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发展“非公”经济的软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1](2020)在《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拓宽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党组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作用弱化问题,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充满生命力。随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对非公企业的管理和引导,巩固企业党组织的社会治理之基,强化对“两新组织”的领导,将对非公企业的政治引领建设视为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这些论述都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贯彻党中央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理念重在落实。在工作实践中,非公企业党组织如何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如何科学理解政治引领的核心要义?如何有效落实政治引领?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总结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历史及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当前阶段的发展脉络及现实不足,对党组织开展政治引领研究展开了系统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基本问题。首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基本概念界定展开探讨。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引领思想出发寻求加强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理论基础。最后,从贯彻落实“党管企业”的现实需求、破解企业党建矛盾、统揽推动“四个伟大”三个方面阐述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价值意蕴。第二章对改革开放以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历史进行考察。依据时间线索,将非公企业政治引领工作分为“争议中起步”“探索中推进”“发展中提升”“规范中壮大”“引领中推进”五个阶段。通过梳理推进历程,进一步深化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发展脉络的认识,进而总结出开展政治引领工作的基本经验,即:坚持以契合党企发展目标为动力、坚持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坚持以明晰职责完善制度为途径。第三章是对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现实审视。本文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既有成就的同时,对现实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即党组织政治理念仍待深化、肌体建设亟需健全、领导力有待提升、环境适应性有待增强,并以理念指引、智力资源、组织合力、条件保障四个维度为切入点,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弱化、边缘化难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解剖。第四章提出了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实践进路。本部分在综合考量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成就经验、现实境遇、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现实理路,强调要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统筹优化支撑条件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工作的整体实效。
朱孟光[2](2016)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政党动员社会的组织基础。政党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运作直接决定了政党力量的大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又取决于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活动方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耦合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被打破。这导致中国共产党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功能定位以及活动方式与变化了的社会结构之间内在耦合度降低。其作用发挥的传统空间被挤压,其有效性和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只有实现其活动方式的社会化,才能破解当前基层党组织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影响社会的能力,并进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对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提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是指基层党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开放型的理念面向社会,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定位调适、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运用,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多学科理论视角的梳理和审视。这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及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分时段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段时期的四点历史经验,即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第三章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行研究。在对其背景原因以及探索历程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朝阳区和武汉市硚口区为实践案例,对其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并指出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存在角色功能错置,且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融入社会的动力不足、水平不高。第四章主要考察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按照政党的类型划分,分别对以古巴、越南为代表的国外共产党,以英国工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欧洲社会党,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代表的民族民主政党,以及以绿党和“茶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将国外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增强政党组织对社会群众的吸引力;二是要通过支持、培育和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三是要善于借助并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技术载体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第五章主要是提出面向未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要坚持“开放型”党建活动方式的理念,通过扁平网络化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与拓展,实现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借助新媒体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评价、激励的动力机制,最终达到政党基层组织与社会良性互动制度化的目标。结束语主要提出要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就要既从纵向将其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与整合重构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又从横向将其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中国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通过社会与基层党组织传统“惯习”的反复博弈才能最终实现。
蒋莎莎[3](2019)在《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提出私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其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深入,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但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做好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扩大党的覆盖面,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健康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通过文献研究法、听取报告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研究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概括出其工作的内涵和功能。其次,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法、被调查者对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认知情况以及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现状四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党员队伍建设难度大、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不足、党支部结构不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资源匮乏是当前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解析其原因是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企业领导层的认识未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企业党支部整体统筹能力不足造成的。最后,据此提出全面加强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策略,从明确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做好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保障这四方面着手,以此促进私营企业和其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张楠[4](2020)在《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的甘肃省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前后,全球形成了新的经济背景,亚洲投资银行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我国投资环境良性发展,同时对招商引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省份的甘肃,近几年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进步,在招商引资的两方面有明显改观,一是规模,二是品质。