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容量多媒体卫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晔祺[1](2021)在《卫星动态光网络的路由和资源管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空间通信技术向着不断深入的方向探索,在海量通信数据和多样化用户服务的刺激下,空间技术领域中的大功率轨道运载水平和大容量卫星通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开始融入卫星产业的各个方面。以激光为载波、大气为传输介质的卫星光通信技术,能够在继承微波通信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电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点,不仅传输速率高、传输容量大、安全性高,还能够抵抗电磁干扰,且无需使用许可;硬件配置方面,满足激光通信需求的发射和接收天线体积小,更便于卫星携带。通过采用激光通信技术建立星间链路,能够形成高速率大容量通信的卫星高速光互联网,进而满足近年来指数式增长的数据传输量对卫星通信容量和传输速率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未来军事和商业空间网络的重要构成系统,空间激光通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多类型业务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增长的今天,卫星光网络中所承载的通信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空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无线通信固有的脆弱性也给卫星网络的高质量传输性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论文充分考虑基于波分复用结构的激光链路特性和网络拓扑高动态变化的特点,围绕卫星动态光网络中网路层路由算法和星上资源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为了支撑各种类型的用户服务,提高大容量高速率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对卫星光网络由于数据速率高、容量大等新特性而导致的网络层面的流量不均、业务拥塞问题,解决与日俱增的业务需求和有限的星上资源之间的矛盾,本文重点研究卫星动态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技术,基于安全威胁和重业务负载的路由优化策略,以及星上资源的高效分配方法,从而实现用户数据的稳定、安全、高效传输,并提高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蜂群优化的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论文基于卫星动态光网络中的路由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提出了基于蜂群优化的RWA算法,以时延和波长利用率为优化指标,以多普勒波长漂移、传输时延、波长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星间激光链路的链路代价模型;优化了蜂群适应度函数,以最小化路径上经过的节点跳数和链路的波长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实现了路径的合理规划和波长的有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卫星光网络长时延和高误码率的缺点,满足了实时业务的稳定传输,减轻了多普勒频移对通信性能的不利影响,并且能保证低阻塞率下波长资源的高效利用。2.基于安全路由策略的负载均衡算法论文基于空间环境的开放性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基于多层卫星信任度的安全路由策略,通过卫星群组划分、生成链路报告和可信路由计算等步骤,利用网络中时延、丢包率和可用带宽等信息构建信任度值,并由高层卫星管理者规划出一条信任度值较高的路径,以实现可信的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针对满足全球覆盖的单层卫星星座,提出了基于安全策略的负载均衡算法,解决了卫星光网络中由于全球流量分布不均引起的负载不均问题和路由安全性问题。通过设计基于安全机制的流量修正模型,分散热点区域的流量,同时限制通过不安全区域的流量,以达到安全目标下网络负载的有效均衡。与传统的启发式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低的阻塞率以及更加安全可靠的通信性能。3.基于业务分流的卫星拥塞控制算法论文针对大流量业务背景下星载处理能力有限和全局业务分布失衡所引发的网络拥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分流的卫星拥塞控制算法,利用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机制求解多约束条件下的拥塞控制优化模型。针对可预判的业务堆积造成的拥塞,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分布的链路代价修正模型,通过修正的路径代价来提前分散重负载区域流量,以得到全局最优的路由结果;针对网络的突发性拥塞,考虑到波长分配和路由选择的同时性,设计了基于波长利用率的拥塞控制指数,最大限度地避免局部拥塞给网络带来的瘫痪性影响;针对拥塞节点容易引发的级联拥塞现象,则通过设置拥塞区域进行路由绕行以避免性能进一步恶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实现了高通信成功率和低传输时延性能,并能够在避免拥塞的基础上实现对波长资源的合理规划。4.基于多QoS保证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论文基于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以解决有限的星上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之间矛盾。首先,构建了一个跨层带宽分配模型,综合考虑应用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的信息;然后,利用优化蜂群算法求解基于跨层信息的修正效用函数,从而得到带宽资源分配的最优解。所提算法充分考虑并分析了调制格式、编码效率、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类型用户的QoS优先级等重要因素。最后,通过对所提算法效用值、用户满意度和吞吐量等性能的分析评估,验证了其不仅能够满足多用户的QoS需求,还能在兼顾物理层传输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带宽分配和高速的业务传输。
