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远辉,郝明明,张煌涛,吴海江[1](2018)在《新疆两种产地羊肉中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评估新疆羊肉的营养价值,试验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凯氏定氮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新疆两种产地的羊肉(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进行测试分析,测定了新疆羊肉中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肉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丰富,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18.56%和17.93%,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占氨基酸总量的38%以上;并且药用氨基酸含量也比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63%以上,其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高;两种不同产地羊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7%和21.2%,和日常膳食肉类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说明两种不同产地的羊肉均具有比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龙强[2](2017)在《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品质特性及发酵剂对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宁乡花猪又名宁乡猪、宁乡土花猪等,是湖南宁乡县的特色猪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本文对其加工成的传统风干香肠制品的品质特性以及发酵剂应用对这些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理化特性方面: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具有较好的理化特性,但不同部位肉产品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地,后腿肉风干香肠的红度值a*显着高于其他风干香肠。营养特性方面:宁乡花猪肉风干香肠的氨基酸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的理想模式。其中,五花肉、前腿肉、后腿肉及里脊肉风干香肠的必须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Essential Amino Acids/Total Amino Acids)值分别为38.80%、40.22%、40.12%、42.29%;必须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EAA/NEAA(Essential Amino Acids/Nonessential Amino Acids)值分别为75.62%、77.19%、77.49%、85.57%。此外,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丰富。上述四种不同部位肉风干香肠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含量分别高达45%、43.27%、43.78%、44.77%左右,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含量也分别达12.32%、12.38%、14.17%、12.95%。2.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的香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从不同部位肉风干香肠样品中共鉴定得到5大类3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五花肉、前腿肉、后腿肉及里脊肉风干香肠中分别鉴定出12种、23种、27种和13种。在各样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均以醛类和酯类为主,是各样品主要特征性风味成分。3.接种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组成的复合发酵剂(接种量均为107 CFU/g)。发酵结束时,产品pH值降低到5.3以下,显着低于对照组产品,随后产品pH值开始回升,最终为5.55左右。发酵剂对产品水分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色泽、质构、脂肪酸、风味成分有较显着影响。在风干结束和老化成熟时,发酵剂组风干香肠的一些色泽、质构参数显着高于对照组。老化成熟后,饱和脂肪酸SFA(Saturated Fatty Acid)降低至4.20%,而不饱和脂肪酸UFA(Unsaturated Fatty Acid)如反-9-十八碳一烯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上升至71.24%、13.61%、0.99%。另外,风干结束和老化成熟后,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分别达到25、26种,高于对照组的14、22种。
王嫒嫡[3](2016)在《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品质及营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腌火腿是经腌制、晾晒和发酵成熟等加工过程,利用猪后腿制成的一类干腌肉制品。肌肉组织作为干腌火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营养物质的来源,而且对干腌火腿独特风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传统干腌火腿的品质特性以及营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本论文以云南宣威火腿为实验原料,探讨不同成熟阶段宣威火腿品质及营养的特性,旨在为宣威火腿加工工艺的优化和食用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对不同成熟时期(3、6、12和18个月)宣威火腿肌肉组织的品质及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测定了不同时期样品的理化指标(pH、水分含量、氯化物含量)、感官、颜色、质构、微观结构、脂肪氧化程度、风味物质、蛋白质特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维生素含量以及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1)品质的变化:随着火腿成熟时间的延长,pH值上升,火腿中水分大量流失,氯化物含量增多;脂质氧化程度加剧;颜色发生了显着变化;火腿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增加,风味趋好;火腿肌肉组织的嫩度升高,咀嚼性和口感有所上升。(2)利用双向电泳生化技术手段检测蛋白的变化,实验发现不同成熟期火腿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发生聚合和降解。