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德喜[1](2018)在《2017年度某院化疗止吐药物用药调查及应用合理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某院2017年化疗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化疗止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化疗止吐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以2017年某院住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从病历中查阅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的基本情况、化疗止吐用药的应用情况,按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全部采用的数据进行相关指标计算。参照《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ntiemesis 2017 V2》、《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ntiemesis 2016》、《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和相关药品说明书,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化疗止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结果显示,符合纳入标准的694例化疗患者中,医师化疗止吐药物时,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化疗止吐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化疗止吐方案选择不合理,占所有调查病例的50.86%(353/694);5-HT3-RAs(5-hydroxytryptamine-3receptor,5-HT3-RAs)给药剂量过高/不足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16%(15/694);地塞米松给药剂量不合理率占总病例数的4.18%(29/694);5-HT3-RAs疗程不合理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2.82%(436/694);地塞米松疗程不合理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0.26%(210/694);胃复安用于各类化疗方案预防的不合理率为50.86%(353/694);质子泵抑制剂(PPIs)过度使用常见,过度使用率高达36.74%(255/694)。结论:该调查结果建议该院在化疗止吐药物使用方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急需介入规范。需要规范化疗止吐药物合理使用的主要措施包括:规范化疗止吐方案、严格制定各类化疗止吐药物的剂量、细致限定化疗止吐药物的给药频次及各类化疗药物的使用疗程。综合以上的调查结果,该院化疗止吐药物的使用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们认为医师和药师缺乏化疗止吐指南规范的学习及继续教育,应加强管理化疗患者预防止吐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袁亚辉,雷招宝[2](2016)在《45例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样发作病例的报告分析及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致患者癫痫样发作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与剂量、联联用药情况以及发生癫痫样发作的潜伏期与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等,分析其致癫痫的特点与危险因素,并提出安全用药的建议。结果:共检索到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样发作的病例报告45例,分析发现41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80%,女性患者占64.44%;癫痫样症状以大发作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意识丧失等;静脉滴注给药所致占80%以上;超适应证用药以及与茶碱类制剂、头孢菌素类、抗抑郁药等联用是致癫痫样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正确选择用药人群,避免联联用药,加强用药监测,积极处理患者出现的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症状是降低用药风险的重要措施。
张智慧,张伶俐,张永军,万朝敏,梁毅,黄亮,全淑燕,胡志强[3](2016)在《甲氧氯普胺儿童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筛选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检索中国FDA、美国FDA、加拿大卫生部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关于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的通报和药物警戒信息。采用WHO因果关系评价体系对不良反应与甲氧氯普胺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54篇,其中病例报告29篇,病例系列研究25篇,无RCT研究。54篇文献共报道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646例,其中29篇病例报告报道42例,25篇病例系列研究报道604例。646例患儿中男性352例,女性284例;年龄2个月至18岁,其中1岁以下者174例(26.9%),16岁者367例(56.8%),614岁者85例(13.2%),14岁以上者20例(0.03%)。病例报告报道的42例患儿中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者29例,男子乳房发育症4例,恶性综合征和呼吸暂停各2例,高醛固酮症、皮疹、血压升高、循环衰竭及右侧颞下颌关节脱臼者各1例;治愈39例,好转但留有后遗症2例,转院治疗1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的604例患儿不良反应均为锥体外系反应,均治愈,无后遗症。2008年CFDA发布通报,58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报告中儿童16例。2009和2011年,美国FDA和加拿大卫生部警告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甲氧氯普胺可致迟发型运动障碍。2013年,EMA建议甲氧氯普胺限于短期使用(不超过5 d),不用于1岁以下儿童,对于1岁以上儿童,仅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预防化疗和术后的恶心、呕吐。结论儿童使用常规剂量甲氧氯普胺存在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余美琴[4](2015)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并学习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了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男性,63岁,突发舞蹈样症状,表现为左侧肢体及面部不自主活动,血糖高,酮体阴性,一般在绝大多数病例中,早期CT多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但少数可表现正常,本例CT仅见双侧内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未见病变部位高密度影,MRI TIWI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边界清晰且无水肿现象。经过控制血糖、口服氟哌啶醇和地西泮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容易误诊。其典型病例表现为三联征: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和对侧纹状体MRI T1高信号和或CT平扫高密度影。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是一组锥体外系症状,属于不自主的运动。