张沛[2](2020)在《空天网络下的卫星动态资源分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无处不在、随时随地进行移动通信、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愈加迫切,全覆盖和高速率通信业务不断增长,促进了全球空天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卫星系统作为空天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制造和发射技术发展,成为部署的新热点。而卫星系统是典型的资源受限系统,虽然多波束天线、频率复用、星上处理等技术日趋成熟,空天网络下高通量、大容量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和发展使得卫星资源依然非常紧张。如何通过动态资源分配技术提高卫星系统的频谱、缓存、功率等资源的利用仍是一个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空天网络下的卫星动态资源分配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的卫星动态功率分配算法存在适应星地信道条件、波束流量需求等动态变化的灵活性低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在线的多波束卫星系统动态功率分配(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ynamic Power Allocation,DRL-DPA)算法。该算法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方法解决了动态变化环境下的在线序列决策问题,并且基于功率匹配缓存的思路实现了利用波束内实际待传输的缓存数据进行在线功率决策。结果表明,所提DRL-DPA算法相比于现有离线功率分配算法,能够得到5.3%的吞吐量增益。该创新点对应第三章,发表SCI论文1篇。(2)针对现有的卫星信道分配算法未同时考虑到缓存优化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多波束卫星系统中缓存受限下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该方法改善了现有算法中吞吐量的提高可能导致缓存资源过度占用或者缓存溢出的不足,将信道分配和缓存约束综合考虑,基于多目标优化(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MOP)的思想,实现了缓存限制下的用户需求满意度和系统频谱效率的帕累托解集的求解。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其它算法,缓存节省了 39.16%、业务需求满意度提高了 16.87%、频谱利用率提高了 20.51%。该创新点对应第四章,发表SCI论文1篇。(3)针对现有的卫星信道和功率分配算法不能保障序列决策下的系统累计性能最优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多目标优化(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DRL-MOP)算法。该算法基于 DRL 和 MOP方法,对动态变化的系统环境和用户到达模型建模,以归一化处理后的频谱效率、能量效率和业务满意度指数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实现了资源分配的动态决策及系统累计性能的优化。并且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经典元启发算法,能够得到50.51%的频谱效率提升、21.82%的能量效率提升、12.78%的用户需求满意度的提升,算法复杂度低。该创新点对应第五章,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
刘明辉[3](2019)在《无人机高速数据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人机已经成为当今各国热点研究的武器装备,它具有体积小、部署灵活、零伤亡的优点,符合现代作战理念。无人机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中的一支奇兵。数据链是无人机平台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连通无人机平台与指控中心的纽带,是进行信息共享、监控指挥、打击效果反馈的核心手段。高速数据链是当前世界军事强国在军事通信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随着战场环境的改变,无人机协同化和隐身化的发展趋势,光电传感器和雷达设备的性能提升,数据链面临大数据视频信息实时交互、低截获、高可靠等诸多挑战,现有数据链已经无法满足未来高强度对抗的军事需求。高速、实时、可靠数据链成为当下无人机相关技术热点科研内容。本论文针对无人机高速数据链的现有架构和大容量通信需求进行了分析及归纳,并对涉及到的大容量视频数据的信源数据压缩、高速可靠的信道编码、多载波技术、微带滤波器及抗干扰及低截获的定向通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未来高强度战争抗干扰、低截获、大容量实时传输及隐身性等要求,分析了现有数据链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高速数据链的新型架构,并对其中关键技术进行分析。(2)针对无人机高速数据链的大容量视频数据实时可靠传输需求,开展对高效率的视频信息编码及码率分配算法的研究,选用更高压缩效率的H.265/HEVC作为信源编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帧层相关信息的帧层比特分配算法,率失真性能增量约为0.131dB,可以较好地维持压缩后数据码率与目标码率的一致性,提高了编码效率。(3)针对无人机数据链的高速传输需求,研究了LT码与OFDM多载波传输技术。结合LT码及OFDM调制技术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OFDM多载波调制与LT码相结合的数据链编码调制系统。该方案提高了无人机高速数据链通信鲁棒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并提出一种基于LT码置换映射的降峰均比算法,结合分组排列与相位旋转矢量,通过传输信号中PAPR最小的符号来降低PAPR,在CCDF为10-4时,PAPR由12.2 dB降为8.9dB。(4)为满足无人机数据链小型化要求,设计了一种双模谐振器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并利用奇偶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解,使其谐振频率可以灵活地控制,从而使滤波器的设计更加灵活。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滤波器通带外的隔离抑制度,通过引入源和负载耦合技术,使滤波器具有独立可控的传输零点,3dB相对带宽为15.7%,提高了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能力,体积小,性能优良。(5)为提升无人机高速数据链的抗干扰、低截获、高速率的能力,采用定向通信作为主通信链路,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溅散板馈源的反射面天线,通过对副反射面赋形并使用溅散板馈源介质支撑镜,实现馈源的远场辐射方向图在一定范围内等化。同时使溅散板馈源天线的主面口径场的幅度均匀分布、相位等相分布,增益为27.42dBi,旁瓣电平为-23.48dB,最大驻波比为1.09,具有高增益、低旁瓣、驻波性能好等优点。