(3)营养的变化:随着火腿成熟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呈现升高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呈现降低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化并不显着;火腿肌肉组织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宣威火腿肌肉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火腿成熟时间的延长并没有导致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流失;(4)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肌肉组织中均含有8种矿物质元素,各元素由高到低含量的顺序为:K>Na>Ca>Zn>Fe>Cu>Mg>Mn,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Ca、Mg元素含量逐渐下降,K、Na、Zn、Cu、Fe、Mn这六种元素均呈上升趋势;火腿肌肉组织中维生素VB1、VB2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VB3、VB6和VE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火腿肌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呈上升趋势。
杨学圳[4](2013)在《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工艺及其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智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 Fabricius),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原产于中美洲等地区,后来被驯化,成为大规模人工饲养的资源昆虫之一。本文在分析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其蛋白质的深加工技术。从六种蛋白酶中,我们选择了比较合适的蛋白酶,研究了影响该蛋白酶活性的几个重要因素,设计并优化了该蛋白酶水解大麦虫幼虫蛋白质的酶解工艺;为探索该酶解工艺所得产物的生理功能,研究了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重、体力及智力的影响,为大麦虫幼虫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理论支撑。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大麦虫幼虫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质量评价大麦虫幼虫蛋白质占其鲜重的22.28%,高于绝大多数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其蛋白质含有20种氨基酸,并且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高达92,属于优质的蛋白源。2、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工艺在酸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六种蛋白酶中,选择了对大麦虫幼虫蛋白质水解度最高的碱性蛋白酶作为研究材料,经过酶解工艺的优化试验,确定了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大麦虫幼虫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水解温度为(59.5±0.5)℃,水解时间为(3.2±0.4)h,起始pH值为9.3±0.1,底物浓度为(6.7±0.2)%,酶底质量比为(3.7±0.2)%。3、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重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的酶解产物饲喂KM小鼠后,测定了不同处理的KM小鼠饲喂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采用的剂量范围内,酶解产物的饲喂剂量与其体重增加程度呈正相关关系。4、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的影响采用爬竿试验和负重游泳试验测试了不同剂量的酶解产物饲喂KM小鼠的抗疲劳能力。结果表明,饲喂中剂量(1.67g/kg bw·d)的KM小鼠,其爬竿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均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的KM小鼠,且饲喂了酶解产物的KM小鼠,其爬竿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均显着高于未饲喂酶解产物的KM小鼠。说明该酶解产物对KM小鼠具有一定抗疲劳能力。5、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智力的影响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了不同剂量的酶解产物饲喂的KM小鼠对空间定位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表明,饲喂中剂量(1.67g/kg bw· d)的KM小鼠,其学习和记忆能力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的KM小鼠,且饲喂了酶解产物的KM小鼠,其对空间定位的学习记忆能力显着高于未饲喂酶解产物的KM小鼠。说明该酶解产物对KM小鼠具有一定增智作用。
王俊魁[5](2013)在《结合感官评价与指纹图谱技术开发沙葱酱制品》文中提出沙葱是分布于我国西部荒漠、戈壁地带的一种野生蔬菜资源,在沙葱分布地区为当地居民广为食用。近年来,随着沙葱人工种植技术的成熟,沙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渐增加;同时沙葱含水量高,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热腐烂,导致沙葱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直接鲜食,因此沙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亟需针对沙葱的保鲜和加工利用技术。本文以人工种植沙葱样品为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同属的韭菜进行了比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合感官评价中的定量描述分析试验和消费者喜好试验开发沙葱酱制品;探讨了指纹图谱技术即电子舌和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在沙葱酱制品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沙葱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膳食纤维、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34%、4.50%、18.88%、30.90%、19.39%和4.61%,与韭菜中含量差异显着(p<0.05);沙葱中粗蛋白含量为24.34%,低于韭菜中粗蛋白的含量(27.66%);沙葱含有丰富的钾(10101mg/100g)、钙(1448mg/100g)及镁(815mg/100g)矿物质元素,高于韭菜中的含量;沙葱中呈鲜味的游离天冬氨酸和游离谷氨酸占其总游离氨基酸的46%,韭菜中所占比例为8%,沙葱具有开发成调味品的潜力。