它多见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舞蹈症状,血糖和血渗透压增高,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其影像学具有特征性改变:早期颅脑CT多表现为高密度影,个别可示正常,颅脑MRI T1WI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基底节区高信号,T2WI相为多变信号。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该病的基础,应用氟哌啶醇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联合地西泮效果尤佳。本病是可逆的,对治疗反应较好,一般不留后遗症。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特异性,很多临床医师早期易误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治疗方法错误,最终影响了治疗效果。所以,对高血糖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发病机制的全面认识可大大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
喻东山[5](2011)在《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文中指出
孙守坤[6](2010)在《半夏泻心汤治疗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脾胃虚弱型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肺癌化疗所致脾胃虚弱型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肺癌,需要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病人。第1组为治疗组;第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化疗药物同时配合5-羟色胺阻滞剂(格拉司琼),并在应用化疗药物同时给予半夏泻心汤(口服,一次150ml,一日2次;)预防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在应用化疗药物的同时配合5-羟色胺阻滞剂(格拉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40例中,临床控制1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50%;对照组40例中,临床控制6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O.05)。两组中血清5羟色胺检测值在化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化疗后观察组中血清5羟色胺检测值低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1. 5-羟色胺阻滞剂(格拉司琼)配合半夏泻心汤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优于单用5-羟色胺阻滞剂(格拉司琼)的治疗效果。2.半夏泻心汤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价格较低,疗效显着,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逢山[7](2009)在《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文中指出癫痫是指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脑功能失调,药源性癫痫(MSE)是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癫痫发作。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引起癫痫发作,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菌药物等,本文对此类药物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减少药源性癫痫的发生。
姜胜玲,苏秋玉,邵静茹[8](2008)在《小儿急性药物性肌张力不全68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孙阿娟[9](2005)在《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总SOD、MDA、NOS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效研究是关于时间因素对针灸作用影响的研究。指通过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后,其效应的显现有一个渐进的发生发展过程,先是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潜伏期,然后针效才开始上升,并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回落到针刺前水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对于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确定最佳治疗间隔时间和疗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研究中可探讨针刺时效关系产生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针刺对胃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至今尚未有针刺保护胃黏膜的时效关系研究报道。目前针刺时效研究一般局限在天数或几小时内的间隔研究,很少涉及24h内的时间点研究,故本初步探索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科研开拓性。 本实验以酸化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健康 Wistar 大鼠 126 只,随机分为 14 组,7 个模型组,7 个针刺组,每组均为 9 只动物。针刺组在电针“足三里”治疗 1 次后 0h、0.5h、1h、3h、6h、12h、24h7 个时间点分别取材、检测胃组织总 SOD、MDA、总 NOS、iNOS,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指标均值数据和时间曲线变化。由此来研究电针对胃黏膜损伤影响的时效关系,进一步可探讨电针的作用机制。本实验结果表明:1 电针时效关系存在:针刺组各指标均值曲线相对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总 SOD、MDA 的曲线波动趋势较大,总 NOS 和 iNOS 的曲线波动趋势较小。2 模型组总 SOD、MDA 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说明 SOD、MDA 对胃黏膜损伤具有协同作用。3 针刺对总 SOD、MDA 影响曲线图可见在针刺后 3h 时点有升高总 SOD 降低 MDA 趋势,可推测针刺保护胃黏膜机制可能为加强保护因子,降低攻击因子,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4 针刺对总 NOS 和 iNOS 影响不显着,但针刺组和模型组曲线趋势比较可见针刺后 0h对 NOS 有加强的趋势,可推测针刺即刻对 NOS 有升高趋势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由此可见,电针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胃组织总SOD、MDA、总NOS、iNOS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不同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各指标最佳时间点也不同。从而进一步说明时间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刘昆,赵玉良[10](1993)在《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文中提出 胃复安合成于1961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关药理研究最早于1964年报道,以后报道渐多。应用此药可引起神经系统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统症状。我院急诊科于1990年接诊因大剂量口服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为引起同道重视,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13岁。因急性胃肠炎在当地诊所配胃复安100片,每片4mg。由于医嘱不清,患者自口服胃复安每天三次,每次12片(48mg);同时口服庆大霉素8万,每天两次。于口服胃复安三次后,突然跌倒,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口唇青紫,约2分钟后自动停止。但约2小时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安定10mg 肌注。此
