温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3 盐浓度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2.4 金属离子对鱼精蛋白结构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4.3 鱼精蛋白对菌株细胞壁膜的影响
        4.3.1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电导率的影响
        4.3.2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3.3 鱼精蛋白对菌株培养液中核酸含量的影响
        4.3.4 鱼精蛋白对菌体膜蛋白的影响
        4.3.5 鱼精蛋白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4.3.6 鱼精蛋白对细菌表面电荷的影响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鱼精蛋白
        0.1.1 鱼精蛋白理化性质
        0.1.2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研究
        0.1.3 鱼精蛋白的分离提取与纯化
        0.1.4 鱼精蛋白的应用
        0.1.4.1 鱼精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0.1.4.2 鱼精蛋白在医药中的应用
        0.1.5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研究
    0.2 微藻采收的方式及絮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0.2.1 微藻采收的方式
        0.2.1.1 絮凝法
        0.2.1.2 离心分离法
        0.2.1.3 过滤法
        0.2.1.4 预氧化法
        0.2.1.5 气浮法
        0.2.2 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中的研究与应用
    0.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0.3.1 立题依据
        0.3.2 研究内容
1 鱼精巢的成分测定及鱼精蛋白的提取
    1.1 引言
    1.2 材料和仪器
        1.2.1 实验原料
        1.2.2 实验试剂
        1.2.3 实验仪器
        1.2.4 实验菌株
        1.2.5 培养基配方
    1.3 实验方法
        1.3.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3.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1.3.3 鱼精蛋白提取工艺
        1.3.4 抑菌活性测定
    1.4 结果与分析
        1.4.1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的基本成分测定
        1.4.2 鱼精蛋白的提取得率
        1.4.3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中氨基酸组分测定
        1.4.4 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比较
    1.5 本章小结
2 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菌株
        2.2.4 微藻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鱼精蛋白对盐藻、扁藻和小球藻的絮凝
        2.3.2 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的絮凝
        2.3.3 微藻絮凝后的上清液循环(3次)再培养和再絮凝
        2.3.4 温度对鱼精蛋白絮凝盐藻和扁藻的影响
        2.3.5 蛋白酶处理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影响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2.4.1.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
        2.4.1.2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
        2.4.1.3 六种絮凝剂对盐藻的絮凝效果图
        2.4.1.4 盐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
        2.4.1.5 处理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
        2.4.1.6 蛋白酶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
        2.4.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2.4.2.1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
        2.4.2.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
        2.4.2.3 六种絮凝剂对扁藻的絮凝效果图
        2.4.2.4 扁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
        2.4.2.5 处理温度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
        2.4.2.6 蛋白酶处理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
        2.4.3 不同絮凝剂对微藻絮凝分析
        2.4.4 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条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0 实验原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菌株
        3.2.4 培养基配方
    3.3 实验方法
        3.3.1 抑菌方法
        3.3.1.1 试管法
        3.3.1.2 滤纸片扩散法
        3.3.2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
        3.3.3 pH值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3.4 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3.5 蛋白酶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鲑鱼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
        3.4.2 pH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4.3 温度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4.4 蛋白酶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鱼精蛋白的纯化与组份测试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菌株
        4.2.5 培养基配方
    4.3 实验方法
        4.3.1 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3.2 鱼精蛋白的鉴定
        4.3.2.1 坂口反应
        4.3.2.2 实验方法
        4.3.3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
        4.3.4 鱼精蛋白分离纯化后絮凝活性
        4.3.5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4.2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4.4.3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测定
        4.4.3.1 鲑鱼鱼精蛋白(PEAKⅢ和PEAKⅣ)的抑菌活性测定
        4.4.3.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的抑菌活性测定
        4.4.4 层析后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
        4.4.4.1 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对盐藻的絮凝
        4.4.4.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对扁藻的絮凝
        4.4.5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
        1.2.1 海洋活性肽的现状简述
        1.2.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1.3 鱿鱼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1.3.1 鱿鱼简介
        1.3.2 鱿鱼的营养价值
        1.3.3 鱿鱼制品的加工现状
    1.4 鱿鱼加工副产物的加工利用
        1.4.1 鱿鱼加工副产物简介
        1.4.2 鱿鱼加工副产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活性肽
        1.5.1 高血压及其危害
        1.5.2 抗高血压肽及其作用机制
        1.5.3 ACE抑制肽的活性检测
        1.5.4 抗高血压肽的制备
        1.5.5 抗高血压肽的分离纯化
    1.6 主要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鱿鱼加工副产物前处理及其基本性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鱿鱼加工副产物预处理
        2.3.2 水分含量测定
        2.3.3 蛋白含量测定
        2.3.4 灰分含量测定
        2.3.5 脂肪含量测定
        2.3.6 氨基酸成分的测定
        2.3.7 氨基酸营养评价
    2.4 数据处理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基本成分分析
        2.5.2 氨基酸成分分析
        2.5.3 氨基酸营养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酶解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脱脂处理
        3.3.2 样品ACE抑制率的测定
        3.3.3 多肽标准曲线的制作
        3.3.4 样品多肽含量的测定
        3.3.5 最适水解用酶的筛选
        3.3.6 数据处理
        3.3.7 CCD响应面法优化实验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多肽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3.4.2 蛋白酶水解效果对比
        3.4.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3.4.4 建立ACE抑制率的回归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3.4.5 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3.4.6 建立多肽含量的回归模型及着性检验
        3.4.7 以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3.4.8 最优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及试验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豆菌发酵鱿鱼加工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纳豆芽孢杆菌种子悬液的制备
        4.3.2 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
        4.3.3 鱿鱼加工副产物以纳豆菌发酵的单因素试验
        4.3.4 测定方法
        4.3.5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纳豆菌生长曲线
        4.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4.4.3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设计
        4.4.4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4.4.5 建立ACE抑制率的回归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4.4.6 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4.4.7 建立多肽含量的回归模型及着性检验
        4.4.8 以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4.4.9 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及试验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滤法分离鱿鱼加工副产物活性多肽及其他性质的研究
    5.1 引言
    5.2 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超滤
        5.3.2 ACE抑制活性
        5.3.3 肾素抑制活性
        5.3.4 IC50值的测定
        5.3.5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
    5.4 数据处理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超滤后各组分ACE和肾素抑制活性
        5.5.2 E-1、F-1 组分体外ACE与肾素抑制的IC50值
        5.5.3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E-1、F-1组分抗高血压活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鱿鱼鱼精蛋白抗菌活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保鲜效果研究[D]. 张家源.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2]鲤鱼抗菌精蛋白的提取、分离、抗菌特性研究及抗菌机理探讨[D]. 上官新晨. 陕西师范大学, 2004(04)
  • [3]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J]. 胡晓璐,刘淑集,吴成业. 福建水产, 2011(02)
  • [4]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J]. 李燕,汪之和,王麟,宋倩禺. 食品科学, 2004(10)
  • [5]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D]. 胡晓璐.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6]鱿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综述[J]. 陈金梅,李锋,郑允权,石贤爱,郭养浩. 渔业现代化, 2015(01)
  • [7]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D]. 皮杜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8]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D]. 刘燕妮.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9]鱿鱼加工副产物酶解、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抗高血压肽的制备[D]. 姚雨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鱼精蛋白的研究与开发[J]. 穆云龙,余旭亚,孟庆雄,吴海苹. 食品与药品, 2006(09)

标签:;  ;  ;  ;  ;  

鱿鱼精蛋白的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