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共检测到沙葱中2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11种,醛类8种,烯烃类2种,脂类1种,酮类1种,烷烃类1种,沙葱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含硫类化合物和醛类;在DVB/CAR/PDM、PDMS/DVB、PA三种固相纤维头中,DVB/CAR/PDMS型号的萃取头萃取效果最佳;沙葱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己烯醛(27.74%)、甲基-2-烯丙基三硫醚(25.70%)、二甲基三硫化物(13.62%)、烯丙基甲基二硫醚(9.94%)、二烯丙基二硫(7.23%),占总成分的84.23%,其中2-己烯醛在沙葱中首次报道。3.自制五种同系列沙葱酱制品,采用定量描述分析试验确定沙葱酱制品中的主要风味为咸味、虾腥味和鲜味,其中虾腥味和鲜味在消费者喜好试验中评分较高;配方A4(100g沙葱酱半成品+40g花生油+35g虾米+1.5g紫菜粉+8g食盐+1g白砂糖)受到消费者喜爱,为五个不同配方的最佳配方。4.探讨了利用电子舌定量分析沙葱酱制品中不同配料的含量,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了定量预测模型。样品添加量为10g沙葱酱制品,同时加入190g蒸馏水稀释时,电子舌对不同配料添加量的样品区分效果最好。电子舌传感器响应信号值与沙葱酱中食盐、味精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74,这表明电子舌可用于定量分析沙葱酱制品中不同食盐、味精的添加量。电子舌响应信号值与白砂糖、蒜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837,与姜粉含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5.电子舌和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能够对不同配方的沙葱酱制品进行很好的区分,区分指数分别为95和90;不同配方的样品点在电子舌和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图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消费者喜好试验对不同配方的样品评分结果趋于一致,指纹图谱技术在产品开发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聪慧[6](2011)在《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食药用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山天牛属(Massicus),是一种严重危害栎树的蛀干害虫。本研究是以栗山天牛的食用和药用资源开发为目的,利用凯氏定氮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分析、分离仪器及技术对栗山天牛提取物中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组分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评价,以及利用动物试验对栗山天牛提取物的免疫功效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分析测定了栗山天牛提取物中的粗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及15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提取物中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含量分别为37.28%,37.25%,8.61%;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9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69.3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同时,还含有Ca、Mg、Fe、Mn、Zn、Cu、Mo、Ni、Se、Cr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栗山天牛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通过给小鼠灌服栗山天牛提取物,研究其对小鼠的胸腺与脾脏重量、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血清溶血素含量、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00 mg/kg虫粉组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其余各剂量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与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栗山天牛提取物可使小鼠吞噬功能提高,其中,100 mg/kg, 200 mg/kg虫粉组的吞噬指数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3个虫粉组的溶血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异性差异;100 mg/kg虫粉组的足趾肿胀度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栗山天牛提取物可以显着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即对非特异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而对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不明显。
谭贝妮[7](2010)在《速溶牛骨复合颗粒汤料产品的研制》文中提出本课题以新鲜牛腿骨为原料,研究了原辅料、调味料、稳定剂的添加量及不同加工工艺对牛骨汤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阶段工艺得到的牛骨汤进行了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旨在得到牛骨汤料产品的良好配方及工艺,为实际骨汤料的开发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煮骨方式、骨粒径、煮骨时间、骨水比、加醋量及辅料添加量因素对牛骨汤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紫砂煮骨方式得到的骨汤可接受性最大。加醋量对汤中钙离子含量及感官评定影响显着。添加食醋6ml/500g(牛骨)时汤中钙离子含量可高达129.92mg/100g且风味良好。综合分析理化、感官等指标,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牛骨汤煮制工艺条件得:紫砂熬煮,骨粒径5cm、煮骨6 h、骨水比1:3、加醋量为6ml/500g(牛骨)及辅料添加量为(猪肚20g/500g(牛骨),猪肉20g/500g(牛骨),鸡肉70g/500g(牛骨))。研究了酶种类、底物浓度、加酶量、时间、pH及温度对牛骨汤酶解工艺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解度和氮收率等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酶解条件的优化,优化的骨汤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6000 U/g,底物浓度1%,温度60℃,pH值6.5,时间3 h。