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连阳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

自拟连阳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

一、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论文文献综述)

支珊珊[1](2021)在《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谢晶日教授既往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医案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谢晶日教授在2015年1月到2020年1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医案,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首诊医案153例,整合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消化性溃疡处方的数据库,运用平台中“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两大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数据分析结果。结果: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医案153例,首诊处方153首,数据挖掘结果如下:1.本研究的153例医案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59岁和40-49岁,共占总人数的53.60%,其次为60-69岁段,约占总人数的18.30%。2.本研究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证候分类,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3.本次研究的处方中,共使用中药126味,所有药物使用总频次294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味分别是柴胡、白术、海螵蛸、紫苏子、白豆蔻、佛手、神曲、陈皮、乌药、煅瓦楞子、厚朴、黄芪、草豆蔻、砂仁、鸡内金。4.本次研究中,药物类别的出现频次在前九位的分别为理气药、补虚药、化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消食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和收涩药,共占总频次的85.72%。5.药物性味归经统计中,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辛味、苦味和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为主。6.本研究中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组合248组,提取常用2味药组合39组,常用3味药组合37组,常用4味药组合9组。7.本研究中共提取潜在核心组合14组,潜在新方7首。结论:1.谢晶日教授主张消化性溃疡以脾胃虚弱、肝脾失调、胃络失养为基本病机,治疗善从肝脾入手,注重调畅全身气机及保护胃肠黏膜。2.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以疏肝理气健脾,抑酸和胃敛疡为基本治法,配合清热化湿和胃,活血化瘀止痛等治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辨证治疗。3.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以辛味、苦味、甘味,性温、寒、平,归脾、胃、肺、肝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佛手、白术、黄芪、海螵蛸、煅瓦楞子、紫苏子、砂仁、厚朴、白豆蔻、乌药、草豆蔻、神曲、陈皮、鸡内金等。

李明宽[2](2021)在《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效果,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以及溃疡复发率,从而客观的评价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两种视角探讨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湖北省中医院叶松主任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活动期,中医辨证为胃脘痛,肝胃郁热证的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PU患者共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服用泮托拉唑为基础,若有Hp感染再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导师自拟疏肝愈疡汤治疗。总疗程为8周,并复查内镜,期间客观记录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全部及单项证候量化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部及单项证候量化积分,以此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治疗前、后内镜下溃疡愈合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比较疗程结束3月后两组的溃疡复发率,以此来评估疏肝愈疡汤的临床疗效。结果:1、全部临床证候量化积分:经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部临床证候量化积分组内及组间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更加明显。可能与治疗组中药组方中的药物成分具有减少胃酸分泌、抗炎镇痛、促进溃疡修复等作用有关。2、单项临床证候量化积分:将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项临床证候量化积分,经t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中治疗组口干症状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胁胀满、烦躁易怒、胃脘疼痛、泛酸、口苦的症状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0.01<P<0.05);在便秘症状方面,两组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部分老年受试者还存在气阴亏虚的情况有关。3、临床痊愈率:治疗组共40例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77.5%,其中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7:14:5:4;而对照组40例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60%,其中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8:16:10:6。经过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有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疗效更好。4、溃疡愈合率:治疗组40例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72.5%,其中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6:13:8:3;而对照组40例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62.5%,其中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7:18:6:9。经秩和检验,两组相比较,检验结果有差异(P<0.05),治疗组的溃疡愈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在促进溃疡面愈合方面优于对照组。5、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组31例患者经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阳性为25:6,根除率为81%。对照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阳性为15:13,根除率为54%。经卡方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溃疡复发率:治疗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溃疡复发率为15%,其中未复发:复发=34:6;对照组溃疡复发率为35%,其中未复发:复发=26:14。经卡方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其相关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具备安全性。结论: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明确,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提升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以及降低溃疡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运用。

李坤买[3](2015)在《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两年复发率。方法选择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自拟夏柴消疡汤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6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两年复发率1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8%,两年复发率36.54%。两组对比具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陈建芝,聂金涛,靳林静,于文涛,杨牧祥[4](2015)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进展》文中指出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中医传统方剂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以及自拟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和针灸等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部分研究缺乏明确的病证纳入标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科研设计,降低了疗效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应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进一步规范科研设计方案,建立统一临床纳入、排除、疗效评定标准,注重远期疗效的观察,使中医药研究更加客观、规范。

罗应海[5](2013)在《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化性溃疡(PU)主要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随着社会发展,PU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其中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1]。近年来中医治疗PU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Hp感染是PU的重要致病因素[2]。康素真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胃受损,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常,肝气失于调达,气机不畅,其