宋春晓[4](2015)在《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类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增加,用户对卫星通信宽带的需求越来越高。宽带卫星通信具有大地域覆盖、组网灵活、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点,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主流。基于TCP/IP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是数字多媒体、卫星广播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以为新的应用提供统一服务平台,实现大容量宽带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Internet接入和各种互动式多媒体服务。本文基于我国未来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了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功能组成以及协议架构。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的组网设计技术、互联网协议优化设计技术、星上处理与交换技术以及系统的资源管理与分配、服务质量保障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星载交换机的设计方案及资源分配和服务质量保障等策略。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搭建了半物理仿真与验证系统,对系统设计、路由交换、服务质量保障、TCP加速等关键技术及系统功能与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可为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在未来开展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刘强[5](2015)在《宽带焕发卫星通信新芽》文中研究表明宽带卫星为多媒体和高数据速率的Internet应用提供了一种无所不在的通信方式。本文通过阐述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竞争优势,认为宽带是未来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徐碧越,陈绍山[6](2014)在《国内外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卫星通信技术投入商业运营后,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洲际通信、区域通信、集团或专用通信进入到当今全球移动卫星通信和全球宽带通信的新阶段。卫星宽带多媒体是采用宽带卫星通信链路来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通信方式,其特点是数据速率高、业务面广、覆盖面大、通信成本低廉、网络维护简单,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远程通信手段,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李洪钧,刘榕,韩福春,王健[7](2013)在《浅析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卫星通信日益在全球通信、应急通信、军事通信及边远地区通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卫星通信发展趋势的分析,无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利用,还是卫星通信技术及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国内卫星通信发展都存在巨大差距,从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应用、军民技术融合等几个层面对我国卫星通信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更新[8](2012)在《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技术体制分析与对比》文中指出
吕强,冯瑄,刘乃金[9](2012)在《宽带卫星通信产业与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是当前卫星通信最为重要而且热门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欧美等国家对卫星互联网业务广泛投入并进行了成功的运营,近年来国际宽带卫星系统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期,欧美发达国家已陆续开展研制和建造新一代大容量宽带卫星系统,亚洲部分国家也已建造自主的宽带多媒体卫星系统并开展了运营。面对我国民用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国际商用宽带卫星市场的迫切需求,发展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是应对这一需求的必然途径,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现实,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吕强,冯瑄,曹桂兴[10](2011)在《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卫星通信技术投入商业运营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洲际通信、区域通信、集团或专用通信进入了全球移动卫星通信和宽带卫星通信的新阶段。很显然,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同步,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随着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全球宽带卫星通信必然成为21世纪卫星通信发展的热点。
二、大容量多媒体卫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容量多媒体卫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动态光网络的路由和资源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卫星动态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
1.2.2 全光网络波长路由研究现状 |
1.2.3 星上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卫星光网络中基于蜂群优化的RWA算法 |
2.1 引言 |
2.2 卫星光网络模型 |
2.2.1 卫星星座类型 |
2.2.2 卫星空间位置的数学模型 |
2.2.3 卫星光网络的路由设备 |
2.2.4 基于波长路由的卫星光网络模型 |
2.3 基于链路代价的蜂群优化RWA算法 |
2.3.1 蜂群算法基本原理 |
2.3.2 全局路由预计算和初始化 |
2.3.3 基于链路代价函数的路径搜索 |
2.3.4 基于可行解比较的全局优化 |