该条件下制备牛骨汤酶解产物水解度可达26.27%。考虑产品得率及风味,选取底物浓度为5%进行工艺试验,根据回归方程可得,在其他因素优化条件下,水解度的理论值为:18.33%。测定骨汤酶解前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由12.1 mg/g升至22.7 mg/g,所含必须氨基酸含量也由6.28%提升至11.81%,两个值均提升了近一倍。研究了牛骨汤料制备工艺中的调味料配方、稳定剂配方、浓缩方式和干燥制粒方式。得到牛骨汤料的优化配方为(g/500g酶解汤):食盐0.3g、洋葱粉0.15 g、姜粉0.1 g、鸡精0.35 g、β-糊精2.5 g。发现常压浓缩和真空浓缩两种方式对牛骨汤的品质影响差异不显着。对制得的两种牛骨颗粒汤料进行分散性、稳定性、粒度、速溶性及主要的营养成分、感官和微生物等指标测定,均达到GB7101-2003的要求,两种汤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速溶性均高于速溶冲剂标准,表明本试验所制备的速溶牛骨汤料产品品质符合行业标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表面微观形貌的进行观察,从结构上验证了颗粒汤料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分别对三阶段工艺后的得到的牛骨汤进行了氨基酸测定,并采用SPME-GC-MS与GC-O方法联用对三种样品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前牛骨汤冻干粉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酶解前为12.1 mg/g,酶解后高达22.7 mg/g。经酶解后牛骨汤的鲜味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相对含量均显着提高。采用游离氨基酸的TAV值评价,经酶解工艺后牛骨汤中令人愉悦的氨基酸占大多数,酶解后牛骨汤愉悦滋味的氨基酸显着提升对风味的改进巨大。同时分析了氨基酸对产品风味形成的影响。三种样品经计算机检索的NISTDEMO与Wiley标准谱图库分析匹配度大于60的挥发性物质中,经分析发现三种样品共存的挥发性物质有:3-甲基-3-乙烯基-环丙烯、己醛、甲基碳酸壬酯、2-戊基呋喃、甲基十四碳酸酯、油酸、2-辛基-环丙烷辛醛、(Z)-13-十八碳烯醇、9,12-十八碳二烯酸。对形成牛骨汤主要风味具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进行了探讨,分析鉴别出的化合物有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碳氢化合物类、含硫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酸、酯、不饱和烃和含硫杂环类化合物为牛骨汤的主要呈味物。其中含硫杂环类化合物虽然含量仅为5.97%,但这些具有特殊风味的化合物对牛骨汤特征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曾晓房[8](2007)在《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骨架是肉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副产品,但其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利用酶解及Maillard反应生香技术对鸡骨架进行深度开发,对于国内鸡骨架的回收利用以及实现鸡肉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鸡骨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组成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抽提物具有良好的呈味效果。采用Pancreatin、Papain、Alcalase、Protamex和Flavorzyme酶解鸡骨架表明,产物中可溶性氮、氨基氮均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而肽基氮则由于处于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变化中,存在一最高值。肽谱分析表明,产物中大分子肽段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而小分子肽段不断增加,不同酶解产物中肽段分子量分布各具特点。复合酶酶解产物中可溶性氮、氨基氮含量以及肽段分子量分布随酶解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单酶相同。Pancreatin酶解产物中鲜味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于酶解鸡骨架蛋白制备风味基料。在酶解初期以亲水性氨基酸和蛋白酶作用位点氨基酸的释放为主,后期,蛋白酶对肽键的疏水性氨基酸作用加强。鸡骨架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对产物的呈味具有明显影响,其中以Pancreatin酶解4hr产物呈味效果最好。鸡骨架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中具有多种对鸡肉风味具有贡献的香味成分,其中以醛类为主,还含有杂环类及含硫直链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共同作用构成了鸡骨架酶解产物特有的风味。蛋白酶解、加热灭酶对鸡骨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加酶处理能提高鸡骨架的香味贡献成分含量;而加热灭酶使酶解产物鸡肉风味更丰满,能提高鸡骨架挥发性成分中鸡肉香味贡献性成分含量。在最基本配方的基础上,通过Friedman排序检验法确定了以鸡骨架酶解产物为主要原料的Maillard反应制备鸡肉香精的优化条件。在Maillard反应优化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损失较少,因此,Maillard反应制备鸡肉香精对体系的鲜味强度影响程度较小。经GC-MS检测显示,共检出产物包括:烃类12种、醇类13种、醛类16种、酮类4种、酸类3种、酯类2种、杂环类22种以及含硫直链化合物2种共计74种,其中醛类、醇类、杂环类较多,三者占定性化合物总量的78.51%。鸡骨架酶解肽中疏水性氨基酸在Maillard反应中的降解程度较大,而亲水性氨基酸在热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程度较大。鸡骨架酶解肽的降解与酶解程度有关,而且与肽段分子量具有相关性。鸡骨架酶解肽与葡萄糖Maillard反应所产生的挥发性产物以含氮杂环化合物最多,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占定性化合物的34.04%。