但与沿海地区和南方较发达地区相比较后依旧有明显的差距。在招商引资投资环境建设工作过程中,甘肃省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总体来说,投资环境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依据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在各处开展营商环境质量综合测评和公布测评结果,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在各处打造尊商重商的社会氛围,消除“官本位”想法,形成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的土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步,打造创造型工作环境,并作为干部考核考察内容;在政府部分中建设政商关系制度,由纪委监委做出模范作用,做出政商交往清单,划清安全区,大力支持干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走动。本文通过查阅各类文献,阐述招商引资相关概念、投资环境相关理论和主要构成要素,并针对部分投资企业对甘肃省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5个方面的满意度的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现状和甘肃省营商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甘肃省招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本文研究的意义是甘肃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新背景下,通过调研找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五大方面展开的路径,以此最大限度促进甘肃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不断走上新台阶。本文的希望通过调研论证分析甘肃省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中存在的人才、政策、政府服务等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并找出相关对策。
朱静[5](2014)在《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研究 ——以浦东新区开发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开发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共产党意识到在开发区加大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开发区党建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开发区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浦东新区的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试点,承载着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按照“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的工作思路,使党的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紧跟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不断推进,不断涌现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聚的各个开发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新课题和新挑战。在开发区加大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扩大工作覆盖是新形势下稳固党的执政地位,拓展党执政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构建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正是基于对基层党建的探索和实践所形成的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方式和新路径。本文基于对文献的回顾和个案的分析,从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角度,理出一条开发区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之路,总结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发区党建工作的前景乃至为我们的基层党建的将来发展补充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本文的内容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理论创新等等;第二部分: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形成的背景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化党建这个命题在开发区治理中的主要问题、联动特征等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浦东新区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的实证分析,主要是论述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开发区党建联动的形式、特征等;第四部分: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的完善过程,对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的主体对接、载体设计、环节衔接、绩效评价等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阐述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的价值意义。
朱米[6](2017)在《经济新常态视域下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逻辑。贵州要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贵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本文则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将二者结合,从经济新常态这一大背景下探究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次:一是通过导言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突出本选题的重要性;二是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包括经济新常态内涵、特征、必然性;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概念、加速贵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等,从而为本文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思维和逻辑基础;三是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加速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政策、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有利外部环境、非公经济发展成就所奠定的现实基础、宏观环境所呈现的有利机遇等,旨在说明贵州非公经济发展“加速”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四是从现实出发,讨论经济新常态下加速贵州非公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所呈现的主要问题,比如“结构性短板、竞争性短板、服务性短板”等,深入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是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需要。五是围绕经济新常态下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或“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力图使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推动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并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永鑫[7](2013)在《积极探索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柳林县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其产值占工业经济总产值的83%以上。现有在册登记企业114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户。全县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145个,其中党委5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136个,在册党员2138名。去年以来,柳林县锐意创新,勇于实践,有效地拓展纪检组织建设新领域,积极探索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新路径,不断夯实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的组织基础。
郭沅鑫[8](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马妮[9](2016)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如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主要着眼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党组织建设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党组织内部开展调查访谈,综观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党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创新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正文部分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概念和科学内涵。第二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简要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列举一系列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三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在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是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从群众路线、服务理念角度出发,探讨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工作成效保障机制,以及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最后是结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简单综述,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单位,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是有待党的建设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张雪[10](2020)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文中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需要探索其创新发展的新途径。