2.4 BCO-LCRWA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
2.4.1 仿真参数设置 |
2.4.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卫星光网络中基于安全路由策略的负载均衡算法 |
3.1 引言 |
3.2 卫星网络安全路由方案 |
3.2.1 空间网络的安全威胁 |
3.2.2 基于信任评估安全路由方案 |
3.3 基于安全路由的负载均衡算法 |
3.3.1 基于安全机制的负载修正模型 |
3.3.2 卫星光网络中基于安全策略的负载均衡算法 |
3.3.3 仿真与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业务分流的卫星拥塞控制算法 |
4.1 引言 |
4.2 常见的网络服务机制 |
4.3 基于业务分布的流量修正模型 |
4.4 基于大流量业务需求的拥塞控制算法 |
4.4.1 拥塞控制问题优化模型 |
4.4.2 基于波长利用率的拥塞指标 |
4.4.3 基于人工蜂群机制的拥塞控制算法 |
4.4.4 仿真与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QoS保证的带宽分配方法 |
5.1 引言 |
5.2 宽带卫星系统模型 |
5.3 基于多QoS保证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 |
5.3.1 跨层带宽分配模型 |
5.3.2 基于效用函数的优化模型 |
5.3.3 基于蜂群优化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
5.4 BO-CL-DBA算法仿真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列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 |
(2)空天网络下的卫星动态资源分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空天网络下的卫星动态资源分配相关技术和理论 |
2.1 引言 |
2.2 空天网络下的卫星系统介绍 |
2.2.1 空天网络系统范畴 |
2.2.2 卫星系统应用和发展 |
2.2.3 卫星通信相关技术 |
2.2.4 卫星资源优化问题 |
2.3 DRL技术及相关资源优化技术介绍 |
2.3.1 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 |
2.3.2 深度增强学习 |
2.3.3 基于DRL的资源优化技术 |
2.4 元启发算法及相关资源分配技术介绍 |
2.4.1 单目标优化算法SA |
2.4.2 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 |
2.4.3 基于元启发算法的资源分配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在线的多波束卫星系统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1.1 动态功率分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
3.1.2 本章解决的问题 |
3.1.3 本章的主要工作 |
3.2 系统模型和问题建模 |
3.2.1 系统模型 |
3.2.2 问题建模 |
3.3 DRL-DPA算法 |
3.3.1 DRL-DPA架构 |
3.3.2 MDP建模 |
3.3.3 DRL-DPA设计 |
3.3.4 DRL-DPA执行过程 |
3.4 仿真与分析 |
3.4.1 仿真参数 |
3.4.2 仿真结果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缓存限制下的卫星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1.1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和缓存优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4.1.2 本章解决的问题 |
4.1.3 本章的主要工作 |
4.2 系统模型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建模 |
4.2.1 系统模型 |
4.2.2 MOP问题建模 |
4.2.3 MOP问题的目标函数计算 |
4.3 缓存限制下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
4.3.1 算法设计 |
4.3.2 算法流程和步骤 |
4.4 仿真与分析 |
4.4.1 仿真场景 |
4.4.2 仿真参数设置 |
4.4.3 仿真结果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深度增强学习和多目标优化的卫星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
5.1 引言 |
5.1.1 动态资源分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
5.1.2 本章解决的问题 |
5.1.3 本章的主要工作 |
5.2 系统模型和资源分配问题 |
5.2.1 系统模型 |
5.2.2 资源分配问题 |
5.3 DRL-MOP算法 |
5.3.1 算法架构 |
5.3.2 DRL-MOP设计 |
5.3.3 Q网络计算过程 |
5.3.4 步骤和流程 |
5.3.5 算法复杂性 |
5.4 仿真与分析 |
5.4.1 场景和参数设置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5.4.3 复杂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 |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附录1 DVB-S2X编码调制方案 |
附录2 缩略语说明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3)无人机高速数据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数据链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数据链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现有无人机数据链存在的不足 |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无人机高速数据链架构分析与设计 |
2.1 引言 |
2.2 无人机高速数据链改进分析及架构优化设计 |
2.2.1 无人机高速数据链改进分析 |
2.2.2 无人机高速数据链架构优化设计 |
2.3 视频编码 |
2.4 喷泉码技术 |
2.5 多载波调制技术 |
2.6 微带滤波器 |
2.6.1 微带线结构 |
2.6.2 传输特性 |
2.6.3 基本设计指标 |
2.7 反射面天线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帧层比特分配算法 |
3.1 引言 |
3.2 率失真优化技术及它在码率控制中的应用 |
3.2.1 率失真优化技术 |
3.2.2 率失真优化在码率控制的应用 |
3.3 基于率失真特性的H.265/HEVC帧层比特分配算法 |
3.3.1 现有比特分配算法分析 |
3.3.2 H.265/HEVC帧层位分配 |
3.3.3 帧层比特分配算法 |
3.3.4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字喷泉码置换映射的多载波高效传输技术 |