张燕婉[9](1990)在《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的肉制品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随着国内外食品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食品质量及其营养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燕婉[10](1988)在《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氨基酸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的肉制品历来为广大群众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已不光是色、香、味,对营养价值也提出了高要求。蛋白质含量是评价肉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而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又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依据。各种肉制品由于不同的工艺和配方,因而,其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南京板鸭、叉烧肉、广式香肠、符里集烧鸡、酱牛肉、火腿肠、甜牛肉松的氨基酸测定,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各种肉制品的营养评价和从事肉类研究和肉制品生产单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二、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两种产地羊肉中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标准溶液及主要试剂 |
1.3 仪器与设备及仪器条件 |
1.4 提取、测定 |
1.4.1 氨基酸的提取 |
1.4.2 蛋白质的提取 |
1.4.3 矿物质元素的提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肉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及分析 |
2.2 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羊肉中蛋白质含量及分析 |
2.3 两种羊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及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2)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品质特性及发酵剂对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宁乡花猪肉质特性、品牌潜力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
1.1 宁乡花猪的肉质特性 |
1.2 宁乡花猪的品牌潜力 |
1.3 宁乡花猪的开发研究现状 |
2 我国传统肉制品及其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2.1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种类、分布及典型代表 |
2.2 传统肉制品在我国肉类加工中的地位与前景 |
2.3 传统肉制品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
3 发酵剂及其在传统肉制品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
3.1 发酵剂概况 |
3.2 发酵剂在传统肉制品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
4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理化及营养特性分析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的主要理化特性 |
2.2 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的营养特性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香气特性分析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挥发性风味成分GC-MS总离子流图 |
2.2 从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中鉴定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
2.3 特征性风味成分的来源及香气特征分析 |
2.4 挥发性风味成分在不同部位传统风干香肠制品间的差异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酵剂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剂对pH值的影响 |
2.2 发酵剂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
2.3 发酵剂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色泽的影响 |
2.4 发酵剂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质构特性的影响 |
2.5 发酵剂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2.6 发酵剂对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品质及营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干腌火腿 |
1.1.1 干腌火腿简介 |
1.1.2 干腌火腿的加工工艺 |
1.2 干腌火腿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
1.2.1 理化指标 |
1.2.2 感官评定 |
1.2.3 颜色 |
1.2.4 质构 |
1.2.5 微观结构 |
1.2.6 脂质氧化 |
1.2.7 风味物质 |
1.2.8 蛋白特性 |
1.3 干腌火腿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
1.3.1 脂肪酸 |
1.3.2 氨基酸 |
1.3.3 矿物质 |
1.3.4 维生素 |
1.3.5 胆固醇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采集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3 实验药品 |
2.1.4 试剂配制 |
2.1.4.1 氯化物含量 |
2.1.4.2 TBARS值 |
2.1.4.3 金属元素储备液的配制 |
2.1.4.4 SDS-PAGE贮液配制 |
2.1.4.5 双向贮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处理 |
2.2.2 宣威火腿成熟过程中肌肉组织品质指标的变化 |
2.2.2.1 理化指标 |
2.2.2.2 感官评定 |
2.2.2.3 颜色测定 |
2.2.2.4 质构测定 |
2.2.2.5 微观结构测定 |
2.2.2.6 脂质氧化测定 |
2.2.2.7 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 |
2.2.2.8 总蛋白分析 |
2.2.3 宣威火腿成熟过程中肌肉组织营养指标的变化 |
2.2.3.1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2.2.3.2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2.2.3.3 矿物质含量测定 |
2.2.3.4 维生素含量测定 |
2.2.3.5 胆固醇含量测定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肌肉组织的品质变化 |
3.1.1 理化指标变化 |
3.1.2 感官评定 |
3.1.3 颜色的变化 |
3.1.4 质构的变化 |
3.1.5 微观结构的变化 |
3.1.6 脂质氧化的变化 |
3.1.7 风味物质的变化 |
3.1.8 蛋白特性的变化 |
3.1.8.1 总蛋白变化 |
3.1.8.2 SDS-PAGE凝胶电泳 |