符仁[6](2007)在《胃脘痛临床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及小样本临床辨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胃脘痛,又名胃痛,其名最早见于《内经》,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的一种主要病证,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伴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大便或结或溏等脾胃症状以及神倦乏力,面黄消瘦,浮肿等全身症状。在许多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中均可出现胃脘痛,如消化性溃疡、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肠炎等。是临床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对胃脘痛的临床研究见有大量文献报道,对这些已有的临床医学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具有明显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全面了解胃脘痛中医药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同时对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为临床辨证分析提供可参考的标准,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但目前还没有一篇报道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研究者实际情况,本研究进行如下工作:1、胃脘痛发病和辨治规律文献综合分析应用计算机检索、人工检索、和从综述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查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文献资料二百余篇。对检索得到的文献,首先依据文章题名和摘要进行初筛,保留所有可能与分组设计进行临床辨证论治观察研究的文献;然后阅读全文,选取符合下列标准的文献纳入本研究:(1)文章为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发表时间2001年至2006年;(2)文章研究对象为明确的“胃脘痛”或“胃痛”的中医临床治疗;(3)观察病例成组设计,病例数不少于20例;(4)有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借鉴医学文献meta-分析的方法和理念对选取的胃脘痛中医临床辨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依据文献作者所在地,以长江为界,将文献报道的胃脘痛病例分属南北两部分,对其所阐述的病史资料中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诊断进行整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近5年中医药辨治胃脘痛文章发表情况看,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地区的趋势基本相似,2001年至2003年逐年增加。(2)长江以南地区胃脘痛患者平均年龄略高于长江以北地区。但南北地区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包含年龄报道的文献量有明显差别,南方报道的文献对研究病例的年龄有详细说明的较北方多,因此可能存在文献纳入偏倚,其分析结果的参考价值相应地降低。(3)南北不同地区男性胃脘痛患者数量均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3:2,而且长江以南地区与长江以北地区胃脘痛男女性别构成比基本一致。(4)北方地区胃脘痛患者病程长于南方地区患者。(5)总结胃脘痛的文献报道最常见的几类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胃下垂。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不论南方、北方地区,均是发病率最高的两类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的病变,而且南北方胃脘痛患者中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基本相当。但在长江以南地区,胃下垂发病率较功能型消化不良低,而在北方地区正好相反。而在慢性胃炎中,北方地区浅表性胃炎所占百分比高于南方,而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则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另外,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三种亚型所占的百分比在南北方差别不明显,均以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6)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脾胃虚寒、脾胃阴虚是虚证胃脘痛中最为常见的两类证型,在所有统计病例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在实证胃脘痛病例中,肝气犯胃型胃脘痛较为多见,中医证型的集散趋势与地域分布未见明显相关性。2、临床研究将2004年10月~2006年1月之间就诊于澳门筷子基卫生中心门诊病例,凡是中医诊断属“胃脘痛”范畴者,均纳入本研究进行观察,共收集胃脘痛患者78例。制订临床病理观察量表,在接诊患者时,依据病史资料填写量表,待病例收集完毕,对所有收集的病例进行归纳整理,主要依据其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实证患者平均年龄小于虚证患者。就整体平均年龄而言,本研究所收诊的78例患者平均年龄与文献研究中的平均年龄相比偏大。(2)该研究中收集的78例患者,不论虚实证候,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其中胃阴亏虚证女性多于男性尤为明显,而脾胃阳虚证患者性别差异较小。但总体的性别比例,与文献研究中的性别比例有明显不同。上述研究工作结果,探讨了不同地区胃脘痛发病的不同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总结澳门地区临床诊治的胃脘痛患者的发病特征,并与内地文献报道互相比较,分析其间差异,总结辨治规律,为澳门地区胃脘痛的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参考。

郭雁冰[7](2006)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结肠黏膜层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效的西药是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着的优势,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从疗效到作用机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中医药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研究本病在临床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总结本病中医证候学特征,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并对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寻找中医作用的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导师王新月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特点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本虚标实。本病不只是结肠局部的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脾肾亏虚是对其病因病机的根本反映,是贯穿UC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一条主线,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部与全身的重要病理变化,积滞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重要病理基础。临证如何正确把握辨证论治,对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UC的疗效,尤其是降低复发率至为关键。本课题从UC的免疫损伤机制入手,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损伤反应、促进结肠黏膜修复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药抗复发的作用机制,为合理选择治法、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出UC多环节治疗理论及微观辨证思路。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306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的病例103例,治疗组予导师经验方(生黄芪20g炒陈皮10g炒白芍10g炒白术20g茯苓30g黄连10g黄柏10g煨木香10g当归6g炒五灵脂10g生蒲黄10g(包煎))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部分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1)疗效观察,包括临床综合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以及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的变化等。(2)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免疫学指标变化:外周血CD4+/CD8+/CD3+细胞,血清和结肠IL-8。其中IL-8同时检测正常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3结果3. 1疗效观察结果

于笑艳,杜锦辉[8](2006)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文中提出

贺俭[9](1998)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广西民族医院贺俭(530001)关键词中医药疗法消化性溃疡综述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本文仅就近3年来(1995年~1997年)国内医学期刊有关本病的中医内科治疗进展...