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成功召开,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划定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区,成为其发展中心和载体,经济社会活力持续增强,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挑战。本研究通过大量阅读和整理文献,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分析,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特征、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员的作用等进行理论性探讨,强调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习吸收先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述了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的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效果,通过对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党组织建设、党建活动、党员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对厦门市和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在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的先进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对于本研究的借鉴意义,提出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党建工作模式、进行规范化建设、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健康发展创造性的对等。
二、夯实发展“非公”经济的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夯实发展“非公”经济的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主要不足 |
第一章 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基本问题探讨 |
一、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相关概念 |
(一) 非公有制企业 |
(二)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
(三)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 |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引领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人加强非公企业政治引领思想 |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价值意蕴 |
(一) 贯彻“党管企业”的现实需要 |
(二) 破解企业党建矛盾的应有之义 |
(三) 统揽“四个伟大”的必然要求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历史考察 |
一、改革开放以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发展历程 |
(一) 第一阶段(1978至1992年): 争议中起步 |
(二) 第二阶段(1992至1997年): 探索中推进 |
(三) 第三阶段(1997至2002年): 发展中提升 |
(四) 第四阶段(2002至2012年): 规范中壮大 |
(五) 第五阶段(2012年至今): 引领中推进 |
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基本经验 |
(一) 坚持以契合党企发展目标为动力 |
(二) 坚持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 |
(三) 坚持以明晰职责完善制度为途径 |
第三章 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现实审视 |
一、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现状调查 |
(一) 调研对象的基本概况 |
(二) 问卷设计与样本信息 |
(三) 调查数据的结果透视 |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主要成就 |
(一) 政治引领意识逐渐增强 |
(二) 政治引领工作日益强化 |
(三) 政治引领基础不断夯实 |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阻滞因素 |
(一)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理念仍待深化 |
(二)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肌体建设亟需健全 |
(三)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力有待提升 |
(四) 非公企业党组织环境适应性有待增强 |
四、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多维度分析 |
(一) 理念指引维度 |
(二) 智力资源维度 |
(三) 组织合力维度 |
(四) 条件保障维度 |
第四章 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的实践进路 |
一、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奠定政治引领的思想基础 |
(一) 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方向指引 |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指向 |
(三) 以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为价值遵循 |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政治引领的组织力量 |
(一) 加强非公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
(二) 提升企业党务队伍专业水平 |
(三) 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 |
三、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发挥政治引领的实际效能 |
(一) 以情动人,加强党组织关怀帮扶力度 |
(二) 以文化人,提升党组织思政教育水平 |
(三) 以制管人,健全党组织运行体制机制 |
四、统筹优化支撑条件,筑牢政治引领的坚实保障 |
(一) 抓牢“两个覆盖” |
(二)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三) 优化网络宣传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关于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研究 |
(二)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
一、社会化、活动方式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
二、社会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活动方式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相关论述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理论 |
二、列宁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及论述 |
第三节 多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
一、社会资本理论 |
二、资源依赖理论 |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理论 |
第二章 历史实践与经验:改革开放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
第一节 1921—192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
一、通过支部和党团实现对非党组织及社会的领导 |
二、创立并利用工会、工人俱乐部等组织开展活动 |
三、破除“工学界限”,融入帮会等传统社会联系纽带之中 |
四、以维护工人群众切身利益为中心开展斗争,扩大政治影响 |
第二节 1927—1937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
一、规定白区党的恢复与建立方式、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
二、探索建立党与群众组织的正确关系,以实现党对其有效领导 |
三、充分利用“黄色工会”“外表的掩护”作用联系与组织群众 |
第三节 1937—1949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
一、明确党支部设置原则及主要任务,改变其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 |
二、创立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组织和团结群众的工作 |
三、以共产党员的“三勤”、“三化”融入社会并在社会扎根 |
第四节 1949—1978年: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史实践 |
一、采取适应灵活多样的组织策略,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 |
二、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在“运动”中发挥其政治功能 |
三、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开展活动 |
第五节 改革开放之前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经验启示 |
一、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构建覆盖社会的组织网络 |
二、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功能 |
三、要积极培育并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群众组织 |
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 |
第三章 转型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社会化”转型的历史逻辑分析 |
一、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 |
二、城市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导致“单位制党建”活动方式面临挑战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推动城市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历程 |
一、“街居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78年—1997年)76 |
二、“社区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1997年—2007年) |
三、“区域化党建”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2007年至今) |
第三节 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探索的典型模式剖析 |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
二、案例研究:“区域化党建”活动方式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 |
三、城市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国外经验与镜鉴:世界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第一节 执政的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一、古巴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二、越南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第二节 欧洲社会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一、英国工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第三节 民族民主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第四节 新兴政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一、绿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二、“茶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实践 |
