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史

国企改革史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放,马洪旭[1](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研究: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托幼服务供给变迁内嵌于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之中,历经萌芽期、建构与发展期、解体与分化期、重建与发展期四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等事件的触发下,托幼服务供给呈现出"钟摆式"的演进逻辑路径,政府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供给模式在不同的演进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特征。新时期托幼服务供给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家庭日益增长的托幼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托幼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重教育轻托育"和"公退民进"的结构性供给矛盾、选择性托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局限性等。"十四五"期间,建立与完善托幼服务供给的多元投入机制、推进托幼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托幼一体化"为主的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是优化人口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之举。

包炜杰[2](2022)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所有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贯穿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需要直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既要探讨公有制的效率难题并重申"宏观效率论"以廓清"国企低效论"背后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迷雾,又应正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两大根源,即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特殊性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适用性问题,以此揭示出两者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从而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

周文,肖玉飞[3](2021)在《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剧财富分配失衡和制造社会两极分化的发展失衡历史。贫困加剧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必然,西方福利社会制度更难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度不公的事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定无法彻底消除贫困难题与解决财富分配高度不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美好愿景,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现代化伟大奇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独特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活力。

叶小娇[4](2021)在《国有企业并购的长期投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弱、创新力不足、效益差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起了大量并购案例,国有企业的并购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成为学术和政策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其中,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企业的长期投资是企业对实物资本和非实物资本进行的投资期限超过一年的投资,是企业获取长期发展能力的主要方式和保证。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的长期投资的对象只有实物资本,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不是企业长期投资的内容。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与成熟,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对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认识,它们以独立的资本形态成为现代企业长期投资的关键内容,且重要性日益提升。在企业长期资本投资中,实物资本投资是企业生产力扩展的物质载体,人力资本投资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支撑,技术创新成果则可视为人力资本投资与创新投入的共同产出,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是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和技术创新投资的现实成果。并购是企业间各种资源的一揽子重组,一方面必然涉及到企业间存量实物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另一方面,会对并购后企业长期投资的方向和效果产生影响。国有企业并购一般都可以实现实物资本的扩大,但是,并购后是否能够对企业长期投资中的人力资本升级、技术创新产出、乃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提升效应,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目标的实现,还有待实证检验。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国有控股企业并购案例作为研究样本,从人力资本升级、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视角系统地考察了我国上市国有企业并购对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充分运用上市公司微观企业财务数据、专利数据、人力资本数据,基于国有企业主并购方的视角,通过测算获得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率等指标,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与双重差分法(PSM+DID)相结合的微观计量方法,系统地考察分析了样本国有企业并购带来的长期投资效应。本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国有企业并购显着地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本升级投资,在国有企业并购后,技能劳动力和高学历劳动力的总量和比例均得到了显着增加,而低技能劳动力则有所下降;国有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本升级效应在央企和大规模国企中更为显着;从影响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来看,国有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市场规模和实物资本—技能互补效应进而对人力资本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2)国有企业并购与技术创新方面,理论推理表明,并购可以显着地提升收购方的技术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同样也验证这一结论。国有企业并购后其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均得到了大幅增长,而外观设计专利影响不显着,表明国有企业并购后企业的研发质量得到了大幅地提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并购的技术创新效应因国有企业监管改革、企业规模大小和行业研发密集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发现国有企业并购的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监管改革后、大规模国有企业和研发密集型的国有企业中,而对国有企业监管深化改革前、小规模企业以及非研发密集型的国有企业的影响相对有限。最后,运用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数来替换技术创新指标后,国有企业并购的技术创新效应同样存在,即国有企业并购既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创新产出。(3)国有企业并购显着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两者之间具有显着的正向因果关系,且国有企业并购的生产率效应具有动态持续性;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并购会通过市场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升级效应,实现了生产率更进一步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并购的生产率效应因企业规模、监管归属不同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上述实证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国有企业并购可以产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长期投资效应的理论命题成立。本文理论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主要有:一、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层面,国有企业并购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升级、技术创新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政策目标,弱化对并购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市值提升的关注与考核,进而通过并购促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实现。二、企业层面,国有企业决策层应该深刻领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主要来源于持续的人力资本的升级与积累和技术创新投入,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应更多地考虑并购对象能否带来更多的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能力提升的要素,相应淡化并购对短期财务绩效的改善作用,确立以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为主要驱动力的并购对象选择原则。