唐寿延,翟正保[10](1998)在《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文中研究指明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唐寿延翟正保(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涟水223400)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敛疡汤中医药治疗中图号R259.731从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获得满意疗效,并设西药治疗4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二、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进展
    2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2.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消化性溃疡的西医诊断
        2.3 消化性溃疡的西医治疗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统计工具
        2.2 处方收集
        2.3 数据预处理
        2.4 建立数据库
        2.5 数据挖掘
研究结果
    1 性别、年龄的统计
        1.1 性别统计
        1.2 年龄统计
    2 中医证候的统计
    3 药物频次统计
    4 药物功效归类统计
    5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5.1 药物四气统计
        5.2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
        5.3 药物归经统计
    6 组方规律统计
        6.1 用药模式统计
        6.2 规则分析统计
    7 新方分析统计
        7.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的分析
        7.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7.3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讨论
    2 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讨论
        2.1 证候分布的讨论
        2.2 药物频次统计讨论
        2.3 药物类别统计结果讨论
        2.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讨论
        2.5 药物组方规律讨论
        2.6 新方分析讨论
    3 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
        3.1 疏肝理气健脾调畅整体气机
        3.2 清热化湿和胃重塑胃内环境
        3.3 制酸收溃敛疡保护胃肠黏膜
        3.4 活血化瘀止痛恢复胃肠功能
    4 小结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2 病例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3.临床资料
        3.1 病例来源
        3.2 一般资料
    4.治疗方案
        4.1 治疗方法
    5.观察指标
        5.1 临床证候观察指标
        5.2 疗效指标
        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6.疗效评定标准
        6.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6.2 内镜疗效判断标准
        6.3 溃疡复发率判定标准
        6.4 安全性判断标准
    7.统计分析方法
    8.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3.祖国医学认识消化性溃疡的历史沿革
    4.祖国医学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历史沿革
    5.现代医学药理分析
    6.叶松教授对PU的理解
    7.疏肝愈疡汤现代药理学分析
    8.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综述 近5年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复方治疗
2中西医结合治疗
3针灸治疗
4其他疗法
5问题与展望

(5)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分型治疗
    2.2 基本方治疗
    2.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
    2.4 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小结

(6)胃脘痛临床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及小样本临床辨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META分析及其在医学文献研究中的意义
        (一) Meta-分析的概念
        (二)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三) Meta-分析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法
        (四) 影响Meta-分析结果的常见偏倚
        (五) Meta-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胃脘痛及其研究进展
        (一) 历代中医典藉对旨脘痛的认识沿革
        (二) 近现代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
第二部分 胃脘痛发病和辨治规律文献综合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
    二、分析方法
    三、分析结果
        (一) 研究已纳入的不同地区胃脘痛文献的时间分布情况
        (二) 不同地区胃脘痛发病年龄特点与地域的关系
        (三) 不同地区胃脘痛发病性别特点与地域的关系
        (四) 不同地区胃脘痛患者病程时间与地域的关系
        (五) 不同地区胃脘痛患者西医诊断的特征及其与地域的关系
        (六) 不同地区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的特征及其与地域特征的关系
    四、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分析结果
        (一) 临床研究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年龄分布情况
        (二) 临床研究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性别比例
        (三) 临床研究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平均年龄与文献报道相比较
        (四) 临床研究病例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性别分布与文献报道相比较
    四、结论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1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综述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中篇
王新月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下篇
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谢晶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总结[D]. 支珊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疏肝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D]. 李明宽.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夏柴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J]. 李坤买. 光明中医, 2015(03)
  • [4]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进展[J]. 陈建芝,聂金涛,靳林静,于文涛,杨牧祥. 医学综述, 2015(06)
  • [5]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进展[J]. 罗应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10)
  • [6]胃脘痛临床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及小样本临床辨证研究[D]. 符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研究[D]. 郭雁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 于笑艳,杜锦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06(05)
  • [9]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近况[J]. 贺俭. 中医药信息, 1998(04)
  • [10]自拟敛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J]. 唐寿延,翟正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1)

标签:;  ;  ;  ;  ;  

自拟连阳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