二、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17年度某院化疗止吐药物用药调查及应用合理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调查指标 |
3.数据处理 |
结果 |
1.患者一般情况 |
2.疾病基本情况 |
3.化疗药物及止吐药物使用情况 |
讨论 |
1.化疗止吐方案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
2.5-HT_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
4.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
5.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
6.H_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
7.合理使用止吐药物的建议 |
结论 |
附件1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历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45例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样发作病例的报告分析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
2.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
2.3 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
2.3.1 给药途径 |
2.3.2 给药剂量 |
2.3.3联联用药 |
2.4 癫痫发作的时间、临床表现及其处理与转归 |
2.4.1 癫痫样发作时间 |
2.4.2 临床表现 |
2.4.3 处理措施与转归 |
3 讨论 |
3.1 LFX致癫痫样发作特点、危险因素与致病机制 |
3.1.1 人群因素 |
3.1.2 药物因素 |
3.1.3 LFX致癫痫的致病机制 |
3.2 安全用药对策 |
(4)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分析 |
1.一般资料 |
2.影像学检查 |
3.拟诊讨论、进一步检查、治疗及转归 |
讨论 |
1.临床特点 |
2.发病机制 |
3.影像学特点 |
4.诊断与鉴别诊断 |
5.治疗及预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半夏泻心汤治疗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脾胃虚弱型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抗肿瘤药物 |
1.1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
1.2 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 |
1.2.1 消化系统损害 |
1.2.2 神经系统损害 |
1.2.3 皮肤及附件损害 |
1.2.4 其他不良反应 |
2 化疗呕吐 |
2.1 化疗引起呕吐的分类 |
2.2 化疗引起呕吐的机制 |
2.3 化疗呕吐的临床治疗 |
3 中医理论 |
3.1 理论基础 |
3.2 辨证论治 |
4 半夏泻心汤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1.1 肺癌诊断标准 |
1.1.2 脾胃虚弱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纳入病例标准 |
1.2.2 病例排除标准 |
1.2.3 中止试验标准 |
1.2.4 脱落病例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3.1 病例来源 |
1.3.2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治疗结果分析 |
3.1 综合疗效分析 |
3.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3 治疗前后有关指标变化 |
4 讨论 |
4.1 对抗肿瘤引起呕吐的认识 |
4.2 半夏泻心汤的治疗作用 |
4.2.1 半夏泻心汤的现代医学研究 |
4.2.2 半夏泻心汤中单味药的药理研究 |
4.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7)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
1.1 抗精神分裂症药 |
1.2 抗抑郁药 |
1.3 抗躁狂药 |
1.4 抗焦虑药 |
1.5 脑神经营养药 |
1.6 抗癫痫药 |
2 抗生素 |
2.1 青霉素类 |
2.2 头孢菌素类 |
2.3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 (泰能) |
2.4 喹诺酮类 |
2.5 抗结核药 |
2.6 其他抗生素 |
3 麻醉药 |
4 皮质激素类 |
5 抗心律失常药 |
6 抗肿瘤药 |
7 其 他 |
(8)小儿急性药物性肌张力不全68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诱因 |
1.3 临床表现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误诊情况 |
2 结果 |
3 讨论 |
(9)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总SOD、MDA、NOS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针刺作用时效研究近况 |
综述二 针灸治疗胃黏膜损伤概况 |
综述三 足三里穴在胃肠疾病应用的研究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年度某院化疗止吐药物用药调查及应用合理性评价[D]. 郭德喜. 宁夏医科大学, 2018(01)
- [2]45例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样发作病例的报告分析及其对策[J]. 袁亚辉,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6(05)
- [3]甲氧氯普胺儿童安全性评价[J]. 张智慧,张伶俐,张永军,万朝敏,梁毅,黄亮,全淑燕,胡志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03)
- [4]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1例并文献复习[D]. 余美琴. 福建医科大学, 2015(11)
- [5]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J]. 喻东山. 临床荟萃, 2011(02)
- [6]半夏泻心汤治疗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脾胃虚弱型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 孙守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 [7]可致药源性癫痫的药物分析[J]. 刘逢山. 医学综述, 2009(12)
- [8]小儿急性药物性肌张力不全68例误诊分析[J]. 姜胜玲,苏秋玉,邵静茹.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2)
- [9]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总SOD、MDA、NOS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D]. 孙阿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10]过量胃复安引起癫痫样表现2例报告[J]. 刘昆,赵玉良. 急诊医学, 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