刘凝霜[5](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政企关系百年建构:思想、实践与经验》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俞留章[6](2021)在《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推进的重点改革策略,股权激励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重大。股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有利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留住核心人才,通过给予他们一定的股票期权,使他们和企业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概状况,

余乔立[7](2021)在《党建工作在国企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国企改革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不仅是政府处理好自身与市场的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国企扮演好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角色的必经之路。国资委于2018年下发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出了"五突破,一加强"的主要目标。本文先回顾国企改革的历程和争议,然后指出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当下亟待取得突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找出国企难以取得上述突破的症结所在,最后探讨如何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国企缓解和解除这些症结。

亓为康,丁涛[8](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文中提出所有制问题关乎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有制改革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历史轨迹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这两条主线来展开。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应该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民共进",坚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谢志华[9](2021)在《公益类企业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公益性业务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民生。从主要国家的历史演变进程可以看出,公益性业务最早是由政府部门或者其附属机构承担,而后开始企业化,这种企业化是从国有企业开始的,继而逐步进行私有化改造。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最终都要实现按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公益类国企的外部管理体制主要涉及其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益类国企所涉及的行业越是关乎国家长远利益,政府管制程度越高;所涉及行业越是与个人密切相关,政府管制程度越低。后者可以考虑转向完全市场化的商业类国企。然而,这类国企在转型初期可能一时处于亏损状态,在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转并遵从政府要求时,同样应注意面向市场开展业务。当行业逐渐成熟时,再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由于公益类国企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同,其内部管理体制也存在集权模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模式、分权模式三种。总之,公益类国企走向市场是一种基本的趋势,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转型发展期间,基本的原则是使企业实现市场化经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公益类国企的效率不断提高。

杨灿明[10](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百年风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税改革实践始终与党的生存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保驾护航。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时期财税工作的特点,深刻把握党领导下财税实践的改革趋势与发展逻辑,以期为更好发挥党对国家财政的领导,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大国财政治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研究: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921—1949年):战时儿童公育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二)建构与发展期(1949—1978年):单位或集体托幼制度的确立
    (三)解体与分化期(1978—2010年):托育服务的“隐家庭化”和学前教育的市场化
    (四)重建与发展期(2010年至今):儿童福利制度的确立与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的变迁逻辑
    (一)托幼服务供给变迁的阶段演进逻辑
    (二)托幼服务供给变迁的逻辑主线
        1.政府责任从“大包大揽”到“逐步退缩”再到“理性回归”
        2.供给主体从一元供给向多元化供给转变
        3.供给机制由军事化供给制到企事业单位自给自足再到多样化协同治理转变
        4.供给模式由普惠性向普惠性与选择性共存转变
四、新时期托幼服务供给的反思与展望
    (一)对当前托幼服务供给的反思
        1.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2.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
        3.选择性托育供给模式的局限性
    (二)托幼服务供给的“十四五”展望
        1.建立与完善托幼服务多元投入机制
        2.推进托幼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推进“托幼一体化”为主的托育服务供给模式

(2)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所有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溯源、焦点与实质
    (一)溯源:20世纪初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论战
    (二)焦点:公有制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三)实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两大根源
    (一)公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特殊性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适用范围
三、“有机结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一)1978-1992年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政策调整准备阶段
    (二)1992-2012年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制度创新阶段
    (三)2012年至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主体重构阶段