3.1.8.3 双向电泳 |
3.2 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肌肉组织的营养变化 |
3.2.1 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 |
3.2.2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3.2.3 矿物质含量 |
3.2.4 维生素含量 |
3.2.5 胆固醇含量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工艺及其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智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大麦虫的研究进展 |
1.1.1 大麦虫的系统学研究进展 |
1.1.2 大麦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 |
1.1.3 大麦虫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
1.1.4 大麦虫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1.2 昆虫蛋白质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1.2.1 昆虫蛋白源饲料的开发与利用 |
1.2.2 昆虫蛋白源食品的开发与利用 |
1.3 生物活性肽概述 |
1.3.1 生物活性肽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
1.3.2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1.3.3 生物活性肽的结构与功能检测方法概述 |
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4 材料和方法 |
4.1 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质量评价 |
4.1.1 供试昆虫 |
4.1.2 试剂、仪器及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2 酶解工艺研究 |
4.2.1 蛋白酶的筛选及水解度、多肽含量测定 |
4.2.2 酶解条件对蛋白酶的影响及酶解工艺研究 |
4.3 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及智力的影响研究 |
4.3.1 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的影响 |
4.3.2 酶解产物对KM小鼠智力的影响 |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质量评价 |
5.1.1 大麦虫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 |
5.1.2 大麦虫幼虫氨基酸组成分析 |
5.1.3 大麦虫幼虫必需氨基酸质量评价 |
5.2 蛋白酶的筛选 |
5.3 多肽含量测定条件的确定 |
5.3.1 吸收光谱曲线测定 |
5.3.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5.4 酶解条件对碱性蛋白酶的影响 |
5.4.1 水解温度对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影响 |
5.4.2 水解时间对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5.4.3 水解起始pH值对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5.4.4 底物浓度对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5.4.5 酶底比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5.5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工艺研究 |
5.5.1 以水解度为判断指标的工艺研究 |
5.5.2 以多肽得率为判断指标的工艺研究 |
5.5.3 以多肽得率为主要指标的工艺优化 |
5.6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智力的影响 |
5.6.1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
5.6.2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的影响 |
5.6.3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智力的影响 |
6 总结与讨论 |
6.1 大麦虫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质量评价 |
6.2 蛋白酶的筛选 |
6.3 多肽含量测定的条件及确定 |
6.4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的酶解工艺 |
6.5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重的影响 |
6.6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的影响 |
6.7 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产物对KM小鼠智力的影响 |
6.8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6.8.1 酶解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6.8.2 酶解产物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 |
6.8.3 酶解产物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 |
6.8.4 利用大麦虫幼虫蛋白质制备更多功能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结合感官评价与指纹图谱技术开发沙葱酱制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沙葱研究进展 |
1.1 沙葱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1.1 沙葱的基本营养成分 |
1.1.2 沙葱的氨基酸组成 |
1.1.3 沙葱中的矿物质元素 |
1.1.4 沙葱中挥发性物质 |
1.2 摄入沙葱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
1.3 沙葱的人工种植 |
第二章 沙葱与韭菜中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仪器 |
2.1.3 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沙葱和韭菜中一般成分分析 |
2.2.2 矿物质元素分析 |
2.2.3 总氨基酸分析 |
2.2.4 沙葱和韭菜中游离氨基酸分析 |
2.2.5 膳食纤维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沙葱挥发性成分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利用感官评价开发沙葱酱制品 |
4.1 感官评价方法简介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定量描述分析试验 |