第五章 调适与重构:中共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未来面向 |
第一节 “开放型”活动方式: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理念转变 |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功能调适: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
一、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组织体系 |
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 |
第三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
一、改进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方式,创新行动策略方法 |
第四节 新技术媒介: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技术支撑 |
一、新媒体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
二、大数据与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 |
第五节 评价与激励: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评价机制 |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的激励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一、文献资料类 |
二、中文着作和外文译着类 |
三、论文报纸类 |
四、英文文献类 |
五、电子文献 |
后记 |
(3)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私营企业的性质 |
2.1.2 私营企业的特点 |
2.1.3 私营企业党支部 |
2.2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与功能 |
2.2.1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内涵 |
2.2.2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功能 |
第三章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相关说明 |
3.1.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3.2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 |
3.2.1 党员队伍建设难度大 |
3.2.2 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不足 |
3.2.3 党支部结构不完善 |
3.2.4 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资源匮乏 |
3.3 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 |
3.3.1 企业员工流动性强 |
3.3.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 |
3.3.3 企业领导层的认识未能适应新时代要求 |
3.3.4 企业党支部整体统筹能力不足 |
第四章 全面加强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策略 |
4.1 明确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
4.1.1 提高私营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
4.1.2 提高私营企业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
4.2 完善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
4.2.1 注重理论学习宣传机制 |
4.2.2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机制 |
4.2.3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软环境机制 |
4.3 创新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
4.3.1 工作体系创新 |
4.3.2 工作理念创新 |
4.3.3 工作形式创新 |
4.4 做好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
4.4.1 输送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 |
4.4.2 提供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资源 |
4.4.3 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的甘肃省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招商引资 |
2.1.2 顾客满意度 |
2.1.3 投资环境 |
2.2 相关理论 |
2.3 投资环境构成要素 |
2.3.1 经济环境 |
2.3.2 社会文化环境 |
2.3.3 自然环境 |
2.3.4 基础设施环境 |
2.3.5 政治法律环境 |
第三章 甘肃省招商引资现状和招商引资环境现状分析 |
3.1 甘肃省招商引资现状 |
3.1.1 甘肃省招商引资情况 |
3.2 招商引资环境分析 |
3.2.1 经济环境现状 |
3.2.2 社会文化环境现状 |
3.2.3 自然环境现状 |
3.2.4 基础设施环境现状 |
3.2.5 政治法律环境现状 |
第四章 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相关分析 |
4.1 经济环境满意度分析 |
4.2 社会文化环境满意度分析 |
4.3 自然环境满意度分析 |
4.4 基础设施环境满意度分析 |
4.5 政治法律环境满意度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的甘肃省招商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5.1 存在问题 |
5.2 原因分析 |
5.2.1 经济环境方面 |
5.2.2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
5.2.3 自然环境方面 |
5.2.4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 |
5.2.5 政治法律环境方面 |
第六章 国内招商引资环境优化经验借鉴 |
6.1 国内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经验 |
6.1.1 深圳 |
6.1.2 苏州 |
6.2 对甘肃省的启示 |
第七章 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的甘肃省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对策 |
7.1 优化经济环境 |
7.2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
7.3 优化自然环境 |
7.4 优化基础设施环境 |
7.5 优化政治法律环境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研究 ——以浦东新区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理论价值 |
1.1.3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简要评论 |
1.3 概念界定 |
1.3.1 开发区治理 |
1.3.2 开发区党建 |
1.3.3 区域化党建 |
1.3.4 党建联动机制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形成的背景分析 |
2.1 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命题 |
2.1.1 党建工作在开发区治理中的挑战 |
2.1.2 区域化党建的提出和实践 |
2.1.3 浦东开发区区域化党建形成的背景 |
2.2 区域化党建在开发区治理中的实现机制 |
2.2.1 区域化党建的特征 |
2.2.2 党建联动机制的提出和实践 |
2.3 党建联动机制的特征和存在问题 |
2.3.1 党建联动机制的主要特征 |
2.3.2 党建联动机制的存在问题 |
第3章 浦东新区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的实证分析 |
3.1 上海综合保税区:与驻港驻区单位的联动 |
3.1.1 成立联席会议探索区域化党建新的组织形式 |
3.1.2 培育亮点打造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
3.1.3 提升能级构筑“三港三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
3.2 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群团组织的联动 |
3.2.1 整合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联动的工作机制 |
3.2.2 基层党组织和企业工会组织工作联动机制 |
3.2.3 党建带团建联动机制 |
3.3 张江高科技园区:与区域内街镇联动 |
3.3.1 打造区域统筹新理念 |
3.3.2 构建区域共治的新架构 |
3.3.3 完善区域化共建联建的新机制 |
3.4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城的区域党建 |
3.4.1 强化工作理念,解决“为何做”的问题 |
3.4.2 完善工作网络,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
3.4.3 加强分类指导,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 |
第4章 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的完善 |
4.1 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的主体对接 |
4.1.1 组织联合 |
4.1.2 机制联建 |
4.1.3 活动联动 |
4.2 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的载体设计 |
4.2.1 项目的共同运作 |
4.2.2 双向服务的深化 |
4.2.3 区域网络的共享 |
4.3 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的环节衔接 |
4.3.1 三级统筹 |
4.3.2 三力联合 |
4.4 开发区区域化党建联动的绩效评估 |
4.4.1 成效评估 |
4.4.2 评估方法 |
第5章 结语: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在开发区治理中的价值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经济新常态视域下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经济新常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概述 |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
1.经济新常态基本内涵 |
2.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性 |
3.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
(二)非公有制经济相关概念 |
1.非公有制经济 |
2.民营经济 |
3.非公有制企业 |
(三)经济新常态下加速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
1.有利于促进贵州经济“赶超” |
2.有助于推动贵州经济“转型” |
3.有利于加快全面小康社会步伐 |
二、经济新常态下加速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一)省委省政府进一步鼓励支持和指导 |
1.政策、金融、法制的完善与支持 |
2.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力度提升 |
3.对非公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指导 |
(二)近几年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 |
1.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
2.贵州省非公有制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