(3)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本主义两极分化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与两极分化
    (二)全球财富分配失衡状况
    (三)西方福利国家陷阱
    (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共同富裕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共同富裕奋斗历程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共同富裕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活力

(4)国有企业并购的长期投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并购的概念与类型
        一、并购的概念
        二、并购类型
    第二节 并购的动因与相关理论
        一、传统并购理论
        二、国有企业并购理论
    第三节 企业长期投资的内涵演变
        一、投资的基本含义与企业长期投资
        二、人力资本理论与企业长期投资内涵的扩展
        三、技术创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企业长期投资内涵的扩展
        四、企业长期投资对象的演变
    第四节 并购与企业长期投资的关系
        一、企业长期投资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企业并购与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三、企业并购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四、企业并购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逻辑与研究假说
第四章 并购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一、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1978-1992 年)
        二、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改革的突破阶段(1992-2002 年)
        三、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改革的完善阶段(2002-2011 年)
        四、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2012 年至今)
        五、国有企业制度特征
    第二节 国有企业并购现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企并购对国企人力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计量方法
        三、计量模型
        四、人力资本的度量
        五、其他重要解释变量指标选取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倾向匹配得分估计结果
        二、平衡性检验
        三、国企并购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基准回归结果
        四、国企并购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动态效应
        五、分组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七、机制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企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计量模型
        三、创新的度量
        四、其他重要解释变量指标选取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倾向匹配得分估计结果
        二、平衡性检验
        三、国企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准回归结果
        四、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动态效应
        五、分组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企并购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假说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计量模型
        三、生产率的测算
        四、其他重要解释变量指标选取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倾向匹配得分估计结果
        二、平衡性检验
        三、国企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基准回归结果
        四、国企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
        五、分组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七、机制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并购样本公司明细
附录B:生产率逐年匹配结果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6)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况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与成效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混合所有制认识不到位
        2.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应配套策略不完善
        3.激励机制不完善
        4.同业竞争问题
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
    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多样化
    转变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观念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结论

(7)党建工作在国企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争议与目标
    1.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2 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2“五突破”的症结
    2.1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2.2 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2.3 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2.4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2.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 党建工作在国企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3.1 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
    3.2 全面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
    3.3 将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
4 结语

(8)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有制改革的历史轨迹
    (一)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历程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历程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有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所有制改革的实践遵循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民共进”
    (三)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9)公益类企业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发展变迁:公益性业务的企业化经营和国企经营
    (一)英国经验
    (二)法国经验
    (三)美国经验
    (四)新加坡经验
    (五)中国经验
    (六)经验总结
二、外部管理体制:企业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行政型管理模式
    (二)混合型管理模式
    (三)市场型管理模式
三、内部管理体制:公益类国企的集权与分权体系
    (一)集权管理模式
    (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三)分权管理模式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财税实践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财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保障财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建设财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治理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财税改革的基本趋势
    (一)从封闭到开放
    (二)从传统到现代
    (三)从失衡到包容
    (四)从粗放到绿色
三、中国共产党对财税改革的方向与思考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百年托幼服务供给研究: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J]. 李放,马洪旭. 社会保障研究, 2021(05)
  • [2]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所有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J]. 包炜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共同富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J]. 周文,肖玉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4]国有企业并购的长期投资效应研究[D]. 叶小娇.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5]中国共产党领导政企关系百年建构:思想、实践与经验[J]. 刘凝霜. 财经研究, 2021(12)
  • [6]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J]. 俞留章. 商业文化, 2021(33)
  • [7]党建工作在国企改革中的引领作用[J]. 余乔立. 中外企业文化, 2021(11)
  • [8]中国共产党百年所有制改革:历史轨迹、理论逻辑与实践遵循[J]. 亓为康,丁涛. 改革与战略, 2021
  • [9]公益类企业体制改革研究[J]. 谢志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J]. 杨灿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06)

标签:;  ;  ;  ;  ;  

国企改革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