4.3.2 消费者喜好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指纹图谱技术在沙葱酱制品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
5.1 指纹图谱技术简介 |
5.1.1 电子舌简介 |
5.1.2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简介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电子舌进样量优化 |
5.3.2 电子舌对沙葱酱制品中不同配料的定量分析 |
5.3.3 电子舌对五种配方沙葱酱制品滋味分析 |
5.3.4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五种配方沙葱酱制品气味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学术成果) |
(6)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食药用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 食用昆虫的研究进展 |
1.1 我国食用昆虫的习俗与现状 |
1.2 食用昆虫种质资源的研究 |
1.3 食用昆虫营养价值的研究 |
1.4 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2. 药用昆虫的研究进展 |
2.1 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历史 |
2.2 药用昆虫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 |
2.3 药用昆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 栗山天牛的研究进展 |
3.1 栗山天牛的概述 |
3.2 栗山天牛的研究现状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栗山天牛提取物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结果与分析 |
1.5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栗山天牛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结果与分析 |
1.5 结论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速溶牛骨复合颗粒汤料产品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畜禽骨的营养特性 |
2 畜骨调味料的开发现状 |
3 骨汤料的研究现状 |
3.1 方便汤料的现状与问题 |
3.2 方便汤料研制中的新技术应用 |
4 速溶牛骨复合颗粒汤料的开发 |
4.1 速溶全骨复合颗粒汤料产品研制工艺的几个关键技术探讨 |
4.1.1 煮骨工艺 |
4.1.2 酶解工艺 |
4.1.3 风味调配复合化 |
4.1.4 制粒工艺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牛骨制汤工艺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与辅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牛骨汤工艺的烹制流程 |
1.2.2 原料牛骨的基本成分的测定 |
1.2.3 煮骨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
1.2.4 正交优化紫砂煮骨工艺试验设计 |
1.2.5 优化牛骨汤基础配方试验设计 |
1.2.6 指标测定方法 |
1.2.6.1 水分的测定 |
1.2.6.2 蛋白质的测定 |
1.2.6.3 脂肪的测定 |
1.2.6.4 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1.2.6.5 可溶性灰分的测定 |
1.2.6.6 总糖的测定 |
1.2.6.7 钙的测定 |
1.2.6.8 感官评价 |
1.2.7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料牛骨的基本成分的测定 |
2.2 不同煮骨方式对骨汤品质的影响结果 |
2.3 不同骨粒径对骨汤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
2.4 不同料液比对骨汤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
2.5 不同煮骨时间对骨汤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
2.6 不同加醋量对骨汤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
2.7 紫砂煮骨工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
2.7.1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和骨渣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7.2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中可溶性灰分含量的影响 |
2.7.3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中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2.7.4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中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7.5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中总糖含量的影响 |
2.7.6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汤得率和骨重损失率的影响 |
2.7.7 紫砂煮骨工艺对骨蛋白提取量和可溶性灰分提取量的影响 |
2.7.8 紫砂煮骨工艺对牛骨汤感官评定的影响 |
2.7.9 紫砂煮骨工艺的优化结果 |
2.8 牛骨汤基础配方试验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牛骨酶解工艺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试剂与药品 |
1.1.3 仪器和设备 |
1.2 方法 |
1.2.1 酶解原料的制备及酶解工艺流程 |
1.2.2 酶制剂的筛选 |
1.2.3 酶解温度的确定 |
1.2.4 酶解底物浓度的确定 |
1.2.5 酶解pH值的确定 |
1.2.6 酶解加酶量E/S的确定 |
1.2.7 酶解时间的确定 |
1.2.8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
1.2.9 指标测定方法 |
1.2.9.1 水份的测定 |
1.2.9.2 蛋白质的测定 |
1.2.9.3 脂肪的测定 |
1.2.9.4 钙含量的测定 |
1.2.9.5 氨基酸组成分析 |
1.2.9.6 蛋白酶酶活测定 |
1.2.9.7 游离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 |
1.2.9.8 总氮含量的测定 |
1.2.9.9 水解度的测定 |
1.2.9.10 氮收率的测定 |
1.2.9.11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1.2.9.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酶解原料基本组成成分 |
2.2 蛋白酶酶活测定结果 |
2.3 酶制剂的筛选试验结果 |