3.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
(三)贵州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 |
1.推动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的动力更为多元 |
2.贵州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
3.贵州政府大力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
三、经济新常态下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
(一)结构性短板:集约度和新动力不足 |
1.“集约度偏低”,总体效率不高 |
2.产业结构和规模不合理 |
3.高新产业不足,品牌支撑力弱 |
(二)竞争性短板:核心竞争力缺乏 |
1.人力资源不合理,核心竞争力缺乏支撑 |
2.创新投入偏低,竞争持续性受限 |
3.“家族式”管理,持续竞争力受限 |
(三)服务性短板:政策与金融服务问题 |
1.政策服务不到位 |
2.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成效不足 |
3.金融服务落实不到位 |
四、经济新常态下加速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
(一)适应新常态:推动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 |
1.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集约化效能 |
2.强化政府职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调整 |
3.整合特色优势,提升结构档次 |
(二)把握经济新常态:力补“竞争性短板” |
1.加强人才聚集,增强发展核心实力 |
2.追求创新投入,夯实竞争支撑实力 |
3.强化科学管理,克服家族体制弊端 |
(三)融入经济新常态:补齐“服务性短板” |
1.优化经济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 |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
3.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服务 |
(四)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加快贵州非公经济发展 |
1.深化行政管理改革,释放市场效能 |
2.以贵州“大数据”为契机,拓展发展领域 |
3.促创新驱动,增强持续发展实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积极探索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以健全机构为基础 |
以明确职责为关键 |
以强化履职为重点 |
(8)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拟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9)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归纳演绎法 |
四、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一)论文结构 |
(二)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概述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
(二)列宁的党建思想 |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
(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
(二)邓小平的党建思想 |
(三)江泽民的党建思想 |
(四)胡锦涛的党建思想 |
(五)习近平的党建思想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内涵 |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二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与推进 |
(一)初步探索阶段 |
(二)总结提高阶段 |
(三)实践推广阶段 |
二、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 |
(一)遵义红花岗区:“三进”强基础,“三民”惠民生 |
(二)广东佛山:“五带五对接”党员志愿服务活化党群关系 |
(三)青海省海西州: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夯实藏区执政基础 |
(四)青海西宁城中:“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意"连心桥" |
(五)郑州二七区:“三强一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
(二)加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 |
(三)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
(四)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
第三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
(一)社会转型快 |
(二)群体多样性 |
(三)利益差异化 |
(四)问题凸显期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服务平台不够完善 |
(二)服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
(三)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
(四)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五)服务载体和阵地存在薄弱环节 |
(六)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
第四章 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基本原则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 |
(五)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路径 |
二、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
(一)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
(二)健全服务制度,突出服务重点 |
(三)完善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保障 |
(四)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
(五)丰富工作载体,提高服务实效性 |
三、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机制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10)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目的和价值 |
0.2 相关研究现状 |
0.3 研究方法 |
0.4 研究内容 |
0.5 创新点和难点 |
1 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基本概念 |
1.1.1 非公有制企业 |
1.1.2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
1.2 理论基础 |
1.2.1 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 |
1.2.2 中国共产党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论述 |
2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历程与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 |
2.1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历程与现状 |
2.1.1 基本情况 |
2.1.2 取得的成效 |
2.2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思想认识较片面,缺乏积极性 |
2.2.2 党组织组建困难,影响力小 |
2.2.3 党建活动流于形式 |
2.2.4 党员教育管理覆盖不全面 |
2.3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理论研究滞后 |
2.3.2 重视程度不够 |
2.3.3 缺少经费、人才等基础保障 |
2.3.4 缺乏激励制约机制 |
3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践探索经验与借鉴意义 |
3.1 厦门市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践经验 |
3.1.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情况 |
3.1.2 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 |
3.1.3 对本研究的借鉴意义 |
3.2 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践经验与借鉴意义 |
3.2.1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情况 |
3.2.2 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的政策措施 |
3.2.3 对本研究的借鉴意义 |
4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
4.1.1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 |
4.1.2 落实工作保障机制 |
4.1.3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
4.2 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模式 |
4.2.1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
4.2.2 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
4.3 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 |
4.3.1 推进“两个全覆盖” |
4.3.2 实施归口管理 |
4.3.3 完善工作制度 |
4.4 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 |
4.4.1 加强企业主的教育引导 |
4.4.2 打造高素质的队伍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夯实发展“非公”经济的软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研究[D]. 刘潇. 山东大学, 2020(10)
- [2]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社会化研究—主要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考察[D]. 朱孟光.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3]私营企业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蒋莎莎.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基于投资者满意度的甘肃省招商引资环境优化对策研究[D]. 张楠. 兰州大学, 2020(01)
- [5]开发区治理背景下区域化党建联动机制研究 ——以浦东新区开发区为例[D]. 朱静.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6]经济新常态视域下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D]. 朱米. 贵州大学, 2017(03)
- [7]积极探索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新路径[J]. 李永鑫. 先锋队, 2013(20)
- [8]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9]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 马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10]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 张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