4.1 引言 |
4.2 传统基于喷泉码的降低峰均比技术 |
4.3 基于LT置换映射的降低峰均比算法 |
4.3.1 LT码分组与OFDM符号的置换映射关系 |
4.3.2 基于喷泉码置换映射的降低OFDM峰均比算法 |
4.3.3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双模谐振器的带通滤波器设计 |
5.1 引言 |
5.2 微波滤波器基础理论分析 |
5.2.1 多模谐振结构 |
5.2.2 奇偶模理论及应用 |
5.3 基于方环SLR的带通滤波器设计 |
5.3.1 方环SLR理论分析 |
5.3.2 源和负载耦合技术 |
5.3.3 带通滤波器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溅散板馈源天线设计 |
6.1 引言 |
6.2 面天线口径场分析 |
6.3 溅散板馈源天线设计 |
6.3.1 溅散板馈源设计与仿真 |
6.3.2 天线的仿真设计与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卫星通信概念 |
1.1.1 定义及特点 |
1.1.2 系统组成 |
1.2 宽带卫星通信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外宽带卫星通信现状及趋势 |
1.2.2 国内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架构 |
2.1 系统组成及功能 |
2.2 系统协议体系架构 |
2.3 系统能力分析 |
2.4 设计特点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系统组网及协议优化设计 |
3.1 网络结构 |
3.2 网络运行流程 |
3.3 路由技术 |
3.4 交换技术 |
3.5 终端入网通信流程 |
3.6 网络用户间通信过程 |
3.6.1 卫星网络内终端A和终端B之间的通信 |
3.6.2 卫星网络内终端A与地面子网中终端C之间的通信 |
3.6.3 不同地面子网终端之间的通信 |
3.7 互联网协议优化技术 |
3.7.1 针对高误码问题对TCP协议的改进 |
3.7.2 针对长时延问题对TCP协议的改进 |
3.7.3 针对不同类型业务的QoS保障技术 |
3.8 星载交换机设计与实现技术 |
3.8.1 总体架构 |
3.8.2 硬件设计 |
3.8.3 软件设计 |
3.9 高效资源管理与分配技术 |
3.9.1 星地一体化资源管理 |
3.9.2 IP业务识别及QS策略 |
3.9.3 资源调整原则 |
3.10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半物理仿真与验证系统搭建及性能评估 |
4.1 构建原则 |
4.2 半物理仿真与验证系统构成 |
4.3 测试内容 |
4.3.1 路由交换测试 |
4.3.2 业务的QoS保障测试 |
4.3.3 互通性测试 |
4.3.4 延时测试 |
4.3.5 TCP加速测试 |
4.3.6 标签分发测试 |
4.4 测试结论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宽带焕发卫星通信新芽(论文提纲范文)
一、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
二、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
三、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竞争优势 |
(1)惟一的三维无缝隙覆盖普遍服务能力 |
(2)独特的灵活性 |
(3)宏大区域的可搬移性与可移动性,对区域/本地连接距离的不敏感性 |
(4)广域复杂网络拓扑构成能力与广域Internet交互连接能力 |
(5)特有的广域广播与多播能力 |
(6)在应急救灾和故障抢救上的快速灵活与安全可靠方面的独特能力 |
(7)卫星网络的不对称性造就好的经济性 |
四.结束语 |
(6)国内外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欧美:先进技术带来更多服务 |
中国:从卫星电视起步 |
未来走向何方? |
(9)宽带卫星通信产业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国外宽带通信卫星发展现状 |
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
应用发展现状分析 |
发展趋势 |
(1) 2019年宽带卫星带宽需求将达到1650Gbit/s |
(2) 2020年卫星宽带市场的用户总数将达到600万 |
(3) 2020年卫星宽带市场的总收入将达到90亿美元 |
(4) 传统卫星移动通信公司业务向卫星宽带业务转型 |
3 国内宽带通信卫星发展现状 |
技术角度 |
应用角度 |
4 我国宽带通信卫星发展思路 |
系统设计思路 |
产业发展思路 |
5 结论和建议 |
(10)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宽带通信卫星网络的特点 |
技术优势 |
实现方式 |
关键技术 |
应用方向 |
2 国外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趋势 |
3 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研究现状、应对策略及建议 |
研究现状 |
应对策略 |
发展建议 |
(1) 系统设想 |
(2) 建议 |
4 结语 |
四、大容量多媒体卫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动态光网络的路由和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 刘晔祺.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空天网络下的卫星动态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 张沛.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3]无人机高速数据链关键技术研究[D]. 刘明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宋春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5)
- [5]宽带焕发卫星通信新芽[J]. 刘强. 卫星与网络, 2015(Z1)
- [6]国内外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发展[J]. 徐碧越,陈绍山. 上海信息化, 2014(05)
- [7]浅析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及对策[A]. 李洪钧,刘榕,韩福春,王健. 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3
- [8]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技术体制分析与对比[A]. 张更新. 2012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 2012
- [9]宽带卫星通信产业与技术发展研究[J]. 吕强,冯瑄,刘乃金. 国际太空, 2012(05)
- [10]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建议[J]. 吕强,冯瑄,曹桂兴. 国际太空,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