2.4 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5 底物浓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6 pH值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7 加酶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8 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2.9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
2.9.1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拟合 |
2.9.2 二次回归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
2.9.3 二次回归模型的单因子效应分析 |
2.9.4 二次回归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 |
2.9.5 重建二次回归模型 |
2.9.6 模型验证 |
2.9.7 最佳酶解方案的确定 |
2.10 牛骨汤酶解前后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比较 |
2.11 酶解前后牛骨汤的感官评定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牛骨汤料的研制及产品品质的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与辅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牛骨汤料调味料配方的优化 |
1.2.2 牛骨汤料稳定剂的筛选 |
1.2.3 牛骨汤的浓缩方式比较 |
1.2.4 牛骨颗粒汤料的制备 |
1.2.5 牛骨颗粒汤料粒度的测定 |
1.2.6 牛骨颗粒汤料速溶性的测定 |
1.2.7 牛骨颗粒汤料的微观表面形貌观察 |
1.2.8 冲调后汤汁的感官质量评价 |
1.2.9 颗粒汤料及冲调后牛骨汤的主要成分测定 |
1.2.10 颗粒汤料微生物指标测定 |
1.2.11 牛骨汤料产品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
1.2.12 牛骨颗粒汤料分散性的测定 |
1.2.13 牛骨颗粒汤料稳定性的测定 |
1.2.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牛骨汤料的调味料配方的确定 |
2.2 牛骨汤料稳定剂的确定 |
2.3 牛骨汤浓缩方式的比较 |
2.4 牛骨汤料颗粒的制备 |
2.5 粒度的测定结果 |
2.6 速溶性的测定结果 |
2.7 颗粒汤料的微观表面形貌 |
2.8 产品冲调后汤汁的感官质量评价结果 |
2.9 汤料及冲调后汤汁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结果 |
2.10 牛骨汤料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 |
2.11 牛骨汤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 |
2.12 颗粒汤料冲调分散性与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牛骨汤料风味成分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牛骨汤样品氨基酸的分析 |
1.2.2 牛骨汤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
1.2.3 GC-MS及GC-O的分析条件 |
1.2.4 挥发性物质的鉴定方法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工艺阶段三种样品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结果 |
2.2 不同工艺阶段三种样品中氨基酸对风味的影响 |
2.3 不同工艺阶段三种样品的SPME-GC-MS及GC-O测定结果 |
2.4 不同工艺阶段的三种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
3 结论 |
4 讨论 |
4.1 牛骨汤中氨基酸对风味形成的探讨 |
4.2 对形成牛骨汤特征风味具有重要贡献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探讨 |
4.2.1 醇类化合物 |
4.2.2 醛类化合物 |
4.2.3 酮类化合物 |
4.2.4 酸类化合物 |
4.2.5 酯类化合物 |
4.2.6 碳氢化合物 |
4.2.7 含硫杂环类化合物 |
全文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畜禽鲜骨架资源概况 |
1.2 畜禽鲜骨架开发利用概况 |
1.3 酶解技术在畜禽鲜骨架蛋白深加工中的应用 |
1.4 肽的呈味特征 |
1.5 肉类香精的研究进展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鸡骨架成分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鸡骨架酶解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鸡骨架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鸡骨架酶解产物MAILLARD 反应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MAILLARD 反应中鸡骨架酶解肽的降解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3 展望 |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两种产地羊肉中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远辉,郝明明,张煌涛,吴海江.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01)
- [2]宁乡花猪肉传统风干香肠品质特性及发酵剂对其影响研究[D]. 龙强.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3]不同成熟时期宣威火腿品质及营养的研究[D]. 王嫒嫡.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2)
- [4]大麦虫幼虫蛋白质酶解工艺及其酶解产物对KM小鼠体力、智力的影响研究[D]. 杨学圳.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5]结合感官评价与指纹图谱技术开发沙葱酱制品[D]. 王俊魁. 上海海洋大学, 2013(05)
- [6]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食药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 王聪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7]速溶牛骨复合颗粒汤料产品的研制[D]. 谭贝妮.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8]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D]. 曾晓房. 华南理工大学, 2007(03)
- [9]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蛋白质营养评价[J]. 张燕婉. 食品科学, 1990(01)
- [10]国产七种名特肉制品的氨基酸分析[J]. 张燕婉. 肉类工业, 1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